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建设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范文1

1.行业现状

景观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其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有空间设计、城市规划、装饰艺术、建筑知识、园林景观、风格流派、中西文化、材料工艺、人体工程、工程管理等,无论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在专业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本地区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提高,居住环境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这个需求,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单位相继设置了景观设计规划部门,各类景观设计(工程)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房地产商的转型升级,大量吸纳景观艺术设计人才,造成了对景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压力,专业人员需求量的急剧上升,该专业已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之一。

2.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崛起、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再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对环境建设等配套项目的拉动,中国景观设计产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将进人起跑和起飞阶段。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促进了行业岗位细分,技能专精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作为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建设景观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迫切的需要。

3.岗位设置

景观设计专业从业人员很多,层次不一,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发展空间差异等都很大,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逐步呈现出岗位细分、技能专精的趋势,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标准分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颁布的执业资格标准及装饰骨干企业岗位设置现状,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景观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延伸的企业岗位为方案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设计监理。景观设计方向培养的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主要从事与景观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内外空间环境创造相关的设计人才,基于技术职务之分,培养目标的类型有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员、绿化植物设计员、施工图设计员、效果图绘图员等,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为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项目负责人、设计总监等。

4.行业人才现状与需求

从业人员结构呈现两头缺现象,其一:一线各专业、各工种经专业教育培养或专业技能培养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许多企业面临用工荒难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行和生存。其二:从事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景观设计人才严重短缺,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集中在理论层面、方案设计层面,形成重理论、轻实践、轻技术的现状,进入行业企业大多需要短则一年,长则两到三年的培养周期。因此整体行业的人才现状表现为:一方面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另一方面合格的职业人才一将难求。

二、景观设计专业人才规格与需求调研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景观建筑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景观设计,三是受过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

1.企业急需岗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助理扩初设计师、

2.企业岗位需求规格

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作协调、沟通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有责任心、上进心、能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能很好地协助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并能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专业:建筑工程或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

3.企业所需人才知识构成

(1)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艺术设计软件。(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直接性知识:项目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项目设计的理论知识、工能、工艺,流程运作知识、计算机软件知识和互联网知识,数字技术知识、行业法规与企业管理知识。(3)与本专业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知识:基本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初步的文学、艺术、设计知识;现代社会、科技、生活艺术的前沿性知识。

4.企业所需人才能力构成

专业建设规划范文2

关键词:控制;工程实践;产学研;课程建设

一、专业建设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作为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重点专业,也是学院的特色招生专业,于2009年设置,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已达到500余人。该专业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重点面向城市地铁、设备公司、国营铁路、地方铁路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标准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安装、调试、日常养护、故障处理及检维修等实践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院该专业建设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大背景下,该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该专业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7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二)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围绕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目前已建设《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1门校级精品课程,《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轨道交通信号基础》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三)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自2011年以来,学院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该专业校内实训室。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备实训室、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等8个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类实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建设。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有“订单式”教育和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两种方式,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基本实现了学生毕业后能顶岗操作,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该专业建设规划及改革措施

(一)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学团队工程实践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专业招聘教师过程中注重求职者的实践经验,二是鼓励在职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执行不少于两个月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考核。参照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评价方式,建立与不同级别技能水平相适应的课程考核办法。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评价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参考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岗位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等方面,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2、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必须结合专业特点。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设备,设计“教、学、练”教学方法。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①模拟教学场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②加大实践教学,如课程设计、课程实践周,便于学生理解课程。3、结合企业岗位及课程需求,继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知识体系的构筑,易于企业接受。

(四)职业技能改革。注重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健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管理制度,使每个工作环节有规范、有标准、有考核,确保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实施,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平台。

(五)产学研创新。立足岗位,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采取校企结合的教学研究形式,深入社会与企业,丰富教师的学识,拓宽教师的视野。

四、总结

陕西省轨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及市场。学校也要紧跟社会与行业步伐,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职业技能建设及产学研创新,力争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设成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一流专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网 .cn

专业建设规划范文3

一、调查情况概述

(一)调查研究背景 本次调查以独立学院为背景,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系为例研究会计学专业的建设状况和学生就业问题,探讨独立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调查社会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并深入到本专业的学生当中,了解其学习特点和就业方向、职业规划,寻求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毕业生是否能够充分就业,在校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素质和能力,大学现有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是否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问题是本次调查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内容如下:(1)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所在班级、学历、所在职位等基本信息。(2)有关毕业生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母校会计学专业办学状况是否适应会计行业发展要求的评价、对学校课程开设的建议、对教学方面的建议、对教材质量的建议、对教师和考试以及其他方面的建议等几类问题,在每类问题下又设计了内容丰富的具体问题。(3)有关在校生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对专业整体认识评价、教师教学情况、教材情况、教学方法手段与设施等几类问题,同样在每类问题下又设计了内容丰富的具体问题。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03级会计学专业毕业生、2005级、2006级会计学专业在校生。

(三)调查问卷的实施 问卷调查从2008年12月开始,2009年3月底结束,本次调查向2003级毕业生发放了70份纸质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4份,回收率为48.57%,向2005级和2006级在校生发放了150份纸质调查问卷,问卷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调查方法主要采用记名式问卷调查,结合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分析 (1)毕业生就业状况。收到被调查的2003级毕业生有效调查问卷34份,被调查对象中目前33人已就业,1人继续读书深造;从所从事的工作看,25人从事会计工作,5人从事出纳工作,4人从事财务管理及其他财务岗位工作;所在单位性质,其中4人在国家机关,4人在事业单位,12人在大中型企业,11人在小型企业,2人在会计师事务所,1人在其他单位;目前取得会计专业职称的情况,10人取得中级职称资格,6人取得初级职称资格,18人尚未取得任何职称资格。从调查情况看,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且大部分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在大中型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20人,占比58.82%,总体就业状况不错。(2)2005、2006级在校学生基本情况。2005级学生70份有效问卷中,64人希望将来成为应用型人才,6人希望成为理论型人才;对毕业以后希望从事的工作,其中40人希望从事会计工作,8人希望考研深造,20人希望从事管理工作,2人希望从事其他工作,如独立创业、金融工作等。2006级学生80份有效问卷中,79人希望将来成为应用型人才,仅有1人希望成为理论型人才;对毕业以后希望从事的工作,其中44人希望从事会计工作,21人希望考研深造,11人希望从事管理工作,4人希望从事其他工作,如独立创业、金融工作等。

(二)学生对该院总体办学水平的评价 学生如何看待学院会计学专业办学状况与会计行业发展要求的适应性,如何进行总体评价,表1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看法。

“教学管理方面”有125人选择好或较好,占比67.93%,“教学水平”有116人选择好或较好,占比63.04%,总体认为教学水平较好,笔者认为教学管理与教学水平二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而从选择结果也可以反映出这种联系,教学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学习氛围”的选择情况与实际相符,事实上从总体看,不管是从教师角度还是管理人员角度,普遍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氛围较好。教学设施齐备程度的选择情况反映了教学设施是符合教学需求的,这与学院近年来在教学设备方面所进行的大量投资是分不开的。“教学设施利用程度”有104人选择好或较好,占比56.52%,有40人选择较差或差,占比21.74%,可以反映出教学设施总体利用程度尚可,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率不高,有闲置设备存在。“社会实践安排”选择好或较好的人数52人,占比28.26%,“一般”91人,占比49.46%,选择较差或差41人,占比22.28%,可看出社会实践安排在具体操作中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期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熟悉会计实践的师资配备”有84人选择好或较好,占比45.65%,可看出会计专业课教师中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具备会计实务相关经验,这与学院的整体发展目标以及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一致的,但选择“一般”以下的占比人数也较多,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仍有差距。“研究会计实践发展氛围”选择好或较好人数54人,占比29.35%,对于会计实践相关课题的研究还需提高,以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有利于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毕业生对学校课程开设的建议 具体包括以下问题:(1)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可多选)。 34份有效问卷中,会计核算29人次,成本核算与管理31人次,税收法律27人次,财务管理29人次,财务分析22人次。(2)作为现代企业的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可多选)。34份有效问卷中,协调、沟通与交际能力30人次,专业知识处理能力32人次,计算机操作能力30人次,中文写作与外语听说能力18人次,组织管理能力21人次,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6人次。(3)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可多选)。基础会计学32人次,中级财务会计学27人次,高级财务会计学25人次,成本核算与管理33人次,财务管理30人次,税法18人次,财务分析19人次,会计电算化30人次,审计学25人次,税务会计23人次,会计模拟实训24人次,涉外会计21人次,经济法20人次,税收筹划9人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10人次,国际金融24人次,市场营销10人次,管理学13人次,投资与证券19人次,经济学19人次,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12人次。

选项结果反映出目前会计专业课程开设比较合理,学院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新的培养方案设置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独立设置的实践课、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六个模块。

目前学院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了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税务会计、纳税筹划、财务分析、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电算化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的经济法、税法、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和审计课程,以及经济法、统计学、管理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理论等专业基础课。

(四)学生对教学方面的建议具体包括以下问题:

(1)会计专业通过课堂主要应培养的能力。毕业生34份有效问卷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4人次,理论联系实际能力26人次,获取新知识能力22人次,学习兴趣2人次,创新能力8人次。2005级70份有效问卷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0人次,理论联系实际能力49人次,获取新知识能力14人次,学习兴趣13人次,创新能力14人次。2006级80份有效问卷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4人次,理论联系实际能力53人次,获取新知识能力34人次,学习兴趣19人次,创新能力13人次。

(2)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否重要。毕业生34份问卷中17人认为很重要,17人认为重要, 一般、不太重要和无所谓三个选项均为零。2005级70份问卷中57人认为很重要,12人认为重要,1人认为一般,不太重要和无所谓两个选项均为零。2006级80份问卷中58人认为很重要,21人认为重要,1人认为一般,不太重要和无所谓两个选项均为零。

(3)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课时量比例多大为宜。2003级34份问卷50%16人,30%18人,20%、10%和可有可无没有人选择。2005级70份问卷50%30人,30%33人,20%5人,10%2人,可有可无选项为零。2006级80份问卷50%17人,30%43人,20%18人,10%2人,可有可无选项为零。

(4)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可多选)。2003级34份问卷中11人次选良好的师德师风,31人次选过硬的专业知识,12人次选广博的知识,19人次选有实践经验,5人次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005级70份问卷中40人次选讲课仔细、重点突出,55人次选结合社会实际,47人次选多讲案例,20人次选多讲相关知识,26人次选多讲科学前沿知识,11人次选提出下次课重点内容,16人次选良好的师德师风,17人次选广博的知识,25人次选过硬的专业知识,35人次选有实践经验,9人次选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次选外出交流学习。2006级80份问卷中54人次选讲课仔细、重点突出,53人次选结合社会实际,35人次选多讲案例,27人次选多讲相关知识,25人次选多讲科学前沿知识,19人次选提出下次课重点内容,24人次选良好的师德师风,25人次选广博的知识,38人次选过硬的专业知识,36人次选有实践经验,7人次选研究生以上学历,8人次选外出交流学习。

(5)专业课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多选)。毕业生中32人次选讲授法,2人次选启发式,2人次选讨论式,1人次选调查研究式。2005级58人次选讲授法,16人次选启发式,3人次选讨论式,13人次选案例式,14人次选模拟练习,7人次选指导性自学。2006级68人次选讲授法,11人次选启发式,5人次选讨论式,3人次选调查研究式,15人次选案例式,10人次选模拟练习,4人次选指导性自学。

(6)希望采用的教学方法。2003级9人次选讲授法,6人次选启发式,22人次选讨论式,22人次选调查研究式,22人次选案例式。2005级11人次选讲授式,29人次选启发式,11人次选讨论式,6人次选调查研究式,27人次选案例式,32人次选模拟练习,14人次选指导性自学。2006级27人次选讲授式,27人次选启发式,15人次选讨论式,11人次选调查研究式,28人次选案例式,26人次选模拟练习,10人次选指导性自学。

(五)毕业生对其他方面的建议(可多选) 对于会计职业的就业前景,2人很乐观,31人比较乐观,1人无法表示。对新的会计知识的掌握,17人次选自学,23人次选通过职称考试。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0人次选缺乏财务工作经验,17人次选缺乏职业资格证书。

三、会计学专业学生调查情况的评价

(一)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合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明确了培养具有现代商务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较好地解决了独立学院既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又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的问题,找准了独立学院在大众化教育中的地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仿真演练的实践教学、准职业的综合训练等教学模式,以实现零距离的就业目标,较好地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教学模式贴近市场。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办出专业特色。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发展为动力,以稳定的教学质量为保证,以培养高规格、高质量的会计学专业专门人才为目标。

(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并不断完善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计专业不仅增设了独立设置的实践课,而且充实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认知实习、学年论文等内容,原则上做到了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正确处理了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构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实了实践教学内容。坚持强化实践教学和引入第二课堂的原则。强化应用性课程的设置,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已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将第二课堂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实行双证书教育,为学生就业夯实基础。

(三)注重在校生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训练,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应重视在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调查研究的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在就业中,专业基础知识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考虑。即毕业生首先要具有基本的技能和基本素质才具有进入市场求职的“资本”。但目前的教育教学中, 有些学生存在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倾向,认为那些知识太容易,根本不值得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如何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这需要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考虑如何使所学的知识扎实, 如何牢固掌握理论知识。

(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学院办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影响,从问卷调查看出,专业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差距,师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大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重理论、轻实践,加之专业课教师从事实践工作机会较少,“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还不能满足学院发展的要求。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需采取一些切实措施,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或有关单位进行实践,增加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有实践经验、掌握一定实践技能又能胜任教学的企业人员来学校授课,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以利于学院制定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五)根据会计学专业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授课是以讲授法为主,结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其他方法,从学生角度看,大多希望采用调查研究式、案例式、模拟练习等方法。总体上,学生希望一种自主形式的学习,变被动听老师讲为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就要求老师应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需精心设计案例,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效果。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前需充分准备好授课内容,根据所讲授内容确定具体的方法,如对于重点、难点,可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以利用实物演示操作,结合感性认识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进行启发,这些方法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要时可将其结合使用。

[本文系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2008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专业建设规划范文4

一、专业定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定位应从学科特色和学生就业方向两个角度来考虑,定位于地理学学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和旅游规划。

(一)学科特色第一,在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中,地理学一级学科下设地理科学、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二级学科。虽然2012年从资源专业拆分出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但新专业仍属于地理学一级学科,故以地理学为学科特色的高校仍应坚持地理学的基础学科地位。第二,新专业命名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事实上是强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结合。实际上,人文地理学正是用地理学的眼光来看待人文科学,属于理学的范畴。而城乡规划在学科划分中曾属于建筑学一级学科,授予工学学位,后来在学科调整中提升为一级学科,仍是工学学位,在业界认同其建筑学出身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地理学思维在规划中的应用,所以在城乡规划教学与实践领域中,地理学出身的专业城乡规划人员越来越多,尤其是宏观层面的城乡规划,更加强调地理学的学科背景。另一方面,由于人文地理的理学范畴,使其更偏重于理论研究,在当下的实际应用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部分较少。同时,旅游学又因为与各类自然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天然的联系而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人文地理学也专门有一个学科分支为旅游地理学。近年来,各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强调面向市场的需求,有条件的高校纷纷在地理学的基础上设立旅游学院或在地理学院下设立旅游类专业,其中一大依据即是以地理学为基础的旅游规划与管理。当前的专业目录中并没有旅游规划专业,旅游规划行业的从业人员来源较广,旅游管理、地理学、城乡规划、园林景观等专业都成为旅游规划的相关专业,故从专业性和综合性两方面来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与旅游规划行业的切合度还是很高的。第三,在学科发展环境上,随着近年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调整,在城镇规划与建设领域也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如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三规合一、数字城市等,均对城乡规划的地理学思维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旅游业作为一项无烟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正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和地方均表现出对旅游业的极大热情,旅游规划无论是从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层面,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上,都正是用人之际,这其中对旅游地理学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二)学生就业方向从学生就业方向来看,以前的资源专业由于专业定位不明确,涵盖内容太多,学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包括在政府部门,如规划局、国土局、发改委、测绘地理信息局等相关单位就业的,另有一部分进入规划设计单位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考研的学生主要有三个方向,即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等。从以上就业方向可以看出,由于专业定位的不明确,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有较少的人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多数从事完全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由此说明,如果能明确专业方向,强化专业教学,将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极大的促进和影响,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专业方向在应用领域直接表现为城乡规划与旅游规划。

二、课程体系建设

就专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当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最大的三个方面的要求是专业化、实践性与文化内涵。

(一)专业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化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是地理学的专业化。此前的资源专业,虽然归属于地理学一级学科,但又不同于地理科学专业,故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以地理学为基础,兼顾资源学、环境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等学科,开设的课程很杂,没有方向性,可以说缺乏明确的主干课程。如在某校资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到地质学、自然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土地资源学、遥感技术、经济地理学、资源科学导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学、土地评价与管理、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各各领域均有所涉及,但呈现出泛而不深的特点。在当前的专业定位下,地理学的专业化应强调自然地理的基础地位和人文地理的方向地位。首先,不论是城乡规划还是旅游规划,均是以对自然地理条件的深刻认知为工作基础,故自然地理方面的课程必须开足、开实,如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测量与地图学、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地貌水文学、遥感导论等。第二,地理学与专业方向的联系在于人文地理,故人文地理的方向课需要做好,如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计算机辅助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其二是城乡规划的专业化。原资源专业中,城乡规划仅作为专业中有限的一部分存在,并非专业的方向,故专业课程的设置很少。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城乡规划成为了专业的方向,虽然从专业性、学制年限、教师配备等方面难以完全照搬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但仍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将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开齐,如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市政工程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建筑初步、建筑素描等。

(二)实践性地理学是一门验证性的基础学科,城乡规划则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所以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讲,实践教学是该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第一,在综合自然地理方面应延续地理学教育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有条件在现实中对其进行验证,取得相应的感性认识。第二,在各层次的专业规划上,更应强调其实践性,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主,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在规划思想的表达上,应想办法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手绘技法、色彩运用、CAD等。

(三)文化内涵地理学与文化融会贯通产生了文化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民俗地理、语言地理等分支学科。同时,城乡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城镇的发展历史、文化变迁、文物保护、人口迁移、地方认同、城市特色等方方面面。正是因为城乡规划超强的综合性要求,仅仅是建筑出身的从业者难以完全胜任城乡规划,也正是由于地理学者对文化大多有一些涉猎,使得地理学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深地理解规划,或者做出更有特色的规划。基于此,为发挥地理学在规划领域的优势,应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强化诸如文化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等文化类课程,这也是城镇、乡村及旅游区特色最直接的彰显之处。

三、与现有教学体系的矛盾及对策

(一)教学课时不足新的学科定位下,要求开设诸多的城乡规划专业课及地理学专业课,这就面临着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与城乡规划专业相比,工科的城乡规划为五年学制,有充足的时间来安排专业课。与地理科学专业相比,学制相同,但我们要留出相当多的时间来开设规划类课程和文化类课程。所以,很自然地,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会遇到课时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从现有的条件出发,有以下两个解决途径:一是尽量减少与地理学、文化类、城乡规划无关的边缘课程,将课时集中于核心课。二是在开设一些专业课时,提出更加明确的教学要求,不一定要按照该门课程自身的课程体系完全讲完,可根据专业定位对该门课程的需求来展开,相应地,该课程的课时也可以缩减。如对于GIS课程来讲,系统地学习该软件需要很多时间,但城乡规划日常使用到的GIS功能主要为缓冲区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日照分析等实用性非常强的部分,其他关联不大的部分则可作了解或直接带过即可,当然具体讲哪些、讲多少需要专业负责人与带课老师深入沟通,要小心把握这个度。三是让公共课为专业课让路。各高校现行的课程体系大多是大一上公共课,大二、大三上专业课,大四象征性地上课,使得大学四年中真正学专业的时间只剩一半。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已经有高校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将专业课提前至大一,从大一入校即开始开设专业课,公共课则每学期都开设,由学生自己挑选上课时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所面临的课时不足的问题较为严峻,对专业课时更有着迫切的需求。

(二)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是地理学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各高校在师资力量上普遍面临着地理强、规划弱的问题,尤其是在开设规划类专业课的时候,规划专业的师资力量更是显得捉襟见肘。针对该问题,现有可行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积极引进人才,如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二是与其他院系合作开设一些课程,如请美术系老师开设手绘课程,请历史系老师开设历史文化类课程,请建筑系老师开设建筑类课程等,既实现了学科交流,也缓解人才不足的矛盾。

(三)实践教学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勿庸质疑,当前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将实践教学安排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针对当前高校课程设置的特点,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这也是是简单的方式,但也存在与理论课抢课时的问题;二是在学期中专门安排一段时间用于实践教学,这需要对整个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且因为时间较短,只能组织参观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三是大幅度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出半个学期以上的时间用于集中式的实践教学,这是对实践教学最直接的落实,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培养方式。以上三种实践教学的安排方式均对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模式产生影响,需要学校的专业负责人仔细斟酌。

(四)教学资源在传统理论课教学模式下,学校基本都能保证教学资源的投入,但现在涉及到专业教育、涉及到实践教学,对教学资源有了新的要求。首先,对机房的要求。规划专业的各类制图式的实践课程占到了实践课程的一半以上,对机房的使用率很高,需要专门的机房,保证上机时间;第二,对专业教室的要求。涉及到规划方案的教学与讨论、规划图纸的绘制,不仅需要有室内教学空间,而且对教室有专门的要求;第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如果能选择规模适中、有特色、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有全面资料的镇、村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将其作为规划对象,开展实践教学,将对实际的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促进;第四,考虑与地方的规划设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将其建为实习基地,既为设计单位降低生产成本,也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增加日后工作的筹码。以上四项教学资源是当前地理学背景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普遍欠缺的,其中前两项需要由院系争取,学校提供,后两项则需要专业老师的努力。

(五)产学研互动产学研互动是对该专业建设的进一步考虑。产学互动方面,高校在城乡规划和旅游规划领域为地方的服务,既加强了高校与地方的联系,又能够为高校的教学提供一些素材,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规划项目中来,对高校和学生都是很有帮助的。学研互动方面,城乡规划在中国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规划领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城乡规划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普通高校必须跟上这一潮流。同时,作为四年制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如想在这个行业里取得较高的成就,考城乡规划的研究生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来讲,越早地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对其考研就越有帮助。产研互动方面,任何一个规划设计单位想要迅速发展,都必须重视科研,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带科研。在高校里,如果这二者产生了良性的循环,对教学的带动作用将不可估量。该环节对普通高校地理学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讲,不是简单的矛盾问题,是整体水平较低的问题,必须三个角度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四、结束语

专业建设规划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subject also shows that 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a city planning is the subject of the best practitioners. Advance cit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must strengthen urban planning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disciplin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引言: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密切相关,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发展、相互协调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导致该学科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发展和一个城市的建设方向,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城市规划实践则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机会和发展机会。

一、 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现状

对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话题的兴趣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践出现了重大转机,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学术界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与专业建设的认识与探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推进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的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步骤不协调

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城市规划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向多方向多领域发展趋势渗透,这种综合式的发展往往使得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与之不相应,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对城市规划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探究也引发了规划专业人员对于专业建设定位的思考,并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但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还没有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系。

2、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有待深入研究

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方面的理论空白是我国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对各个学科知识综合却不适用的现象,应该要在大力强调城市规划学科拓展的同时,科学地对各个学科的空间属性进行探究并使其交叉领域知识成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向导,如与城市社会学等相互渗透。所不同的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交叉领域的研究应始终以空间为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探究。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城市规划领域更应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城市规划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平衡,使得我国城市规划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革新进取,从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略。

3、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的价值观等问题更应受重视

当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涉及到经济和政策领域后,规划工作往往会遭遇价值判断困惑之类的问题。如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规划,人们应如何权衡公平与效率?主张公平的人认为规划应该以社会的长期有效运行为依托。但对于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的现实情况看,这种理念很难充分贯彻。但是若把效率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则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其存在的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因此,那些主张效率的观点的人们希望改革传统的规划理念,将经济学理论等融入到城市规划实践与专业建设中来,使之更适应我国当前的发展,并被地方政府所接纳。

二、 推进城市规划科学化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对策

1、 注重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

城市规划专业建设在我国起步晚,并且许多学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也都存在许多问题。况且,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体系还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制度来完成对规划办学质量的认证,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还未形成完善统一的体制。而专业评估制度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国外的认证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全方位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效率。

2、 明确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办学方向并呈现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入,使得城市规划的教育事业得了空前发展并呈现出它的特色。探究国情,我国的城市规划是在公有制的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在城市规划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城市规划专业,大都是来自建筑学学科,将城市规划当作设计的办学理念早已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工程领域的知识和建筑学知识对于城市规划同样非常重要。所以,相对于有较好设计学科基础的高等院校,有经济地理背景的规划可突出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并可以延伸至社区发展的领域,将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呈现不同的办学特色。

三、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具体实践

1、城市规划科学化应增强规划意识

城市规划科学化建设应在规划过程中增强规划意识,树立科学的规划意识。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总体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城市的具体规划中应树立整体观念和总体意识,把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与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融为一体,树立全方位城市规划、全过程城市规划意识,把宏观城市规划与微观城市规划,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交通、通讯等城市规划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因素,确保城市规划科学化具有具体的实践方向。

2、城市规划科学化应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城市规划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把城市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城市规划应紧密围绕城市发展整体大局来开展,而不能只强调理论规划而不顾具体实际。目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政策形势持续变化,城市规划要建立灵活机制,保持调整余地,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才是科学城市规划的认真负责态度。

专业建设规划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65-02

1.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我国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中建筑设计仍然是基础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从学科历史发展来看,我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大都起源于建筑学专业、地理学专业、林业、农业风景园林专业,其中以工科建筑学专业占的比重最大,约为65%;从城市空间构成要素来看,城市内的建筑是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是人们认知城市、感受城市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从事“物质形态规划”的重要工作对象;从知识构建方面来看,建筑设计是构建城市规划专业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一,对城市规划专业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建筑设计仍然在核心教学课程中占据较大的篇幅。

2.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区别

尽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安排了较大篇幅的建筑设计内容,但是与建筑学专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复杂化,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从事规划的人员必须建立系统观与辩证观,必须立足于整体、把握全局。与建筑学专业相比,具有注重规划的过程性,而非最终的确定成果;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讲究弹性与不确定性,而非最终的蓝图;具有对未来的预测性,而非满足当下使用的需求;具有集体性,是各因素之间相互博弈,最终达到相对平衡的结果,而非由个人风格创作出来的成果;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重视理性推导,而非偏于形象思维,带有很强的感性色彩。

3.低年级城市规划专业中建筑设计的教学重点

通过上文的对比,城市规划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而建筑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感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建筑设计应该有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教学重点。

3.1加强建筑设计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学生只要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给定的基地内组织建筑空间、功能及外部形体,即可达到教学目的。而城市规划专业安排建筑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建筑的微观窗口,更好地认知城市、理解城市空间、掌握城市规划的知识,因此,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建筑设计的方法,体现其基础课程作用,又要融入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和专业要求,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从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2明确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应明确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中,建筑的性质、选址、规模等级、容积率、高度、退线、出入口等这些指标和要求都是在任务中明确给出的,这些内容均是由老师制定,而学生只需要按照这些要求进行建筑本身的设计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考往往停留在空间组织和形态创造的层面上,不能够很好地思考这些条件和依据是从何而来,为什么是这个指标,也不会去思考建筑与城市、城市规划的关系,更不会去思考建筑和城市规划管理之间的引导关系,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3.3探讨建筑设计的本质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应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设计非技术层面的影响因素,如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对建筑空间的影响,进而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最终认识设计的本质。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应该知道“为什么为何要做设计,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设计”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如何做好设计”这个层面上,甚至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建筑设计的本质是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更好的空间,提供更好的环境,因此,建筑设计应该以更高的视野,从整体出发,考虑各种技术和非技术层面的问题,从城市层面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4.以幼儿园建筑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幼儿园使用功能特殊,空间组织重复,是各大高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中建筑设计常安排的一个内容,现以幼儿园为例,对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特点进行分析。

4.1区域性调研,了解幼儿园对城市的作用

从区域性调研开始,培养规划学生的城市意识。单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内外参观,实地考察,从实体上面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尺度及立面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筑的本质,最终能够指导课程设计的完成,这就起到了调研的目的。但是,对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只局限于学习建筑本身,就不能够指导建筑对城市的作用及城市对建筑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增大调研范围,划定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区域,让学生调研幼儿园的使用状况,与居住区的关系,与周边道路的关系以及能否满足区域使用的要求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初步的认识幼儿园作为城市内建筑的一种,对城市起到的积极作用。

4.2幼儿园与城市的关系

幼儿园是城市居住区内必须配套的基础教育设施,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知道幼儿园选址位置是否得当,建设的规模是否能够满足附近居民的需要,建筑与周边四邻的关系,能否满足自身日照要求又不对其他建筑的日照产生影响,出入口对小区道路和城市道路是否有影响,如何设置建筑的出入口才能满足后期使用的要求(如图1)等问题,只有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思考这些城市和建筑的问题,才能使其站在城市的角度看待建筑,有助于高年级专业知识的学习。

4.2.1选址的分析

幼儿园如何选址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教学部分。幼儿园选址要从整个规划单元或者城市的一个完整区域统筹考虑。在建筑设计开始之前,任务书给定多个选址,由学生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和幼儿园选址有关的规划内容,为以后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4.2.2规模的确定

如何确定幼儿园的规模,是规划专业课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建筑规模对于建筑设计来说通常都是在设计任务书中已经确定的,甚至给出每个房间的面积要求,学生只需要按照面积要求将这些功能空间合理的联系起来,形成建筑设计的平面方案。而对于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还需要知道这个规模是如何得来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选址,任务书中给出几种规模,供学生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确定幼儿园规模这个知识点,更深刻的体会到规划专业具体作用,为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4.2.3退线的要求

建筑后退红线也是规划专业学生以后学习中要遇到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布局时要后退红线,具体后退多少,在任务书中由老师明确给定。但是这对于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不够的,而且还会造成误导,使其认为建筑退线的要求是给定的设计条件,和专业没有关系。这对后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就要学生知道建筑为什么要退红线,如何确定退红线的距离,这些内容是规划中确定的,是属于规划专业的学习内容。

4.2.4出入口的选择

幼儿园建筑出入口选择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个完整的幼儿园除了建筑外,还有大面积的室外活动场地,因此这就决定了在这个建筑设计题目中不仅要确定建筑的主要出入口位置,还要确定幼儿园整个基地的出入口位置。而整个园区出人口位置的选择又对其相邻的城市道路会产生一定影响。这就需要规划专业学生要更多考虑幼儿园整个园区对城市的影响,而非只对建筑功能空间及建筑形体的推敲。这也是教学中要重点强调的内容。

4.3幼儿园建筑的空间布局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方面,教学重点强调总平面布局及建筑功能流线(如图2),对建筑内部柱网的布置进行弱化处理,作为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

4.3.1总平面布置的特点

总平面图的设计是规划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幼儿园总平面布置简单,功能分区明确,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训练学生总平面布局设计能力的一个很好实例。在教学中强调朝向的重要性,处理好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三大功能的相互关系,注意设置分班活动场地和公共活动场地,室内和室外空间衔接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总平面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建筑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3.2建筑功能流线的强调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了解建筑功能也是城市规划专业必备的基础。城市是由建筑物构成的,要学习城市就要了解构成它的建筑物,了解每种类型的建筑功能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强调幼儿园的功能流线。

4.3.3建筑柱网布置的弱化

柱网布置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但是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弱化。柱网布置是建筑设计教学中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与功能流线同等重要,要安排一定量的课时,但是作为规划专业的学生,这一部分内容建筑学专业性强,在低年级建筑设计课中属于难点,因此在整体课时安排中弱化处理,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