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绿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绿化范文1
人力资源是一种活的资本,不仅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可以多次开发的再生性,而且还具有自我增值的特点。美国“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曾这样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富的关键。”据他测算,“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是固定资产的9倍”。罗宾斯与库尔特在他们合著的《管理学》中认为,“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组织的人力资源会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有一项研究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大改善会使其公司价值提升30%之多”。
报人是报业单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产,也是其发挥竞争比较优势的重要资源。了解报业从业者的生存状态与生态环境状况,不仅是关心关爱报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报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解我国报业从业者从业生态,研究者专门对我国报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09年8至11月的两个多月时间内,调查共收集了关于报业的有效问卷456份,来源于全国29个省、市、区。
报业从业者基本情况
近半报业从业者在晨报、晚报、都市报工作。受访的报人中,在晨报、晚报、都市报工作的从业者最多,占到49%。其次在党报和行业报工作的分别占到26%和20%。另有5%的从业者在其他报工作。
女性报业从业者未顶“半边天”。报业从业者中男女比例为3:1,分别占75%和25%。报业从业者中女性所占比例低于广电媒体4个百分点。
报业从业者年轻化趋势明显,29岁以下从业者占到近半。从业者中年龄在29岁以下的占到44%,30~39岁的占到43%。39岁以下的从业者接近九成。其余年龄在40~49岁和50岁以上的分别占到11%和2%。
近七成从业者有大学本科学历。学历结构呈现高低学历两头小,本科学历中间大的橄榄形。从业者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占到65%,而研究生以上高学历和大专以下低学历分别为11%和24%。其中硕士学历的占10%,博士学历的占1%,大专和高中学历的分别占21%和3%。
九成以上受访者从事采编工作。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分别占到67%和26%,总体达到93%。其余从事广告经营和其他工作的不足一成,分别为4%和3%。
报业从业者身份复杂,正式在编的不足四成。从业者中正式在编的仅占37%,而临时聘用、人事和劳务派遣的人员总体达到56%,分别占到31%、23%和2%。另有7%的人属于其它形式用工。
报业从业者职业稳定性情况
从业年限呈“低龄化”,十年以上的不足两成。从业年限在5年以下的接近一半,占46%,其中3~5年的占26%,1~2年的占23%。职龄在6~10年的占35%。其余从业年限在11~15年和16年以上的分别占10%和6%。
职业流动相对频繁,超过一半的从业者换过“东家”。从业者中没有换过单位,只在1家媒体工作的仅占43%,其余57%的从业者换过“东家”。其中在2~3家媒体工作过的从业者最多,占45%。其余在4~5家媒体和5家以上媒体工作过的分别占10%和2%。
职业稳定性相对较差,超过两成的报业单位经常或较常裁员。调查发现,从不裁员的报社只有11%。而经常和较常裁员的报社达22%,分别占12%和10%。裁员频率一般的报社占29%。其余38%的报社较少裁员。
职业稳定感低,三成以上从业者认为当前工作不稳定或很不稳定。报业从业者中认为当前工作不稳定和很不稳定的人总体占到32%,分别为21%和11%,而认为稳定和很稳定的只有29%,分别为21%和8%。其余39%的从业者认为报业工作的稳定性一般。
近两成从业者有过被裁员的经历。尽管81%的从业者没有被“炒鱿鱼”的经历,但是从业者中有过多次和有过1~2次被裁员经历的人占到19%,分别为2%和17%。考虑到报社从业者中5年以下职龄的占到接近一半,这样的裁员频率相对较高。
报业从业者职业满意度情况
职业满意度相对偏低,三成从业者对目前工作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从业者中对报社工作感到满意和很满意的只有21%,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到30%。其中感到不满意的占20%,感到很不满意的占10%。其余49%的从业者对报社工作的满意度为一般。
对记者社会地位评价适中,六成从业者认为记者社会地位一般。认为记者地位很高和较高的从业者只有23%,分别为22%和1%。而认为记者地位一般的占到61%。其余认为记者地位较低和很低的分别占到9%和7%。总体来看,报业从业者对记者社会地位的评价为中等略高。
超过八成从业者认为工作压力很大或较大。认为报社工作压力很大和较大的从业者分别为39%和43%,总体达到82%。而认为工作压力很小和较小的只有2%,两者各占1%。其余16%的报业从业者认为报社工作压力为一般。
三大主要压力来源:收入低、人际关系复杂与工作不稳定。受访者中认为压力来源最大的一项是“收入低,生活压力大”,占33%。其次是“人际关系复杂,内部竞争压力大”占25%。排在第三位的压力来源是“工作不稳定,职业发展压力大”,占24%。排在第四位的是“自我能力不足,力不从心”,占6%。另有12%的从业者的压力来源为“其他”。
近半从业者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仅占四分之一。从业者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到48%。其中,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16%,月收入在1500元至3000元的占32%。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也为数不少,占到27%。而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则只有25%。其中,月收入在5000~8000元的占18%,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仅有7%。
收入满意度差,对当前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超过一半。从业者中对收入感到很满意和较满意的只有16%,分别占到1%和15%。而感到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53%,分别为16%和37%。另有31%的从业者对收入满意度的评价为一般。
工作自主性偏低。从业者中认为当前工作自主性很低或较低的超过四成,分别占到15%和27%,而认为较高和很高的不足两成,分别为16%和2%。其余40%的从业者认为当前报业工作者的工作自主性为一般。
竞争程度高,认为当前工作竞争程度很高或较高的超过八成。认为报社工作竞争程度很高和较高的分别占到36%和46%,总体达到82%。而认为报社工作竞争程度较低和很低的有5%,分别占4%和1%。其余13%的从业者对报社工作的竞争程度评价为一般。
职业倦怠指数高,八成以上从业者认为自己的身心状态是比较疲惫或很疲惫。从业者中感到充满活力和较有活力的总体只有8%,分别只有1%和7%,而感到很疲惫和比较疲惫的占到74%,分别为26%和48%。其余18%的从业者对自身疲惫指数的评价为一般。
健康状况“堪忧”,六成以上从业者经常或较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从业者中经常和较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的分别占到32%和30%,总体达到62%。而从不和较少为自己健康状况担心的分别只有2%和4%。另有32%的从业者偶尔会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
职业信心不足,八成以上从业者对于职业抱着边走边看态度。估计自己会在报社一直干到退休的仅为13%,其余87%的从业者对于报社工作大都抱着边走边看态度。其中持大约再干若干年态度的占41%,目前还没拿好主意的占40%,不知道或没想过的占6%。
职业忠诚度低,超过六成从业者表示如果有机会转换工作。62%的从业者表示如果有机会考虑转换到其它行业,而明确表示不会的仅为12%。另有26%的从业者对于如果有机会转换工作是否会转换持待考虑态度。
报业从业者职业保障情况
超时工作严重,每天工作在八小时以内的不足三成,而工作在十小时以上的近四成。从业者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只有29%,其余71%的从业者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其中,每天工作在8~10小时的占35%,在10~12小时的占24%,在12小时以上的占12%。
近三成从业者不能或基本不能享受到“双休”权利。不能和基本不能享受到双休权利的分别占13%和16%,总体达到29%。而完全能和基本能享受到的仅占50%,分别为15%和35%。其余21%的从业者为偶尔能享受。
不能和基本不能享受到法定节假的近两成。从业者中完全能和基本能享受到国庆、五一和春节等法定节假日的占到60%,分别为19%和41%,而基本不能和不能享受的也占到18%,分别为11%和7%。其余22%的从业者为偶尔能享受到。
超过四成从业者从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权利,全部能享受的仅为两成。从没享受到带薪休假权利的从业者占到44%,而全部能享受的只有20%。另有36%的从业者只能部分享受。
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尽如人意。从业者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只有75%,其余四分之一从业者没有与所供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保障程度低。近四成从业者所在单位没有为其上缴“三险一金”,占38%,而上缴“三险一金”的只占从业者总数的62%。
采访设备配备率低。近六成从业者所在单位没有为其提供任何外出采访设备,占58%。配备笔记本电脑、相机、汽车和录音笔的分别只有14%、11%、9%和8%。
近三成从业者所在单位没有为其申领记者证。从业者中持有记者证的占到71%,其余29%的从业者属于“无证经营”。记者证持证率总体偏低,这其中尚不排除一线采访的记者没有证,而不采访的经营管理人员反而因为申领便利却有证的情况。
报业从业者职业安全情况
超过一半从业者在采访中遭遇过辱骂、诋毁。51%从业者在采访中遭遇过辱骂诋毁,40%的从业者自己没有遭遇过但同事遭遇过,自己和同事都没有遭遇过的仅占9%。
六成以上从业者在工作中遭受过恐吓或威胁,其中经常遭受的近一成。在工作中没有遭受过恐吓威胁的只有34%,其余66%的从业者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恐吓威胁。其中,经常遭受恐吓威胁的占9%,偶尔遭受的占57%。
人身保障程度低,三成以上从业者在工作中遭受过人身攻击。32%的从业者在工作中遭受过人身攻击,55%的从业者自己没有遭遇过但同事遭遇过,自已和同事都没有遭遇过的仅占13%。
近三成从业者因为工作遭遇过法律纠纷。因为工作遭遇过法律纠纷的占29%,自己没遇到过但是同事遇到过的占57%,自己和同事都没有遇到过的只有14%。
外出频繁导致意外伤害频率增加。近两成从业者在工作中因遇到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而受过伤,占16%。自己没有遇到过但同事遇到过的占28%,自已和同事都没有遇到过的占56%。
超过一半的从业者认为记者工作最需要法律支持。关于记者最需要哪方面支持问题,回答最多的选项是法律支持,占54%。其次,为19%的从业者认为,政府保护占19%。其余,11%的从业者分别认为需要意外伤害保障体系和专业培养。另外,选择其它途径的占5%。
报业从业者职业培训与发展状况
职业培训率低,超过四成从业者从未或极少参加职业培训。42%的从业者从未有和极少参加职业培训,分别占14%和28%。而经常和较常参加职业培训的只有27%,分别占8%和19%。其余31%从业者只是偶尔参加过培训。
仅有一半从业者参加培训的经费是公费,自费参加职业培训的超过三分之一。51%的从业者参加培训的经费来源是公费,34%的从业者参加培训的经费来源是自费。其余由第三方提供和其它来源的分别占4%和11%。
从业者参加培训的内容与本职工作基本相符。69%的从业者认为培训内容与本职工作相符,但是认为不相符和不清楚的也分别占到14%和17%。
近八成从业者从事新闻工作是因为新闻理想或个人喜好。关于从事新闻工作的动机,38%的从业者认为自己从事新闻工作是出于个人喜好,其次,认为是“实现新闻理想、体现社会责任”的占36%。两者占到总人数的74%。从业动机排在第三位的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占15%。其余认为收入较高和出于其它原因的分别占3%和5%。
超过一半的从业者关于职业发展规划是跳槽或改行。关于职业发展规划,选择改行、跳槽和辞职的接近六成,占到57%,分别为37%、17%和3%。选择维持现状的只有25%。其余选择转岗、出国和其它出路的分别为5%、6%和7%。
报业从业者对当前媒介从业生态的意见看法
认为影响媒介从业生态的三大因素依次是:单位内部制度、宏观体制与上级有关管理部门。17%的从业者认为影响媒介从业生态的主要因素是单位内部制度,16%的认为是宏观管理体制和上级管理部门。其余影响因素依次为单位自我发展压力、内部管理文化、广告公关等外部压力、社会文化意识与其它,分别占12%、11%、10%、8%和1%。
近六成从业者认为当前从业生态对舆论导向有负面影响。57%的从业者认为当前的从业生态对舆论导向有负面影响,认为有正面影响和没有影响的分别占24%和19%。
从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当前报人从业生态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正式在编人员比例低,临时聘用人员比例高,从业年限“低龄化”趋势明显;职业稳定性与稳定感差,职业流动频繁,单位裁员率相对较高;工作自主性、职业满意度与收入满意度偏低,工作压力、竞争程度、职业倦怠指数高,健康状况“堪忧”;职业保障程度差,超时工作现象严重,法定休息权利难以保障,劳动合同签订率、“三险一金”上缴率、记者证持证率、采访设备配备率低;职业安全状况堪忧,因为采访工作而遭受人身攻击、辱骂诋毁、法律纠纷与意外伤害频率高;同时,职业培训率、职业信心指数、职业忠诚度以及对当前从业生态评价偏低。总体来看,当前报人从业生态呈“灰色化”趋势,亟须“绿化”。
本文为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我国传媒从业生态变迁与现状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CX09B_084R
生态绿化范文2
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功能的认识,已经由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装饰提高到具有城市形象的美化、文明的象征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多种功能的认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城市绿化也因此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它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市绿化主要功能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本质上。来认识,才能有助于对它正确定位。
城市绿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产生的一个破坏自然的过程的逆向过程;因为原有的大片森林被砍伐,大量农田被占用,代之以柏油马路、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和桥梁,这些无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构架了城市人群生存的空间。因此,城市绿化是把被破坏的自然通过人工再创造的‘“第二自然”,也是一个与城市化进程同时产生的逆向过程,所以绿地系统应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在植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动态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城市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中起着最活跃、最积极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城市基础设施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城市绿化最主要的功能应该定位在生态上,而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绿化也必然能展示其形态美和动态美,成为美化城市的有生命的景观;在文化领域中缘文化早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民族的及地方的特色,成为当前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城市绿化的主要功能定位在生态上,同时兼有其它多种功能,是完全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及方向的。
二、城乡协调发展是城市绿化的发表思想
100余年前(英)霍华德发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文,该文是作者在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城乡对立,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提出了为了人民必须城乡协调发展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和农村要给予人民社会的爱和自然的爱。霍华德认为一个中心城市必然有与它相联系的卫星城市群落,即大都市圈的规划构思;认为城市各分支系统一住宅、工厂、道路、绿地、学校等通过重新有序组合,更能自我完善,自我生存,更具活力;城乡应视为一个整体,城市周围的农村则是其支撑系统,它们的土地分配比例应为1:5,城市为1,农村为5.由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应该参照上述思想,使农村在绿地建设面积上、数量上大于城市数倍才能同样成为城市的支撑系统,同时在城市或城镇以永久性绿带来隔离,防止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扩展,而城市中央应有大型的绿地,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伦敦中心自然公园等思想。霍华德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不仅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思有实用价值,也对绿化的规划有直接的和现实的发表意义。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网为缓解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别是热岛效应。
发挥城乡绿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功能,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绿化建设应以绿色廊道(简称“绿廊”)建设为主体。绿廊指的是从农村开始,经过城市的中心区穿越热岛再进入农村;沿途将“园”(指块状绿地)、“楔”(指楔形绿地)、“环”(指环状绿带)、“廊”(指绿色廊道)连接成生态绿网。绿廊的宽度不小于50m,其中可包括建筑物(但不含成群的高层建筑)、道路和河流;绿廊应以常缘阔叶树种为主、有建筑物处应有多层次的立体绿化(屋顶的及垂直的绿化),使之成为高绿量的绿带,其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绿廊间距以2~3km为宜;绿廊的布设原则,一是整体性指城乡一体化,二是方向性绿廊应顺应本地区盛行的风向设置;三是针对性一方面绿廊应把现实的和规划的大型绿地(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应有意识穿过城市生态环境负荷重、热岛效应严重及旧区改造等地区,使之真正担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四是可行性绿廊布设应沿河沿路,可操作性强且可水绿结合推动河道及道路的整治。通过绿廊纵横布设形成的生态绿同才能发挥农村对城市的支撑系统的功能,达到以绿制热、以绿净污,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也是落实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举措。
以上海为例,在外环线以内的绿廊布局,其方向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交织成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绿廊各9条,主干绿廊共6条,内环线以内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一致,应首先实施。绿廊纵横于城乡、浦西浦东、环内环外,绿廊相互交织成一个具有整体、系统性的生态绿网,它们的建成将把郊区和海上的冷湿空气带进城市,又能对城区热中心进行分割疏解。
四、区系结构和群落结构
城市绿化的基础是植物,而植物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如何运用植物材料再现城市中的“第二自然”,是长期存在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虽然谁都能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口号,但在城市绿化的实践中,是人居于自然之上还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真正做到人和自然关系很和谐呢?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植物生长的分布区域有明显的地带性,它随地理区域、气候带、地貌等不同而有区别。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中国的植物分布(简称植挪就可分成温带、暖湿带、亚热带、热带……等八个植被区划,我国各个城市均处于不同的植被区划地区范围之内。所选用的植物应该尊重其具有地带性的特性。然而在城市绿化的历史上却常常发生跨越地带的错误,大量引种最后遭到多次失败的教训,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并不少见。以上海为例,大规模引种了适应在较高纬度的华北地区生长好的加拿大杨及二次引种适应在低纬度华南地区生长的检树,结果均全军覆灭。事实上,上海地处中亚热带北缘,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根据前几年对上海城市绿化最常见的乔木和灌木树种调查,前者有68种,后者有105种,上海可用于绿化的植物材料都是很丰富的,当前应该深入到江、浙一带属本地带的区域去挖掘、去发现,先引到城市环境中来种植,成功的就可推广应用,这样才能体现上海城市绿化的特色。
植物在城市绿化的立地条件中发挥其功能,还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指必须应用地带性植物;二是指必须适应城市特殊立地条件的植物种。这里重点指后者。如行道树先要按地带性原则选定树种,再要它在立地条件最差环境生长发育,但对它的功能要求却最高。人们常强调后者,而不注意创造有利于行道树生长发育人工可以改善的立地条件,对于因此而生长欠佳的树种又不能用两分法评价,而是一有缺点就全盘否定。所以,在一些城市存在着随便更换行道树种的问题,如在上海的一条道路,解放以来换的树种就达十余种之多,甚至连世界著名行道树种之一的法国梧桐,也因其“冠”“法国”两字在五十年代末被认为是崇洋了,曾一度被否定,当时外省市公。郑付情地大批运走,在那里发挥了良好的绿化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种从南到北不少城市几乎都以“四大件”当家,即法国梧桐、雪松、广玉兰、香樟,使城市绿化面貌显得很单调,而长成大规格的行道树却寥寥无几的根本原因,历史事实证明,只要对城市特殊立地环境及养护管理稍加改善,在一般的城市中,可以选种的行道树种至少有十余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绿化功能。再有,从园林绿化设计风格上也很难看到各地‘曙二自然“的特色。近年来;建筑业的欧陆风刮到了城市绿化中来,不管大城市、小城市都风行从国外进口草种大铺草坪,在有的地方甚至拔掉大树铺草坪,在人们心目中城市绿化的现代化就等于铺设草坪。我们不否认城市需要一定数量的草坪创造开敞绿色的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这是必要的。经过实践,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多的草坪不仅因其生态效益小于同面积上种植的树木,而且投入和以后的管护工作量均大大超过后者,因此,多种乔木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还要在主要景点移栽些大规格的乔木以显示大城市美丽的形象,也是需要的。但是,大规格甚至特大规格的乔木是在自然界人。十年才形成的自然资源,将其移栽到城市的特殊环境中来,要求保证成活而且还要求保持原来高大的树干和宽阔的树冠的外形就一定要有严密的技术措施和足够的资金。因此,根据我国的资源、资金、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应该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再次刮风。
当前,有些城市提出把“森林引进城市”的口号,我们认为这个口号更加贴近‘自然“,更易被城市的人们所接受。”森林“不是一株株大树的机械总和;而是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组成的植物群落,它们与微生物、动物及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和有机的整体。这种森林型的植物群落占用土地少,能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自然资源(如光、热量、水分、矿物质等),在同样的空间叶面积指数最多、绿量最大,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在人多地少的大城市中是最适宜的。
如何实施把“森林引进城市”的措施呢?不是真的把一座森林搬进来,而是应该到属本地带的自然界去调查植物群落的种间组成及其空间结构,再在城市内调查保留有15年以上历史的人工或自然植物群落;通过分析总结,提炼出符合项极群落原理的植物群落,在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中逐步形成以稳定的、优化的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因为它们不仅有本区域41植物地带性的特征,而且,绿量高、生态效益显著,又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繁植的场所,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地,还为城市中人们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美好意境。
在整个城市中森林型的植物群落应是主旋律,它与开敞的草坪及形态雄伟的大树构成一个有节奏、有韵律的城市绿化整体。
生态绿化范文3
关键词:审计时间、数量价格、审计方法
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态公园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各地生态公园建设热情不断高涨。绿化工程作为公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苗木品种数量多,工程造价高。本文结合自身审计实践从审计时间确定、数量价格审计、审计方法创新三个方面对绿化苗木审计进行初步探讨。
一、审计时间的确定
绿化苗木的审计介入时间,一是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审计,这样更符合一般合同约定,合同要求苗木的数量规格应该是竣工验收时苗木的数量规格,但审计过后施工单位对于苗木养护往往不到位,对死亡补植的苗木规格、质量往往会以小换大、以次充好。二是养护期满后进行审计,这样可以保证苗木的质量,但一些小型苗木(如桂花、石楠)的规格竣工验收时不达标经过一个养护期可能达到或者超出合同要求。笔者更倾向于养护期结束时进行审计,生态公园涉及大型珍贵苗木较多,部分古树生长周期较长短期不可培育,如因养护不当造成苗木死亡,不仅是经济损失,也是自然资源损失。对部分苗木养护期内再生长的问题,达到或者超出合同要求都应按照合同要求的规格数量计取。当然,施工合同最好明确约定审计介入时间。
二、数量价格审计
生态公园绿化项目往往由于面积大、范围广、形状不规则、品种数量多可能存在重复或漏计。分片分类审计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某生态公园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将工程划分了15个片区,在总平面图上标出每个片区的范围,现场对照放大后的片区图按照先乔木后灌木的顺序逐项清点、丈量,最后按片区汇总工程量,这样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方便复核人员复核。
一些花卉摆放类植物工程成果保存期短,审计时工程现场已撤销,给审计带来困难。对于工程成果保存期短的摆放类植物,应做好签证工作,履行签证程序,画出位置摆放图,保留成果的影像资料,必要时应将工程部位、时间、证明人等信息记录到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中。
部分变更的树种价值较高,无行业部门指导价。审计人员应首先审查变更的合理性,是否严格履行变更程序。对于价格较高的苗木应锁定树种原产地异地询价、咨询业内专业人士或参照同时期其他项目相同苗木价格。对于绿化苗木变更造价超过合同总价10%以上的,建议重新招标。
苗木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是生态公园绿化苗木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因设计要求规格苗木都有投标价格,对于旱柳、丝绵木等按照干径指标,石楠球、桂花等按照蓬径指标计算价格的苗木,都是四周发散型生长而不是单一方向生长,故按照面积比例下浮确定不达标苗木价格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即苗木投标价乘以(实际苗木干径、蓬径面积与投标要求的规格)比值确定不达标苗木价格。当然,超过一定数额的苗木还是建议重新询价。
树木干径截面示意图
三、创新苗木审计方法
针对影响绿化苗木价格的重要指标数量、品种、规格、形状等要素,审计人员总结出“一标二看三卡”的绿化项目审计经验。“一标”是核实苗木数量时,每数一棵树标记一下数字,这样有助于清点苗木时不会重复z漏,不会多计少计,确保核查苗木数量准确无误;“二看”是查看苗木品种时,查看树种、查看树形,并辨别苗木是实生还是嫁接、枝叶是茂盛还是残枝少叶、是否半死半活,从而确保苗木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 三卡”是测量苗木尺寸时,用卡尺卡杆径、卡篷径、卡高度,确保苗木规格准确。
针对生态公园绿化苗木审计中大量签证,发明“微跟踪”辅助审计。通过对生态公园绿化项目建设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取证,将现场记录的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资料利用手机客户端实时上传至公共云端,实现现场影像资料的实时上传和异地客户端的实时查阅。
“微跟踪”审计示意图
结语
生态公园绿化苗木审计不仅要关注竣工结算审计,更要做到过程全覆盖。事前,审核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积极参与合同条款的编制。事中,做好跟踪审计工作,重大变更审计现场监督。事后,准确计算工程量严格套用定额,节约政府投资资金。
参考资料:
唐琴 《浅谈绿化审计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门窗》2012年第11期
生态绿化范文4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绿化规划;生态景观效果。
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type afforest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greening, reflect city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the life of citizens to improve bad border quality,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eople is very important. City planning, must be on the basis of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benefi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ad border, maintain and keep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c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create rich ecological landscape effect.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Greening plan; Ecological landscape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 言
城市生态式绿化是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提高市民生活坏境质量,增进市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城市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建立在科学的生态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上,认真领会生态学原理,把生态效益的创造过程、生态容量的提升过程、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高效和谐运转过程、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过程等自然生态学的规律或过程、通过筑山、理水、构物、绿化等传统手法,以及各种设计技巧,把生命色彩季节变换的规律表达出来。使园林设计的作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实现自然的“理性回归”。园林设计应该是生态学高效和谐理念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具体表达,无论是“人化自然还是自然人化”,都将是人与自然的高效和谐生态关系。
一、筑山、理水、构物、绿化等传统手法
“筑山”在现代多学科的交叉作业下,把握住山的生态和谐的脉搏,创造高效和谐的人间“蓬莱”之山。关键是将自然之山“着意”人化,在生态环境容量之内建设基础设施,适当分割空间,使之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生产以及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绝好去处。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态学上具有强烈的亲水性。“理水”中有理静和理动两种方式。静水追求的碧波静潭、环城绕屋、倒影成趣、和风细浪,既能够使园林宁静安逸,又能对核心区起安全保护之功用。动水有自然小溪、自然水流、高速喷泉、落差瀑布等类型。园林设计的作品不仅仅为人们提供感官上的艺术享受和舒适的日常生活,还能够通过增加水面调节气候,扬起水花制造水雾,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因此,生态学中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湿度指标、负离子含量指标、平均日极端温度指标、执照系数、水面积比例指标、水体的热容量调节指标、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指标、泵水的能量消耗指标及其成本效益核算指标等,均可以为使用各种园林设计的手法,元素、构件、规模时间、空间组合等操作的规划设计方案提供优劣好坏的科学评价标准。在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地表水循环、两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坏境的建设。
园林设计中大量建设亭、台、楼、阁、水榭、路、桥及园林小品等景观构物和园林建筑物。在基础上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生态容量、生态效益及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合理的能耗、物耗等生态学指标中的评估,并使“物构”的创意更加深化,更加在理性回归自然中增加人类生活、工作、游憩所需要的住、停、观、乐、品、思的点缀、点化之物,通过改造以自然为全景的景区及增加其种植量、形状、颜色、结构及功能的构筑物来表达出来,并希望引起游人的理解、欣赏和共鸣。
随着多科学的新理念,多科技向园林设计的嫁接移植和引进,特别是在生态科学的不断渗透下,传统园林中的“绿化”开始向“绿色化”或“生态化”的新理念转换。即绿化不仅包括传统的花卉树木种植,还包括将生态学中高效和谐、无废无污、循环再生、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筑山、理水、构物、绿化的手法表达出来。植物配置向生态化、景观化、功能化、功能化发展方向,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园林的生态化及生态园林建设已成为园林设计与建设的大趋势,传统的造园构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开合、动静对比、虚实相济、藏露抑扬”的理念和手法如果进一步融合生态学的“绿色”理念,将会使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发展阶段,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在近自然的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宜居的生态型。
二、园林绿化对策及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绿化工作的重点是,按照“山、水、园、林、城”
综合配套和“城在林中、园在城中”的要求,着力抓好普遍绿化,采取有效手段,促进绿化上档次,绿化上水平,公共绿地上规模,切实加快老城区绿化改造步伐,抓好城市进出口路、城市防护林与隔离带的建设,加强城区内山体、水体的保护,搞好现有水体的环境整治,有计划、有步骤地快速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尽早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乔灌木和花草合理搭配的绿化体系。
合理进行规划,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绿化工程完成后所要达
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绿化施工.
参考文献
(1)徐敏,姜卫兵.景观生态居住区的环境绿化建设.蓝天园林杂志.2004年.
生态绿化范文5
关键词: 生态泉州;立体绿化;发展对策
Development of vertical planting,ConstructionEco- Quanzhou
Abstract: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establish ecological Quanzhou is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Green, to expand Green video, coverage, and per capita public green space. Developing of vertical planting, creating a roof garden, consolidating green technology, raising the level of maintenance, are the future important tasks of urban landscape too. Quanzhou as an example in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xisted dilemma, proposing the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velop three dimensional greening .Keyword:Eco-Quanzhou; vertical planting;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泉州是海西建设发展的重要制造业基地,近几年来城市园林建设取得可喜的成果,先后荣膺了 “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多个称号。但随着经济建设与文化特色的高速发展,泉州市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仍存在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需要,人口集中、建筑密集,可供绿化的用地越来越有限,很难满足人们对绿色环境的需求。如何拓展生态空间、增加绿量和提高绿视率、绿化覆盖率,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以屋顶绿化为着眼点,发展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也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构筑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1、泉州市立体绿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泉州市日益重视立体绿化的发展,通过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年”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开展了临街单位附属绿地资源的调查摸底,推进了临街单位拆墙透绿,实现了绿色资源共享。至2011年底,泉州中心城区新增道路边坡、挡墙、桥柱、公园围墙及屋顶平台等立体绿化200处。同时调动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有序开展,城市区域的立体绿化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但与其他城市相比,泉州市立体绿化起步较晚、屋顶绿化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1政策法规。
相对于其他发达省市对立体绿化发展的支持:上海的立体绿化不仅普及率高,还有法可依。《上海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本市鼓励发展垂直绿化、墙面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形式的建筑绿化。新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适宜屋顶绿化的,应当实施屋顶绿化。”;北京、浙江等省市早已出台屋顶绿化可折算绿地面积的政策;成都采用财政拨款直接补贴屋顶绿化建设费用以鼓励发展屋顶绿化。目前泉州立体绿化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屋顶绿化与绿地率的折算由于缺乏法规条文明确支持,未能有效实施。政策法规未能与时俱进是目前立体绿化不能普及的主要因素。
1.2相关行业规范不到位。
目前泉州市立体绿化行业规范仍是一片空白,立体绿化设计施工养护无规范可依,造成泉州早期建成的屋顶花园效果不理想,设计、施工上的不规范,工程质量问题及后期屋顶绿化养护的困难,使得建设单位或市民对发展屋顶绿化信心不足。
1.3认识上的问题。
由于许多单位、市民多年来习惯于传统的平面绿地绿化模式,对于空间立体绿化仍存在着一个认识过程的问题。如屋顶花园,尽管隔热效果好,但目前不少建设单位还存在许多疑虑,担心建造屋顶绿化会对屋顶防水层的破坏、造价过高以及后期养护费用高等多方面认识误区。
1.4技术方面。
立体绿化在不同的空间部位往往需要不同的植物品种,以便适应相应的立地环境。这些具有不同特性的植物品种的选择、培育以及栽培和移植都需要特别的技术和工艺。
1.5养护方面。
由于立体绿化所使用的植物类型、品种与传统上使用的地面绿化植物很不一样,因此在养护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区别。如何做好立体绿化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也是需要共同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2、泉州城市立体绿化发展对策。
2.1大力宣传、提高意识。
发展立体绿化,必须取得全社会的共识,在全体市民中产生营造优良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这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宣传普及。2009年《泉州晚报》的夏季版曾相继设立屋顶绿化、阳台绿化专栏,刊出后获得市民的热烈反响。宣传部门可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主流媒体及网络媒体借宣传普及立体绿化相关知识,一方面宣传立体绿化的重要性。通过宣传使全体市民认识到立体绿化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少辐射、吸音隔噪、截留储存雨水等功能,对维持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优化城市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宣传立体绿化的可行性。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山体岩壁绿化、建筑构架绿化等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已较普及,在国内的先进城市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全面推广泉州的立体绿化时机已经成熟。一是经济上可行。屋顶绿化的成本最高也只有地面征地绿化成本的几十分之一,且实施绿化的屋顶其寿命要比没有绿化的延长一倍左右,同时能隔热防尘、美化空间,其它立体绿化成本则低于屋顶绿化。二是技术上可靠。按照目前立体绿化技术、品种、相关材料、施工工艺等,只要素材得当、施工规范,立体绿化能使城市空间和谐、自然、绿色、生态,是一道优美的视点景观。
2.2出台政策,发展特色。
政府制定鼓励性政策,把城市立体绿化纳入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把立体绿化同绿地绿化一样纳入正常化的园林绿化建设规划管理之中,同时把立体绿化作为衡量绿化质量的指标之一,将立体绿化面积纳入绿地率计算范围;对立体绿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的城区、街道和单位,由园林绿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和推广;同时进一步推行绿化认养体制,鼓励单位、社区、市民参与立体绿化的种植和养护,提升全民植绿的公众参与率,加快美化泉州进程。
2.3完善规划、提高档次。
把城市立体绿化纳入《泉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布局并科学选用立体绿化植物,因地置宜,合理搭配。
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时要专题研究制定立体绿化建设和养护技术规范,以保证立体绿化工程的质量。注重乡土植物和地被草坪植物的科学应用,推动立体绿化向生态型、自然型、节约型发展。
结合泉州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局部地域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筛选出适合泉州地区垂直绿化的植物品种:如爬山虎、爱玉子、五叶地锦、使君子、凌霄、常春藤、迎春花、大花老鸦嘴、薜荔、紫藤、油麻藤、三角梅、吊竹梅、炮仗花、猕猴桃。
墙体、坡体绿化可选用适应性强的爬山虎、牵牛、鸳萝、云实、二叶红薯、薜荔、凌宵等具有吸盘或气根的藤本植物,沿墙面、坡体攀爬。这些植物不需要任何支架和牵引材料,且栽培管理简单。
构架式绿化一般选择卷须类和缠绕类攀援植物如炮仗花、三角梅、球兰、合果芋、猕猴桃、葡萄、西番莲等,部分枝蔓细长的蔓生种类同样也是棚架式造景的适宜材料,如蔓性月季、白花油麻藤等,但前期应当注意设立支架,人工绑缚以帮助其攀援。
岩壁绿化可选用爬山虎、薜荔、凌霄、金银花、五星草等。吸附式的攀援植物最适于桥体立柱式造景,很多缠绕类植物也可应用。由于立柱所处的位置大多处于交通要道,废气、粉尘污染严重,立地条件差,因此,应选用适应性强、抗污染并耐阴的爬山虎、五叶地锦、南蛇藤、络石、金银花、常春油麻藤等耐阴种类。沿街重要地段以及节假日的花坛布局可采用常春藤、藤本月季、牵牛、吊兰等观花观叶植物。
屋顶绿化尽量选用低矮灌木、草坪、地被和攀援植物,原则上不宜栽植乔木,有条件可设置立架、花坛种植花灌木、球类植物和匍伏性较强的复生植物如:红叶石楠、红花继木、三角梅、炮仗花、天门冬、彩叶扶桑、山茶、海桐、南天竹、七里香、含笑、山丹、龙骨海棠、美女樱、蒲公英等。
阳台、窗台绿化: 阳台、窗台绿化的植物应选择抗旱、抗风、耐寒、水平根系发达的浅根性植物,并要求生长健壮、植株较小。绿化的植物以常绿花灌木或者草本植物为佳,亦常用攀援或蔓生植物。适宜的植物有迎春、茶花、三角梅、杜鹃、米兰、牵牛、丝瓜、葫芦、葡萄、文竹、藤本月季等。
2.4成立机构,创新品种。
城市立体绿化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上的问题,要将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以泉州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成立相应的技术科研机构,组织实施“泉州市垂直绿化植物引种与繁育”,包括引进立体绿化植物新品种、进行驯化及品种配置研究,建立垂直绿化应用栽培示范点和垂直绿化植物繁育基地进行大面积繁育,并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应用和推广。
2.5重视养护,强化管理。
生态绿化范文6
高速公路绿地景观所包括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绿地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不仅发挥着巨大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是体现文化气息的重要载体。
以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为例,宁杭路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条景观生态路,其景观元素丰富包含了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小品、假山石、湿地等等。植物品种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植物品种达两百多种。包含了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草坪与花卉、多年生和一年生、水生植物等。
如在丘陵地区路段,采用生物技术恢复和营造“湿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新的栖息地。将互通立交桥下的绿岛修整成小岛等形状,并栽植不同的植被,同时将水源引进小岛,使整个绿化更加贴近自然,更加人性化。
又如为了减少山体爆破对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破坏,他们变传统的边坡工程防护为生态防护,采用客土喷播、轮胎固土等新型岩石边坡固土绿化方法,让原来被爆破的“伤痕累累”的山头重新披上了绿衣。
服务区也尽显古典生态风情,在服务区与路之间种植了特大型银杏、梧桐、紫薇、香樟等树龄不一、高矮参差的树木,服务区的建筑则掩映其间,其中设计了景观小品,景色十分怡人。
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是一条“生态、环保、旅游、景观”高速公路,沿线田园山水风景宜人,为广大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畅通快捷、赏心悦目的行车环境。然而还有大部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生态性上存在着一些不足,表现在:一是绿化方式上,整体上水平不高,设计多采用城市道路绿化方式,绿化树种单调,季相色彩变化少;绿化大同小异,景观雷同,失去了自己的景观特色。
其次,绿化存在重视觉,轻综合生态功能的倾向,有些绿地基本上以种草为主,这种“稀树草原”虽然视觉效果较好,但绿地总体生物量不足(草皮的生态效应只有乔木的1/10),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和时间,发挥绿色植物的自然生长生产能力。
第三,高速公路绿地存在后期绿化养护难度大、养护投入高,致使绿化效果因养护、投入等因素影响有倒退的趋势,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态效益不高。
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高速公路绿化
高速公路绿地是高速公路空间环境组成的部分,也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既有自然属性,也有其文化属性,是复杂的人工化生态系统。因此笔者认为在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应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公路绿地系统,保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依存,在整个公路绿化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地上空间、养分和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发挥出持续永久的综合生态功能。
1.遵从生态学原则,搞好植物配置,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量
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它直接关系到绿地系统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生态与环保功能的发挥。在同面积的绿地中,灌丛的单位面积绿量或叶面积指数和生态效益比草坪高,乔、灌地被植物结合的又比灌丛的高。在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既不重叠,也尽量不空白,以避免种间直接竞争,提高叶面积绿量,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具体操作中,应以乡土植物品种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并研究其中各类植物的生态位,设计和建设一个各类植物按其生态位各得其所,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的绿地系统。
2.保持“物种多样性”,再现自然群落结构
在绿化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有关资料表明:娇贵的草坪每公顷每年需10万元左右的“呵护费”,而树的管理费则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草坪的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五、六年就要更新,护理较好的草坪寿命也不超过10年左右,而乔木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不需太多的人工护理就能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因此,建立乔木、灌木和地被三位一体的模拟自然群落的绿化模式,既丰富了沿线景观,又便于养护管理,是提高绿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生态型”高速公路绿化措施的探讨
1.边坡防护
现在建设的大部分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仍以工程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使边坡看上去僵硬、单调、机械,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防护设计中在满足边坡防护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运用生态绿化防护,以水土保持为主,兼具生态景观效果。要考虑整个植被逐步恢复过程,以灌草植物为主进行生态模式配置,除了有利于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边坡景观和行车效果外,也有利行车安全。
边坡防护还应坚持生物多样性,多科属结合。边坡人工植草绿化,为减少人工草被退化,可考虑禾本科、豆科相结合和以暖季为主,冷暖季型草种相结合,并适当配以灌木的原则,从而使其能够自生自养,达到边坡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效果。目前工程防护手段常用现有喷播绿化、挂网喷播、厚层基材、中空锚杆框格绿化、六角空心砖绿化、改良型厚层基材、植生袋防护和椰纤维网喷播防护(cf技术)等。养护完成后形成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2.互通区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及景观节点,其空间由匝道立体交叉围合而成,是高速公路绿化的重点区域之一,对景观要求较高。出于美化考虑,目前现有绿化施工选择的草种和树种的品种比较单一,物种少,稳定性差,受干扰后恢复能力差,该生态群落非常脆弱,给植物病虫害的爆发与蔓延提供便利,一旦感染了病虫害或其他灾害,植被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因此,建议互通区绿化在选择植物品种时,种类应尽可能多一些,即使同一类也应该选用不同的品系混配,同一品系分布不宜过分集中,以有效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抗多种病虫害的能力。绿化结合地形设计必须满足行车功能的需要和视觉要求,根据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创造优美的生态景观点。互通区取消内侧的工程防护,取消工程排水沟,进行景观地形设计,使原有的平坦的互通区地形自然起伏变化,利用自然地形排水。这样不仅有利于其内部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的转换,而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能达到更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3.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运用绿化种植,除了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外,还可以改善道路景观。防眩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耐修剪的树种,按防眩效果和景观要求,一般选择蜀桧,龙柏,其高度1.6米为宜,单行株距2.0米,他们有规律的种植,形成了一定的韵律感。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种植草坪和地被植物,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防止土层污染路面,达到保湿效果,同时通过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减少蜀桧的单调感,丰富隔离带的景观。四、结语
以尊重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方法设计的高速公路,主要特点是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将高速公路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之中,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景观,又使高速公路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道景观。
总之,无论从景观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来看,调整绿化结构,建设布局合理、配置合理、结构完整、视觉与功能相统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型公路绿化,是保证高速公路绿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邬建国等.景观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程胜高等.环境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
[4]西蒙•贝尔.景观视觉设计要素.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4,12.
[5](美)莱诺.G.议尼鲍姆,宋力译.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方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