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外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外教育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78-01
校外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整个生命系统充满生机与活力,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作为一名校外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在这块主阵地上执掌起这门"艺术课程"的教鞭,个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方面努力:
1.正确认识校外教育
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是孩子们展现其个性才华的最佳场所,是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 的乐土。
传统的教育要求的是统一的思维模式、统一的答案,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眼睛、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个性,而青少年活动中心里高水平的团队、众多的活动、不断的参演参赛 参展、交流等,使孩子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兴趣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 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多项的活动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就容易引发好奇心,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自觉地去寻 求答案,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非常重要,我们要倡导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的思维 模式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启发孩子大胆的创造性的设想, 从而去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
2.校外教育基地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素质和良好的师德师风素质
作为一名校外教育工作者,最根本最关键的要求就是要深刻理解新形势下教育的深刻内涵,把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们在实施教育意义的过程中就是要"成就人",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为宗旨,知识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的是教育的意义。每一门学科,每一次活动,每一项内容都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意义,不管你是校外教育阵地上一名活动辅导教师、学科指导教师、还是后勤服务教师,你都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你是学生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每一位孩子来到校外教育活动中心是要在释放压力的前提下成长提高的,我们的任务只能是让孩子找回童心,回归自然,体验快乐,寻找幸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炼就一身一些校园内学不到而又与其成长相关联的本领。选择好的教育角度,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理念。在辅导基地学生时,要善于选择角度,善于变换角度,从而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编织出美丽的教育故事。
作为一名校外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师德师风素质尤为重要。现代作家贾平凹说过: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责任心。一个有责任感的辅导教师,当你面对走进基地的孩子,走上课堂之前,开展活动之际,走近学生之时,首先应该做的便是调正自己的情绪,端正自己的态度,心中想着孩子的童真与乐趣,胸中印着孩子的成长。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校外教育基地是容不下他的;一个只追求实惠的人,是不能胜任校外教育工作的。我们校外教育工作者只有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我们的孩子才会在校外教育基地留连忘返,体验快乐,我们的孩子才会发展,才会幸福。
3.对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几点想法
3.1 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发展必须找准新的突破点。由于校外教育工作与城市发展和社会教育发展相适应,与新世纪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拓宽校外素质教育的生存空间,使其触角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强化了校外教育机构的社会功能。满足对校外素质教育的渴求。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通过共建共育联合教育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校外教育机构普遍存在的经费不足、场地缺乏的实际困难,利用假期校外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教学,教研活动,从而实现了办学双方的优势互补,展示了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社会作用。
校外教育范文2
(一)校外教育的涵义
在我国,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它与正规教育中的学校拥有共同的教育对象,但二者在办学方式、招生方式,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及教育对象的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对校外教育概念目前存在几种理解和认识。一种认识可以称之为是狭义的校外教育,把校外教育看作是由专门的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如有的学者认为“校外教育是指少年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另外一种认识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校外教育,如有的学者认为“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通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个人的课外阅读、栽培花草树木、自我服务等等所接受的教育。”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校外教育是非正规教育的代名词。所谓的非正规教育,是指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不管教育形式如何,但学生需要通过报名注册方可上学的教育。非正规教育包括与学校教育相对应的各种校外教育,如文化馆、文化宫、少年宫、博物馆、展览馆和图书馆等,也包括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成人的继续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上述关于校外教育概念的表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发现上述概念有以下共同点。首先,校外教育是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在各类校外教育机构在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其次,校外教育的对象普遍认为主要是青少年,兼顾成人教育;最后,校外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二)社区教育的涵义
社区是指一定地域空间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单位,为开发社区生活,以其居民为对象实施的集体教育活动,因而被称之为社区教育。在我国,对于社区教育这一概念,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通常从“社区”这一概念入手,详细阐明社区的重要性,以“社区性”为突破口,进而确立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地位。教育部在2001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中对“社区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开发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特点的区域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在对各类教育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当前侧重于对社区内各类教育进行延伸、补充。总体上说,虽然目前对社区教育内涵的诠释众说纷纭,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社区教育的不同方面,但是对其区域性、强调其对象的全面性、突出其功能的社会性、体现教育社会一体化的特征已达成共识。另一种观点则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将“社区教育”的重心放于“教育”这一概念,“社区”只是这类教育的一个特征,更多关注于社区教育的目的、方式方法、作用等等。其代表性的观点为:“社区教育的内涵应是在一定的社会区域内,把生活和教育结合成一体,发挥社区成员作用的、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并为了社区的共同发展和社区生活的向前、向上而进行的一种全方位、全民的和终身的教育。”根据社区的界定,则所谓“社区教育”,已不是以往教育学中社会教育的概念,也不仅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它是一个大教育观的概念,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还包括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所以,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集各种教育层次、类别,以及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其目的就在于利用社区的所有资源,教育社区的所有成员,提高他们的素质、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一种新颖教育。
(三)社会教育的涵义
对什么是社会教育,到目前为止对其内涵和外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是:“广义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有研究者从社会教育的对象的角度加以界定,认为“社会教育是学校与家庭之外的社会文化机构及其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有研究者从社会教育内容的角度进行界定,提出“社会教育是以社会各界人士为教育对象,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为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还有的研究者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比较的角度进行界定,认为:“社会教育是学制系统以外的,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的,社会团体和私人推动为辅助,利用和设置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对全体国民所实施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并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
二、校外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实施的主体、对象和内容
(一)校外教育的实施主体、对象和内容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少年宫为主体的校外教育机构一直是由政府出资兴建,投入运行经费,形成了一套管理和运行模式。从机7构的行政管理来看,校外教育具有弹性化的组织形式和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中国的校外教育机构可分为综合性与专门性两类。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目前主要指政府主办的校外教育机构(如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活动站等),这些机构属于教育厅(教委或教育局)、共青团、妇联、文化局或者科技局管理,其中以前三者为主。专门性的校外教育机构是专门为开展某项活动而设立的。如儿童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儿童影剧院、少年科技站、儿童铁路、少年农科站、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少年儿童广播站等。校外教育实施的主体也即上述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机构。校外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平时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在课余时间,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和活动,在校外教育机构接受各种培训和指导。1995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文化部,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校外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教育、游戏娱乐、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
(二)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对象和内容
社区教育实施的主体是领导主体,具有官方性,对象是社区全体成员。我国目前存在五种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二是“学校——社区互动型”模式;三是社区学院模式;四是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五是媒介型社区教育模式。离退休干部、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都可以成为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社区教育是满足社区成员教育需要的,提高他们的新思想、新道德、新知识、新能力的全民教育,是一种“区无不学之户,户无不学之人”的教育,每个社区成员既是社区教育的对象,又是社区教育的主体。社区教育的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有研究者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把我国社区教育内容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成了3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1993年,社区教育包括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社区)三结合教育,社区教育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并且是一种单向性教育;从1993年开始,社区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职业教育、文化生活教育、科普教育、法律教育、卫生保健教育等,该阶段主要开展成人教育;21世纪初,以“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理念的提出为标志,实现了社区教育研究范式与内容的转向。
(二)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对象和内容
社会教育实施的主体很广泛,无论它的创办者是政府、团体或私人,只要它是对社会成员实施了影响的教育活动,就是社会教育的实施者。广义地理解,一切社会活动和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狭义的实施主体是指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社会教育的对象是对社会全体成员,而不是针对其中的某个特殊群体。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施教于全体国民,这决定了只要是对社会全体成员施以影响的各种活动的主体,都可以看作是社会教育实施的主体。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了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与广义教育无大异。
三、校外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概念间的关系
校外教育可以看作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从教育对象来看,校外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国民,很明显,校外教育的对象包含在社会教育之中。从教育的内容和范围来看,校外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都可以包括在社会教育之内。从实施的主体看,校外教育的实施主体包含在社会教育所实施主体之内,可以理解为校外教育和社会教育使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社区是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结点,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日渐深入,社区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成为学校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校外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二者的边界也日渐模糊。校外教育的社区化是校外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社会单位教育开始蓬勃发展,成为校外教育的主要力量。社会教育不一定以某一区域为限,是全社会进行的,具有广泛的区域和对象。社区教育则侧重区域性。社区教育使社会教育在特定的地域和范围即人们所居住的社区所进行的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实际上包括在社会教育之内,但不等于社会教育的全部。
四、问题与建议
(一)校外教育概念有待拓展
一直以来,我国校外教育沿袭的是50年代由苏联移植过来的社会主义模式,完全由国家包办一切,教育部门完全依靠国家投入来开办校外教育。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进行,这种单一结构、单一渠道的校外教育办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校外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校外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思校外教育界定的历史局限性,应该给校外教育下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义。当前校外教育的内涵没有说清校外教育是什么,也没有明确校外教育要做什么。
(二)社区教育概念有待细化
社区教育内涵界定及定位至今不够清晰,发挥作用受限。社区在地域上如何界定,社区和行政区域如何划分和对应等许多问题都没有明确。不管是校外教育、社区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存在管理上职能重复、责任不清等问题,因此,当前应当尽快完善上述各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各自的权力和义务。
(三)社会教育概念不甚明确
校外教育范文3
关键词 校外教育 素质教育 师资优势 教育品牌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牢固树立“经营校外教育”的理念,以优势求生存,靠特色促发展,生存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链接,才能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效益、社会益效和人才效益。近年来,孤岛社区少年宫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宫宗旨,高质量地服务社会,服务少年儿童,成为孤岛地区孩子们喜爱的、家长欢迎的、领导满意的、一流的校外教育品牌。
1强化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资优势
1.1练好“坐”功
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的同时,拿出充裕的时间,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校外教育教师管理规定》及当前国内外校外教育教学管理的先进知识、先进经验,把教师掌握教育、教学信息与动态作为一项例行制度,常抓不懈,使每一位教师时刻把握当前最先进、最科学、最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把最新的教学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与此同时,坚持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抽出专门时间,先后委派了几批年轻教师骨干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准。不仅如此,少年宫还要求每一位教师联系个人实际制定师德修养计划,严格自律,完善自我,不断培养教师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风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品质。
1.2唱好“站”功
教育教学重在实践,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一个扎实的实践舞台。教师的实践舞台在课堂,少年宫从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计划设计到课程安排,从备课内容运行到课后意见反馈,从教育教学改进到理论与实践创新,一切围绕孩子,围绕孩子的一切,科学设计,精心规划,让每一位教师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让每一堂课的每一个孩子都从中受益。
1.3严格管理
每年春季组织一次“家长满意率问卷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档量化打分,敢于辞退了家长反映问题较多的老师。平时,对家长反映的教师工作态度、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促其及时改进。严格的管理,培养了教师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
几年来,面对外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对生源市场较大的冲击,少年宫在竞争中健康发展,在冲击中茁壮成长,在成长中不断进步。目前,少年宫所有的专业和兼职教师均具备了大专以上学历,形成了较为雄厚和稳定的师资优势,为进一步发展孤岛校外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校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2注重一流的办学质量,突出教学特色
教育教学质量是少年宫取得社会认可、信任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是少年宫工作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为此,少年宫在办学模式、办学途径上不断进行有益地探索,不断改变思维定势,打破工作僵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不断扩大办学空间。
近几年来,少年宫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开设了包括美术、书法、舞蹈、器乐、剑桥英语、奥林匹克数学班、益智健体综合班等十几个特长教育专业,基本满足了少年儿童在素质教育上的需求。已累计培训学员数万人次,几千名学员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各类比赛中获得奖励。器乐、舞蹈、剑桥英语等考级合格率均在98%以上,优秀率达30%。连续多年组织学员参加全国性书画大赛、全国世纪之星少儿特长成果展和“星星河”全国少儿美术书法大赛,并获得成就。为了给家长、学员提供更大的方便,少年宫还积极同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山东省舞协等联系,被确定为考级点,部分专业的考级活动均在少年宫举行。考级点的设立,是对少年宫办学实力的强有力证明,更是孤岛社区校外教育办学水平的权威性象征,社会知名度会进一步提高,将会使孤岛乃至周边地区更多的群众了解少年宫、信任少年宫,少年宫的生源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有实力才有活力,有技术才更有力量。少年宫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教育教学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化。少年宫承担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与学的研究》、《少先队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建立雏鹰争章课程,自主发展学生》等国家级、省级、局级课题的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方面,已形成了“创设情境、重视操作、愉快学习”的教学特色 。
校外教育范文4
1.1建立主办学校组织、校外教学站点积极参与的教材建设模式首先,主办院校要重视校外教学站点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要改变教材建设是主办院校“自己的事”的潜在意识。在教材队伍建设中要把校外站点作为主力队伍之一进行建设。在教材建设组织机构中把所属校外教学站点作为成员单位,吸收站点的管理人员和自聘教师参与教材的编选工作。把教材建设作为站点工作年会的重要内容列入会议日程。实践中,主办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是负责管理校内外教学站点的具体部门,由其代表学校组织协调教学站的教材建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校外教学站点也要意识到,在教材建设中,单个教学站人力财力有限,投入太多容易影响教学,势单力薄,单打独斗难以出成果。加之,教材编选必须按照主办学校的教学要求进行。在主办学校的组织和参与下,各教学站点可及时从主办学校获取信息、共享资源、更准确的对各自教材建设进行定位,教学站点之间也获得彼此协作的良好平台。
1.2形成编选结合、以选为主的编选关系并明确编写重点要把选用教材作为教学站点教材建设的主要手段。其一,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和电大教材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外教材的更多引进使得教学站点教材选择的范围空前扩大。“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成就明显,教材数量大幅度增加,教材专业门类更加齐全,教材质量进一步提高,编写出版了一批精品教材;“十二五”以来又有新进展。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在要求上和成教教材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也给成教教材的选用提供了新空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成绩斐然。“1999年广播电视大学启动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确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心’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技术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深度融合、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为广播电视大学文字教材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以综合素质提升为培养任务,以工作岗位为出发点,以强化岗位技能为教学目标,多样化、立体式的教材呈现的指导思想,研发了大批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突出岗位技能的全媒体的教材。”考虑到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高校外教学站教学模式的共性以及学生的共性,电大教材对教学站的学生显然有适用性。其二,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缺少专职教师,教学站点的师资力量相对更为有限,有限的师资力量首先要投入到教学中,教材编写周期长、投入大,如果把较多精力投入到教材编写上,势必影响基本的教学工作。教材编写方面应侧重于布点少且招生量少的专业教材以及教学辅导书和习题册。一些相对冷门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如果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可由教学站和主办院校合作共同编写。依据培养的模式、层此和学科差异,努力编写具有特色化的教材,体现学校、教学站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以下共识:成人高等教育不只是文凭教育,要致力于帮助成人获得更新更多的实用知识,要有效提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解决方法。在此共识下,诸多研究者普遍强调主教材建设,即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建设要特别注意体现成人在年龄上、心理上和学习时间上的特征、体现成人教学的特点。有研究者也对如何做好教材建设提出了好的建议:“必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理论知识的准确定位,既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又要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确定理论深度;二是注意渗透‘问题解决’的意识和思想,以达到贯彻‘实用’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实验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成人高等教育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笔者认为,基于在教学站点学习学生的具体情况,教材建设的范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课本建设,还应包括自学指导书、辅导书及习题册等辅导材料。这些辅导材料的编写也应按照成人教材的一些基本要求来进行,体现特定人群的学习规律。
1.3确立符合教学管理实际与教材建设现状的编选原则(1)接受主办学校的管理与指导原则。一般来说,教学站的教学活动均需在主办院校的指导下进行,以按照一定的进度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并保证教学质量。为此,教学站点的教材编选工作也应接受主办院校的管理与指导,以保证编选质量。(2)符合教学计划规定的原则。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编选教材的基本依据。因此,各教学站点编选教材的过程中应与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确定的学科类别、开设课程门类相对应,充分体现教学计划对培养对象的培养要求及对其知识构成的规定,使选用的教材符合培养规格与目标要求。(3)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原则。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是选定教材的主要依据。因此,各教学站点在教材选订工作中,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优选版本,不仅要选好教材序列、类别,更重要的是选好符合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和要求的教材。(4)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的原则。教学站点的学生具有职业多样、生源素质和知识背景差异较大等特点。因此,教材选用应尽量兼顾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和学习特点。
2对教材管理的建议
2.1教材管理需要考虑的新形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办学效益的追求,普通高校教材管理存在追求零库存的趋势,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办法降低库存或避免新的库存增加,同时,学生自愿购买教材在各大高校得到越来越普遍的推行。教材供应与管理的这一新变化或多或少影响到校外教学站的教材管理,在实物教材的供应上,有的主办院校已经不再寄发教材,改由教学站点自己解决。教学站点的教材管理必须考虑到形势变化并着眼于如何保障教学需要。
2.2明确主办院校的教材管理职责(1)提供主教材版本。各专业主教材的使用版本一般应由主办院校提供,教学站点需要个别替换的,需征得主办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同意。(2)搭建教材管理平台。在主办院校和所属校外站点之间、所属各站点之间搭建教材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交流和实物互助调剂。(3)对校内外教学站辅导书、习题册等辅导材料电子版进行管理。(4)协助解决教学站点在教材管理中的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因各种原因,教学站点采购教材需要主办院校协助时,主办院校对口部门应帮助解决。
校外教育范文5
【关键词】校外教育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73-02
一、实施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知识经济正在取代工业经济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人才素质的综合化;二是人才的个性化,有创新能力;三是人才的多样化。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青少年必须成为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知识广博、文明守法、诚信合作等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代新人。而校外教育给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紧密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的结果。团中央书记处赵勇提出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的社会化、校外教育场地的社会化、校外教育队伍的社会化和实现校外教育服务的社会化。他指出,只有面向社会,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把校外教育事业真正办成服务所有青少年的社会教育事业。
(三)实施青少年校外教育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
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青少年的特征,他们的全面发展,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是他们投入多样而全面的活动实践中实现的。另外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作为社会存在物而活动。因此只有在这种亲身参与的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才能发展他的社会性和个性品质。
(四)实施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及社会意识形态正在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而如何充分利用青少年的闲暇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功能,进一步构建青少年校外教育模式,是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外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定位不准,内容不丰富
部分从事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和不少家长仅仅把青少年活动阵地看成是青少年游乐的地方、是应试教育的延伸,而不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阵地。这种观念表面上是对青少年活动阵地培养人、锻炼人的认识存在偏颇,实质上却是整个社会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观念的滞后,这是与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之间存在差距。也正是这种观念推动了各个活动阵地热衷于举办各类培训班,重视经济效益,勿视社会效益。
(二)教学场所简陋,学生安全隐患多
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少,规模小,设施老化,在数量和规模上都难以满青少年学生的需要,大部分校外活动场所配套设施老化或不健全,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而比较好的校外活动场所被出租、挪用、挤占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三)经费不足,制约校外教育的发展
大多数校外教育机构资金状况相当紧张,有的连基本的工资开销都不够,更谈不上添置设备设施,有的迫于"生计",部分场所采取出租场地等方式弥补资金缺口,有的甚至无视师德,片面追求高回报的培训,还有一些校外活动场所,由于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本身特有的资源、文化教育软硬件配套匮乏。
(四)校外教育师资缺乏,专业结构配置不合理
据调查,校外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力量薄弱、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大多数的都是聘请在职老师兼职,还有的校外教育机构居然招收非师范毕业生进行教学,他们只需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他们就可以走马上任。
三、加强校外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监管
尽快健全工作机制,由教育部门统筹,齐抓共管,领导和协调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要对校外教育机构要严格准入机制、审批机制、监管机制和考核机制,对不具备办学资格或办学方向背离的校外教育机构坚决予以取缔,政府部门要将校外教育像学校教育一样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使青少年宫与学校等机构举办的校外培训和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便于协调、调配、指导与考核。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政府要将面向青少年的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合理利用社区现有各类活动场所,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类文化场所,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各种场所、设施,建立节假日开放制度,安排好青少年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加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资金的投入,通过新建和扩建,大力改善现有的青少年活动场所条件。各校外教育机构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青少年活动场所和捐助各种活动设施及经费,各校外教育机构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市场机制结合教育规律,求得生存和发展促进校外教育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加强现有人员的优化配置,加大培训的力度;二是制定校外教育机构教师的职称、职务晋升等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校外教育事业;三是加强外聘教师的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外聘教师管理制度。
校外教育范文6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
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全力推进校外辅导站持续发展。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外教育辅导站长效运行机制。
坚持“校站结合,以校为主”的办站模式。
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