防汛演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汛演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汛演练

防汛演练范文1

***地处***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7-9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由于降雨集中,极易造成洪涝灾害。2008年7月14日大雨,2010年6月30日大雨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情。目前,**已进入主汛期,洪涝灾害随时可能发生,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汛指挥水平和防汛抢险的反应能力,确保汛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洪涝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防汛指挥部特组织这次防汛演练

一、演练目的

以演代练,检验***防汛抢险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演练背景

本次演练模拟***遭遇特大暴雨。24小时雨量达到200毫米,暴雨中心雨量达到300毫米。***某水库出现超警戒水位,随时有漫坝和溃坝的危险,直接威胁下游村庄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汛指挥部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3、演练内容

1、应急队伍集结;

2、水库大坝加固;

3、群众疏散。

四、演练时间

2012年月日上午,9:30时演练正式开始。

五、演练地点

*****

六、演练指挥

总指挥:

防汛抢险队伍总队长:(由人武部领导担任)

七、参演单位及其任务

1、**乡

组织40名抢险队员参加大坝抢险。同时负责向水库下游各村发出紧急疏散转移的通知,并组织受威胁的群众按疏散方案向预定的安全地点转移。

2、**镇

组织40名抢险队员参加抢险。同时负责向水库下游各村发出紧急疏散转移的通知,并组织受威胁的群众按疏散方案向预定的安全地点转移。

3、人武部

集结参加演练的队伍,指挥参加演练的抢险队伍,进行大坝加固。

3、武警中队:组织20人的抢险队伍按要求参加演练。

4、消防大队:组织20人的抢险队伍按要求参加演练

5、水利局

组织抢险技术人员5人,负责对雨情、险情进行不间断观测和上报;负责对大坝抢险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准备抢险用编织袋300条

6、公安分局和交警各20人

组织警力,负责抢险现场和群众转移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和交通管制,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洪水影响区域。(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演练现场入口处设立值勤点负责管制交通和指示道路;2、维持演练现场的正常秩序;3、设立流动值勤人员负责城区至演练现场的道路畅通等)。

7、卫生局

组织不少于5人的应急救护队1支和救护车2辆,负责演练现场和转移群众的医疗保障。

8、行管局

负责组织运送车辆运送武警消防官兵。

9、宣传部

负责对本次防汛演练进行宣传报道。

10、供电分局

组织5名抢险队员组成的电力抢险队,调配电力抢险车1辆,进场断开威胁区电源,防止发生群众触电的次生灾害。

11、移动**分公司

组织应急通讯车一辆到场保证通讯畅通。

12、民政局

负责在临时避险点搭设帐篷5-10顶安置转移群众,安排抢险人员和受灾群众生活。

八、演练原则

1、以人为本,立足于抢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九、演练过程

(一)准备阶段

1、2012年月日上午9时20分,上级领导和邀请嘉宾就位,

2、9时30分,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宣布演练开始。

(二)实施阶段

1、防汛指挥部指挥长下达集结命令。各级防汛抢险分队到指定地点集结。有抢险队总队长(人武部领导***)整队后向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报告:"全体抢险队员集合完毕,请指挥长指示"。

2、指挥长作动员讲话并宣布演练开始。

(1)抢险队伍演练安排:

抢险人员共60人每2人一组,一人拿铁锨,一人拿编织袋,负责往编织袋内装填沙土;

**乡**镇各40人,每两人一组负责把装好的编织袋送到需要加固的位置。

武警、消防各20人负责把运送到的编织袋码放好阻挡洪水。

(3)公安部门实施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抢险现场,并维持抢险现场秩序。

(4)卫生、民政、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立即向现场派出应急工作组,配合应急抢险工作。

3、抢险任务完成,抢险队员列队集合。由抢险队总队长向指挥长报告:"抢险演练课目全部结束,请指示。"

防汛演练范文2

一、制定方案,加强协调

(一)为确保这次防洪防汛演练活动的正常进行,全面完成各项防洪防汛演练任务,我部成立了以赵平华为总指挥的防洪防汛演练领导小组,按照这次演习的内容范围,进行了科学分工,明确了各职能组的职责和任务,并进行了战前动员,为规范性的开展好这次演练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为使这次防洪防汛演练活动符合防大汛抗大洪的要求,根据上级确定的演练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以本工程今年的防汛预案为依据,在广泛吸取各参建单位意见的情况下,确保了防洪防汛演练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为确保这次防汛演练活动的成功,2020年4月20日下午,在演练现场组织本次参与演练单位全体人员召开了大会,进行了战前动员,要求参加演练的人员,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在工作中要精力集中,精益求精,要真像防大汛抗大洪那样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各救援组之间要做到及时沟通情况,相互协调配合做好工作,切实完成防洪防汛演练任务,保证了本次演练活动正常开展。

二、演练目的

为了有效防御灾害性洪水,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灾害后能尽快的恢复生产,保证施工进度,安全度过汛期,提高本项目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让各参建单位全体人员深入地了解防洪常识,增强员工防汛抢险素质能力。

三、演练过程

(一)下午15:00,第二作业队由于连降暴雨,引发雨水淹没台岔1#隧道到台岔2#隧道之间的临时便道,使施工受阻,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施工现场负责人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总指挥接到汛情汇报并详细了解情况后,决定立即启动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并指示应急救援综合办立即通知相关部门。

(二)下午15:10,设备物资储备小组把编织袋,铁锹等常用的救援物质运到现场,同时各应急抢险小组赶赴现场待命,总指挥首先观察汛情,确定危险范围及危险程度后,向抢险队员明确要求并简要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在水势能够完全控制,确保抢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将设备物资等运至安全地点,并实施抢险。

(三)下午17:00,在总指挥的带领下圆满完成此次抢险救援演练,并恢复保障了施工进度 。

四、演练总结 

演练结束后,由分部负责人组织大家对演练活动进行了总结:整个活动,准备充分,人员到位迅速准确,职责明确,组织协调基本顺利能满足要求,救援组分工合理高效,达到演练目的。相信通过本次演练,提高了项目部防洪防汛意识,为以后的防洪防汛工作奠定了基础。抢险人员要加强日常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才能使应急抢险做到迅速、准确、有效,确保兰张三四线ZQ2标项目部二分部安全、保质、高效的完成工程建设。

五、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同志第一次参加防洪防汛演练工作,对各救援组有效配合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时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相互协调配合不够。少数员工演练不够认真,行动缓慢、纪律松散、不够严肃。

六、后续工作安排

各作业队、试验室、拌合站在今后的工作和应急活动中对以上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进一步加强防洪防汛应急救援工作的培训与宣传工作。增强防洪防汛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确保各救援组,在今后紧急情况下的到位及时性,以及在救援过程中如何确保救灾中人员和物资的安全。

中铁二十一局兰张三四线铁路

防汛演练范文3

一、演练时间与地点

(一)时间:2014年6月27日上午9:30—12:00。

(二)地点:广场

二、演练内容

在遇到暴雨天气,汛情紧急的情况下,一旦临灾能够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演练原则

1、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常备不懈、全力抢险。

2、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3、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损毁防汛抗洪工程、设施设备、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四、组织领导

(一)指挥机构

总指挥:

副指挥长:

成员:资源环境保护科、党政办、农村经济科、安全稳定科、旅游科、公用事业科、建设管理科、财政所、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林业站、国土站、小学、旅游公司、各村(居)委会等

(二)演练分工

1、预警组:各村(居)委会书记、主任组成。负责及时掌握汛情、灾情,及时通报开展防汛抗洪信息(主要指水情、汛情、雨情),做好风险评估、汛前报警等工作,发现险情立即上报镇应急指挥部。

2、综合协调组:陈明国,党政办、办工作人员组成。接到各村(社区)、相关单位的应急报告后,立即报告指挥长和副指挥长,并迅速传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各分组的救援行动。

2、抢险组:,镇安全稳定科、资源保护科、建管科和派出所、司法所、林业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组织救灾物资、机械进行组织抢险和有关抢险救灾的协调工作,做好救灾物资发放。

3、保卫组:李柏林,镇安稳科和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组织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负责处置救灾现场治安警戒和秩序管理,负责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要物资设备的治安防控和保护,协助组织危险地区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

4、救护组:吴文仲,旅游科、农村经济科、卫生院、旅游公司等相关科室和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组建现场救治医疗队伍,落实救护车和医务人员,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紧急救治受伤人员,开辟紧急救援绿色通道,转送重伤员,并做好防疫。

5、后勤保障组:黄心镇,财政所、公用事业科等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应急救援所需交通和工程工具、应急救援器材、急救药品、经费等物资的筹措、调集、保管和分发工作;保障事故现场的通信、供电和用电安全;负责应急救援指挥部与各专业组通信联络保障。

6、宣传组:胡永奎,党政办、农村经济科等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灾情通报、救灾进展及救援等情况。

五、物资准备

(一)应急物资:铁锹、电筒、编织袋等若干。

(二)应急工具:锣、鼓各1面;车辆2辆;手机2部,其它工具若干。

六、演练程序

(一)演前就绪

1、2014年6月27日上午9:00,各村(社区)、部门、单位的参演人员到广场集合。

2、9点20分,由演练总指挥同志宣布防洪度汛应急演练活动开始。

(二)演练开始

1、9点30分,预警组监测到汛情后,迅速整理受灾地点、受灾范围、受灾预估损失等信息,并作好详细记录,立即向镇防洪度汛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报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所需救援设备、物资情况。

2、9点40分,综合协调组接到预警组的汛情报告后,整理汛期信息,立即报告镇防洪度汛总指挥。

3、9点50分,镇防洪度汛总指挥根据应急情况启动应急预案、下达应急命令,集结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4、10点00分,应急预案启动后,综合协调组、抢险组、保卫组、救护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根据预案部署,各就各位,立即检查人员到位情况和物资准备情况。

5、10点20分,抢险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后,抢险组组长向现场总指挥报告汛情,并根据事态情况提出应急部署建议。

5、10点30分,防洪度汛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态情况,下达救援指令。

6、10点40分,保卫组选好安全保护点,加强救灾现场治安警戒和秩序管理,协助组织危险地区人民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

7、10点50分,救护组立即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紧急救治受伤人员,开辟紧急救援绿色通道,转送重伤员。

8、11点00分,按照防洪度汛现场总指挥的部署安排,各救援小组根据现场受灾情况,合理分布救援区域,开展救援。宣传组配合其它小组救援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必要时请求上级或相关部门支援。后勤保障组全程提供后勤保障,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帮助。

9、11点20分,应急救援结束后,抢险组组长向总指挥汇报救援结果。

10、11点30分,现场总指挥根据现场救援情况,退场指令。

11、11点40分,接到现场总指挥的退场指令后,保卫组人员组织各救援人员有序离场。同时,后勤保障组做好疏散人员的接待安置工作。

12、12点00分,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防汛演练范文4

关键词:唯能力论 消除机械性 提倡有效性

读了魏本亚先生与苏立康教授的对话(见《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十年的深度思考》一文,载《语文建设》2011第4期。以下简称《思考》),感受最深的是对话所表现出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在对待训练问题上。在这个课改时代,训练好像是一个背时的弃儿,只配做口诛笔伐的对象。而实际情况是,教学中训练几乎从来没有在教学中消失,不管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旧课标还是新课标。

面对这种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现状,对话直接了当地指出了训练存在的合理性,这种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令人钦佩。

对话对训练回归的强调也是有的放矢的。它针对的是目前重能力轻训练——我们姑且称之为“唯能力论”或“祛训练化”的潮流。这种潮流在教学中的表现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重过程轻结果、重口头轻书写、重形式轻内容、重个性轻共性、重表现轻总结。

总之一句话,重能力培养,轻知识积累。学生活动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这固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似乎和西方的教学理念合拍,但流弊所及,教师或绞尽脑汁让学生活动,运用各种形式讨论、发言,课堂如广场,上课如过节;或无目标无步骤地“探究”文本,让学生写一些所谓“小论文”,学生过程没头没脑,结果一头雾水等等。

毋庸讳言,传统的训练方法的确存在不小的问题,但一棒子打死并非科学的做法,矫枉过正总要付出代价。近十年来“祛训练化”高调引导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学生学习多年,“能力”据说应该很强,但能力在哪里连学生自己都没底,而可见的则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有整体下滑的趋势(语见《思考》)。具体表现在,知识体系凌乱,文化积淀薄弱,书写水平滑坡等。越是低年级问题越突出,学过的知识性的东西如过眼烟云,一俟使用即捉襟见肘,不知能力何在。这样的学生小学、初中、高中每一次升级,甚至从低年级升到毕业班,系统梳理知识成了不可跨越的必修课,显然这是对宝贵的教育教学时间的浪费。

况且,语言还包括符号,符号的要素包括现场的气息,俗称语境,如果不能从实用方面加以强化,符号能力就一直处于沉睡状态,“语感”就无从谈起,而唤醒的最佳方法就是训练。可以说,学习的过程根本就是训练的过程,学习固然不为训练,而训练必然伴随着学习。我们可以说,训练是有效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传统训练最受诟病之处在于其机械性和重复性,这要做辩证分析,不能全盘否定。首先肯定一点,训练不避重复。苏立康教授指出:训练不到位,包括训练的次数不到位都可能影响训练的质量。(见《思考》)

其次,当然要克服机械性,强调灵活性;克服盲目性,注意目的性。训练不避讳练习,但不等于练习题,无目的地机械地做练习不是训练。训练避不开重复,但不必然等于重复,重复也不意味着机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以下几个方面是笔者对训练中如何绕开机械重复的认识。

1.激发兴趣或明确责任。

由于训练的主体学生知识的局限性,训练应主动与受动并重。这就要求教师向专家型人才过渡,至少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引导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兴趣是最好的,还要强调责任。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懂得珍惜,懂得奋斗,奋斗带来的苦闷也就可以有动力承当了。学习无疑是艰苦的,痛并快乐着是一种诗意的描述,所以我觉得责任更重要。我给学生举过姚明的例子。他在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盟多次受伤,仍不言弃,为什么?如果不是出于热爱,至少也是出于责任。但不管出于热爱还是责任,表现于外都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执着。

写作方面,首先灌输责任意识,不管表情达意的需要还是应对考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把写作当成重要的学习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接受训练是必需的。当然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必须激发兴趣。首先是对差一些的作文的个别辅导。关键是鼓励。首先称谓上我一般都叫他作者——这个称谓会让学生对写作有一种创作的神圣感。谈话中重点在指出其习作的亮点、优点,态度一定要真诚而不做作,这样的鼓励才能让他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好让他在下一次写作中扬长避短。对优秀作品,我经常搞作文展览,把每次的优秀习作在各班“巡展”,并将其中不拘格套的作品推荐到《语文报》《语文学习报》《写作》等报刊,发表者拿到证书和稿费自然更有写作热情。

2.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

学生基础不同,材质有异,特长各别,接受自然有迟速的差异。接受迅速且牢固者可少重复甚至不重复,而接受迟缓者则宜相应加量,应避免一刀切,更不要搞惩罚性重复。

学有难易,知识梯度不同,自然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工作方针。难易决定重复的多少,如,同为文言虚词,“而”“为”“之”等词就比“则” “也”“乃”等词要难,应安排前者强化训练,才能确保掌握。每个词内部也有等差,如“为”,义项比较多,有的较冷僻,像句末的语气助词(如“何辞为?”)就需要反复习练,过一段时间要有所反复;另外“而”还有实词的一面,当“是”“做”“成为”“担任”“认为”等意思,意义纷繁,当然更要有所突出。

防汛演练范文5

关键词:竹笛 技巧 循环换气 训练方法

竹笛是我国古老的开管气鸣吹奏乐器,笛音清脆、明亮、甜美,极富有中国民族音乐色彩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竹笛的演奏流派分为南派和北派。近年来随着作品创作的不断更新,使得新的演奏技巧不断完善,其中循环换气这一技巧在演奏与教学中迅速普及与推广使用。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至今,它已成为中国竹笛教学、演奏中的常用技巧之一。

一、循环换气法简介

(一)竹笛循环换气法的创始人

中国传统的竹笛演奏技法,是没有循环换气的,本世纪60年代,笛子教育家、演奏家赵松庭借鉴唢呐上的循环换气技巧,将它运用到了竹笛上。从那以后,在一部分竹笛音乐作品中就出现了循环换气技巧。80年代后,随着民族器乐中的现代作品大量出现,循环换气技巧被广泛使用。现在,循环换气已经成了竹笛演奏中常用的技巧。但是,要掌握并在竹笛上熟练地运用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循环换气法的原理

要使乐音连绵不断地持续下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源源不绝地吹到笛管内。但由于人的肺活量有限,要用这少量的气使乐音持续很长的时间,非在吹奏的同时把气吸人肺部不可。在人的生理习惯上,呼与吸是对立的、互相矛盾的,即呼和吸不能同时进行。因此我们必须从口腔中想办法。人的口腔能储藏少量的气体,这就是产生循环换气技巧的根本前提。如果我们能在口腔内部肌肉收缩把这部分储藏的少量气压出来的一瞬间,迅速地从鼻孔中将气吸入,以满足生理的需要,然后再把这部分气体继续吹出,循环往复,使气流连续不断,并有一定的强度,这便有可能达到乐音不断的目的。循环换气技术要以人的理智去克服自然生理习惯,因此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吹奏笛子时要保持一定的口形和气流强度,要掌握它,并非一日之谈,而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

二、练习方法

循环换气的练习过程及其方法。

(一)含气

主要依靠舌根收缩后退,打开口腔使咽喉容积增大,达到含气的目的。可以利用打哈欠的感觉去练习,切记不能太过于挤压喉结,否则容易造成肌肉紧张,不利于循环换气。

(二)挤气

练习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的收缩,挤出口腔中的气体,并使其吹出时具有一定的力量。先按吹奏口形,尽量扩张口腔,下颚加一点压力,帮助气流挤 (吹)出(这就是循环换气时口腔内动作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所在)。挤气时用腹部和口腔含气的压力把笛子吹响。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口腔各部肌肉能互相配合,逐渐习惯于这种动作。挤气可以在单音上使用并反复练习。音区的选择上,刚开始宜用C、D调曲笛,筒音作5的升4音开始,这是笛子最容易发音的,由中音区逐渐向高音区与低音区练习。

(三)挤气与吸气同步进行

由于挤气与吸气的动作属于不同的肌肉群运动,这种互相独立的运动功能使我们完全可以在挤音的时候,让吸气肌肉群同时”开展工作”。在口腔肌肉收缩使空气迫出的一瞬间,同时用鼻把空气吸入肺内。这时一般人口腔中所储藏的空气大约不到半秒钟就用完了(熟练掌握后可以坚持到一秒钟),所以吹奏者要善于掌握这个时机,用鼻快速吸气。如此反复练习,便能达到同时进行吹和吸的目的。

(四)在笛子上练习

掌握唢呐上循环换气后,并不见得能在笛子上进行循环换气。笛子循环换气要比唢呐循环换气难得多。吹奏唢呐时气流全部进入乐器内,同时唢呐有气盘将嘴唇托住,不存在保持风门形状的要求。因此在换气时可以采用鼓腮,使口腔中储存的空气多一些;而笛子的吹奏者则必须尽量将呼出的气流送到吹孔内,与吹口的锐边相碰后气流散开而发生涡旋式的运动,产生了音波源,通过笛管腔共振而发声.因此,笛子循环换气除了要求保持气流强度外,还须保持口形和唇紧张度(否则产生断音或变音),其循环换气的困难就增加了。笛子的循环换气,一般不是采用面颊肌隆起的方法,因为控制口形的笑肌一旦被鼓起便会破坏正确的口形,影响发音,同时也影响了演奏者的仪表.故而一般应采用扩张口腔内部容积的办法来储气。而在循环换气的一瞬间,吹奏者唇部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吹奏高音时进行循环换气,如唇的收缩不够,则储藏的气体一下便跑光;而收缩过紧,使风门过窄,会造成音过细或吹不响。即使口形有轻微的变动,也会使气流进入风门的正确角度改变(偏上或偏下),导致吹不响或发出杂音。所以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使口腔控制适用要求。初学者可用细管插入水瓶中吹气泡的方法开始练习这一技巧。

(五)结合乐音练习

开始应采用单音练习,让思想集中在口腔肌肉上。低音所需气流比较慢,气量多,唇部松,风门大,因此在低音循环换气时唇部的正确控制是很不容易的,开始时不易成功;而采用高音练习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高音所需的气流速度快,故口腔的压力也须增大,同时风门的收缩比中音紧得多。所以最好先在笛子的中音区进行练习,因中音区口形的变化比较小。

1、利用颤音循环换气,很容易成功。因颤音是在两个音不断的交替中发出的,所以不容易暴露因循环换气产生的痕迹。

2、用指振音,也是循环换气容易成功的方法之一。指振音所产生的音波振动与弦乐器中的揉弦一样,也可以起到掩盖的作用。

3、在旋律进行中。在两拍以上长音中的最后一拍的后半拍来进行换气是最不容易暴露循环换气的方法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选用赵松庭老师的笛曲《三五七》引子来练习。

在练习循环换气技巧时,演奏者应在肺部保持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气便开始循环换气。不然会造成生理缺氧,心里憋得慌,从而使肌肉高度紧张,达不到循环换气的目的.在开始练习循环换气时,吹奏者的口腔各肌肉和呼吸器官可能会感到紧张,从而影响技巧的掌握。因此,每次练习时间不宜持续太久,应该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加每次练习的时间。

总之循环换气技术训练有相当难度。因为它的用处较广,而且只要训练得法,一般人都能学会,所以值得练习。一般来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学会,并逐步加以应用。至于要娴熟,那就是“非一日之功”了!

参考文献:

[1] 赵松庭.笛艺春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3

[2] 俞逊发. 中国竹笛.[M].台湾:丹青图书出版公司,1991.

[3] 胡结续. 竹笛实用教程.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防汛演练范文6

一、挖掘计算活动中的语言训练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一般语言,即生活语言,已有相当的发展水平;而科学语言,相对处于较低的水平。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学校及家庭等各方面从多角度对孩子进行学科语言表达的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尤其要训练学生说得规范,表达得准确、完整。如:中班幼儿对量词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而且不断掺入一些方言,如,把一架飞机说成一只飞机,把一条裤子说成一件裤子。因此,在看图叙述数量时,训练幼儿准确使用单位名称很重要,如:一支铅笔,五条鱼,一捆小棒,同时要求幼儿能正确地说出正确的量词等。这些都得让幼儿通过反复比较才能正确运用。

二、挖掘艺术活动中的语言训练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1.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凭着这一点,我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语言活动。如,在学习歌曲《欢乐颂》时,我请幼儿先欣赏了一首歌曲,在欣赏完歌曲后,我提问幼儿:“这首歌曲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听出来了吗?”开始,孩子们只是简单的讲述了一下他们听到的歌词,在这时,我就启发性的引导幼儿,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在原有歌词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有趣的内容。

2.在美术活动中渗透语言教学。我让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讲述,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挖掘体育活动中的语言训练方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有时往往不能控制。所以,在教授基本动作时,我常常先请幼儿尝试一下动作,然后请好的幼儿进行示范,最后请幼儿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或者直接先看老师的正确示范。这样,不仅做到了动静交替,幼儿在活动中还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挖掘表演游戏中的语言训练方法,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

我常常提醒自己以一个鼓励者、倾听者、支持者的身份,努力为幼儿创设各种大胆表述自己意愿的环境和条件。如,我在表演游戏“抗震救灾中”,首先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了解关于地震的知识,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看有关录像,更直观深刻地知道更多关于地震及地震后人们是怎样抗震救灾的。接着,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讲述各自角色的职责,最后通过幼儿自己讲述的整个救灾过程,把整个游戏串联起来,在这宽松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的语言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又如,在大班表演游戏“赚钱的人”中,我也是首先让幼儿讲讲赚钱的方法,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不现实的。接着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想出的赚钱方法讨论需要扮演的角色,最后开展游戏,这一系列的游戏讨论交流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锻炼。

五、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训练方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之间,孩子与教师间,孩子与家长间都有着不平凡的交往,他们都必须用语言来交流,达到相互交换信息的目的。我们如何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机会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1)随时随地和幼儿一起解读一些新闻。如,看电视时,看报时,对于新闻剪报,让他们进行取报、看报、剪报、读报等一系列的活动,这样不但为他们提供了完成任务的锻炼机会,而且让他们在读报过程中,学会了看图学习讲述,添加故事内容的本领。(2)利用晨间谈话。每天设立晨间谈话的主题,确立一个孩子熟悉、感兴趣的主题,让孩子来谈论,让孩子充分发挥说话的能力。生活内容无限多,以此训练幼儿的语言,效果更佳。语言交流无时不在,语言训练也无时不在,关键在于教师怎么去发现、怎么去引导、怎么去处理。

综上所述,我认为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一定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在幼儿园,我们老师可以通过会说话的墙面和各种活动来鼓励引导幼儿大胆说。平时在家里,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点滴随时丰富孩子的词汇,利用节假日出游或走访亲戚朋友时让孩子更多地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