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仿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仿写范文1
然而,现代诗歌不同于戏剧的扮相演绎,不同于小说的长篇叙事,不同于散文的含蓄内敛,也不同于古诗文的生涩难懂,它具有与其他题材不同的文体样式和特征。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代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其抒情方式热烈直露、情感来源于现实情景,丰沛的情感背后往往带有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和情感的共鸣点。以此为基点,现代诗歌散发出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魅力,这值得我们探究与研讨。
一、现代诗歌抒情方式对教学内容的指向
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用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基于王荣生等人的研究,我们将现代诗歌的文体归结为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诗的抒情性;二是现代诗的外形(形式);三是诗的音乐性;四是诗的意象和意境;五是诗的比喻、反复和对比等手法的运用。由此可见,现代诗歌抒情性的独特之处可见一斑。在文学体裁上,现代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凝练的语言、简练的结构易于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简短的篇幅中又蕴含了一定的丰富深刻的内容。与古典诗歌比较起来,现代诗歌在形式上少了一些束缚,在内容之中显得更为深厚宽广。因此,不同于其他文体形式,现代诗歌形式更自由,语言更张扬。诗人表达情感直露、直接、直白。这种热烈的抒情方式直接决定了感受诗歌内容的主要方式――朗读吟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朗读提出如下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对朗读也作了具体的要求。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是基于正确的朗读。因此,虽然常将朗读吟诵作为教学手段与方法,但基于现代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抒情方式,应将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余映潮老师的“第一乐章”就是以朗读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为理解文本的主要方式。在现代诗歌教学的误区中,教师常常以齐读、领读、分组读等传统的朗读方式,根本不能达到通过朗读体会文本的效果。在诗歌学习的“第一乐章”中,余老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读法”来读这首诗歌。第一种是“用说话的方式”,读给他人听,即劝慰式(坚定的,宽慰他人);二种是“内心独白的方法”,读给自己听,即独白式(悄悄的,鼓励自己)。这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从课堂形式看,是教师引导学生亲近言语作品,指导学生进行改变倾听对象的“读”的尝试。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读”中,体味到同一个言语作品,稍稍改变一下言语对象,就要改变言语方式,同时也就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意味。因此,现代诗歌抒情方式给予了教学内容一个明确指向,即利用符合理解文本的朗读吟诵来契合现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二、现代诗歌情感来源对教学内容的引导
区别于其他文体中对作者生平、历史文化环境、创作背景的介绍。现代诗歌的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激发内心情感的触发点。这是现代诗人创作文本不同于其他题材的独特之处。它是作者真实的所见所闻,引发出当时最真切的描绘、感悟和思考。现代诗《错误》的教学内容和小说《边城》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大部分内容,包括:作者介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主体讨论、思想情感,这五大部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多出来的只是小说《边城》作为个体的一些特性,例如湘西风情、景物描写两处,而这两处都不是作为文学体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这也就是说,在这两课的教学设计中,既没有突出现代诗的特征,也没有突出小说的特征,是一种文体意识模糊的教学。因此,为了体现现代诗歌独特的情感来源,而不是陷入作者生平的拓展和作者历史文化背景的灌输,而是对所作诗歌当时当地情景的再现。否则,例如,《沁园春・长沙》常常将其作为政治类诗歌便是固化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当时是什么情感点激发出诗人的创作灵感。
在余映潮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课例中,他在导读之前告诉同学们:“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的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的小孩子写的几句话。那么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简单的内容,却将诗歌最真实的场景演化出来,通过结合现实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如何看待这首诗来引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然后看似随意却道出了作者写这首诗的现实场景,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最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真切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来源,以产生与作品共同的情感,达成情感的共鸣。
三、现代诗歌作为情感的艺术,其蕴含的现实指导意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语文诗歌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梯度和区别度的问题。现代歌中的审美客体,就是诗作本身,它可以是景物、音韵、意象的,也可是意境的、人情的、甚至是哲理的。现代诗歌作为情感的艺术,与人类情感总是相通的,经历越丰富,体会越深厚。因此基于情感共鸣,诗歌常常异于其他文体,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这种深刻的意义,或是情感,或是哲思,这不仅是审美,也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新课标提出一个核心概念是“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核心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学语文就是要学语言运用,感受诗歌的情感立场,在语言的分寸之间感受诗歌的理性之美,于善意的谎言之中,感受诗歌对人生的激励。
余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课例在教学内容上对于作品情感的体验和现实意义的指导体现在:第一是区别度,在“第二乐章”对比学习宫玺《假如你欺骗了生活》,重点分析“无憾”、“无愧”,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诚实”、“踏实”;第二是梯度,在“第三乐章”要求学生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第一句,自由写诗,并将得到的启示化为语言应用,感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予内心的正能量。在教学内容拓展中,在紧密联系文本的提前下,找到与本作品题材相近和情感想通的文本进行对比教学。这不仅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也做到了教学内容的区别度。而最后的仿写,将诗歌对学生产生的情感共鸣与现实意义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进程层层深入,达到了教学内容梯度的选择。本课例是现代诗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结合比较成功的选择。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作为情感的艺术,具有不同于其他文本的抒情方式和情感来源,其情感表达背后的深层现实指导意义都引导着教学内容的选择。现代诗人表达情感热情奔放,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具体感受,情感表现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和意义,以激励我们的意志或传递正能量。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跳出传统古诗词的教学方式,破除字词注释、作者生平拓展、翻译语言等模式化教学。通过朗声吟读、再现情景和梯度运用等与文本相适宜的教学内容来正确的解读文本,让现代诗歌教学越发动人且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以《竹影》的教学为例[M].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荣生.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二讲)[J].语文学习,2009,(10).
[3]符礼科.把短诗教长教深教美――赏析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J].青年教师,2013,(7).
[4]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师)2005.
[5]李敏.导之精妙,顺学而为――余映潮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片赏析[J]四川教育,2013,(11).
[6]周宏.中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反思及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3)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仿写范文2
【关键词】课堂 评价语言 四个维度
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教学反馈、沟通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评价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引导课堂讨论走向深入,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
一、课堂评价要有高度 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与学生交流,在信息的相互反馈中使学生得到指导、点拨,得以进步。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授课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素养和丰富的教学智慧,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对学生的表现或眼前的状况有一个较为透彻的认识和把握,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准确客观地及时反馈,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问题症结在哪?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在这些问题上要达到什么样的思考和反省?如此等等,只有在一定的高度认识下的评价才会启发学生思考、发现,才会引导学生向问题的纵深处发展,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也只有这样,才能凸现出评价的真正目的和价值。
二、课堂评价要有效度 所谓效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评价的有效程度。这是衡量课堂评价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一点上,首先是要求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准确,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少一些笼统与泛化。目前“赏识”教育大行其道,“不错”、“很好”、“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语言充溢课堂,激励、鼓舞的评价语不绝于耳。甚至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也不敢否定。这些大而无当的评价语言虽然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觉得虚假,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能够因人而异、准确而又得体,要让这些评价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
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表扬评价,《教育心理学》中转引了布洛菲总结的有关表扬文献,提出了怎样使表扬具有最佳效果的建议,他认为有效的表扬应该具备下列关键特征:(1)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2)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3)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4)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5)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形成有关的能力。
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会破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这一点在高年级的学生段中更为突出。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把评价看成某种隐含的信息,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同时,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当然,还要求评价讲究时效性。做到反馈及时、迅速,以便能随时调整学生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评价要有温度 所说的温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在评价的具体过程中多些鼓励与赏识,少些批评与指责。《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中记载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在江苏常州一中给学生讲授《散步》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当一位学生朗读完了“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段后,余老师是这样给学生评价的:“读得好,有那么一种淡淡的意味。谢谢。老师再提一点改进意见,就是稍微把有些地方和重音再加强一点。哪位同学再来?举起手来。对,给你——”另外一学生又朗读了一遍。余老师接着就说:“读得好,读出了一点诗味。特别是‘整个世界’体会得很好,她没有高声地读‘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她没有这样,举重若轻。这个地方是很重要,但是读得意味深长,挺好的。”像这样的评价就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呵护关怀。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片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支持型气氛”,把消极的气氛称为“防卫型气氛”。“支持型气氛”的特征是:(1)自信与信赖:学生和教师都充满自信,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信赖。(2)宽容与主动: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自发型与多样化: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表现形式多样。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无需担心集体压力与他人的眼光,不拘泥于惯例与常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恰切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如果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充满爱心、智慧,尊重和信任、充满幽默与风趣,多些赞赏与鼓励、就有利于构建“支持型”学习气氛,这对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终极意义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四、评价用语要有亮度 即评价语言要有亮点,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独创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多样、生动丰富的评价语,极具表现力和感召力,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生机勃勃。在余映潮老师的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语。如在执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诗歌时,有一个仿写环节,当提问的学生读了自己的习作之后,余老师分别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生动,多好,他大概用了两分钟就举手了”“(感慨地说)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他在给我们谈心啊,谢谢”“多好,用了反复的手法,用两个诗节来表达自己心声”“我喜欢你的一句诗:不要让生活在你的人生反复地重新开头。”“构思太巧妙了,我真是惊叹不已”“多漂亮的仿写呀”……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受到激励呢?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相继形成。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