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救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范文1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院前急救及到急诊科现场猝死患者,目击者认为发生猝死时间在3min内(排除久病衰竭死亡患者及重度外伤患者);(2)心肺复苏成功标准:心脏恢复自主搏动和(或)自主呼吸,窦性心律超过12h;(3)复苏成功时间是指从开始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到自主心跳恢复并成功维持时的时间。选择2009年1月一12月我院收治的现场猝死患者58例为观察组,男40例,女l8例;年龄32—67(40.58±12.63)岁。另选择2007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现场猝死患者116例为对照组,男78例,女38例;年龄3l~65(41.66±12.40)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根据医嘱进行急诊抢救护理工作。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抢救。由科主任及护士长在临床路经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心肺复苏的治疗护理最新进展,制订现场猝死患者急救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按2005心肺复苏指南对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确定无心跳呼吸后立即进入急救护理路径。院前现场第1步由护士1min内给予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置El咽通气管)并置呼吸气囊,然后由护工或司机协助按压呼吸气囊(在急诊科或医院内抢救可由另~名护士行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由医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第2步要求护士在2min内建立静脉通路(首先选择上肢较大血管进行穿刺,全部采用留置针)。2min内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测;并遵医嘱用药,同时做好除颤准备。第3步根据患者不同状况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1.3观察指标比较

2组患者复苏成功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4-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问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43.1%(25/58)高于对照组的22.4%(26/116),平均复苏时间为(12.84-3.2)min短于对照组的(18.94-3.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8.6%(34/58)低于对照组的72.4%(8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急救护理范文2

1.1研究基础:我院已基本完成了直升机空中救护体系的构建,现有5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覆盖了本县交通不便的几个乡镇,做为日常训练辅助运行基地。直升机空中救护调度中心已开通了覆盖全省的空中救护热线─96966。医院专门设置了空中救护专项基金承担飞行成本费用,也用于无法承担高额空中救护费用的困难患者。以上项目的启用为我们开展此项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1.2工作条件:我院于2010年10月购置了由空客公司生产的EC120型和EC-135型直升机共三架,2011年3月初,取得国籍登记证、适航证和电台执照。已于2014年8月签订了先进的直升机机载医疗急救设备,包括转运呼吸机、吸引器、监护仪、微量注射泵以及紧急气道管理器械等等。现有飞行员10名,机务人员10名,高级工程师1名,翻译3名,为日常上机培训与出诊提供坚实保障[5]。首批赴德国ADAC空中救护(AllgemeinenDeutschenAutomobilClubLuftrettung)培训基地进行专业培训医护人员已学成归来,他们已具备创伤急救、气道管理、心肺复苏等急、危、重症抢救技能及急救资源管理能力。

1.3工作思路。按照“借鉴成功经验、探索自我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查阅文献、外派学习等方法,在我院空中救护体系的框架下,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直升机空中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建立空中救护相关护理制度、制定空中救护护理操作流程及规范、编写空中救护护理常规、建立空中救护护理培训手册、编撰直升机空中急救护理教学大纲、编撰直升机空中急救护理培训教案。

2初步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我院直升机空中急救体系的支撑下,我们已初步完成直升机空中救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已有3名护理人员取得德国ADAC空中救护专业培训合格证书,7名护理人员取得本院空中救护专业培训证书,以上人员并均已完成了超过60小时的上机模拟培训;制定了直升机空中救护急救物品、药品管理规范,直升机空中救护护理人员职责及工作流程,直升机空中救护护理规范的编写,直升机空中救护护理模拟培训教案的编撰;经过对3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我们不断总结不足,初步形成了直升机空中救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标准,力争达到救护质量的持续改进。

3预期目标

通过不断努力与改进构建直升机空中救护护理管理模式,助推空中急救事业向着专业化及常态化发展;形成直升机救护护理规范与培训教案;储备一定数量的直升机空中救护护理专业人才及师资力量是我们的目标。

4面临机遇

急救护理范文3

【关键词】 颌面部; 外伤; 急救; 护理

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平时可因工伤、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引起损伤。又因颌面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通口,损伤后引起的血肿、水肿、组织移位、舌后坠、血凝块和分泌物的堵塞而影响呼吸道的通畅。更甚者,严重的颌面部外伤,有可能影响到比邻的颅脑组织。因此,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和护理,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迅速的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9年5月-2011年8月本院急诊科所处理的12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其中7例为单纯颌面部软组织挫裂伤,5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骨折、鼻骨骨折、颧骨骨折、颅底骨折、颅脑损伤。致伤原因:有6例为交通事故引起;4例工伤,1例牛角挑伤;1例打斗致伤。

1.2 主要急救措施 有10例需液体复苏;2例拟诊有颅脑损伤而药物降低颅面压;6例作呼吸道疏通术:清除呼吸道异物,从鼻腔插入通气管等;7例手术止血。

2 结果

所救护的患者中由于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病情得到控制,其中10例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2例在本科留察5~7 d治愈后出院。

3 护理体会

颌面部外伤与身体的其他部位损伤一样,在急救护理时,也有止血、包扎、固定等救护措施,但由于颌面部的特殊性,又有下列的特点。

3.1 颌面部外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严重颌面损伤常伴有颈部大血管损伤,特别是颌内动脉损伤,出血难以制止可造成出血性休克[1]。如出血量达全身循环血量的30%即可出现症状,超过50%可致严重休克。休克早期患者可出现轻度缺氧、烦躁不安、口渴,严重时表情淡漠、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呼吸深而快、脉搏细而弱甚至测不到,收缩压在60 mm Hg以下,脉压差小于20 mm Hg;晚期血压降至零,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本组救护的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容量减少,有2例出现休克症状。为此,协助医生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彻底止血。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头戴冰帽减少脑组织缺氧;休克患者常由于组织灌注不良,可有体表温度偏低、畏寒现象,要给予适当的保温措施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如调整室温在20℃左右,或给患者加盖被褥。但禁忌任何形式的体表加温,以免增加局部氧耗,加重组织缺氧[2]。加大氧流量以改善缺氧;观察尿量及颜色,准确计算出入量并做好护理记录,同时测定血压、脉搏、呼吸,注意患者皮肤和指甲毛细血管床反应,对失血量作初步估计。血压是休克最重要、最基本的监测手段,包括无创和有创方法。通常认为收缩压2.0为严重休克[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或行静脉切开输液,针头选用大号针头(9号针头),以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休克状态。在保证血容量的前提下使用血管收缩剂。

3.2 颌面部外伤并窒息的急救护理 所救护的12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中,有6例因血肿、组织水肿、组织移位、舌后坠、血凝块、分泌物等引起呼吸道堵塞面出现窒息症状。因此,对颌面部外伤的患者,特别是并有昏迷患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窒息的表现。窒息时可出现胸闷、气憋、烦躁、恐怖、大汗淋漓、皮肤发绀、呼吸音减弱或消失。遇到此类患者,应及时给予疏通呼吸道,给氧,氧流量2~4 L/min。因血凝块或分泌物堵塞者,立即用吸引器吸出堵塞物,同时改变,采取头低侧卧位。而对于因舌后坠而引起窒息息的患者,则应用开口器撬开患者牙列,再用舌钳把舌向外牵拉,同时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将头偏向健侧,便于引流物外流。因血肿、咽部水肿引起的窒息,可从口腔或鼻腔插入通气管,以解除窒息。对损伤严重且咽部分泌物不断滞留者,如严重颌面部外伤伴颅底骨折患者,在清理咽部分泌物和血液的同时,马上选择气管插管,以预防窒息发生。此外,气管插管途径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如患者出现牙关紧闭、下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等情况时,经口气管插管往往难度很大,此时应首选经鼻气管插管。经鼻插管既方便口腔内的清创缝合也便于气管导管的妥善固定,更重要的是可避免反复在口腔插管而延误抢救时机[4]。同时作好气管切开的思想和器械准备。

3.3 颌面部外伤并发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 救护的患者中,有2例因严重的颌面部外伤,而并发颅脑损伤。观察耳、鼻、眼是否有脑脊液外流。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常见于急性颅内压升高,常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而洪大、呼吸深而慢的所谓“两慢一高征”,发现上述情况有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确诊伴有颅脑损伤者,应将护理的重点转移到治疗颅脑损伤上来。及时配合医生执行医嘱,快速滴入20%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10 mg以降低颅内压,利尿,减轻脑细胞水肿。采取头高足低卧位,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对尿失禁者及时插导尿管排尿,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并记录尿量。同时给氧,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

参考文献

[1] 黄秋华,赵晓丽,申琳,等.严重颌面外伤的急救配合与护理干预[J].护理杂志,2007,24(4):64-65.

[2] 李武平.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18.

[3] 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9-81.

急救护理范文4

【中图分类号】R47;R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38-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发生快,来势凶猛,产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可减少产后出血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率。我院自2000年-2003年共收治院内外发生的产后出血患者3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年-2003年,在本院及在院外分娩后产后出血转入院产妇38例。其中本院分娩32例,院外分娩后产后出血转入院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6.8岁。其中双胎妊娠2例。分娩方式:剖宫产26例,臀牵引产3例,吸引产3例,顺产6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8例,胎盘因素5例,软产道损伤4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有妊娠合并症16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20例。

2 急救护理

2.一般紧急处理

2.1.取平卧位 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保证重要脏器供血,供氧,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搬动病人,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1.建立静脉通道 患者失血多,血容量严重不足,为把握抢救时机,须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我们多选择上肢穿刺,因上肢静脉离心脏近,穿刺成功率高,能争取时间[2]。如周围静脉萎陷穿刺困难,可考虑配合医师做静脉切开,为快速输血输液作准备。

2.1.3 吸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有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表情淡漠等休克先兆者,给予大流量吸氧,以增加血氧含量,保证重要脏器需氧,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缓解休克症状。

2.1.4 生命体征及尿量的观察 尿量是反映生命器官灌注是否足够的最敏感指标。留置尿管测定每小时尿量,了解肾功变化。由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数值在出血后短期内改变不明显,故这些化验对早期休克的评估是不可靠的。我们可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皮肤黏膜、肢体温度、脉率、血压、末梢循环、尿量、尿比重判断有无休克或休克的程度。视病情正确掌握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同时,也应观察患者情况,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左心衰竭。

2.密切观察阴道流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

一般认为,目视估计出血量与实际出血量不相符,往往少50%[3]。胎儿娩出后,立即将聚血器多采用弯盘或普通用一次性大便器放于产妇臀下,以精确测量出血量以免因错误的低估而丧失抢救时机[3]。子宫收缩较差或宫缩乏力者,子宫体柔软或触摸不到,可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将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作用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将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达止血目的。

3 护理体会

3.重视心理支持,提高急救护理效应

在抢救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疾病”,还要重视“急的心情”。护士应运用非语言交流,以从容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整洁的仪表,稳重的姿态,给患者以信任和安全感。

3.预防护理措施

做好产前产时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给予恰当的治疗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3.2.产前监测 详细询问分娩史,既往史,定期产前检查,对一些高危妊娠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前入院观察。

3.2.2产后监测产后出血抢救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处理,这要靠产房和产科病房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产妇宫缩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h,及时发现早期处理。发现产妇出现口渴、打呵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应警惕产妇有无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3.3 组织管理

3.3.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

3.3.抢救用物固定,抢救物品、器械完好率达100%。

3.3.3 产科工作人员需掌握各种急救常规、急救技术、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保证抢救成功率。

3.4 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住院分娩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和孕产妇保健水平之间的关系相当重要。孕产妇接受的保健水平越底,产后出血不良结局的危险性越高。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的产前保健,住院分娩重要性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另外,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巨大儿的发生不断增加,由于胎儿过大,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长,而致其回缩乏力。本组病例中,分娩巨大儿者11例,另有双胎妊娠2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34.1%。因此加强产前营养宣教,指导产妇合理营养,控制胎儿体重在适度范围,以减少因巨大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昌菊,陶新陆,丁娟.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4.

[2]陈德俭.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要点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6:265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99~801.

[4]荆铭,潘明明.10年间剖宫产产后出血624例分析[J].上海医学,2000,237:435

急救护理范文5

挤压伤是急诊最常见且又易被忽视的一类疾病。挤压伤是由挤压造成的直接损伤,即人体的四肢或躯干部在重物的压迫或挤压下造成的组织水肿,连续性中断或神经损伤等症状。典型的受累部位包括下肢、上肢和躯干。常见于暴力挤压及压埋伤,伤害常引起身体一系列的病理改变,甚至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致终身残疾。因此,急救期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

1 资料

收集我院急诊2007年4月-2009年3月挤压伤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车祸伤20例,建筑工程塌方11例,挤压时间5 min~3h;挤压承重20~1500 kg;挤压范围3%~75%不等;治疗过程中发生皮肤坏死10例,肾功衰3例。治疗时间从半个月到三个月,35例痊愈,11例基本治愈出院。

挤压伤害及症状:

1.1 肢体肿胀:受压部位可出现压痕、变硬、皮下出血、水泡、肿胀、红斑等,呈暗褐色,甚至皮肤脱落。

1.2 感觉异常:受压部位可出现感觉减退或麻木,伸展可引起疼痛,周围脉搏仍可存在。

1.3 全身表现:由于肢体长时间受压,致使大量组织细胞被破坏,最终可能造成低血压、血液尿液指标异常、中毒、少尿或无尿。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意外伤害及剧烈疼痛,致使患者恐惧和焦虑,医护人员应力求让患者感到心理舒适。医护人员应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在进行操作护理时态度和蔼亲切,耐心细致,及时给予心理安慰,使患感受到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尊重和对病情的重视,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2.2 急救

(1)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清除其口、鼻腔异物,必要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密切观察皮肤温度、色泽、感觉、运动、血运和动脉搏动情况,通过皮肤是否正常、颜色是否红润、张力是否正常、毛细血管充盈是否迅速、有无动脉搏动等综合情况来判断肢体的血运情况。严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肢体末梢循环状况、疼痛剧烈程度、功能障碍情况、伤口渗出或坏死情况。

(3)立即制动:患者取平卧位,对肿胀的肢体不移动、减少活动,将伤肢暴露在凉爽处或用凉水降低伤肢温度(冬季要注意防止冻伤),对伤肢不抬高、不按摩、不热敷。在骨折处作临时固定,对出血者作止血处理。

(4)应予止血:对开放性伤口和活动性出血者,应予止血,不加压包扎,不上止血带(大血管断裂出血时例外)。

(5)静脉补液:扩充血容量,当患者发生休克时,用706代血浆或生理盐水静滴,根据休克程度调整输液速度。

(6)伤肢处理:对已出现肿胀、发硬、发冷、血液循环受阻的严重伤肢,应给患者作下肢小腿筋膜切开术,使伤肢减压,可避免肌肉继续发生坏死或缓解肌肉缺血受压的过程,并通过减压引流可防止和减轻坏死肌肉释放出的有害物质进入血流。

3 讨论

急救护理范文6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min,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的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1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等。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在2~3min内出车。

2现场评估

(1)护士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进一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3)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

3急救与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氧气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检查呼吸频率、深度及规则性,若病人没有呼吸或呼吸缓慢时(<6次/min),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平卧,解除束缚,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对舌后坠患者应侧卧,并将舌体暂时拉出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准备气管插管用物、车载呼吸机以及除颤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护士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紧急情况下能够独立进行操作。要提防频繁的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引起气道阻塞。

3.2妥善处理出血创口,防止创面二次损伤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可用大拇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加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或上止血带加压止血,上止血带之前用纱布、毛巾等软垫保护受伤皮肤,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在大腿中上三分之一处,以防损伤神经,并标明包扎时间,每小时放松一次,并用简易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对单纯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用明胶海绵贴敷,外加无菌纱布覆盖临时包扎,若病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对于腹腔脏器外露者,先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盆扣上,外用绷带固定。

3.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出血量大,紧急情况下患者的血压值可由周边血管脉动来推测,以食指及中指轻触桡动脉,摸不到表明血压不超过60mmHg,颈动脉若10s内摸不到任何搏动,有出血性休克征象则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护士必须马上选用12#~16#留置针头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用药通畅,维持有效循环,有颅内血肿患者应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等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对于躁动患者不宜给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准备除颤电复律用物,必要时进行心脏除颤电复律,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院前抢救工作抢救同时通过向现场人员询问,了解致伤原因,判断有无其他部位伤情,防止隐匿伤情继续发展,并应用车载监护仪,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感觉、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患肢末端苍白、温度降低或不能自主活动,皮肤感觉减退或被动活动剧烈疼痛,应及时处理;如呼吸、循环异常应随时准备抢救;创面是否继续出血,出血量的多少等,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同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

3.5确实保障途中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在患者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立即转回医院抢救。对于多发性骨折的患者,为避免途中骨折断端移动临近血管、神经再次损伤,须用夹板或石膏托暂时固定,搬运时要小心,以免诱发更多出血。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易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在途中应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块,切忌头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块堆积咽部造成窒息。对脊椎损伤患者,首先复位固定按脊柱损伤的原则搬运处理,对颈椎损伤的患者严禁随意转动颈部,必要时可施行牵引,以免再次损伤脊髓,造成严重的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功能障碍。如无禁忌,应使伤员平卧,保暖。抬担架时尽量保持水平位。车速要平稳,不要急刹车或突然提速,途中保持输液通畅,及时补充血容量,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转运途中一旦出现心搏停止,立即停车就地复苏抢救,切忌不作抢救继续转运以致失去抢救时机。做好护理记录及初步检查记录,准备、通知院内领导和相关科室,畅通绿色通道,作好抢救工作,到达医院后与急诊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详细说明负伤时间、原因、意识、瞳孔、合并损伤、现场及途中呼吸情况等。

4抢救小组的沟通

现场急救另一重要原因是抢救小组间的默契配合与沟通,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医生也要及时将体查情况反映给护士,与护士共同进行抢救;担架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在医护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可施行一些急救措施;必要时,驾驶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利用通讯工具通知医院做好救助准备,维持秩序,劝散闲人,保持伤患四周环境的安静,安全顺利地将患者送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