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战争的资料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1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游戏为重点,计算机学科本身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不宜过多。”电脑课堂教学同样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电脑;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217-01

多媒体电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游戏的工具,不仅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如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动机等方面的发展

1 让学生了解电脑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杨芙清说,电脑是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尤其是小学生。我们的电脑教学就应该从兴趣出发,让兴趣与动手结合。先知道电脑能做什么、会做什么,然后再去了解它为什么能够这么做,最后引导他尝试着自己做。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人们的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电脑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电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电脑的本领很大,几乎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卫星、导弹的控制;工厂的管理、生产的自动化;学校、家庭的辅助教学……处处都有电脑的功劳。电脑不仅是个计算高手,还能充当会计员、生产能手、设计大师、电脑教师……总之,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多面手。当学生知道了这些以后,肯定会在他心中产生想学会操作电脑的强烈渴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电脑教学同样有效。

2 以应用为主,使学生容易入门

电脑是人类的智力工具,小学生应该尽早掌握这个工具。小学生没有必要去学习电脑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它的发展史,主要应该把电脑作为工具,用电脑学习写字,用电脑学习画图,用电脑学习音乐,以及用电脑帮助他们学习数学、语文、自然、英语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并利用电脑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当然,为了用好电脑,要学习电脑各种设备的名称和用途,要学习开关机、键盘指法,要学习工具软件和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但是这些学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用好电脑的必要准备。所以,小学学生学习电脑只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操作,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让电脑能够成为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帮手。这就达到了我们电脑教育的目的。例如有学生问:“为什么一按鼠标就出现一个对话框?”对这个问题当然也可以讲清楚,但我想没有必要这样做,学生只要会正确操作就行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游戏为重点,计算机学科本身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不宜过多。”电脑课堂教学同样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使用电脑,而不是老师教什么,只会做什么。例如在学习使用windows98画图程序时,要让学生注意与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灵活地使用画图工具箱中的各种绘图工具。并且比比手工作画和用电脑作画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使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如语言故事类、综合游戏类、美术欣赏类、科学常识类等,学生在玩有学,学中有玩,再辅以电脑独特的多媒体功能,使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利用电脑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4 开发学生的信息素质

以前,我们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知识的拥有量是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主要标志。但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膨胀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博闻强记已经不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请看美国老师是如何利用互联网给学生上课的: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2

发动对俄战争,是法国传奇历史人物拿破仑·波拿巴人生的重要经历之一,对于拿破仑本人及其帝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对于这次战争,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也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然而,在不同的专题中,教材对这次战争的描述似乎也不尽相同。如,在《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教材写道:“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而在《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教材却又进行了“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这样的叙述。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事件,教材对于拿破仑对俄战争兵力问题的表述,却相差了20万人之多;这一数字的出入,使许多学生乃至教师都感到困惑。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教材所提供的这两个相差了20万的数字;这两个数字是否又都准确无误呢,笔者结合相关的资料,拟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辨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首先是对“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这一表述的分析。

在萧石忠所译《拿破仑日记》的附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俄国战役兵力:法军60万人(50万步兵,10万骑兵,1350门大炮)。俄军43万人,第一线兵力20万人。”

而在法国人乔治·勒费弗尔所著,中山大学翻译的《拿破仑时代》一书中,作者也这样写道:“在对俄战争中,拿破仑统率了七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其中六十一万一千人在战争过程中相继越过了边界。这些部队反映出大帝国的面貌,其中有三十万法国人,包括新并入法国的居民;十八万德意志人,包括施瓦岑贝格统率的三万奥地利人和约克统率的两万普鲁士人;九千瑞士人、九万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三万二千意大利人、伊利里亚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不仅是中国人所著作、翻译的书籍,在西方学者所著的英文原版书籍中,我们也看到了关于拿破仑远征俄国兵力问题的类似记载。如在著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Chandler David的《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一书中,作者也进行了这样的描述:“Of the 61,4000 troop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nes, rather less the half (perhaps 302,000) were Frenchmen; the Germans, Austrians, Prussians and Swiss between them accounting for a further 190,000,the Poles and Lithuanians for 90,000, the balance being made up of Italians, Illyrians and a handful of unwilling Spaniards and Portuguese(32,000 in all)” 。

通过对以上几部具有较高学术权威性的著作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在拿破仑于1812年6月发动对俄战争期间,大约有60万——61万4千名左右的士兵,接受拿破仑的指挥,对俄国发起了进攻。“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这一表述,可以说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这一表述又如何理解呢?

王朝田、梁湖南所编著的《从土伦到滑铁卢——拿破仑战争述评》一书,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书中写道:“为了进攻俄国,拿破仑调集了包括欧洲各个国家提供的巨大兵力……到六月初,准备第一批跨越涅曼河入侵俄国的第一线部队,大约四十五万人左右,已经展开在涅曼河前线了。……拿破仑把他的主力分成为两个梯队展开。第一梯队接近四十五万人,拥有火炮九百四十门,展开在涅曼河与维斯瓦河之间。”

而法国人乔治·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在维斯杜拉河的前线上,四十五万人和一千一百四十六座大炮的密集的突击部队,分成九个兵团,外加近卫军、四个骑兵团和各盟国部队。”

由此可见,所谓的“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应该是指拿破仑发动对俄战争时,在第一时间投入战争的第一梯队军队数量。或许是受到战术及军队集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拿破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将其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对俄战争中,这大概就是造成教材两次表述中,出现20万人数字出入的原因。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3

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写作斑马线】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审题小橘灯】

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它会使有的人失去生命,使有的人流离失所,使文明惨遭浩劫,而战争中的儿童更为不幸,我们眼前的这张照片就是有关战争,有关战争中的儿童的。同学们,你知道战争中的儿童是怎样的遭遇吗?请你仔细观察这张关于战争的照片,围绕“控诉侵略战争,热爱和平”这一主题,用心写好这次看图作文吧!

【下笔闯迷宫】

1.查找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同学们大都是出生于这场战争后半个多世纪的孩子,对这场战争是缺乏了解认识的。因此,这次习作让我们重温历史,搜集有关这场战争,有关日本侵略者罪行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书籍,观看题材的影片,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对这场战争的感性认识,为更好地完成这次习作创造条件。

2.围绕主体,有序观察照片

观看这张战争照片,应抓住照片的主体──照片中哭泣的小孩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面、仔细观察。怎么观察呢?

首先,抓住照片的主体部分,关注照片传递的主要信息。这张照片映入眼帘的是照片中央坐地而哭的男孩儿:他悲伤的啼哭,他的孤立无助让人揪心。

然后,围绕这一中心人物,采用由主体到环境、由近及远的顺序,一一观看照片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

瞧,男孩儿蜷曲双腿坐于被炸坏的铁轨中间,四周是被炸成废墟的火车站,月台建筑倒塌(tā),钢架摇摇欲坠(zhuì),远处破壁残墙,一片悲凉……由近及远,由人及物,让我们对70多年前拍下的这张照片,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这幅拍摄战争创伤的照片,沉痛而有力地揭示了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血腥罪行!

3.展开想像,探究前因后果

这张照片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但它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因此,同学们必须敞开心扉,大胆想像,探究前因后果。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想像与照片相关的故事:照片中的孩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方?他为什么哭?他的家呢?他的父母呢?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人呢?照片中的房子、天桥、铁路原来是什么样子?这个小孩儿能活下来吗?他未来的命运怎么样?先想出来,再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4.具体描述,表达真情实感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以孩子为重点,可从孩子的视角来写,也可以用我们的视角写,要用凄凉的景物烘托孩子悲惨的处境和命运。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先写人,再写景;也可以先写照片上的内容,再想像以前可能发生的事;最后想像孩子未来的命运。

内容要具体生动,要真实再现当年战争的凄惨情景,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字里行间要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孩子的同情,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

【帮你巧构思】

思路1──习作开头描述照片,中间主体引出丰富合理的想像,结尾点明中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思路2──习作开头点明时代背景(时间和历史事件),中间主体再现当年的具体情景,结尾对战争的发动者提出忠告!

思路3──习作倒叙开头,写“我”现在的生活情况;接着,回忆“我”悲惨的童年生活;然后,叙述一个老人收留了“我”;最后,描述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和“我”对和平的呼唤。

【写作禁行区】

看完了这张照片,或许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感:更多的是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仇恨。尽管这样,同学们在行文中千万不能光写愤怒,而忽略对当时的场景及画面中小孩儿悲惨命运的描写。

【素材集装箱】

1. 作文题目荟萃:

①不能忘记的一页

②让历史告诉未来

③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④历史的见证

⑤永远的伤痛

2. 佳词妙句集萃:

灰烬 无辜 废墟 铭记 永恒 悲痛 残酷 无奈 痛恨 仇恨 家破人亡 战火纷飞 无家可归 饥寒交迫

■ 孤苦伶仃的孩子还有未来吗?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没有了童年,也没有欢乐……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4

《黄金三镖客》

非典型善恶丑的对决

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

主演:伊莱·沃勒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李·范·克里夫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政局混乱,一个“恶人”,一个“好人”,一个“丑人”打算谋夺一批属于南方政府的财富,但每个人只知道一部分藏金的细节,必须联合起来才可以取得全部的钱。需要穿越沙漠寻宝的路途中,三人依赖彼此的信息,互相利用,也勾心斗角,从来没有人能一直绝对的占上风,在善恶丑的区分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黄金三镖客》是被誉为“意大利西部片之父”的塞尔吉奥·莱昂内执导的镖客电影三部曲完结篇,也是塞尔吉奥·莱昂内西部作品中,被后世公认成就最高的电影。3个钟头的片子,丝毫没有停滞的节点。富有逻辑而又不乏黑色幽默的剧情,悬念和张力层出不穷,像燃放烟花的夜空一般,一个爆发接着一个爆发。无论是对白,演员的表演,还是配乐都功力十足。

塞尔吉奥·莱昂内是一名视角独特的历史爱好者,他希望通过影片展现出南北战争的荒谬,他说:“我知道有12万人死在安德森维尔的邦联监狱里,可北方的联邦军事监狱却鲜为人知,你听到的永远都是战败方的可耻行为,而战胜方的丑行却秘而不宣。”然而在战争中人们怎么生活?战争也许仅是让人们正常行事多了许多不便,生活目标对普通人来说,一直只是活着,更好的活着,正如三位主角为了一笔黄金,为了更加有钱,但战争又确实造成了尸骨成堆,这么多人无意义地死去。

■ 犯罪

《记忆碎片》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盖·皮尔斯、凯瑞·安妮·莫斯

一个只能记住前几分钟发生的事情的丈夫依靠支离破碎的记忆要向杀害新婚妻子的凶手复仇,奇怪的病使他必须使用一切方法尽快记录下搜集到的线索,否则过几分钟他就无法记得自己在什么地方、来做什么。似乎知情的粗俗酒吧女招待,鬼鬼祟祟自称是他以前朋友的家伙,真能帮到他吗……

本片导演将错综复杂的情节安排在冷静犀利的镜头语言之下,集合了暴力、玄疑等诸多因素,还有关于人生哲学和心理学的思考,堪称一部具有探索精神的佳作。

■ 传记

《圣徒秘录》

导演:罗兰·约菲

主演:查理·考克斯、韦斯·本特利

一个伦敦记者来到西班牙为一本关于圣徒何塞·马里安的书作资料研究。在调查的过程却发现他的父亲隐藏多年的秘密,原来父亲和马里安是童年的好友,并且在同一家神学院求学。他们之间的纠葛加上当年与美丽革命者发生的事情再次被挖掘出来,迫使父亲面对自己的秘密,这是他最后寻求宽恕的机会。

本片复杂、优雅,个人的故事与历史迷局纠缠,音乐虽有夸张之嫌却充满戏剧性,摄影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 惊悚

《头号公敌》

导演:让·弗朗西斯·瑞切

主演:文森特·卡索、西西·迪·法兰丝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5

[关键词]国防经济 制度变迁 影响 主要因素

任何制度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迁。国防经济制度的变迁,本质上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但同时也必然受到种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正是这些因素的联系和影响,构成了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影响中国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国家安全形势

国家安全形势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基本态势及其走向。国家安全形势是动态发展的,其决定因素在于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力量对比。一个国家对自己所面临的安全形势的判断和把握,直接影响着国家关于战争与和平可能性的评判与选择,从而在制度安排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国家安全形势对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国防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国防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的比重和规模,但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会迅速改变这种局面。当国家面临现实的战争威胁、安全形势趋于紧张时,为保证整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国民经济中的很大一部分会迅速转入国防领域,国防经济的总体规模就会迅速扩张,国防工业生产和武器装备采购就会急剧扩大;当国家安全形势趋于缓和、战争危险解除时,原来紧急转入战争轨道的那部分国民经济就会逐步复员,国防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结构也就随之改变。国防经济的这种伸缩性就要求国家在不同的安全形势下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

第二,国家安全形势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动员制度的变化。在相对和平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制度主要是致力于提高国家的国防潜力,同时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而当国家安全形势恶化、战争危险来临时,国民经济动员就会迅速转入应战体制,国民经济动员制度作用的内容、方式和强度等,都以服务战争和赢得战争为根本指针。

第三,国家安全形势直接影响军队后勤保障制度的变化。不同的国家安全形势,会对军队后勤保障提出不同的制度需求。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战争一触即发时,就要求军队后勤保障以直接服务战争、最终赢得战争为中心,在战备物资采购、储备、投送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制度安排,以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并加快战争胜利的进程;当战争结束或战争危险解除后,军队后勤保障制度服务于战争的功能并不会随之褪去,但此时就要求军队后勤保障制度更多地关注后勤保障效益的提高、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以及改善军人福利待遇等方面。

二、军事战略方针

军事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争指导者运用战争力量和手段达成战争目的的一种艺术”,是对战争中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筹划和经略,赢得战争是其唯一使命。它是敌对(现实的或潜在的)双方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体现着国家的根本利益。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和调整,对国防经济制度的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和调整决定着国防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结构。一个国家如果奉行扩张性的军事战略方针,就必然会安排相应的制度刺激其国防经济超常发展,以满足其扩张战争的需要,其国防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结构也就超出了本国防御的实际需要。建国以来,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虽然几经调整,但“积极防御”的总体性质始终没变,这就有利于我们在国防经济制度安排上保持适度的国防经济规模,既能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又不妨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会对国防工业生产、武器装备的采购及其管理体制、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军队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新的制度要求。不同的军事战略方针,要求国防经济在武器装备生产的数量和结构、国民经济动员的方式和强度以及后勤保障的能力和方式等方面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

三、国家经济体制

国防经济制度作为一个子系统,既从属于国家的国防制度,又从属于国家的经济制度。因此,当国家经济体制转型时,国防经济制度也会随之变迁。

第一,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引起国防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防经济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产权制度)上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了多种实现形式,这就必然引起国防经济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产权制度、投资制度变迁。

第二,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引起国防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防经济资源由国家以指令性计划的形式统一配置,完全排斥市场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资源配置采用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对国防科技工业制度、装备采购制度、国民经济动员制度和军队后勤保障制度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三,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引起军队后勤保障方式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军队后勤保障自成体系,军队后勤社会功能齐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建立起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必然促进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改革,引起军队后勤保障制度变迁。

当然,影响中国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因素还有很多,但上述因素无疑是最主要的。在一定阶段,当这些主要因素相对稳定时,国防经济制度也较为稳定;当主要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国防经济重大就会随之发生质的变迁。

参考文献:

[1]D.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6

"据宋代王应璘《玉海》引《中兴书目》:'《古今乐录》陈光大二年(即公元568年),僧智匠撰,起汉迄陈'。"由此又可知产生于陈前。考察唐代自玄宗至代宗时历任北方节度使的姓名,无论《新唐书·方镇表》、《唐会要》还是《通鉴》所载,其中都没有韦元甫这一号人物,而《旧唐书·韦元甫传》载韦元甫曾任苏州刺史,浙西观察使,扬州长使,淮南节度使等职务,而从来没有任过朔方节度使,他长期在南方,不可能于南面发现北诗。

木兰本人的族属,我认为是北方的胡人,因为诗中的许多地方都表现出女主人公应该出生于胡人的特征。首先,从女主人公木兰代父从军的准备工作来看,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头,北市买长鞭。"这是鲜卑人建立并为鲜卑人统治的西魏时代的征兵制,在南方或中原汉人政权下的征兵制,不是这种兵制,而是募兵制,募兵制是个人从军,军人军服军械,无须从军这个人自备。两种兵制反映出两个不同地域内两个不同的政权兵制。前者是鲜卑人建立的北方西魏的兵制,后者是西晋、东晋及其后的宋、齐、梁、陈的兵制。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后,她十分了解统治者所颁布的兵制,所以不难分析出木兰是胡人。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属于古代北方东胡。这充分证明木兰不仅出身胡地,胡人且为东胡鲜卑人:其次鲜卑、乌桓一样,都是游牧民族,他们以畜牧为主,狩猎为辅。

南北朝时期生活在东起辽河流域,西至贺兰山,南抵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中部以上即今及其以南辽阔草原上的胡人,其生产方式都主要为畜牧,同时兼以狩猎,因此这些民族,无论男女,善骑散射是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赋予他们的一种天质,木兰正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培养了善骑散射的能力,所以,当其决心代父从军时,她不仅了解兵制,还了解从军后的作战方式。所以,她就"东,南,西,北"。相反生活在中原以南的民族,由于生产方式的农耕化,故一般为男主外女主内。无论男女非经专门训练,一般都既不能骑也不能射。所以我们说木兰为胡人,是胡人政权下的胡人从征,也就是诗的内容。诗中的主人公两方确立了《木兰诗》的胡族性。

北方有北朝,南方有汉族政权的南朝,于是形成了我国古代史上南北朝对峙局面,这一时代是个极其动荡的时代。战祸频繁。人民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大量男丁从军在外,常年转战各地,据北史记载:北魏(后魏)曾经几次施行全国范围内的大征兵,和北方劲敌柔然作战,老人幼子都难幸免,鞍马甲仗还需自备,《木兰诗》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当时北方的两个割据政权——北魏和柔然,他们的实力相当,互相侵略,当北魏完成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时,柔然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制的发展阶段,是一个专门从事掠夺的游牧之邦,对北魏的威胁极大。

作为北魏与柔然这两个中国古代北方的两个政权,他们都属于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他们的政权都是建立在以游牧经济为基础的,都是游牧民族,争夺畜牧区和畜牧就成为了战争焦点,柔然大举犯境,北魏自然要进行反击,由于北魏南北受敌,就进行了几次全国范围内的大征兵,根据《木兰诗》所展现的基本情节,诗歌应是以公元429年即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神鹿二年反击柔然牟汉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率部侵略的战争大获全胜为背景的,此时战争规模巨大,战果辉煌。

诗中的可汗大点兵指征兵的规模之大,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说明呢这形式的急迫,难以回避,也说明了这次战争应该是反抗入侵的,是自卫战。列宁指出,如果战争的真正实质在于例如,异族压迫,那么战争从被压迫国家,或民族方面来说,就是进步的,如果战争的真正实质是重新瓜分殖民地,瓜分赃物,掠夺他国领土,那么保卫祖国的词句就是完全欺骗人们的。

由战争分析当时柔然是属于侵略,给本来就处于阶级重压下的人民造成极大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怀有一种驱逐"胡虏"的思想,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从诗中也可以推知,只有受到侵略才会有大征兵,和急征兵的情况出现。所以木兰诗所表现的战争是正义的,是胡地一个政权反抗另一个政权的侵略的战争,即北魏与柔然的战争,所以战争的双方均为胡人,战争的领导者也是胡人,木兰诗的战争形式是胡人的战争形式,诗中的主人公木兰的特征也是胡人妇女的主要特征,诗中所写的路线及战地均在胡地,所以木兰诗应为南北朝时代,北方胡人,即鲜卑人的诗的汉译诗,不是汉族自己的族内诗。

参考文献

[1]《古典文学论丛》第一辑

[2]《乐府诗史》杨生枝著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中国民族史》上册江应梁主编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1990年10月第一版

[4]《中国通史》第二册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6月第五版

[5]《乐府散论》王汝弼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6]《列宁全集》第23卷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