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之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晏子之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晏子之御范文1

轻抬眼眸观赏,如丝如线细雨娇舞。

独在窗台浅唱低吟,春雨蒙蒙情悠悠,

漫天漫地愁绪扭转,牵心几许惹思忆。

扶琴诉温情不见君来听,

守候一江心思,荒凉了容颜,

日晒霜冰,夜清月愁,唯有风懂。

天涯苍茫思念飘逸了惆怅,

卸下留恋却看见梦境依旧,

坚信隐绕心间等君碎碎言,

此情已铸风雨伤恨皆来催。

莫道流云散尽,毁抹碧海晴天,

不过一场彼岸,观冷暖写多情。

莫言淡忘何止是一杯凄凉,一杯痛楚,

轻拾回忆,些许痕迹,不过一阵盈盈于心,

轻启心非感慨万千,

似寒窗孤影却要笑然面对。

世世沧桑,无语沉默任其烟雨蒙蒙,

一阵阵寒意淡漠待日晴日出。

回眸情路一地花香,芬芳了心情,

晏子之御范文2

关键词栀子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栀子药用茜草科植物常绿灌木栀子GardeniajasmimoidesEllis的成熟果实。性味苦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心烦、躁扰不安;肝胆湿热郁结之黄疸;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此外,生栀子粉用水或醋调成糊状湿敷,对外伤性肿痛有消肿作用,涂敷疖肿亦有效。历代医药文献对栀子的炮制记载较多,主要有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等几大类。整理栀子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弄清炮制历史的来龙去脉、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并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栀子炮制理论的深入探讨、制定炮制质量标准、炮制工艺改革和指导中医临床正确安全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栀子炮制的历史沿革

1.1汉代

栀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对其炮制未有记载。《伤寒论》中有“俗本谓,栀子生用吐,炒黑则不吐”、“擘破”的记载。[1]

1.2晋代

《肘后备急方》记载有“炒炭”、“炒末”的炮制方法。[2]

1.3南北朝

《雷公炮炙论》记载“凡便,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滤过,焙干,捣碎,筛为赤金末用”。[2]

1.4唐代

这一历史时期,对栀子炮制有了初步发展,多次记载有加辅料制。如《银海精微》中提到“酒炒”、“炒”;《千金方》记有“炙法”。[2]

1.5宋代

此时栀子的炮制发展较祥,对其炮制目的亦有了初步的论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去皮须,用甘草水浸一宿,滤过焙干入药用”。[2] 《产宝杂录》有“姜汁炒焦黄”。[2]《疮疡经验全书》记有“酒炒”。[2]《圣惠方》记载“炙酥拌微炒”等。[3]

1.6元代

对栀子的炮制应用有了进一步认识。《丹溪心法》提到“炒会十分有二分焦黑,治血病炒黑用”。《汤液本草》记载“治心须留热,小便赤涩,去皮;山栀子火煨;用仁去心胃中热;去皮去肌表热”。[2]

1.7明代

对栀子的炮制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对其炮制目的有较详细记载。《本草蒙荃》记载“折顿及须,研碎才炒,去热用但燥而已,留皮除热于肌表,去皮却热于心胸”。《增补万病回春》记有“清上焦郁热,用慢火炒黑;清三焦实火生用,能清曲屈之火”。《本草原始》提到“沿上中焦连壳用,下焦去壳微炒用,血病炒黑用”。《寿世保元》记有“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医学入门》提到“用仁,去心胸热,用皮去肌表热,寻常生用。虚火童便炒七次至黑色”。[2]《炮制大法》提到“凡使先皮须了,取九棱,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滤过焙干,捣晒如赤金末用,大率治上焦,中焦连壳用,下焦去壳,沉去黄浆炒用,治血病炒黑用”。《奇效》提到纸裹煨等。[3]

1.8清代

多加辅料制,有酒炒《大成》,姜汁炒黑《通原》,乌药拌、炒蒲黄炒《得配》。对炮制作用的记述,《备要》记有“生用色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得配》记有“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3]

1.9近现代

栀子临床大多要求生用,除个别地区外,对历代炮制方法只沿用净制、炒或炒焦、炒炭等几种,少数地区用姜汁拌炒以清热止呕。有报道提倡盐炙栀子替代童便制。[2]

2现代栀子炮制的研究

中药炮制后,由于加热、水浸及酒、醋、药计等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变化,对探讨中药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对栀子的炮制研究主要有:

2.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栀子主要含环烯醚萜如异栀子甙、去羟栀子甙{京尼地平}、山栀子甙等。[4] 以京尼地平为指标,用薄层扫描法对栀子及其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京尼地平主要集中在栀子仁中,栀子壳含量相当低,炒栀子和焦栀子的含量均有所下降,焦栀子比炒栀子更明显。[3]

2.2药理作用的影响

根据栀子药理研究结果,栀子能增强胆汁分泌,有利胆消炎作用,并可降低血中胆红素。栀子并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降血压、镇静降温的作用。炮制前后其药理变化主要有:

2.3对胆色素的影响

栀子在家兔结扎总输胆管后,血中胆色素出现量有较轻的抑制,生栀子和焦栀子之间差别不大。

2.3.1止血作用

生栀子和焦栀子给家兔注射1.5g剂量时均有明显缩短血凝时间的作用,而注射0.75剂量时,生栀子仍有作用,焦栀子则无作用。[3]

2.3.2退热作用

对注射酵母液引起发热的家兔,生栀子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焦栀子则无作用。[3]

2.3.3抗菌作用

生栀子和焦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的抑菌作用相似,生栀子对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较佳,焦栀子则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更强,这一点和中医对便溏者用焦栀子是一致的。[3]

综上可知,代对栀子的炮制方法很多,代使用和研究的只有净制、炒或炒焦、炒炭等几种。历代沿用的煨法、甘草水制、酒炙。醋炙、蜜炙、盐炙、童便炙等多种炮制方法并没有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对栀子的炮制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合临床用药理论,历代沿用的各种炮制方法中找出突破点,栀子的炮制更趋统一合理和标准化、科学化,临床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栀子制品。

参考文献

[1] 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7页.

[2] 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87页.

晏子之御范文3

2、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迪斯累利)

3、知识分子的叫嚣声比他们的力量高千百倍,可是他们是一个出色的晴雨表(列宁)

4、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清·王国维)

5、秀才有错笔。

6、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

7、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8、作家们最害怕的莫过于被别人忽视。与忽视相比,非难、仇恨和反对都成了幸福的代名词(塞·约翰逊)

9、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歌德)

10、对一个作家而言,人脑远胜于最脑(维纳)

11、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老舍)

12、每一个民族的主要光荣,从它的作家中升起(约翰逊)

13、艺术的才能独一无二地集中在几个人身上,艺术才能的泉源是广大群众,可是艺术才能在广大群众中被窒息,这全是劳动分工的结果(马克思)

14、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5、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宋·朱熹)

16、秀才无假漆无真。

17、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

18、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

19、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而浅出,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清·俞樾)

20、秀才谈书,屠夫谈猪。

21、所谓圣者,须学以圣(汉·王充)

22、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汉·杨雄)

23、艺术有制定权艺术家制定美,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美(歌德)

24、圣人教人,皆略启其端,使学者深思而自得之(明·薛宣)

25、作家有创作热情或者同时还有靠它吃饭的天真热情(毛姆)

26、艺术家用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政治家则借助逻辑的推论来证明自己的思想(普列汉诺夫)

27、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28、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

29、只有天生的艺术家才能忍受成为一位艺术家所必需付出的艰苦劳动(迪亚娜夫)

30、诗人的想象力支配现实的程度,说到底,是衡量他的价值和尊严的精确尺度(桑塔亚那)

31、讲出前人未讲过的话,这才是诗人的标志和特征(爱默生)

32、秀才人情纸半张。

33、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创性,首先就应该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就应该去获得(福楼拜)

34、世上十分之九的诗作都是出自不足三十岁的人之手,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又是二十五岁以下的人写成的(门肯)

35、大艺术家就是那些将个人的想象力强加给全人类的人们----(莫泊桑)

36、圣人教人,或因病人病处说,或因个人不足处说,或因人学术有偏处说,未尝执于一言(明·吕经野)

37、我们尊重知识分子是完全应该的,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地胜利

38、作家是教师,他叫人到应该去的地方(卢那察尔斯基)

39、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宋·朱熹)

40、圣人之道,精粗虽无。

41、艺术家是一个创造出一位艺术家的人(哈罗德·罗森堡)

42、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清·龚自珍)

43、圣人无常师(唐·韩愈)

44、圣人行不言之教〈老子〉

晏子之御范文4

2、有时候,当你向他诉说过后,你又常常怕属于自己的那份忧伤打扰他平静的生活,你不想让他同你一起承担痛苦,你只是热切的希望他的世界里只有阳光沐浴。你或许会因为一首怀旧的老歌、一幕恋人的牵手想起他,想起他的宽容,想起他的顽皮。你或许会因为一道似曾相识的风景、一种触动心灵的相似的容颜想起他,想起他的智慧,想起他的真诚。你更会因为午夜的星空、遥远的月亮想起他,想起他曾经带给你的欢乐,想起他带给你的无眠的美好。

3、也许日子久了,你对他的倾诉有了依赖性。你习惯了每天想他,也习惯了每天和他联络。有时候你的心里甚至不敢再保证自己和他是在友情的同一个水平线上。你们都怕升温的感情变质,都怕爱的成分超越友情。每每这个时候,聪明的蓝颜知己他会帮你保持冷静的头脑,他会在你感情要燃烧的时候加点冰,他不会让自己跟你一起不小心掉进爱情的深渊中,因为他知道“做朋友得一生,做情人只得一时”。

4、也许,终其一生你们也不会产生经典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故事,但是,你会因为拥有了这样一个朋友,更加的热爱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你的生命多了条雨后的彩虹,你的生活有了满目的苍翠。

5、嬉笑打闹可以,但别在众人面前反复打闹。

6、挑剔他女友可以,但别拿她和自己比。

7、他是在你烦恼的时候,你最忠实的听众,你最真实的朋友,他不会因为你的喋喋不休而远离你,不会因为你的胡搅蛮缠鄙弃你,他会告诉你事情的最好解决办法,然后陪着你一起走出你阴晦的天空,而在你快乐的时候,他会淡出你的视野,静静的快乐着你的快乐,他是你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8、他是除了你的另一半之外最了解你的那个人,甚至有的时候有些话你不会跟你的另一半说但是你会去跟他分享你的心情故事,有些跟别人不能说的事情你却能跟他说,有了这样一个蓝颜知己也就等于你多了一个心理医生,多了一本心灵日记。他像个垃圾桶,装得下你所有的坏心绪;他像个空调机,送了热风送冷风。

9、他没有夫的霸道和忽视,没有情人的贪恋和痛苦。他有男子汉的宽怀气度,也有男子汉的柔肠侠骨。你和他探讨人生、社会,你和他畅谈理想、心情;你和他不需要面对面相濡以沫,你和他电话里常常笑语连声。你总是没完没了地倾诉,他无论什么时候总是默默地倾听你的心声。

10、他不会任自己散出耀眼的爱情光芒,不会放任自己燃出炙热的爱情火焰。你静静的想他,默默地念他。你把他藏在心底,藏在你精神的家园里。他一直住在你的梦里面,遇到他,你的寂寞和软弱,便都有了寄存的地方。

11、他,可能会因你悲伤难过轻拍你的背,可能会因你怕黑牵你的手,也可能会因你迷茫哭泣拥你入怀安抚,却,仅止于此。也许平日里的他是个浪漫多情的男人,但到了你面前却不会做出任何越格的事情,你们只是在玩笑中亲密,在玩笑中虚拟你们的情感。他是那个不太在意你的言行,也不太在意你容貌的人,是可以穿越你的外表走入你内心的人。

12、虽然,他不会永远的陪伴在你的身边;虽然,你不曾要求他为你做些什么,你却希望他会过很好,会有幸福的家庭,会有成功的事业。同时你也知道他一样希望你过的很好,他希望你能天天快乐得象个蹦跳的兔子。你们都当对方的幸福是自己的幸福。

13、上学放学一起可以,煲电话粥不必了。

14、人活这一辈子,总会碰到几个特别的人,这类人可能只是你纯粹的精神寄托,但他不能被单纯的划归为朋友,因为你对他倾注的关爱超出了一般朋友的界限和理念,可你和他又不曾有过将之升华为爱的那种想法和具体行为,你们之间纯净得甚至连手都不曾握过。

15、牵手拥抱可以,接吻绝不可以。

16、其实,你和他注定是两条没有交集的线段、夜空中闪烁的两颗永不相撞的星,不会酝酿出爱情果实,而且,你觉得似乎谈起爱情就亵渎了你们之间这份感情,这只能是一种超乎自然的、凌驾于爱情和友情之上的纯纯的另类情感。因为拥有了这种超然的情感,你变得更加的懂得坚强的生活,含笑走过那平淡的生命。即使没有一起慢慢变老,你依然心醉,为你拥有了那些无尽的回想与幻想,回想从前,幻想未来。

17、你每天都在庆幸,拥有这样一位朋友,拥有这样一份感情,纯净而又热烈,真挚而又绵长。你想他念他,你在心底深处为这个人留了一个小小的空间,静静地固守着那份说不清的情感。或许你们的相识相知只有数年,可要彻底地忘记他却将花费你的一生,甚至终其一生他都会盘踞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你却很感激命运,感谢上苍给了你这样一个人,一个让你在这个世界上不再孤单,不再寂寞的人,即使是痛苦,也胜过麻木和苍白。

18、你和他之间的那种情感,那种超乎于寻常的友情、又不能简单的归类到爱情的第四类情感,它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也许你将它凌驾于友情与爱情之上,也许在你心中它是一种比友情和爱情更深厚更丰富的情怀。

19、每个女人,骨子里都有这样一个情结:想拥有一个蓝颜知己。他不是夫、不是情人,而是居住在你精神领域的那个人,他不一定英俊,也不一定要比你年长,但他一定成熟、睿智、善解人意。

20、聊天谈心事可以,泡吧喝酒就免。

21、聊天谈心事可以,看月亮星星不可以。

晏子之御范文5

我承认,今天一整天都在期待他的祝福,今天的祝福很多,有老师的也有很多朋友的,就是没有老哥的。或许淡忘了吧。

昨天晚上听书,敷脸,打算睡觉,之前老哥的同桌来电话。聊着聊着就断了,因为他说他妈妈进去她房间了。自己不由想笑,是啊,还是没有习惯跟异性很自然地通话,是吧,但是之前老哥不会,他总是很坦然地咋家里人面前可以跟我视频,只是那种日子,已经不再有。

还记得当初害羞的不是他,而是我,每次老哥发起的视频聊天,我都会犹豫再三。只是,他应该已经快要淡忘有这些事情了吧。我也以为我要忘记了,甚至如果没有昨天泰哥给的那个电话,我是不会记起那些无聊但又一直惦记着的琐事的。只是,还是没有收到他的祝福。

晏子之御范文6

[关键词]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

古代汉语中“之”字结构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性质比较特殊。在古代汉语中“之”字是一个文言虚词,众多学者对这一词的研究成果也有所不同。首先,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中对“之”字的解释都归于助词或者连词;其次,用法与当代“的”字相当,不同语境下存在一定的区别。从“之”字结构的提出为切入点,研究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的形式和用法,对学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的提出

“之”字结构与“所”字结构、“者”字结构合称为三大名词性结构,关于“之”字历来众多学者说法不一,杨伯峻教授曾在《孟子注释》中解释“之”字为“小品词”,其作用是为了充当句子中的成分,在《古汉语虚词》里成为“助词”,是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郭锡良老师则称“之”字为连词,在一句话中起连接作用;除此之外,王力老师将“之”字当做介词,用于中心语和定语之间。尽管说法不尽相同,但是所表达的实质意思是相同的。

“之”字结构的用法多体现在先秦两汉时期的作品中,后人效仿的人非常之多,例如:《荀子・劝学》中“不临深黔,不知地之厚也。”;《论语・公冶长》中“天子之言性与道,不可得而闻也。”直到现代汉语“之”字依旧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用法和作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但是其语言魅力是不变的,例如,洛阳牡丹花会的广告词“洛阳牡丹之乡”,“之”为“的”的意思,但是却比“的”更具有韵味;歌曲名《军港之夜》、《千年之恋》,网站的栏目名“手机之家”等,都使现代汉语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二、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的形式

1.“之”字结构:主语+谓语

一般情况下,在主谓之间加“之”字形成的便是“之”字结构,例如:《订鬼》中“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鬼之来”,“鬼之怒”都属于“之”字结构。也有特殊情况,例如:《论语・卫灵公》中“君子病能无焉,不病人之己知也。”“己”是“之”字结构中的宾语,因为处在否定句中,所以根据语境而改变了位置,但是依然是“之”字结构。

2.“之”字结构:主语+谓语+补语

补语也是“之”字结构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其作用在于交代清楚所描述的事件,使句子更加完整。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夫子在此也,就燕之巢于幕上。”“于幕上”也是“之”字结构的一部分,它作为“燕之巢”的补充部分,与主语谓语形成了一句完整的话;《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于南冥”是“鹏之徙”的补充成分,为是句子更完整。

3.“之”字结构:定语+主语+谓语

例如在《荀子・解蔽》中“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是一个有定语、主语、谓语三种成分组成的“之”字结构的形式,“人”与“道”,“危”与“微”在句子中的成分是相同的,要注意认真区分“之”字结构的特点。

4.“之”字结构:词类活用

“之”字结构词类活用的现象是非常之多的,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积累,才能区分。例如,“之”字结构中的活词动用,“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祈。”名词“王”是做动词“统治”用的,因此“尧之王天下”属于特殊的“之”字结构;“之”字结构中的被动形式,“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第一个“见”是被看见的意思,第二个“见”并不是动词,只是表被动而已,所以这是一个被动的“之”字结构。

三、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的用法

(一)“之”字结构作为助词的用法

“之”字结构的用法一般有四种,第一,可解释为“的”的意思,表示修饰或者领属的偏正关系,用在古代汉语中心语和定于之间;第二,不用翻译出来,目的是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主要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第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为了满足音节的需要;第四,作为宾语前置的象征,“之”字要放在宾语前置的结构中。

1.用于中心语和定语之间,可解释为“的”

“之”字用于中心语和定语之间时,形成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之”字结构,可解释为“的”字,例如,《游褒禅山记》中“今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意思为“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之”处于中心语“华山”和定语“阳明”之间;《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和《鸿门宴》中“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这两句话中的“之”字同是此作用,也表示修饰或领属的关系。

2.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用翻译

“之”字结构用在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时,只是单纯的为了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有两种情况。第一,属于名词性的结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助词“之”充当的前一句的分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例如:《庄暴见孟子》中“吴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吴王爱好鼓乐,“之”字无意义;《王蠹》中“尧之王天下,茅茨不剪,采椽不斫。”可译为“尧统治天下的时候。”第二,属于宾语性的结构。例如,《五人墓碑记》中“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伶官传序》中“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这两句中的“之”字都不能译出,只是充当宾语。

3.满足音节的需要,无任何实际意义

当“之”字用在时间副词或者不及物动词的后面时,作用只是满足音节的需要,例如:《赤壁之战》中“顷之,烟焱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顷”属于时间副词“不一会”,“之”字作为一个单纯地音节,无意义,只是为了读起来比较上口。

4.放在宾语前置的结构中

“之”字处于宾语前置的结构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式,例如:《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句读”是后置动词“惑”的间接宾语,处于动词的位置,“之”字作为一个前置的标志,不用翻译,《师说》中“传道之不传也久矣。”也同此理。

(二)“之”字结构作为实词的用法

“之”字作为实词主要有代词和动词两种词性,不同词性的“之”字结构的用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1.“之”字结构的代词词性的用法

在做代词时,有两种指代形式。第一种,“之”字可以用作“指示代词”,有近指和远指的区别,翻译为“这、那”,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意思是“比较这两种情况,宁可答应秦国以城易璧的请求。”“之”可译为“这两种情况”,指代前面所提到的内容。第二种,“之”字可以用作“人称代词”,可代指人、物、事,例如:《出师表》中“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之”是第三人称,指前面提到的人;《唐雎不辱使命》中“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这里的“之”字代指事物。

2.“之”字结构的动词词性的用法

“之”字的本意为“往”,作为动词是“到..去、来往”的意思,“之”字之前往往有代词或者名词,意思是某个人物某地,例如:《为学》中的“吾欲之南海,何如?”“之”与“往”字是一对同义词,但是在本质上两者还是存在区别的,“往”字后面不可以跟宾语,表示很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结束语:

中华文化因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汉字艺术作为记录文明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全面深入的了解古代汉语中字词的结构和用法,提高古代语言的能力,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

参考文献:

[1]雷励.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本体之隅见――兼谈互联网时代的古代汉语教学改革[J]. 郑州师范教育,2014,02:32-36.

[2]刘旭鹏. 定中标记“的”与“之”的韵律效应对比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人生随笔

下一篇散文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