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登泰山记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范文1

那么,如何在实际中切实有效地运用这件21世纪的教学工具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第一是多媒体课何时上,上多少的问题。恰当地使用高品质、多元化的媒体信息可以给教学锦上添花,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认为该上的多媒体课尽量要上,不该上的多媒体课坚决不上。如诗歌鉴赏、写景类散文、某些戏剧等适宜上多媒体课,这类课应多上。而一些议论文、抒情散文等则不宜上。实践中有些老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新授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过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罢了,反而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缺少了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尽管教学内容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存有明显不足,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使用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形而上学”,多媒体成了“花架子”。我们不应只满足于将它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应该明白,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像黑板粉笔一样,是自己的一种教学工具,选用的辅助媒体必须是解决问题的最优势媒体,传统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很好地处理,就没有必要非得使用媒体。

另外,上多媒体课还要注意适量的原则。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制作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既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也淡化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

由此可见,再好吃的菜,也有吃厌的时候。如果多媒体课上得过多、过密,一则耗费教师大量精力,二则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三则减弱了多媒体特有的效果。据此,对于高中第三册诗歌鉴赏单元可以这样处理: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课文上好多媒体课,其余篇目或安排讨论课,或安排探究课及其他课型。

第二是制作课件应追求高效低时。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①请人制作课件。对于某些技术性因素要求较高的课件,如Flas课件,我们可以请多媒体辅助人员帮忙。教师应注意写脚本时一定要写清楚写详细,像时间的控制、画面和声效的运用、色彩的调配都要预先设计好。②自己制作课件。在课件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自己时间又较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动手。这样做的好处是课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曾经运用PowerPoint自己制作了《登高》的课件。里面配上朗读的音效,插入几幅古代的山水画,再加上《九日》的迁移训练,上完以后,效果不错。③修改他人课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好的教案我们可以借鉴,那么为什么好的课件就不能拿来用呢?在一些教育网站上经常有一些优秀的课件,我们可以将其下载,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加以修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如上《登泰山记》时,我下载了网上的课件,在实际应用中保留了原课件的文章思路分析以及几幅泰山风景画面,为了进行教学扩展和迁移,又在原课件的中间加进了几篇描写泰山日出的文章,供学生比较、学习。这堂课上下来,学生普遍反映对写景有新的认识。

第三是课件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光看不练假把戏。”以学习记叙类的文学作品来说,运用直观手段,就是为了通过“具象(形象)”与“抽象(语词)”的鲜明对比,促使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词来标志和塑造形象的;通过对比性地展示这两种语言中介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地以影视语言替代文字语言。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上一篇顾城

下一篇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