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范文1
(一)提升高校科技发展水平
科研项目管理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项目成果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技进步与发展、增强知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科研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创新,同时也制约高校科技水平的提高。
(二)推动高校科研发展进度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是各种知识交融的场所。自由的学术氛围决定了高校是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源地,也是各类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重视学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是推动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起动机。因此,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是管制型的官僚制,管理多、服务少,权利大、责任小。项目管理者与项目负责人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者缺乏沟通,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存在“一事无人管,一事多人管”的现象,使得项目负责人无所适从。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往往只是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其工作局限于对项目、经费、成果鉴定等被动管理。而对项目负责人需求方面的工作缺乏探究和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识不强,使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大大降低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不够重视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比较重视前期立项工作,而对立项后的管理工作跟踪管理力度不够。对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归档情况、中期检查等掌控不到位,导致大部分项目不能按时结题,从而影响了整个科研项目进度。
(三)项目管理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教师组成的信息交流体。但是,因为某些方面不成熟的因素,往往导致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或者是科研项目负责人本身没有做到及时地和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或者管理人员没有准确地采集到项目组成员的整个研究动态,所以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加重了项目过程管理的难度[1]。
(四)项目负责人和科研团队存在信心不足
科学研究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研究过程,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也是如此。有时候研究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成果,有可能研究到一半又要重新实验,从而导致研究人员没有成就感。因此,在早期申请立项研究时,信心十足的项目负责人及科研团队可能最后因为无法结题而延误了结题时间,更有一些项目负责人申请立项后,不严格按照立项研究的进度进行,混淆了研究程序,导致研究不能按时完成,这种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
三、完善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必须有完善的、独立的、健全的管理办法及制度。传统的理想化组织管理模式环节多,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快速传递。现代高等教育提倡扁平化管理,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科学化的科研管理体制应当是限集权,适当放权,增强适应性和灵活性。[2]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办法,必须按照具体的要求严格实施,否则办法形同虚设。高校科研(技)处是学校最高科研管理机构,上对各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各部委科研管理部门,下对学校各二级单位主管科研的领导、秘书和从事研究的教师。因此,高校科研管理机构要及时准确地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信息传达给每位科研教师。对各类科研项目立项、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等每个阶段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提高项目管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二)建立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
1.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了解各种政策和法规,熟识学校科研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积极性,使得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2.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新时代的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也需要有创造性思维方式,具备创新能力的科研管理人员很有可能成为科技创新的倡导者。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对于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极为重要,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是本单位科研教师与上级主管部门相互联系的“桥梁”,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有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3.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知识。高校应为项目管理人员做专业项目管理培训,改变管理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岗位职责。4.实行绩效机制,激励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三)创造优质的科研团队
科研项目研究中,科研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调动项目负责人积极性,重视科研人员的优质团队培养。1.学校应建立灵活有效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新性。如学校设立立项奖励金,激励项目负责人组建优质的团队,积极申报高级别高水平的科研项目。2.学校应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项目应给予不同的校内经费补贴。3.完善科研教师的培养机制,学校投入经费培育有创造性、积极性的青年教师。在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下,组建精干的科研团队。4.组织教师学习校内外的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熟悉各类项目从申报到结题的整个流程。
(四)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高校科技管理工作方面有一项重点内容是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管理工作者对这方面相当重视,如共享科研信息,将分散、杂乱的高校科研人员信息整理归档,能快捷获取信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走入了千家万户。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也不例外。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已经比较完善,这给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使科技管理方面可以做到信息化和现代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实现科研,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几乎适用于所有行业,是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着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资源,学校有效建立起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促进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快速发展、完善起来。
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信息化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我国迅速做出了互联网普及化的要求和建设,将全球普及信息化模式加入战略研究方面,推动了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面对互联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形式,传统科研管理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面临着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现在的管理制度中,加入科研工作模式中,将信息化产业渗入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个层面,使科研项目管理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做到更加科学和规范。
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对科研项目管理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信息理念,信息化管理能将管理过程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信息的传递和提取能做到十分迅速,实现高效率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1.随着社会发展,高校科研项目逐日增多,每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都比较长,研究中的某些信息具有不稳定性,科研项目管理在人工管理条件下使信息储存缺少秩序性,这些因素影响了科研人员对项目的查询和跟踪。因此,在科研项目管理方式上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项目信息存储形式标准化,调取信息方面实现动态化,能够及时、快速获取和提取需要的信息,随时了解最新的数据,掌握最新动态。2.信息化管理技术有其一定的规范性,如果能运用信息化进行管理,将能使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信息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计算机运行要求数据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如果数据不规范可能导致在计算机中无法识别,影响科研项目管理的正常工作。将数据规范化能保证数据质量,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另外,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涉及的方面很广,其中包括信息的规划整理、信息分析、对项目的申报和查询、科研信息、下载各类资料等,这些方面通过互联网可以得到实现,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使工作程序简单化,管理信息和信息传递、提取更加容易,提高了管理信息的工作效率。
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1.利用信息化技术,使科研项目信息数字化,将高校所有的科研项目成果进行存档、备份,保证文件不能被随意更改,必须是只读模式,文件的格式能够兼容所有系统,方便跨平台、跨系统读取文件,承载信息的载体必须要稳定、耐用,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顺利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科研项目的管理。2.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具有规范性、共享性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对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科研项目管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信息的规划整理、信息分析、对项目的申报和查询、科研信息、下载各类资料等,供科研人员和相关部门可以直接在网上查阅,使文件不再需要纸制进行传递,避免文件直接性损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共享和多方查阅的功能。3.开发项目管理软件。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如果能为科研项目管理开发一套属于自己的软件,就能使管理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软件开放方面的技术也日益发达,如果能选择恰当的工具开发出一套管理系统,这无疑对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数据库的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依赖于大量的信息,在开发出了管理软件之后,必须要建立好数据库,才能将大量的科研成果存储起来,在科研人员查询时才能够精确地搜索出来.随着科研成果的日益增加,数据库的优化要实时跟进,保证软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在生活和工作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学校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科研项目管理,不但使工作程序简单化,管理信息和信息传递、提取更加容易,使科研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同时还提高了管理信息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迎霞,沈富可.信息化成就高校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
[2]刘沐,谢素萍,皮新玲,等.从科研项目管理现状谈高校项目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3]蒋效华.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范文3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finance department and equipment department are the primary science management sectors in university, however, ill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in the three scetors lead to the flaws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 this issue,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each department should enlarge its responsibility range, and collabo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be brought in.
关键词: 科研项目;财务;设备;协同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item;financial affairs;device;synerg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199-02
0 引言
当今,科研项目已是高校科研状态和学术氛围的一种体现,科研项目及经费的多少成为高校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科研项目的实施既是项目本身时间、经费、质量相互作用的过程[1],又是项目直接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的过程。这种配合在高校表现为科技、财务、设备等管理部门间的协同作用。然而,这种协同作用在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尚不紧密,部门间存在着管理漏洞与弊端,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率。因此,加强高校内部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关系,完善项目的过程管理成为当前推进项目开展、实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项目高质量完成的必要条件。
1 当前高校各有关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现状
1.1 各有关部门的主要职责
1.1.1 科技主管部门的职责 科技主管部门主管高校的全部科研项目,从指南建议、申报、立项、执行到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甚至到成果推广,科研项目无一能离开科技主管部门的引导、参与和监管,同时,科技主管部门也是唯一一个对科研项目全程跟踪的部门。在研究型大学里,科技主管部门既担当着“推项目、拿项目”的巨大挑战,也承担着“跟项目、验收项目”的重大责任。除此之外,档案管理、科技合作、成果报奖等由科研项目延伸出去的工作也在科技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之内。
1.1.2 财务主管部门的职责 财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立项、进帐、报帐、核算、决算等工作。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项目研究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在项目验收中,财务验收往往独立于技术验收,成为项目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依经费预算开支是对经费使用的有效制约,财务主管部门对经费的监管显得犹为重要。
1.1.3 设备主管部门的职责 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全校资产与物资管理、物资采购供应、设备维护等工作。在科研项目执行中,设备主管部门对科研设备的采购成为了该部门的一个重大职责,这项工作为创造良好科研条件的提供了重要保障。除此之外,该部门还负责采购后的建账工作,登记纳入固定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1.2 各部门间的有限联系 科研、财务、设备这三个主管部门各尽其职,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然而这种联系仅存在于一种必须的联系,程序上可行,实际上还有所欠缺。三部门本应形成“三足鼎立”,共同支撑科研项目有效开展,然而,目前却停留在形式匹配,缺乏积极沟通及有效联系。
2 科研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弊病
2.1 工作程序不能恰当衔接 科研项目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从立项、进帐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相承性、相关性和制约性贯穿始终。由于存在“科研主管部门是主要负责单位”的偏见,在程序化工作的衔接上,财务、设备主管部门略显被动。
经费的使用,应该依据经费预算和经费管理办法。但实际工作中,账务部门往往未全权掌握预算,造成合同预算由科技部门掌握,经费使用由账务部门控制的情况。这种依据与行使权力的脱节为经费滥用、监管不利埋下祸根。比如,人员、材料等科目经费使用严重超支,支出不在预算科目范围,经费擅自外拨等,都严重违背了经费管理办法。结题验收时,财务部门还须配合调整经费,大大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仪器设备的采购以及固定资产登记是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目前,大多数科技计划项目对设备的预算细化到设备名、规格、出厂及价格,原则上未列入预算范围的大型仪器设备(一般指超过5万元)不予购买。然而,设备的预算也由科研主管部门掌握,设备管理部门在这方面没能做到有效的监管。设备主管部门有严格的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帐、账实、账卡相符[2],但是,有些设备为企业委托代购或者设备放置实验单位使用,这类资产如何界定是否也要账实相符,设备主管部门应有明确的规定,一味地推给其它部门审核是不妥当的。
由此可见,科研、财务、设备三个主管部门的功能是紧密联系且职能范围有所交叉,每个部门扩大一点各自职责范围,积极主动填补管理衔接的空白区是极有必要的。
2.2 工作效率达不到高效化 由于管理上存在三不管地带,各部门间缺少相互的服务引导和必要沟通,项目课题组往返于各部门间时常感觉程序复杂,“办事难”。事实上,如果各部门给出相应的引导,为老师们另开一扇窗提出必要的提醒,办事效率将大大提高。
效率不高还体现在科研与财务主管部门中。每年财政下拨经费常常先于正式立项批文,但是财政拨款通知仅下达至高校财务部门,财务和科研部门若没有及时的沟通,便形成钱到了无人领的闲置状态,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却在为无钱用而发愁,甚至延误了项目工期及进程。特别地,若是国库集中支付,额度下拨时间晚,使用时间短,在仅有的时间更应该及早申请额度尽快使用经费。因此,有效沟通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
2.3 服务、责任观念有待提高 科研、财务、设备主管部门是高校行政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学校服务。它们的工作是严肃而具体的,但面对个体时,服务意识和态度还有待提高和改善。科研主管部门主管科研项目,理应对整个项目负责跟踪。但是,在财务的专业知识以及设备的专业管理方面科研主管部门的专业水平明显不足。因此,责任权力不能集中在科研主管部门,各部门都应树立起责任心,各自把好关非常必要的。
3 改变过于独立状态 逐步走向协同合作
3.1 扩充各部门的职责 科研、财务、设备主管部门的工作存在交叉,因此,为了填补管理空白需要三部门共同努力,将职责范围扩大、交融起来。
科研主管部门是第一个与科研项目对接的部门,因此,给予申请、立项、经费使用、验收的全程宏观指导是科技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其次,科研主管部门应首先主动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业务与其它部门业务联系起来,引导项目与其它部门的顺利对接。最后,科技主管部门应改变“重争取,轻管理”的状态,加强过程监督管理的职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期调查、年度审核等工作。
对财务部门来说,首先在申报阶段应普及预算知识,将预算做到合情合理符合实际需要,改变老师们以往一味追求不被“砍经费”的预算方法。其次,财务部门通常仅对报帐流程作了指导,而对报帐细节没有明确规定,票据不合格、支付形式不正确、明细未列清单、特殊问题未说明等情况屡屡发生,使报帐效率大打折扣。接着,财务部门可从审计的角度给老师们一些适当的建议。审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老师,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时间上,督促老师的用款进度避免集中使用。最后,重要的相关管理文件出台要及时通告,比如今年九月出台的《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将课题经费明确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建立了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突出了绩效支出,这是对科研人员工作的极大激励。
设备采购对一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驾轻就熟的工作,设备主管部门应首当其冲为其提供指导。采购方式的规划,时间的计算,免税的规划等进度控制方面的经验[3]都将为老师们的宝贵财富,应该积极宣传。对于委托代购的设备和放置实验外单位使用的仪器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应当率领科研、财务等部门共同商定如何界定该类资产的方法。
3.2 建立协同合作管理平台 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既然各有关部门间的联系如此紧密,那么打破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等)之间的壁垒和边界,建立无障碍沟通,实现各部门间信息畅通、协调便捷就显得极其迫切。目前,部分企业运用协同合作管理平台[4],该软件将各种分散、不规则的信息整合成“信息网”,再将其进行关联,实现各业务部门业务的平滑链接。同样,对于高校的科研管理该平台也适用,平台可以对科研项目的各业务环节进行统筹,财务、科研等部门也不必在各自软件之间切换以保证同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项目由科研部门立项,设定经费总金额及各科目预算,仪器设备采购相关信息,接下来各部门可依据管理平台信息对项目经费使用以及设备采购进行监管。同时任一部门对平台信息的更新可使其它相关部门对项目的进程有一总体了解。
3.3 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责任 科研、财务、设备三个主管部门不分轻重主次,共同协作推进科研项目开展。各部门首先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将老师的科研项目当成自己的事,做好份内的工作;其次,管理衔接上可能出现的疏漏,各部门要多留一颗心,多给一个叮嘱,提前预防减少周折。最后,有了问题不推脱,主动承担协同解决,为项目扫清一切障碍。
4 结束语
高校各管理部门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上的各个部件,作用不同但紧密相连,任何一个部件出了问题就会对整台机器运转造成影响。如果科研、财务、设备等主管部门紧密合作有效作用,科研项目在校内的程序便可以走得更顺畅,项目负责人便能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努力攀登学术高峰,这不仅是科研项目的理想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理想目标。由此可见,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是形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悦,孙树栋.科研项目管理的成功标准和风险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3):27-29,37.
[2]夏新根.科研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探析――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价值工程,2010,(34):132-133.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作业;全面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68-02
高校科研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是否有效又直接制约着科研管理水平。我国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相对还比较粗糙,对成本的划分不够细致,存在着较多的漏洞,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笔者认为,建立基于作业的高校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作业的高校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或过程的总称,它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环节。全面预算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组织能力、加强财务控制、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积极的作用。
作业预算是以企业发展战略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基于作业和成本动因分析,对企业未来期间作业和资源需求量的数量化表达,以求对企业发生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对企业资源利用和分配进行动态的控制,实现企业经营和财务的双重均衡,从而实现企业业绩的持续改进,指导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方法。
基于作业的高校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是按照成本动因,以作业为基础来进行预算编制的一种预算方法,它将作业成本计算原则、作业管理的思想运用于预算的编制技术之中,以作业管理为基础、以价值增值为目的,运用“作业”以及“价值链”分析来实现成本的控制和提高预算水平。
二、高校应用基于作业的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随着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从过去的经验管理逐步走向科学管理,科研预算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依托单位负责人不重视。依托单位负责人往往更加重视项目申请以及项目结果,忽视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这使得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难以落实。第二,由于科研活动的特殊性,使得科研支出不好量化。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常常是交织的,使得占用资源很难划分,内部核算难以真实、准确。科研支出的不易量化,给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第三,各类科研项目预算要求不尽相同,没能按要求编制预算现象普遍。第四,未形成完整的科研预算管理体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应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预算管理体系。
作业预算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作业预算在企业中的成功应用也为高校预算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与成本动因理论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环境相适应,为高校实施科研项目作业预算管理提供了环境。作业预算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发挥预算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基于作业的高校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的编制
首先,要确定产品需要消耗的标准作业的种类,并建立作业中心(高校科研活动的产品是科研项目);然后,确定每一个标准作业需要消耗的各类必要资源;再依据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动因和成本动因率,计算每种作业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需求量和资源需求价值量,最后将各个作业需要消耗的资源价值总量汇总,得出各个作业的作业成本,某类产品的所有作业成本相加即是产品总成本。
(一)确定作业中心及其所消耗的资源
1.科研活动作业中心
指各院系实验室,主要完成与科研工作直接相关的各项任务。根据高校科研的特点,科研业务活动中心的作业主要有分析检测作业、设备仪器调试作业、设计作业等。所消耗的资源分为劳务费、材料费、试验费、设计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
2.业务辅助作业中心
包括学校图书馆、院系期刊中心、计算机中心等,主要完成与提供图书、期刊借阅和网络服务相关的各项辅助工作。分作业有:图书的采购、借阅与管理,期刊的采购、借阅与管理,计算机与网络服务等工作。所消耗的资源包括文献检索费、图书资料费、期刊订阅费等。
3.行政管理作业中心
包括科技处、财务处、院系管理部门等,主要完成高校科研活动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各项任务。分作业主要有:科研组织管理(组织项目申报、审批立项、项目中期检查、项目验收、项目鉴定、结题、登记备案),经费管理和院系综合管理等。所消耗的资源指管理部门组织科研、保证科研项目正常运转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在项目的研制过程中,为了项目研究的正常开展,所进行的管理业务发生的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资料费、专家咨询费、评审费、鉴定验收费、印刷费、出版费等。
4.资源管理作业中心
包括资产处、后勤管理部门等,主要完成与固定资产管理及维护和水电暖供应服务相关的各项工作。分作业有:科研资产的实物管理、科研仪器的日常维修,水电气暖供应等。其所消耗的资源包括房屋设备购置费、房屋设备租赁费、科研用房折旧、科研仪器设备折旧、修缮费、水电费、采暖费等
(二)作业预算编制的基本流程如下:
1.计算资源的实物需求量
第一步:计算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每个作业所需的每种资源的需求量;
第二步:计算每一个作业中心的全部作业所需的每种资源的需求量;
第三步:计算所有作业中心所需的每种资源的需求量。
2.计算资源的价值需求量
第四步:计算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每个作业所需每种资源的价值需求量;
第五步:计算每一个作业中心的全部作业所需每种资源的价值需求量;
第六步:计算所有作业中心的全部作业所需每种资源的价值需求量;
第七步:计算每一个作业中心的全部作业所需的资源需求总价值量;
第八步:计算该科研项目的资源需求总价值量。
3.计算作业成本和科研成本
第九步:计算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每一类作业的作业成本;
第十步:计算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所有作业的作业成本;
第十一步:计算该科研项目的全部作业的作业成本。
四、基于作业的高校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与控制
预算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预算管理严肃性、权威性、激励作用的核心。预算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预算的实际实施情况与预算目标尽可能相一致,控制的核心是对预算的反馈、差异分析和改进。
1.信息反馈系统是科研预算有效实施和控制的关键要素
建立预算信息反馈系统,首先要建立预算跟踪机制。预算跟踪机制的突出作用体现在对项目经费的管理上,尤其是对重点工程、大型采购项目,可以通过控制经费对项目进度、质量以及资金使用效益实施监督。其次还要完善预算反馈报告制度。全面预算管理要求预算反馈报告制度以责任预算为基础,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地记录和计量,从而形成责任报告。系统、完整的预算反馈报告系统应是预算下达的逆运行系统,因此它多是以最基层为起点,逐级汇总上报,直至最高决策层。为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部门会同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召开预算例会,对照预算指标及时总结预算执行情况、计算差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预算执行差异分析为科研预算有效控制提供依据
差异分析是作业基础预算运行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通过将各责任中心的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额进行比较,才能发现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以及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揭示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从而有利于挖掘成本降低的潜力,确认并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消除资源浪费,以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同时,根据差异分析的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偏离预算目标的部分予以调整,以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差异分析有助于揭示预算完成情况的好坏,明确各个作业中心的责任,进而为作业基础预算的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与激励
预算考评与激励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部门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事后评估,并依据考评结果对执行主体进行奖惩,实现对预算的事后控制。
1.预算考评
预算考评就是对照既定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或员工的工作状况和结果进行考察、评定和反馈的过程。它通常通过预算差异分析进行,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指标差异分析,实施绩效考核,使预算制度和责任制有效地结合起来。预算期终,通过各部门的业绩报告,对比各个责任主体的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揭示超支和节约,作为评价各个科研项目业绩和确定偏离预算责任的依据,管理部门可据以了解整个科研项目预算期的预算目标实现情况。
2.建立激励制度
基于预算的激励机制就是以预算考评结果为依据,对预算执行主体进行激励。通过进行差异分析,查找出现偏差的原因,划清责任,客观评价各责任单位的绩效,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奖惩制度是实施激励制度的方法。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能使预算考评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权、责、利相结合,同时能够有效引导科研人员的行为与高校科研目标保持一致。
本文综合全面预算管理思想和作业管理的理论及方法,结合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现状及其自身特点,提出基于作业的高校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即将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预算控制、事中过程控制、事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新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黄竹君.作业预算在高校预算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8,(6):100-101.
[2] 马素蓉.完善A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研究[A].大连理工大学,2008:1-4.
[3] 梁星.基于作业的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 任江.浅析科研单位预算管理[J].科技信息,2007,(11):119.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范文5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94-03
科研经费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是保证课题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合理有效的使用课题经费能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科技的投入,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项目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还十分低下。本文力求较为深入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国家宏观政策的不足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为国家和高校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阶段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虽然现在科研项目在申报时都要求要编制经费预算,但是,由于现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加之课题负责人缺乏财经知识,编制的预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项目的实施进度往往脱节,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尚无完善的针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财政部、教育部尚未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国家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如国家自然基金、“863”、“973”等计划项目也附带有相应的经费财务管理办法,科技部于2006年11月出台了“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等,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够系统、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中国科技投入呈现立项和资金渠道多元化的格局。从来源渠道上看,有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各主管部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科委等安排的科研项目;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各不相同,管理办法多,各级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且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不配套,不统一,执行难度大。同时,由于国家在科研经费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没有制定出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导致中国科研经费管理在立项阶段的预算编制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不统一,编制依据不足,指标论证不充分。(2)高校对科研经费预算重视度不够。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经费争取不重视科研经费管理,认为只要能立项,经费的支出预算只需按预算说明书允许支出的内容“编”就行,实行课题制,自然应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而项目负责人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要钱,抱着把经费争取下来再说的思想,没有对其项目进行仔细分析,没有对所需经费进行估算,一般自己定一个可能争取到的经费总额,随意将经费分配到各允许支出的科目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批准的课题预算是今后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经费的实际支出提供合法依据,在课题结题时的经费决算、财务审计都要依据课题预算完成,对预算编制的严肃性认识不够。(3)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高校投标立项时的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很多本来合理的预算支出条款在现阶段可能与正在执行的其他国家政策相冲突。首先,在实行课题制以来,科研项目的计划、预算编制由课题负责人负责,而课题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财务方面知识相对薄弱,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及各种客观原因,往往侧重于技术内容的论证,为编制预算而编预算,预算编制纯属闭门造车,同时编制完成的经费预算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造成经费预算编制不详细、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费用。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范文6
关键词:市属高校 科研专项 管理与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首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对高校的科研投入逐年增加,且投入的资金中专项资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加强财政专项项目管理对提升学校科研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强化专项经费使用的绩效导向,近年来,北京工商大学在加强财政专项项目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建立健全科研专项的遴选机制
1.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立项流程
第一,设计立项管理流程。为了把财政专项项目做强、做实,学校精心设计出科研专项立项评审流程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流程图,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开透明。
第二,立项环节公开透明。北京市教委科研专项项目的申报、评审、上报和立项等环节全部实行信息公开、评审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证立项环节的公开透明。学校在组织2012年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之初,便公布立项信息和申报原则,各院系根据学校公布的立项信息和评审原则组织本部门的立项工作,立项项目首先要通过学院层面的评审,评审结果须网上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才可将立项文本送至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再组织校外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答辩和评议,现场公布评审结果,第一时间将评审结果进行网上公示,无异议后项目才可上报至北京市教委。整个项目立项过程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不干涉,立项结果不参与,并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2.立项结果“专家说了算”
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专项项目立项过程中便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评审过程的公正与公平。
第一,建立专家信息库。建设专家信息库是开展专家评价的基础。只有建立了与学校学科专业匹配、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达标的校内外评审专家队伍,才能保证学校评审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一直在加强专家信息库的建设,并着手建立网络化专家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
第二,评审过程“专家说了算”。科技立项评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既与学科有关,也与评审专家的素质有关。理想的科技立项评价体系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公正性。而科学性取决于专家的评判,公正性离不开专家的道德修养。针对现行科技立项评价过程中的专家评议制度和对专家的监督制度不够完善这个问题,学校尝试建立了二次专家评议制度,也就是说建立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的专家评议制度。例如,2011年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项目立项过程中,学院在遴选科研专项时,要求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参与项目答辩评审,并对上报到学校的项目进行排名。学校将各学院上报的面上项目送至校外专家进行匿名评审。学院评审分数和学校专家匿名评审分数各占50%,以此确定上报北京市教委项目名单。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邀请校外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答辩和评议,确定上报项目名单,从而保证“专家说了算”。
学校科研专项的管理实践
1.把好项目申报“立项关”
把好项目的“立项关”,不仅可以控制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费用,而且决定着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后的运行成本及维修费用等开支。因此,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能够为整个项目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提前进入预算程序,做准、做细项目预算。在北京市财政预算布置前1个月~2个月,学校资产处和财务处就着手编制新一年度专项项目要求,各院系根据本单位学科研究的方向和科研条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借鉴同类型项目经费预算,以现存积累的经验数据作参考对比,依据有关政策和规定,对项目建设工作量及设备购置费用、其他费用及预备费用进行估算。各单位在做实、做准、做细项目预算后向学校提出申请。
第二,推行标准格式文本,规范项目预算申报。根据北京市财政颁发的《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管理办法》(2010年9月16日)的要求,学校专门设计了财政专项申报的格式文本,要求各单位申报财政专项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文本编制项目预算,提交项目申报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2.强化项目执行“检查关”
为使财政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有效作用,学校实行科研任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责任约束。如自2009年开始,学校对北京市教委专项支持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明确项目承担单位和主持人的职责,确立项目责任约束机制,即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预算书,填写任务计划和用款计划,学校根据任务计划对课题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检查项目进度情况,结合经费的实际执行情况拨付经费,从而有效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3.做好项目“考核关”
财政项目资金支出考核实际上是对项目执行效果及责任人工作履行情况的考核,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对项目计划执行效果的考核,即对照任务书中的计划经济指标,考核其实际完成情况;第二层是对责任人履行工作情况的考核,严格考核其是否尽心尽责。目前,学校一方面把专项资金执行的成效与年终考核挂钩,另一方面重视完工项目的决算审核和验收工作。
科研专项对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
1.改善了科研条件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实验条件是掌握科研主动权的关键。近5年来,北京市科研专项对推动学校完善科研条件和实验室的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学校孙宝国院士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都与北京市教委科研专项的资助密不可分。
2.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育是学校科研管理的中心工作。近5年来,北京市级科研专项加大了对学校青年教师的资助力度,提升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促进其快速成长。近3年来,学校申报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负责人的平均年龄约32岁,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中,80%都获得过北京市教委科研专项的资助,可以说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得益于北京市教委科研专项的资助。
3.加快了科研团队建设
在北京市教委科研专项的支持下,一批中青年教师很快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如以孙宝国院士为带头人的食品香精香料研究团队、以董银卯教授为带头人的中国化妆品研究团队和以何明珂教授为带头人的现代物流管理研究团队。
4.实现了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
由于科研专项的推动,“十一五”期间,学校获批的高层次科研项目逐年增多,承担和完成纵向项目共计681项,横向项目共计946项,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34%和85%。其中,国家级课题90项,省部级课题521项。2010年,学校到账科研经费为11,164.2万元,比“十一五”初增长了近217%。
5.提升了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北京市级科研专项在推动学校项目和基地共同发展的同时,重点支持了面向首都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科研项目,提高了学校为首都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近5年来,学校申报的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中,90%的项目都是首都经济建设目前或未来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