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笔者统计了2004年、2005年各类作文数量和所占比重,很能说明问题。在笔者所收集到的2005年70多套中考作文试题中,命题作文14题,占19%;半命题作文18套,占26%;话题作文32套,占45%,材料作文8套,占11%。而笔者所收集到的2004年100多套中考作文试题中,51个省市采用了话题作文,占51%;12个省市采用了命题作文,占11.8%;19个省市采用了半命题作文,占18%,两年的格局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变化。而2005年中考作文试题呈现如下变化。

一、话题作文:依旧风景亮丽。

2005年,话题作文依旧亮丽,这 主要是话题作文能针对自己的弊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表现在:首先、加大对话题限制,尽可能的减少独词句的话题。如以“责任”、“幸福”等为话题,增加话题修辞或限制成分,使话题的范围尽可能的变窄,以此减少学生的“克隆”或抄袭。从2005年各省市的中考话题作文中,你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成都的“学会理解”,湖北黄冈的“爱是永恒的”,安徽淮安的“走进和谐”;其次,在提示语或要求上,在范围的选择上或者立意上增加了一些限制性要求。如2005年四川南充中考以“战胜自我”为话题,提示语“战胜启我的过程,高尚战胜了卑劣,勤奋战胜了懒惰,勇敢战胜了怯懦,面对战胜了逃避,快乐战胜了忧伤……我们才有了一次次进步;在你的生活、学习中这样的精彩例子一定不少”,除了在立意上有明确的限制外,在选材上强调“自我”;再次,尽量避开热点、焦点以及大众化的话题,选择考生没有关注的新鲜话题。2005年中考有不少省市作出了可贵的尝试。如陕西的以“助跑线”为话题,江苏扬州的以“感恩”为话题。

形式与内容的改革,给话题作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2006年,话题作文依旧火暴,并且可能出现一种新的形式:材料与话题的结合。给考生提供一则或几则材料,学生需要读懂材料,然后从材料中提炼出话题成文,这样,既给了学生自由,文体自选,内容自选,立意自定,又给了学生限制____话题必须从材料中提炼,这样就增加了学生构思的难度,增大了文章的可信度。

二、半命题作文:欲与话题试比高。

半命题作文在各种类型的作文中,声望最好。其数量紧随话题作文之后,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给予开放,在选材、立意、体裁等方面给了考生比较大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既便于考生张扬个性,尽展特长,又能有效的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的评分,此是半命题作文最受欢迎的原因。2005年的半命题作文有如下特征:精心设计了富有激情的提示语,或帮助学生开启思维;拓展选材空间,或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给出的一半不拘一格;挺有诱惑力。如,“又一次”,“另一种”,同时这些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选择的空间无限的大;给考生提供了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半命题,让考生根据自己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选出自己得心应手的作文题,这种命题方式更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和作文水平发挥,颇受学生欢迎。

三、命题作文:在改革中焕发青春。

2005年依然有不少省市固守着命题作文这方天地,而且这个家族有扩大阵地的趋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已经连续三年坚持采用命题作文,表现出可贵的勇气。纵观2005年命题作文,有如下特点:形式上不断创新,一方面,创设情景,设置极具煽情,极有诱惑力的提示,以唤醒考生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另一方面,提供两道作文题供学生自由选择。内容上不断创新,考题直接切入学生生活,直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是焦点话题,如,2005年上海市语文中考命题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浙江绍兴市中考命题作文“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一定回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标题上或追求诗意,力求让题目粘住学生的眼球,勾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如、2005年江苏盐城市中考命题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诗意的文题就会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或标题给得宽泛,如湖北武汉的“开端”、北京的“水”、重庆市的“自嘲”,浙江省宁波的“沟通”,类似话题作文,学生选择余地大;还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的命题作文,不少作文明确提出:文体自由;不少命题作文可适合学生自由选择文体,尽展特长,尽显才情。

四、材料作文:他日再争辉。

2004年,在话题的一片责难声中,材料作文闪亮登场了。这种方式能有效的检测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对学生有所约束,学生写作角度或提炼的话题一定是从材料中提炼而来的,不能撇开材料,另砌炉灶;而现行的材料作文在选材、立意和文体上又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空间,便于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特长和才情,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的抄袭或者“克隆”。2005年材料作文有如下特点:材料的形式进一步增多,以文字为主,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图画和数字;文字材料比较浅显,不少阅读材料还借用议论性的文字,巧妙地提示了提炼话题或切题的走向,减少学生阅读和构思的难度。

与其他作文形式相比,材料作文资历最浅,数量最小。我们坚信:2006年,材料作文会更美好。

五、选题作文:一种时尚,更多人文关怀。

2004年,不少省市的中考作文同时提供了两到三道作文题供学生自由选择,两道作文题由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两自由组合,两道作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选题作文尽力减少或避免因考题本身给考生带来的种种局限或束缚,从而让考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所擅长的文体来展示才情,从而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人文关怀。

除了作文命题方式,应该说,各个省市中考作文所涉及的作文内容,特别是不少省市不约而同地关注热点话题,那些省市的中考作文容易出彩,为什么容易出彩?这些依然是我们要关注的话题。

一、关注社会焦点,提取校园热点。

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以加深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用辨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是作文教学应该关注的内容。2004年江苏南通话题作文“倾听”,无锡市的话题作文“珍惜”,2005年四川省成都市以“学会理解”为话题,江苏扬州以“让”为话题,广西自治区河池市中考命

题作文“生活的味道”,江苏徐州市的命题作文“自我与他人”,山东省烟台市的半命题作文“生活需要____”……等都意在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的味道,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已经不再是一方净土,社会上的各种消极的、负面的东西也开始涌进校园,影响学生的成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日趋突出。于是,作文教学把“做人”、“尊重生命”、“理解或尊重他人”作为热门话题进行训练,借此来渗透德育教育。而这一点在中考作文同样也有所反映。2005年江苏常州的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江苏省南通的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湖南常德市的命题作文“我很重要”,其用意更加明显,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芳香”,认识自我的价值,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素质教育”是前几年关注的焦点话题,2005年吉林省中考作文是一道材料作文,“请重温下面《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为此就要保持他们的童心,尤其是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让他们从‘数学奥林匹克’的题海中跳出来,让他们在为应考而死背硬记的书山重压下透一口气,让他们有提问质疑和思索的时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有按个人兴趣探索的自由……”这些文字一定会赢得所有学生的共鸣,相信这个省的中考作文一定是佳作叠出。同样,2005年浙江绍兴市命题作文“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无疑切入学生的兴奋点,这个市的中考作文一定是浮想联翩,创新叠出。

二、提倡质疑探究,学会真诚对话。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同时,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与人相处,中考作文在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方面一定要有所作为。2005年浙江台州的“求知”话题,四川资阳市的以“书”为话题,江苏盐城市的命题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湖南常德的命题作文“我很重要”,北京市的以“开端”为话题,宁波市命题作文“沟通”,湖北省黄冈市非课改区半命题作文“走近____(伟人、名著、自然、科学……)”,前者在于引导学生永远保持“求知”的欲望和勇气,在“书”中求知,在生活中求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求知中质疑;而后者则无论是“我很重要”、“开端”,还是“沟通”、“走进____”,无不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真诚对话,辨证认识自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镇江市中考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叙述“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用艰苦的积蓄开办银行意外破产:后,他勇于承担责任,历经十几年的艰辛,尝还债务的故事,相信这则材料一定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体现人文精神,感悟现实生活。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命题者非常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考查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语文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因而感悟生活也是中考常常光顾的一个内容。2005年连云港市的以“分享是美丽的”为话题,山东省的以“放大优点”为话题,武汉市以“感恩”为话题,四川省成都以“学会理解”为话题,湖北省黄冈市以“爱是永恒的”为话题,山东省烟台半命题作文“生活需要____”,浙江温州的半命题作文“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江苏宿迁市的命题作文“掌声又响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重庆中考材料作文:“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或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或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或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四、走进心灵世界,抒写亲情友情

成长,一个苦涩而永恒的话题,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需要一个独抒心灵的天地,倾诉情感的港湾,在成长的过程中,亲情、友情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这也是学生作文关注的一方天地。2004年杭州的“心灵的距离”,广东省以“声音”为话题,山东省济宁市的命题作文“我经历的一段真实的生活”。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的“希望”,湖北黄冈市以“爱是永恒的”为话题,武汉市以“感恩”为话题,江苏省泰州市命题作文“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浙江绍兴市中考命题作文“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 河南省半命题作文,“幸福原来____”。走进初三,学习猝然紧张,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内心焦虑不安。在生活中又缺少沟通,缺少交流,缺少疏导,没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这类题在于引导学生倾诉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意愿。

五、热爱自然万物,保护生态平衡。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既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在近两年中考作文有所体现。如2004年贵阳市的“山水”,宁夏的“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2005年临沂市的“感受自然”等体现了这一特点。关注自然,提倡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类命题在今年有所减少,明年很难说不东山再起。

六、学会理性思考,提倡辨证思维。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开始成熟的时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考,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2004年福建省遂宁的“成功的秘诀”,湖北省仙桃市的“位置”,湖北荆门市的“成长需要压力”,浙江省宁波的“小”或“小和大”,2005年江苏淮安市的“认识自己的特长”,江苏徐州“____是一把双刃剑”,2005年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对一幅画的不同评价,由此引导学生学会辨证看待人和事物,河北省中考材料最后点睛之笔是:“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其中的思辨色彩非常浓烈。

那么,2006年中考作文,哪些内容又容易出彩呢?

一、贴近学生生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

考题贴近学生,内容直逼学生生活,学生有着丰富的积累和情感体验,自然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2005年江苏盐城市命题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上海市的命题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江苏无锡市半命题作文“精彩____……学生肯定能写出精彩之作。

二、创新意识浓烈,勾起学生写作冲动。

中学生好奇心理强,新颖的标题,创新的标题,只要内容贴近形式,更能唤醒学生的写作冲动,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如,2005年广东清远市半命题作文“又一次____”,湖北荆州作文题的半命题作文“让的____。广东省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半命题作文“另一种____”,这些半命题,给出的一半很另类,创新意识浓,而另一半自由选择的空间大,考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情和积累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自由驰骋。

三、切入焦点话题,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1、结构分析法:即从分析标题的的语言结构关系入手进而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

①主谓结构的标题,核心词一般为谓语。如“我骄傲”,“骄傲”应是写作重点。

②偏正结构的标题,核心词一般是修饰语。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核心词应是“充满活力”。

③动宾结构的标题,动词是核心成分,宾语是动词支配,限制的对象。如“善待自己”,“善待”应是题眼,是写作的重点。

④并列结构的标题,因其是并列关系,因此,不能只写一个概念,而忽视与之并列的另外的概念,要写出这并列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瞬间与永恒”。

2、添加法:通过添加一些附加成分,让原来的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显露。运用这种方法,能使一些藏头藏尾,题意不明显,有一定迷惑性的文题意思更明朗化,从而降低审题的难度,确定好写作对象、范围、要点和重点。如“欣赏”我们可作这样的扩充:“欣赏”――“学会欣赏”――“学会欣赏自己”等等,通过这种扩充,题意就会格外清楚,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重点都会一目了然。当然,添加应以文题中既定的要素为依据,否则,就会与原题大相径庭,如将“欣赏”扩充为“不要欣赏”等等。

3、引申法:对于那些有象征意义、双关意义、比喻意义的题目,我们审题就不能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应通过联想与想象对文题作引申的审视。如作文题“阳光”,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审视。阳光具有明丽、纯洁等特点,由此引申开去,可谈谈中学生关注的“阳光少年”这个话题。阳光给人温暖,由此我们可展开去谈谈亲情、友情、友谊等的作用。作这样的引申,写出的文章题旨自当深刻得多。

4、比较法: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写作重点、范围、选材等的方法。若是词语型标题,可找出与该词近义的一些词与之比较,明确其差别,从而确定该题目的写作重点、范围。如:“感恩”,审题时,可将“感恩”与“感谢”、“感激”、“感动”比较,从而发现,其共同点都有“感”的意思,不同点在于“感恩”还有谋求报答的意思,因此,“感恩”的写作重点应在写如何报答,写报答的行动,而不应是写“感谢”、“感激”、“感动”“感恩”的原因;若是短语型标题,依其结构层次加以分解,然后逐层加以比较,进而明确该题目的写作重点、范围、选材。如“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经分解可形成这样一组短语:

经历

不平常的经历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

对这组短语逐层比较,逐字推敲,我们就可以非常准确地把握这个题目的“题眼”。

5、求异法:就是采用逆向思维的审题法。如话题“选择”,有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确定“学会放弃”的主旨。运用这种方法往往能使我们不落入俗套,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来。应该明确的是,任何一种观点,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反映生活实际,绝不能为“异”而“异”。

6、大题小做法:是指写作范围大,包含内容多的题目,有意识地缩小范围,从小角度切入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话题作文。因为话题往往比较宽泛,若从大处着眼,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我们不如引导学生从小角度切入,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的生活材料与题目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既内容充实,又有真情实感,还能真正做到以小见大,何乐而不为呢?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针对这种现状,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强化积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看、多借鉴、多写作,同时教师应加强必要的技法指导。具体适用教学策略如下:

一、“以小见大”,突破瓶颈

初一学生的作文题材多以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交往、童年趣事等为主,学生以现在的经历只有写这些,因此只能教会学生学会转化,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具体做法有:结合课文及片段材料,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以小见大”;启发学生结合材料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思考可否如法炮制;钻研中心句、主旨句,尤其是学习结尾段如何画龙点睛,提升立意高度的写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如从展现同学、玩伴友谊的事中加入“理解、尊重、信任”等关键词;从童年趣事、难忘经历事件中加入“教训、收获、体验、启发、财富、珍惜”等关键词;从理想愿望题材中加入“实干、勤勉、做人”等关键词;从亲情、师爱等题材中加入“感恩、铭记”等关键词并予以突破等。

二、反弹琵琶,出奇制胜

多数学生由于基础积累不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不足,用惯用思维写作很难实现质的突破,因此,教给这些学生用逆向思维来作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立意上先人一招,以立意的新奇来掩饰自己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不足。如写“行”这类作文,可让学生尝试写作“感谢对手”、“感谢我还年轻”、“感谢挫折”等;对以“保护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尝试写“1+1=绿色”、“眼泪——最后的一滴水”等;当然,这样的构思和拟题往往不是一般学生能做到的,教师需要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怎样构思行文,最好是帮助学生修正好写作提纲,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不至于跑题、偏题。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定能不断进步。

三、改变形式,优化结构

1.学写“总分”式写法。

文章采用“总分”、“分总”或“总分总”式,在构思时先拟好本文主体部分的几个基本点,然后在写作时将每个基本点以中心句的方式放在段首,这样可以做到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当然还应注意课文首尾的呼应和行文中的过渡。

2.尝试写“题记”“后记”式作文。

首先让学生认识题记语和后记语的特点:题记语或是全文“引子”,或是总领全文,文句优美,蕴含哲理,多引用名句;而后记往往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呼应文首或设置悬念。这其实就是常规作文结尾的写法,不过是语句更精炼、优美而已。

其次教给他们具体的方法:(1)坚持独立写题记和后记。学生刚开始写时会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但必须要迈出这一步。因此,平时可以多让学生练习仿写,多写暗喻句、排比句、排比段,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2)学会“借”和“引”。当独立写很难让自己满意或很难出彩时,建议学生恰当引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名言、格言、警句、诗词、歌曲等素材。如何才能引得准,用得当?这就要启发学生扬长避短,做到因人而异。如满腹诗书的可多引用古诗词及名篇名句;爱唱歌的可以恰当引用歌词;爱看小说、故事书的可以让其学会套用故事、创设情境、或是借鉴小说设悬念的方法等。

3.尝试写“小标题”式作文。

初一学生写作重叙事,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全文写几件事,但过于平均用墨,详略不当;二是只写一件事,故事讲完就结尾,犯了“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毛病。小标题式作文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叙事能力差的可以通过多写一两件事来解决,叙事单一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增设小标题式来增加“点”,做到“多点开花”。但教师应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教会学生处理好概写和详写的关系;二是教学生拟好小标题,并处理好各小标题的内在逻辑联系。

四、凸显亮点,扬长避短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一、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素材。学生平时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内容空洞,比如文章中空抒情或空发议论,言之无物。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数平时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接触外界的时间和机会又不多,所以难免孤陋寡闻,如果再加上学生平时观察不细心的话,那么写起文章来就只能无病或凭空胡诌了,因此教师的引导显得特别重要。其实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课文中作者所写的人和事,并多让学生发表他们对这些人和事的看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让课文中的这些有益于写作的信息更深刻地烙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该让教材成为学生信手可拈的素材资料。初中语文的每一册课本里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写作将素材的积累融入其中,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里的父亲形象和的《我的母亲》里的母亲形象都是写亲情、父母之爱一类主题的典型素材;《爱莲说》中的莲正是表里如一、行为端正、正直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形象,如果能将这样的经典事例写进以正直的人生价值观为主题一类的文章里,一定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同时也提升了作文本身的文学底蕴;再如莎翁笔下的《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蒂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之一,他骨子里的吝啬、贪婪和残忍是我们所不齿的,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正好可作为“感情与金钱”为话题的作文中的一个反面事例吗?并且若能通过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说理,文章会更富有说服力,观点也更加鲜明。此处不宜一一列举,总之,教材是学生人手一本的最佳素材资料,如何将这样的资料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我们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和平时对写作的点滴引导。

积累素材的方式并非仅此一种,学生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大胆尝试并积极参与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看新闻,多了解实事是最直接和简单的积累途径,自然不可缺少。

二、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占着重要地位。可以这么说,作文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掌握,更是考查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只有用心感悟生活的人,才能写出动情的文字,写出好文章。正所谓“只有真人才能写出美文”。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友情,学会宽容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对文本的解读,因势利导,让学生从对文本的感悟升华为对生活的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用发现美和戳穿丑的眼睛辨证地看世界。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时,我将作者虽身陷囹圄但仍然饱含对国土的那种拳拳深情在向学生解读诗歌时加以诠释,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后在随笔中不由自主地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这是我在这堂课后的一个意外收获。另外,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情感真挚与否本身就是一个评分的重点,好文章中作者或直接或间接流露出来的情感都绝不是矫揉造作出来的,只有源于心灵深处的涓涓溪水才可能于无声处胜有声。所以我认为有时候语文课上教师说一些与情感有关系的案例,让学生谈谈看法或换位思考一下,哪怕是对于课间学生矛盾的简单点评,其实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方式,加之语文课本身就是情感课,没有感情的语文课堂一定不会是成功的课堂。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在命题的选择上,可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题目,为学生提供适宜创作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说真话,吐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只要不违背思想积极健康的大原则,文章构思布局合理,表达得体,相信这样的作文一定不会太差。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难免会遇到虚情假意的文章,那么,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教师要肯定文章中的优点,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委婉的提出建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接纳老师的意见,以便学生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