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7日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父女7日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父女7日变范文1

父亲“托孤”,“编外妈妈”帮小姑娘还原美丽

2005年8月初,陈子恺接到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多年苦读终于“金榜题名”,他激动不已。短暂的喜悦之后,揪心的烦恼便接踵而至:自己去北京求学,11岁的女儿陈莎怎么办?

早年毕业于株洲工业大学的陈子恺,原是湖北孝感一家机械厂的技术员。2001年,妻子因车祸去世,年幼的女儿与他相依为命。他少年丧父,年近7旬的母亲一个人在乡下生活。女儿6岁那年冬天,陈子恺将女儿托付给母亲照顾,女儿却意外跌入烤火盆被烫伤,左脸颊留下一块鸡蛋大的疤痕。再把女儿交给母亲,陈子恺不放心。

那几天,陈子恺心情异常沉重。8月9日下午,他和女儿在小区门口遇见了邻居李玲。李玲给了陈莎一串水晶葡萄,见她头发凌乱,埋怨陈子恺:“你这个当爸的,也不知道把女儿打扮得漂亮点。”说着,给陈莎扎了个蝴蝶结。此情此景,触动了陈子恺的神经:李玲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何不把女儿托付给她照顾?

傍晚,陈子恺敲开了李玲的家门,犹犹豫豫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李玲认真地说:“我喜欢莎莎,只要你不担心她跟我受委屈,我愿意帮你照看她。”“托孤”成功,陈子恺长舒了一口气。

与陈子恺一样,李玲也饱尝过生活的不幸。因没有生育能力,她的婚姻仅维持了短短两年,前夫就离她而去。这些年李玲一直过得郁郁寡欢。她想,如果能带着陈莎生活,沉闷单调的日子也会多些亮色。

陈子恺和李玲商量,每月支付她800元钱,其中400元是孩子的生活费,另外400元作为李玲的酬劳。想到陈子恺去北京上学后将失去经济来源,李玲拒绝了酬劳,只要求他每月支付孩子的生活费。李玲的善良和大度,让陈子恺心里一阵温暖。

2005年9月5日,陈子恺挥泪与女儿作别,奔赴北京。当晚,李玲就做起了“编外妈妈”,把陈莎接到了自己家里。这个善良的女人明白,从孩子踏进家门的那一刻起,她肩上就有了沉甸甸的责任,如果照顾不好陈莎,不仅对不起孩子,也没法向陈子恺交代。因此,她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呵护陈莎。每天一大早,她就起来给陈莎做早餐,然后送她去学校;晚上,陈莎在灯下做作业,她就在一旁辅导她。

2006年4月的一天,陈莎放学回家,突然趴在沙发上放声大哭。李玲担心地问她怎么了,陈莎抽泣着说,同学们都骂她是“怪物”,不跟她玩。李玲的心不禁一沉。陈莎皮肤白皙,眼睛水灵,若不是脸上有个疤,应该是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可那个疤实在太刺眼!

李玲心里很难过,莎莎很快就到了爱美的年龄,脸上的疤痕将会成为她的心结。晚上,待莎莎睡熟后,李玲拨通了陈子恺的电话,把莎莎的情况告诉了他。陈子恺叹口气说:“要给她整容,得等我毕业找到了工作再说。”

此后,陈莎越来越沉默、自卑。一天深夜,她甚至在梦中大声哭喊:“别拿石子扔我,我不是怪物!”李玲十分心酸,觉得必须尽快给莎莎整容。她再次给陈子恺打电话:“给莎莎整容吧,晚一天她就多一天痛苦。”陈子恺心疼女儿,决定借钱给女儿做手术。

两天后,陈子恺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可他只跟同学借到了2000元钱。他把钱交给李玲,便蹲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那一刻,悲壮的豪情在李玲心头冲撞,她要尽全力帮助这对父女

李玲从医院打听到,为陈莎整容需要8000元,在玻璃厂上班的她收入很低,全部积蓄只有4000元。她跑到娘家跟母亲借,母亲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那个孩子和你非亲非故,你为她付出得还不够多吗?”“孩子太可怜了,我天天面对她能无动于衷吗?”李玲难过地说。母亲心肠软,借给李玲2000元钱。

2006年5月12日,李玲把陈莎送进了医院。陈子恺要回来陪女儿,李玲阻止了:“你来来去去得花钱,还耽误学习。我能应付。”她请了半个月假,在医院陪床。

两天后,医生为陈莎做了植皮手术,从她取下一块5.4cm×7.8cm的皮肤,移植到她的左脸颊。半个月后,医生揭去陈莎脸上的纱布,陈莎对镜一照便惊叫起来:“哎呀,这是我吗?疤痕真的没有了!”说着,便给父亲打电话:“爸,我脸上的疤不见了,变漂亮了。”电话那端的陈子恺一连说了十多个“好”。李玲心里也满是欣喜和激动,发现帮助别人是那么愉悦和满足!

恩人患癌,大义硕士挺身而出

2006年7月中旬,陈子恺回家度假,看到女儿变漂亮了,像只快乐的小鸟,他深深向李玲鞠了一躬:“你是我和女儿的恩人。你为莎莎花的钱,我毕业后一定还你。”李玲将莎莎搂在怀里说:“只要莎莎健康成长,花再多的钱我都觉得值!”

这次经历,让陈莎在感情上把李玲当成了亲妈妈,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告诉她。而李玲可怜孩子从小失去母爱,对她格外疼惜。秋天来了,她自己花钱买来杏黄色毛线,给莎莎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让莎莎幼小的心灵无时不感受着母爱的温暖。朝夕相处中,这对没有血缘的“母女”感情日益深厚……

李玲对女儿的深厚感情,深深震撼着陈子恺的心灵。想到李玲收入低,陈子恺觉得当务之急是尽快偿还她为女儿垫付的整容费。为节省开支,陈子恺舍不得吃早餐,加班加点给导师做课题,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不久,陈子恺艰难地凑了3000元钱,立刻寄给了李玲,说:“剩下的3000元明年上半年再还你。”李玲真诚地告诉他:“我不等钱急用,剩下的钱你什么时候还都行。”

这年寒假,陈子恺没有回家,到一家培训机构讲课,一个月能挣2000元钱。春节期间,陈莎到北京陪父亲,父女俩过了一个寒酸的春节。因为宿舍不允许做饭,父女俩花50元钱在一家小餐馆吃了一顿年夜饭。

春节过后,陈莎返回孝感,李玲问她:“和你爸春节过得好吗?”莎莎如实回答:“爸爸在北京很艰难,皮鞋破了还继续穿,舍不得吃早餐,经常吃方便面。”李玲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知道陈子恺还她的那3000元钱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次日,李玲将3000元钱寄给了陈子恺,并给他写了一封信:“我从莎莎那里了解到你在北京的情况,你对自己太苛刻了。为了不让莎莎难过,你应该善待自己。你欠我的钱,等你毕业后再说。”李玲的善良与真诚,感动得陈子恺泪眼婆娑。

2008年7月,陈子恺硕士毕业,被一家广告公司聘为业务总监,月薪7000元。在北京安顿下来后,他将欠李玲的6000元钱还给了她。8月底,陈子恺返回孝感,接莎莎去北京。离别那天,李玲与陈莎抱头痛哭,难舍难分。陈子恺眼眶发潮:“李玲,你的恩情我一生铭记,以后我会让莎莎回来看你。”

分别三年多,父女俩终于在北京团聚了。这时,陈子恺已经37岁,自从妻子去世,他一直没有考虑个人问题。如今女儿大了,自己工作也稳定了,该成个家了!在朋友的介绍下,2009年1月,他和一个叫周晓梅的女孩确定了恋爱关系。周晓梅比陈子恺小9岁,在一家公司做会计。能够找一个漂亮的未婚女孩做女友,陈子恺非常知足。两人约定,共同攒钱,两年内在北京买套房,然后结婚。

这年8月,陈莎回老家看望奶奶,顺便探望李玲。几天后,陈子恺接到女儿的电话,陈莎的声音哽咽而焦急:“爸,李玲阿姨下岗了,还得了重病,你回来看看她吧!”当晚,陈子恺就登上了开往孝感的火车。

次日下午,陈子恺心急火燎地敲开了李玲的家门。见到李玲的那一刻,他大吃一惊:眼前的李玲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头发枯黄。一问,才知道她患了乳腺癌,已到中期。陈子恺的脑海里立即跳出一个念头:一定要救她,报答她曾对自己和女儿的大恩大德!

考虑到北京的医疗设施更先进,陈子恺决定将李玲接到北京治疗,可李玲一口回绝了:“癌症能治好吗?我哪儿都不去,谢谢你的好意。”陈子恺耐心劝她:“你曾经把一颗心掏给了莎莎,现在你这个样子,我能袖手旁观吗?”陈莎也在一旁哭着央求她去北京治疗。求生的本能和陈子恺父女的真诚,让李玲改变了主意。第二天,她跟随陈子恺父女去了北京。

陈子恺将李玲送进了301医院,然后把事情告诉了周晓梅。周晓梅一听愤怒不已:“这么大的事你咋不和我商量?她是你什么人,值得你这样帮她?”陈子恺动情地将李玲对他们父女的如山恩情告诉了女友。周晓梅竟不为所动,坚持让陈子恺给李玲5000元钱然后送她回孝感。陈子恺激动地说:“她现在下岗了,又得了癌症,把她送回去不是让她等死吗?”可周晓梅固执己见。在她看来,自己一个未婚女孩,不计较他有个女儿,已经自降身价了,如今他又让一个濒死的局外人来影响他们的生活,她不能接受。

周晓梅甩下一句话:“你要是固执己见,那我们就分手!”陈子恺不解:同为女人,她怎么就没有悲天悯人之心?这么没有同情心的人,我以后跟她一起生活会有幸福吗?他果断决定,结束这段感情。

摆脱癌魔,下岗女工与商界精英喜结连理

李玲无意中从莎莎那里得知陈子恺和女友分手了,而且是因为她,她心里很不好受。那天,她悄悄在床头柜上留了一张字条便离开了医院。字条上写道:陈子恺,谢谢你和女儿对我的关心,我的到来影响了你的生活,我心里很难过。我走了,别再找我。

中午,陈子恺发现了字条,火速赶到北京西站,在候车室截住了李玲。他动情地劝道:“这些年我心里一直不安,你就给我一次回报你的机会吧!她和我分手,跟你无关,她那么自私,分手对我来说是件幸事。”不容李玲拒绝,他连拉带拽将她送回了医院。

2008年10月7日,陈子恺凑了3万元医疗费。两天后,医生为李玲顺利实施了手术,成功切除了她癌变的左侧。

接下来是残酷的化疗,巨大的副作用将李玲折磨得面目全非,原本体重55公斤的她瘦得只剩下40公斤。陈子恺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疼痛,尽最大努力精心照顾她。一天傍晚,陈莎放学后来到医院,见父亲正坐在病床边给李玲一勺一勺地喂鸡汤,她情不自禁地想:李阿姨对我视如己出,我对她也有着母亲般的感情,况且爸爸和她相处得很和谐,要是我们能成为一家人该多好!

晚上回到家,14岁的陈莎认真地问爸爸:“你喜欢李阿姨吗?我希望她能做我的妈妈!”陈子恺一怔。平心而论,他觉得虽然李玲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他,但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对一个女人来说,善良温柔、宽容大度,比学历、收入、长相等一切外在条件都更重要;况且她与莎莎情同母女,要是自己与她结了婚,莎莎不会受丝毫委屈。想到这儿,他认真地告诉女儿:“孩子,李阿姨是个好女人,但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

听得出来,爸爸喜欢李阿姨,只是不知道李阿姨是什么态度。第二天,陈莎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一个假发套,来到病房后给李玲戴上,一边为她梳头一边郑重地对她说:“阿姨,我爸爸喜欢你,你喜欢他吗?我想让你做我妈妈。”

李玲神情有些慌乱:“莎莎,这话可不能乱说。”莎莎嘟着嘴巴说:“阿姨,我和爸爸说了,他真的喜欢你。”李玲一听,心彻底乱了……

扪心自问,李玲早就对陈子恺有好感,他才华出众,外表潇洒,为人低调,这都是她欣赏的。她无怨无悔地照顾陈莎,潜意识里就包含着对陈子恺一丝爱的成分。只是自己比她大3岁,遭遇下岗,又失去一只,而陈子恺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事业有成,差距实在太大了。

再见陈子恺,李玲不敢正视他的眼睛,手足无措,想爱而不敢爱,让她神情郁闷。11月12日,征得医生的同意,陈子恺为李玲办理了出院手续。拎着行李箱站在医院门口,李玲幽幽地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我该回老家了。你为我花的钱,我会慢慢还你。”

见此情景,陈莎一手抓住父亲,一手抓住李玲,将两人的手叠在一起。陈子恺清晰地感觉到,李玲颤抖了一下,但并没拒绝。他的爱被彻底点燃了,他忘情地揽住李玲说:“我和莎莎都离不开你,我们成为一家人好吗?”李玲忘情地靠在陈子恺怀里,流下了激动幸福的泪水……

这时,陈子恺已升任公司副总,月薪过万。他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香山脚下租了一套两居室,“一家三口”搬了进去。虽然李玲结束了痛苦的化疗,但还需在家里进行康复治疗。每天早晨6点,陈子恺就会叫醒她,两人一起爬香山,精疲力竭后再回家冲个热水澡,李玲不仅胃口大开,一天的心情都很舒畅。

父女7日变范文2

芥川龙之介是20世纪初日本“新思想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集新现实主义、新理智派和新技巧派文学特种于一身,他发展了日本的短篇小说文学类型,借鉴、吸纳了西方现代小说的文学样式。哥特小说与芥川龙之介之间的联系,最具象表现于芥川龙之介的随笔《近期的幽灵》。在随笔《近期的幽灵》中,历数英美小说中的幽灵,述及英国作家华尔浦(名著《奥特朗托城堡》的作者)、安·拉德克里夫、马杜林(小说《流浪者梅莫斯》影响了巴尔扎克和歌德)以及冠之以“修道士”绰号的刘易斯,述及司各特、利顿、霍格以及美国的爱伦·坡和霍桑等。[1]其中多为著名的哥特小说家,由此可见芥川龙之介与哥特小说的渊源。

关于芥川艺术观的形成及有意识的创作这一方面,影响最大的要数西方作家爱德华·艾伦·坡(1809-1849),美国的诗人、小说家。艾伦·坡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极为重视作品的“整体效果”。二人之间虽然相隔百年,但是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作品特质、艺术创作态度和主张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2]芥川龙之介在作为短篇作家和批评家的爱德华·艾伦·坡身上找到许多共鸣,曾有评论家说,“坡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是第一个开掘人类意识最深处幽暗领域的人”。[3]而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多以揭发人性的本质为主题。爱德华·艾伦·坡的诗歌与小说都具有鲜明的哥特体特点,他是使哥特小说朝内在化方面发展最突出的作家。在哥特小说发展上,他最为重要的是把道德探索同心理探索有机的结合起来。[4]《黑猫》与《红死病假面》就是他作品中最典型的哥特作品。

哥特小说被评论家们称之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 romanticism)。所谓的“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节上,它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上,它不像一般浪漫主义那样从正面表达其理想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宗教和道德上的邪恶,解释人性中的阴暗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5]而且哥特小说的重要源泉是《圣经》和基督教传说,特别是关于地狱的传说。贯穿哥特小说始终的主线是表现善恶冲突,进行道德探索。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地狱变》在情节和主题上都非常符合上述两点,不论是《地狱变》屏风的内容还是“良秀”创作《地狱变》的过程全都充斥着血腥与恐怖,由此刻画出一幅人间地狱。哥特小说中的人物应对矛盾通常表现出双重人格以及分裂自我的创作特点,本文试图引入哥特小说中“分身”这一表现形式概念,从全新视角探究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中“良秀”与“猴子”这两个形象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分析探究,以考证其内在联系和代表深意。

二.“猴子”与“良秀”的形象分析

通过《地狱变》小说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创作《地狱变》屏风之前;二、创作《地狱变》屏风过程中;三、《地狱变》屏风的最终完成。

第一部分是“良秀”创作《地狱变》之前的情节。在小说开头,有一段对“良秀”的描写:

从外表上看,他不过是一个身材矮小、骨瘦如柴的老头儿,一副令人生厌的样子。他晋谒堀川府的时候,时常穿着一身淡褐色布衣礼服,头戴一顶软乌帽,但形容却极其寒酸猥琐。不知为何,他偌大一把年纪却又一副红唇,这情形与其年龄十分不符,直叫人觉得那副嘴脸有如野兽,于是更加着人厌恶。……世上有那口中无德之人,说良秀的一举一动颇像猴子,于是给他取了个诨名叫“猴子阿秀”。[6]

这一段描述最后一句,直接写明“良秀”的诨名为“猴子阿秀”,而从后文中,我们也能知道波丹国进献的猴子,由堀川府上的小公子取名为“良秀”。名称是每个个体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个体差异的标志。身为人的“良秀”和“猴子”却有着一样的名称,芥川通过名称直观的将“良秀”与“猴子”联系在了一起。由此再细细品味这一段文字,就会发现形式上这是对“良秀”的外形体貌和衣着进行描写,但是描写中“身材矮小、瘦骨如柴”,“穿着一身淡褐色布衣礼服,头戴一顶软乌帽”,有着“一副红唇”的描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被驯化的猴子穿着衣服时的模样。将身为人的“良秀”描写成猴子的形象,甚至和“猴子”有着相同的名称,寓意可谓讽刺。而正是此处一开始就鲜明的表明了芥川的写作态度:“良秀≈猴子”。

《地狱变》中“良秀”与“猴子”并没有实际的联系,“良秀”与“猴子”间的纽带是良秀的女儿,透过这位少女,没有实际关联的“良秀”与“猴子”有了交接点。良秀的女儿第一次遇到“猴子”,为它求情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再者说,既然它的名字叫良秀,就如同见到家父因错受罚一般,我这做女儿的岂有坐视不管之理啊。”[7]说者虽然无心,但是芥川的此处对话设计却是有其用心,身为人女为一个畜生求情,却说出这样的理由,既表现出少女身为人仆的无可奈何,也再一次点出“良秀≈猴子”。

在没有遇到良秀的女儿之前,芥川对于猴子的描写着重于其作为畜类的行为,如:攀援庭院中的松树;弄脏房间里的榻榻米;偷橘子吃等。而自从良秀的女儿与“猴子”亲近起来之后,芥川笔锋一转,对“猴子”的描写通了人性。如:它整日不离少女左右;良秀的女儿偶患风寒卧床不起时,它陪伴枕边,仿佛惦念其病情而神情忧心;少女蒙受赏赐之时,猴子有样学样将大人赏赐的红衬衫毕恭毕敬举过头顶等,而且因此小猴子讨得了大家的欢喜。“猴子”活生生的由一只讨人厌被人追打捉弄的畜类,摇身一变变得讨人喜欢而通了人性。

第一部分对于“良秀”的描写,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他的绘画技艺,而且强调了他的冷傲而不通人情,却唯独对女儿充满人情之爱,甚至为了女 儿不顾尊卑之别反抗大人,恳请其放还女儿回家。

绘制《地狱变》屏风之前,“良秀”虽因为其超凡脱俗的绘画技巧而性格冷傲脱离人群为人厌恶,但是却仍对唯一的女儿充满父爱之情而不惜反抗权贵;“猴子”自从跟随在良秀女儿身边,由一个野性难驯的畜类而变得讨人喜欢通晓人情。

第二部分转入“良秀”的《地狱变》创作,芥川在这一部分首先使用了倒叙的方式娓娓讲述了《地狱变》屏风的惨烈内容,而正是以此为风水岭,对“良秀”和“猴子”的形象描写发生了巨变。“良秀”在绘制《地狱变》过程中,或者说是他一旦拿起画笔便完全陷入沉迷忘我的境界,完全忘记了疼爱的女儿。在这里芥川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良秀”为了绘画创作而呕心沥血甚至变得疯魔癫狂,为了还原绘画的真实变得冷漠无情,无所不用其极。而与此同时,良秀的女儿的境遇则变得愈发惨淡,在此芥川用隐晦的言语描述了少女的遭遇,却对于“猴子”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生动的描写。芥川从第三人视角描述了“猴子”向其疯狂求救,以及在良秀的女儿获救之后,像人一样两手拄地,毕恭毕敬的连连叩头致谢。在这一阶段,“良秀”的父爱被对艺术的狂热暂时取代,而“猴子”此时变成为良秀女儿的守护者,代替“良秀”守卫保护着良秀的女儿。

第三部分是《地狱变》的最终完成,最一幕是火烧蒲葵叶车。当“良秀”认出被捆绑着的少女是自己的女儿时,奋不顾身的向车子奔去,却在火势骤起的当口停下脚步,双目圆睁,嘴角扭曲,面部肌肉抽搐不止,可见其内心的恐惧、悲哀和震惊。面对燃烧的蒲葵叶车,“猴子”的表现是:

从御所房顶径直跃进熊熊燃烧的车中。在那被烧毁塌落的朱漆格窗中,抱住了倒仰其间的少女的肩头,同时,从那弥漫的烟雾之中传出裂帛一般撕心裂肺的哀叫,其声悠长。接着又是第二声、第三声。[8]

“猴子”对少女不离不弃,共同葬身于火海。而接下来,对于“良秀”的一段描写,令人心惊:

方才还如同坠入地狱般痛苦无比的良秀,此刻却在他皱纹密布的脸上焕发出一种无法形容的光辉,恰似一种神情朦胧的法悦的光辉。……仿佛在他的眼中已不见挣扎死去的女儿,而只有美丽的烈火和烈火中备受苦难的女子的身影,而且这幅景象使他内心感到无比欣悦。[9]

此后,“良秀”就一味埋头画那扇屏风。而在完成《地狱变》屏风的第二天夜里,“良秀”悬梁自尽了。“良秀”在面对挣扎死去的女儿和完成《地狱变》这一最高杰作之间,选择了后者,完全舍弃了作为父亲的情感,而投身于艺术,在他的心中,艺术是至高无上的。而“猴子”则完全舍弃了畜类的怕火本能,为了良秀的女儿投身火海,舍弃生命。

三.分身

《地狱变》中“良秀”和“猴子”是两个没有实在关联的存在,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外形和名称这两个用以区别个体的要素出发,将“良秀≈猴子”。通过良秀的女儿这一个关键纽带,清晰的描写出两条线索:“良秀”在追逐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迷失了父爱和人性,甚至为了完成《地狱变》屏风而完全舍弃人性本能;而“猴子”则摆脱畜类本能,陪伴少女,承担起父亲的角色,成为良秀女儿的保护者,甚至为她舍弃生命。

哥特小说的显著创作特点是:作品中人物应对矛盾表现出双重人格以及分裂自我的创作特点,在社会利益面前,个人欲望为之束缚,由此个体为之分化,自我身份发生缺失,从“分身”这个概念出发,我们可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解析“良秀”和“猴子”的相互关系。

“良秀”在小说中主要有两个社会身份:画家和父亲,他的内心有两种情绪:一、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二、做为一个人本能的父女情感和道德责任,当二者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当“良秀”对于艺术的创作欲望超出父女之情,“良秀”作为父亲的本能与道德责任从他体内分化出来,转嫁到“猴子”身上。这一过程,是一个割舍人性的过程,当“良秀”对于艺术创作的渴望达到顶点,他抛弃了人性本能和人伦道德,心理发生了彻底的扭曲。“良秀”与“猴子”的分身关系,是一种作品创造出的理想境界,“良秀”这一个体中的人性与艺术创作欲在面对矛盾纠结中割裂了自我。

“良秀”追求艺术割舍人类的道德情感,而“猴子”作为“良秀”割舍出来的分身,充当担任人性的良善与责任感的角色。“良秀”在艺术创作与父爱发生矛盾时选择了前者,割舍了作为父亲的情感与责任,这是一个矛盾纠结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割舍的过程。“猴子”是作者设计创作出的形象,“猴子”替代了“良秀”逐渐割舍的人性本能。

“猴子”在“良秀”创作“地狱变”这一作品的最终,抱着良秀的女儿死去。“猴子”的毁灭也象征着“良秀”唯一的人情之爱的泯灭,“良秀”为艺术创作割舍了人性,完成了《地狱变》屏风。但是完成的《地狱变》屏风就能代表他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了吗?割舍了人性的“良秀”又能坦然的继续追求创作“至上的艺术”了吗?正如小说中横川和尚所说的那样:“不论艺道如何高明,然为人之道,若违反人伦五常,便应打入地狱。”“良秀”的结局以自杀告终。

四.“分身”和芥川龙之介

艺术是崇高的美好的,亲情与道德则是最基础的人性的东西,但是当“猴子”死去后,“良秀”最终也没能够达到艺术的顶点,他的艺术之路在丧失人性后,无疾而终,最终走向灭亡。其实反映出一个要点,那么就是人的个人追求与欲望虽然看似美好,但是一旦为了个人欲望而舍弃人性的根本,那么终将灭亡。

而这种“割舍人性”的现象在芥川的其他作品中也有许多表现。

“良秀”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内心的矛盾挣扎中,最终为了艺术割舍了人性;《罗生门》中的“下人”为了生存舍弃了心中的良善,《竹林中》中的人物因为、物欲、征服欲不择手段,泯灭人性......虽然《罗生门》和《竹林中》结尾没有明示小说中人物的最终结局,但是读者不难想象,其结局必定是走向毁灭。“良秀”与“猴子”的分身关系,是一种作品创造出的理想境界,“良秀”这一个体中的人性与艺术创作欲在面对矛盾纠结中割裂成为两个个体。而现实社会中人无法分裂,只能是两种情感在人这一个体中的角逐与矛盾。

芥川龙之介作为一名清醒的作家,他的内心也充斥着矛盾与迷失,有着感情与理智的难以取舍,有着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纠结。《地狱变》中的“地狱”是存在于人性深处的黑暗与迷失,艺术成为了没有人性之爱的灾难。但是迷失的又何止“良秀”与作者自身。当时日本的民众,在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的欲望横流之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使得人们迷失了人性的根本。政治家,商人,甚至是普通民众都为了各自目的,割舍了人性中的善良,迷失了自我,冷漠自私的活着。当时的日本社会,全盘西化,推崇西方的先进技术,追求“富国强兵”,摒弃日本的传统文化,为了内心欲望与追求,丢弃了日本民族的根本。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地狱变》中最后“良秀”的自我毁灭也反应出芥川对于当时的日本社会和日本民众的担忧和警醒。

注 释

[1]芥川龙之介.文艺的,过于文艺的:芥川龙之介读书随笔[M].林少华译.金城出版社.2012.

[2]王昕.芥川龙之介与《地狱变》[D].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语言文学.2011.

[3]常耀信.美国文学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P5.

[4]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P98

[5]汪介之、杨莉馨主编.2011.欧美文学评论选(古代至18世纪)[M].北京大学出版社.P209.

[6]芥川龙之介.罗生门[M].傅羽弘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P83.

[7]芥川龙之介.罗生门[M].傅羽弘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P85.

[8]芥川龙之介.罗生门[M].傅羽弘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P151.

父女7日变范文3

再婚后变成老妈子

宫建出生于市民家庭,专科毕业,比怡欣大两岁。两年前,他的妻子车祸身亡,留下一个女儿开开。开始,宫建打心眼儿里觉得自己配不上怡欣。虽然怡欣有过短期婚史,但她没有孩子,又是名牌大学毕业,工作稳定,气质高雅,30岁的人看上去依旧青春美丽。他开始主动进攻,送花,投其所好地请怡欣听音乐会,看芭蕾舞专场,上千元的门票眼也不眨。接触多了,怡欣觉得宫建还是个很有情调的人,为人做事积极诚恳,公司做得不错,对自己一往情深,也就不再拒绝。

蜜月旅行回来,两个人都很累,怡欣起床时已经快8点了。她简单洗过脸后走进厨房,见冷锅冷灶的,没人准备早餐,她就回到卧室,让丈夫宫建下楼买了油条和豆汁。两个人刚吃上,公公提着鸟笼,与跳健美操的婆婆回来了。婆婆一屁股坐在餐桌旁,瞪眼看着他们说:“娶了儿媳妇,以后我就等着吃热乎的了。”宫建忙把油条筐往母亲面前推,起身去厨房拿碗筷。怡欣听了婆婆的话,很不舒服。她起身进了卧室,把从外地给公婆买的礼物,还有开开的衣裙都拿了出来,对婆婆说,也不知道是否合适,你们试试吧。婆婆抱着满怀的东西露出笑脸说:“哎呀,还让你破费。”见妈妈高兴,宫建从厨房出来说,妈,你以后要是早上和爸一起出去锻炼身体,就提前告诉我们一声,我们给你做饭。

上班后,怡欣忙,宫建更忙。怡欣要编稿子,要采访写稿子,要看大量的书刊,有时休息得很晚;宫建应酬多,午餐、晚餐几乎都不在家吃,半夜回来,喝得醉鬼一样。别说起床做早餐了,就是怡欣做好了,几遍都叫不醒他。而宫建与前妻的女儿开开10岁了,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天早晨7点就要去上学,不能耽搁。没办法,怡欣只好头天晚上给开开两块钱让她去外面吃,自己要是起得早就做饭,起得晚就下去买饭,匆匆吃点儿就赶去上班了。好不容易到了星期六,一家人都在睡懒觉,她就得起床去买早点,买一天要吃的食品和蔬菜,然后收拾房间、拖地,做完这些,看看自己换下的脏衣服都堆在筐里,打开洗衣机,里面却塞得满满的,有宫建的衬衫,婆婆的内衣,开开的裙子,还有公公的裤子――怡欣皱着眉头把这些脏衣服翻出来,按衣服的面料和颜色深浅分开洗涤。洗完一家人的衣服,怡欣累坏了,这个双休日,她忙得像个陀螺,比上班还累。而婆婆和公公不是在外面跳健美操就是跳交谊舞,回来了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最爱看的是豫剧《卷席筒》,看得鼻涕眼泪的,嘴里还不停地骂那后娘不是东西,弄得怡欣忐忑不安,觉得气氛别扭。

流产,闹得大家都不痛快

一年后,怡欣突然觉得不舒服,恶心、呕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怀孕了。开始怡欣很高兴,她35岁了,想做母亲。可是,宫建有女儿开开,按计划生育管理条例,怡欣不能再生,没有准生证。而丈夫宫建坚决地说:“生,咱认罚。”可是没有准生证,就不能去医院作围产保健,孩子生下来也没有户口,这么大年龄了,难道自己也像超生游击队一样东躲吗?她决定不要这个孩子。而宫建一脸幸福地往家里买怡欣爱吃的水果,成箱的“孕宝”,说:“这回你一定要给俺生个大胖小子,俺们家已是两代单传,你要是能生个儿子,你就立大功了!”

怡欣怀孕的消息还是让公婆知道了,他们绷紧的脸好像一夜间松弛了下来,隐隐露出些笑意。婆婆开始做饭了,她跳完舞就直接去菜场买鱼买肉,中午还做了四菜一汤,早早打电话让宫建开车接怡欣回家吃饭。公公也不在客厅里抽烟了,拖地、洗衣的家务活儿都由他承包了。吃了饭,婆婆去洗碗,怡欣就去找拖把,公公笑着说,你歇着吧,家里的卫生由我负责。怡欣对此受宠若惊,有点适应不了。犹豫中,孩子已三个多月了,宫建迫切地要求:“老婆,你辞职吧,你啥也不用干,好好把孩子生下来。不用担心钱的事,我的广告公司一个月挣的比你一年挣的都多,你真想工作也不难,等你生完孩子咱们就开夫妻店,这经理是你的,我给你开车当差怎么样!”面对丈夫的催促,怡欣说,我好歹也是从南开出来的,你给我点自尊好不好?怡欣不想辞职,也不敢冒险生下一个没户口的孩子。宫建突然哭了:“你不想给俺生孩子是不是?你名校毕业看不上俺学历低是不是?俺哪一点儿不成功,要车有车,要房有房,俺什么都不要求你,只要你给俺生个儿子!”宫建,咱们不是有开开吗?见怡欣这么说,宫建甩出一句:“俺那老婆要是不出车祸,她肯愿意为俺再生一个儿!”说完他拿了包摔门而去。

人流手术做得不太成功,一个星期了,怡欣还是肚子疼,她又去做了一次清宫术。由于失血过多,她虚得很,连上楼都喘不过气,只好请假在家躺着休息。婆婆知道怡欣不和自己商量就做了人流,脸黑得老大,话也难听:“女人不生孩子,就像老母鸡不抱窝,学问再大也没用。”

日渐疏远的女儿

这天,怡欣一觉睡到下午三点多。屋子里静得出奇,她起床给自己倒了杯水,喝完又觉得肚子饿了,去厨房看看,什么也没有,因为中午就没人回来吃饭。怡欣在抽屉里找到几块饼干吃下,又喝了一杯水,觉得有点力气了,就把换下的脏衣服拿到卫生间。阳台晾衣架上,一家人的衣服都洗净晾晒了,唯有自己上个星期换下的脏衣服还在筐里。那一刻,所有的委屈一起涌上心头,怡欣泪水刷刷地掉了下来。她扔下衣服,趴在床上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心里好受多了。

晚上,开开抱了一束粉红的康乃馨钻进自己的房间。怡欣出于好奇,走进了开开的房间。宫建坐在女儿的床上,正呆呆地望着床头柜上前妻的照片出神,那女人的照片前摆着粉嘟嘟的花,还燃着袅袅的卫生香。怡欣觉得自己出现得非常不合时宜,想退出来,却惊动了父女俩。10岁的开开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宫建抬起头打招呼,她点点头退出了开开的房门。一年多来,开开从没叫过她妈妈,她给她买过衣服、玩具和童话读物,她都收下了,但很少见她穿用,这孩子感情总跟她很远,心里还是装着自己的妈妈。那一刻,怡欣突然羡慕起那个车祸死去的女人,因为,她还活在女儿的心里。

半个小时后,宫建过来休息,说:“今天是母亲节,开开要我陪她去看妈妈。”怡欣制止了宫建下面的解释,两个人躺下,一夜无眠。第二天,怡欣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的物品就上班去了。在办公室里,她跟原来的物业管理处打电话,通知保洁员把自己的房子打扫干净,晚上她回去付费。她又拨通了宫建的手机说:“你的银行卡交给你妈妈了,结婚时我们共同置办的东西你看着处理。找个时间,我们去把离婚手续办了。”

宫建来找过怡欣多次,怡欣去意已决。她说,错不在你,生活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不愿意委屈自己。生活在变,时代在变,其实,人性并没有多少改变。

回首自己的婚姻,怡欣常常感慨,婚姻是个大课堂,一个女人要是没有经过婚姻家庭的洗礼,那她一定不够成熟,一定不知道世道人心的深浅。

父女7日变范文4

动画短片是指长度在30分钟之内,篇幅相对较短,兼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相对简化的故事结构、深刻意义的主题和触人心灵的真挚情感,并利用动画手段来表现的影片。平时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短片都是有故事性的,除此之外的一些MV动画、动画广告,都可以划入动画短片范畴。在所有的动画短片中绝大部分是艺术短片(我们又称为实验片),和商业动画不同,艺术短片是创作者个性、自我的创作过程,面对的观众也是特定人群和一些专业的动画人士。艺术短片更多的是灵感和创意表现,是创作者个性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动画的制作技巧和手段在创作中就显得不很重要,已经打破了传统商业动画片团队合作的制作模式。有人说,随着电影和动画技术的发展,动画已经进入了“业余作者时代”,那些非专业的创作者也可以用丰富的动画手法来表达自我。这类动画片与其说为了给别人看,不如说是为自己而作,改变了动画团队制作的模式,因而也出现了“独立动画人”的概念。

随着各种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发展,动画艺术短片的数量不断增长,个性化和试验性的动画短片成为推动动画向前发展的动力。虽然动画艺术短片目前处于非主流的位置,但它没有被巨浪吞没,反而在表现手段、内容、风格和创作方法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在探索时期的创作方法一旦成功就可能会被用于商业化的运作,为商业动画在创作的题材、形式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提供启示和灵感。此时,其创作就已脱离了实验的性质,并成为人们常在荧屏上看到的商业动画片。因此,实验动画片和商业动画相比,它具有先锋性和前瞻性。

动画短片的特点

独特的风格化和鲜明的形式感。动画片的风格和形式依据动画的夸张的特点呈现多元化。相对商业动画,艺术短片的形式更加丰富和独特。在以往我们所看到的动画短片中,每个独立的动画短片都有独特的魅力,很多作者会用自己所熟悉的工具和材料来表现自己的作品。有的用橡皮泥、用布偶、用沙子等材料做定格动画,也有油画、彩铅、水粉、水墨等绘画形式。例如,俄罗斯佩特洛夫的动画杰作《老人与海》是以油画为手段创作的动画片;加拿大动画大师费德利克・贝克用彩铅绘制的动画短片《摇椅》;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水墨动画《山水情》运用了水墨画的特色,将画里面的形、神、气、物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来,营造出了让人沉醉的意境;还有以沙子为材料创作的动画片《天鹅》;以黏土动画为手段创作的动画片《超级无敌掌门狗》;以剪纸为手段拍摄的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以木偶形式为手段创作的动画片《平衡》等,可以说动画形式多种多样。还有利用二维、三维软件等进行动画创作的,例如,美国皮克斯的《跳跳羊》、爱尔兰动画短片《格林奶奶的睡美人》等,每个做短片或独立动画的人都会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和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短片形式的求新求变不仅限于材料、制作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更重要的是想象力的突破,形式感的构思、创意和故事情节、画面审美等元素紧密相连。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看,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形式感,比常规的形式更醒目,更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同时,采用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表现手法,也为受众打开了视野,突破了习惯性看待事物的固有方式。即使单纯的二维动画也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形式。

短片内容创作思维的突破。动画短片故事内容上的表现是无限制的,因创作者的想象和思维广度而变。它天马行空,尽最大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因此,动画短片的内容从单一化主题内涵的挖掘逐步向情感类等多元化发展。首先,主题内涵及讽刺幽默的挖掘。故事内涵是影片的灵魂,它的深浅、厚薄决定整部影片的份量和力度。尤其是对短片而言,能否从主题上有所突破和挖掘,引起人们对人性的深刻观察或独特的哲理性思考。主题内涵是支撑动画短片成功的重要力量,它将影片中的人物、情节、对话、动作表演、叙事以及表现形式都统一,使之服从于主题的体现,并以影片的整体和谐呈现给观众。例如,漫画风格的《三个和尚》打破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传统观念,结尾时另辟蹊径地抖出包袱:三个和尚解决自身矛盾之后,齐心协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利用滑轮的原理来打水,省力又高效,对原有定义进行了颠覆。木偶风格的《平衡》讲述了平横就是一个世界,当诱惑降临,人心中的平衡被打破,世界就会混乱,最后还是一无所有,留下的只有孤独、寂寞、失败。其次,真挚情感和独特的韵味表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情感真挚的故事都可以成为短片的表现题材,这些故事往往平凡而感动,典型的“小人物大事件”经过艺术的加工得以升华。这种类型的片子往往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同身受”,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褪去。如获得201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麦克尔・维特导演创作的《父与女》是一个有些意外、有些伤感的关于亲情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在渡口依依不舍地送走了父亲,然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返于渡口的漫长等待,可是直到她变成了老奶奶,她的父亲还是没有回来;随着时间的飘逝,沧海也变成了桑田,女儿走进了曾经的沧海,她在中间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小船,顿时,她仿佛感受到了父亲的存在。都说时间会销蚀一切,连大海也变成了桑田,可是,唯一没有变的就是女儿对于父亲那不变的守候。家人是港湾,无论是对于离开的孩子或是离开的父母,港湾总是盼望着归来的船只,因为他们期待着相聚。该片让你感觉前面7分钟都很无聊,画面中只是单车来来往往,人慢慢长大,慢慢老去,直到最后一分钟,你会突然很有感触,那种父与女之间浓浓的亲情。这种巨大的反差把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感情,阐述得如同一道溪水般清澈,真是一场意味深长的旅程。待到沧海桑田父女的相会在幻想中而画面变黑消失后,我们深深地陷入在意境里难以自拔,折射出人生蕴含浓郁的亲情。

故事结构的简化。单纯的故事情节和悬念突转在动画短片的创作中,尤其是在很短的几分钟之内,影片的故事内容只能围绕一个单纯而有力的矛盾展开,其结构并不像一般的影片那样四平八稳,情节中和结局两部分被突出强化出来,也就是我们说的悬念的积累和突转,这样会让剧本要表现的中心更为集中,故事脉络清晰,所产生的故事更有力。如前文提到的短片《父与女》就是围绕着一个女儿坚信父亲一定会回来,痴痴地等待父亲归来的故事情节,岁月的蹉跎,不变的是等待,强化出父女之间的深厚情感!

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同样的一个故事让不同的人去创作,他们所做出的成片和所反映的艺术层次往往是不相同的。同一个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风格都适合同一个故事内容。在一部动画片中内容和形式必须高度统一,也就是一个故事内容总有一个与其最贴切的动画形式。只有找到了符合内容的形式,才能强化对故事的诠释及表现,更能引起人的注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短片《父与女》运用朴实而细腻的色彩、简明而精巧的线条、强烈而浓重的黑白对比、横竖交错的黑线就勾勒出几颗大树,十分的写意,形成了强烈的层次感的光影变化,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加强了女儿对父亲浓浓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烦躁不安的气氛和不祥的预感,为最后抖出的包袱埋下了伏笔,强化了故事的结局。因此好的艺术形式对内容来说就是如虎添翼,使其更具有表现力。

结语

在这里,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对动画短片创作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梳理,但动画短片的创作空间是宽广的、自由的。特别是艺术短片的创作更是不能循规蹈矩,要不断地创新、求变;短片的创作是实验性的,所以我们允许创作的短片可以不完整,可以有瑕疵,但不能没有创新。只有这样,动画短片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先锋性。

父女7日变范文5

智广和林放,一个是世外高人,一个是弈林强豪,论功力,在伯仲之间。布局上林放略占上风,残局时智广更细一些,中盘力量都是浑厚无匹,内力绵长。首日大战三盘,竟是不分轩轾。但就棋而论,林放始终处于局面稍优、但又不足以言胜的态势。

次日双方又战三局,依然是秋色平分。六盘棋战罢,林放觉得对智广的棋路和特点,已然掌握,便提出做十局赛的建议,智广一生鲜逢敌手,今遇林放,正是个对子,遂欣然应战,不想第一盘还没下完,小沙弥来报,有四位俗客到访。

听说有客到访,智广、林放和智通都感到奇怪。智通虽在天宁寺多年,但很少与人交往,现在一下子来了四位,让他有点莫名其妙。智广是客,且刚到此地,更不用说了。两位和尚都觉得应该是慕名找林放的,谁知林放出去一看,都是生面孔。亏得文涛认识其中一位,小声说,那个肉乎乎的就是在燕子楼跟我下棋的。

原来“肉金刚”负于文涛後,当晚便把棋摆给几位老友看。哪几位?“云中箭”上官雄、“拐子马”王子源和“狮子头”徐豹,前两位我们在第一回书中是见过的。第一回中还提到一位陆善根,绰号“鬼子六”,亳州人氏。清风浦擂台被两个女娃娃搅了之後,上官、老王和老陆白忖棋力低微,纵然进京也是出丑,便向吴大人告了病,请他另择贤能。吴大人明知这是托词,但想想也不无道理,两个十几岁的姑娘都能把三位好手如此羞辱,到了京城,只怕也是难讨便宜。心中虽有不甘,但还是准了。上官和王子源本是扬州人氏,仍回故里,老陆则回了亳州。

话休繁絮。却说这云中箭和拐子马都是“金刚”中的人物。按肉金刚的本意,是要把另几位也请来的,但他们或有事,或染恙,未能前来。席间,肉金刚把与文涛所弈棋局演了一回,众人惊道:此子如此了得,将来必成大器!过了两天,得知文涛和他师傅暂住天宁寺,四人遂结伴来访,一瞻这师徒二人的风采。

不想在此遇到林放!对林先生,四大高手早有耳闻,只恨缘悭一面。今日不期而遇,个个喜笑颜开。棋人相聚,说来说去,总还是要在枰中见真章的,当下扬州四大高手为一方,智广、林放、文涛和潜江龙为一方。四对四下了大半天,除文涛连赢两局外,长辈们都下成和棋。

这位说了,以林放和智广的高超技艺,何以竟不能赢扬州名手一盘?而以扬州棋城之威名,又何以拿不下潜江龙这样的角色?说来这就是江湖惯例了。江湖高手一般不肯露招,要下就得见彩,彩越大,下得越卖力。像今天这种卫生棋,大家客气而已,都碍着面子。在智广、林放看来,自己是客,人家来访,不好真刀真枪杀一个昏天黑地,所以下了两盘和棋。王子源与潜江龙对垒,头一盘潜江龙走了个漏,子源速胜。第二盘子源也故意走个漏,送还一盘。扬州几位高手,今天来的目的,原本不是要在棋上论高低,只是想交个朋友,手底下都是点到为止,只有文涛不知深浅,抡起板斧劈头砍去,其间还上演了一幕弃车的杀局。

图1是文涛执红与“狮子头”徐豹的第一盘,如图局面,文涛略一思索,竞弃车劈士,一气呵成胜局――

车四进一!将5平6,车五进一,车4平7,车五退四!前车平6,车五进五,将6进1,後马进四,马1退3,马四进五,马3进5,马五进三,车6进3,帅五进一,车6退6,车五退一,将6进1,前马退一,黑方认输。

闲谈中,林放想起一事,听说扬州金刚实际上只有七位,不知是真是假。果有此事,又因何缘故?“狮子头”徐豹说,这话不假。原本金刚共是八位,只因其中一位因故退出棋坛,金盆洗手,发誓从此不再摸棋,所以缺了一席。

此言一出,大伙甚是讶异。徐豹说,这位兄弟叫梅亮,绰号“金刚刨”。他的棋,就像刨子刨冬瓜,一层一层地削你,所以得了这么个诨号。三年前到应天府下彩棋,上来赢了好几盘,彩也越下越大,到最後一盘,双方把所有银子都押上了,讲明是最後一盘,不管谁赢,输家不好纠缠。

这盘棋,梅亮还是老办法,一点一点刨人家。结果在多子情况下,漏算一着,被人家杀掉了。徐豹说着,在枰中摆出当时的局势。(见图2)

徐豹说,千不该,万不该,梅兄弟不该吃人家的车。图2形势,虽轮红走,但红方怎么解救炮打中仕再卒4进1的麻烦?梅兄弟苦思无策,气血上涌,结果一口血喷在棋盘上,当时就昏厥过去了。

输了这盘真正是呕心沥血的棋以後,梅亮再也不碰棋了,身体电一天不如一天。徐豹说,棋友们想了好多办法,请先生瞧病,抓药,陪他解闷,宽他的心,效果都不明显。林放和智广、文涛、潜江龙等人都对着图2发愣,感觉还是贪子落下的毛病,要说根子,是在前面。林放问徐豹,前面是怎么下的?徐豹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这个典型局面。

智广沉吟片刻後,双手合什,念了句“阿弥陀佛”,说老衲想去看看这位梅施主。徐豹大喜过望,说想不到大师还精通歧黄之术。一路上再三叮咛,让智广千万不要提起下棋二字,说这是梅兄弟的心病,不听这二字倒还罢了,若是有谁不慎,口中露出一句半句,那可就有好瞧的了――非犯病不可!

准知智广在路上答应得好好的,到了悔亮家中,开口就说你这病是因棋而起,必从棋上化解,所渭棋病还须棋药医。老衲开个方子,侮施主服服看。说罢,要过纸笔,一挥而就。梅亮与徐豹看时,见上面写的是:

阵前斩将不为贪,黑云压城若等闲。轻平一炮于敌後,驱散阴霾举手间。

徐梅二人看了,不觉又惊又喜。老和尚的意思很清楚,他不认为红方得车是贪子受攻的败因,黑方的攻势

在他看来,也没有什么了不得。只须把红炮平一步,置于将後,就可把满天乌云全部驱散。言下之意,这盘棋竟是红胜!

梅亮的眼睛一下子就放光了,人也坐了起来,口中直叫:“拿棋来!”

原来,背广‘大师看了图2之後,发现红方藏有一步妙解,这就是接走炮七平六,将炮送入虎口。这一着看似无理,却是妙绝奇绝的救命神招。黑如用将吃炮,则马三进五一将,再车五平三叫杀,黑如象3进5,车三退五!将4退1,车三平六抽吃黑卒,红方胜定。红平炮将底时,黑若不予理睬,仍按原计划炮7平5轰仕,则炮五平一,以下将4退1去炮,炮一退三守住底士,黑汁已穷。红方下步再车五平一,犹如猛虎出山,其势难挡。

梅亮和徐豹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把每个变化仔仔细细摆了五六遍,确认着中无着,变外无变,这才松了口气。等他俩终于把头从棋盘里抬起来时,智广大师已飘然离去。

话分两头。智广和徐豹来看梅亮时,林放和潜江龙等本想一起过来看望,但转而一想,老方丈是去给人看病,梅兄弟尚在病中,这么一大帮人跑了去,反而扰人休息。不如过些时日,待梅兄弟康复,再行相聚不迟。

谁也没料到,就是这一念之差,祸从天降了。

却说那天宁寺後身是片竹林,林中有一小小别院,潜江龙一行就暂居此间。深红与浅红小姐儿俩,生性顽皮,依旧女扮男装,做个小厮模样,借着端茶倒水,观看林叔与那老和尚的棋战。後来见到云中箭、上官雄和王子源,二女不禁掩口偷笑,怕露出行迹,不敢过于托大,便悄悄对文涛说,快点下,下完了到後面来,有好笑的事情告诉你。

文涛和徐豹下完之後,也没听徐豹说起梅亮的事,直接溜了出来。自忖那盘弃车杀杀得精彩,有心在二女面前卖弄一番。不想浅红和深红把当初在清风浦戏弄三雄的故事讲了一遍,又把当时所下对局摆了出来,文涛一见,连称绝妙,说:“下得比我好,我都不敢往下摆了。”忙问浅红:“这是你下的,还是姐姐下的?”

浅红故意说:“我哪下得出来?自然是姐姐,姐姐的棋比我高多了。上次在茶馆,她是故意输给你的。你这呆子,还蒙在鼓里!”

文涛不解,转问深红:“你为什么要让我?”

浅红忙说:“人家喜欢你呗,下不去手。哪像你呀,就知道好勇斗狠,跟女子下棋,也是那般横眉立目的,一点风度都没有!”

父女7日变范文6

一、导入环节,课内文章带入丛书内容引出乡愁

多媒体播放《乡愁四韵》,再展示余光中的《乡愁》,创设情境之后,教师深情表述:我们吃过了汪曾祺送来的鸭蛋,品味到了乡愁;喝过了琦君酿过的春酒,也感受到了乡愁。有人说,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那些远赴他乡,天涯羁旅的游子们离开故乡的时候是豪情万丈,归来时却万斛乡愁。踏遍万水千山,阅尽人间万象,他们会埋藏多少欲说还休的心事呢?

二、赏读乡愁,深入文本,感受作者情怀话乡愁

首先请学生速读《乡情》《剪不断的乡愁》《愁乡石》《想北平》。然后要求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文章并概括其内容,说说作者如何用文字或借助什么物体表达这么抽象深沉的感受――乡愁。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思考之后,他们也能谈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生:我喜欢的是《愁乡石》,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到日本鹅库玛岛度假,隔着中国海看到了远方彼岸的祖国,借着7颗灰色小石子抒发了作者对远方故乡的怀恋与忧愁。228页第七段,体现出其他的游客游玩时的愉悦,与下文作者的忧愁相比较。(其他同学作批注)我觉得作者身在异国他乡,无时无刻不思念祖国。这七颗小石子和作者一样朴实无华,都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祖国的海浪。

师:是啊,作者的愁乡之情就这样荡漾在这片海上。可是沧海之上,永远也钓不回逝去的昨天、离别的故乡。

生:我喜欢的也是《愁乡石》,230页倒数第三段和231页的第三段。运用了对比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将游伴们的硕果累累与“我”几乎空手而归作对比,将“我”内心的哀愁与失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感到了作者对这几颗小石子的重视,和它们对于作者的价值,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于祖国,对于故乡的热爱与思念和她内心深深浓浓的乡愁韵味。

师:你说的让我想到纳兰性德的那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当初有却不珍惜,失去了才觉得弥足珍贵。

生:同样是这篇文章,我喜欢230页倒数第五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普通灰色小圆石带给作者温馨的童年回忆,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以及背井离乡,常年在外漂泊的酸楚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作者站在沙滩上,隔着中国海遥望故乡的情景,带给我们一股浓浓的乡愁韵味。

师(总结):张晓风8岁就离开浙江金华远赴台湾。那些年少梦幻如水一样的流逝了。“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无论张晓风在文坛上有怎样叱咤风云的影响,此刻她的生命之舟都静静地停泊在了这片海边,一一检点,化作一声长叹,两行清泪,满目烟云。

生:我喜欢的是《剪不断的乡愁》,这篇文章是写作者得知可以回大陆探亲的消息,办妥手续和安排探亲行程时喜悦、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师(总结):是啊,人还未走,心已归家。那你想想作者的故乡是湖南,为什么首站不去,却选择了北京?宋之问有句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此时就是这样的心情。

小结:这个重磅消息犹如李白那晚听到的笛声,一夜之间散入春风满洛城。39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每个生命个体来说,都是一段漫长的历程。“三十余年如一梦”啊,也许“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但不管故乡怎样千变万化,故乡的人还是会认得这个游子的。

生:我喜欢的是《乡情》,令我感同身受的是204页最后一段和205页最后一段。请老师帮我读。

(学生笑。师:为什么?生: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朗读水平不行。)

师:作者是一名漂泊在外的游子,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作者的故乡世事沧桑,但作者对故乡的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而是越发深沉。不管故乡如何变化,作者的乡情都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

师(总结):是啊,纵然功成名就,也掩不住灵魂里荡漾的乡愁,这种情怀一旦背负,就是一生。

生:我也喜欢《乡情》,203页第二段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学生批注),引用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写出所有动物对自己的出生地都深深地依恋,都有浓厚的思乡之情,引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小结:“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故乡是每个游子心中的圣地。再踏故土,也许同学大多风流云散,也许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可在游子心中,依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我喜欢《想北平》,文章最后一段“还,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我查阅资料,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已签订,战争即将爆发,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者作为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同样让我想到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此时的老舍和艾青内心都是一样的,饱含了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小结:你说得真好。老舍的悠悠怀乡之情溢于言表,拳拳赤子之心跃然纸上。有些往事不能回忆,有时故乡无法想念。老舍像苦苦搜寻目标的猎户,北平就是他心仪已久的七彩神鹿。满弓的箭欲罢不能,只能任其出手,射中的却是自己的心头。

三、诉说乡愁,从文本中走出,走进生活话乡愁

教师先朗诵龙应台《目送》中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和学生深入交流文本中作者乡愁情感的基础上,然后再声情并茂地启发学生:离开了那么久,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你还记得吗?请回忆后动笔写下。

(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从文本中走出,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写出自己对于乡愁的理解。)

生:今天,我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心中升起澎湃之情。我如今回到了我的故乡,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吸一口故乡的空气,是一股亲切的味道。一阵清风拂过我的脸颊,熟悉朴实的味道。今天,我回到了这里,回看一眼参天的古树,小时,我曾在这里捉过知了,低头望一眼刻在树上的文字……

生:小时候的我是在老家度过的,老家在临着长江的坝上。小时候我经常和哥哥们在长江边上用泥巴捏成一个个小圆球,用叶子包着放在火上烧,待它们变硬,就可用作弹弓的子弹,这就是我小时候的一种乐趣。每每回忆,仍然让我回味无穷。

四、我心依旧,老师自身感受话乡愁

师:听到大家对家乡的深情回忆,再读着作者感人肺腑的字字句句,老师也心潮澎湃。其实我也是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努力在合肥和大家过着一样入乡随俗的生活。我也想到了我的故乡、我的母亲。我写了一首小诗和大家分享:

故乡是一坛陈年的老酒,

不忍开封,不忍开封,

哪怕抿上小小一口,

馥郁的芳香就会

润了你的双眸,醉了你的心头;

故乡是一座心灵的港湾,

何惧天涯,何惧天涯,

漂泊的游子将

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疲惫

化作一只小小的归帆,栖息在你温暖的怀抱。

师(总结):有一首歌,不常听,但一入耳,便能慰藉愁乡之情。播放歌曲《故乡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