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曲高和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曲高和寡范文1

而说到正宗冰酒,如今在中国市场上,最活跃的应该是加拿大冰酒。但实际上,冰酒的起源地是德国。

血统高贵的德国冰酒

靠天吃饭:在德国,酿造冰酒的葡萄完全是自然生长,并在自然状态下冰冻的,这要求葡萄要留在枝头等待冬天的来临,大约12月中旬才能采摘,这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可能就会毁掉一年的收成,让人们对冰酒的期待变成泡影。而且葡萄农还会在葡萄枝上张起大网保护葡萄不会被鸟儿啄食。即便如此,冰酒的产量也非常之低,每公顷葡萄园只能生产不足100瓶,而且不能年年生产,只有天公作美、风和日丽的年景才有可能生产,平均每10年中只有7个年份左右能出产冰酒,可见其弥足珍贵,当然价格也是不菲。

制度森严:德国的冰酒按德国葡萄酒的等级制度,和法国葡萄酒一样也分为四大等级。

1. Tafelwein:相当于法国的Vin de Table,日常餐酒。

2. Landwein:相当于法国的Vin de Pays,地区餐酒。

3.Qualitae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简称QbA,优质葡萄酒,相当于法国的VDQS。

4. Qualitaetswein mit Praedikat:简称QmP,特别优质酒,相当于法国的AOC了。在这最高的QmP等级内,按照葡萄的成熟度还分为6个不同的档次:

① Kabinett:珍藏,这个等级是由完全成熟的葡萄酿制的。

② Spatlese:冰酒,采用晚收结冰葡萄酿造,让葡萄含有更高的糖分,Spatlese是口味偏甜的半干型的冰酒。

③Auslese:精选,这一等级的收获时间比晚收还要晚一些,而且收获的时候要逐串的对葡萄进行选择,达到这一级有一些葡萄可能会有点轻微的贵腐感染,表面带有些贵腐霉菌。

④ Beerenauslese:简称BA,颗粒精选,这是由贵腐葡萄酿制的甜酒,由于收获时只选用那些经过贵腐作用的葡萄,需要对葡萄一颗一颗地进行选择,所以有颗粒精选的名字。

⑤Trockenbeerenauslese:简称TBA,用深度贵腐的葡萄酿成,葡萄大概要失去95%的水分,酿成的酒也最甜。

⑥Eiswein:冰酒,在QmP的等级中有些特别,德国法律要求他的糖度和BA一样,但是他却是使用没有感染过贵腐霉菌的“健康”葡萄酿造。看起来德国的葡萄酒制度十分繁复,但是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制度,才保证了德国冰酒的超乎寻常的质量而傲然于其他国家冰酒之上。

对环境的苛刻要求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得德国冰酒变得十分珍稀,本土消费多是奥地利的冰酒,如在特殊年份,要想喝到德国冰酒,一般要去酒庄提前1个月预定,还不一定有。在欧洲,德国冰酒多数时候被用作馈赠亲友或情人的珍贵礼品,以其珍稀的身价及“珍惜”的寓意成为西方上流社会交际场合里的“葡萄酒女王”。

曲高和寡的境遇

德国冰酒虽然有着遍布全球的国际美誉,但在中国,却面临突围的重重困境。

价格高昂:德国冰酒虽然为爱酒人士所喜爱,但由于产量少,并不如加拿大冰酒销量广泛,使得我们喝到德国冰酒的机会也变得非常难得,价格自然居高不下。如果说冰酒是作为奢侈品在中国销售,那德国冰酒则是奢侈品中的LV,所面对的高端消费群体屈指可数。广州一家经营冰酒几年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冰酒目前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很难靠规模经营获利,只能追求单支利润。”她经营的进口冰酒终端销售价在400―700元/支,现在每月在广州市销售两箱,24瓶左右,按此推算她一年在广州市的冰酒销售额只有16万元上下。做冰酒主要是看好其前景,不是做量。公司现在主要做进口红酒时顺带销售冰酒,光做冰酒肯定难以生存。

市场混乱:根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据显示,真正的德国冰酒进口量十分有限。因此,国内不少打着德国冰酒旗号的公司实则是国内灌装甚至是假酒。假冒的德国冰酒在市场大行其道,而真正的德国冰酒在国内却接近难以为继的危险境地。早在2001年,一家出口商销售到中国的冰酒数量达600―1200瓶,然而2005年这家公司的销量却不及当时的1/5,其主要原因是假冒冰酒控制了市场。几年前假冒德国冰酒尚且如此猖獗,近年来随着冰酒市场的火热膨胀,市场上各种牌子的德国冰酒到处都是,消费者也难辨真假。由于缺乏国家标准,利润又高,一些厂家和商就钻这个空子推出了伪劣产品,对正常的冰酒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推广阻力:由于冰酒的高端和小众特点,“高举高打,强力拉动”的推广方式很难奏效。国内某冰酒生产厂家就曾在中央台投放广告,宣传、促销力度也不小,但是市场并没有迅速启动。国内消费者缺乏对冰酒的了解和消费习惯也是冰酒推广中要克服的障碍,冰酒的主要消费场所在餐饮,国内消费者习惯像饮用啤酒、白酒那样“一干而尽”。这样375毫升的冰酒就显得“不禁喝”。不会饮用的消费者就觉得冰酒的成本太高,另外冰酒是甜型酒,对于习惯了干红、干白的消费者来说还有一个口感适应的过程。

气候影响:更让人担忧的是,有关报道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到德国冰酒的生产。目前,德国平均每3―4年才有一个冰酒年份。气候变暖的影响,无疑又是制约德国冰酒发展的重大因素。

不过,从奢侈品运作的角度来看,这些困难和障碍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抬升了德国冰酒的价值。越是乱世,真金不怕火炼的产品越能体现出其稀有的特质。德国冰酒不可能沦为大路货,那就只能在高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抓住金字塔顶端的一小部分精英群体,或许是它未来的出路。

中国冰酒市场概况

奢侈品:冰酒是从21世纪初期开始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的,作为酒类奢侈品的代表,伴随着葡萄酒的消费热潮而渐被国内消费者所认知。近年来,各葡萄酒企业纷纷进军高端领域,以带动并适应迅速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冰酒即成为其拓展高端市场的有力棋子。而在普通干酒领域的酣战之中,大品牌强势垄断了多数市场份额,冰酒似乎又被当成了新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在将近五年的洗礼中,已初步在消费者层面奠定了认知基础。

曲高和寡范文2

原因之一、企业和整体社会对于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宣传的不到位

在企业和整个社会对于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认识,往往这样的一个过程那就是企业按照程序、要求进行生产和加工,行业主管部门予以认定和发证、并允许予以使用有关标识。但是对于其的宣传往往予以忽视,因为对于有些企业而言有了这样的标识和认证只是对于客户来讲可以买个好价钱或者产品销售不难,认证和标识只是企业充当门面的东西,企业对于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后就万事大吉,不去考虑将其与普通食品在本质上区别进行一系列的宣传和突出,而行业部门也是只管认证,正是由于企业和行业两者忽视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意识的培养,使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难以被消费者认清其本来的面目,造成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困境,也就自然难以走向大众。

原因之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认识不充分

目前针对生活消费进行食品采购的决定人群或者执行者往往是一些家庭主妇或者老年人群,这一部分人群由于学识、认知、年龄、消费意识的限制对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认识上有着先天的不足,不能区分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内在与本质的不同,因此在消费的同时只是关注产品的价位,而对产品其他方面的优势不做考虑,正是因为对于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在认识上的不足,造成这一部分消费群体在货比三家的前提下价格成为影响消费购买的的第一要素。

原因之三、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产品认证与品牌的缺乏关联

在整个食品的产业管理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目前与普通食品的主要区别只是在于产品标注上有所区别,但是由于认证标识、标注不被广大的购买人群所认知,因此在鱼龙混杂的食品堆中难以被消费者所选择,同时由于很多认证企业在产品的宣传中只是重视产品品牌的宣传忽视对食品认证的宣传,虽然产品的品牌为广大消费者所认知并形成影响力,但是由于在宣传上品牌宣传与认证的割裂造成认证产品难以买个好价格,也是造成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难以推广开来的一个因素。

原因四、销售渠道对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不重视

在产品供给充裕市场充分竞争的年代,价格和利润空间往往成为一些产品品走向市场成功与否的制约因素,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由于认证的复杂和生产成本较大,因此在产品的价格上高出普通食品很多,而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缺乏品牌和知名度的这一原因,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销售价格与普通食品相差无几,因此自然会造成渠道的利润下降,继而引发销售渠道对绿色食品或者食品不重视,再则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不认知难以拉动产品的走量,因此渠道自然会产生排斥或者推动乏力,这两方面的综合的效果成为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销售存在问题的有一个因素。

原因五、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产品核心利益点的缺失

消费者的认知和绿色食品消费市场氛围的缺乏,是造成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销售困境的又一个因素,同时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价格上的表现和突出的原因仅仅是多了一个认证标识,而在产品的很多点上与普通食品相似或者一样,比如在产品的包装缺乏特色、产品的宣传点上缺乏个性、在产品的卖点上趋于雷同等等,正是这些我们看似平常的东西,往往构成产品传递给消费者核心利益,但是由于这些核心利益点的缺失,致使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失去了吸引消费者的噱头和购买的欲望,也就没有了消费者愿意多支付钱购买的理由。

原因六、终端销售场所对绿色食品的不重视

终端销售场所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取利润,由于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较低的利润、不大的销量,往往造成终端在推介时不将其作为主要的品相,其次在整体市场对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认识不充分的前提条件下,终端销售场所不论是大的卖场或者小的商店往往将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混杂在一起摆放,这样就造成产品无法在销售场所凸显其的与众不同,自然也难以有好的市场表现。

曲高和寡范文3

[关键词]电视节目 审美特性 观众心理

古代有个故事,说的是有人在楚国郢都唱歌,它开始唱《下里巴人》时,都城里面聚在一起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唱《薤露》时,跟着唱的还不下几百人;随后又唱《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个人――其实不仅是音乐这样,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电视节目也是这样,拿起中国电视报的时候,大部分的节目介绍都是娱乐方面的,其实并不是说娱乐就不是高品味的享受,只是高品味的电视只通过娱乐来表现似乎困难了些,目前我国的电视观众把娱乐的范围仅仅缩小为娱乐圈中的娱乐信息和内容单调的娱乐节目,这势必会制约观众的审美观念,我们也很难界定到底高雅的电视节目与通俗的的节目界定的原则是什么,对于目前的广播电视发展的情况来说,只要观众喜欢的节目就是好节目,就有生存和发展的余地,相反,即使是有深刻内涵的,有重要意义的节目,如果表达方式不得当,没有创新价值,那么它很有可能走下坡路,或是被淘汰,市场经济要求不得不再这样。

一、那么如何保证电视节目的高品位不受威胁呢

其重要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电视节目的审美特性,不同的节目应该有不同的制作取向。

1.以文学为主的,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电视诗歌散文类再现了抒情散文和短叙事散文的艺术风格,其秀美的集中体现,给观众一种芬芳陶醉之感。其画面,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给人秀美之感,既便是奔马、激战的画面,也同样让人陶醉于秀美之中。

2.电视综艺晚会类的节目,即以舞台为主的电视艺术作品则需要体现一种壮美的感受,从电视角度说,做到这一点,也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照搬生活,这里如何在人民创造的壮美的基础上,艺术地、更加主题化的体现这种壮美,以满足生活和观众的审美需要,电视应有一个再度创作的问题,其角度、场面、行动、背景等也都是这壮美创造中应考虑的因素。

3.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视节目是目前电视中的一个亮点,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重庆电视台的麻辣中国、以及吉林电视台的幽默中国都是在尽自己的所能创造出独特的个性风格,因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艺术文化的地区,所以地域文化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如果我们能办一些地方风物介绍、民俗巡礼、风云人物展播及民族鼓舞讲座等电视节目,不但会受到国内人们的欢迎,也会受到国外观众的欢迎,对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对弘扬民族文化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不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可见,地域文化美应在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中有很好的表现。

确实,当我们给高艺术性的电视节目做一个很明晰的界定的话,那是很困难的,当然并不是任何一个高雅艺术的背后欣赏者都是知识分子、高等教育者、或者精英人群,也并不是只有他们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但是高雅艺术的表达方式有它的局限性,不能像一般大众文化一样,具有广泛性。

二、观众是最重要的电视节目的鉴定者,应该满足观众的需要,但也不要一味的迎合

不考虑社会的价值、国家未来的发展,只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会使观众的欣赏水平趋于流俗,“不想像一切都是空的,不回忆一切都无意义”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那么提高观众的审美层次就成了解决电视节目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观众的期待视野不仅决定着对电视节目的选择,同样也决定着电视传播发生影响的可能性,以及看电视的可能性,并且表现在对节目的评价过程中。借鉴接受美学的理论分析电视传播,我们可以判定观众期待视野的构成对电视节目价值生成的影响作用。

从不同阶级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看,电视把节目传播给不同阶级状况的观众。作为接受对象的个体,其社会结构心理状态的差异对节目的传播效果构成影响。各种不同的接受群体中,生活方式的差异是其显著的标志。人们生存条件的不同,对他们的心理、行为思想、情感等性格方面的深刻影响,表现在对传播价值取向之中。电视传播的意义需要观众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进行解码。每个人采用与自己社会地位相等的接受经验对信息进行解码。如果电视节目能够表达他们的兴趣,观众从中可获得愉悦。而当传播内容与观众观念相悖时,观众往往从不同社会立场出发加以评判,或屈从或否定。

三、了解观众收视心理状态是传播策略实施的关键所在

1.注重观众调查的作用

电视台都有观众收视调查一项工作。而目前这项工作在多数电视台只是收视率的统计,调查目的主要是了解节目收视人数、以确定收视排行榜。这种排行榜主要是为广告收入、节目播出时间服务的。观众调查是现代电视节目生产的重要环节,不能仅限于收视率的简单结论。我们应该通过观众调查摸清节目播出的质量和效果,提高节目的美誉度,反馈和预测观众对节目的评价,了解创办新栏目的可能性和价值意义。

2.加强电视策划的针对性

利用传播策略的心理分析,引导受众心理活动有意识地关注某种媒体传播对象。全面地制造舆论,形成受众对事态发展的关注和耳闻目睹的期待心理,从而达到传播的最佳效果。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炒作”。它的目的就是强化受众的注意。此外,我们从观众社会心态的变化入手,切入其期待视野,才能真正做到产销畅通。因而,广泛采用分析、引导、讨论、辩论的方式达到传播目的,是一种符合受众心理的手段。但是,各类节目不可过多过烂,互相“克隆”。常变常新,个性鲜明,才是观众永恒的期待。

3.提高电视传播的文化品位

电视传播每时每刻从不同方面反映和折射着社会生活。

这就决定电视节目的制作对宏观的社会文化大背景必须有所认识和把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商业文化大潮冲击着电视荧屏,无主流、无深度、一次性的消费文化泛滥,电视传播的文化品位下降,一种迎合市场、讨好观众的传播心态流行。我们倡导对观众期待视野的关注,并不等于简单的屈从。电视蕴含的文化意识在总体上体现对时代精神的追随和倡导,健康的、有品位的节目是时代的主流文化。电视传播不仅需要对观众市场的分析、了解市场需求的状况,有的放矢。同时,还具有对高雅、先锋的精英文化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能力。作为大众文化表现渠道的电视对高雅、精英文化的消化吸收功能。可见,提高电视节目的品位与观众提高自身审美鉴赏的愿望是一致的。

提高电视传播的思想性和文化品位,内容上追求雅俗共赏,形式上向大众靠拢,普及高雅文化之长,强化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对高尚审美情趣的追求。关键是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和欣赏习惯,逐步优化我国的电视传播文化环境。中国的电视传播才能真正在主流意识、大众品位中寻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谭好哲.审美的镜子.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10.

曲高和寡范文4

她被称为古筝界的郎朗,年纪轻轻被贯为“著名古筝演奏家”。乐评人说她是“古筝第一人”,不只她的演奏,她的古典美也让人着迷。她在古典与时尚之间行走得游刃有余,将古筝弹出爵士的味道,令西方人为这件神秘的东方传统乐器着迷……

然而,“再忙不忘记体会生活的细节。”古筝美女吉炜在微博里写下了自己颇具时尚古典味道的生活心态。

学琴,搭上顺风车

岁学琴,12岁进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一路获奖、被保送直到研究生毕业……吉炜的人生,很早就与古筝结下不解之缘,在她幼时,有意识培养孩子学音乐的父母并不多见。那个年代学手风琴的孩子倒有,学古筝的却是凤毛麟角。“爸妈喜欢艺术,想培养我学乐器,一个老师看了我的形象,觉得我个子小小的,挺秀气,性格文静,就说学古筝吧。”

吉炜是身边那代孩子里第一批开始学古筝的,跟她一块学的还有一个小朋友,那个时候老师不要钱,就是想教。初学时,另一个孩子学得特别快,吉炜觉得自己笨,老师怎么教都不如那个孩子。但是两年之后被淘汰的是那个孩子,吉炜却慢慢开窍了。“没有秘诀吧,学古筝与弹钢琴一样,天天都要练。其实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违背天性的。”

“我妈是特别有理想的人,我是小孩子什么也不懂,而她特有憧憬,觉得我长大一定要弹古筝,成为演奏家。”与其说考上音乐学院是吉炜的理想,不如说是妈妈的理想。吉炜天性乖巧,她在母亲的坚持下坚持,弹着古筝长大。

1989年,吉炜第一次考音乐学院,没想到那年不招生,初试就被刷下来,其实是没有名额。10岁的吉炜和妈妈看榜时都哭得很伤心,那一次吉炜想放弃,还是妈妈的坚持让她弹下去。“那时候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爱上了古筝,就觉得好像跟吃饭一样,不吃不行。”

1992年吉炜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那个年代学古筝的孩子很少,一届只有几个人,她是当年学校招进来唯一的公费生。钢琴成了必修课,对吉炜来说,古筝和钢琴,一中一西两种乐器,其实相通。于是钢琴成了吉炜最喜欢的西洋乐器,在她耳中,有和弦的钢琴音乐层次特别丰富,和传统单弦旋律的古筝有很大不同。

“中国民乐都是单向线条的旋律,没有丰富的立体感。但是现代的古筝发展到和钢琴一样的肢体层次。”吉炜的成就在于将时尚与古典音乐完美结合,除了做大众喜欢的流行音乐,拍成MV放到网上,吉炜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严肃和专业音乐的琢磨中,她与欧洲很多乐团合作演奏。“我做的领域特别多,喜欢挑战自己,时尚的现代的,传统和古典的我都尝试。”

问吉炜是不是特别喜欢把古筝运用于各种环境和氛围中,她说因为古筝是自己的职业,所以有责任感,必须尝试。“有时候,尝试的结果挺失败的,也会有特别不好的评价,但如果不在尝试中,怎么知道有这种可能性呢?古筝不能转调,现代音乐会把古筝弄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来,有的真的很难听,但那是作曲家的创意,我作为演奏者有义务把它展示出来。”吉炜觉得,向不同的方向跨出一步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古筝暗藏爵士梦

大约正是擅于以风格迥异的手法和独特的音乐理解演绎古筝作品,吉炜的古筝演奏深具灵动气质。她在海内外举办了数十场个人独奏音乐会,还曾为世界最具权威的古典唱片公司德国DG唱片(环球唱片公司古典部)录制了有史以来第一首古筝作品―《枫桥夜泊》,收录在郎朗的钢琴专辑《黄河之子》中。5月,吉炜与瑞士瑞典裔吉他大师安德斯・米奥林跨国合作全球最新专辑“SPRING―春”,被誉为时尚与古典的完美融合。

正如安德斯・米奥林赞赏的那样,吉炜是第一位在全世界所有著名的音乐厅举办过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古筝演奏家。还曾出访法、英、意、德、美、瑞士、比利时、荷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在香港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威尼斯国际音乐节,英国BBC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中法文化年开幕音乐会,瑞士中国文化季等活动中独奏,被誉为“将时尚与古典完美结合的中国古典音乐第一人”,成为了中国古筝走向世界的代言人。

欧洲人喜欢吸引邀请各种乐器和文化的从业者到他们的领地去探讨交流,随之产生合作。吉炜在国外的演出给西方人带来了震撼,他们看到了古筝的魅力。当吉炜走出国门,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家,才发现曾经的视野还是不够宽阔。走出去使她觉得放松,可以吐故纳新。

她最爱纽约,喜欢那里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艺术样式。“在大街上或者公园里就恨不得能碰上艺术家的感觉,下城艺术家聚集,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往那里聚,像是一个文化的首都。随便往公园里一走,可能就有一个纽约爱乐的音乐会,艺术水准非常高。”

“当然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很多,比如柏林和巴黎,但是我觉得纽约更杂,很多人觉得它是一个烂苹果,乱七八糟的,但是对于我这种喜欢尝试和创新的人来说,那里有一个特别好的视野和平台,让你去跟各种文化交流。”在纽约,吉炜喜欢住在中央公园附近,大都会歌剧院和茱丽亚音乐学院都在那里,她喜欢看那里的演出,还有时代广场附近的音乐剧,也经常去看。“很多搞电影音乐的人不爱看音乐剧,我觉得看着挺有意思。虽然音乐剧的演员对于学院范儿里出来的人来说会显得不够专业,唱和跳都不是最好的,但我觉得那些演员的激情很让人感动。”

吉炜喜欢纽约自由的艺术空间,她还喜欢去看下城历史悠久的爵士乐演出,每天晚上等票的要排队到拐角很远,那里的演出超出她的想象,让她觉得爵士乐就属于纽约。“那里出产过世界上最棒的爵士乐。爵士就是即兴,我们中国人不太会即兴,因为放不开自己,看人家在音乐里随意地演奏特别感性的音乐,每个人都碰撞出火花,挺羡慕的。”吉炜曾用古筝演奏过探戈,她还想用古筝弹爵士,不是随便玩玩的那种,而是用爵士乐素材创作,让一首完整的有爵士风格的作品正式登上舞台。

热衷环保的钻石级卖家

采访拍摄那天,吉炜手里的拿着的iPhone4闪闪发光,仔细一看,原来套子上有一个凸出的粉色镶满钻的卡通小兔,兔子身体大大的贴着机身。吉炜说这一款手机套特别火是因为王菲,王菲有一个钻石小熊的套子,很漂亮,而她喜欢自己的这款兔子。化妆中的吉炜婆娑着粉可爱的兔子手机,小女生的情怀偷偷流露出来。

古筝给了吉炜古典的气质,弹琴时你想象不出这个外表纤细的女孩在跑步机上哼唱流行音乐的样子。那是一种感性的释放,她不喜欢走步机上那种沉默的枯燥。

吉炜跑步喜欢在早晨和晚上,这几乎是她唯一的健身方式,家里的跑步机已经跑坏了两个,足见她学古筝时的那种坚持。“其实女孩子应该练练瑜珈,但那需要状态和合适的心情。走步就不用考虑很多,上去就活动了,出出汗目的就达到了。”这个爱古典音乐的女孩对自己的好恶表达并不婉转。

“人越大越感受到生活是复杂的,我特别幸运自己肯定地爱着音乐,把它作为事业真的特别幸福。虽然有时候也为事业发愁,但音乐还是能给我最初的那种感动和满足感,使得我能从中体会很多东西,把自己从烦恼中超脱出来,生活也给我这么多,所以坚持喜欢音乐,别的就好像都不太重要了。”

曲高和寡范文5

阳春白雪是汉语成语,意思为在战国时代是楚国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该成语出自出战国时代楚国宋玉的《对楚王问》。

近义词:曲高和寡、鲲鹏图南。

反义词:雅俗共赏、下里巴人。

用法:多用来比喻脱离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联合式。

曲高和寡范文6

你开始伤心了,为什么别人都是如此美丽,甚至不是美丽而是源于美丽却胜过美丽的华丽。

哎,女孩们,如果你可以静下心来,用心灵触摸大地的纹理,用鼻子呼吸新鲜的空气,终究有一天,你会发现:

我们为什么要去苦苦追求钻石,为什么?

停下脚步想一想,生命中还有比钻石更值得留住的东西。

花香,鸟语……高山,流水……悬泉,瀑布……

生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他也必将终归于大自然

那些青荣竣貌,那些曲高和寡,那些余音绕梁……

诗云: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固然可爱,水陆草木,琉璃碎语,珠翠络葺,给我一串宫玲,也不知道是否还能拼出那残脆断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