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及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修改病句及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修改病句及答案范文1

“辨析病句”是历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中表达应用部分的必考内容,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2009年考试大纲》明确提出对本考点的考查范围为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究其根源,这六种类型的病句,都是在语法或语义方面出现错误所致。

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放在第1卷,采用客观题形式。辨析病句,首先要有程序:先找主谓宾,看搭配;接着查定状补,看修饰;再品味语意,看逻辑。其次要抓关键:抓关联词,看逻辑和位置;抓并列短语,看类别和搭配;抓否定词,看正反;抓双面词,看对应。

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放在第||卷,采用主观题形式,语言材料往往贴近生活,与中学生的语言运用实际相结合。修改病句,首先要读懂题目,审明要求;其次要读懂句子,找出病因;再次要对症下药,简洁高效。在具体的操作中把握四个要领:增(残缺的)、删(多余的)、换(不妥的)、调(无序的)。解题的基础是要熟练掌握病句六种常见类型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对于辨析病句,修改病句的考查频率比较低,但实际上对修改病句的考查也是出题的重点,它常常与其他考点(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结合考查,备考时也应给予关注。

二、近年试题特点

1 命题材料时代气息浓厚,语言材料新鲜活泼,贴近现代生活。多从当前时事、报刊杂志和新闻广播取材。如下面两个选项: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B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2 有时只考辨析语病,有时既考辨析语病又考修改语病。从分值看,病句辨析题一般为3分,修改语病题一般为4~5分。从近几年考题看,大部分试卷(2009年海南、宁夏卷有两题)只考病句辨析,把它放在客观选择题中。主观题形式多样,常常与标点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等其他考点同设一题,进行综合考查,如2009年海南、宁夏卷就考查到了语言的得体情况。

三、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

1 对于“语序不当”,要明确准确表情达意的规律,掌握规律,才能有识别病句的标准。如“并列短语”: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多项定语排序”: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多项状语排序”:时间+处所+介词结构+情态副词+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不同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频率类的副词”需放到介词短语前面。

2 对于“搭配不当”,运用语法手段,采用“压缩法”,即主干枝叶梳理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枝叶和主干搭配是否得当。要学会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否定语(切忌、禁忌、避免、禁止、防止、以防、无时无刻不)。双面词(是否、能否、高低、快慢、大小、轻重、好坏、正反、里外),成双成对的关联词等,看它们照应得是否得当。

3 对于“成分残缺或赘余”,运用语法手段,同样采用“压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有无残缺;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有无残缺枝叶或介词残缺,导致语意不明的情况。

4 对于“结构混乱”,主要采取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来看结构是否混乱,即先找出句子主语、谓语和宾语,再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一一匹配、顺当,表意是否一致、明确。

5 对于“表意不明”,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表达的意思是否明白、顺畅,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对感到句意模糊或句意不确定的词语、句子要多审读几遍,最好用主干枝叶梳理法,进行成分的分析。

6 对于“不合逻辑”,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采用分段语意分析法,对相对应的词语,成分进行比较,看它们关系是否顺当;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并列词语或短语、否定词、双面词,搜索数量短语、被动词、关联词语、时态词语等,看它们的运用是否合乎逻辑。

四、判别病句的方法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思路、原则

1 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句子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②理出枝叶。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看句子是否符合逻辑事理。

④理清关系。看复句内各分句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2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对病句的病因作出正确的判断。

查找病因,应先读句子,凭“语感”发现问题,从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作分析,而后进行修改。

3 修改病句的原则。

在辨识病句的基础上,先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楚要从哪些或哪个方面检查;其次按要求检查句子内部是否有语病;还要将前后句子连起来检查,看表述的主体是否一致,上下旬是否照应,衔接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的地方。

五、链接高考

1 (2009年全国卷I)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 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 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节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 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解析:A项“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可在后一分句“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的关联词“如果”前加“我们”。B项缺谓语导致“学”与“活动”不搭配,应该为“开展学雷锋活动”。D项语序混乱或句式杂糅,将“为期两天”提至“这次”之前作定语,或将“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改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意见交流”。答

案:C

评注: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出现的标志词: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和并列短语等等:考生可采用提取主干法(如B项)、语感审读法(如D项)来初步判别。

2 (2009年全国卷II)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 营救告一段时间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 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 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解析:A项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公司”后;搭配不当,“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前后不一致,应为“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等大量基层岗位和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高层岗位”。c项成分残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缺宾语,在“目标”后加上“的地方”。D项不合逻辑,应该是“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句式杂糅或偷换主语, “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应为“我们将参与活动全过程”。答案:B

评注:语病题做题思路:梳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病句还可以根据病句的语言标志词来识别:A项的句首介词“根据”可能导致主语残缺,连词“和”可能是前后呼应不当的标志;D项顿号可能是并列不当的标志。

3 (2009年北京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答案:A

评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考生的一块软肋。除了平时的专项集训外,考生尚需要运用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压缩主干法,并从语法、修辞、逻辑和语意上综合分析。

4 (2009年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索的影响造成的。

B 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 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 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解析:A项“受……等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两种表述杂糅重复。B项“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后缺宾语中心语“的表演”。c项“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答案:D

评注:考生要熟知六类病句类型。对于句式杂糅(如A项)和搭配不当,多数可以凭语感判断,对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如B项“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压缩为“通过艺术家的朗诵艺术”后,就能发现宾语中心语残缺),有时需要进行语法分析。另外,对于语意性错误和逻辑错误凭语感和语法分析是不够的。

5 (20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 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 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A项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c项关联词语误用,从逻辑关系上讲,“因此”表示前因后果,而C项语句的前后逻辑关系却是“前果后因”应该为“因为”。D项“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答案:B

评注:考生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每一类可以记几个典型的例子。采用造句类比法和语感审读法,可以识别多数非逻辑错误和语义性错误。

6 (2009年重庆卷)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 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 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 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解析:B项“海内外”与“国家、地区和国内”有重复且语意不清,删“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c项“通过”一词使用不当,改为“进行”。D项属动宾搭配

不当,“看见”与“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为“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原来幽香是从那里释放出来的”。答案:A

评注: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对于病句关键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认真读教材与课外书籍,培养语感;二是熟悉《考试大纲》里规定要求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本题考查的内容属常见而且典型的病句。看到一个句子,首先要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果别扭则该句就有可能是病句。然后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这两步常常能发现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有的语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可采用逻辑意义分析法看看它是否符合事理、情理。

7 (2009年辽宁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B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 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好评如潮。

D 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解析:A项不合逻辑,第二个分句中,“参赛选手通过”、“角逐”,与第三个分句中“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矛盾,应改“通过”为“经过”。C项词序不当。“奥运会中历届”应该为“历届奥运会中”。D项词序不当。并列短语“发现和研究”,短语中的两个动词性的词语,含有次序性,应该是“研究和发现”。答案:B

评注:判断语病,考生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每一类可以记几个典型的例子。采用造句类比法和语感审读法,可以识别多数非逻辑错误和语义性错误。

8 (2009年江西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 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 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修改病句及答案范文2

策略一:强化三个意识

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意识: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效率意识。目标意识主要指考点目标要明确。只有明白了“考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复习”。要作到在备课时依据考点、在课堂中观照考点两个方面。

《考试说明》中“古诗文阅读”部分D级能力的“鉴赏评价”里有这样一条表述: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这一考点,我们选择了2010年高考全国卷I中的一题为例进行解读,并梳理答题思路和方法: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第(1)题首先要审清两问关系:从写什么到怎样写。让学生抓住意象词语及关键动词――蜂、雀、日、风、花、叶,绕、隐、争、归、见、飞,写素蝶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指导学生归纳提炼答案: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环境渲染)、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景物衬托)来描写的。第(2)题也要审清两问关系:从含意到手法,让学生抓住第一问题干中的“咏物诗”及诗中关键句“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中的“幸”“欲”体悟“托蝶寓己”主旨。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提炼出答案:托物言志。

在复习教学中,还要把单一问题上升为同一问题,即从考点出发将问题类型化,并根据考点要求提炼答题思路和方法。比如由《咏素蝶诗》而归纳咏物诗表现手法的类型: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因物寄事、借物讽事。也可以通过此题整合表达技巧鉴赏步骤:第一步,抓住诗歌内容(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怎样写、效果怎样)。第二步,注意题干线索、诗歌题目、注释。第三步,回忆表现手法的类型。第四步,对应本题表现手法,提炼答案。

目前,高三语文复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四个主要问题:教学内容盲目化(脱离考点)、教学内容超纲化(超出考点)、教学内容烦琐化(肢解考点)、教学内容简单化(矮化考点)。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建议要紧紧围绕考点进行复习教学,讲、练、评、析、改,不能旁逸斜出,要突出考点的落实。

还是以上面提到的咏物诗为例。我们的操作方法是:首先,提供咏物诗或词约10首,早读时反复诵读。在课堂上讲析本题后立即课内练习2到3首。随后再进行2到3首同类型诗歌的课后巩固。紧扣考点,将同类型问题拓展深化,反复训练,直至练熟,以实现“讲一类,读一类,练一类,巩固掌握一类”的基本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还是应试的主体。所以,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树立“学生意识”,是每一位老师都要做好的一件重要工作。

首先,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学。可以通过试卷分析、小纸条调查、个别谈话等方法去掌握第一手资料。例如文言文翻译,多次训练后,我们发现学生在特殊句式的翻译题上普遍得分较低。为此,我们针对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安排训练,通过评价比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巩固。

其次,找准学生答题的主要问题教学。不妨通过分析学生答案、学生自检自省答题的思维过程(或针对某题写出答题小结)、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掌握真实情况。比如现代文阅读题,我们发现,学生主要存在四大问题:读题审题不准、关键信息提取有误、思维缺乏深刻性、提炼表达不精练。问题明确后,在复习中可对症下药逐一解决。

最后,我们还应关注“目标生”。比如上节课训练了修改病句,为了解某几个“目标生”训练情况,可再选几个句子让他们做。上课时,抽“目标生”回答问题,并评析修改答案。

我们关注考点,聚焦学生,最终可以实现提高效率。强化“效率意识”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复习来说有着关键意义。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率呢?一是课堂价值最大化、训练价值最大化;二是集中目标、突出重点、一课一得;三是练一类、会一类、熟一类、迁移一类;四是讲一类、懂一类、掌握一类、迁移一类。

策略二:加强三个研究

首先是研究学生。通过分析试卷、个别谈话、自我小结等方法来考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能力、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对考点知识达到“四知”的程度:已知、熟知、基知、未知。

然后是研究《考试说明》。我们发现近三年考纲稳定,没有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着力研究“八考”:常考、已考、重考、轻考、轮考、不考、未考、将考,弄清主干知识考点、能力层级及能力点、赋分特点等情况。针对“八考”,明确复习训练方向、重点、时间精力投入等。如造字法和汉字形体演变不考,前者可能在字形、词语理解等方面略有帮助,但不应费时费力,后者则不需涉及。

在结合《考试说明》进行复习时,既要注意考点全覆盖,又要突出重要考点,更要关注考点创新。还要尝试紧扣考点创新题型,在创新题中,要加强多考点融合、主客观题融合的题型训练。另外,也应该注意指导选题、拼题,淘汰不符合高考试卷考点覆盖特点的试题,提高训练针对性和有效性。倘若我们静下心来,研究近三年各地高考卷的试卷结构、分值、试题编排、考点覆盖、试题与考点及能力点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高考卷语文试题选材的四个关注:关注时代热点、关注地域特点及文化特点、关注文化反思、关注日常生活。这就为我们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选好资料,精选试题,淘汰陈旧落后的试题,命制、选择和拼组时代性、文化性、生活性强的试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说研究题型变与不变的规律与特点。比如字音、字形题,江苏省多年来第一题一直考的是宇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式,可是2011年突然考了字形,虽然变了,但“胜卷在握”“相形见拙”“咳不容缓”三个词语错误点明显,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判断。

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还要注意考点融合与题型综合,考点与考题不回避重复、已考常考轮换等问题。

策略三:把握三个关系

在操作层面上,我们建议把握好三个关系:知识、试题、方法的简化、优化与内化关系,专题复习、查漏补缺与学科整体或套题训练的关系,讲、练、改、析、评、补有机整合的关系。

要把握好知识、试题、方法的简化、优化与内化关系。首先是研究考纲与高考试题,根据其已考、常考、重考等规律特点,根据复习的不断推进,根据学生已

知、熟知、必知、不知情况,将教材、复习资料(特别是第一轮)由厚变薄,尽量将知识简化。如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文学常识、名句名篇默写等就不宜多讲详说,宜简化,重在常见常用、易错易混,应记少不记多、练生不练熟。集中复习与分散训练又可以有机结合。几个板块可集中复习训练两周,然后化整为零,以“随堂小练”形式,课前三分钟,限时训练有关4个考点的选择题15个,对完答案即可,自习课时可重点讲其中几个较典型或较难的题。其次是备课组集体研究,确定深讲多练、精讲精练内容,以“精要好懂、高效好用”为原则。随后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生自己反思提炼出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好用的做题方法与习惯。最后,内化要特别强调反复训练、反复揣摩、熟能生巧,达到“得鱼忘筌”的程度。

要把握好专题复习、查漏补缺与学科整体或套题训练的关系。比如在进入二模复习之后,根据一模考试的情况,我们开设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之筛选整合信息”专题复习,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我们教给学生四宇解决方案:“理“――通读全文、理清结构,“定”――审读题目、确定区间,“提”――精读语段、提取关键,“组”――再读题干、重组答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要把握好讲、练、改、析、评、补有机整合的关系。要讲有重点,练有方向,改有目标(考点与能力目标、目标生、边缘生),析有问题(诊断主要问题),评有针对,补有拓展(知识、能力、材料、方法与思路、题与题之间、相同相近或相反试题补充训练)。

策略四:突出三个训练

抓好三个训练:主干知识过关训练、基本能力形成训练和综合应变能力训练。

以辨析并修改病句为例,掌握判断七类病句的知识与方法就是主干知识。对它的专门过关训练,意义重大。事实证明:病句题屡做屡错的根本原因是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把病句的毛病找出来。语病具有隐蔽性,它隐藏在健康的语句之中。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还可以分得细一些,找一些典型的病例让学生细细辨析。解题时,首先要求画出有病之处,然后再加以甄别确定。

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思路梳理类题目的训练即是基本能力形成训练。行文思路,从作者角度来说是思路,从文章角度来说是结构。要考虑文体、线索、叙述方式、逻辑事理顺序、时空顺序、段落关系(如并列、转折、因果、层进、条件等)。

最后,关于综合应变能力训练。首先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比如2008年重庆高考题:

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顸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一副对联。(4分)

想象的调用、拟人的修辞、对联的知识等综合能力在这一题中充分得到训练考察。

还有方法、策略、思路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和知识、方法、策略、思路的灵活运用能力训练。尤其是新知识、新思路、新策略、新方法与旧知识、旧思路、旧策略、旧方法(常规)对比。比如2010年重庆高考题:

1.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4分)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

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

2.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4分)

一位同学幽默地说:

一位同学含蓄地说:

对比发现:第1题要观照情景与人物身份的差异;第2题要观照“幽默”与“含蓄”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策略五:狠抓三个规范

任何考试的应对都有一定的规范可遵循。面对高考,想要获得更多的分数,我们必须强调规范。操作越规范,结果就越成功。

首先是训练的规范。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给学生做的试题应该是经过精心筛选的、符合高考要求和高考模式的规范的试题。不然只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同时也要求时间规范,作业按时、解题现时、考查定时。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很多学生平时练习时可以做出的题目,临场应试时往往失败,究其原因就是平时训练缺乏时间规范。5分分值的题目花20分钟时间做,在考试的限时状态下,当然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了。老师的评改也要规范,高三的老师必须要求自己按高考要求评改。以作文为例,高考的阅卷标准与平时习作的标准就有不小的差距,若不分清其中的差异,必然谬以千里。

其次是答题规范。思路方法要规范,不同题型、不同问题、不同要求有相应规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答案要规范,应按要求答题、按点答题,准确简洁、无错别字及病句。比如,我们提出阅读题规范答题四个步骤:

1.审读题干(弄懂要考什么):2.回归文本(找到答题区域);3.整合答案(连缀有效信息);4.修正润饰(检查是否完善)。

修改病句及答案范文3

201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立足基础,稳中求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浓厚的语文味、鲜活的生活味、浓浓的人文味。

一、以课本为基础,注重语文视角的延伸

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取材逐渐淡出课本,以至于一线教师慢慢忽视课本,淡化课本,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今年的北京卷力图扭转这种趋势,回归课本。这体现在:一是命题材料的出处回归课本。语音题、默写题及名著阅读题(选材《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出自课本。二是题目的答案出自课本。文言文选取《桃花源记》,其中第12题“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考查了文言实词“绝境”、“寻”,答案都为课文中的注释。第13题“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也出自课文中的注释。此举意在引导师生注重教材的基本指导功能,夯实基础比做更多的试题更能提高语文能力,这是语文的根本。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是社会的语文。2012年北京市语文卷把语文的视角拉进了生活,拉入了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胸怀天下,接通了“兼济天下”的文化情怀,这是令人称道的亮点。例如,第4题要求根据文段内容,判断对画线病句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把修改病句与关注身边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第7题默写,引领学生读书。特别是试卷第三大部分的综合性学习,关注北京市的节水问题,紧扣社会热点,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如第9题“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把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让学生对水资源的现状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第10题要求“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延庆、密云保护水资源相同的两项措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道题是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1题要求“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是一道令人称道的好题,它沟通了语文与社会,让学生关注社会,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提取、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选文充满了语文味、文化味、人文味

2012年北京卷选文脱离了一般中考阅读材料肤浅、煽情、做作的所谓“美文”模式,这是今年中考阅读选材中的一个亮点。例如现代文阅读(一),散文《白梅无价》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重情重义、文化韵味浓厚的长者形象,在无形中熏陶了学生的艺术气质;议论文关注“微公益”,选文关注慈善、注重人文关怀,启发人的品德修养,关心他人,珍视友情。令人兴奋的是,第22题要求“请在第④段结尾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微公益’与孟子的话之间的联系”,联通古今,思想一脉相传,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这些材料文质兼美,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含量,立足于传统,注重品德修养的熏陶,文化素养的沉淀,又把视角投向现实,关注生活,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丰富心灵的养料。

三、作文贴近生活,切合学生的思想情感

语文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强调要引导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健康情感的培养,对社会的关注。北京卷今年的作文题《少年风采》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作文提示指向明确,特别指出“风采指美好的仪表和精神风貌”,有利于学生读懂写作要求。考生可通过叙述自己生活中真善美的事情来展示风采,也可以通过励志故事展示风采,或描绘赛场的拼搏展示风采。总之,文题看似虚,但都是自己生活的展示、个人情感的体现,是一个很有水平的题目。

修改病句及答案范文4

你不信么?那好,我们先来盘点盘点今年的病句题看看。

(1)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2016・天津市第3题A项)

(2)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2016・福建三明市第5题A项)

(3)珍爱生命,远离”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2016・广西河池市第4题A项)

(4)凯里市2016年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全面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加快推动电子商务。

(2016・贵州黔东南第3题D项)

(5)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2016・广西南宁市第4题A项)

(6)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2016・湖北黄冈市第13题B项)

(7)前不久,铜仁市举办了以“环游梵净,纵横云海”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2016・贵州铜仁市第4题B项)

(8)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2016・山东临沂市第4题B项)

(9)5月4日,荆门市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我校黄博文同学,并祝贺他荣获“五四好青年”。

(2016・湖北荆门市第4题B项)

(10)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2016・江苏扬州市第3题C项)

(11)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2016・山东济南市第4题B项)

(1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需要释放科技人员活力,破除不合理的体制,加快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2016・湖南常德市第4题D项)

以上12句,都是犯了动词缺宾语的毛病,都应该给动词添加宾语才正确。

第(1)句应在句末加“的水平”三字,才正确;

第(2)句应在句末加“意识”二字,才正确;

第(3)句应在句末加“意识”二字,才正确;

第(4)句应在句末加“的发展”三字,才正确;

第(5)句应在句末加“的窗口”三字,才正确;

第(6)句应在句末加“的活动”三字,才正确;

第(7)句应在“主题”二字后加“的活动”三字,才正确;

第(8)句应在句末加“的发展”三字,才正确;

第(9)句应在句末加“的称号”三字,才正确;

第(10)句应在句末加“的措施”三字,才正确;

第(11)句应在句末加“的篇章”三字,才正确;

第(12)句应在句末加“的过程”三字,才正确;。

也就是说,像:提高、具有、增强、推动、打开、开展、举办、助推、荣获、采取、谱写、加快……这些动词,一般都要带宾语,都不能缺少宾语,缺少了宾语,往往就是病句。

像这样须带宾语的动词还有:激发、带动、养成、引起、通过、加强、解决、表明、出现、促进、发扬、继承、创建、发出、发展、发起、采取、弘扬、倡导、推广、展现、加大、培B、履行、提出、打造、针对、拉开、树立、表达、达到、改进、完善、发挥、体现、取消、控告、克服、开启……这些及物动词,往往都要带宾语,丢掉宾语,就往往造成语病。

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口头语中,往往忘记其后的宾语,以致于影响到书面语也出错。有时,也许是因为动词后面有一长串的语言,而常常忘记了带上宾语。这些现象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总之,在我们的脑子里,始终要绷紧“动词须带宾语”这根弦。

【模拟演练】

请你指出下列句子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1.“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提高我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2.这座大桥的开通,有助于缓解新老城区交通拥堵。

3.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4.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5.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6.乔金斯化石断崖是一处世界级古生物学遗址,是2008年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

【参考答案】

1.动词“提高”缺宾语,应在句末加“的水平”。

2.动词“缓解”缺宾语,应在句末加“的压力”。

3.动词“加大了”缺宾语,应在“检测”二字后加“的力度”。

4.动词“是”缺宾语,应在句末加“的民族”。

修改病句及答案范文5

什么是逻辑?它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对于强调听、读、说、写能力的语文教学来说,逻辑是怎样体现的呢?从认知角度看,听和读是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能力。这里就需要运用缜密的逻辑思维对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说和写是表达思想,是信息输出技能。如何将自己所想用嘴或笔准确表达出来取决于个人对事物的思考以及分析的全面。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逻辑知识全面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知识渗透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

一、“概念”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概念包括两方面:反映对象根本属性的“内涵”及反映对象具体范围的“外延”。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近年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常见题型——下定义。下定义的常用手法,即是被定义对象加种差,再加属概念构成的判断句。“种差”,即外延;“属概念”,即内涵。我们如果利用逻辑原理,即可轻松解决这类问题。例如,我们为三角形下定义,内涵即为其与其他平面图形共有的特点,即封闭图形,是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是它的具体范围、特点,即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由此,“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而成的平面封闭图形”,这一结论也就不难得出了。2006湖北卷的考题这样概括信息:端午节是每年初五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我们就是先找端午节的属概念,再用时间、方式、意义这样的逻辑来作答。如果学生对概念这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那么在组织答案时就会轻松很多。

对于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准确把握也体现在作文的写作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审题立意的正确往往成为作文成功的关键。面对“不得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的要求,扩大概念外延和脱离概念内涵就成为最常见的偏题走题原因。例如2014年高考辽宁卷,作文材料中男孩与老人的对话其实一直围绕的概念信息是“美景”,再细化就是“现代科技美景”和“自然美景”。所以行文中必须把握的概念内涵就是“美景”,概念外延就是“现代科技”“自然”。有些学生写作中不注意外延的把握,对“美”是什么大谈特谈,得出“真正的美就在心中”这样脱离材料的观点与结论。有些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现代科技,这应该是不错的想法,但是又发生脱离概念内涵的问题。学生想到现代科技有利有弊、有得有失,但是行文的过程中却抛开“现代科技”这个概念内涵,纯粹地谈“得失”“舍得”。

如果想做好在材料的范围内作文,学习一下“概念”这部分知识是大有裨益的。人教版必修四的梳理探究模块就有逻辑知识内容,但真正教授的少之又少。所以语文教师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这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易讲到点上,让学生从根源上明白症结所在,也容易提高审题能力和紧紧围绕观点行文的能力。

二、“命题”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我们有时会发现,一句话的含义除字面义外,还有类似于“潜台词”的隐含义。而往往隐含义要比字面义重要的多。听一个人说话,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要听他没说什么。

例如,在黄庭坚《南乡子》一诗中,要求我们对“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一句作鉴赏。如果把它换成命题形式就是“我是一个独自倚楼的人”。表面上看,诗句似乎只是说诗人独倚高楼,而当我们认真揣摩其中的隐含义时,诗人的“独”字与众将的“说封侯”形成对比,作者鄙弃功名,清高自守的思想随之显现出来,正确答案也不难得出了。

在诗歌鉴赏中逻辑的恰当运用,正是我们对诗人思想感情进行探究的必备法宝。它能帮助我们对诗歌的理解,更能大幅提升我们在此类题型上的得分率。

三、“逻辑规律”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逻辑规律,即人类长期思想实践的正常反映。逻辑规律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应用,当属在解决六大常见语病之一的不合逻辑问题中的运用了。

例如,病句“5·21空难中,他是二百多名死难者中唯一幸免的”,“幸免”,自然是没有死,与“死难者中”产生矛盾,违背了逻辑规律之一的矛盾律,造成语病的出现。

病句题中的歧义、前后矛盾和概念交叉等。逻辑规律中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主要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做好“三律”应用的同时能解决掉语法中常出现的偷换概念、偷换命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等情况的出现。这对我们解答修改病句题有很大的帮助。如:“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句话出现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前部分先陈述的是“巨著未及完篇”,后陈述的是书的作者“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概念前后不一致,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偷换概念,那就必然会使思维含混不清,不合逻辑,既不能正确地组织思想,也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我们在修改语病时如能熟练运用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常见逻辑规律,“不合逻辑”这一语病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修改病句及答案范文6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一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即是否合乎语法习惯、句意表达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运用修辞是否正确等,还要能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把错误的修改过来。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修改题目。中考句段中涉及的语言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搭配不当

【例1】(2012年重庆市卷)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2年湖南省娄底市卷)中考将近,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献给党的十胜利召开。

思路解析:词与词的搭配有固定形式或有一定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或习惯,会造成语病。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以及主宾搭配不当等,要特别注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

答案示例:(1)可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2)“献给”与“召开”搭配不当,改“献给”为“迎接”。

二、成分残缺或重复累赘

【例2】(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卷)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卷)今年5月28日,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

思路解析:在一句话中,如果把不能省略的成分省去了,就会造成成分残缺,为了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我们必须把这些残缺的成分补上。若有语意表述重复的词汇也要删去一个,力求简洁。第一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补足语;第二句词语重复。

答案示例:(1)缺宾语,句末加“的物质”;(2)“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三、语序不当

【例3】(2012年甘肃省兰州市卷)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2012年湖北省孝感市卷)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思路解析:为了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句子的意思,符合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就必须把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第一句的语病是语序不当,“首台”在句中是“可去除PM2.5的空调”的修饰语,应该放在之前。第二句的语病是成分颠倒且不合语境,根据所学的课文可知这句中“许多酒店的人”中“许多”应该修饰的是“人”而不应该是“酒店”。

答案示例:(1)语序不当,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2)“许多”与“酒店的”位置互换。

四、结构混乱

【例4】(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卷)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2012年湖北省黄冈市卷)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思路解析: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杂糅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这就犯了结构混乱的毛病。第一句的语病是意思重叠混乱;第二句是结构上词语重叠,“原因”和“造成的”都是表示理由的词语。

答案示例:(1)应把“的作者”或“的作品”删去其一;(2)可去掉“而造成的”。

五、表意不明或前后矛盾

【例5】(2012年四川省眉山市卷)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能否提高。

(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卷)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思路解析:此类语病表现在词义含混、有歧义、句子意思前后不一致等。第一句表意前后不一致,影响句意表达。“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一面难以和“学生成绩能否提高”意思的两面进行准确呼应;第二句中“基本上”和“全”相互矛盾。

答案示例:(1)将“能否”改为“的”;(2)“基本”和“全”删去一个。

六、不合逻辑

【例6】(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卷)郴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东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桂阳县减少两倍。

(2012年四川省凉山州卷)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州中小学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思路解析:第一句中人口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一般“……的几倍”多用于量的增加;第二句中“避免”和“不再”实际上是双重否定表肯定,即意为“为了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不合逻辑。做这类题应注意语言意义层面的逻辑是否符合日常语言表达和逻辑。

答案示例:(1)将“减少两倍”改为“少一半”;(2)将“避免”一词去掉或将“不”去掉。

【解题指津】

1. 注意规范地使用语言,努力培养自己的语感,这是提高辨析能力的基础。

2. 熟悉语病题目的类型特点及辨析方法,加强训练,逐渐摸索规律,提高解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