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阅读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芭蕉阅读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芭蕉阅读答案

芭蕉阅读答案范文1

一、“意境情感”型

1.命题特点。此类题型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分析诗中景(景中情)、诗中境、诗中形象(景象),并能概括其特点;二是考查学生对内容思想感情的整体把握情况。

命题点主要有:意象特点概括,意境再现与特点概括,形象(景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这首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2.题型概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诗词占据了古诗词鉴赏题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写景、借景抒怀,还是托物言志,都要注意景、境、情的有机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依托景物(意象)、环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鉴赏此类题型可以从不同题材的诗歌(如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闺怨送别诗等)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内容的景、境入手去分析诗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意境情感”型是最为常见的题型。

3.答题步骤。分三步走:描摹诗歌画面、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步: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考生在描摹出画面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须特别指出的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注释来思考,避免出错。

4.答题模式。(1)描绘诗中的画面(景象)。(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某某)的画面(景象),营造了一种(某某)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某某)的情感(心情、心境、情怀)。

【经典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2012年高考山东卷)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解析】这首诗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夜宿此处,以一抒幽思。

【参考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串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2012年高考湖南卷)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䴙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

【解析】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所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

【参考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高考四川卷)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

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

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

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

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二、“关键字句”型

1.命题特点。古人写诗十分讲究构思,十分注重炼字、炼句,往往一字一句关乎全诗主旨、思想感情,因此这一字一句便成了诗歌构思的线索甚至是关键。命题者抓住这一点以小见大来命题,可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程度。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或句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或该句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命题点是要能悟出某字、词和句是全诗之关键,要求加以理解鉴赏。有时和评价性题目命题格式一样,要求先判断,再阐明理由。

常见的提问方式:①某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请谈谈它的表达效果。②有人认为某词语(句子)是全文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③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④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2.题型概述。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凝练、含蓄的特点,在品味诗歌语言时应特别注意有象征意义的词和句,挖掘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传神字词和句子进行深入体味,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借助关键词句鉴赏诗歌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方法之一。

3.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或该句在句中的含义(诗句总有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两层意思,要读懂诗句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2)展开联想,围绕该字或该句描述景象(形象)。(3)点出该字或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4.答题模式。某字(句)在诗中的意思是(某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某某)的情感。

【经典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2年高考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含义不难理解。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欲指人,没有,人为清廉。)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他所处的地方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他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说明他还是住在灵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家里的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

【参考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问题。(2012年高考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 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

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

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三、“表达技巧”型

1.命题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很多,通常包括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法等。诗歌鉴赏题命题点考查表达技巧的方式主要有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评价技巧效果等。

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这样做有何效果?(4)指出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5)某句(某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题型概述。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表现(艺术)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表达技巧”型在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设置中也是热门之一。

3.答题步骤。(1)先对表达技巧进行定位(具体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何作用(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经典试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高考广东卷)

余杭四月

[元]白 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参考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闲适之情;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问题。(2012年高考浙江卷)

未展芭蕉

[唐]钱 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

【解析】本道题目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生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修辞、写景的手法、顺序、角度等方面作答。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芭蕉阅读答案范文2

例如:(2009年上海卷)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诗歌的前四句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_的画面。

解析:古诗词往往采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等方式构思行文,一般是写景叙事在前,抒感在后,所以对作者所绘之景一定要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准确把握住景物景象的特征,这将有助于对作品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深秋空阔浩渺

又如:(2009年浙江嘉兴卷)

晓过鸳湖 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忱符,绿涨春芜样欲平。长水塘⑧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释]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②芜:丛生的草。③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④秀州:即嘉兴。

问题: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参考答案: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二、情感美感的揣摩

例如:(2009年浙江金华卷)

送客诗 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词抒发的感情一般有感时伤怀、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爱国思乡之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等等。做好此类题目,要抓住写景叙事的特点来揣摩诗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取向。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金华的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又如:(2009年山东潍坊卷)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问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三、意象意境的体味

例如:(2009年山东济宁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双调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沽、傲雪凌霜的意趣。意境是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通常意境的特点有:恬淡自然、雄浑苍劲、孤独冷寂,等等。对意象、意境的积累和把握,对分析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围及作者的心境都是大有裨益的。学会对意象、意境的准确把握,才能迅速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世界,进而解诗答题。

参考答案:(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2)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又如:(2009年浙江温州卷)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1)凄清(孤寂、凄凉、清冷)。(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四、表达技巧的鉴赏

例如:(2009年贵州遵义卷)

如梦令李 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题: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解析:诗词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包括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结构方面的伏笔照应,等等。在诗词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抒情方式有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衬托、反衬)、用典、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常见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达技巧在多数情形下并非单一使用,往往是综合运用。具体做题时,我们应准确分析,灵活运用。

参考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又如:(2009年杭州市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参考答案:(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意思符合即可)(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五、宇词的品味

例如:(2009年浙江绍兴卷)

雨过山村 唐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特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闭看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古典诗词语言简洁,很讲究炼字。注重对诗词语言特色的品味是诗词鉴赏较高的要求,对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求很高。常见的语言特色有清新自然、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等。字词的品味题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参考答案: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看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又如:(2009年陕西卷)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萧鼓几船归。

问题:说说诗中“乱”字的好处。

参考答案:“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六、名句的赏析

例如:(2009年湖北襄樊卷)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预,一览众山小。

(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___________的形象。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解析:古诗词中有许多名句或富含哲理、或饱含真情,由于它们文质兼美。含义丰富。所以广为传颂。对“名句的赏析”如撷英咀华,韵味无穷。具体做题时,要结合语境,抓住句子的主要特色去分析。

参考答案:(1)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2)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又如:(2009年山东淄博卷)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芭蕉阅读答案范文3

武松 猪八戒 鲁滨逊 保尔・柯察金

读书卡片

例2(山西新课改区)名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完成读书卡片的制作。

名句摘录: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主人公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得:

例3 (江苏盐城卷)《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小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执著的__________________。

例4(安徽池州卷)读经典,学语文,首先在于读。你读过《西游记》,一定知道“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他是向谁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三调芭蕉扇”的结果写出来。

一调:__________________二调:__________________

三调:__________________

例5(山东临沂卷)易中天在《我们为何要读经典》评价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如有“__________________”(鲁达)一直被人们视为是匡扶正义的人,从沙僧身上我们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用短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牲);从__________________身上我们能看到正义的化身;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我们能读出__________________(人名)内心的凄苦。

例6(江苏盐城卷)请你根据阅读记忆,以及有关对偶(对仗)知识,仿照示例,复原《西游记》《水浒传》中被搞乱了的一些章回目录(答案以彼此字母代号搭配即可,不必抄写原句)

A、观世音甘泉活树B、荆棘岭悟能努力

C、青面兽北京斗武D、木仙庵三藏谈诗

E、武行者醉打孔亮F、孙悟空三岛求方

G、汴京城杨志卖刀H、锦毛虎义释宋江

J、梁山泊林冲落草I、急先锋东郭争功

示例:___J――G___

例7(长沙市)将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示例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孔明拳打镇关西寄人篱下

鲁达挥泪斩马谡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进贾府打抱不平

林黛玉背媳妇顾全大局

例8(黑龙江哈尔滨卷)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西游记》)

B.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水浒传》)

C.曹操是魏国的奠基者,他一生东征西讨,打了许多胜仗,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如官渡战袁绍、赤壁遇周瑜、华容逢关羽时,他都惨遭失败。(《三国演义》)

D.贾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子,他和林黛玉青梅竹马,真心相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最终却娶了薛宝钗为妻。(《红楼梦》)

例9(浙江义乌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段诗节选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爱和美的追求。

B.《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预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C.《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热情奔放、敢作敢为又极具同情心。他虽然生长在富贵家庭,却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D.《巴黎圣母院》中,美丽的姑娘凯瑟琳不计前嫌,在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受刑时,走上刑台,将怀中的水葫芦温柔地送到他干裂的嘴边。

例10(山东枣庄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现代作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

B.(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传闻。

C.《名人传》《约翰・克里斯朵夫》都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

D.严监生、夏洛克分别是《儒林外史》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形象。

例11(浙江宁波卷)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①这个片段出自小说《 》。

②文中的“我”是指( )。

A、伊凡B、米哈伊尔C、阿廖沙D、雅科夫

例12(安徽芜湖卷)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再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2)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A、疾恶如仇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D、武艺高强

(3)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3(四川内江卷)有些文学人物评论,虽片语只言,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诸葛亮――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请参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位写一则简短评价。

孔乙己 关羽 孙悟空 奥楚蔑洛夫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4(湖北随州卷)从下列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通过一个故事情节,对该人物作出简要评价。

孙悟空 武松 保尔・柯察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5(浙江衢州卷)仿照下面两个例句,按要求再写一个。要求:①是中外名著;②写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③至少运用一个成语;④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4分)

例句1:《三国演义》中,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辅佐,成就一番事业。

例句2:《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新头领,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6(湖北孝感卷)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①“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7(吉林卷)作者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论语,懂不耻下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芭蕉阅读答案范文4

一、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盘点

从表中可见,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基本稳定在去年的考查形式上,体现了各地基本固定的考查模式,主要表现在:

1.题量基本在2-3题,分值稳定在8分左右(只有3份试卷在8分以上,4份试卷在8分以下),题型以表述题为主,上海、北京沿用表述+选择的考查形式。考查的能力点以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为主,语言考查侧重于炼字。个别省份(上海、湖南)还考查了作品的风格和体裁等文学常识。

2.在诗歌体裁的选择上,以唐宋诗词为主。从表格中可见诗12首,词6首。在12首诗中,唐诗占5首,宋诗占4首,二者可谓平分秋色。还有2首元诗,1首明诗。在6首词中,宋词3首,金词2首,唐词1首。

3.在诗歌题材上,以写景、咏物、抒情为主。其中写景诗6首,咏物、抒情各4首,其余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送别诗各1首。

4.就考查的作者而言,中学课本上出现过的作家9位,这些作家同学们或多或少都能知道一些,属于基本熟悉之列。其余不熟悉的作者7位,基本上也是各占一半,有利于同学将课本内学到的知识用到课外去。

二、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 “十三宗最”

1.分值最多的考题——北京卷

北京卷围绕明代隐士(山人)金銮的《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出了两道选择题,其中一道单选题3分,一道双选题4分,另外出了一道阅读延伸题:

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与去年写读后感式的阅读延伸不同,北京卷今年阅读延伸题特地要求考生脱离文本,分析“其他同类诗歌”,强化了对外部诗歌材料的运用,总的说来还是围绕诗歌鉴赏做文章,这样,北京卷诗歌鉴赏题共计17分,占全卷(150分)的11.3%,堪称货真价实的分值最多的诗歌鉴赏题。

2.题型最全的考题——上海卷

上海卷围绕张九龄的《春江晚景》(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出了三道题目,一道填空题:“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一道选择题:“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一道表述题:“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三道题目三种题型,可谓题型最全的诗歌鉴赏题了。

3.最受关注的作者——杨万里

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涉及18首诗词,唯独宋代杨万里的诗出现二首,一首是安徽卷考的《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一首是天津卷考的《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可以称得上是本年度最受出题者关注的诗歌作者了。

4.最受关注的作者群——苏门四学士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除最受关注的杨万里外,还有最受关注的作者群。这一群体就是“苏门四学士”,往年四学士中的黄庭坚大受热捧,今年除黄外,其他三学士悉数登场。山东卷考了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江西卷考了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辽宁卷考了张耒的《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其受关注的程度可见一斑。

5.考查最多的题材——咏物诗

今年各地试题中,考查的诗歌题材较多的是咏物诗。全国大纲卷考了修睦的《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四川卷考了曹伯启的《子规》(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天津卷考了杨万里的《野菊》(见上),浙江卷考了钱珝的《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共计5首,较其他题材,可谓首屈一指。

芭蕉阅读答案范文5

阅读题在语文考试中占有一定的分数,多做阅读题,争取加强自己的语感,不要在阅读题上丢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苏州园林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苏州园林》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3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分)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

(2分)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

(2分)

5.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4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

作用:

第⑤段说明方法:

作用:

6.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

1.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分)

2.(1)标本:典范、样本。

(1分)

(2)败笔:不足,缺陷;缺点,疏漏。(1分)(共2分)

3.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

(只解释说明“艺术”和“技术”含义的得1分,共2分)

4.运用拟人化的写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

(1分)(共2分)

5.第③段说明方法:作比较(1分)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1分)

第⑤段的说明方法:举例子(1分)

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1分)(共4分)

6.城墙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1分)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1分)(共2分)

苏州园林读后感一曲昆曲,千曲百转,柔软的像一阵阵清风。再听,又似云端飘来。闭眼间,蓦然间心境已变。

只看见一处楼阁,两个戏子,后面笙笛鼓琴。飘渺的声音穿过一池的荷花,伴随着清波传来。我坐在一亭中,正值春天,亭后桃花盛开,片片花瓣飘落而下。湖旁的那棵大树枝叶遮天,似乎不想让这这曲声跑到天边。

又一转,只听见一声声曲调仿佛就在眼前。但走在走廊里,看不见声发何处。走廊清浅而温和,随这昆曲亦是千转,廊上有镂空,空出便是一景,或是柳树一株,上有黄鹂两只。或是一树牡丹,碗般花朵似一团燃烧的火焰。或是一叶芭蕉,雨后更显青青。

最后,我找到一山,旁边一清水簌簌流出,找一石,面朝暖阳,闭眼听曲,听那悠悠的声,品那深深的情。

其实,睁眼看真实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一景我也描写不出其中的万分之一。但有一种感觉,心平静了不少。

芭蕉阅读答案范文6

最喜欢诗人与朋友间的那份率真与纯粹。记得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刚刚酿好的酒飘散着清香,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里面的火也燃得旺旺的;天阴阴的要下雪了,你能来喝一杯吗?我们一边借着炉火温酒,一边可以围炉夜话,促膝谈心啊!

没有清酒金樽,没有檀板红袖,没有任何功利与心机,有的只是几杯淡酒,一点寒冷中的炉火和诗人对朋友真诚的邀请。我明白了,这简单的一次小聚,这短短的几句诗,为什么会流传千年,而且感动了那么多的人。我想那感动我们的应该是一份真友情。

喜欢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气,却更喜欢他的一首《山中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越喝越高兴,不知不觉间满山的山花绽放,芬芳扑鼻。诗人终于不胜酒力,想美美地伴着满山的清风鸟语与花香睡上一觉,于是就挥挥手对友人说,我喝醉了,想睡了,你先回去吧。等明天有心情了,你带琴来,我们再喝个一醉方休。

我猜想友人大概是酒量略高一筹吧,他一定是笑着向诗人挥挥手,然后自己沿着曲曲折折的山径有些踉跄地回家去,一路上或许还采几朵山花,掬几捧山泉,心里想着回去再觅一坛好酒,再去和好友喝个痛快。

何等纯粹的友情啊!不用想得体的敬酒辞,不用挖空心思地找豪华的酒店待客。只需要一边欣赏着满山的野花一边和朋友随意地天南海北地畅所欲言而已。

如果朋友有约不来呢?主人会不会很生气甚至是勃然而怒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千年前的一个夜晚,江南的一个普通的雨季的夜晚,细雨绵绵,处处蛙鸣,梅树上的梅子也在如诗如梦的江南烟雨中显得更加圆润可爱。书房里灯光摇曳,烛芯长长,主人手里玩着棋子,都已夜半时分,约好来下棋的朋友怎么还没来呢?无聊又有些着急地用棋子敲着桌子,一小朵一小朵的灯花落下来。那索性就不急了吧,就听听雨打芭蕉,再听听远处隐隐传来的蛙鸣,耐心地等着,等着友人匆匆而来推门抱拳大笑的那份惊喜。

我们也等着,不知道那个晚上主人到底有没有等来他的朋友,是一夜未眠还是和迟来的友人下了一盘又一盘,直至晨光熹微才相约下一次鏖战呢?

上一篇雷锋的

下一篇假如我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