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读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童话故事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童话故事读后感

童话故事读后感范文1

1、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叫《365夜故事》的书,里面的其中一个故事《善良的心》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故事讲述一个刚出生的小公主,每个人对她送上的祝福都是美丽、富裕这些,而女王就觉得只有善良才是唯一永恒的。 古老的时候,有一个王国的小公主诞生了。女王让她的四位算命家分别送给她的女儿一份有价值的礼物。第一位算命家送给了小公主美的魔法和力量;第二位算命家送给了小公主一副轻盈、挺秀匀称的身材;第三位算命家送给了小公主一双透明而又深邃的眼睛;第四位算命家送给了小公主一只地球上当时唯一的金戒指。这些都是人们希望拥有的,但是女王认为他们的礼物都不是永恒的,她认真地对他们说:“我要给她一颗善良的心。太阳是漂亮的,也是明亮的,然而,如果它不能使地球温暖,那么它仅仅只是死物。心中的善良是温暖的太阳,他能给一切以生命……

2、没有善的爱就是一件多余的东西,迟早要消失的。这样,你们就会很清楚你们的礼物都将消失,唯有善良是永恒的,它是一切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说善良是唯一的永恒的宝贝。”女王的说法我十分赞同,也为她为小公主考虑的周全而感动。是呀!在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语: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出生,就有一颗善良的心,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这颗善良的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个人,每一只动物…… 愿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样,我们世界上将不会再有战争的硝烟,到处都是和平、美好的乐园!

(来源:文章屋网 )

童话故事读后感范文2

一、描出“形”——入情境

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未形成,他们又正好是天生的幻想家,所以可依据他们爱幻想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时配上音乐、图片,描述故事内容。运用描述的表象进行直觉的形象思维,引导儿童通过联想走进童话中的幻想世界。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动听的音乐熏陶、形象的媒体再现等形式,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其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在感受童话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作者在童话人物形象中所寄托的人文意识。教完课文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再引导他们配上自己的动作边演边说,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语言描述中呈现。此时,“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学生便把文本语言变为了自己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读出“趣”——悟真情

教材中的童话,语言优美、明快、活泼,富于音乐美,是最适合朗读的体裁之一。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首先,教师可通过示范朗读,以情传情。学生读的能力和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示范读更为重要。老师应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调为儿童示范读,充分展现童话的语言美和蕴含的情感,把学生吸引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他们能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其次,学生可扮角色读,读中悟情。所谓扮角色读,即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当角色,把童话中的情感在自己朗读中表现出来,有效地把情感融入读中。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可让学生扮陶罐、铁罐等,沉浸在角色读的游戏中,享受投入的快乐。这样既调动了孩子已有的情感,又为学生的情感发展打开了一个通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童话的世界里,在真实的背景下,获得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飞跃。最后,还可以分角色读,情思交融。对于童话中对话多的文体,可分角色读,把学生引入童话的角色中去,从语言、情感、思想的交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分角色读不是课本剧的表演,也不是课堂教学的作秀,学生只有处在扎实的阅读理解基础上,才能读出角色的情感、态度,正确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自然地朗读、自然地表演、自然地流露。

三、演中“悟”——化体验

童话故事富有情趣,通过肢体扮演,可以满足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用“玩”的方式来对待童话,是儿童对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把玩方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特点。首先,演课本剧,在情景中体验。所谓课本剧表演,即把童话情节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表演代替分析讲解。在演的过程中,还可以抓住故事的重点词语,用神态、动作来表现,把重点词语的“神”外显,引导学生“演”中“悟”,“悟”中“演”,起到培养阅读兴趣,张扬个性的效果。其次,角色替换,模拟中体验。角色替换即让学生在课堂中替换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情感出于内心,而外显于动作。这样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使课堂充满情趣。大家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有那种有趣、好玩的感觉;有愉快、幸福的心情。

四、改中“移”——融读写

童话故事读后感范文3

[关键词]童话教学;言语表达;朗读;表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24-01

童话故事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幻想,能给学生带来无限惊喜,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进行童话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童话故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文学美、情节美以及语言美,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朗读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童话故事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想通过童话教学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进行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丰富词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冰花》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文章,然后提问:“通过朗读文章,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孩子们,如果下雪了,你们会不会想起一些与雪有关的故事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会提到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此时,教师只需要将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告诉他们冬天下雪的相关知识,学生就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创设童话情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

在教学童话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讲、敢讲的欲望。在讲述过程当中,为了能让别人听得明白,学生必然会自己组织语言,使故事生动起来。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进入童话角色,展开情感体验,放飞想象,获得对童话的最真切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教师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换位,体验蜗牛的生活,并从蜗牛的角度进行交流,切实体验童话的内容。先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一只得了奖的小蜗牛;然后,揣摩小蜗牛的内心世界,感受小蜗牛得意洋洋的样子; 最后,教师进行采访:“小蜗牛呀,飞行比赛赢得冠军,你想不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获奖感言呢?”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童话角色的美感,又能不断地与教师进行对话,培养了学生敢说敢讲的勇气。自然、轻松、愉快的交流对话,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其口头表达能力。

三、感受童话表演乐趣,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童话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表演家。因此,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融入童话故事的内容中,想象自己就是童话故事里的角色,并把这一角色表演出来。 扮演童话角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感受童话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小猴子一系列的行为进行分析,然后安排学生扮演猴子,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文章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会对角色有新的感悟,充分体验到小猴的委屈和忙碌,从而产生强烈的交流需求。这样,就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四、进行童话续写,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在结构上,童大多会采用反复的手法,有序地描写人物活动以及故事情节发展,不断强化童话角色的形象。合理利用这一特点能够促进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迁移运用,开展童话续写、仿写活动,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云房子》这个童话故事,采用拟人的手法来描绘雨后天空美丽的景象,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续写,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所想到的云房子用语言描写出来。总之,童话世界一直是儿童向往的世界。童话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形成语感,使他们体会童话语言简练、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通过续写或仿写,学生能不断地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最终能提高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

童话故事读后感范文4

《儿童文学词典》中这样描述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童话教学,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采用童话方式,凸显童话特质,教出“童话味”,使课堂“童味”盎然、“童真”勃勃,让儿童获得童话带给他们的审美体验与阅读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创造性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具体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演、拓展续编等形式学习童话,明白做人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预设】

一、对话导入,唤醒童话记忆

1.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吗?读过哪些童话?

2.童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花瓣上睡着可爱的玫瑰花精灵,森林里住着挥舞魔棒的小天使,海底沉睡着美人鱼,草原上生活着百合姑娘……那一个个童话,充满着无限的遐想。瞧,(出示:蒲公英种子的图片)这儿有一群蒲公英种子,它们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童话故事――《蒲公英》。(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读过的童话,并用熟悉的童话作引子,唤醒学生的童话记忆,激发他们学习童话的兴趣,巧妙地把他们带入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导语,点出童话神奇、充满遐想的特点,同时给予学生最直白、感性的“童话”语言的浸润。

二、整体阅读,感知童话内容

1.教师配乐讲述童话。

2.自读童话。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蒲公英种子”词卡,上面有生字词)指名读,注意多音字“泊”以及“翁、粼、嘱咐”的读音。

(2)理解“嘱咐”。

① “嘱咐”是什么意思?

② 什么情况下用“嘱咐”? 用“嘱咐”造句。

③ 指导书写“嘱咐”: 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默读,思考: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童话在表述上的特点之一就是故事结构完整,而且大多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教学中,教师饱含情感、充满情趣地配乐讲述,渲染了“童话味”;范读、自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促使学生整体感知童话内容;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便于他们记住情节,为复述故事做好铺垫。

三、品读入境,感受童话魅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洁白的小绒球长得怎么样?(指导把“可爱” 放在不同位置造句)

3.蒲公英的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多快乐呀!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颗,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呢?(引导学生读出快乐、兴奋的心情)

4. 配乐引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现在,你们就是一颗颗蒲公英种子了,让我们在风婆婆的帮助下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我们乘着风儿在蓝天白云下飞了起来……(师生做快乐飞翔的动作)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着,飞呀飞呀,越飞越远,越飞越高,飞过小河,飞过森林,飞过山岗……这时,我们往下一看,看到了什么呀?(出示:有湖泊、森林、田野、沙漠的画面)

2.大地真美呀!我们去找新的家了,心里可高兴了!咦,大家抬起头来看看,谁呀?(出示:太阳公公卡通像)一起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吧!

3.小蒲公英种子们,让我们静静地听,太阳公公还在和我们说话呢!(播放太阳公公的话)

4.太阳公公的话里,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请读读,画上横线,打上问号。

5.组内质疑、讨论、交流。

6.集体交流。

(1)“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分别是什么样儿的?谁能从图上找出来?(请学生上台找,在相应的画面旁出示词语,并要求学生进行介绍)

(2)追问:泥土黑黝黝的,说明泥土怎样呢?

(3)太阳公公为什么叫我们别落在金光闪闪的沙漠,也不要落在银花朵朵的湖泊里,而让我们落在黑黝黝的泥土上呢?

7.指导用亲切的口吻读太阳公公的话。

8.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你们想到哪儿去安家呀?

9.让我们回答――(出示:“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这里的标点符号有些特殊。(指导抓住两个感叹号读好坚定的语气)

10.可是,有两颗种子却不这么想,它们准备到哪儿去呢?请读读第三自然段,把它们说的话找出来。

(1)指名读第一颗种子的话。

(2)这颗种子瞧不起这黑黑的泥巴,它是怎么想的?

(3)指名读,指导抓住“一定”、“数不清”、“准会”、“百万富翁”等,读出神气十足的语气。

(4)指名读第二颗种子的话。

(5)它想那波光粼粼的湖面能给它带来哪些欢乐呢?

(6)指名读,指导学生加上动作、神态,读出得意洋洋的语气。

11.小蒲公英种子们,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向沙漠飞去了,一颗向湖泊飞去了,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留住?赶快劝劝它们呀!

12.可是,这两颗种子不听我们的劝告,还是朝着沙漠、湖泊飞去了。它们会看到什么,又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展开想象的翅膀,表演出来。自导自演,先排练一下。

13.指名上台表演。

14.看来,这两颗种子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后,都后悔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们记住太阳公公的话,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生根长叶,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你们茁壮成长起来。哟,你开了,他也开了,(教师引领学生做开放的手势)大家争着开放,一朵比一朵美丽,这就叫――竞相开放(出示:“竞相开放”的词语和画面,齐读)。瞧,你们把大地装点得多美呀!

2.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能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同时,儿童的内心世界与童话的幻想世界距离甚小,他们总会不自觉地将童话中的一切视为真实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让学生全程担当“蒲公英种子”的角色,并想象表演“两颗种子不听劝告,朝着沙漠、湖泊飞去,它们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么说,结果会怎样”等。角色担当、想象表演,这种“游戏”把学生带入童话神奇的意境,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地品读童话语言、理解童话内容、升华童话认识、感受童话魅力。

四、续编复述,感悟童话意蕴

1.到了秋天,你们也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你的孩子们即将出发时,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呢?请你也来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

2.学生交流。

3.是呀,看事物,不能被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有时,还有必要听听长辈的正确指导。《蒲公英》这篇童话,不但故事精彩,还能使我们从中获得启示。你们想不想把它讲出来?

4.要想把童话讲生动,除了可以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老师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创造。童话故事往往会引发我们的想象,例如:大家是怎样劝说那两颗蒲公英种子的?那两颗种子到了沙漠、湖泊后,会看到什么,会怎么想、怎么说,结果怎样?都可以讲出来。

童话故事读后感范文5

Abstract: Scienc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hildren's education in the modern society. Science fairy tales can create a world in which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walk hand in hand. Through the wonderful stories, the science fairy tales can help children know the mysteries of science, and raise their interest in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form their good habit of reading. The combination of plots and science makes children's reading become more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Science fairy tales perform distinguishing informative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The presence of fairy-tale elements in scienc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it might be especially attractive to younger readers.

关键词: 科学童话;特点;影响

Key words: science fairy tales;features;influences

中图分类号:I2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69-04

0 引言

文学把情感注入孩子的灵魂,而科学则把理性融入孩子的心智。科学童话是文学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与童话的“联姻”[1]。在文学的花园中,它是一朵美丽的奇葩;在科学的绿地里,它又是一丛葱郁的异草。

科学童话是科学时代的文学。它的产生以科技发展为前提。随着19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意义的科学童话也就应运而生了。科学童话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童话的题材,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回避科学技术发展的事实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由于当今少儿的眼光和思考日趋高远,他们不仅关注着自身的发展,也关注着社会和自然万物,关注着世界的合理性。也正是因为少儿读者的视野改变,科学童话的创作和研究才变得更有意义,且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关系

1.1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共性 科学童话首先是童话。童话是文学的重要体裁。它主要面向少年儿童,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对少儿进行思想教育。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童话的故事情节常常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性格习性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另外,一些产生于人的想像,只存在于魔幻世界的人物形象,比如精灵、妖怪、神仙等,也可进入童话。但不管选取什么去充当童话的角色,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现实生活,它们身上具有的也是各种各样人物的社会性格。当然,童话中常常少不了人。而且,在一些童话中,普通人和超自然人,拟人化的各种生物、非生物的形象可以同时出现,彼此交往,共同活动在作者构建的童话环境中。因其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和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童话这种文学形式很适合少儿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1.2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区别 科学童话是童话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又称知识童话、科普童话,是科学文艺的一个分支,它在文学性方面具备一般童话的各种特点。但是,与一般童话相比,科学童话重视知识性、强调科学性,它是以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所表现的主题也与科学紧密相关。比如,《小松鼠找花生》这篇童话的主题是让学生知道“花生果不是结在枝上的,而是埋在土里的”这一植物学常识。科学童话与一般文学童话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把科学内涵和童话构思结合起来,即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化作为幻想的感性形象,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科学童话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一般较为简单,它并不能从完全意义上担当起普及科学的重任,但确实能培养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儿的智慧。[2]它的优势在于普及科学理性,而科普的根本意义也正在于普及科学理性,因为科学理性是科学的根本和灵魂所在。少儿读者是科普的主要对象,他们天性喜欢求知、新鲜、有趣、幻想,科学童话形象地普及浅显的科学知识,最能迎合他们的趣味。例如杨楠的《胖子学校》、《五兄弟闯关》就是属于此类童话。科学童话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在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科学童话中的科学成分,让受众获得知识和启示,引导受众热爱科学、探索科学。

科学童话的科学性与科幻文学的科学性也是有区别的。科学童话强调所包含科学知识的已知性和准确性。它与科学知识的发展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科幻文学中的科学内涵则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包含着较多的幻想成分,在已知的科学知识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和突破。[1]

科学文学中童话元素的呈现对少儿读者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虽然科学童话故事不能从完全意义上担负起科学普及的重任,但它是一种趣味性强、传播面广、影响时间久的科普教育资源,它既符合科学特质又具有普及性特点。这种既符合科学又体现少儿文学特点的童话故事容易在广大少儿读者群内传阅,便于所承载科学知识的传播,在培养和提高广大少儿的科学意识方面将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老少皆知的《小蝌蚪找妈妈》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天真、淳朴、清新以及温馨的幽默,使小读者感知了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安徒生的《癞蛤蟆》介绍了植物生长与阳光的关系以及青蛙与蟾蜍的关系。

1.3 科学童话的分类 科学童话的类别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划分。从内容上划分,科学童话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童话和社会科学童话。从形式上划分,则可以分为短篇、中篇和长篇科学童话。目前国内的科学童话作品多属自然科学童话和短篇科学童话。社会科学童话和中、长篇科学童话还较欠缺。

2 科学童话的特点

2.1 科学童话的一般特点

2.1.1 幻想性 首先,科学童话具有普通童话的特点。丰富奇妙的幻想色彩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假想的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各种关系。

幻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美学家王朝闻曾指出:“艺术幻想,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固有的形态,而按自己新的需要从而虚构形象的创作方式。”[3]童话作者正是利用这一方式去反映生活,使自己所描绘的对象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并且达到一种升华。[4]这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的美学特征。优秀的童话作家都善于将幻想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反映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2.1.2 荒诞性 在科学创作领域,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而童话则恰恰相反。童话注重的是神奇的幻想色彩。奇异与荒诞是幻想的童话王国中重要的审美指标。作者的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欲。《格利佛游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等名著都是以出色的奇异荒诞之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儿读者。这里所指的“荒诞”概念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宽泛的荒诞感,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荒诞”一词是有区别的。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可笑、不可能、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正是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才能使童话产生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5]

2.1.3 逻辑性 童话的逻辑性是指童话中的幻想成分与其所反映的现实成分相结合的规律。童话无一不是虚构的,但有的让读者觉得合乎情理,而有的却让读者觉得牵强附会,原因就在于前者的逻辑性好,而后者的逻辑性差。童话的逻辑性建构在假定之上,作者从这一假定的前提出发,使幻想的故事情节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下去,使假想的人物在假定的生活意境中,合理地自然地活动。[5]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段。但夸张要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夸张是为了表现幻想,同时,它又是幻想的产物。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童话形象的特征,给少儿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还能增强作品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使小读者获得美的享受。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写成的故事。童话的逻辑性能使虚构的故事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使作品获得明显的艺术真实性。但是,这种幻想的逻辑并不能改变童话本身纯虚构的性质,不能让读者真去相信种种假想的故事,相反,它只能突出童话虚构的性质和作用。[5]童话将想像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对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以“幻”为特征的童话和以“真”为特征的科学是一对奇特的伴侣。科学童话尤其要注意童话的逻辑性。科学童话将童话故事和科技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增长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奥秘,感受科学知识的力量。童话和科学就像拼图游戏一样,因为彼此不同而彼此适合。世界文学宝库中,有些杰作的灵感正是来自科学界的奇迹。科学童话可以激发少儿的科学想象力和对科学探索的向往。它以传播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造能力、满足好奇心、丰富想象力为目标。科学童话故事由诸多元素组成,除了科技成分外,还有玄幻成分、魔幻成分、科幻成分、文化成分、社会成分等。

2.1.4 现实性 首先,童话具有现实性。虽然童话最明显的特征是幻想,但无论怎样神奇莫测地变幻,无论幻想的意境如何脱离现实世界之外,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不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但仔细琢磨思量,仍不难找出现实世界的痕迹。比如,武玉桂的《蓝色的皮鞋》中,乔利穿上用驴皮做的皮鞋就见什么踢什么,这荒诞的幻想情节离不开现实世界中毛驴踢人的真实特征。

童话虽然具有幻想和夸张的特点,有些童话的内容甚至远远超越了现实,但童话创作是源于现实生活的。透过表象看本质,童话中的人、动植物、无生命的物体都是孩子们熟悉的,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奇异的童话世界中处处充溢着现实生活的物质、哲理、思想和情感。童话是想象和现实的一种巧妙结合。童话源于现实,但又不是现实的复写和翻版,它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将原型进行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的现实的影子。

无论是安徒生《海的女儿》里所创造的海底“人鱼世界”,还是张天翼《大林和小林》里的“唧唧王国”,或是郑渊洁《魔方大厦》里所畅想的“魔方城”,都具有很深刻的现实寓意。变化多端的“魔方城”表现了现实中孩子们对自由快乐的游戏精神的倾心向往和追求。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描写都极其自然地构成了这些童话的意蕴焦点,使童话中所传达的人情与哲理都更加真实化了。[5]

2.2 科学童话的突出特点 除了具有童话的普遍特点外,科学童话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特点更为突出。少儿的许多知识是从童话中获得的。他们可以从童话中了解自然万物的特点,了解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了解水中的鱼儿如何呼吸和游动,了解季节的交替和风云的变换。他们也可以从童话中了解社会生活中简单的人际关系,学会初步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许多童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某些宝贵的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欺骗、践踏、侵犯行为告诉了少儿,并教给少儿应对某种邪恶行为的办法。[6]

比如,《爸爸当保姆》这个故事让小读者知道了企鹅如何生育下一代,企鹅与人类的不同,并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生养孩子的艰辛,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与珍惜。《我的爸爸在哪里?》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螳螂的生态:为了延续下一代,雄性螳螂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通过读此故事孩子们会更懂得生命传承的可贵。《小兵的故事》可让孩子们认识蚂蚁的群居生活以及生活型态,也可让孩子们了解蚂蚁的辛勤工作态度,并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小壁虎借尾巴》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述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功能。故事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把小动物的礼貌和真诚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教育。故事《小时候的相本》展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神奇,让小读者们知道了毛毛虫是如何变成美丽蝴蝶的。通过读此故事,小读者们也懂得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故事《四个胖子》告诉小读者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外在条件,教育小读者们学会尊重别人,并且保持乐观知足的生活态度。[7]

尽管童话的内容常常是离奇的,但主题往往是鲜明而积极的。由于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往童话中输入了严肃的思想、分明的是非观念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读者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8]

3 科学童话对少儿读者的影响

3.1 科学童话的一般作用

3.1.1 培养阅读兴趣 少儿的认知过程带有具象性和情趣性,即他们对一些具体的、感兴趣和喜爱的事物比较容易认知。快乐是少儿的共同需求,而童话的幻想、夸张、拟人等都是促进快乐的因素。少儿的想象力在童话境界中的大胆自由驰骋,更加强了快乐的感受。而且,丰富多彩的童话内容可以使小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艺术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9]

3.1.2 促进感知能力 童话中的形象角色是相当广泛的,上自日月星辰,下至鸟兽鱼虫,花草木石,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他们都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故事中。少儿对这些角色的特点和属性十分感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在故事中读到的知识,在童话内容的诱导下,他们甚至会到大自然中亲自去观察日月星辰、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山水沙石的特点,记住它们的表象,思索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到真实环境中观察和了解某些人群的生活方式。这一过程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是童话的内容促进了少儿对现实的理解;另一方面,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也会加深他们对童话所蕴涵意义的理解。[9]

尤为重要的是,童话是激发少儿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形式。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而且是最丰富、最神奇的幻想。幻想本是少儿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幻想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幻想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科学童话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对于人类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有过精辟的论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0]读童话、讲童话、表演童话等活动,可以使少儿的想象力和行动力得到充分发展。科学童话对少儿的感知、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3.1.3 促进情感发展 童话有利于少儿积极情感的发展、消极情感的疏导和缓解。少儿时期是情感培养的最佳期,童话在少儿情感培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由于少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也由于童话所反映的是少儿最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少儿处在情感真挚、情绪愉快的良好状态。比如,安徒生的《一年的故事》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更替,用五彩缤纷的画面展现了各个季节的特点,这无疑有利于小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愉悦。[11]由于少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地抒感,因此他们的一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郁闷、厌烦、紧张、愤怒、恐惧等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疏导和缓解。而且,童话的结局往往是快乐圆满的,体现着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有利于孩子们乐观情绪的培养。

童话可以丰富和深化少儿的情感,培养少儿的道德感和审美情趣。例如,在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里,作家按照各种动物的形态习性,相应地赋予各类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通过它们的语言、行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象征性地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愿望。在这些动物形象中,有的是作家歌颂与赞美的对象,有的是作家批判与谴责的对象,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受作者情感的引导。童话中美丽或奇异的景色,善良或勇敢的人物,感人或怪诞的故事情节,都能引发小读者愉快的体验和活跃的思考。即便是童话中存有反面的人物形象,充满着惊险,但故事的结局往往是令人愉快的:正义战胜了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超人的力量力挽狂澜、化险为夷,等等。

3.2 科学童话的独特作用 丰富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是科学童话对少儿读者的突出作用。少年儿童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常爱向大人提问各种问题。科学童话以讲故事形式向少儿读者介绍科学知识,可以启发少儿读者思考问题,其重要功能之一是激发少儿读者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12]科学童话可以引导小读者逐渐接受、理解和运用科学,或许会成为无数少儿走向科研之途的启蒙者和引路者。

首先,科学童话无疑有助于读者增长科学知识。这里所说的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科学童话寓纷繁复杂的知识于简洁生动的故事之中,既贴近少儿情趣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少儿能够认识物体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关系的理解,逐渐了解、感悟社会生活中各种浅显的社会关系和各种人物的行为价值。

科学童话作为少儿喜爱的文学样式,对少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持久而深广的影响。如孙寅贵先生的《动物天堂》,故事以环保主义、道德诚信、爱与付出、自我认同为主题,讲述了一群可喜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以天为屋顶,以地为床铺,风雨是它们的朋友,相互帮扶和团结是它们生存的必要条件。[13]

科学童话有助于激发少儿对科学的兴趣,向他们传播科技知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探索科学的种子。比如,安徒生的《海蟒》把海底电缆描绘成了海蟒,借海底生物看到海蟒时的惊慌和惊奇的神情,赞美了人类神奇的科学发明,激发了小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科学童话把科学的理性与想象的浪漫结合在一起,巧妙地使读者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知相交融,有助于培养少儿读者的探索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结论

少儿读者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别喜欢童话这种富于幻想的文学形式。童话的拟人化手法和幻想的艺术手段,特别符合少儿好奇、好幻想的心理特征,他们总是把一些非生命的事物或有生命的动植物想像成有言语能力的、有感情、有知觉的人。少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开发少儿智力,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开发智力的过程中,对少儿进行科技教育尤为重要。科学童话是对少儿进行科技教育的好形式,它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传载科学知识;它将神奇的科学世界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和遐想。科学童话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断扩大少儿的科学视野,丰富少儿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少儿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兴趣,激发少儿的求知欲望,发展少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景行.略谈科普童话的创作.《写作》,1996年第08期.第9页.

[2]童话的概念及分类.惠童幼儿教育网..

[9]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惠童幼儿教育网.http://

/zqyd_detail.asp?keyno=3366.

[10]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大江晚报》.2009年6月22日. http://.cn/djwb/html/2009-06/22/content_37438930.htm.

[11]林庆扬.安徒生科学童话的魅力.《莆田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55页.

童话故事读后感范文6

〔关键词〕童话 语文 学习兴趣 提高能力

童话是一种美妙、神奇、幻想的虚构故事,它借助奇特的想像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自从开始实施《启迪心智的经典童话对学生成长的启示》实验课题后,我们班的孩子们阅读的童话越来越多,渐渐地,我发现阅读童话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作用。于是,我便将童话阅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了。

一、讲述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听说能力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教与学的过程,是走向成功的有利条件。

一年级新生,虽然还未接受小学阶段系统性教育,但他们已有了五六年的人生旅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他们已接受了来自父母、幼儿园教师及周围其他人,电视乃至电脑等多媒体的语言,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对很多事物已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他们爱听故事,尤其好听童话故事。我抓住他们这一特点,从讲童话故事给学生听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引路讲。怎样讲故事,教师要作引导。首先讲简明易懂,趣味性强的童话,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培养听记能力。教师讲述前,自己先记住故事,再熟练地讲给学生听。讲述时,声情并茂,引学生身临其境,动情明意。学生听故事,要有的放矢。因此,教师讲述前,还要精心设问,让学生有目的地听,有重点地记,听完故事,解决问题,明白事理。

2、录音辅助讲。放童话录音带,适当配进音乐,辅之以教师的带动,把学生引入美的、和谐的境界,达到理解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情感的目的。

3、学生学着讲。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仅靠教师讲或放录音,已满足不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孩子们听多了,觉得童话故事有趣味,因而想方设法自己找童话、读童话,自然形成了爱童话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油然而生。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便迫不及待地主动阅读童话。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成立搜集童话小组,在教室里开设童话园地。同学们将找来的童话书,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童话大王》……抄来的童话故事,放入园地内,课余挤时间阅读。这样,找童话,读童话的空气越来越浓。有了阅读阵地,教师抓住时机,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边读边想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有意识地消化已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记下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内容,讲给同学、家长听,训练学生口语能力。学生要讲清一个故事,必须多读、多想、多记。为了调动学生广泛阅读的积极性,并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我利用班队活动及语文课外活动时间举行讲童话故事比赛,学生兴趣盎然,个个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讲述时,模仿故事里的角色,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教室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就是乐园的主人,就在这乐园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思维也得到了训练,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也轻松活泼、主动地得到了发展。

二、编写童话故事,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丰富了语言内容,将语言内容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便是写作。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从文章中,可以反映写作者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也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

写童话,我尝试了看图写、根据提纲写、看实物写、结合课文仿照写、续写等多种途径。

1、看图写,分看单幅图和看多幅图写。看单幅图,要看懂图的主要意思,然后发挥想象,构造一个完整的故事。看多幅图,先把图意看懂,弄清每幅图之间的联系,想象这几幅图连起来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然后写出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阅读面广的学生,思维活跃,写出来的故事生动具体。

2、看实物写童话,明确中心,抓住中心,发挥想象。如《拖把与扫帚》(中心:从各自逞能到密切合作)。学生写了在教室里或家里,开始拖把与扫帚各自夸自己本领大,并用事实来证明,可是扫帚扫走了粗渣子,灰尘却无法弄干净,而拖把能除掉灰尘,粗渣子却要捣乱,他们明白了,只有密切合作才能做好事情。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加深对“密切合作”这一道理的理解。

写童话,培养学生的表达与想象能力,活跃思维。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写起童话来,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能凌空翱翔了。

三、导演童话小品,增强童话教育效果,培养学生表演才能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一部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实践,经过提炼升华的理论又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导演童话小品或童话剧,实际上也是一个由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

表演童话,学生的兴趣更高,个个跃跃欲试,都希望自己戴上头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圆一个演员梦。他们便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导演童话小品乃至童话短剧。通过导与演,认真领会角色的语言、举动,从而生动形象地展现故事情节,观众兴趣十足地欣赏,为表演者喝彩,在生动形象的兴味中明白道理,受教育于表演活动中。这种表演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又增强了童话教育效果。

四、编辑童话小报,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