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主创业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主创业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 支柱产业 区域自主创新 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经济区域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征。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落后,必须依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调整县域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一、支柱产业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联性
1.支柱产业的概念
支核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在附加值、税收、利润、就业等方面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产业。
2.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
自主创新是在完全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技术知识,并将技术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过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我们认为,自主创新就是依靠本地的资源,通过自主研发产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标准,以及将这些成果和标准转化为新产品或经济效益的活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所拥有的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机构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潜力,以及将这种潜力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创新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动态性、累积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自主创新活动的顺利实现依赖于三个条件:第一,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自主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第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自主创新主体间的紧密合作。第三,利于知识和创新扩散的自主创新网络。
3.支柱产业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联性
(1)地区关联。在我国,国家层面下的地理区域通常与行政区域具有合一性。因此,通常意义上的区域自主创新更多的是指省级创新体系或地区级的创新体系。在此含义上,支柱产业成为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2)结构关联。企业、大学、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及环境要素具有很大的重叠性。支柱产业的核心单元式企业和相互依存的企业网络。区域创新的基本主体(企业、大学、中介机构和政府)如果位于产业区域,往往也构成支柱产业的主体要素,否则就构成支柱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3)功能关联。区域自主创新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生产、扩散和运用。支柱产业实现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有效的合作网络,促进知识在本地扩散流动。因此,促进区域内的知识流动和创新主体互动是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的共同功能。
总之,支柱产业是区域自主创新的载体,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所在。如果没有本地化的支柱产业为依托,区域创新就失去了根本的发展动力。
二、支柱产业对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
1.发展支柱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过程看,产业升级一般经过两个阶段;一是第二产业产值超过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二是服务业产值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产业构成的要素来说,今后要向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有重点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优化产业结构,使各个部门特别是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发展支柱产业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在改善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方面,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比如,地处山东省西部的菏泽市,目前800多万人口,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住和行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特别是要兴建大量经济、适用、美观的住房,以完成“安居”工程,适应住房商品化和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需要大力发展建筑业。
3.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既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的,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般规律
由于支柱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在国民经济发展新阶段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机械加工业既需要上游产业为它提供众多的原材料,又为其他各行各业提供大量的技术装备;更重要的是,机械工业具有用现代工业技术替代传统工业技术,以便使整个国民经济转移到现代技术基础上来的重大作用。
三、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支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创新观念的制约
不少企业经营者对于高新技术项目高风险、高投入过分注重和强调,导致对科技项目的研发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同样,对于人才引进,一心想用其才智,而不想放权于才,让利于才。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经营者存在小富即安,怕冒风险,患得患失,父产子承等传统思想观念,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二是由于企业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不灵,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导致对项目的市场前景信心不足。三是少数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远见。
2.创新环境的制约
从大环境看,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咨询、项目评估、技术经纪、专利事务、创业融资、管理咨询等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极为缺乏;科技合作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合作不够规范,导致企业所获科技信息量小,效率低下,成本较高;技术交易市场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信息渠道不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抄袭、假冒等不正当竞争现象屡禁不止。人才流动、人事争议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从小环境看,对高新技术企业或高新技术项目的扶持,没有形成一整套有力的制度和政策,尤其对于刚刚起步阶段的企业或项目,尚未有针对性的鼓励支持措施,如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地等。
3.创新人才的制约
虽然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人才队伍与经济社会发展仍有一定差距,人才总量仍然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队伍不稳定,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的科技、管理人才和熟练的技能人才极为短缺,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4.企业制度的制约
企业管理水平相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严重滞后。大部分企业距离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规范运作机制尚有差距,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这既不利于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发挥出企业的最大效能,又不利于智力的引进。
四、经济欠发达地区创新支枝产业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自主产业自主创新意识。二是强化政策导向,改善创新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快营造创新的服务环境。四是政府要加快科技创业中心等科技孵化器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基地;同时开发网上技术市场,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项目,解决几个制约产业提升的技术瓶颈。
2.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推动科技进步最重要的制度。比如,菏泽市应以菏泽牡丹、鲁西黄牛、林木生产加工为品牌,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普及专利知识,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3.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加大对研发经费投入的引导与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的研发投入也要进行适当的补助。二是积极探索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企业经营和收益分配,激活人力资本,激发人才的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积极性。三是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
4.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步伐
自主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改变引才就是引进高学历人才,轻视甚至忽视引进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观念;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四是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再利用。
5.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无形压力,不甘落后会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企业集聚会降低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成本,利于创新。为此,政府应该统筹规划,确定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的融资体制,调控市场,依靠市场力量推动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加强中介服务,加大集群企业内部的创新合作与技术、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自主创业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因素;作用机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总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4位,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作为过去几十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使得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怎样将我国制造业提上更高的层次就成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就是实现这一提高的主要路径。只有真正掌握自主创新动力的作用机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 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因素分析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此把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因素分为企业内部动力因素和企业外部动力因素。
1. 内部动力因素。内部动力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利益、企业家精神、企业内部激励、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能力。其中,企业利益驱动力起着重要的核心和枢纽作用。
(1)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即为制造业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需求。一个企业具有强大的内在经济动因,才具备活力和竞争力。这种动因一般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经济动因越大,利润也越大,表明它的经济收益也越高,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符合市场需要。努力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不断提升的企业经济目标,成为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内在根本动力。
(2)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制造业企业灵魂的体现,也是自主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者,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负责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决定了一个企业怎样发掘需求、把握创新时机,如何制定创新日标,怎样筹集资源等等。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强烈,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启动就会很快,运行速度也较高。良好的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企业家的创新激情,是企业自主创新成功的有力保证和坚实基础。
(3)企业内部激励。企业内部激励即为制造业企业内部对于自主创新的行为进行物质或者精神的鼓励。提倡创新并辅以适当的奖励,对创新者是一种鼓励,对还没有创新者则是一种引导和刺激,而适当的刺激与引导能够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向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方向努力。这样可以促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这样积极的氛围中,使得员工容易接纳和认同新的观念,是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4)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有利于观念创新的制造业企业内部文化环境。一个人不能凭空创造出新东西,必须有一个环境,这个环境给他提供文化熏陶以及各种刺激。企业必须对沉淀在员工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影响加以分析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良好的企业文化、先进创新观念才是能够推动自主创新的内部环境。
(5)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即为企业内部能够承受的研发支出等的能力。在制造业企业盈利较高时,会有部分的资金用于以后的发展与创新,这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很大的一个推动力,但同时,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制约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一把双棱剑。
2. 外部动力因素。外部动力因素主要分为:科学技术推力,市场需求拉力,市场竞争压力,政府支持力。各动力因素在不同方面促进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
(1)科学技术推力。科学技术理论的发展对于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起到了一种推动作用。这种推进作用表现在革命性的基本原理的发现会导致技术的根本性的变革,重大的理论技术范式化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具体来说,新的工艺是以新的理论为基础的,而这些新的原理和理论,都是由基础科学的研究生成的。基础研究经过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获得成果,通过制造业企业的创造,创新活动使其商品化推向市场从而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
(2)市场需求拉力。市场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企业自主创新得以实现的最终场所。而市场需求则是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是自主创新活动的起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为企业提供了自主创新的机会和诱因。当市场需求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定规模时,会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和收入水平,并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导向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从而形成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拉动和激励。
(3)市场竞争压力。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企业产生危机感,可以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从而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能主动发现市场盲点的企业比面临市场竞争的企业少得多,所以市场的竞争使得各企业聚焦于自主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为自己的产品打开销路,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积极高效地进行自主创新。
(4)政府支持力。虽然市场机制直接推动了创新,但它在某些领域却会出现市场失灵。高技术产业资本投资,对产业或整个社会有重要意义的活动领域,基础研究和一些应用研究,这都需要政府的支持。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可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愿望,并能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条件。
二、 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因素作用机理
己有研究表明,自主创新活动不是一个偶然的单因素决定过程,而是由内、外部多种动力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具有一定自组织性的系统动力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在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促使企业自主创新的各种动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构成内部动力系统和外部动力系统两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较大的系统。同时,系统与系统之间不是相互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1. 内部动力系统。内部动力系统是由内部动力因素(企业利益、企业家精神、企业内部激励、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能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各内部动力因素之间还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内部动力系统对于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内部动力系统中的企业利益是企业自主创新最核心的驱动力,也是诱发企业自主创新的最原始动力。而内部动力系统中,首要的因素还有企业家的自主创新精神及意识,这对于企业的决策有巨大的影响力。显然,企业的自主创新并不仅仅是企业家单独驱动的。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有很强烈的成功欲望,他们乐于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中坚。所以,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动力系统中,理所当然地应当考虑对员工自主创新精神的内部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规模、水平、重点以及方式一般由其价值导向决定,企业创新文化在企业自主创新内部动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行为方式。最后,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这一切的物质基础,起到了整合各动力因素的作用。
2. 外部动力系统。外部动力系统是由外部动力因素(科学技术推力,市场需求拉力,市场竞争压力,政府支持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各外部动力因素相互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部动力系统各项因素的形成、发展,需要外部动力系统提供基础条件和机遇。所以,这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自主创业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自主创新 创新精神 创新服务体系 台州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25-03
一、台州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十一五”以来,台州市紧紧围绕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科技创新型企业明显增加。截至2010年底,台州有15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火炬项目,有31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国家级科技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如宝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均承担多个项目,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69.6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4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94%,比2005年增长了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近年来,台州还培育了一批技术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如海正、吉利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全省仅5家),华海药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东港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被列入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有两家企业进入浙江省首批自主创新型示范企业行列(全省5家),拥有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
2.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迅速增长,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2009年,台州市的专利申请总量为 8 806件,比2005年的4 834件增长了3 972件,增长了82%。专利授权总量为 8 145件,比2005年增长了6 009件,增长了281.3%,增长速度很快。说明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25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分别为2 292 件和5 628 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仅占专利授权总量的2.76%,比浙江省的平均水平6.03%要低得多,说明专利结构仍有待改善。企业品牌意识日益增强,尤其是高科技企业。2009年台州共增加41个浙江省名牌产品,其中工业产品为33个,工业产品中有30个属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或装备类产品,占了工业产品新增总数的91%。
3.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台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为39.14亿元,比2005年提高了81%,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5%,比200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2009年,台州市R&D经费支出为2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55%,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 1.24%,比2005年提高了 0.4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为24.43亿元,占全部经费支出的96%。说明台州以企业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4.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得到提升。“十一五”以来,台州市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建成了台州(上海)科技园、浙大台州研究院、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台州中心、上海高校台州技术转移中心、台州中科先进制造装备数字化设计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台州市已创建国家、省、市三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61家。这些服务中心每年为近5 000家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已逐步成为台州市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
二、台州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制约因素分析
1.民营企业家的自主创新意愿和动力仍显不足。台州民营企业家的市场意识、商业意识浓,创业精神强烈,他们具有较强的市场进取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在创业初期,多数企业白手起家,因此,创业失败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但随着企业资本的不断积累和扩大,在企业既定生存发展模式虽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但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间时,高投入和技术成功的不确定性,将会增加民营企业家的顾虑,使一部分企业采取相对保守的经营战略,部分民营企业家对于自主创新的认识停留于被动接受阶段,产品和科技结合度不够高。从总体看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仍然是台州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方式,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的典型不多,还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家有小富即安思想,持续发展的内源动力不足,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对台州114家企业的调查结果和10多家企业的企业家访谈结果来看,60%以上的一次创业主体对自主创新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把自主创新放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地位,自主创新的意愿和动力不足。
2.自主创新项目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自主创新通常有一个规律的创新周期,它常常以一个产品的概念起始,然后进行产品原型开发和试验,再进行试生产,通过市场检验,才能形成产品的规模生产和销售。这一完整周期需要一系列的资金注入,如果周期的某一阶段不能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可能就会导致创新的失败。自主创新又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存在巨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很难得到风险规避者的青睐。目前,台州多元化的融资格局还未有效构建起来,企业科技投入资金的来源主要依赖内源融资,银行贷款虽然是仅次于内部积累的第二大创新资金来源渠道,但银行往往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经常给予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待遇,企业自主创新项目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更大,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风险投资发展还未成熟起来,在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活动中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台州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本身不是很宽裕,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以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区”,多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称号的区县路桥区为例,根据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路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70 178万元,其中企业资金为66 193万元,占94.3%,金融机构贷款2 559万元,占 3.6%,政府资金为637万元,占比不到1%,其他资金为789万元,占 1.2% 。
3.高层次和企业创新产业人才紧缺。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在台州,高层次和企业创新产业人才相当紧缺,使得企业的自主创新缺乏人才支撑。从台州日报调查情况来看,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这两种人才比较紧缺。装备、石化、医药等产业管理技术岗位有很大的人才需求;阀门、泵类、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缺乏管理技能型人才;家用电器、罐头食品等,缺少特色优势产业人才。
4.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程度还不够高。目前,台州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是家族式企业或准家族式企业,它们采用较为集中的决策机制,工作过程较为强调规则和程序,缺乏灵活性,组织结构柔性化程度还不够高。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将使沟通更加畅通,更加便利,更加开放,信息流动更加自由、迅速。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开放的沟通和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产出呈正相关(Amabile,1997)。Morgan 和 Strong(1998)对市场导向和竞争战略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对市场的关注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产生影响,促进企业进行更高程度的率先产品创新。而有研究表明,柔性组织表现出高市场导向(Philips和Tuladhar,2000)。高市场导向将使企业对市场需求更加敏感,进行率先创新产品的意愿更加强烈。
5.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具有鼓励科技投资、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创新成果,维护竞争秩序等功能,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知识产权制度还存在缺陷以及部分知识产权界定的成本过高,知识产权不清晰,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知识产出收益无法补偿知识生产支出成本,更由于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知识传输成本几近于零,这样既助长了模仿行为,又会挫伤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
6.消费者的需求层次还不够高。Von Hippel (1988)通过对很多行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表明,供应商、制造商和用户都是重要的创新源。目前,在台州的很多民营企业中,是基于低成本的运营和价格优势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种既定的生存发展模式在目前较低的消费水平下仍存在的一定的市场。消费者的整体消费能力还十分有限,消费者对高质量和精致商品的追求意愿还不强烈,而由于技术创新的高投入必然会使得自主创新的产品成本要高,同时自主创新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低价竞争的不完善的市场将使自主创新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和市场风险,弱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三、提升台州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营造区域内特有的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是台州的人文精神。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台州精神,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形成有台州特色的创新文化,努力构建倡导创新价值体系,使自主创新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要尊重首创精神,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诚信合作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一种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政策和文化氛围,提高全民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创新科普教育的形式、内容与载体,广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技知识和科技工作的典型经验,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全民科技意识,营造一种新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文化,推动台州经济社会的再次发展。
2.培育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家。早在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已指出,所谓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企业家则是为实现新组合的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充满了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不仅需要经营者有较高的市场预测能力,而且还要有一种敢冒风险、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正如公元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建均所说,中小企业搞技术创新,就是要有背水一战的精神。企业家掌握着企业运作的资源,他们对技术创新的倾向和愿望都会对企业的整体创新动力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的主观意识对他们的企业发展具决定作用。
3.改善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经济的发展对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调查问卷及企业家访谈的结果来看,目前不少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滞后于管理要求。在台州,家族式企业或准家族式企业较多,家长式的作风依然存在,企业家一人说了算的情况仍很普遍,要加快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加强企业的组织柔性化程度,使其在决策上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决策环境。
4.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良好聚才氛围。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要全面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育才、引才、用才机制,既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既能够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又能够激发人才奋发向上,积极创业,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起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政策体系,将台州建成具有竞争比较优势的区域人才强市。重点是要抓好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利用,要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紧缺人才,以保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企业应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制定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让企业成为吸纳和聚集科技人才的主体,要引得进,留得住人才。
5.加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台州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缺乏自身研究力量,行政区域内大学和研究机构较少,可依托的研究开发力量有限。因此,地方政府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对自主创新给予支持,使本区域的企业和行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具有科技支撑。要鼓励企业主动寻求智力支撑,集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借助外脑和外部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并创建有效的技术服务平台,为区域内民营企业与外界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提供直接的服务。政府应发挥资源动员优势,牵头整合创新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中介机构应发挥专业化服务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咨询、产权评估、技术成果转让、技术争议仲裁等服务,同时为企业提供投资咨询、市场需求调查、技术创新动态等信息服务。大学与研究机构应发挥知识与技术的前沿优势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优势,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6.拓宽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资金供给能力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民营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和私人借贷,资金规模小使得企业很难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缺乏有效的资金融通渠道,使其很难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开发,而技术创新又是一种风险投资,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设立民营企业创新技术基金,给予民营企业信贷优惠,金融机构应发挥资金优势和投资风险管理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投资风险管理,分散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风险。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着力形成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介入风险投资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与民营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金融支撑。
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完善知识产权市场体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可有效促进创新并在创新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回报,形成和维护主要的市场地位和谈判地位,从而使基于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可以得到投资的高回报。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教育力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实现自主创新技术的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依法打击侵权行为。积极建立台州技术和产权评估服务机构,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专利和产权缺乏评审与保护等问题,提高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8.提升消费者的需求品位,形成市场“倒闭机制”。国内市场是引导经济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市场缺少要求质量高而精致的消费者,企业的创新和活力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提升一般消费者的需求,并提升整体需求品位,创造和扩大对高级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形成产业发展压力,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会激发产业的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政府有责任排除这个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障碍。要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对新产品、新技术需求的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需求态度,促进更高质量和多元产品发展。
参考文献:
自主创业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 择业倾向 职业目标 创业就业
一、概述
近年来,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高中毕业生择业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本次进行的高中生择业倾向调查社会实践,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和家庭对高中生更多的了解及关注,帮助和促进高中生在未来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主要从学生基本信息、未来的职业目标、职业选择受家庭因素影响、自主创业意愿等多个方面,分层次、多角度地对山西省高中生择业倾向问题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总数为180份,回收问卷数174份,问卷回收率为96.7%,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总体情况良好,问卷的有效性较高。
二、调查实证分析
(一)高中生未来职业目标选择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高中生中,绝大多数有较明确的职业目标,其中,27.1%的学生选择从事教师、医生或律师的职业;17.2%的学生倾向于未来能够进行自主创业;12.6%的学生选择从事技能型工作;3.4%的学生未来职业目标为从政;另有39.7%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其他职业。从图1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多数高中生对教师、医生、律师或技能工作的倾向性较高,这类工作普遍有工作稳定、待遇较高、福利优渥等特点,说明多数高中生在择业中有“求稳”倾向。相对而言,自主创业学生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倾向性低于其他职业类型。
图2为2014年某研究机构一项关于山西省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比例图。从图可以看到,多数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了直接就业和继续深造,而且直接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学生比重差别不大,仅相差0.4%,分别为34.8%和35.2%;有14.7%的学生选择了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占参与调查学生的6.2%,选择先工作后深造占比4.6%;在剩下的5.8%中,分别是计划出国深造的学生占比3.3%,而应征入伍的学生占比1.2%。
将图1、图2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山西省高中生、大学生在择业时多存在“求稳”和“求高”的倾向,“求稳”是指在择业时倾向于选择工资、福利以及工作稳定性较高的单位和企业,尽可能避免失业的状况出现,“求高”是指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薪资水平较高的职业和岗位,即山西省无论高中生或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对一些职业稳定性较强、工资福利待遇较好、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倾向性高,而对于自主创业的倾向性明显偏低。
(二)高中生职业选择受父母影响的情况
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影响,父母的观念可能会成为影响子女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图3反映的是本次受调查学生的职业选择受其父母影响的情况,从比例来看,71.3%的学生认为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不会受到父母意见的影响,另有28.7%的学生认为未来进行职业选择时会受到父母影响。这反映出山西省多数高中生未来自主进行职业选择的可能性较高。
(三)高中生未来自主创业的男女比例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受调查高中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占比为17.2%,人数为30人,比例总体偏低。为更深入和详细地了解受调查学生自主创业的情况,对学生中未来选择自主创业的男女比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根据图4可以看出,受调查的学生中,未来选择自主创业的男女生比例差距较大,达到7:3,这其中男生所占比例为70%,女生仅占30%。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山西省高中生中女生在未来择业时对“稳”的倾向性较高,承担职业风险的主动性较低,而男生对“利”的倾向性较高,因此对自主创业的接受度较高,承担职业风险的主动性较强。
(四)高中文理科学生创业意愿比较情况
图5反映了受调查学生在文理分科不同的情况下自主创业的意愿。从数据上看,理科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意愿要明显高于文科学生,文理科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6.7%和73.3%。出现这样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受学科本身的限制影响,理科学生在创业的灵活性、行动力和创业空间上的制约要小于多数文科学生。自主创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等的要求较高,而文科学生普遍受其所学科目的影响,更擅长文字处理、文类研究等领域,因此在自主创业上的积极性和倾向性较低。
(五)选择未来自主创业的高中生成绩情况
自主创业与学生的成绩存在一定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在未来职业选择时倾向于自主创业的人数占比较高为70%,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占比为20%,而学习成绩偏低学生大多数不愿选择自主创业,占比仅为10%(见图6)。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倾向性较高的医生、教师、律师、技能工作者等福利待遇和稳定性较高的职业市场竞争激烈,目前社会上能够通过层层选拔成功获得上述岗位的学生基本均为成绩优异者,多数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能认为自己在上述岗位上的竞争性不高,故而更倾向于发展空间大、自主性强且未来获利前景较好的自主创业。
三、父母影响、性别、选科、成绩与自主创业的关联度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主创业与性别的相关系数为0.087,是正相关的,说明男生更倾向自主创业,而显著性=0.252>0.05,即在0.05水平下是统计不显著的;自主创业与父母影响的相关系数为0.046,即两者是正相关的,说明是否自主创业与父母能否支持有很大的关联性,而显著性=0.543>0.05,即在0.05水平下是统计不显著的;自主创业与选科的相关系数为-0.111,是负相关的,说明理科更倾向自主创业,而显著性=0.146>0.05,即在0.05水平下是统计不显著的;自主创业与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010,呈正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小,说明成绩是否优秀对自主创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此外显著性=0.896>0.05,即在0.05水平下是统计不显著的。
此外,在0.05水平下,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在0.01水平下,以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性别与选科是显著负相关的,也就是说男生更倾向于选择理科;父母影响与成绩是显著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成绩优秀的孩子择业更容易受父母影响。
四、结论
自主创业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高学历人才 自主创业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发挥自我能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或积累的经验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既是国家倡导与鼓励的方向,也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各级政府推出了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然而大学生自主创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高学历人才自主创业的现状
目前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不断增长。地方各级政府和高校也为大学生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举办创业培训、各类创业大赛、创业讲座、论坛等活动。
目前高学历人才创业存在以下几种状况:(1)高学历人才接收过良好的教育,知识丰富,潜力大。(2)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都特别高,但对创业能否成功缺乏信心。(3)大学生创业的行业领域大多是在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多是一些零售或者服务业等。(4)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创业者往往缺少资金,缺乏经验,缺少合理的规划等,在创业途中总是先遭遇许多意料之外的障碍。
三、高学历人才自主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创业者对创业扶持政策了解不足。由于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对扶助创业的具体内容不甚了解,从我们的调查数据分析有88%的被调查学生对政府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不是很了解。
2、创业规划不够清晰,创业容易成功难。大学生创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善于自主学习和分析领悟,思维普遍活跃,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但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就放弃等。
3、创业者专业知识难以发挥,经验与胆识、毅力不足。据了解,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对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相关行业选择较少,愿意从事非专业对口创业的占绝大部分,且都是一些传统行业,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由于经验不足,眼光有限,难免遇到挫折。
4、缺乏创业资金,存在创业风险。创业并不是仅凭热情就能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没有资金无法创业,其创业风险主要来自于缺少风险意识,缺乏创业技能,融资渠道单一资金难筹,社会资源贫乏,管理过于随意,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虽然在技术上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
四、高学历人才自主创业因素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有余、实干不足,而能够创业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创业不都是保持支持、帮助的态度。
2.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刚走出校门很难拥有关于创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使创业受阻。大学生创业活动不仅仅需要技术、能力或者专业知识,创业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仅仅是依靠在校园里面学到的的东西难以满足创业要求。
3.学校教育。目前高校无论在教育内容、教学管理还是教育师资上,都与实际需求有不小的差距,在课程的设计上就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等课程只是作为考察、选修等性质出现,而且大学教育课程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而且大多数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基本上都缺乏在企业的实践也无法带给学生间接经验。
五、高学历人才自主创业的对策及建议
1、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在这方面制定长期的战略和政策。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强服务意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和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活动,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2、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创业是需要创业者具有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需要大学生从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个方面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文化素质不仅仅是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包括应对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实用的知识技能。
3、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使创业者具备一定的管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等基本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高等院校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建立校企创业实训平台,组织积极优秀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带薪实践,促进校企之间在学生培养、招聘需求上的交流与合作。
4、寻求广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毕竟是一项开创性、风险高的事业,不是每个想自己创业的大学生都能成功创业。我们应该在广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着重鼓励和支持那些有能力有条件的大学生先行创业,进而带动其他大学生创业,同时也为其他大学生带来就业机会。
六、结语
自主创业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
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推动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传统的高校培育人才的模式,重视理论文化的教育,忽略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相当于事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很好的改变这种现状教育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创业精神以及能力的培养。
1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问题
1.1大学生创业精神概述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思想的开放和观念的独特性等。大学生创业,包含对机遇的认知,以及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具有时代性。时代的不同,人们的需求就会跟着改变。具体的创业源于创新精神以及人们需求的推动。创新精神具有综合性,大学生创业,不止需要创新思维这一个因素,还需要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等其他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
1.2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意义
从社会方面分析,大学生创业有利于推动就业的发展,推动人力资源的发展。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人口基数过大,素质教育的不完善,导致岗位需求大于岗位供给,或是就业人员能力以及素质不能够匹配岗位需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缓解这一现状。大学生创业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创业不仅考察创业精神,还需要考虑到其它因素,例如创业资金的来源或是合作伙伴的配合等多种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相当于对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进行锻炼。同时大学生创业更具有社会意识。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贡献。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1.3大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令人担忧。分析原因如下。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失去自主创业思想。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政府机关这类工作比较受大学生欢迎,因此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动力就会减少。大学内大多数采用学分制度和成绩制度来管理学生。用成绩来评判大学生的发展。但成绩并不能说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创业需要精力以及时间,学生把精力放在成绩的提高,忽略对素质的要求,使得大学生创业机会降低。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对于创业教育重视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使得学生创业难。高校对于创业的重视,大学生缺少创业基地,客观条件上限制了大学生创业。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的注重理论教育,但创业活动实践性较强。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单纯的理论教育无法使创业良好的进行。
2针对大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提出改进措施
2.1从创业教育的意识方面改进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够改进大学生创业少的现状。传统社会文化观念让学生容易陷入安逸的思想状态中,不能够理解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在就业意识培养方面,要让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现状,鼓励学生积极就业。把学生适应社会的被动型转变为主动性。把创业意识的培养扩展为创新的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如果没有良好的项目,那么在起步方面,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创新的创业意识培养,有利于学生对于机遇的把握,发现新的创业项目,提高创业的成功性。
2.2从师资以及培养方式方面改进
从师资方面进行改进。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教师选用要有严格的标准。避免选用的教师,只重视理论的培养,忽视实践的锻炼。适当的时候可以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创业的实践工作进行指导。采用案例教学的培养方式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一些企业的案例,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讨论,针对企业的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创业的实践奠定基础。从培养方式进行改进。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基地,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建立创业基地能够把创业学生集中管理,而创业学生也能够相互交流创新思想。同时创业基地还可以设置创业实习基地,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业过程中,为学生的正式创业奠定基础。高校利用社团等学生组织,进行创业示范,鼓励其它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高校可以进行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参观企业的运营,吸取企业的运营方式,进行自主创业。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对于好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创业项目能够良好的运行。
2.3从政府方面改进
政府加大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方面,大学生创业一般会因为缺少运行资金而望而却步。对于能够实际运行的创业项目,政府给予资金的扶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例如税费以及办理手续等方面。尽量简化一些手续的办理,可以在创业之初,减免学生创业的税费缴纳。同时鼓励社会企业进行创业基金的捐赠和人才的输出。企业家进入高校,指导学生进行创业。
3结语
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不只是高校自身的责任,与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联系。自主创业为社会培养了具有创新意识以及适应社会的人才,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学生的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高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作者:吉尼斯 单位:山东大学( 威海校区) 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晨,魏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4):30~32.
[2]郭昱铄,张秀娥.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6,(11):125,124.
[3]毛文学.高职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5):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