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课文

小学课文范文1

1. 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催化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用饶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教师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借助实物、影像和生动的讲述,巧妙的提问,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富有魅力,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轻松愉快;让学生明白预习的目的从宏观方面讲是为了提升课堂的降雪效果,理解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微观的角度来讲要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课堂上要对预习的作业及时进行检测,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提炼的独特的观点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能把布置的预习作业不理不睬,学生和家长不把预习作业当成作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教师没有把预习作业当成一个作业。

2. 把握年级段的差异,提出预习要求

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依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譬如在给低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提出让学生提前把课文朗读下来,能按照拼音来朗读课文,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又节省了课上老师领读课文的时间,还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还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给中年级段的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给学生布置大概掌握课堂内容的预习作业,课上教师要适时让学生先概括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作业,又节省了课堂授课的环节,一箭双雕,很有价值。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预习作业的布置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富有建设性的问题,这样的预习作业就能够在课堂授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检查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好处。

3. 围绕预习重点精心设计训练

在当前流行的“杜郎口”教学模式中,对预习这个课堂环节就非常重视,不仅能够针对课堂重难点对学生提出了预习的要求,而且还在导学案中把课堂的重点难点设置成具体的问题,对课堂的结构做了一个具体的引领与概括。譬如《草船借箭》一课,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的课堂预习作业的布置中,只是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出“神机妙算”的具体含义,而杜郎口模式的导学案就会针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设置一个个的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做题过程中理解了神机妙算这个成语的意思,还一点点地理解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具体表现,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说这些效果的取得,都来自于课前预习这个教学环节,都来自于教师对预习环节的一个重视与精心准备。

4. 指导预习过程培养预习能力

4.1 读,读通课文。对读课文的最低级的要求应该是处理掉新课文中存在的生字生词,写会新出现的生字,要通过查字典等环节掐准新出现的生字的字音;中级要求要理解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高级要求则要求学生了解中心思想,并对课文结构与写作特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2 想,边读边想。“想”和“读”更要做到相辅相成。第一遍读完课文以后就要思考一会儿,想想这篇课文里我有哪些内容还觉得不是很合适,是自己不能够一下理解清楚的,然后再去读第二遍。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内容或能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4.3 疑,学贵有疑。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从文本中提出疑问,多问几个问什么,进而在课堂上听讲的时候,要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解决掉,否则的话预习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另外,教师在检查学生预习效果的时候也一定要检查关于学生思考的内容,譬如,读了这一课以后你有什么观点与作者的观点不同,你有什么另外的看法,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加以理解,就会对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4.4 摘,积累借鉴。课文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句子,优美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富有哲理的思想随处可见。那么让学生做好摘抄的习惯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精彩的句段,让反复朗读、品味.直至成诵,甚至可以写下来,反复抄写几遍。

小学课文范文2

小学生看的成语故事书里的故事1:醉翁之意不在酒

北宋杰出文学家欧阳修,别号醉翁。《醉翁亭记》便是他的得意之作。

《醉翁亭记》讲的是安徽滁县城西的秀丽风景。那里有一座亭子,据说是山里一个和尚建的,欧阳修给这座亭取名为“醉翁亭”。因为欧阳修常和朋友来这里喝酒。

欧阳修酒量小,很容易醉,但他为什么还爱喝酒呢?文章说:醉翁的本意不在酒,而在于欣赏那里的山水风光。他是借喝酒的兴致,以获得欣赏山水的乐趣。

小学生看的成语故事书里的故事2:得过且过

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鸟,它生有肉翅但不能飞翔。每当夏季来临时,寒号鸟就浑身长满色彩斑斓的羽毛,它便得意地唱:“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它每天都唱着,却不知道搭窝。等到深冬来临的时候,它虽然很冷,但还是不搭窝,漂亮的羽毛也全部脱落了。当寒风袭来的时候,这光秃秃的肉鸟无可柰何地哀鸣:“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读后:目光短浅的人,面对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对将来的一切都没有计划,他们只看现在,能偷懒就偷懒,能过去就不努力。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消极悲观。

为了将来的美好,对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地分析,作个计划,现在就努力工作,成功一定是属于勤奋者。

小学生看的成语故事书里的故事3:各得其所

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虑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权势,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大事。她担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无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陛下,我愿以一千斤黄金和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

这种事没有先例,但汉武帝见她病生得很重,为了安慰她,也就点头应允了。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因没有人管束他,日益骄横。一次他酒后杀人,被捕入狱

。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子,死前把他托付给了我,现在要判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们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摇摇头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须遵守。

小学课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精读 教学 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开放课堂”等成为广泛探讨的课题。把问题的发现权、解决权交给学生,无疑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高。然而受年龄和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面对过于开放的问题,学生常常不知所云。因此,“开放课堂”等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

教学精读课文要善于启发引导,指引路径,帮助学生掌握读写的规律性知识,以读为本,使学生的熟读精思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并融合语言文字的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对陶)精读教学应在重点项目的导向下和激励下,着力进行导读、导悟、导练,让学生学会“自能读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读

精读教学不能用教师的“讲”替代学生的“读”,“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阅读是理解吸收,对学生来说,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启发引导,给予各方面的帮助。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自由畅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爱读、乐读。其次,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缩短新知与原认知结构的距离。如:在进行《陶罐和铁罐》教学时,以介绍小伙伴的形式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场景图和两张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奋点,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感受陶罐和铁罐对话精彩的氛围,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激起阅读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读服务的,“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教学一个目的为使学生铸成读书的本领,此种本领不能凭空练,故令阅读课本而练之”,(叶圣陶)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导读”使学生“悦读”。

二、善于设疑,学中导悟

教学精读课文,要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及其所反映的内容弄通弄懂。教学中,教师的“导”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法,学生正是在阅读理解提高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通过质疑设问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认识水平。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导入新课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就题质疑,学生踊跃提出了以下问题:①沉默是什么意思?②孩子们为什么沉默?③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④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解决问题,然后再度细读,品味其中深长的意味。

还要在各个教学环节善于提问,使学生动脑与动口、动手相结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达到自悟、议疑,真正让学生在“思”的过程中,提高“学”的能力,使学生读得懂、懂得读。例如:初读时问:文中写什么?精读时问:它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巩固读时问: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一系列思维导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自我锻炼接受信息,学习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在今后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突出重点,融合导练

精读课文教学,读是主要活动,练占突出地位。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阅读、思考、练习相互配合。

重点要明。精读教学的练,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明确主攻方向,在教师指导之后能够“顿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在此基础上精读,感悟课文五至九自然段,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曾经看到过的美好的东西――温暖、食物、快乐和疼爱。同学们的心情随之变化,并深深为小女孩鸣不平,从而升华主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练习要巧。“巧”就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兴趣,集中注意力。“巧”还要符合科学性,克服盲目性。教师要注意用富有启发性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基本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分量、顺序等要有周密计划,讲究实效。盲目无节制地搞题海战术,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小学课文范文4

关键词:自主学习 略读 朗读 感悟

新课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在选文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数量每年增加,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各占一半,从编排上就可以看出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中的比重日益增加,那么,略读课文该怎样教?是和精读课文一样精雕细琢,还是完全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学,这是摆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题,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可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上好略读课文,使它成为精读课文的有效补充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快乐而自觉地行为,如我在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课前我让学生找的风光图,地势险恶的图片,及铁路通车的视频,并收听韩红的《天路》,让学生自觉的去了解的环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学生就更深刻的认识到了青藏铁路开通的重要意义及修建铁路遇到的巨大困难。学生也积极地收集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汇报交流的时候滔滔不绝,学习课文的热情高涨。

二、从问题入手,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上课的起始环节,让学生直接看课题质疑,学生经过思考后,就会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如我在教学《丝绸之路》一课时,学生就根据课题提出了以下问题: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索课文内容的欲望。这样,学习课文内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从阅读提示引入,让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时,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骆驼》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习的内容和方法。上课一开始,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了解学习的重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四、从朗读切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略读课文的学习,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自由的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特点。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课文中富有孩子气的语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得惟妙惟肖。同学们边读边发出会心的笑,让人真正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语文课堂要充分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内容来表达,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读,才会读的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适时地进行范读,设身处地,入境动情,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从突破重点着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略读课文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在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抓重点句段的方法,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通过集中讨论,同学们取长补短,在教学《梦想的力量》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充分学习第6自然段之后,通过自主阅读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能使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梦想居然有如此大的力量。这样在交流之后再来读重点句:“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此刻,相信这是发自学生肺腑的,是一种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

小学课文范文5

【关键词】多效性;课文教学;新课导入;问题设计;多样化

课文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重点。小学阶段课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高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体验乐趣。传统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的集中表现为“讲读”。“讲读式”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的讲授和灌输。由于这种教法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需要输出的英语规范性,不利于促进小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课前导入、课中提问和课后作业这三个步骤谈谈关于课文教学的多效性。

1 选择适合课文主题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

课前活动是英语课文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对于构建课文内容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新标准英语版的教材里,高年级的课文内容更加侧重知识性,包括了人文、历史、文化等,要求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而应该是其深层的知识含义。根据不同的主题模块,老师应该通过不同的导入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扫除影响学生理解课文的部分语言障碍,为学生顺利地理解课好铺垫。

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里的典型的主题模块分别列举不同的导入方式。1.1 情感铺垫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主题:爱国主义精神――长城

方式:让学生听歌《大中国》,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用英语一一介绍我国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在言语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定格到长城,并侧重于介绍长城的历史。

T: Boys and girls, where is it ?

Ss;The Great Wall!

T: Yes. It’s only in China. It’s the most miracle of China. It is often used as a symbol of China! We should be proud of it. Right?

Ss;Yes!

T: It wants to resist hordes to attacking China. On Fourteenth Century, it’s from Jiayuguan to Hushan. So it’s very very old, and very very long!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拥有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骄傲和自豪。这样的情感熏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后面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课文部分。

1.2 传统文化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4 American festivals.

主题:美国传统节日――感恩节

方式:老师通过图片用英语一一介绍美国的传统节日,包括它们的日期、要怎么过节等等方面。用你最喜欢的美国节日引出感恩节。

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s?

S: My favourite is Mother’s day. What about you ?

T: 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day. Let’s watch the origin of Thanksgiving day.

然后我用一段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感恩节的来历。在这个视频里我提炼出了感恩节时间、传统食物,家庭还有最重要的感恩这几个信息。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抓住了关键词,也为下面的进一步的学习感恩做好了准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不只是知道了感恩节的时间这个表面上的信息,而是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个节日甚至更多的传统文化。

1.3 情景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二册Module1 I want a hot dog.

主题:生活情景――点餐

方式:老师打扮成快餐店服务员登场,这样的扮相立即吸引了同学们的眼光。马上就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主题。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复习食物的单词。

T:Good morning.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Ss: I want a hamburger.

I want some noodles.

I want to eat some chips.

……

T: And 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Ss: I want to drink a cola.

I want to drink some coffee.

I want to drink a cola, too.

……

T: So that’s two hamburgers, one hot dog and three colas. Here is your food.

Ss: Thank you. How much is it?

T: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five cents in all.

Ss: Here you are.

T: Thank you. Enjoy your meal!

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②把生活中的场景带入课堂,有助于让学生实际感受英语生活化,更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地加入到英语活动中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呈现的导入方式,特别对课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环节。既能减少孩子们语言学习的枯燥,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6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接受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课本表面的知识容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他们需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而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更“丰满”起来,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主题模块。才能让学生对每一个主题模块都有全方位的了解。所以,不同的主题应该有不同的课文导入方式。

2 不同阶段的问题设计有助于课文的理解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设计在课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课文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阅读技能的重要手段。

2.1 阅读前的导入型问题设计在于激发兴趣,走进课文。

问题导入是英语教学过程,特别是高段课文教学中运用最广泛、最好操作的方式之一。它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文本和以前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中,老师在介绍了长城的情况后,提出以下问题:

T: The Great Wall is very very old, and very very long. Do you know how old is the Great Wall? 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and try to underline it.

Ss: Yes. The Great Wall is ten thousand li long.

T; Li?

Ss: Five thousand kilometers long!

T: And how old is the Great Wall?

Ss;i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ld.

T: Good!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 and “kilometre”? let’s listen to the text again.

我从介绍长城到提出关于长城长度和历史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个问题也是学生心里迫切想知道的答案。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巧妙地进入了课文,也解决了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2.2 阅读中的细节型问题设计在于理清思路,理解课文。

课文教学中离不开对课文细节性问题的探究,这也是课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思路,从而获取课文的具体信息或细节信息。所以,老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语言层次、句法、词汇等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解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深层含义。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4 American festivals.中我这样提问:

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Ss: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day.

T: When is it?

Ss: It’s in November.

T: And what do people do on Thanksgiving day? Listen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Ss:Families are together.

We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

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

T: Good! Thanksgiving has got 3 points. They are “Love、Thank you and Good things”!

Love----Who do you want to say love?

Ss: I love my mother.

Thank you---Who do you want to say thank you?

Ss: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my grandma.

Good things---Who gives you all the good things?

Ss: My parents give the good things to me.

T: So 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

Ss: Yes.

T: Now 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Ss: 我们要对我们所拥有的所有美好的事物说感谢!

T: Well done! On thanksgiving day, we’ll say thanks to all of the people who have been loving me.

Ss: Yes.

T: Is thanksgiving day very important?

Ss: Yes.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笔者像剥笋壳一样把这篇课文一层一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每一个问题是在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剥到最后,许多貌似零碎的信息被这些问题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理清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文章的重点和结构都清晰地呈现。我又根据课文中一些细小而关键的词句的问题,(如以:what、who、Is等提出的问题),意在培养学生精心阅读,捕捉文本的细节信息,引领学生正确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全面地理解课文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老师!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还受到了爱的洗礼。

2.3 阅读后评价型问题设计在于检测评估,强化课文。

课后练习是整个课文教学的升华阶段。老师在学生摄取课文主要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课文细节设计一些回忆型、理解型问题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另外,还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设计一些评价型,创新型和思维型等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高级阶段,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完成从信息汲取到知识输出的过程,从而将课文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例如,在学习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这篇课文后,我是这样和学生交流的:

T;Now we know a lot about the Great Wall. How long is it? (回忆型问题)

Ss: it’s ten thousand li long.

T: How old is it? (回忆型问题)

Ss: I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ld.

T: Can Simon walk all of the Great Wall?(理解型问题)

Ss:No,he can’t.

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Geat Wall? (评价型问题)

Ss: it’s the symbol of China.

Ss;We ‘ll protect it.

T: The moon is only two thousand years old?(理解型问题)

Ss: Not the moon. The Great Wall.

T: So how old is the moon? (理解型问题)

Ss: It’s millions of years old.

以上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易到难,有浅入深,既检测评估了课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文本空间,把语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总之,问题的设计在小学英语课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得体的设问我能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教师应把握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走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课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多样化的课后作业有助于课文的巩固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后作业就是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搞好课堂教学之外,如何布置一些精彩的、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英语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分层性作业思考。

所谓的分层性,是针对受教育对象整体而言。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要求在提高,学习程度的差异性也在不断加大。教师需要的是让有差异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分层性作业,达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减轻学生负担,采用“分层设计、共同提高”的形式,将学生个体和内容分层强化的目标。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8 Do you often tidy your room? 这篇课文学习后,我采用了分层的方法。让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运用小作文的形式讲述自己在家的生活习惯,让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运用表格形式和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或者朋友的生活习惯。让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运用抄写的形式巩固学生的规范书写。

3.2 开放性作业思考。

让学生发挥合作意识,经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即为开放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其所长,能突出领导的能力,培养团结意识,小组合作精神。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二册Module1 I want a hot dog.这一课中,笔者给学生安排了这样的作业:全班每4人为一个英语学习小组,一个组长。每个小组都要完成这一课的情景剧表演。由组长负责安排角色、道具制作、排练等。最后在班上轮流表演。这样的作业我把它定义为开放性的作业。作业完成的结果是,同学们都甩开了课本,不是在背课文,而是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英语氛围。这样的作业完全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也让学生能够把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更要重视课外。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英语教师设计科学、分层、高效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课堂知识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实践等多种能力和创新意识,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高年级英语课文教学的探究仍然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教师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真实应用,做到为用而学,在学中用,自主参与,充分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

小学课文范文6

一、智慧启发,开启自主学习之门

笔者教学中发现,即使有的学生把课文背诵得很熟练,还是对文本一知半解。如何让学生和文本形成真正的交流与共识,需要教师用智慧开启学生阅读兴趣和探究心门。

1.抓住知识的伏笔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伏笔点,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地预测,既可以为教学做好铺垫,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2 “ A telephone call”中,教师可以问:“Hellen is not at school , SuYang is calling her . What is she saying ?”学生纷纷猜测。通过猜测,学生进入了良好的阅读前期准备状态,并激发了继续阅读的欲望。

2.抓住知识的关键点,点拨学生自主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对短文知识的关键点顺势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6“ A PE lesson”中,教师讲解“touch … with … ”时,伸出右手,问:“What’s this ? ” S: “Right hand . ” 教师右手触摸书,问:“What am I doing ? ” S: “You are touching a book .”此时“touch a book with right hand ”就出来了。我换了几个动作,学生迎刃而解,不仅学会了运用知识,而且也能够准确地把握文意。

3.抓住学生疑惑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疑惑加以引导,能让学生更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如牛津小学5B Unit 3“My hobby ”一文中大量的出现了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有的动词后面加了“s”或“es”。学生问:“为什么会有‘s’ 或‘es’,是不是复数形式?”教师抓住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探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再由学生讨论总结规律,这样学生一定会记得更加深刻。

二、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课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及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化建构与认知的行为。由此可见,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手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剖析课文知识点。

1.自主探究,使学生要问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的疑问,然后自由组合,相互探讨共同解决;待生生互问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再结合教学目标点拨。这样,对课文阅读的教学实际上就在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中圆满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使得教学如此轻松,何乐不为?

2.适时点拨,使学生会问

有时学生不懂得如何对文章进行提问,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点,紧扣教学目标的达成,适时地提出有效问题。如6A Unit“ Ben’s birthday” 一文中,出现了序数词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基数词尾加“th”如何读?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问:是不是所有的基数词变序数词都是词尾加“th”?这就导入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序数词的学习。

三、互助合作,挖掘自主学习潜能

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课文,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潜能,逐步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走进真实,让自主学习生活化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交际。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在课文阅读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自主交际的欲望,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自主运用语言的内需,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2.分层活动,让自主学习全员化

笔者提倡课文教学中设计分层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可供选择的不同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互助中完成教师安排的活动内容。如: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教师可以提出三个有层次的问题,Q1: 划出文中现在进行时句子。 Q2:找出现在进行时单、复数形式的句子并举例。Q3: 总结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结构。学生根据能力去选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

3.体验成功,让自主学习展示化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笔者在课文教学中,尝试以课文为剧本,让学生进行改编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剧本创设,自己准备道具、感悟语言、揣摩动作、编排角色。这样,学生在表演中不仅听、说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自我得到展示,进而让学生获得成功,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