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设计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设计发展范文1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お
摘 要: 中国已经介入全球化秩序,从国家经济,企业成长到大众消费,公民文化意识等,都已表明明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已经到了最好时机。但是,构成工业设计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设计教育,企业投入,民众素质以及政府作为等方面,却因历史的原因而先天不足,已经成为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す丶词: 当代中国;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
discution of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dustrial design
WU Xiang お
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经过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完全不同的特殊的发展历程。我们没有象他们那样从机器革命开始一路走来,历经了工业化时代的积淀和电子化时代的飞跃,当物质丰富时代到来之时,又稳步跨过信息化的门槛,进入到网络化时代;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及其文化是和着一次次发展浪潮的节奏,伴随着一次次科学技术重大变革以及激烈竞争的消费市场而一步步进化而来的。反观中国的情况,在世界设计组织为现代工业设计进行定义的20世纪70年代,我们却处在的浩劫之中,使发展水平定格在了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工业设计从起步到发展,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必然是先天不足。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归国的访问学者引入了工业设计的概念,并以他们的热情,使工业设计首先在中国的院校中开始萌芽。如果把上世纪80年代初看作是中国工业设计的发轫期,那么当时的发展却是处在一个没有现代化工业和企业,也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多元消费需求的计划经济社会背景之下,当时的所谓工业设计教育实际上只是空中楼阁,并不具备社会基础,只是一种早期的萌动。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在境内外竞争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设计的价值。企业的介入让工业设计开始有了活力,中国的工业设计逐步走出十几年的萌动期。是新千年以来中国经济飞跃发展,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大众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国际往来空前频繁,使得工业设计在借鉴和学习中快速发展。尤其是世界各国在创意产业化方面的作为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更表明了工业设计的战略意义。
勿容置疑,全球化背景和中国骄人的经济成就,追赶现代化的步伐所营造出来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已经为工业设计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条件。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核心动力。但是,一切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却并没有看到与之相适应的令人期待的结果。综合考察中国社会现状,以下诸方面必然是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瓶颈所在。
一、设计教育先天不足
中国现代化多舛的发展历程导致设计教育先天不足。首先必须承认,尽管我国的设计教育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但自那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过也必须承认,相对于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需求而言,设计教育严重滞后。还必须看到一个事实,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是伴随其工业化过程以及社会人文进步而稳步发展过来的,因而形成了成熟、配套的机制和稳固的社会基础,从政府到企业甚至到民众都能理解设计教育的意义,院校与企业和社会之间形成了良性人才培养机制。反观中国的情况,设计教育在发轫时期并没有社会需求的基础,更没有现代工业企业、消费市场和社会理解等应有的秩序及发展平台。中国的设计教育是在没有历史根基,且缺少社会滋养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设计教育必然是靠引进和借鉴,实际上更多的就是照搬。这就造成了我们的设计教育长期以来更多地在关注秩序的建立,而不是基于长远目标进行设计教育资源和理念的建构。
师资人才成长先天不足。现在已成为中坚力量的50岁上下的教师有许多都是从发轫初期那段特殊的设计教育经历中走出来的,而且普遍以留校或从学校到学校的形式进入教师行列,这种“近亲繁殖”所造成的结果必然就有先天不足。尽管有些教师有机会出国深造或是通过实践性再学习,但那毕竟是有限的少数。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交流学习机会和渠道增加,各院校均有解决师资问题的共识和需求,但碍于现行师资建构和管理机制,尚无法顺利达成目标。
另一方面,多数院校的师资结构是以常任教师为主体,这不符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规律,因为这不利于在专业教学中联系实际和触及前沿性问题。由于现行教师资格认定门槛的限制,阻碍着从企业和社会广纳贤才的多元渠道。而现行的晋升机制和评价标准,又不能保证教师晋升过程中的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挫伤着教师的积极性,导致一些有实际学识才干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只能活跃在灰色地带。尚无一种有效的机制保证教师知识的快速更新和队伍建设的吐故纳新。其结果就是,设计教学普遍在进行低水平重复。
另一种先天不足体现在学生方面。现行的招生体制无法结合学生志向也无法发现学生的潜质,从某种角度看只是让一些学生实现上大学的目标。学生普遍是上大学之后才了解工业设计的知识,他们对专业的兴趣要靠短短的四年内建立起来,大学几乎变成了设计启蒙教育。由于缺少对专业的深度认识及长远的心理准备,学生往往很少有基于志向的长远规划。而恰恰工业设计是需要“十年树人”。
最根本性的问题是设计教育观念的滞后。社会对工业设计资源的需求是多层面的,而院校趋同的培养模式造成了设计人才培养的“同质化”趋向,以致多年以来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以境内外研发机构云集的上海为例:一方面在多层面对设计资源存在需求,而另一方面,院校输送的人才则只能在某个层面上竞争。无论是在第一线的设计竞争,还是在大奖赛上的作品比拼,都能感受到相同的气息。他们在面对实际工作的考验时,所释放出来的素质品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能力,往往体现出同样的优劣。
究其根源,问题在于设计教学本身。多年来设计教学“嫡亲化”、“师承“关系严重,即使出自不同院校,但总能在师资上或课程上寻到渊源关系。相互借鉴、模仿以及规范化的课程体系,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
二、企业缺少创新动力
但凡重视工业设计并将其纳入发展战略的企业,都是出于创新的需要。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不能说对设计的创新意义没有认识,也不能说无动于衷或完全没有能力付之行动,现实却是工业设计并未广泛成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似乎是我国工业设计本身的问题。但是,许多境外企业却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利用国内的设计资源形成了他们的竞争力。这也许要归结于我们的企业仍在满足制造经济带来的财富增长,觉得与其为原创性而进行复杂的投入,倒不如模仿或代工来得更有现实利益。承认落后,满足现状而且缺少赶超的信心,使我们的许多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鲜有中国品牌的原因。
设计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企业的创新动力对于工业设计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生活的需求是创新的源泉,那么企业的生产运营和推广过程则是实现创意价值的渠道;企业的创新活力必然是创意的动力。而企业的创新活力不仅体现在追求原创性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对设计资源利用的态度上。多年来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院校负责培养和输送设计人才,企业只管挑选和使用设计人才。孰不知企业和院校是工业设计教育的共同体。客观上讲,院校本来就只是素质教育的基地,向社会输送的学生只是半成品,有待进一步塑造。设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基础性的,包括:掌握专业知识和原理,基本思维方法和基础技能,训练对事物的认知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自我人格素养等。知识可以授予,而能力和品质则需要一个过程来培养和训练。体验和经验是人才成形的要因,需要过程和时间的砺练。这恰恰是短暂的院校教学所不能够给予的。真正的人才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雕凿,尤其是工业设计人才,必然要“十年磨一剑”。如果把院校教育看作是孕育设计人才的摇篮,那么企业则是“学步机”。企业应成为设计人才的再教育基地,这有赖于企业的创新动力;而企业创新动力的发生机制,源自于企业长远的品牌意识、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大众在文化后势心态下原创意识缺失
工业设计从来就不是“阳春白雪”,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制于大众的消费文化。“草根”群体的创新诉求也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民主。长期以来,我们只以为设计可以造福大众、教化社会,但未根本理解大众意志也影响着设计的发展。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已位于世界前端,但仍属于后发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当令国人趋之若骛的进口产品无形中承载着外来文化大举进入国人的生活时,就让我们感觉到了文化落差的存在。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文化产品,都是异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载体,总让我们以后势文化心态接受外来物质文明的同时,忽略了本国文化优势的一面。更大的问题是,国际化背景下,国人越来越容易享受到各种现代化成果,在应接不暇、安于现状的情绪下,仰视优势文化的心态便弥漫着;在全球化语境下,很容易让我们放弃对自身的真正科学合理的需求进行思考;逐步从工具性需求转向情感化需求的中国大众原本更需要创新精神,而满足于优势文化产品的成果使我们的创新意识缺失了。
国民的创新精神是民族自信的表现,这也必然要体现在设计者身上。近来不断出现的追求中国元素的设计,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社会民族自信心的复苏,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我们流于肤浅的创新能力。
四、政策投入中的“隔靴瘙痒”倾向
设计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的支持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已经切实感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将设计纳入产业化进程,并分层次地开展产业化建设。但是,有一些倾向令人忧虑。
包括工业设计在内的创意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一些部门制造亮点、成长业绩的平台,政绩效应催生了他们的活力。正是这种热情有让创意产业泡沫化的倾向,使原本应有“草根”基础的创意事业精英化。拥有操作力和政策话语权的部门逐步成为行为主角,而真正应该对创意产业有所贡献的人士、团体以及民众却未能成为行为主体。各地的创意园区建设和各类大型活动的频频举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大好局面正在形成,而仍然有许多人却还只能摩拳擦掌地在局外观望。
五、结语
中国要实现从制造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愿景,工业设计的发展不可轻视。政府对发展创意产业的实际举措均已体现出国家对工业设计的重视。中国已经介入全球化秩序,从国家经济,企业成长到大众消费,公民文化意识等等,都已说明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已经到了最好时机。尤其应该看到,尽管是设计后发国家,而创意产业作为新经济的标志,表明世界共处于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因此,我们仍有机会从新的起点开始追赶。但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工业设计的发展。笔者认为,设计教育,企业投入,民众素质以及政府作为等方面构成了工业设计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恰恰在这些方面的先天不足,已经形成发展中的瓶颈,各方应该要加以正视。
工业设计发展范文2
关键词:绿色理念;应用实例;影响;实施要点;国家层面
根据业界定义,“绿色设计是指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预先策划的综合性智慧活动,也是在传统设计基础上实施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创新的全过程。绿色设计为绿色发展战略制定可操作的现实方案。”也因此绿色设计工业生产设计中的具体概念与内容、在所对应的工业设计三要素——“功能、物质技术、外观”之上所表现出的具体内容与影响以及绿色设计实施时的关键点——这三方面来进行对应的阐述与分析。
1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的具体概念与内容
1.1绿色设计的出现
在日本1991年推出的“绿色行业计划”中,出现了绿色设计(英文为GreenDesign)的这一概念雏形。伴随着环境日益恶化与资源日渐枯竭这两大问题的扩大化,如何最大化合理化地利用资源并同时能减少工业对环境造成的负担与破坏,这一思索成了许多国家的主要考虑。
绿色设计是就是在这样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并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绿色理念。因为七成到八成的产品性能都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设计环节来决定,所以绿色工艺的核心在于绿色设计。
1.2绿色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具体概念
绿色设计指的是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维修、再回收的这一循环周期内,满足产品应具备的性能保障、经济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的同时,兼顾考虑产品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影响,遵循“资源合理分配、再生利用、先进技术”三个基本原则。
1.3绿色设计应用实例
自从南极上空出现空洞以后,人们认识到氟利昂对大气层的破坏后各国达成了共识,同时开始限制氟利昂冰箱的生产与使用。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变频无氟冰箱就此诞生。在避免破坏环境的同时还还降低了能源消耗。这是人们利用绿色设计制造出的生态保护性能的产品。
同样具体到国家层面来说,比如在《中国制造2025》中就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
具体到工藝来说,3D打印就是一个绿色制造的经典案例。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的材料,以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这门技术具有改善工业品性能、品质并减少废料的优点。
绿色设计的工业产品就如同上述这三种一样,符合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这两个特质。
2绿色设计在对工业设计三要素上表现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绿色资源设计;绿色可回收设计;绿色制造过程设计;绿色产品成本分析及其他数据等。而工业设计三要素包括功能、物质技术以及外观。
首先,绿色资源设计对应三要素之一的功能。绿色设计要求设计在尽可能满足性能的同时,优先选择环保型、可回收的材料,避免对环境或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考虑使用时所消耗到的能源以及使用完毕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其次,绿色制造过程设计与绿色产品成本分析对应要素中的物质技术。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制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弃物、有毒部分取代物是什么以及能被什么取代,报废产品的管理以及零件产品从使用到丢弃都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最后,绿色可回收设计对应外观。绿色可回收设计是指通过可拆卸的产品模块化设计,其分为数个模块以便于进行后期的装配、拆卸、维修、回收等后续回收链。早期传统工业设计只注重产品性能而忽略了回收这一点,是以产品回收利用性很差,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涉及到回收的具体问题中,产品零件的通用性、制造阶段零件的可装配性与使用周期内的可维修性、后期的处理成本等内容,是绿色可回收设计内容中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提升资源利用率必须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3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实施时的关键点
首先,工业设计上采取绿色设计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资源回收或采取环保材料后进一步进行回收再利用可以增值更多的收益并降低材料成本。同时达成这个效果也需要建立在防止影响环境的废弃物产生与良好的材料管理这两个目标达成基础之上。
其次,绿色设计问题是以创新为最大主题的问题。整体说是到优化工业流程,具体来说则是到每个流程细化后诸如所应用的材料类型等等。这些都是绿色设计需要发挥作用的方方面面。
最后,从国家层面上看,政府作为主导,对绿色产品的制造设计进行绿色税费的理论研究,同时制定征收优惠政策并大力支持鼓励绿色产品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策略,为生态和平创造益处。
4结语
绿色设计在工业设计上虽应用实践过程极度费力漫长,但效果是不容小觑的。绿色设计的益处在于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工业流程,尤其是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这一点上。所以在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当下,为促进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保持工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这份“绿色理念”需要从消费者到制造商,从员工到领导,从商人到政府都必须要贯彻到底,并应用到各个生产链的环节上去。
参考文献:
[1]万里.绿色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5(8):176-177.
[2]南天鸿.绿色设计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神州,2018(2):260.
工业设计发展范文3
关键词:制造;文化;科技;创造
引言
当前,对于建立在激烈市场竞争基础之上的工业设计而言,如何将设计产品行业结构进行调整,才能快速的提高我国的制造水平与设计品质,进而将模式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从而为产品制造行业未来良好发展建立基础,这个问题已成为我国工业产品设计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工业设计的定义、范畴及其重要性
(一)工业设计的定义。工业设计一词出自英文Industrial Design,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奈尔于1919年最早提出来的,迄今大约有90年的历史。随后,20世纪对工业设计最权威的解释当属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1959年公布的工业设计定义:其主要界定了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任务,即工业设计师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敏感性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进行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处理等方面的设计,同时也可关注产品的包装、广告、展示及市场营销等。[1]到了21世纪,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再次补充了工业设计的概念,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系统、创新技术人性化、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等概念,这一次的对工业设计概念的补充更多的是从设计这一个要点进行展开的。概而述之,工业设计主要是对产品的外形、结构以及制作工艺进行一个方案的谋划,其根本是对产品进行设计,目的是为了解决用户和企业的日常需求。
(二)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工业设计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9世纪左右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工业产品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欧洲社会上,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机械化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定会取代传统农业化生产方式。借助着这样的社会的进步,工业设计开始大量发展。根据英国设计委员会1998一1999年度报告英国注册的设计顾问公司达4000家之多,从业人员有30万人。这些顾问公司的产值达5亿2千6百万英镑。而整个设计业已成为英国主要的GDP产值一部分。1997年的产值达到120亿英镑。[2]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工业设计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工业设计对一个大国生产力的提高显得是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美国的品牌APPLE(苹果)的产品一直畅销世界,其中缘由很大一部分是苹果在设计上投入了很多的财力和精力。苹果的每一款产品在大规模生产前都是出一个样机,随后产品设计师反复推销产品的外观,色彩,形态,材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以致苹果的产品在世界上的口碑非常好。
概而言之,工业设计的发展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工业设计是科技和文化以及艺术的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会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前。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没有工业设计的能力,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直没有形成设计能力。这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工业设计走的路线基本上走的是引进―仿制―批量生产―再引进―再仿制―再批量生产这条路线。这条路线的骨子里就是模仿,既没有自己的创新也没有传统文化在工业产品上的继承。由于当时国民经济比较落后,工业设计没有条件去发展,又以当时大多数国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没有树立品牌意识,企业的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只能以“粘贴”―“复制”这种模式进行生产。简言之,中为体,西为用。
(二)改革开放后。在改革开放后,一大批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1985年后,中国大量的高校开始开设工业设计专业,随后几年,一大批设计师在中国东部沿海开始成立自己的产品设计公司,在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很多设计事务所。到了21世纪,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设计的水平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其主要变化可以分为以下三点:1.品牌意识逐渐树立起来;2.企业对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3.产品制造工艺的水平提高。然而和国外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仍然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
三、现阶段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能力存在不足。今年来,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积累的环境下,我国工业设计也随之发展的很快,工业设计已成为现代巨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连接科技与应用、技术与生活、企业和市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着工业设计的发展和演化,而设计则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媒介,设计的核心就是创新。[3]由于我国的工业设计起步比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整体的创造和设计上还是存在创新力不够。我们的工业设计创新力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由于技术积累不够,导致很多有创意想法不能够生产出来,最终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
2、企业设计创新意识增强,但动力不足。很多产品的设计方案设计不够新颖,或是国内的很多设计师或者是很多企业没有很好的方案构思,甚至一些企业的产品方案是抄袭了别处的设计再加以一些改动。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企业对产品设计上投入比较低,缺乏设计创新能力
3、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正在构建,但尚未形成。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国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建设,对促进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创新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尚未纳入国家创新战略,倘若一直得不到政府的具体政策和财力的支持,我国工业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很难赶上发达国家。
(二)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文化。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4]设计是一个民族特征的旗帜,更是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中华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工业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从而体现中国的文化精髓,才可以称得上好的工业产品设计。概而论之,产品设计既不是艺术设计,也不是技术设计,是产品的一种文化创造。设计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创造文化,亦可以把工业设计当作文化的载体。
概而言之,我国目前每年生产大量的工业设计产品,其中具有民族特色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大多数还是在模仿西方文化的设计。
(三)工业设计的人才缺失。国内设计行业的发展源于教育,我们无可否认其价值。中国高校经过十几年的渐进式发展,这几年成了“暴发户”式的增长。国内设立设计专业的院校由20世纪80年代的二十来所激增到近千所,每年毕业的学生由原来人数翻数倍式的增长。随着招生而来的是师资人员短缺与结构性的不合理:大部分院校的教师多数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在自身没有项目经验的情况下就开始参加教育事业。新的一轮纸上谈兵甚至没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吹牛”又开始了,这样的背景下,专业化的设计队伍和合格的设计师就相当缺乏了。但是我们反观国外,在英国,英国没有大的本土设计市场,但有强大的设计产业与先进的设计教育,因此,他们可以靠输出设计与输出教育来赚钱。然而我们的市场比英国大很多,但是我们的设计教育却不是强大的甚至是弱小的。因此设计教育应该给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是耐人寻味的。总的来说,不能一味的为了形式而教育。(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磊.工业设计定义、范畴、方法及发展趋势综述[J].机械设计,2013年8月,第30卷第8期.
[2] 柳冠中.“工业设计”的再设计[J].装饰,2001年,第1期.
工业设计发展范文4
【关键词】宁波;工业设计;对策建议
工业设计的根本是创新,发展工业设计,将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推动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城市工业设计水平发展将提高城市影响力,促进专业性人才集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业设计还将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时空新兴业态融合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宁波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以来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但目前宁波工业设计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推进宁波工业设计发展必将促进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生产和社会文化的有效融合。
一、宁波工业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府支持力度大,政策环境良好
宁波工业设计政策驱动提速明显,《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宁波市创新设计发展(2019-2021 )》等政策相继出台,突出了工业设计的定位,为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而工业设计不仅是宁波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和保障,也是实现工业生产和社会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与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宁波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意宁波2020 ”建设计划》等政策与规划也都在重要篇幅提及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二)产业规模扩大,聚集效应显现
制造业和文化产业优势为宁波市工业设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设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 年,宁波工业设计服务收入达166.7 亿元,同比增长15.2%。此外,宁波市工业设计聚集效应显现,目前我市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 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0 家。同时以和丰创意广场为核心,形成了镇海I设计小镇、杭州湾e设计街区、北仑数字科技园等一批工业设计园区。和丰创意广场是中国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已连续七年在省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工业设计园区成为产业聚集的载体,这些园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泛吸收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聚集效应显现。
(三)创新设计能力提升,创新设计成果涌现
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制造业较大产业优势基础下,创新设计能力提升。从宁波市授权专利情况来看,近三年宁波市授权专利数持续增长,2019 年授权专利数47220 件,较2018 年增加2443 件。其中实用新型24733 件,占总量52.38%。从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投入及产出情况来看,2017 年-2019 年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速明显,2019 年研发费用达到336.8 亿元,这促进了企业创新设计能力提升,2019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4.2%,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6059.1 亿元,同比增长10.3%。近些年随着创新设计能力提升,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新设计成果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竞赛中获奖。2017 年宁波市奖励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竞赛获奖作品14 项,2018 年增至21 项,2019 年突破到62 项。
(四)企业创新设计竞争力增强,设计企业逐步壮大
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不断提升,企业授权专利数总量也稳步增长,企业创新设计竞争力不断增强。近三年,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共获得世界三大设计奖19 项,获奖数位列企业工业设计中心首位。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共获得世界三大设计奖8 项,是获得美国IDEA设计奖最多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此外,工业设计企业逐步壮大,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工业设计企业,宁波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近三年共获得4 项红点产品设计奖,是获奖较多的工业设计企业。宁波东方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茵德斯工业设计(宁波)有限公司、宁波卓一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被评为工业设计企业类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二、宁波工业设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科技投入不高,创新设计活力不足
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相比,宁波创新科技投入不高。2018 年宁波R&D经费支出情况占地区生产总值2.6%,但长三角主要城市上海、杭州、南京、苏州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3%,其中上海更是达到了4%。2019 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投入和产出情况优于宁波。此外,创新设计活力不足。从专利授权情况看,近年来宁波市专利授权总量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城市。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和R&D经费支出情况长期落后于其他城市,将影响企业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局面。
(二)自主设计创新意识缺乏,工业设计能力待加强
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设计部门,也没有委托工业设计企业设计,他们普遍缺乏设计费用投入,自主设计创新意识仍然缺乏,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从而导致设计的产品服务雷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差。而设立工业设计中心的企业更多是服务于本企业,满足本企业发展需要。同时,工业设计能力也有待于加强。从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城市专利授权情况来看,“设计之都”深圳市授权专利总量是我市的3.5 倍多。GDP总量低于我市的佛山市,2019 年授权专利总量多于宁波市11532 件,优势明显。此外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给出的35 个技术领域来看,在关键技术领域我市工业设计能力不足,譬如计算机技术、医疗技术等领域,企业工业设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工业设计企业整体竞争力欠强,设计市场资源流失
我市5 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都属于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类型,没有工业设计企业。30 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企业仅6 家。从近三年我市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来看,多数为我市各类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获奖。此外,如宁波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宁波洛可可创意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等工业设计企业母公司均非在本市,我市本土有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缺少。由此可见,我市工业设计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设计服务企业,设计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和文化企业融合能力不够。当企业自有设计资源无法满足创新需求时,企业将通过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的方式实现创新需求,但很多企业认为本地工业设计企业难以满足企业需求,造成我市设计资源流失。
(四)高水平人才短缺,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能力较弱
宁波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本地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师规模大多在10 至20 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仅占设计师总量3%左右。而作为我国首批“中国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连续七年在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考核中全省第一的和丰创意广场,集聚的专业人才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创意设计专业人才比例也较低。从整体看,宁波中高级工业设计师人数与杭州相比仍有差距,高水平工业设计人才短缺。此外我市本科院校设置了工业设计或产品设计专业,但工业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科技前沿、社会经济还有距离。虽高校中也有不少国际设计大奖作品产生,但整体工业设计产学研能力较弱,未形成创新设计生态系统。
三、推动宁波工业设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府支持力度1.持续推进产业战略规划,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制定新一轮工业设计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配套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产学研用金”相互协调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搭建平台,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建议成立创新设计领导协调小组,由发改委、经信局牵头协调其他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宁波市工业设计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创新设计领导协调小组要组织力量,建立下基层机制。2.提升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工业设计产业协同发展。要提升宁波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作用,通过行业协会来统一规划、协调、指导、沟通生产经营活动,引导工业设计产业协同发展,突出工业设计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吸引优秀品牌工业设计企业成为协会成员,引导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分离设计部门,转型为专业化工业设计企业,积极承接设计外包服务,提高本企业盈利水平,进而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推动设计商业化氛围。此外,工业设计协会还应积极主办工业设计展会和竞赛,引入高标准、专业公正的评选规则,提升宁波市工业设计交流活动规格和频率,形成工业设计互动交流风潮。加强企业间专业设计交流,帮助会员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促进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间对接,减少设计市场资源流失。3.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出台相应工业企业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设计能力。结合宁波“246 ”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继续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实施重大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补助和工业设计竞赛活动奖励。提升“和丰奖”奖励力度,吸引国内外更多优秀作品参赛,提升宁波工业设计世界影响力,打造宁波自己的设计大赛品牌。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高研发费用比例,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出台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扶持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发挥财税金融政策合力效应,加大对绿色低碳设计、智能设计项目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设计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畅通融资渠道。
(二)搭建高端平台,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创新
1.实现以展兴业,增强工业设计“软实力”。依托宁波产业优势,培育本土工业设计行业品牌展会,承接全国性、甚至国际性工业设计品牌展会和会议,提升宁波在我国,乃至国际工业设计业中的影响力。定期举办“和丰奖”和工业设计行业高级别会议论坛,打造宁波自己的设计大赛品牌,形成持续影响力。通过品牌展会、大赛和高级别会议论坛能集聚优势资源,促进交流和工业设计展示交易,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创新设计生态系统构建,助力成果转化,提升宁波工业设计影响力。2.畅通投资渠道,引来工业设计“硬通货”。加强工业设计园区建设,发挥工业设计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搭建开放共享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应畅通投资渠道,引导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各种资本进入,鼓励龙头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机构参与市场化运营管理。完善工业设计园区网站、数据库、检验检测、质量认证、设计交易等平台建设,鼓励设计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构建设计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园区工业设计企业孵化,发展设计服务平台企业,吸引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品牌企业入驻,引来工业设计重大项目。3.提供资金保障,产生工业设计“加速器”。修订《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促进工业设计发展“加速器”形成,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工业设计产业基金建设,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创新设计能力提升项目,促进我市工业设计发展。
(三)加快人才储备,夯实工业设计基础
1.搭建产学研通道,促进院校与企业间交流。创新工业设计教育模式,促进院校与企业间交流,鼓励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工业设计实训基地。企业参与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接纳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参与企业实训。与高校共建孵化器,推动学生设计成果转化。按照设计人才职业化的发展思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鼓励我市高校与国内外工业设计优势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设立工业设计研究所或优势院校联合培养班,搭建产学研通道,助推工业设计人才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定期举办全市设计成果展,促进我市工业设计氛围形成。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培训体系,优化工业设计人才结构。完善工业设计师人才评价体系,推动工业设计人才积极申报中高级工业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优化工业设计人才结构。引导高精尖工业设计人才,开创工业设计师品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助力打造若干工业设计师品牌,扩大宁波工业设计影响力。完善以知识、技术、专利成果等入股的产权激励制度,激发工业设计人才创新动力。定期委派工业设计师参与国内外设计机构学习交流活动,提高我市工业设计人才专业化水平。
工业设计发展范文5
工业设计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简单的设计工业产品,但从挖掘其内部深层意义来说,则是一个解决“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美学、市场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领域,综合性极强,全国目前已有四百余所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西安美术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于2009年9月,文理兼收,课程安排有设计基础、模型实践等专业课程。本文希望通过对工业设计、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来寻找西安美术学院的工业设计发展之路,走出一条有西安美术学院特色的工业设计之路。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工业现代化和市场竞争的产物,小到生活中的一个杯子,大到重型机械。工业设计通过不断地创造,将无限的想象力结合技术,成就了很多优秀的设计,最终实现批量化生产,满足人们和社会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结构更为优化。
关于工业设计的概念有几种说法,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作工业设计。它包括传统和现代工业设计两个方面”。[1]
西安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发展方向的挖掘
我国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工业设计专业,各个院校的历史背景和专业特点及侧重点亦均有所不同,作为西北五省区唯一的一所专业美术院校,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接下来将从高校工业设计发展,立足于陕西、全国范围高校的分析,结合本校优势来给出一些发展建议。
1.高校工业设计的发展
现代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设计的成功,工业设计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也就更大了。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工业设计专业,80年代开始走上正轨发展,从最初的几所增加到目前近四百多所,但水平良莠不齐。
工业设计在教育风格上也各有不同。以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理工类院校为首的北派院校偏重于工业技术;以中国美院、广州美院等艺术院校为首的南派院校偏重于艺术。[2]
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产品的实用性、经济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对培养未来“设计师”的艺术类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
(1)立足于全国来说,比较工业设计发展的强校
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国内最早涉足这个专业领域的高校之一,拥有国内工业设计教育的前辈和权威,其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属于强强联合,实现了优势互补,有强大的科研室做后盾。工业设计系下设四个产品设计、展示设计、信息设计、交通工具造型设计四个方向。教育课程注重技术与艺术、理论和设计实践的结合,同时也强调从事设计与教育必须以“人文”为出发点;设计是一种关于文化、生活方式的设计,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此外,还经常邀请国外设计大师前来讲学交流。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在全国的就业情况一直处于比较紧俏的状态。[2]
②湖南大学:全国最早开设工业设计系的高校之一,在国内工业设计界享有盛誉,编写的多种教材是众多高校的参考样本,输送了很多教学人才。湖大拥有多名教授,首批获得工业造型艺术(现为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康佳集团、东风汽车、伊莱克斯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毕业生在长虹、康佳、海尔、tcl、格力等知名企业中很受欢迎。
③江南大学:原为无锡轻工学院,1960年在国内首创工业设计专业,可谓开山鼻祖,有着先进的设计教学
转贴于
理念,在设计界有着绝对的影响力。聘请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在其建立的香港蒋氏基金工业设计培训中心讲学研讨。同时还与政府合作创办无锡国际工业设计节,邀请国内外各大著名企业、设计公司、设计师聚集一堂来交流探讨工业设计。该校学生在国际上屡获设计大奖。
④中国美术学院:在设计上强调艺术灵感和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与业界接触以获得设计实战经验,因此,毕业生很受欢迎;强调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绿色设计等领域;提倡设计师关心生活环境、自然生态、地方文化。[2]
(2)立足陕西,比较工业设计发展高校
①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是以工业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人机工程等工业设计相关领域和学科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业研究机构,在国内工业设计界研究领域享有盛誉。西北工大的工业设计分为艺术类和理工类,其中以理工类为重点。[3]
②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的工业设计系于1999年创办,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大胆的教育改革引人注目。教学课程安排上,删除了传统的素描等临摹课程,大一就开始学习设计课程;增加了有名的“魔鬼训练”,要求学生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大量的设计方案,直到逼出学生的全部潜能为止;学校要求大学期间学生自己联系下厂,了解真实的生产过程,发现设计与生产之间存在的问题。由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十分受企业欢迎。[2]
2.西安美术学院工业发展方向
(1)西安美术学院的优势与不足
①相对综合类大学来说,西安美术学院同全国其他专业美术院校一样,在专业上有其独特优势,学生整体来说拥有相对深厚的绘画功底,艺术创造方面相对较强。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工科院校偏结构设计,美术院校偏外观设计。
②西安美术学院第一期工业设计的学生是文理兼收,这对于工业设计来说是很好。但课程安排上统一成了文科类工业设计的课程,缺少了工业设计理工科类的基础课程。
③工业设计作为西安美术学院新开设专业,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体系来说可能还需要时间来探索、完善,但同时,发展空间也很大,教学上可以大胆创新进行,无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
转贴于
(2)西安美术学院的发展方向
前文中对于全国一些其他院校的工业设计进行了分析,都有其特点。要挖掘出西安美术学院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看一下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
随着iphone的问世,我们不难发现,手机已从纯粹的外观设计转向ui的设计,比如从机械零件布局、外形设计转为一个互动图标的设计。其实不光是手机,细心观察,会发现这是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ui的本意是用户界面,是英文user和interface的缩写。从字面上看是用户与界面2个组成部分,但实际上还包括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交互关系。ui设计的灵魂“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其实这也是工业设计中的一个基本原则。ui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并且公司、企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因此,西安美术学院可以尝试将ui作为一个重点方向来培养,既能将装潢设计、动画、多媒体互动的师资都可以调动起来,又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特点。
西美工业设计发展的途径
1.高校与企业、设计公司联合
高校与企业等之间的合作已不是新闻,这是传统的、经过验证的、很有效的合作方式,越来越多的高校与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设计企业,进行共性研发。
这种合作方式对于高校来说,能让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4]培养出动脑动手的优秀学生,同时也能让学校保持与市场的高度一致,并且在一致步调的基础上,来培养超前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意识;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充分对接高校教育资源,培训自己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保持产业持续良性的发展。
2.企业师资的利用
关于企业师资的利用,也就是常见的校方外聘一些很有成就、从业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或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来校方进行教学研讨互动活动。这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帮助是非常大的,值得推荐。
工业设计发展范文6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造型;意义;发展
在我国经济的日益增长的过程中,各项工业产品的稳定发展也为其贡献出了一份重要的力量。工业产品的造型创设计可以说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是识别企业统一的产品的具体形象体现,它代表着企业的良好形象,体现的是企业的个性创造,有利于企业在产品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追求物质水平的提高,工业产品的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创新设计方案,以实现工业产品造型的创新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不是产品。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的高度统一,重视物与人的完美结合,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广泛的社会需求作为设计风格的基础,其主导思想就是以人为中心,着重研究人与物之间的协调关系。更广泛的意义上,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把技术,艺术、经济三者在产品上统一起来,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其设计根本观念不是从产品出发,而是从人出发,即从人的实用和审美双重需要出发,从人的生理舒适,心理协调、审美追求的静态素质结构和动态递进过程出发。
一、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
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丰富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可以反映出现代全新设计理念的设计体系。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种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经济的综合应用结合为一体,以消费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为首要出发点,并设计出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和较大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业产品。它主要以产品的设计为核心,使人们最大限度的获得需求,并对产品进行认同。它不仅可以改变人们单调的生活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产品设计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工业设计是我国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科学与艺术浑然一体的专业技术,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树立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和创造知名品牌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当今我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设计技术体系,创造中国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树立中国产品形象的地位,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造型风格,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最先应用于大规模制造业的,是美国的一些大型公司企业:如通用电器(GE)、柯达(KODAK)、福特(FORD)、波音(BOEING)等。到上世纪9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和工业设计教育已形成体系,并为工业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竞争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和人才,为此受到各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的重点资助。由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其技术内涵来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工业产品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载体,而且是文化艺术的载体,因此,该设计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与人类生存相关的重要设计内容,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既有独特性又有与其它技术的相关性。因此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相关技术的配套和协调,从而构成有效的设计体系。
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
1、当前需要
影响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基本因素包括:现代技术条件、现代生产条件、现代经济和市场状况、现代文化艺术风格和现代社会价值标准等。因此,当前对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需求将取决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现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调节与市场竞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则是面向人和面向市场的技术。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才力物力和世界知名品牌的优势,迫使我国务必要全面提高设计品质,以在全球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为此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发展趋势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发展特别注重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是建立在电脑技术、人机工程、价值工程、技术美学、设计方法学和设计管理等学科基础上的。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将成为该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CAID的基础是对现代设计技术的深入研究。科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如多元分析)方法将大量应用于设计分析和市场分析,如大众审美模型、舒适性模型、色彩形象尺度模型和用户模型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方法的技术对象将从单个产品的造型设计发展为产品的研发策划技术,使产品开发始终围绕市场和人的需求,特别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如品牌、形象等。
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发展特点
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领域的前沿,这不仅意味着设计手段的改变,同时改变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国际上的一些软件公司推出一批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CAD软件。这些软件大都能完成三维造型、上色、赋予材料质感、三维动画、工程制图、工程分析、CAD/CAM转换等功能等,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平台。在这些工作平台上开发的应用软件,可进行各类机械产品的设计,实现从产品概念、零部件设计、结构设计、机构设计、装配、外观造型及动画演示直到工程制造全部过程计算机化。因此,在此类软件平台上实现CAID/CAE/CAM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开发软件环境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
2、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设计周期越来越短,造型风格多样化。因此,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要求更详细的市场定位,更大规模的数据库和更快速的信息传递。
五、结语
工业产品造型创新设计的实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新是产品设计的灵魂,是产品设计有其独特风格的主观基础。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从而达到企业盈利的目标。所以,在今后的工业发展道路上,要勇于对工业产品进行改革和实践,注重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建立更为完善科学的工业产品创新设计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的工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