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投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投资范文1
IT厂商积极应对在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下,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复苏迹象,但金融行业依然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迫使试图在金融行业淘金的IT企业做出调整。
IBM、惠普分立两厢把守大
门,日立、广电运通、H3C、OKI、佳能、爱普生、富士通、松下、拉卡拉等近200家中外科技企业齐聚一堂,这阵势在金融危机的浊浪尚未退去的当下实属罕见。
这样 “繁荣”的景象出现在9月2日开幕的第17届中国国际金融展(以下简称“金融展”)上。据粗略统计,为期4天的金融展,仅开幕式当天参观人次就已过万。每家企业的展台都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琳琅满目的新奇金融科技产品像明星一样备受关注。
然而,这种繁荣却仅限于表面。在政策的不断调整下,中国经济呈现整体复苏迹象,但金融行业依然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迫使想要在金融行业淘金的IT企业做出策略调整。
金融风险犹存
“以银行的收益方式‘净利差’看,金融业在经历了2月份的触底后,已经开始平稳回升。然而,从长期看,中国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压力依然不小。”金融展的间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是高资本消耗的模式,由于信贷投放很快,各家银行都面临资本金补充的难题。
对此,巴曙松认为,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几乎都面临商业模式的挑战,其一是业务的多元化,其二就是需要更多地做一些低资本消耗的中间业务,而这就要求银行开展业务创新。
但这将导致银行的市场定位压力变得空前巨大。巴曙松分析,从去年11月份4万亿元注入全国经济以来,中小型银行面临市场挤压,份额正在不断缩小。找不到自身定位的中小银行,进入了战略迷盲期。“现在各家股份制银行都在提要做小企业客户业务,同时巩固高端客户、消费业务、金融业务和信用卡业务,这都反映出他们的市场定位很不清晰。”
同时,巴曙松还指出,目前中国经济还很难排除“二次探底”的风险。最近一段时间,中国股市大幅度向下波动,体现了市场对中国经济二次探底强烈的担忧。巴曙松说,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复苏就在局部出现了泡沫,所以宏观政策对它调控的时候,有可能使房地产销售环节的复苏,在向生产建设环节传递的过程中出现大的波动。而这也增加了金融行业对风险增大的担忧。
谈到金融风险,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马雁也认为,目前仍不能乐观看待。他指出,今年国家调控政策出台,信贷投放量不断增加,商业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更加突出。同时,随着国家整体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商业银行上市运作,以及与国际经济形势、金融环境的接轨,银行介入国内市场和参与国际外汇市场的程度日益加深,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也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风险。
IT投资从紧
“我们对整个金融危机的趋势也有类似的看法。”在金融展上,金融业者和专家对目前形势的判断,在敏感的IT企业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对此,中国惠普副总裁、信息产品集团商用产品大客户部总经理邵冬表示,在相应金融政策的刺激下,金融行业回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金融危机就要过去了,企业可能还会受金融危机潜在风险的影响。
邵冬进一步指出,“目前金融企业在一些投资方面,特别是IT投资上,相对来讲仍是比较慎重的。”
对于金融企业IT投资更加趋于谨慎的状况,很多IT企业都有同感。一些做集成的IT厂商表示,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客户对于传统信息系统的投资明显从紧,“他们更加强调的是系统的稳定性和业务的连续性,而不是系统的先进性。”
银行业一直被视为IT投资的大户,但是这个大户如今已经不再那么大手大脚了。在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徐纪恒看来,即便没有金融危机影响,银行业的采购也会愈发理性。徐纪恒认为,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IT投入逐年增加,每年都有较大规模的IT投入和大量的金融设备需要采购。控制风险、降低成本、保证质量、采用环保产品等问题已成为银行业者普遍关心的焦点。
为此,中国银行还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分权采购流程。据徐纪恒介绍,在组织结构方面,中国银行设有采购评审委员会、集中采购中心、信息科技部等部门,他们各有分工,相互制约,针对金融电子设备采购工作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具体来说,信息科技部负责技术标准、计划预算、归集需求、合同签署、验收付款等工作,但是不负责采购工作; 集中采购中心负责按流程采购,但是不允许修改标准、需求和预算; 采购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或者否决采购项目,但是不允许指定项目。
IT厂商集体变招
“在当前形势下,金融行业其实更需要信息技术帮助我们应对挑战。”虽然当下金融行业IT投资普遍从紧,但国家开发银行采购中心副局长吕峰松认为,IT企业并不是没有机会。
吕峰松表示,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挑战,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国家开发银行会全面推进,启动相关的配套交易和产品控制等应用的研发; 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以及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的模型应用等方面,国家开发银行也将进一步完善工作,使系统具有资本计量、风险报告和可控制等功能; 在操作风险的运营角度,该行会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运用平台,统一和全面共享信息,从前台、到后台覆盖整个业务和机构范围。“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创建覆盖全领域、全球所有机构,以及控股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投资范文2
一、我国发展对外金融投资的原因分析
1.国内相关观点概述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认为我国发展对外金融投资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为了缓解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何自云等(2005)研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认为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以及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大量外来资本不断涌入。而通过对外金融投资,可以减少因贸易顺差,以及外来资本流入等原因增加的外汇占款,进而达到减少货币发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目的。其次,我国目前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为对外金融投资的资金保障。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外汇储备仅仅只有几十亿美元,不仅不足以干预外汇市场和抵御风险,更不可能用来投向国际市场。而截至2008年3月,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6821.77亿美元,发展对外金融投资的资金条件已经成熟,而且面临本币升值的压力和外汇缩水的风险。因此,让资本走出国门,寻找保值增值的机会已迫在眉睫。最后,发展对外金融投资可以使国内投资者分享到世界各地存在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为国内投资者实现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分散单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机会。但是由于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汇率风险的存在会影响到对外金融投资的实际收益率,因此国内有一部分人并不看好对外金融投资的前景。而且国外市场的突发风险也使人对对外金融投资叹为观止。特别是2007年以来受次债危机的影响,全球资本市场低迷,我国近期的许多QDII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率和负收益率现象,不仅QDII基金未能幸免于难,包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中国机构投资者也多数被套,所以近期关于中国发展对外金融投资的争议不绝于耳。但是从依靠出口导向型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当经济被出口带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积累了过多的外汇储备后,都面临着货币升值和外汇管制放松的压力,以及由资本净流入向资本输出的转型。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台湾地区和韩国都是这样,因此中国已经而且必须面对向外向型经济和对外金融投资转型的难题。而且由于国内企业的产能过剩,中国的实业投资已经很难充分地分散巨额的外汇储备,所以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应该稳步发展对外金融投资。
2.日本对外投资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历史看,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股票市场牛气冲天,国民的乐观情绪高涨时,要特别警惕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经济和市场拐点,这通常意味着国内经济和市场的崩溃。而预防崩溃的方法之一就是疏导资金到全球金融市场。下面我们以日本在本币升值时的对外投资情况为例,来论证从长远角度发展对外金融投资的重大意义。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同样面临着本币升值的情况,日本从维护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稳定方面,以及从资本寻求更高回报方面考虑,大规模地发展了对外投资。然而日本在对外投资方面并没有将金融投资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以产业投资作为其主要的部分,金融项目的投资仅占到对外投资总额的20%—25%。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日本股市正处于一个迅速膨胀的时期。日经指数在日元升值初期从10000点迅速上涨到40000点,所以投资者在国内行情尚好的情况下不愿意大幅度地投资到国际资本市场。加之以美国为主的世界股市在1987年经历了一场暴跌,所以日本的对外投资中,产业投资相对于金融投资所占的比重要大得多。但是从长期看,日经指数在20多年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剧烈波动的状态,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日元的升值,日经指数有大幅的涨势,但是之后就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一泻千里。而相比之下,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增长就相对比较稳定,从1000多点持续上涨至今日的10000点左右,显现了成熟市场成长稳定性的优势。如果日本在当时的对外投资中增加金融部分投资的权重,即能选取恰当的组合或指数化产品跟踪道琼斯工业指数,就可以获得远比其对外产业投资高的收益,而这一收益足以弥补日元升值美元贬值带来的缩水损失。与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情况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从2006年至2008年同样也上演了一场大涨大跌的景象。自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上证指数在2年多的时间内从1000点左右飙升至历史高位6124点。其中从2000点涨到6124点经历不到1年的时间,但随后又在10个月左右的时间跌回到2000点左右,巨额的市值在瞬间被蒸发掉,而众多的国内投资者被深套,我国金融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受到巨大的危害。虽然全球资本市场都遭遇了暴跌,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国市场指数的跌幅位居前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否应该通过国际化的组合投资来有效地规避或减轻系统性风险。
3.发展对外金融投资与防范“恶意”跨国套利行为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以及中国和美国利率差的存在,使得大量资本涌入中国进行“跨国套利”。如果只是从同一价格理论(Lawofoneprice)出发,为平抑汇率差或者利率差,而发生的跨国资本流动尚且属于正常套利行为范畴,但是有些“恶意”的跨国套利行为,却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利润,而是为了动摇我国的经济金融根基。例如:国际炒家在国外市场上沽空A股指数期货,而在中国国内市场大肆抛售A股打压指数,利用杠杆倍率赚取暴利。而当中国股市因恐慌而发生惯性下跌时,再买入低价的A股以实现双重套利。这种“恶意”套利的做法势必造成我国国内资本市场的不稳定,使得国内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如果我们的金融投资仅限于国内资本市场,那么面对“恶意”的跨国套利行为我们就显得束手无策。因此,我们需要发展对外金融投资,一方面可以分散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国际上相关的衍生产品来对冲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以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二、中国发展对外金融投资的关键所在
金融投资范文3
(1)投资环境适应性决定了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程度。从硬环境来说,气候环境日益恶化,在倡导环保的基础环境下,自然环境作为最为前提的条件,如果存在严重弊端,就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国内投资的基础设施条件没有独特的优越性,这样的投资环境下必然导致金融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很难引入外资的投入。从软环境来说,国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的服务环境与国外服务环境差距较大,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不占优势,诚信环境没有条件开发。这样的投资环境也会导致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如不改善,投资环境很难在金融投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金融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市场风险,要想有效化解投资风险,提高金融投资的整体收益,就要在充分认识金融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还要对投资环境的适应性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做到积极推动投资环境建设,使投资环境能够根据金融投资过程进行适应性调节,达到防控金融投资风险,提高金融投资收益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正确理解投资环境适应性决定了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程度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金融投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2)投资环境诸多不确定因素给企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投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投资人员和整个投资活动要保持动态管理状态,来增加金融投资管理能力,目前,我国的投资人才业务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金融投资管理需要,主要表现在人才结构单一,严重缺乏评估、管理、审计等复合型人才,这就造成金融投资管理效率不高。从目前金融投资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投资环境建设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当前企业投资管理实际,投资环境的诸多不确定,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人才结构,使得企业只有积极构建良好的人才体系,并优化人才配置,才能达到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进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金融投资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应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把握投资环境构建原则,并做好投资环境建设,才能满足投资需要。
2注重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管理的相互促进
(1)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要和谐共融。首先,科技发展水平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的安全保障功能。高科技能提供一个电子交易系统的投资活动,它的投入使用能很好地改善投资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金融交易系统的安全保障功能也越完善和强大,科技发展水平给金融投资管理带来了安全保障,避免操作风险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其次,合理规避金融风险是投资管理的重点任务。在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时期里,各种风险越来越多,发生越来越频繁,金融活动的创新必须要与投资管理相适应。金融创新能在金融投资管理中起到活跃因素,进一步促进金融投资环境。第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的亮点。金融投资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类别,人力资源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做好人力资源培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和改善金融投资管理活动的效果。结合金融投资管理实际以及投资环境建设经验,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投资环境既对金融投资管理有着正面的影响,金融投资管理也反过来影响投资环境建设。因此,只有保持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和谐共荣,才能促进投资环境建设并保证投资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使金融投资的整体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2)优化投资环境,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健康运行。投资环境中所在城市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基础设施等建设水平,时刻影响这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基础环境往往能给投资者直观的视觉感受,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促进投资有重要意义,金融投资管理必须依靠必要的物质设施投入来完成,良好的物质条件,能够衍生出良好的基础条件。任何投资和管理都需要依托环境作为支撑。金融投资管理活动,对于投资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就是因为金融发展需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相关联。金融产业升级需要稳定的基础,商业的繁荣是其中必要的条件。投资活动可以缩短投资者对正在出现的投资机会的反应时滞,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科学性发展。鉴于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的重要影响和决定性作用,只有在投资环境建设中,根据金融投资的需要重点构建良好健全的投资体系,并逐步优化投资环境,才能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实效。因此,优化投资环境,已经成为了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措施,对推动金融投资管理发展和满足金融投资管理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金融投资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3结语
金融投资范文4
关键词:金融投资;套利;无套利假设
中图分类号:F830.591文献标识码:A
一、套利的基本概念
套利作为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被定义为这样的一个过程:投资者通过在多个市场上同时进行投资活动,在没有投入实际成本的情况下却能获取无风险利润。传统意义上主要的套利方式分为三种:跨期套利(时间套利)、跨市场套利(空间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跨期套利简单来讲就是当某一商品存在这种情况即:其在不同时期的价格不同(排除正常的时间价值),这时投资者就会利用这种机会本着低买高卖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从而赚取利润。跨市场套利是指当同种商品出现由于所处市场的制度、交易方式、法律政策等不同而导致的价格不一致时,投资者利用这种价格的不一致在价格相对较低市场买入,同时在价格较高的市场卖出,从而套取利润。跨商品套利就是利用两种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商品之间的价格变动进行套期谋利。
二、金融套利的条件
套利行为的前提是套利机会,也就是存在套利条件。市场的非均衡状态是套利行为得以进行的条件,如果市场运行保持均衡状态,那么也就不存在套利机会。市场均衡是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概念,其要求市场中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之间达到协调。这说明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所要求的条件是极其苛刻的,在现实经济中市场运行的均衡状态是偶然的、短期的,而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则是必然的、长期的,这就为套利提供了可能。
作为金融投资者其所关注的金融市场由两部分组成:价格形成机制和金融制度,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基础,是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金融制度是市场顺利运行的保障。与之相对应,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价格的非均衡与制度的非均衡。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指依靠市场自身的运作,金融资产的价值能得到充分的发现,体现出合理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形成一种价格均衡状态。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能够使市场达到并保持均衡,此时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都是合理的,因而也就不存在利用非正常的价格联系获取超额收益的价格套利行为。但实际金融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由于种种因素而存在缺陷,造成市场的非均衡,形成了价格间的非正常联系,这就为价格套利提供了可能。如同价格形成机制的缺陷引起资产价格的非均衡进而产生价格套利机会一样,金融制度的缺陷同样会引起制度的非均衡,并为制度套利提供了机会。
三、无套利理论
(一)无套利假设。在1990年与马科维茨、夏普一起分享诺贝尔奖的另一位经济学家米勒。他与另一位在198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迪利阿尼对于“公司的财务政策(分红、债权/股权比等)是否会影响公司的价值”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无套利假设并以此证明了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公司的价值与财务政策无关的命题。即莫迪利阿尼-米勒定理(MM定理)。以无套利假设为假设条件在金融经济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关于金融资产的定价理论和定价模型。其中,较为成熟的如布莱克-肖尔斯期权定价理论、罗斯的无套利定价(APT)理论等。无套利假设也成为了金融经济学定理中经典的一条。
所谓无套利假设,是指在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中,不存在套利机会(即确定的低买高卖之类的机会)。对于金融投资者通俗上来讲就是市场中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就像市场均衡假设一样,无套利假设成立的条件也是极其苛刻的,在现实金融市场中同时满足其成立的所有条件是极其偶然的,但是无套利假设定理却给金融投资者挖掘金融市场中的套利机会提供了方法支持。这就是利用无套利定价技术对金融资产进行套利可行性分析。
(二)无套利定价方法。无套利定价方法是以无套利假设为基础从而对金融资产进行定价,由于所要取得确定的价格是在无套利假设前提下得出的,这就要求所要定价的金融资产不能与其他金融资产组合起来进行套利。从不存在套利机会出发,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完善的金融市场上,任何具有相同现金流或现金流价值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必然有相同的交易价格。如果其中的一种资产或资产组合的价格是事先给定的,即认为是交易价格。那么,其他具有相同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其交易价格随之也就确定了。这样确定的价格应该是均衡价格。如果不是均衡价格,意味着在这样的价格之下资产的供求不平衡,交易价格大于或小于均衡价格,所以就存在套利机会。
根据这样的原理,就得到资产无套利定价的一种方法:将所要定价的资产或资产组合置于一组给定价格的资产或资产组合之中,利用给定价格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复制出与所要定价的资产或资产组合相同现金流的资产组合,在不存在套利机会的假设下,所要定价的资产或资产组合的价值,等于复制出的资产组合的价值,而复制出资产组合的价值是已知的,因此所要定价的资产或资产组合的价值也就确定了。
我们以无套利假设为前提,以无套利定价方法对金融资产进行定价分析,从而挖掘金融市场中的套利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的环节就是对金融资产的复制,能否完美地复制也是对特定金融资产成功定价的前提,复制过程就是通过资产或资产组合使之具有与所要分析的金融资产相同的现金流或现金流价值。这是运用无套利定价法套利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下面就期权市场我们来做一个简单地模拟:
首先我们设定金融资产:欧式一年期买入期权(执行价格100元)即期价格为18元;某股票一股即期价格为100元(假定一年后价格为S元);一年期贷款利率为8%;欧式一年期卖出期权(执行价格100元)即期价格为10元。
我们设计如下的资产组合,如表1所示。(表1)
从现金流上分析所构成的资产组合的现金流结构表现和欧式一年期买入期权相同,但是其即期价格不一致,这就意味着出现了套利机会,即可以这样操作,如表2所示。(表2)
这样,每做一份相应的操作即可套利0.59元。
四、小结
现实市场中的套利自然不像我们所模拟的那样简单,在金融学领域中还有着庞杂的套利理论学说和模型。本文所要强调的不是如何进行套利活动,而是培养一个投资者最基础的套利思维。无套利定价理论是金融市场定价技术中最为基础的,其理论核心就是运用资产或资产组合的复制技术,这种技术理论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融资产和其衍生产品,也为投资者进行套利投资行为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方法论。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杰,叶永刚.存在套利收益情况下的衍生产品定价[J].经济评论,2006.6.
[2]胡昌生,熊和平,蔡基栋.证券投资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金融投资范文5
[关键词] 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金融投资;金融专业
[作者简介] 聂勇,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副教授,博士,广西 南宁,530003;黄秋惠,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陆艳莎,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李灿恒,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李维婷,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苏 博,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覃燕媚,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1-0024-0004
一、前 言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大学生投资和消费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金融投资活动中,金融专业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金融投资行为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全面了解大学生投资状况,提倡健康合理的投资观,对大学生养成良好投资习惯和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深远意义。本次调查中,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学生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52份,回收率达97.7%。
二、金融投资现状分析
(一)有无金融投资经验
调研显示,该院学生有无金融投资经验比例分别为29%和71%。各年级学生有金融投资经验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0%、15%、23%、41%,无金融投资经验比例分别为70%、74%、77%、53%。结果表明,各年级无金融投资经验学生比例均高于有金融投资经验学生比例,并且大二年级学生有无金融投资经验学生结构占比差异最大,大四年级学生差异最小。
(二)有金融投资经验学生金融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父母支持赞助”和“积攒零用钱”是该院学生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是“打工赚来的钱”和“金融投资赚来的钱”,较少部分学生依赖“奖学金”和“借款等其他方式”(见图1)。从图1来看,大一学生金融投资资金主要来自父母,采用借款等方式较少;大二学生对各种资金来源途径期望都比较高,但该阶段的学生几乎没有通过借款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投资需求;大三学生对各种资金来源途径期望差异明显;大四学生主要资金来源途径较集中于父母、自攒和打工,这跟该阶段学生面临就业形势等有相关性;“父母支持赞助”和“积攒零用钱”两种资金来源途径在各个年级表现差异不是很明显,其他四种资金来源途径差异较明显。
(三)如果进行金融投资,有关金融投资工具选择情况
该院学生对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与其专业所学课程内容安排先后和深浅度有关,主要以储蓄、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期货、黄金等投资工具为主,但对于信托、外汇等投资工具,由于学生进入该市场的局限性和自身经济能力等问题,对其选择学生比例相对小(见图2)。
年级越高,对专业知识学习就越深入,其对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就越向所学专业领域靠拢。从大一到大四,选择储蓄投资方式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而选择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期货、黄金等投资方式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说明了金融专业大学生会根据自身条件的不断成熟而拓宽其金融投资工具。
三、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选择金融投资工具的因素分析
1.金融投资工具本身的特性
调研显示,影响该院学生金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本金安全和收益等,交易门槛和手续费等对其金融投资行为影响也比较突出。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保本的硬性需求程度越降低,相反更注重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而既想保本又希望利用较低风险实现基本收益的学生比例在各年级表现几乎无差异化,但风险因素在大二阶段表现得较敏感。
2.投资理念
调研显示,该院学生稳健型、保守型、风险偏好型、风险中性型投资者所占比重分别为52%、18%、16%和14%。越往高年级,保守型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稳健型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大一阶段,风险中性型与风险偏好型所占比重持平;大二阶段,有一部分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过渡为风险中性型投资者;大三阶段,一部分风险中性型投资者转变成了风险偏好型投资;大四阶段,风险中性型和偏好型投资者所占比重达到持平。表明其投资理念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等而做出改变。
3.金融投资心理诉求
该院有28%的学生以实现本金收益最大化为目的,46%的学生以不亏本为前提,26%的学生以获取投资经验为首选因素,这部分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他们还没有毕业前事先体验自己毕业后的投资生活,比别人更早获得其中的经验。但是,大部分学生把金融投资当作赚钱的途径,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决策与业绩的因素分析
调研显示,该院有6%的学生期望投资年报酬率为2%~6%,34%的学生期望年报酬率为6%~10%之间,29%的学生期望年报酬率为10%~13%,20%的学生表明其期望年报酬率为13%以上,只有11%的学生表示不明确其金融投资年报酬率(见图3)。
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其金融知识面越宽广,金融投资技能也越高,因此对金融投资期望年报酬率越趋明确。
(三)影响金融投资结果因素分析
影响该院学生金融投资决策和业绩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其次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但受幕后交易和虚假信息等因素影响较少。调研结果反映出金融类专业学生能比较理性看待自身金融投资决策和业绩与自己内在因素息息相关,但对国家政策、市场信息、交易规则等方面的了解欠缺主动性。调查数据表明投资经验和知识不足一直是制约该院学生金融投资的主要因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幕后交易、市场环境等因素对大一、大二学生表现得不是很敏感,但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影响则比较突出,反映了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学生对金融投资市场信息了解的主动性与程度会加深。
(四)投资计划分析
该院43%的学生表示未来投资计划主要视工作情况而定,明确将增加投资的学生有32%,表示“维持现状”、“减少投资”和“逐步撤出”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6%、5%和4%。从大一到大四,表示“增加投资”和“逐步撤出”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大,在这个过程中,达到预期收益的学生不断增加投资,达不到自己预期收益的学生则减少投资;表示“维持现状”、“视工作情况而定”和“减少投资”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表明金融专业学生随投资经验的成熟而不断增加投资,部分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而逐步撤出,说明金融专业学生进行金融投资决策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渐理性化。
四、大学生金融投资实践中存在问题
(一)金融投资风险认识能力不高
该院53%的学生将炒股作为金融投资的首选工具。作为学生,即使是本专业类学生,其主观意识仍不够成熟健全,客观方面资力经验不足。他们凭借自身一些专业知识及高昂的热情和充分的自信欣然跃入市场,他们的资金来源多由父母支持,他们金融投资决策受羊群效应、个人偏好、专业推动、满足欲望等因素影响,并且期望投资年报酬率高。因此,他们倾向于选择高风险投资工具,甚至不惜采取借款、拖交学费等方式满足其投资需求。投资失败的结果不仅给学习生活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还会滋生不良思想等。
(二)金融投资行为缺乏理性
74%的学生明确其进行金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赢利,这样的投资观念容易使他们形成投机的心理,时刻让投资市场的变动左右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只有少数表明赚钱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可以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实践化,并获取一定的金融投资经验。为了追逐利益,40%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金融投资结果,认为导致自己投资失败的不是自身专业技能不足、投资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而是受政策、市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投资失败的学生容易促其产生赌博的心理,投资成功的学生则容易表现出自大的心理。
(三)对自身权益相关信息了解的主动性不强
22%的学生表示,如果金融投资过程遇到权益受损则不会进行维权,42%的学生表示对与维权相关信息完全不了解。从一定程度上讲,即使金融专业学生,也并非能充分利用自身对该市场的基本了解进行自我权益的维护,甚至有部分学生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被动式维权表现不利于学生自我观念的发展。
(四)学校、培训机构有关金融投资的指导更多停留在理论上
30%的学生表示,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一些与金融投资有关的讲座,更多地是停留在金融投资理论层面上,对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真正的心理诉求是提高金融投资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相关政策性建议
(一)以学业为主,强化自身专业知识
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厚实的专业基础,注重培养经济意识,提高理财能力,合理调配学习和参与投资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金融投资大厦的根基。
(二)培养理性的金融投资思维
金融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制定理性金融投资计划的能力,在掌握金融投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主动了解各种金融产品,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注重自身投资技巧、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虚心求教于经验丰富、投资技能高的投资者,逐步培养主动的投资意识,确立理性的金融投资理念。
(三)提高自身获取投资资金的能力
调查发现,67%的学生金融投资资金来源于父母的资助,但大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双休日和寒暑假求职、社会兼职等方法进行资金积累,在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减轻父母的负担。
(四)积极参加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有关讲座与活动
通过参加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有关讲座与活动,实现金融投资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意识、避险能力。在拓展自身金融投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金融投资能力,减轻金融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
(五)主动了解与金融投资有关的市场信息
作为金融类专业学生,应该养成时刻关注财经时事的习惯,提高对影响金融投资市场变动相关信息的嗅觉力。例如,提高自身对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环境与幕后交易、市场虚假信息等因素的分析辨别能力,有助于提高自身金融投资的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斌,郭迎欣,李晖.大学生投资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0,(6).
[2]刘靓.对大学生炒股的理性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0,(4).
[3]谢楠,陈鑫,牟昕盼,刘思伟.当代大学生投资意识及行为分析——以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J].现代商业,2010,(12).
金融投资范文6
它与通过买卖实物资产获得收益的实物投资行为有较大的不同,金融投资形成虚拟经济,又称金融经济。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理财市场中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和完善,金融投资有了多种选择,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一,银行储蓄,主要特点为安全可靠。其二,债券,安全可靠,收益率较高,变现能力较好。其三,股票,风险高,收益高,投资效益大。其四,基金,流动性强,有利于分散风险。其五,保险,既能达到储蓄的作用,又能应付生活中的意外灾害,避免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
一、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辩证关系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提下,金融投资一般具有双重性,即投资的收益性和风险性。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最优化目标是同时取得最大投资收益和最小投资风险,但是因为风险和收益的客观存在性,损益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投资的收益和投资的收益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1、金融投资的收益。在金融市场中,一般用收益率来衡量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收益率是指可用数学期望进行衡量的,度量投资业务受欢迎程度即投资收益的随机变量。不同的金融工具的收益率不同,一般按照时间可以分为年收益率和月收益率等,收益率最大化,是投资者始终追求的目标。
2、金融投资的风险。风险是指金融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活动中可能遭受损失(风险的负面作用)或获利(风险的正面作用),而这种可能的损失或获利是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金融投资的结果。根据引起的因素不同,可以将风险分为利率风险和证券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的变动致使投资品的市场价值下降的风险;证券市场风险是由证券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引起的一种风险。投资者一般追求的是金融投资工具所带来的风险可以最小。
二、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理论分析
上文提出,在现代的金融投资分析中,收益率是度量资产的收益水平的有效工具,投资风险从本质上来讲是实际收益率的波动。作为市场经济的随机变量,投资收益率可用其数学期望衡量投资赢利。不同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如下:银行存款储蓄收益率=(储蓄到期的本利和-储蓄本金)(偿还期限*本金)债券工具收益率=[票面年利率+(面额-发行价格)/偿还期限]/债券发行价格股票收益率=股票年收益/股票购买价格投资者一般在进行金融投资工具的选择时常常会希望投资工具带来的收益较大,而风险是越小越好,但是,两者是不可能分开的,未来收益波动的存在,同时意味着投资存在着相应的风险。投资者可以把握的是自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即为了获取一定收益而承担的风险的大小。金融工具资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预期收益水平,风险量和投资者承担了投资风险后要求获得的相应的补偿水平,为了获取最大利益,资深的投资者经常将资金同时分散投入到不同收益和不同风险水平的金融资产上,即所谓的资产多样化,其本质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没有任何一个金融投资工具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收益最大的同时承担的风险最小。现代金融投资理论认为,如果将多种收益变化方向不同的金融资产进行混合构成资产搭配,则该搭配中有一部分的资产风险可以相互抵消,使得资产搭配的整体风险小于单独持有该搭配中任何一种单项资产的风险量。因此,投资者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出资产的搭配投资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以获取最大可能的收益和承担最小可能的风险。
三、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率的措施
第一,关注大环境,合理选择金融投资工具,金融投资的预期收益经常与其所处的大环境有关,所谓大环境是指金融投资工具所处国家或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环境等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如在外汇金融工具的投资中,主要是指银行的实际利率、外汇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发展状况及外汇国家的金融机构的监管政策等;在银行储蓄的投资中,要关注国家的CPI指数等。同时,投资者在进行相应的金融投资工具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对各种投资工具的优缺点和投资分析方法,投资技巧进行深入了解,明确各种金融投资工具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根据自己可以承受的风险程度和自身的资金状况,在进行投资时实行投资工具的多样化,避免因为资金的集中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有效分散金融投资的风险。
第二,有效结合成功投资者经验,通过一定的技术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的方式对投资工具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在股票的投资中,可以借鉴巴菲特的“零投资理论”,在投资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长期经济特征,企业的现金流通能力,企业管理层的品质和企业的购入价进行详细的分析,选择最熟悉的股票,并进行中长线投资。同时,可以采用查理斯•道创立的道氏理论对股票进行技术分析。该理论认为股票市场的运动可分解为主要趋势、次要变动和日常变动。采用一定的技术分析可以获取股票市场价格的短期变动和长期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