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钱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金钱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金钱的作文

关于金钱的作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虚实;创作;隐秀;“永明”诗风

一、关于范畴研究的文学土壤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文学理论中许多重要范畴,与古代哲学有着直接的亲缘关系,是在哲学的影响下实现转化并被广泛应用的。古代文论中“虚实”范畴的提出、形成以及历经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莫不与道家和佛教哲学息息相关。但古典文论中范畴的形成,其涵义的丰富与革新,又并非全部来自思想与哲学史,丽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受着文学实践活动这片丰厚土壤的滋润和培育。对此,当前学界常常割裂了虚实与创作活动的密切关系,或者说对其发展、演变历程中与不同时代创作实践的互动关系,还研究得不够。

一些学者论“虚实”时通常先从先秦哲学、美学中寻找其源头,但恰恰忽略了古典文学创作的深厚土壤,詹福瑞认为近年来古代文论的研究“多比较重视文学理论范畴的哲学渊源,然而却忽视了影响文学理论范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其实这种忽视是很不应该的,毋宁说是对理论与实践、文论范畴与文学创作的一种割裂。党圣元先生谈到:“以文学创作为核心的文学现象,是文学理论认识的对象。比起哲学范畴,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似乎更为直接、更为具体。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许多问题,多从历史与现实的文学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建立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应该说,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同时置身于时代政治、社会思潮和士人生活共同构成的个文化场,它影响着某一个文论范畴的内涵与发展,只顾及一方必然会产生偏执。

虚实范畴是古代文论中一个异常复杂而又极具民族特色的元范畴。其含义在千年演变中不断扩大、增生,具有极大的派生可能性,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艺术门类。胡立新等人曾对其多重不同义项进行过系统而详实的盘点,着重评析了其中八种常用义项,但这只是种横向层面上的历时性总结。文论作为对文学活动的一种总结,作为对文学思想的一种提炼和升华,也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进程。“虚实”范畴由于打上不同时代哲学思潮、时代精神、审美心理或文学创作的印记,在不同时期有一个不断充实、完善和改造的过程,在不同阶段的含义指向是有所侧重的。在魏晋六朝时期,随着玄学之争与文学创作活动的繁荣,虚实范畴实现了由哲学、美学向文学、艺术范畴的重大转变,偏重于创作中的情景关系、主体素养与构思心态等。这里,笔者着重谈谈在魏晋六朝时期虚实范畴的产生发展及与当时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二、“虚实”在魏晋六朝发展原因探秘

道家哲学对“有”与“无”的认识直接构成“虚实”范畴的最初渊源。《周易》阴阳观具有涵盖万事万物的最高抽象符号的意义,它开启了虚实的辩证思维,也赋予了其诗性特征。在虚实范畴真正广泛运用于文艺领域之前,还存在一个由哲学、美学到文艺、文学的转向问题,这是虚实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步。这种转变就发生在魏晋六朝时期,是直接由魏晋玄学论争引起的,并且在实现这种转变之中和之后,人物品评、言意之辩又为之注入了新的内涵,使虚实内涵在此阶段大放异彩,呈现出全新的格局。

(一)玄学思想促进虚实由哲学、美学向文学和艺术领域转变。汉魏时期,因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斗争黑暗激烈,两汉经学也随着汉帝国的崩溃而衰落了。士人们在激烈的社会变革面前生死无常、得失骤变,思考了许多新的问题,在哲学本体论、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而魏晋玄学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核心是老庄学说,主张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老庄思想,尖锐地否定儒家纲常伦理,鄙视尘世间的沽名逐利、尔虞我诈,并以“心斋”、“坐忘”之法作“无待”之游。

玄学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人,他们论证了本末、有无、言意等问题,把哲学上升到纯粹思辨的高度。尤其是其中有无、言意等范畴的讨论,极大地充实了虚实范畴的含义,导致了虚实范畴由哲学美学向文艺、文学范畴的重大转变。玄学思想的发展前后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其中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无”思想则将宇宙生成这一问题放在哲学、美学的层面来探讨,这对虚实范畴由哲学向美学、文学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论哲学总在努力地抛弃“有”而专注于“无”,正是在这点上,他比老庄走得更远。这使中国后世文艺创作及批评相对地更加重视对虚境的营造和品味。

(二)人物品评引发的“形神”、“气韵”范畴对“虚实”的启迪。人物品评的渊源和发展,非本文所论,这里集中探讨它在魏晋六朝时期对虚实发展的影响。虽然先秦时期人们将人物品评运用于相书,以对人物的祸富、寿天等进行评论、预测或议说,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其中已包含将人物的内在精神(虚)同外在形体相(实)相联系的合理内核。东汉时期,由于选举、提拔、任用人才的需要,人物品评正式成为一种有意识的社会风尚,并因曹操倡导和影响,实现了由重“德”向尚“才”的重大转变。刘劭作《人物志》,分析了人的筋、骨、气、色、仪、容、言(可见、可听之“实”)与内在智慧、德行、情感、个性(凭借意识、心灵和思维等感悟的“虚”)的关系。自何晏始,人物品评便迅速从鉴别、任用人才的政治需要转向对理想社会、人生意义与价值、人物个性与才能的哲学探讨和审美品评,并且在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大批玄学家的推动和践行下,人物品评开始带有与追求理想人格和生活态度相联系的审美性质。

这种品评人物的“神鉴”法,器重人的内在神和理(虚),而不太在意外在的形和名(实)。要求凭借形,但又不局限于形,而须于凡形中见出奇神来。《世说新语》品评、识鉴人物尤其注重风神,当时在对“人”的审美鉴赏和评价中对“虚”(人物神韵之美)是异常地器重,这不仅影响到当时文学创作和品评,还波及绘画等艺术领域。这是一种非常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转向。可以说,自此以后,中国古代艺术家乃至一般士人都在魏晋六朝开拓的“虚”之美中进行不断探索,熔铸着他们的创造精神和生命追求,寄托着他们的人生理想和艺术境界。

而魏晋六朝“气韵生动”的命题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赋予艺术对象一种生命运动力,必须有某种“虚”之美,“虚”之况昧,而不在于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和描述,太“实”则作品缺少个性、张力和灵动。这对当时虚实含义的更新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虚实”当时在两个层面上涵盖了“气韵”、“神韵”以及“形神”范畴,或者说其涵义有主体才情素养和欣赏诗味虚美两个层面。

(三)言意之争引发对“虚实”内涵的拓展。在王弼“贵无”的哲学思想中,语言论意义的言意之辩又与本体论意义的有无之辩相辅相成。言意之辩引发艺术家对意的不懈追求,又为这一阶段虚实范畴中创作主情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玄学在认识论上足以寄言出意、得意忘言为基本方法的。王弼关于“言一象一意”三者关系的论述源于庄子的“得意忘言”论,但又融合了易传的“立象以尽意”之说。“王弼的明象把玄学的贵无引到文学理论中,直接带来了文学理论的得意忘言以及重神轻形”。这为魏晋文论家总结创作中如何处理好外物摄取(象)与情感传达(意),即当时“实”与“虚”的关系,如何生发出一种“味”来,从哲学的层面提供了理论先导。

可见,虚实思想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形成和丰富,是得益于玄学思想、人物品评、言意之辩形成的磁场的共同作用。玄学之争根本一实现了这一范畴由哲学、美学向文学和艺术领域的重大转变。并且,玄学思想中言意之辩促使人“忘言”后去捕捉“意”,及人物品评思潮诱导下的重神轻形等,都极大地开肩了“虚”的范围,部分元素被虚实思想吸收后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文学创作、美学思想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虚实”在魏晋六朝的发展及表现

经玄学思想的蔓延和传播,虚实在魏晋六朝有了全新的变化,实现上,上述转变后,其内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提升,这与这一阶段文学的全面觉醒,以及在哲学与美学思想影响下日趋走向繁荣的文艺创作密不可分。虚实的发展得益于当时各种复杂而激烈的社会思潮和文艺态势对陆机、刘勰、钟嵘等文学批评家的激发和启迪,他们先后对“实”景与“虚”情等等关系进行了敏锐的探讨和及时的总结,对文艺言志、抒情特征作了深入的挖掘。虚实范畴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具体含义,着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指向作家的精神、人格修养和创作心理状态,重点论及创作主体层面。“实”即充实,是指人生阅历的广博和学养的富足;“虚”指虚怀若谷的胸襟(心空、不拘、空阔等),又指能忘怀尘俗的虚静心理(守雌、心斋、离俗、离欲等)。

虚实论的此种涵义在先秦至汉阶段就有了萌芽和端倪,只是魏晋六朝时期才被理论家正式鲜明归纳总结出来。刘勰在谈文艺创作的“神思”说时即是辩证地看待这种虚实关系的。“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神思》)。作家在创作伊始,必先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既要虚静养心,“虚而待物”,清除心里的成见杂念,使精神纯净,才能达到最全的认识,义要积学明理,对人生阅历悉心体察,以获得充实的学问积养。这两方面结合才能“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是从儒、道两家的思想中辩证地吸收了儒家重“实”的精神和道家尚“虚”的传统,结合起来看待文艺家的精神修养,尤其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视野、阅历、经验与学养等。

二是指向景物、物象与情思意理。这是从文艺作品内容的主客关系上着眼的,“实”指外界的人事景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是有形的、具象的;“虚”指情思意理,体现于人的意识心灵,抽象或朦胧的,是无形的。这里,虚实论与情景论有着交叉的涵义。或者说,虚实关系即指情景关系,化景物为情思即是虚实交融的表现。

陆机在《文赋》中称“诗缘情而绮靡”,只讲情,不言志。大胆地突破了讽刺教化文学的“言志”文学观,以情感作为文学的根本,从根本上肯定和激赏文学中的“虚”,为虚境争取了一定的空间和领地。其“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又看到了作家悲喜会因外界四时实景的变化而不同。刘勰在《物色》篇中进一步发挥了陆机“感物缘情”说,更为细致地描绘了四时景物的变化怎么激发了诗人的情感,从“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观点看,他始终兼顾了“虚”与“实”的二面。钟嵘论“物感”说时将“物”由自然实景的视域扩大到了种种社会现象,对“实”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

要之,魏晋六朝时期批评家从创作表现的情和景、意理与物象两方面的关系处理中讨论虚实问题。

四、“虚实”与魏晋六朝文学创作之关系

魏晋六朝时期的文论虚实连同,如情景、形神、言意等,相关范畴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种繁荣是建立在文学创作活跃基础之上的。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主题关乎生死、游仙和隐逸等方面,是士人作家内心苦痛和挣扎的自然流露,他们对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政治的残酷、命运的坎坷溯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感悟,也奠定魏晋六朝文学悲剧性的感情基调,正是这种感悟、思绪、情感和体验的传达构筑了虚实内涵中“虚”之维。伴随着对传统礼法、名教的怀疑和否定之风,崇尚自然在文人身上程度不同地表现为蔑抛世俗、放诞不羁、顺任情性,表现为对个体人格尊严、个性自由、理想家园的执着追求。这是一个鲁迅所说的“文学的自觉的时代”。文人赋予文学以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首次将文学放到了与立功、立德同等的地位,肯定了文学独立存在的不朽价值。而且文人开始摆脱儒家的文学功利观来从事创作,由日常生活到作品内容,形象刻画等,都表现出对个体人格、尊严、情感、个性、自由等的强烈追求,各自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美学风貌来。这些都标志着一个艺术风格和流派多样化时代的到来。这一阶段,文学摆脱了儒教“止乎礼义”的束缚与麻醉,以及“温柔敦厚”之风的单一和刻板,日益体现出赏心悦目、抒情言志的审美特点来,获得了自身存在的独立价值。

作家人格的觉醒、个性的张扬和文学创作的繁荣是引发众多批评家进行总结和探讨的前提,极大地诱发了他们(其自身也是诗人,这种双重身份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繁荣和文论繁盛的先天优势)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引导当时文坛良性发展,同时也为后世提供师法的楷模。魏晋六朝文学创作的整体格局,是这一阶段文学批评得到长足发展取得极大成就的重要土壤,是诞生单篇作家作品评论(如曹丕《典论·论文》)或系统理沦著作(如刘勰《文心雕龙》)的前提条件。并且,这种关乎作家主体的人格精神、气质个性和对时世对人生抒发的复杂情感是虚实含义多元化产生的基础。

正是社会背景、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等对文学的繁荣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虚实思想准备了温床。那么具体到这一阶段的文本和创作呢?纵观魏晋六朝近四百年的文学创作,一部《世说新语》便是他们言行、思想和心灵的折射。他们在反叛和怀疑中,在失望和憎恨中,在蔑视和怠慢中,散发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鲜明的个性。

关于金钱的作文范文2

在作文课上,老师提出了“财富”一词,有关于对它的了解,班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课下,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后,分为正、反两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辩论地点:学校卫星接收室

辩论时间:XXXX年X月X日

辩论话题:“财富”

主持人:由于同学们对“财富”一词的不同理解,而各位同学又希望得到一个关于“财富”的正确含义,所以特举办本场辩论会。但在辩论会开始之前,请各位先观看一段录像材料。

(十分钟后)

主持人:看完这段录像后,相信每个同学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吧。好,辩论会现在开始。现在请正方同学先发言。

正方:观看这段录像后,“财富”一词的正确含义应该是显而易见了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下,一次次的站起来的。他之前送去的稿子都被编辑点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正是因为这样,他才知道了自己的稿子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汲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所以最后才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可见,“财富”就是人生中所遭受的一次次挫折!(台下掌声)

反方:请正方同学先不要急于下结论。大家想想看,主人公一次次的投稿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文章发表后的那笔稿费?如果说所谓的财富就是正方同学所说的挫折的话,那他就应该努力换取挫折了,因为正方同学所说的‘财富’就是挫折。而我们认为,财富就是金钱!(台下沸腾)

正方:且慢!如果是金钱促使他写作的话,那么他不可能坚持下来。因为有的出版社投稿还需要一些投稿费,他的前20多篇文章都没有发表,损失了一大笔金钱,得不偿失!所以说,主人公写作,绝不是为了金钱!(台下赞许声)

反方:大家请听好!是“有的出版社”,另一些出版社则没有任何成本。主人公哪会蠢到使自己得不偿失的地步?(台下惊愕)

正方:即使是没有任何成本,但如果没有那种克服挫折的精神,谁又会把美好年华浪费在那件可望不可即的事上?再说,如果没有他先前所受的一次次挫折,他又怎么可能会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呢?(台下惊愕)

关于金钱的作文范文3

而在不久前,北京爆出这样的新闻:一本小学留言本有着太多这样的留言:“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梦想将来有很多钱”。随后家长和他们的老伙伴们惊呆了,并引发了人们关于孩子心理能否健康成长的担忧。

当下语文课本上围绕理想展开的课文大多是“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等具有历史烙印和社会正能量的内容,老师希望学生们应该从中感知自己的理想,“土豪”显然与之相悖,也与正在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严重落差。

理想是80年代的时尚词汇。那时正值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即使后来随着时光的淘洗和生活的挤压,很多曾经的追梦人选择了放弃,回归庸常和平凡的存在,但改革开放最初的浪漫和昂扬依旧是生命中无比珍贵的财富。

今天,在现实的压迫下,理想在相当多人眼中宛如病人的梦呓,更多在校园里的作文题里栖身,而孩子们的理想越来越接地气,甚至背离了最初的定义,沾染了太多世俗的功利,令人大跌眼镜。

首先不要盲目责怪孩子。甚至相对于我小时候写作文总是按照主题思想,东拼西凑加合理想象写就的高大全作文,这样的真实是巨大进步。

在一个多元价值年代,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英雄也脱离实际。况且,在全民创富的年代,富豪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只要勤劳致富、阳光致富、勇于肩负社会责任,也一样值得肯定和尊重。

麻烦的是,孩子们神往的不是致富背后的奋斗,对社会就业税收的贡献,而是财富本身,甚至充满对不劳而获、奢侈浮华的向往。结合不断从校园中传出的争当干部的热潮,让人觉得充其量是一个低层次的土豪梦。

课本上的高大上竟然播下龙种,收获跳蚤,令人深思。这说明,在理想价值启蒙中,老师们教授的内容过于简单生硬,重教化轻沟通,很难入脑人心,加上在残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们都明白,考上北大清华才是老师真正看中的教学目标,而德育美育体育都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现在的校园日渐不是远离尘嚣的净土,部分老师的功利和势利与其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形成巨大反差,无法令孩子信服。

孩子们的功利往往是大人们一面生动的镜子。你无法想象一个在单位中整日溜须拍马的家长能培育出正直无私的孩子,更无法想象一个毫无功德、街头跌倒一个老人望风而逃的家长能培育出活雷锋一般的下一代。

中国当下教育的一个痼疾是重视言传,忽视身教。而在现实社会里,功利当道、道德滑坡、信仰缺失、成功学泛滥、大官大腕大款成为人们骨子里认同的奋斗目标,传统国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和现代文明推崇的公民意识、责任担当、公德传承都沦为空洞无力的空号。孩子虽小,但不傻,一定会追随大人们匆忙的步伐,将成为土豪当成理想。

向往金钱、权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向往的动机。所谓理想,无非是帮助人找到超越金钱、权力的追求,进而成为其合格的主人,并推动社会价值的成长。

关于金钱的作文范文4

那个美好的学生时代,距离自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是,每每想起来,总是那么的美好。感觉依旧是那么的纯真。

学生时代的自己,还有理想,还有雄心壮志,每天想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想着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并且每天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

学生时代的自己,也害怕考试。喜欢语文,数学却惨不忍睹。每次考试的第一节数学考下来,已经可以定此次考试的成败了。每当遇上大考,告诉自己得早点睡觉,却总是失眠到很晚。

学生时代的友情,很单纯,没有利益,没有金钱。只是单纯的和谁能玩到一块,就和谁好。和最好的姐妹上课传纸条,相互看日记本,告诉彼此,自己又暗恋了隔壁班的哪个男生。

学生时代的爱情,只是自己和自己玩的暗恋游戏。没有和任何一个人真正的谈过恋爱。大概也没有认真的喜欢过谁吧。

回想整个学生时代,最后的结果大概没能那么如意吧。高考失利,没能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关于金钱的作文范文5

以“那一段_____的时光”为题,要求考生用发散式思维来写作文,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文体则是除诗歌体的任意文体。

【文题解读】

这道半命题作文的关键词是“时光”,着重考查学生对成长的体验和感悟能力。“时光”一词,表明了成长中的人与事、情与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伴随挫折与失败、焦虑与忧伤、希望与成功、幸福与快乐,其中蕴含着生活的滋味、人生的滋味。要把这些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当作取材的切入点,捕捉喜、怒、哀、乐中刹那的感悟,写出真情实感,发掘出深刻的立意。可写成记叙文,采用变换叙述顺序、灵活选用人称、设置悬念等多种写作手法组织文章,达到尺水兴波的效果。也可采用新颖的写作手法,如小说故事体、寓言童话体、书信日记体、网络跟帖体、故事新编体等,彰显个性。

【考场佳作一】

那一段与文字结缘的时光

临沂一考生

与文字深交,始于阅读;与阅读相携,始于启蒙与成长。刚刚踏入初中阶段,一个停电的晚自习,老师借助烛光朗读我的《老师――我想对您说》一文,那精彩的评讲、满怀期冀的鼓励,让我沿着他的步伐缓缓踏进文字世界。无畏风雨、步步前行,文字于我便是一种依托,充满不息的贪恋与执著。

与文字结缘,爱上写随笔的生活。厚厚的记事薄,纸张粗糙,书写时却有很好的质感,页脚干脆,翻起来有好听的“沙沙”声。笔迹从稚嫩到成熟,内容或青涩或阴郁或怡然或憧憬,记录我的过往。身处沂河之畔,我的文字充盈着青山绿水的灵动:柳枝摇曳着清风,清风舞荡着碧水,碧水拍打着桥壁;桥似彩虹高架,于朦胧晨曦中,阳刚俊朗的小伙,精神矍铄的老人,步伐矫健,舒展着一天的激情。

回到老屋,棕色的八仙桌,原木色的衣橱,都刻着传统花式。橱柜里弥漫着樟脑球的经典气味。每日清晨,母亲就哼着小曲梳理我的长发,我也笑着唱着,看散乱的发变得光洁黑亮。一股淡淡的烟草味传来,那是父亲闲坐在椅子里抽他永远都抽不完的烟……于是人情景趣便走进文字,于纸上蔓延。这便是文字的根系,环绕了我的思想,系住我的心房。

与文字结缘,喜欢经岁月沉淀且令人心潮难平的东西。我们在生命之路虔诚相遇,或许无法揣摩掩藏在彼此内心的潮水,但在清丽的阳光下,在相似的情节中,邂逅生命中最美的过程。每至此刻,便想吟咏一段,诵读一段,抒写一段,那情愫如玉城雪岭般冲上笔尖,关于瞬间与永恒,顿悟与升华,认知与超脱……文字在摩擦间生成。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痛快潇洒。

与文字结缘,浮躁的心逐渐趋于沉静。人们越来越痴醉于物质优越感,疏于精神追求。而我感觉自己在时展的步伐中迈得掷地有声,生命的大开大阖带来的启迪在蓦然间惊觉,风光的旖旎也变成可堪玩味的语言,生活中多了一份诗意与情趣。

与文字结缘的一段时光,是新知与旧友的相遇,是根系与心灵的触碰。

【评点】

文章的语言氤氲着一种独特的味道,如清澈的泉水,映照着人们渴求精神财富的心。文章从爱上写随笔,喜欢经生活沉淀的文字,使浮躁的心趋于沉静三个方面,叙写与文字结缘的心理历程。字里行间渗透着深厚的文学功底,深刻的内心体验,传达出对文字的赤诚热爱。作者通过写自己与文字结缘的过程,揭示出文字于自己就是根系与心灵的关系。特别是结尾列举的生活现象,值得每个人深思――物质富足的人们,更要追求精神的富足。

【考场佳作二】

那一段逝去的时光

临沂一考生

犹记得小的时候,年幼的我们喜欢在桃花香飘的季节,踏着满地桃花,尽情地奔跑在香气馥郁的花海中。当落英缤纷,红白相间的花瓣像千万只粉蝶翩飞,落到我们的头上、身上、手上时,心中只有幸福的感觉,好想就这样沉溺在花海中,芳香我们整个童年。

如今,我看到更多的汽车冒着尾气从街道上飞驰而过,看到沥青路从远处一千米一千米地铺过来,我无法再在我的泥土路上奔跑。高压电线一栋接一栋地架设起来,我无法再用自做的竹风筝承载自己的梦想在天空飘飞。童年时一角钱的棒棒糖,我能有滋有味地嚼上半天,而今五角钱的阿尔卑斯糖,却让我怎么也嚼不出童年甜蜜的滋味。至今仍在怀念儿时的春节,走亲串户拜年彼此亲如一家的温暖。而现在过年,除了春节联欢晚会还在电视屏幕上提醒我今天是春节以外,我不再感到一丝热闹,一丝亲切……

原来,一直荡漾在心中的美好,是如此不堪一击。数千年沉淀的文化,却敌不过繁华经年的瞬间。往事迷离,如雾里看花,怎去听梧桐细雨,萧瑟秋声?

我的小桥流水变成了立交桥,我的古老巷子变成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再也无法拾回曾经的温馨,被水泥钢筋包围着让我倍感冰冷。似乎太快了,这现代化的一切。快得不给过去一丝喘息的机会,便将古老压碎,而且碎得是那么彻底。金钱成了衡量一切的砝码,亲情、友情、爱情,在它面前,都只是一个脆弱的纸人。

我曾经拥有一份青涩的幻想,将它折成纸船,只要放在小溪中,它就能远航。然而现代文明汹涌的风浪,太高,太大,我没有丝毫抗衡的机会,便被打翻在浩瀚的大海中,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我曾拥有一只风车,与风一样的颜色,每转动一次,就为我的生命添上一抹厚重。但是,现代文明是一场风暴,瞬间就摧毁我所有沉淀的记忆。远去了,我执花而笑的少年之梦,远去了,家乡的那片桃花林,再也见不到倩翅细腰的蜻蜓,再也闻不到醉人的泥土香味,这肥沃的土地“种上”了一座座水泥钢筋的建筑……记忆随风飘逝,旧梦依稀,春花秋月里,曾经的美好了无痕迹。

桃花没了,家乡的笑脸也没了。家乡人用金钱埋葬了桃花林,而我的心里、梦里,却永远地开着那片桃花。这些被掩藏在繁华时光之下的,是曾经美好过的所有古朴,曾经温馨过的所有沉静。其实,在繁华中正在失落着的,又何止是我们的童年呢?

关于金钱的作文范文6

时隔十年,2011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也是关于“诚信”的问题,表面看来似乎只是简单的重复,但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吗?

作文采用了发生在北京的2010年的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一个体育彩票专卖店的店主为一个彩民垫钱买了一张彩票,没想到这张彩票竟然中了500多万的大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垫钱的店主立刻把中了奖的彩票交给了那位彩民。于是,这件事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有人在网上做了调查,有三分之一的人觉得500多万应该一人一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500多万应该自己留下,当然赞同店主做法的也不少,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做选择。

当年是一个年轻人过河的寓言故事,而2011年彩票专卖店店主为彩民垫资购买体育彩票这件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曾经轰动社会的真实事件,虽然它们不完全一样,2011年的作文题目题意更宽泛和深刻,但它们都涉及到“诚信”这个事,其实两则材料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维护道德的准则。

当然,写文章最根本的道理就是写真情实感,彰显自己的道德情操,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我们要让同学们的作文健康、积极、阳光。

而2011年海南、宁夏卷作文试题更加明确地体现出要求考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社会道德的审视。

其材料为:美国的一家研究所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而中国无论从经济大国还是从政治大国来讲影响力都很大,中国崛起,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变化是各个方面的,那么最突出的又是什么呢?国内一家报纸和一家网站做了调查,排在第一的是经济成就,其次是国际影响,然后依次是: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根据中国的这些变化,让考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道题与其说是一道作文题,更不如说它像一道政治论述题,它不由得让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向哪方面倾斜?在短短的时间内,仅仅还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和那些写了很多次的关于学校生活,关于立志,关于亲情的内容吗?看来,让中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审视社会道德已经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听说香港大学的面试题目“刁钻古怪”,但看到后不禁让人大吃一惊。题目所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但绝对是要让学生密切关注现实,关心民生,联系实际的。有的让考生评价一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有的让考生想办法解决医疗费用增多的问题;有的让考生回答电脑技术是否影响人际关系;有的让考生联系自己,思考“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好不好;有的让考生回答当今社会对国际人才的要求有哪些;有的让考生谈自己对独生子女政策的看法;有的让考生想办法解决老龄化社会中老人数量越来越多的问题;还有对公共场合吸烟应不应该罚款的看法。甚至有一些非常热点的乃至十分敏感的问题:比如,让考生回答“怎样看待婚前同居?”然后让考生站在家长的立场回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让考生回答对腐败问题的看法。更为吃惊的是,有些题目竟然让考生假设自己跟总书记见面后说些什么;假设自己有300亿元,将如何改进中国状况?……

总之,香港大学的这些面试题目都是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他们把录用人才放在了道义这条线上。最近几年,内地有许多考生争先恐后地报考香港的一些大学,可结果却是内地的一些非常优秀的考生,甚至一些“高考状元”都被生生拒之门外,因为内地的考生都是只注重高分而忽视了社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静下心来想想,教训惨痛啊,我们的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我想,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和公民道德素养,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