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叶的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叶的梦范文1
世界上最早的旅行社产生于19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而我国最早的旅行社则产生于20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伴随着世界范围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繁荣,旅行社现已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旅行社的产生是经济、科技和社会分工发展的直接结果,同时也是旅行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18世纪中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世界范围内旅行和旅游的发展方向。第一,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有产阶级规模日趋扩大,他们具备了旅游的经济条件;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提高了运输能力,缩短了运输时间,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第三,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了人们适时逃避城市生活的紧张节奏、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的需要和对回归自由、宁静的大自然的追求;第四,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原先那种随农时变化而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取代,致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度假要求。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托马斯・库克作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商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托马斯・库克于1808年11月22日出生在英格兰,自幼家境贫寒,10岁便辍学从业,先后做过帮工、送经人和木匠等。库克笃信宗教,热衷于禁欲。1841年他创造性地包租了一列火车,载运540人从莱斯特到拉夫伯勒参加禁酒大会,全程11英里,每人收费1先令。此后,他又多次组织类似的铁路旅行,并逐步认识到其中潜力巨大的商业机会。1845年库克在莱斯特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开始专门从事旅行业务,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商。
此后,托马斯・库克的业务经营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1845年为组织到利物浦的观光旅游,库克整理出版了《利物浦之行指南》,并为此设立专门的旅游向导;1855年库克以包价的形式组织赴法国的旅行;1865年库克儿子约翰・梅森・库克联合在原有公司的基础上创办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并将营业地点迁往伦敦。他们以后又相继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设立分公司,并于1872年成功地组织了9人环球旅游,从而使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名声显赫的旅行社,托马斯・库克也成为旅游的代名词而在欧美地区人尽皆知。
托马斯・库克对于旅游业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开创了近代旅游业,而且还表现在他面向大众,薄利多销,推动了旅游的社会化,促进了旅游业迅速发展。
我国旅行社最早产生于20世纪二十年代。1923年爱国人士陈光浦先生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1927年该部独立并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后,于1949年12月在厦门成立华侨旅行社,这便是中国旅行社的前身。此后,我国又先后于1954年在北京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79年在北京创办中国青年旅行社。但是,我国旅行社真正大发展却是1978年国家实现对外开放政策之后,改革开放是旅行社真正发展的开始。
旅行社的发展是在托马斯・库克之后,为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旅行社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下半叶,欧洲成立了许多类似的旅游组织。英国1857年成立了登山俱乐部,1885年成立帐篷俱乐部;法国、德国都于1890年成立了观光俱乐部;美国运通公司于1850年起兼营旅行业务,并于1891年发售了现代使用方法相同的旅行支票。到20世纪初叶,旅行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美国的运通公司、英国的托马斯・库克公司和以比利时为主的铁路卧车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旅行社业的三大巨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更为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旅行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今天,全世界已形成由数万家旅行社组成的庞大的世界性旅游服务网络。
毫无疑问,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但与此同时,旅行社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和普及,又为人们的旅游提供了诸多方便,进而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旅游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统计,仅国际旅游收入一项每10年便增长1倍,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全世界国内旅游的规模远远超过国际旅游规模。由此可见,旅行社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在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初成、增长和调整三个阶段。1978~1989年确定为初成阶段,我国旅行社的发展中有两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是1984年旅游外联权的下放。它是我国旅行社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是1985年《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它标志着国家开始对旅行社实施相对独立的行业管理。直到八十年代末期我国旅行社才真正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行业。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也得到广泛的认可;1990~1994年确定为旅行社增长时期。我国旅行社的经营者们开始意识到旅游产品的易受影响性和经营旅行社的风险性,旅行社业也因此进入了一个相对理性的增长阶段;1995年面对我国旅行社急剧发展的势头和由此引起的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同时为适应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世界潮流,政府以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的实施为标志,开始对旅行社行业的全面调整,并在此基础上于1997年出台了新的《旅行社管理条例》。1995年至今确定为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调整阶段。
旅行社的性质就是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尽相同的含义,但都包含了两个共同特征:一是提供与旅行有关的服务是旅行社的主要职能;二是以赢利为目的决定了旅行社的企业性质。旅行社一般都具有五种基本职能:一是生产职能;二是销售职能;三是组织协调职能;四是分配职能;五是提供信息的职能。旅行社的基本业务主要包括产品开发业务、旅游服务采购业务、产品销售业务、产品促销业务和旅游接待业务。
旅行社的分工就世界范围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旅行社的生产分工,既存在以批发经营和零售为代表的在时间上先后承接、具有互补关系的垂直分工,也存在批发经营内部同一操作层次上、针对操作的不同特点进行水平分工,并由此形成了全球范围内具有一般代表意义的旅行社行业的垂直分工体系和水平分工体系。旅行社本身的垂直分工体系由执行不同职能的旅行社组成,各类旅行社在经营中互相配合。如,负责组织包价旅游产品的旅游批发商和负责产品销售的零售旅行商等;水平分工体系由执行同一职能的旅行社,按照服务的市场和业务范围分化而成。如专门负责出境旅游批发经营商和专门负责入境接待的旅游批发经营商等。垂直分工体系和水平分工体系在实际中交叉存在。
我国旅行社分类制度是根据国务院1996年的《旅行社管理条例》,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两种类型,属于典型的水平分工。(1)国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2)国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限于国内旅游业务。
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WTTC)1992年年度报告表明,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同整个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离不开和平的世界环境。就旅游内部而言,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宾馆饭店、旅游交通和旅行社等构成要素的共同发展,但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纽带和旅游客源的组织者,旅行社在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为:第一,旅行社具有纽带作用;第二,它是促进旅游向大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旅行社是通过其中间服务,将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密切相关的各个组成部分组和加工成相对完整的旅游产品,而后销售给旅游者。旅行社不仅可以向旅游者提供专业化的旅游信息,帮助旅游者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还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安全需要,为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创造条件。
旅行社是在一个动态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在经营中不但创造旅游者的需求、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还要根据客源市场和市场环境变化,制定经营战略和经营计划,并实施管理。旅行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职能就是经营。经营管理贯穿于旅行社的整个生产过程。经营管理活动中,经营战略是中心。既是旅行社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又是制定旅行社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旅行社经营观念是经营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需要树立市场观念、时机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旅行社经营要有计划,包括计划准备阶段、计划编制阶段、实施与控制阶段。
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正确确定经营目标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经营目标,是指旅行社经营活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奋斗方向,以及预期取得的经营成果。它与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是密不可分的。数量指标包括:(1)接待人数;(2)接待人天数;(3)营业收入总额;(4)营业收入净额;(5)营业成本总额;(6)营业费用;(7)管理费用;(8)财务费用;(9)利润总额。质量指标包括:(1)人均停留天数;(2)接待人天收入;(3)资本金利润率;(4)营业利润率;(5)全员人均利润额;(6)全员人均营业收入;(7)应收(应付)款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8)坏账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
综上,旅行社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支柱,旅游经济发展离不开旅行社,他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旅游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伴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而逐步从商业中分化出来,形成在第三产业中具有综合性带动效应的“龙头”产业。它经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它的发展特点是大众性、全球性、规范性、持续性。
绿叶的梦范文2
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世界濒危物种。蒙古野驴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呈棕黄色。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
蒙古野驴属典型荒漠动物,多栖息于海拔3000米?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它们游荡生活,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类为食。
蒙古野驴是戈壁滩上数量仅次于鹅喉羚的有蹄类动物。与鹅喉羚的高度警觉不同,它们相对容易接近,这并不意味着你能轻易地观察它们。野驴发达的腿部肌肉会让它们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就消失在你的视野里。
蒙古野驴喜欢群居,这样的方式能确保它们在觅食或休息时,总有同伴担任警戒。在开阔的戈壁荒漠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的疏忽大意都会让它们其中的某些看不到第二天的日出。
蒙古野驴对人的警惕性比较高,在远处看到有人过来,它会快速奔跑、远离人群。野驴的奔跑速度很快,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它们。但由于“好奇心”所致,它们也常常追随人类,前后张望,甚至会跑到帐篷附近窥探,这样就给了偷猎者可乘之机。
蒙古野驴有着严格的组织,各有其具体的工作。“头驴”是一个驴群的首领,它体型健壮,比一般的驴都大一些。驴群的一切行动都要听从它的指挥。“哨驴”负责驴群的警戒工作,一般远离驴群。蒙古野驴警惕性高,听觉、嗅觉、视觉均很灵敏,能察觉距离自己百米外的情况。它们若发现有人接近或敌人袭击,先是静静地抬头观望,凝视片刻,然后扬蹄疾跑。跑出一段距离后,觉得安全了,又停下站立观望,然后再跑。一个驴群通常有20?200只,一旦发生危急情况,驴群中的头驴会带着其它成员排成“一字型”逃跑,场面十分壮观。
蒙古野驴有随季节短距离迁移的习性。它们平时活动很有规律,清晨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在草场上采食、休息,傍晚回到山地深处过夜。在野驴经常活动的地方,未受到惊扰的野驴移动时喜欢排成一路纵队,鱼贯而行。在草场、水源附近,它们经常沿着固定路线行走,在草地上留下特有的“驴径”。驴径宽约二十厘米,纵横交错地伸向各处。聪明的蒙古野驴在干旱缺水的时候,会在河湾处选择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它们用蹄子在沙滩上刨出深半米左右的大水坑,当地牧民称为“驴井”。野驴的主要天敌包括狼、雪豹和猞猁。
蒙古野驴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是狩猎的主要对象。牧民的驱赶和非法猎杀,草原的开垦以及沙漠化,修建公路和矿业开采,把野驴的栖息地零散分割,严重影响了野驴的自然迁徙。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野驴的栖息地和食物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如冬季暴雪、夏季干旱都会导致蒙古野驴吃不上食物,喝不上水,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蒙古野驴的数量急剧减少。
绿叶的梦范文3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一、邹城市旅游业现状
邹城市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邹城市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邹城历史源远流长,文物旅游资源丰厚,境内共有各类历史文化遗存300余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主要景区有“三孟”(孟庙、孟府、孟林)古建筑群;佛教文化及书法艺术精品――北周时期的“四山”摩崖刻石;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宫殿――明鲁荒王陵;被誉为“岱南奇观”的历史文化名山――峄山;国家大型水库――孟子湖和5万亩因采煤塌陷形成的城市湿地;被誉为“天然氧吧”的五宝庵山、十八盘森林公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圣人”综合旅游区,是研究中国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200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04亿元。
近年来,邹城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和文化旅游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建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城市形象。2009年以来启动了总投资200亿元的28个重点城建项目。多方筹资近4亿元,全面启动唐王河公园、唐王湖改造、护驾山植物园、峄山路、岚济路及城市出入口综合改造等工程;着手实施了“两孟文化区综合改造”;集中规划了展览馆、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孟子故里城市旅游形象全面提升。二是实施系列旅游重点工程,推动景区建设不断升级。先后实施了孟庙孟府创建4A级旅游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峄山创建4A级旅游区、荒王陵、邹城博物馆创建3A级旅游区等重点工程;实施了十八盘、五宝庵森林公园和邹西塌陷区等旅游资源开发工程;启动了百大生态园、狼舞山风景区等旅游建设项目。目前,邹城市已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2处,3A级旅游区2处。三是精心包装儒家文化产品,打造“修学之都”旅游品牌。围绕“孟子故里读孟子,谋事做人平天下”主题,积极打造“孟子故里修学游”特色旅游产品。孟府“习儒馆”已分别被团中央、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和科研基地。四是培植节会活动品牌,加快发展节会经济。全面挖掘“孟母教子”文化,实现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大拓展。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华母亲文化节”。五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促销活动。先后与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合,拍摄制作了《峄山怪石之谜》等宣传片;2009年,《孟子的智慧》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进行了一周展播;邀请央视品牌栏目《国宝档案》,拍摄制作了8集专题片,从2009年6月3日起已在央视4台《国宝档案》栏目开始播放,让更多的海内外人士了解、认识孟子故里丰富的文化遗产;邀请新华社、齐鲁晚报、湖南卫视等新闻媒体对孟府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专题报道;分别在北京、济南、徐州、广东召开了孟子故里旅游推介会,并组织全市各重点景区参加了由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各类全国旅游交易会等,并和400多家旅行社达成了合作协议。
同样,邹城市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和文化旅游发展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类型单一,主要是观光产品,缺少参与性、休闲性、娱乐性复合产品;缺少高端旅游产品,没有培育出具有省际影响力、能够跨省吸引客源的新产品和新业态,加之受城市和景区知名度影响,来邹游客明显偏少。二是旅游产品还没有形成特色,“孟子”牌、“孟母”牌主打定位还不清晰,主打“孟子”,有“三孔”影响,主打“孟母”,三迁祠没有恢复、中华母亲苑还未开建。三是“三孟”受“三孔”同质化影响,很多游客到了曲阜,却不再来邹。四是基础设施尚欠完备,还没有高星级旅游酒店,好多贵宾客人都选择异地住宿,加上“吃、住、行、游、购、娱”还不配套、邹东生态游还没有升级上档,来邹游客多为当日游,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水平低,难以带动酒店服务业发展。五是旅游景区景点非企业化经营问题突出,市场化程度低。
二、为实现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和文化旅游科学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实施深度开发。立足高境界、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发展前景广阔、符合邹城实际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推进旅游名城建设科学发展。成立高规格协调组织,形成建设旅游名城合力。深度开发打造五大版块:一是孟府孟庙文化旅游区。做好申遗工作;规划改造景区一公里范围内的民居设施;修复南城墙、崇教门、子思祠、孟母三迁祠、断机堂;改造因利河、大沙河内河段,重现明清古城风貌;拆迁博物馆与孟庙广场之间的相关建筑,使其连为一体;在孟庙增设“讲儒堂”,通过“私塾读孟子”等系列修学活动,激活修学游市场。同时做好旅游商业特色街的规划建设。二是峄山风景旅游区。按照中国奇山怪石第一山的方向进行包装策划,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深度开发羊车古道、梁祝读书洞、四大书院等景点;远期将峄山和邾国故城、野店遗址作为统一的旅游空间,实施整体开发。三是铁山岗山刻石艺术区。围绕打造书法修学专项旅游品牌,进行综合开发,赋予宗教祭祀、山林休闲观光、健身娱乐及餐饮、购物等功能;在现有道教庙宇及遗址基础上,兴建相关建筑,形成道教文化观赏区。四是荒王陵、孟子林墓葬文化区。围绕墓葬文化的特定主题,形成具有远古王陵、皇家陵园、王侯墓葬、家族墓地等类型多样的墓葬文化游览区,远期开发汉墓葬群。五是大力开发邹东生态旅游资源。将邹东山区的十八盘、十八趟、五宝庵山、狼舞山等旅游景点结合生态邹东旅游开发,进行景、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使其升级上档。
第二,拓展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一是策划包装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切实加强宣传促销,形成对外宣传整体合力。继续利用央视等名媒体,高起点、高水平对全市旅游形象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宣传。举办或承办大规模、高规格、有轰动效应的节庆活动提高知名度。二是区域合作。加强与曲阜、泰安的挂靠联合,整合“山・水・圣人”旅游线,把邹城景点纳入各大旅行社精品线路中去,做到资源共享、互动发展。三是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贯彻《好客山东服务标准》,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第三,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财政投入,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视同城市基础设施,列入财政预算和投资计划,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合资、合作、兼并、参股、出售、转让、租赁等方式,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盘活资源性资产和现有旅游企业存量资产。鼓励外资进入邹城旅游业。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激活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在设施建设上,进一步配套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星级的酒店和会展等接待服务设施;加强旅游专线公路、车站(点)、停车场建设;加强交通引导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道路指示标志。具体完善峄山旅游基础设施,实施盘道维修工程,改建现有旅游专线,打造旅游步行街、增加旅游纵深感。
绿叶的梦范文4
旅游企业战略联盟是旅游企业之间为了某一个或几个共同的战略目标而组建的一种松散型组织。各联盟成员都有特定优势是联盟的基础,优势互补是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组建和维系的重要保证。从本质上说,旅游企业战略联盟是旅游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协作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
【关键词】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
一、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机理分析
(一)旅游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的动因
旅游产品具有“食、住、行、游、购、娱”多要素组合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产业链结构复杂、行业部门跨度大的特点,也决定了只有与各行业各部门合作,才能实现完整的旅游产品,战略联盟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意义。
1、提高综合竞争力。各国旅游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一条龙”配套服务,范围包括:从旅游信息咨询、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购物直至信用卡、保险等的全方位服务。目的在于核心专长互补与优势要素共享(包括人财物资源、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渠道等),寻求双方或多方的互惠共赢,获得任何单个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最大利益。
2、增强抗风险能力。旅游链上的企业采取战略联盟的经营方式,可利用合作伙伴的各自优势共同开发产品,通过共享销售队伍,分销渠道,变小的船队为大型的“航空母舰”,提高竞争力及抗经济、环境等冲击的稳定性。
3、强化成本优势。旅游企业相互之间通过共享资源设施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单位成本;通过开发技术和方法的交流获得学习效应来提高效率,降低开发成本;通过共享品牌形象,共享销售队伍、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共享市场,实现旅游客源交汇来使成本内化,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二)旅游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的形式
1、品牌联盟。品牌联盟是以规模经营、规范操作来共享资源,产生“共生”品牌营销,并带来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的组织模式。由于战略联盟主要是通过签定合约形式来制约,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均衡博弈情况下,主要考虑合作各方的实力、信用,以及互补性。
2、特许经营。此种形式表征为转让者具有强大的实力和良好的知名度,受让方经许可使用组织名称、标识、经营程序、操作规则、服务标准。表现方式为一是可以采取参股和联合投资的方式,形成共同的所有权;二是可以采取输出管理和品牌的方式,将管理要素和品牌折合成一定股份,形成共同的所有权。
3、经济联合体。这是指没有建立资产关系的企业联合体,它们出于联合开发市场,分享市场资源,相互合作的动机,由行业协会牵头进行横向联合,起草章程,制定规章,组成行业组织,结成联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联合体可形成庞大的组团批发和零售网络,实现资源平台和集团采购,大幅度降低运作成本。
4、战略伙伴关系。指各旅游企业之间因为高度的利益相关性或共同的竞争对手而结成联盟。它的技术线路是企业之间建立较低的合作联盟,通过业务流程加进新的合作意向和加大合作深度。这种联盟关系主要存在于旅行社与酒店、航空公司之间。
5、渠道联盟。指旅游企业之间因为拓展销售渠道的需要而结成联盟。04年中青旅控股与胜腾tds中国控股公司签订协议,以后者在对中青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增资并购买部分股权的方式组建中青旅—胜腾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提供电话查询热线、市场推广、酒店房间议价等专业服务。
二、增强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措施
战略联盟已成为我国旅游企业广泛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旅游企业联盟中的风险普遍存在,引起战略联盟不稳定的因素有:联盟伙伴选择失误;战略联盟组织结构的不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差异等。从长远看,应吸取国外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失败的教训,从中得到增强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启示:
(一)慎重选择联盟伙伴
合适的联盟伙伴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联盟企业必须拥有建立联盟所必需的某种特殊的资源和能力,以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如进入市场、分担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获得至关重
的政策支持等;第二,双方对联盟的意图一致,即联盟的各企业均要有良好的动机与较强的合作愿望而不是机会主义者;第三,联盟的各企业均要有良好的资信度和经营作风,各盟员共同遵守联盟章程、相互信任、信守承诺、彼此负责与忠诚是联盟构建和生存前提条件。因此,旅游企业在考察联盟对象时,除了要仔细研究它的财务状况、资产状况外,还要详细了解联盟对象的商誉、口碑以及联盟动机,这样才能提高联盟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二)建立联盟协调机制
相互信任是旅游企业之间组建战略联盟的基础,缺乏信任是联盟走向解体的重要原因,因而,保持联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是增强和提高战略联盟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信任来自于沟通,联盟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就容易产生误解和猜疑,就容易导致相互的不信任,所以,联盟内部应该专门建立一种协调、沟通机制,负责信息的沟通、意见的交流和矛盾的化解。
(三)注重跨文化管理
不只是跨国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盟存在跨文化管理问题,同一个国家的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盟也存在着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在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内,联盟成员之间在互信的基础上,如果能积极协商和采取让步、妥协等办法解决矛盾和问题,甚至通过公开辩论、公平竞争来分出是非,一较高下,都将有利于联盟的稳固和发展。
(四)不断赋予联盟新的使命
很多战略联盟解体多是因为一个战略目标已经实现或是根本无法实现而导致的,如果能不断赋予联盟以新的战略使命,联盟的寿命必将大大提高。旅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可不断赋予联盟以新的战略目标,比如市场战略、人才战略、成本战略等一些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的战略,在一个战略目标即将实现之际,迅速制定另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保持联盟的活力,从而增强和提高联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徐洋,甘巧林,秦艳培.中国旅游企业集团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3):73-76.
绿叶的梦范文5
[关键词]欧债危机;失业率;就业保护;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以来,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盟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高企,消费需求减少,进口遭受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欧盟各国开始以 “开放贸易”、“公平贸易”的名义,采取以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为主的诸多非关税贸易壁垒,实施贸易保护目的则是在扩大出口同时限制进口,使本国经济尽快复苏,为本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保持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中国作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首当其冲受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一、 欧盟失业率高企对我国出口欧盟的影响
据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如图1),2012年9月欧元区和欧盟的失业率分别上升到11.6%和10.6%,同比分别增加1.3个和0.8个百分点;欧盟的失业总人数高达2575.1万人,同比增加了214.5万人。目前,欧盟国家的失业率创历史最高纪录,预计未来失业率还将继续攀升。而欧盟的高失业率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我国对欧盟的出口。
(一) 直接影响
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深陷债务危机泥沼的希腊、西班牙等国失业率已突破20%,其中西班牙的失业率最高,2012年9月达25.8%,希腊为25.1%。青年失业问题则更为严重。9月,欧盟和欧元区青年失业率则分别由2011年9月的21.7%和21%上升到22.8%和23.3%。其中,希腊的青年失业率最高,达到55.6%,西班牙为54.2%,希腊和西班牙超过半数的年轻人没有工作。如此大量的失业人口意味着消费者整体收入下降,就业前景暗淡令消费者捂紧钱袋,不敢轻易消费,从而直接影响到欧盟市场的消费需求。并直接影响到我国对欧盟的出口。自2010年以来,欧盟对来自中国商品的需求开始呈现减弱迹象,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见图1)。
(二)间接影响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各国政府实施的紧缩政策并没有带来经济复苏,反而使欧洲各国民众“怨声载道”。失业者纷纷上街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对失业者给予援助,从欧元区债务风暴中心马德里,到巴黎的街头,再到遭受经济重创的雅典,示威者在街头尽情表达对失业、削减开支和经济萧条的不满和看法。对此,欧盟各国政府的做法通常是对本国产品加以保护,从而通过贸易壁垒等形式设置进口障碍。
我国作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且又是发展中国家,是欧盟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针对的重点目标。2010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11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09年增加了57.1%;欧盟不仅拒绝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为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有关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即将到期,将对华贸易救济从反倾销延伸到反补贴。2011年5月,欧盟首次对我国产品(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预示着我对欧盟出口又面临新一轮的挑战。随着欧盟国家失业率的继续上升,我国对欧盟出口面临的贸易限制将会越来越多。
一、 欧盟失业率与我国向欧盟出口数据的协整分析
一、 对策建议
(一) 扩大短期内需
为抵御欧债危机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从我国解决就业和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的内在要求看,我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完全依赖国际经济环境的好转,在外部环境仍在继续恶化,短期内发生好转可能性不大的背景下,应消除欧盟高失业率等对我国经济的中短期影响,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扩大短期内需,消化过剩产能,进一步扩大短期内需加速当前经济增长,弥补由于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增长率回落,促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
(二)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建立一个反应迅速的预警机制,为企业和行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对滥用规则、不公平或骑士性做法予以反击。出口企业应加强联合,政府应帮助和引导企业以各种方式保护自身利益,提高行业竞争力,有效应对各种贸易争端。
(三) 加快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加快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可以抵御外来产品的竞争,保护本国产业,逐步优化经济结构,有助于改善落后的技术结构,减少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从低端制造向高端研发,从制造人向创造人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增加我国抵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筹码。
[参考文献]
[1] 姜文学. 国家贸易理论与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1-128.
[2] 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威尔. 全球贸易和国家利益冲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5-61.
[3] 刘非非. 简述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24): 168.
绿叶的梦范文6
[关键词]旅游一体化;旅游业;欧盟;长三角地区;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F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048-04
长久以来,“休闲”被视为一个与“奢侈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词语。在中国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有金钱与时间去游历青山秀水,周游列国,饱览美景。而现今,随着休闲文化热潮的兴起,人们开始需要一种新的生存条件,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体验一种新的生命状态。而休闲,作为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也随之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纵观当下,休闲愈发与人的生存质量和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美国《未来学家》杂志刊载文章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的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生变化。发达国家将率先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
作为休闲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区域旅游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协议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目前,欧盟在这一方面明显领先于世界其他区域组织。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共同体,直至1993年欧盟的成立,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各成员国带来了实际利益。欧盟的性质首先体现在“共同体”的概念上: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带有超国家因素的新型区域性组织。作为当今世界上区域发展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欧盟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自然也有其特殊的过人之处。
一、欧盟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多方位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欧洲,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旅游业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与旅游相关的议题在欧盟决策中的地位也迅速上升。这一产业直接或间接地为欧盟各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从而在经济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地位。许多旅游业大国都认识到了这一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惊人的发展潜力,并促成了欧盟开展一系列加速旅游业发展的初步行动。20世纪90年代起,欧盟便开始实施更为紧密的行动计划:1990年是欧洲旅游年,正是在这一年欧盟提出了“使欧洲人相互更紧密”的口号。这一举动开创了旅游业整体发展的大局面,欧盟旅游一体化进程便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一)政策环境
政策的制定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有着关乎全局的重要性,它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只有在政策制定者能够为旅游市场提供正确的规划、充足的资金和合理的规章的情况下,旅游行业才能顺利发展。欧盟颁布了第一个旅游业的专门文件《关于共同体旅游政策的主要原则》,通过了关于建立旅游地区分布及在旅游业中建立咨询和合作程序的决议。1990年“欧洲旅游年”提出旅游产业需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提升欧洲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等方面开始了一系列初步行动。1993―1996年间颁布了欧盟旅游合作的首个行动计划,此后每年都会出台一个欧盟旅游业行动计划,对一年内的发展作展望与规划。这些计划无疑能够带来旅游业发展的热潮,刺激各地区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并有力拉动就业。
(二)区域机构
政策制定后,需要具体机构去落实开展。即使制定出了完善的政策,但若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也是无济于事。在1984年欧共体第一届委会员的相关决议中,旅游业的服务性质以及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得以确认,旅游业的发展自此拥有了“超国界”的统一协调机构。1986年,欧盟成立了旅游一体化专设机构――旅游咨询委员会,代表各成员国利益,取得了区域内国家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方便了各国在旅游业上的信息交流、咨询与合作。另外,1988年起,欧盟负责旅游业的官员开始定期举行会议,就成员国共同关心的旅游业发展政策进行磋商;1989年,旅游业管理机构从交通理事会中分离出来,欧盟的旅游一体化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正式的区域机构以外,欧盟每年举办“欧洲旅游论坛”,讨论发展中的难题,共享成功经验,以期加强各方的合作关系。
另外,欧盟这些机构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保障旅游业按预定路径正常发展这一层面,而是积极地对旅游业予以更多主动的关注和支持。在同国家和区域利益主体合作的过程中,他们首先确保了欧盟财政和非财政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其次是采用某些手段和方式,如质量指示器和基准指标等,用以掌握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的质量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