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的幸福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的幸福感范文1
今天上课的时候,张主任讲到“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有些感触,提出来,与同行们探讨。
我思考的是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做为教师,过去人们常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能否认,现在有这样认识的人少了。其实过去的那句话本身并没有错。教师的职业和医生的职业一样,是一种很神圣的职业。可是这些年来,外界环境给教师的压力很大,从很大程度上剥夺了教师应有的职业幸福感。比如升学的压力,使很多教师每天从早到晚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挖空心思,而难以享受到育人的幸福;较底的待遇,使许多教师还在为保障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努力,马斯洛心理学不是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情况么,只有一种需要的到很好的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而只有教师是在为追求实现教师自身价值时,才会有牢固而持久的幸福感。
我想:从本质上说,教师的幸福应该来源于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的满足,这与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我们的教师应该主动的追求育人的幸福,创造的幸福,但是同样需要社会给教师提供宽松的环境、合理的待遇。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教师的事业正是叶的事业,不图名利,默默无闻,但是希望有公正、自由的环境,就象叶子也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
教师的幸福感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幸福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96-02
幸福就是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那么,影响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呢?怎样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现得出以下结论。
一、影响幼儿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社会方面的影响。社会关系对教师的幸福感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给个体物质、信息和精神上的帮助,增加其归属感、愉悦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人们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还可以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安定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健康行为模式,从而增加正性情感并抑制负性情感,防止主观幸福感的降低。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更需要社会关系的支持。
2.幼儿园专业方面的因素。个人所学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也会影响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对教师的调查:教师工作感到累的程度和工作感到压力大的程度分别要占七成以上。而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和自我发展的满意度不到两成。他们常认为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合理,对自身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对薪酬待遇不满意,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等等。表现出工作混日子,得过且过,没有激情,缺乏创造欲望,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的“职业倦怠”,由工作带来的幸福感偏低。
二、学校培育幸福教师的可操作的主要策略
1.幼儿园教师应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提倡发展性心理辅导,即互动互助,干预矫治,调节心理压力与自育自助,学习预防,改善心理品质相结合;开发校本群体辅导资源与开发教师自身教育资源结合。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尝试为教师提供心理服务和心理咨询以提高教师心理应激水平。如矫正心理(行为)问题。为教师提供鉴别并矫正已出现的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粗浅咨询和基本调适方法,如工作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教症等教学适应问题;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问题;说谎、胆怯等不良行为。以及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咨询和调适。开发心理潜能方面,围绕教学能力提高、职业焦虑调适等内容,通过集体和个案研究,探寻影响教学情绪的主要因素和调节课堂教学情绪的策略,在指导教师调节并完善自己教育行为的实践中,减轻教师压力,达到个性内部结构的平衡及潜能的充分发挥。指导人际互动技巧方面,指导教师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习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消极情感,学习处理人际互动中冲突解决、合作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为教师恰当地解决人际情境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提供参考。
2.学校社会支持应该建立系统,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幸福感。社会支持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降低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减轻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个体采用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再加上有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压力就会化解。反之,如果个体不能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且周围没有可以求助的社会支持系统,就不能使压力得以释放,从而使个体持续处于压力状态之下。因此,学校和教师如果能够借助一个可资求助的社会支持系统,调控管理职业压力,那么会有助于教师压力的缓解,从而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根据我校教师压力调查分析和压力形成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师压力调控的校本管理模式。模式的主框架参考自我三层理论搭建。用社会支持系统三要素构建的“学校宏观调控管理”和“教师自主调适管理”,分别从社会支持系统外部“环境、制度、培训、辅导”的调控和内部“自学、自省、自律、自娱”的干预角度提供调节压力增强教师的幸福感的策略。
3.引导幼儿园教师自我反思,培养职业幸福感。加强教师成长的自觉反思与合理规划,有利于教师确立理想的目标,促进专业发展,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实现美好的人生。学校在制订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时,也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人生发展的目标作为重要内容来规划。要让教师们为一生幸福奔向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并让他们从奋斗成功中去追求幸福、享受幸福。
4.引领幼儿园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幸福感。现代教师的幸福感缺失,很大的程度是因为观念的陈旧和令人担忧健康状况,因此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开展各种健身活动是有益于教师的幸福感的增强的。
(1)多读书,增强底气。教师应该多读书,读书能够积淀教师的底气。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智慧;读书,可以丰厚教师的底蕴;读书,可以增长教师的学养;读书,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2)多创新,增强灵气。做一个好教师,或者说做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要的是灵气。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每一堂课,创新批改每一本作业,创新每次与学生的对话。精彩的课堂来自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瞬间来自教师的灵气。要做到胸中有灵气,就需要静下心来,静下心来琢磨学生。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拿着一张旧船票(教材),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顺利登上那新的客船。(3)多练功,增强骨气。做一位有骨气的老师,必须有独立的人格,必须有自己的头脑!顺着梯子向上爬,总有撤梯子的时候,掌梯子的人也总有该休息的时候,脚下的人总有觉醒然后把你推开的时候……到那时,你去找什么来给你垫背呢?在空气中漂浮着的总是没有多少质量的飘絮!
做一位有骨气的老师,必须有自己的脸面,虽说不能成为鲁迅那样的冷峻,但是总不能硬做鲁迅!不是那种脸面不定,越往上,脸面离天空越近!鲁迅的冷峻不是做给小百姓看的,不是做给学生看的,不是做给同伴看的,因为他的脚下是实实在在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路!
参考文献:
[1]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
[2]“幸福教师”自主建构与发展策略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J].镇江市实验小学.
教师的幸福感范文3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初中教师
1 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以及情绪体验,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关注程度的提高,主观幸福感已成为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最近10年问.随着研究的日益丰富,关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探讨也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研究者的兴趣。许多学者对于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教师群体与非教师群体以及男教师与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等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近期还有人对城镇与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中小学教师。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明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揭示城乡因素是否对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存在影响,以推进本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笔者考虑地区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状况等综合条件,选取四川成都市、双流县、都江堰市、阿坝州及内江市20所中学的560名城乡初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镇教师288人,农村教师272人。
2.2 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与比较。该同卷系笔者根据对主观幸福感内涵的界定以及对初中教师访谈的结果,借鉴已有相关问卷缩制而成,并经反复修改和试测,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信度检验的克朗巴哈(Cronbach)系数q=O.8503)和效度(采用效标效度检验,问卷与效标分数的相关系数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r=0.613,P<0.01)。问卷分6个维度,分别为“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维度1)、“对学校及领导的满意度”(维度2)、“对收入福利的满意度”(维度3)、“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维度4)、“与学生交往的幸福感”(维度5)、“与同事交往的幸福感”(维度6),共35个项目。每个项目5个选项,分别赋值5、4、3、2、1分。全卷分值越高表明该个体主观幸福感越强,反之则越弱。问卷个人信息主要涉及教师的4个特征因索,即地域、性别、教龄、任教科目。
2.3 数据收集与整理采用集体施测,教师匿名答题。施测完毕,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最后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的比较分别对城镇教师(288人)与农村教师(272人)在主观幸福感6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l所示;并对其进行t检验。
在本次调查中,除了“与学生交往的幸福感”这一维度之外,其它维度的平均分及总均分上,农村教师得分均高于城镇教师得分。
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总均分存在差异,且差异达到显著的水平(P<0.01)。据此可以认为,城乡因素是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从总体上讲,农村教师(99.16)比城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94.86)更强。这一结果与杨婉秋等人的研究结论恰好相反。
3.2 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各纬度的比较,城、乡初中教师在“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对学校及领导的满意度”、“对收入福利的满意度”及“与同事交往的幸福感”上均有差异且达到显著水平(P1=0.006<0.01,P2=0.000<0.001,P3=0.002<0.01,P6=0.001<0.01)。这4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农村教师显著高于城镇教师。据此可以认为,城乡变量是主观幸福感上述维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与学生交往的幸福感”这一维度,城镇教师平均得分(19.48)稍高于农村教师(19.26),但差异不显著。“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这一维度,农村教师平均得分(12.11)稍高于城镇教师(11.18),但差异也不显著。
4 讨论
总的来说,城乡初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差异,农村教师比城镇教师有着更强的主观幸福感。农村教师从工作本身、学校及领导、收人福利、社会支持、与同事交往这5个方面都比城镇教师感到更幸福;而城镇教师只在与学生交往时比农村教师感到更幸福。
结合调查与访谈结果,笔者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从理论上来看,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它主要依赖于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也就是说,幸福是相对的,根据评判标准的不同,人们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幸福感。虽然一般认为农村教师在许多方面尤其是物质条件方面不及城镇教师,但是相对于身边那些在烈日与寒风中,日日劳苦耕作以及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而言,农村教师已很满足于自己的工作与收入了。其次,从现实角度来说,农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农村教师在住房、日常基本消费等方面大大地低于城镇教师。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工资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在大多数农村,教师职业依然受到人们的尊重,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农村初中教师均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满意。
教师的幸福感范文4
一 教师幸福感的归因
幸福感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况,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教师幸福感指的是在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精神幸福,它不仅来自生活,更多地来自于教师在从事这个职业时的积极创造,来自于他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体验,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地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育的追求是人的幸福,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就不会关注学生的幸福和对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如果教师在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幸福,那么他的人生很难是幸福的。因此,本文对教师幸福感的归因及培养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期为教师心理及其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一)内部归因
1 教师的人格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客观的外在因素往往是通矧主观动机而起作用的,人格影响生活事件,进而影响幸福感。人格由于其内在固有的结构作用,是一个长期影响幸福感的强烈因素,具有“幸福图式”的人对生活事件和环境倾向于用正面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拥有更甜美的回忆和更乐观的期望,所以其幸福感水平较高。艾森克(1983)曾经指出:“幸福可称之为稳定的外向型……幸福感中的积极情绪与易于社交的性格有关,这样的性格容易与他人自然和快乐地相处。同样,抑郁性和焦虑性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而不是幸福感,因而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与不幸福相联系。”即外向型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有较高的正相关,因而外向型人格可提高主观幸福感;神经质与消极情感有关,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2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
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决定着对职业的不同看法和体验,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教师只有在将职业融入自我生命时才会感受到工作的乐趣。教师幸福感丧失的根源在于教师对自己职业定位的模糊性,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从业者有着很强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不是因为喜欢这个职业才干上这一行的,而是把这份工作当成了生存的手段,把自己当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那么,当他们实际参加工作之后,就会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面对繁重的重复劳动,面对假期不是培训就是上课的现实,参加工作时的新鲜感就会很快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职业倦怠感,甚至到最后变得麻木不仁。
3 当下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影响
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一种价值能够作为普适的价值被人们无条件接受,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这种体验是以一定的价值预设为参照体系,公正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价值。缺失公正的体验,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即使实质平等也有多种标准,教师的工资基本上是实质平等,而这一实质平等消除了机会平等。一个专科毕业的教师可能比一个本科毕业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工作能力更强,工作更勤奋,取得的成绩更大,但是他却无法获得相应的收入。所以不同价值的预设,以及对同一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都可能在实践层面产生冲突,进而削弱教师的幸福感。
(二)外部归因
1 社会氛围
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是教师幸福感的基石。同时,受到学生喜欢、工作氛围融洽、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也是教师幸福感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在相对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更容易产生幸福感,并且这种幸福感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这对整个学校的良好发展来说是无形的财富。
2 重视教育质量与关注教师生存状态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国家重视教育是理所当然的,近几年我国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对教师生活质量的关注比较缺乏。
3 教师的幸福感以自身需要的满足为前提
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力量较强的低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高层次需要就会出现,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是教师幸福感的最大来源,教师幸福感既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又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二 教师幸福感的培养策略
1 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做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分为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三种。“生存型”教师处于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状态,即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由于他们从事这一职业更多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在“生存型”教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职业的厌恶和疏远,教师与职业是分离的;“享受型”教师处于体验人生和品位幸福的状态,即教师主要是从兴趣出发,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来对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因而感到快乐和幸福,在“享受型”教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教师与职业是融为一体的;“发展型”教师则处于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状态,即主要是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完善自我、为社会做贡献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是为了过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因而感到崇高而有价值。在“发展型”的教师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他对提升自己的迫切愿望和富于创造性的教育智慧,这种教师是超越职业的,是以“教育家”为发展目标的。从上述教师职业中存在的三种类型来看,真正的教师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快乐和发展的人。像“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教师都能从职业中获得深刻的愉悦感受和强烈的精神震撼,只有感受到职业尊严、体验到职业幸福的教师,才会去辛勤耕耘,积极奉献,也才会获得真正的职业发展。这不仅是学生的幸福,也是社会的幸福。
2 建立目标模式
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在特定水平
上的需要满足后,这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就会提高,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因而我们应把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实现看作是人类最高的幸福感,确立生活的目标,并把生活目标看作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而参加有价值的活动和努力为个人目标工作都会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这些目标和有价值的活动可通过下列途径提升幸福感:一是通过有价值和有挑战的活动,使我们获得能量和目标,并远离悲伤;二是使每天的生活变得有规律和有意义。三是积极应对每天生活中的问题和不幸福,能不断地重新开始;四是巩固社会关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当这些活动是人们自由选择的,当这些目标是现实的,当这些目标与公共目标一致时,当我们设法在与目标相关的活动上花费一些时间时,幸福感就会提高到更理想的水平。
3 学校管理“人本化”,构建和谐学校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把对教师的管理作为第一要务,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认识到教师作为一个人有多种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要,努力通过构建和谐学校,让学校充满着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出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让教师在和谐的大家庭中快乐工作、享受幸福。学校也要为教师延伸和拓展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让教师逐步体会到人生因学生而多彩,生命因课堂而丰厚。此外,教育也需要幸福,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教师有了幸福的体验,就会引导孩子成为有教养的、幸福的人,定会珍惜和唤起对学生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权利的尊重,除掉学生潜意识中那种市侩的理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为此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需要全面和谐的教育,只有全面和谐的教育,才可能达到真正幸福的目的。因此,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幸福的人,教师必然首先成为幸福的人。
总之,教师幸福感的内在根源在于教师的人格及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外部根源在于社会氛围、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及社会对教师自身需要的满足,我们应构建教育的人文主义理想和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其职业工作更利于其人格健全发展和自我实现,使教师充分享受职业的幸福感。我们应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及学生等多方面增进教师的幸福感,教师幸福感的增强又可以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朱新秤,教育管理心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高洁,论教师的幸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教师的幸福感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 职业幸福感
“教师要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改革发展中、融入学生和家长中,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青海省西宁市教育局局长薛建华在今年开学工作会议上如此表示。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西宁市教育局确定2010年为“教师职业幸福服务年”。那么,信息技术教师的幸福感是什么?增强职业幸福感到底有哪些路要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思考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 在夹缝中求生存:信息技术教师的尴尬。偶然在西宁信息技术教育交流群里看到老师们在大倒苦水――
有人说:其他老师可以全力教好自己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却是犁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经常为他人做课件,辛苦是自己的,荣誉却是他人的。
有人说:领导总觉得你很闲,只要是和电脑沾点边的事都会安排到你头上。学校的各类报表、计算机维修、网络布线及维护,都是你的事。你在教学上很难出成绩,没有什么成就感。想在业务上有所提高,又基本没有静下心来研究的时间。
有人说:“在职评、评优等方面,我们被边缘化了,先进、优秀之类的荣誉,基本没有自己的份儿。”
以上的抱怨,似乎可以概括为四大方面:工作任务繁,工作定位难,工作报酬低,工作奔头儿少。看来,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不满意,职业幸福感太少,愤懑的多,诉苦的多,经常是劳而无功。“繁难低少”,在夹缝中求生存,似乎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普遍心态。
2 专业成长和心灵生长:摆脱尴尬的路径。要唤起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摆脱目前的尴尬与窘境,必须首先端正我们对职业价值的认识,追求一种“为己”而不是“为人”的专业成长和心灵成长。这是一个不懈求索的漫漫旅程,所谓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2.1 关注工作细节,感受职业幸福。教育须重细节,许多令人幸福的成功正是从细节开始的,
某教师带领学生开博客,在博客中与学生分享信任、互动与成长的快乐。从学生的留言中可见:“今天,老师教会了我开通博客,网络上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太开心了……”“老师,我开始写小说了,记得宋我博客看看哦。”“自从老师把我带进了博客,我喜欢上了这里。”“我要感谢老师,感谢她为我开启了网络世界的大门。”
还有一位老师努力做学生的“伯乐”,每当发现学生独特的视角或创意时,就欣喜若狂又不乏夸张地向全体学生推荐,并命名为“xx(学生姓名)x号”。结果,使教学拥有了极为丰富的创意资源库,不管是参加各级网页设计比赛,还是各类电脑作品制作的比赛,都能因为作品富于创意脱颖而出,取得骄人的成绩。
有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以上的两位教师都是通过在细节上努力,获得了成功与幸福。切记老子的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要培植信息技术教学的参天大树,必须注重“毫末”,关注细节的精彩,这样才能逐步走向成功,产生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2.2 关注专业成长,感受职业幸福。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有关教学的实践经验累积不够。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年轻,缺乏教学经验,要获得职业幸福感,就要关注专业成长;要构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九层之台”,必须“起于垒土”――从强化基础性知识和能力开始。
从知识结构看,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通识知识、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学习。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人文背景也愈加浓厚,横跨众多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几大领域。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文字编辑、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网站建设、多媒体素材集成、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等,无不体现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Office应用、数据结构、微机原理、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与辅助教学、网站建设与开发、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等,始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假如不加强通识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就只能等待专业意义上的自然“下岗”,何谈职业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范文6
一、搭建幸福的舞台
教师工作很辛苦,但就目前来说教师的待遇并不丰厚,教师的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知识分子,教师的精神需求要比普通人高一些,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更高一些。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在教师中开展演讲、书法、绘画、器乐、唱歌、摄影、体育比赛,以及随笔交流、个人论坛等活动,引领教师追求事业的成功、人格的升华、品德的高尚、气质的优雅,在精神的花园里感受鲜花的烂漫,聆听小鸟的鸣唱。要使他们拥有幸福的心态、平常的心态、感恩的心态、爱岗敬业的心态、没有嫉妒和抱怨的心态。
二、进行创造幸福的管理
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让他们走出去学习,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地交流,组织同伴研讨,参与学习型发展小组,展示已有教育成果,提升教师工作的成就感。还要让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比赛,充分张扬教师个性,丰富教师生活,让教师体验到被关注、被认可、被欣赏、被尊敬的幸福感。对于一些热点问题,要采用集体讨论、阳光操作、民主决策。要为教职工生日送祝福,及时慰问教师生病的家属,救助学校困难职工,实行哺乳期教师弹性工作制度,帮助解决教师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问题,分享教师个人家庭的喜悦,倾听教师对烦恼、委屈、忧虑、悲痛的诉说等。要让教师对学校有亲近感和归属感,体会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同事之间互敬互助的手足之情,体会到校长是工作上值得信赖的领导,是可以遮风挡雨、诉说衷肠的生活上的贴心人。
三、寻找幸福的细节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教师寻找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取决于人的心态。很多时候,你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你认为自己很痛苦,你就是痛苦的。我们要引导教师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真正明白课堂教学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接纳、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带领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精彩展现,课后捕捉孩子们满意的表情、兴奋的笑脸,体验收获的喜悦。
引领教师认真批改孩子们的作业,尤其是作文和周记,倾听孩子们从心底流淌的歌。学生那稚嫩、灵动、跳跃的思维火花,有时会让我们热泪盈眶,有时会让我们拍案叫绝,有时会让我们忧心忡忡,有时又会让我们忍俊不禁。他们的作品尽管有的词不达意,有的语句不通,甚至还有错别字,但却时时感动着我们,净化着我们的灵魂。孩子们成长着,我们也成长着。
引导教师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儿。孩子们的游戏花样百出:踢毽子、跳绳、扔沙包、丢手绢、老鹰抓小鸡、跳皮筋、拔河……这些活动,有的锻炼身体,有的开发智力,有的调节情绪,而每当有老师加入时,学生就会更加精神抖擞,热情高涨。一张张激动的笑脸,一双双纯真的眼睛,一句句响亮的加油声,常常能让我们忘乎所以。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我们便会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孩子们幸福,我们也幸福。
引导教师乐意和孩子家长交流。家长希望自己的心肝宝贝在老师手里绽放异彩,他们最想听的是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赞美。我们应以一个教师的良知和责任,满怀热诚地、客观地向家长汇报情况,探讨方法,制定措施,交流经验,让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让每个孩子都茁壮成长。家长高兴,我们也高兴。
引导教师愿意为孩子们做所有的事情。我们总想让学生个个优秀,总想让他们与众不同,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影子,他们就是我们的子女。我们要给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示范辅导,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提高其品位。和孩子们一起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奖,那是我们一起耕耘的收成。的确如此,我们只要走进校园,就会看到一片生机;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就会充满活力;只要听到那一声声“老师好”,就异常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