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营管理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营管理者范文1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各类企业及其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保护,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企业经营管理者,是指依法行使企业经营管理职权并承担经营管理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
本条例所称的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是指企业的财产权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享有的经营管理权,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合法权益。
第三条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从事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依法制定的企业章程,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职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鼓励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支持和参与公益事业。
第四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建立健全由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与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工作有关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制度的协调、督促机制,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负责。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公安、监察、税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维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在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侵犯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追究制度,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第七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县(市、区)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对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职工与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第八条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应当依法履行维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的职责,引导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生产经营和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服务。
第九条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制定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重大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时,应当通过召开听证会或者以其他形式听取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等有关社会团体、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企业认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申请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予以审查;属于省以下垂直领导部门的,向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审查机关应当依法对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自收到审查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将审查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企业认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以政府组成部门、办事机构、直属机构名义的规范性文件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有审查权的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对企业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及时办理。
第十二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对企业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企业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企业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依法向企业收费,应当出示收费许可证,告知收费依据,并出具法定部门统一制发的单据;禁止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禁止对同一收费项目在法定期限内重复收费。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有权拒绝:
(一)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二)执法人员少于二人;
(三)不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四)没有明确监督检查事项。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违规收取检查费用或者提取样品,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企业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产品进行检验、检测需要抽取样品的,应当付费。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由被检查企业无偿提供的,抽取的样品不得超过规定的数量。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监督检查的协调工作,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可以一并完成的,应当组织有关行政机关实施合并或者联合检查;法定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对同一批次产品依法作出的检验、检测结论或者鉴定结果,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直接采用。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承办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的案件时,应当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对企业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应当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扣押易变质物品的,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以及监督检查等行为,应当将处理结果的有关情况予以记录,由有关人员签字后存入档案,企业有权按照规定查阅。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以及监督检查的有关信息与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共享,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十条企业经营管理者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时,办案机关应当允许其在职权范围内委托他人临时代为行使生产经营管理职能,避免企业陷入管理无序状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禁止下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未经有权机关批准的考核、评比、评优、达标、升级、排序等活动;
(二)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指定培训、指定服务、购买指定产品;
(三)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有偿新闻、征订报刊;
(四)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参加各类社会团体、提供赞助或者捐赠、参加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保险;
(五)无偿占用企业财物;
(六)干涉企业合法用工自;
(七)将行政管理职能转化为有偿服务;
(八)未经企业许可,公开企业核心技术和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
对前款规定行为,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权拒绝,并向有关部门投诉。
第二十二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对企业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实施保护,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案件依法及时处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对企业专利发明和创立品牌给予扶持。
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非法交易、哄抢盗窃企业财物等违法行为,应当及时查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在企业改革、改制、改组和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其依法行使职权受到阻挠、威胁、恐吓、人身攻击等不法侵害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给予保护。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企业或者个人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不得滥用行政权力进行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妨碍公平竞争。
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滥用行政权力进行部门保护、地区封锁等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有权抵制,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者举报。接到投诉或者举报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十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受理举报、投诉,对举报、投诉人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投诉后,应当在六十日内进行核实、处理,对署名的举报、投诉,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六十日内不能答复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五日内移送其他相关部门,并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和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在六十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政府部门、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参与的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联动机制,利用世贸规则赋予的权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过程中,企业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和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向国家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提出贸易救济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第二十八条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遭遇国外不公正待遇时,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申诉,并配合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开展贸易壁垒调查交涉工作。
第二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八条规定,给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三十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行为的,由有关主管机关依法予以通报批评或者处分。给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企业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截留、挪用、私分有关费用的,依法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经营管理者范文2
郭安勤同志现任淮阴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自2005年11月到任以来,他带领全系统900余名干部员工创新思维、强化责任、科学实践,为保障全区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公司相继获得省级aaa“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省“和谐企业”等荣誉,他本人也获得2007年“淮安市五一劳动奖章”,淮安供电公司优秀经营管理者,并被选为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超前谋划,建设地区强网。两年来,在郭安勤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公司想方设法争取省、市公司资金支持,狠抓供电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共完成电网建设投资8529万元,新建和改造高低压线路累计总长313.4公里,新增和改造89个城区配网台片,完成了新农村电气化一、二期共312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新架465台变压器,新立4400余根电杆。由他签发的淮阴电网“十一五”规划,主动将电网规划融入地方规划,既突出前瞻性,又注重结合性,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电力基础。
主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郭安勤同志定期走访政府、园区、企业和社区,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流程,客户满意率显著提高。在他的组织、部署下,围绕中心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程,如期完成了淮师、西互通、“四区联动”、火车站广场、振达二期等39个杆线迁移项目工程,拆除1200根电杆。对用电大户实行“面对面”重点服务,及时解决好客户电力使用中的难点问题。振达公司的二期扩建工程,郭安勤同志多次深入现场上门服务,以客商利益为重,解决了扩建所涉及的电力杆线拆移、电力增容等所有问题。
经营管理者范文3
从目前情况来看,建筑行业整体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单不说设备和施工质量的问题,就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就是很长时间以来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创新工作不能半途而废,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企业管理的创新工作是一个长远的事情,可能开始收效甚微,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看到回报。创新之前,应该先总结问题,以下就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忽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可谓是现在企业发展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它的可持续发展,这个企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终究只能是昙花一现。而我国现在的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没能很好的坚持这一战略,只顾及到眼前利益,不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显然这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行的。
2.对于决策缺乏思考。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决策之前往往只是领导的意见,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缺乏民主意见,最后形成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如果领导缺乏足够的智慧,这样决策的结果肯定会为企业造成损失。
3.基础工作不扎实。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现在普遍存在的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基础工作做的不够扎实,以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得弥补以前的工作漏洞,这样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问题这样不断积累,以后的工程可能问题不断,成本也在逐渐上升。利润就只能有减无增了。
二、创新管理制度的对策
上文已经提到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不足,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得在提高企业管理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上下足功夫。要考虑到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并且把企业的特点考虑在内,确定企业在市场的地位,取长补短的进行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经营策略,把企业的效率和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注入创新管理思想,以求得到不断地进步。要想使经营管理更加创新就要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创建合同管理信息平台,使合同管理流程更加完善。施工单位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创建网络化的信息平台,这样才能使得各个等级的管理人员都能够共享合同管理信息资料,也能让信息革命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企业的管理工作。另外,建立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程序,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过程中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处理业务流程并对其负责。各个环节包括谈判合同、签约、工程开始、支付款项、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竣工、工程验收、结算等等都有要清晰地知道谁是经办人,那个人员是主管,并且上述环节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
2.建立资金预算制度,严格资金管理。从很多地方我们都能得到结论,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说到工程项目,在进行项目之一定要进行计算整个工程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并详细到工程的每个环节,对于那些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就需要核算出每年的预算。每年开始的时候,就要大致算出今年的收入情况,并且根据收入情况制定出支出计划,在一年结束时,要进行决算。要想控制好开支的平衡就要制定预算制度,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度的开支,可以减少浪费。另外,还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体制,企业的结算中心要全方位的把控资金的进出,并且资金的使用不需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也一定要严格的控制资金的使用情况,尽可能的使资金更有效的利用,这样就能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3.管理好固定的资产,闲置资产及时进行盘活。施工企业应该依据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创建比较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也要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创立单独的台账,并且定期对固定置产进行清算,确保盲目和事物相符合,这样可以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和闲置。要是出现闲置资产的话,要赶快进行盘活,能使用的就尽量使用,也可以对外出租,没用的可以卖掉,这样可以减少固定资产闲置带来的损失和损耗。
4.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体制,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企业效益、品牌形象和信誉的增加都来自于工程施工项目,也是一个企业的根基,所以说施工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的管理。施工企业要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项目管理体制,创建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组织体制。要想控制好企业项目管理,就必须健全项目部经济责任制。同时也要监督和控制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有力的把控项目运作过程。
5.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存在隐患和出现问题的工程,要对那些失职的人、不做事的人、责任人进行处罚,这样不仅管理者更加充满责任,还能使各方面的人员更加认真负责,制度的执行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结束语
经营管理者范文4
[关键词]国企经营者管理机制创新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要求中央政府和省、市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项体制创新,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制度性保障,同时也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国企经营者管理机制的一次全面创新。
一、创新管理方式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创新国企经营者管理方式,突出“管人”职能,充分发挥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组织优势,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中的贯彻落实,确保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国有经济结构布局战略性调整的顺利进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因此,在设立中央、省、市(地)三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同时,还应成立党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本级党委领导、上级党委机关指导的领导体制,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党的工作、领导班子和监管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加强对国企经营者的集中统一管理,最终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为此,需要对中央企业工委和省、市(地)两级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对国企经营者的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和归并,将党管干部与出资人选择经营者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由分散管理向分级统一管理转变。具体来说,就是在取消国企经营者的行政级别的前提下,国资营运主体的主要经营者由国资委通过法定程序决定人选;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的主要经营者由国资营运主体通过法定程序决定人选;国有控股、参股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则由国资营运主体依照《公司法》规定进行推荐或委派。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国企经营者的管理手段由靠行政命令向用契约维系转变,管理标准由公务员标准向效率标准转变,管理重点由其行为过程的程序性合规向行为结果的效益实现转变。
二、创新遴选途径
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大大拓宽国企经营者的选用视野,由原来从国企内部或党政机关这一较为狭窄的遴选范围向组织考核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多途径、多渠道拓展,重点选择具有宏观经济分析能力、投融资知识和产业分析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实现国企经营者遴选途径的创新。一是从国企内部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经营者,并大力加强国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定措施,鼓励企业向国外的大企业、研究机构派出后备骨干,在实践中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创新模式,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二是从社会上聘请经营管理、法律、财会、审计、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担任企业的独立董事、独立监事和财务总监,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从海外吸引和聘用高级经营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尽快弥补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水平、经营理念、技术手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国有企业自身学习、提高和创新的进程。四是从归国留学人员中聘用经营管理专家。出国留学人员一般都在国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扎实的基础知识培训,又接受了国外先进学术理论的熏陶,学习到前沿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待遇留人,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和吸引归国留学人员到国企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三、创新测评方式
为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运用市场手段在更大范围内选拔国企经营者的需要,以便准确掌握候选对象的政治业务素质、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就必须在继续坚持传统的组织考察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国企经营者素质测评方式,为选拔国企经营者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一是要依托全国各地组织人事部门、企业经营者评荐中心以及专业调查机构,对候选对象进行背景调查,以便全方位了解其成长过程;二是依靠有关专家学者和当地的权威部门对候选对象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评估;三是通过开发职业经营人才素质测评系统对候选对象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测评,发现其发展潜能;四是运用文件筐技术进行情景模拟,由考知识转变为考能力,发现其真实的经营管理能力。
四、创新任免程序
与现行行政机关干部任免程序一样,国企经营者的任免程序一般是先由同级党委审议,再采用行政方式任命,下发红头文件。但是,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后,国企经营者的任免程序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国资营运主体和国有独资企业的主体经营者仍按现行的干部任免程序进行任免,但要分别与其签订经营业绩合同,明确职责,奖惩挂钩;二是国有控股、参股企业的主要经营者,主要是遵循法定程序即依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产权关系向所属企业股东大会推荐董事、监事,并采用契约形式,明确董事、监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通过股东大会来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然后再由公开当选的董事会和董事长来聘用总经理及其他经营管理人员,而不能像以前那样再下发红头文件了。
五、创新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对国企经营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约束机制,包括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建立国企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实行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但是这些约束机制已不适应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了,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约束机制创新,包括建立国企经营者业绩考核制度、国企经营者信用记录制度和国企经营者任职资格制度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以现金流为基础的国企经营者业绩制度,改变目前以资产保值增值率为主要指标的做法,将出资人所获得的现金分红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并结合其他定量指标综合考核国企经营者业绩,强化约束,真正从制度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他主要的定量考核指标有:一是总资产报酬率,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二是净资产收益增长率,用以约束国企经营者,避免其在利润分配方面用光分光,提高企业的积累率,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强化经营者的社会贡献意识;四是成本费用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主要是从资金和人力两个方面考核经营者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五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主要考核国企资产的安全性和偿债能力,避免经营者片面追求利润,过度举债经营;六是技术创新投入率和市场份额占有率,以强化经营者的长远发展意识,反映国企的发展能力状况。依据上述考核指标对国企经营者进行任免、奖惩,同时,还要通过统计、稽核对所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国企经营者经营国有资产的业绩,才能真正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经营管理者范文5
关键词:经济周期 盈余管理 管理者过度自信 实证分析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操纵利润的机会主义行为。盈余管理会造成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降低,因此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成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及会计准则制定者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已有学者研究发现,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与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经济周期有密切的联系,即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管理者盈余管理程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鲜有学者对处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对盈余管理波动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国外学者较早从经济周期视角实证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in&Chen(2005)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变量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Klein et.al(2006)认为经济周期和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ROE)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Lin和Michael S. H. (2007)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与实际GDP增长率呈非线性U型关系,当实际GDP增长率较低时,盈余管理程度随实际GDP增长率增加而下降;而实际GDP增长率较高时,盈余管理程度则随着GDP增长率增加而上升。张荣武(2013)以经济周期为视角,运用VAR模型得出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时,投资者过度自信显著;在经济处于紧缩阶段时,过度自信波动程度较扩张期时更大。许慧(2010)发现上市公司盈余波动除受自身经营风险的影响外,还受到经济周期以及企业非经常项目的影响。陈朝武(2013)以2000年至2011年经济周期为研究背景,发现周期性行业较非周期型行业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大,从整体来看经济紧缩期时盈余管理程度大于扩张期水平。国内外学者证实了宏观经济是影响盈余波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紧缩期,盈余管理波动性更加剧烈,同时国内研究学者发现过度自信心理的在经济周期环境下呈现非对称性。但少有学者将经济周期纳入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研究框架,反映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周期的视角探求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经济周期影响盈余管理的机理分析 经济周期影响盈余管理的机理如图(1)和图(2)所示。(1)当经济处在扩张期时(如图1),居民的收入、利润和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都随之增长,收入增长导致社会总需求的增长,需求增加会引起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销售收入、经营盈余都趋于增长,企业的业绩目标会随着经济的增长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给予相应的奖酬激励或分红激励,出于奖酬契约动机及维护声誉考虑,管理者倾向盈余管理来选择有利完成业绩指标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同时,投资者在经济扩张期对股市的心理预期高,选择购入股票,投资者表现出过度自信。管理者迎合了市场的非理性心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持过度乐观态度的信号,高估投资收益,低估风险,选择成本低但风险高的短期债务融资扩大企业规模投资,引起过度投资行为。为弥补投资期自有资金不足的难题,管理会借助股价被市场高估的优势选取股权融资方式获得资金。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暴露投资净现金流为负项目的决策失误,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的出于薪酬激励契约动机及配股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活动。(2)当经济处于紧缩期时,产品的供给大于产品的需求能力,收入水平降低,社会失业率会上升。产品需求的降低使得市场竞争加剧,经营环境备受压力,公司销售收入随之降低,业绩也会受到影响,出于薪酬契约的动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其次,业绩降低会带来亏损风险,会使管理者出于避亏、保牌及再融资的考虑,采取盈余管理行为,粉饰盈余信息。另外,政府为防止经济失控带来恶劣影响,出台政策干预市场行为,加强信息违规披露的监管,减少非理性投资损失,管理者存在强烈的政治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同时,投资者在经济收缩期对股市的心理预期减退,选择抛售手中持有的股票,管理者感知到股票市场资金撤出,市场反映低于自我预期,管理者认为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剧,过度自信的敏感度增强。根据权衡理论,由于管理者对企业前景持悲观态度,为避免企业陷入投资困境,会减少股权融资,产生强烈的债务契约动机,向投资者粉饰企业财务信息,造成高财务杠杆。另一方面在经济周期紧缩期,股票的政策阈值未发生降低,即对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及ST处理未有改变,为了避免亏损而带帽处理,濒临亏损的企业,会因避亏、保牌动机、降低监控成本积极的采取盈余管理行为。
(二)研究假设 经济处在扩张阶段时,投资者过度自信显著,而这种心理在经济增长一段时间后恢复平静,但在紧缩期,管理者由于外界风险不确定性,自信心理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更强,波动幅度在较扩张期更为剧烈(张荣武,2013)。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对导致对投资项目的预期高于其净现值,进而导致过度投资,企业内部资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项目资金需求时,管理者采取债务融资(Malmendier U,Tate G和Yan J,2007),高资本结构造成财务杠杆失衡,为避免支付债务合约的违约成本,管理者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掩饰财务真实信息(林大庞,2010;何威风,2009)。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相较于扩张期,紧缩期阶段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更能诱发盈余管理行为。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2年至2012年深、沪上交所上市公司,并做了如下剔除:剔除当年上市的公司;剔除B股或H股上市的公司;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剔除ST类上市公司;剔除数据缺失和异常的公司,最终获得666家样本公司。此外,研究考虑的行业周期敏感性的影响,根据Bodie(2003)和我国证券业协会(2009)的划分标准,将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为周期性行业和防守型行业。所有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年鉴及国泰安数据库,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
(四)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了如下变量:(1)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 模型来计算公司盈余管理。(2)解释变量:经济周期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经济周期。借鉴(江龙、刘笑松,2011)的研究,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NGDP)衡量经济周期波动情况。为研究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设置虚拟变量UP代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借鉴刘树成(2009)、陈武朝(2013)的研究,用两阶段法(扩张期、紧缩期)将2008-2009 年划分为紧缩期,2002-2007 年、2010-2012 年为扩张期,即当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时,UP=1,否则UP=0。管理者过度自信。本文根据姜付秀(2009)最新研究方法,以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之和与所有管理者薪酬之和比例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比值越高,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大。(3)控制变量:本文设置如下控制变量如表(1):公司规模,较大规模公司可以调整报告盈余的领域比较广泛(Watts 和Zimmeman,1990),以公司总资产的对数,作为衡量公司规模的指标;资产负债率代表了企业的债务风险,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其债权人所设的约束条件也越多,为避免支付违约成本,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也越有限;净资产收益率,林永坚(2013)实证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业绩表现显著负相关;产权性质,国有企业是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产物,朱星文(2010)实证研究得出,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要低于民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黄文伴(2010),张炳才(2011)实证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越小,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行业变量,Jin(2005)、陈武朝(2013)认为,周期型行业比非周期型行业更有可能通过平滑收益来进行盈余管理,故分文将行业变量设为虚拟变量,当企业属于周期型行业时,Ind取值为1,当企业属于非周期型行业时,Ind取值为0。
(五)模型构建 判断管理者自信程度是否会导致企业资本结构失衡,即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是管理者自信与盈余管理间的桥梁,设置管理者自信程度与资本结构的交叉项,同时加入管理者自信、资本结构与经济周期的交叉项,构建模型1,检验不同阶段经济周期,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否导致盈余管理行为。|DA|=?琢0+?琢1CO+?琢2DEBT*CO+?琢3DEBT*UP*CO+?琢4DEBT+?琢5SIZE+?琢6ROE+?琢7ND+?琢8DP+?琢9IND+?着 (模型1)
DEBT*CO是管理者自信与资本结构的交叉项变量,当系数?琢2正数时,表示随着管理者自信程度的提高,盈余管理对资本结构反映敏感,资本结构作为管理者自信与盈余管理行为的桥梁,会加剧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当系数?琢2负数时,表示随着管理者自信程度的降低,盈余管理对资本结构的反映减弱,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加入代表经济周期虚拟变量的交互变量DEBT*UP*CO,是为验证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条件下,管理者自信是否会诱发盈余管理,当系数?琢3为正数时,表示经济周期处于该阶段时,管理者自信会加强盈余管理行为的实施,当系数?琢3为负数时,管理者自信程度能减弱企业盈余管理程度。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2)的统计结果看出,被解释变量操作性应计利润(|DA|)在2002年至2012年期间内的均值为0.1305,最大值为1.54,但标准差远远小于1(0.1466),说明样本数据筛选合理性。处在经济周期扩张期时的|DA|的均值(0.1331)大于总体样本均值,且大于紧缩期的均值(0.1203)。说明虽然企业在扩张期,市场的盈余管理程度普遍程度比紧缩期大,但盈余管理程度差异性明显,这有可能与行业敏感性有关。解释变量GDP增长率(NGDP)扩张期的均值和中值最低,分别为0.1017、0.1012,在紧缩期最高,分别为0.1038、0.1038,但标准差紧缩期低于扩张期水平,极小值紧缩期高于扩张期水平。由于前文对2002-2012年经济周期的划分中,紧缩期为2008-2009,数据较为集中且偏大,扩张期为除2008,2009的其他年份,数据分散且2008年以前数值偏小,说明统计结果与实际划分一致。代表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的变量(CO)在均值经济紧缩期最高(0.4444),标准差较低(0.1500),扩张期时均值较小(0.4293)、标准差较高(0.1528),说明自信心理在紧缩期时表现更加明显。张荣武、廖微(2013)研究发现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自信心理表现非对称性,处在紧缩期时过度自信效力比扩张期大。
(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1)总体样本的回归分析。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显示(表3),调整后的R2为0.038,考虑到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复杂性,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F统计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比较强。管理者自信程度、财务杠杆、企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行业性质与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与前文推论不一致,有待分经济周期阶段进行讨论,经济周期波动、盈利水平、股权性质、独立董事比例、盈余管理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前面的回归结果是一致的。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即在不考虑经济周期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的增加会提高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资本结构的敏感性,即资产负债率的提高也是管理者自信心理表现,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管理者往往高估投资项目的预期,导致过度投资,当内部资金无法满足投资项目时,管理者由于过度自信的心理,采取债务融资缓解资金压力。根据回归结果,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与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变量的交叉项回归系数为负,且低于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在经济周期扩张阶段,资本结构受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影响不大,在经济紧缩期,管理者偏好债务融资,表现出过度自信心理。根据优序理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公司具有“内部资金-债务-股权”的融资偏好,在经济上行时,企业净现金流的增加,可以优先使用内部现金用于新项目建设或偿债,经济下行期,净现金流的减少使得公司只能依赖外部融资,而且出于资本成本的考虑,会优先选择外部融资——债务融资,说明该回归结果适用于融资优序理论。
(2)经济周期阶段样本的回归分析。表(4)回归结果显示,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的回归分析的F统计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两个阶段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035和0.068,考虑到企业投资行为的复杂性,模型的拟合合理。根据回归结果,两个阶段内,管理者自信与资本结构的交叉项系数在经济周期扩张阶段与紧缩阶段均为正,但紧缩期交成项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之下,并且管理者自信系数也在1%的显著水平下,由此验证了假设1。即在经济周期紧缩阶段,企业更容易高估未来收益,低估未来风险的过度自信心理,为了避免高财务杠杆引发的融资成本的提高,企业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来看,在经济扩张期、和紧缩期内,行业变量系数均大于0,且分别通过10%,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经济周期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资产规模、资本结构、资产净收益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与前文理论预期一致
四、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在经济扩张阶段,由于管理者比任何人都了解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管理者自信心理适度,为避免企业的财务杠杆失衡,管理者优先选择股权融资,减少了盈余管理动机空间,即经济周期扩张期,管理自信促发盈余管理行为不明显。在经济紧缩期,经营业绩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股价在资本市场中被低估,尤其是周期型行业,为满足投资项目资金需求,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偏向采取激进负债战略,造成企业表现出高资本结构。为避免违约带来的融资限制,降低融资成本,资本结构高的企业管理者会积极的采取盈余管理行为,即经济周期紧缩期,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加剧了盈余管理行为实现。本文的研究关注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经济周期划分尚存在争议,因此细分经济周期阶段,分析管理者自信心理与周期波动的关系是否与本文结论存在一致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参考文献:
[1]陈武朝:《经济周期、行业周期性与盈余管理程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3期。
[2]谭跃、夏芳:《股价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的交叉研究》,《会计研究》2011年第8期。
[3]张荣武、廖微:《投资者过度自信与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周期视角》,《江汉论坛》2013年第2期。
[4]许慧:《经济周期、退市监管与盈余波动性——基于公司盈余波动原因的研究》,《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24期。
[5]苏冬蔚、曾海舰:《宏观经济因素、企业家信心与公司融资选择》,《金融研究》2011年第4期。
[6]江龙:《经济周期波动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研究》,《会计研究》2011年第9期。
[7]刘焕峰、席文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3年第4期。
[8]Jin, Q. L.,Chen P. Earnings Management over Business Cycle. Working paper, Hong Ko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
经营管理者范文6
建立经营者竞争与管理体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管理之难,在于管人,管人之难在于评价,地勘企业建立经营者竞争与管理体制就是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观念,使经营者的价值观得以充分体现,其目的就是通过管理者竞争与管理体制的建立,使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分配制度更加合理,也为培养一支敬业、专业、富有挑战精神的经营者队伍建立起有效的价值评价和保证体系。
一、建立完善公平的经营者竞争上岗机制
1、确立机构、明确条件
⑴根据地勘企业实际,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确立经营者配备职数及标准。
⑵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政治素质高、群众拥护、有潜在能力作为经营者上岗的主要条件,对竞聘职务实行高职称、高学历、本专业、年轻化。
⑶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民主测评,信任票不超过60%者取消竞聘资格,对竞聘候选人实行百分考核,其中民主测评占20%,自身硬性条件占40%,考核领导小组评价占40%,得分领先者为最佳人选。
2、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法步骤
⑴召开职工大会公布竞争岗位、任职条件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当场开展民主测评并公布结果。
⑵民主测评胜任票超过60%的提交个人竞聘文件,学历、职称、年龄等,考核领导小组进行审查。
⑶确立学历、职称、年龄的加分标准(如表)
⑷竞聘者进行答辩,领导小组组成竞聘考核小组(吸收职工代表参加)对答辩全过程进行监督。过程:a竞聘者根据竞聘条件限时进行竞聘演讲,陈述自己的竞聘理由、工作思路。b领导小组成员和职工代表提出2-3个问题进行答辩。c根据演讲和答辩结果,考核小组当场给予评分,最高得分不超过40分。
⑸竞聘小组根据各项评审结果进行汇总排序。
根据职数设置,结合技术专长、管理能力水平、政治素质条件等由局组织部门进行全面考核后提交党组会议研究决定聘任。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者业绩管理体系
1、对地勘企业经营者业绩建立年度综合考评的指标体系。
一是年度经营指标体系。包括年度资产的保值、增值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企业经济效益状况、职工人均年收入水平等。二是各种专业指标体系。包括年度安全生产情况、文明施工、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内容。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所需的各项指标体系。
2、建立合理的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
⑴要抓住地勘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利契机,在制度、法律上解决经营者收入分配问题,使地勘企业经营者能够得到自身应得的利益。
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经营者对企业的贡献转化为对企业的股权和股份,为经营者依据对企业的贡献获得报酬提供制度化保障,使经营者的长远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如:在经营者中实施才能入股、技术入股、期权和职务配股等政策。
⑵建立健全对经营者业绩考核、衡量的科学体系与经营者应得报酬相联系的指标体系。
重点以国有资产的增长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状况、职工年均收入水平为衡量指标,确定其报酬和奖励,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机制。如:交纳足额风险抵押金、适当缩小基本工资“保底”比例、扩大风险收入和股权收入比例、经营者个人筹资购股等。
3、确立经营者功过记载业绩考核内容,适时记载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因违规、违纪及自身工作失职受到的处罚,通过记功,促进经营者不断进取;通过记过,给予警示,促其提出改进措施,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其立功补过的欲望。
4、改变现有任命经营者的用人制度,引入经营者市场竞争机制,用市场来制约经营者,形成业绩好的经营者可得到高薪聘用,业绩差的经营者职务不保的经营者聘任使用机制,使其成为企业经营者为企业不断提高效率的推动力。
三、建立适合地勘企业特点的经营者业绩考评机制
1、制订可行的经营者业绩考评办法
一是合理设计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专业指标考核兑现情况及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内容。
二是严格考评步骤。首先由经营者自身填写年度工作自我考评表,交局主管部门审查,局主管部门根据自我考评情况组织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综合考核小组,根据年度经济责任状确立指标对地勘企业经营者进行年度综合考评。
三是确定考核评分体系。将经营者全年工作量化为分值,按经营指标、专业指标及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内容分别按50%、25%量化具体指标分值。
经营者年度业绩=经营指标完成情况50%+各项专业指标完成情况×25%+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25%。
2、制订明确的经营者业绩考评程序
⑴按《经济责任状》要求完成各项指标情况和《自我考评表》规定内容进行自我考评。
⑵考评小组召开地勘单位中层以上干部职工代表参加的会议,听取经营者的年度述职报告。
⑶由与会人员填写《经营者年度业绩考核民主测评表》进行民主信任测评。
⑷由考核小组根据经营者自我考评、述职、民主测评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经营者年度业绩考评的综合得分=自我考评、民主测评平均分×30%+按规定完成指标内容平均得分×50%+考核小组评议得分×20%。
其考评的主要程序:
年度业绩评估 填写自我考评表 述 职 民主测评
按规定指标综合考核考评小组评议经营者年度业绩水平
3、建立灵活的考评奖惩体系
⑴根据考评结果将各地勘单位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级控制一定比例,实行优胜劣汰。
等级
比例 A B C D E
10% 20% 50% 15% 3-5%
⑵实行经营者的末位淘汰制,排行于最后E当中的经营者将实行强制性的淘汰或降级,包括:职位、工资及其它相应的待遇,经营者全体信任票不过半数的就地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