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火把节的由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火把节的由来范文1
1、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3、火把节的习俗: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4、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火把节的由来范文2
贺树生日吃花宴
据传,每年农历正月的第一个生肖为龙的日子,是树木的生日。居住在鹤庆山区的白、彝族群众,就要集体为树木举办贺生日活动。活动场地定在各村称为“神林”的林地中。这“神林”是栗、松混生的原始林区。古树千姿百态,郁郁葱葱。既有六七百岁的“树老祖”,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壮年”,还有依附于“长者”身下的遍地乱蹿的“孩童”。多代同林的和谐生态环境,是人们世代爱林、护林的见证。在“神林”中心的那棵老态龙钟,形如虬龙被人们称之为“树王”的苍松树干上,人们贴上“树绿山秀,花鲜鸟鸣”的大红对联。树枝上或插或系满各色野花藤蔓,一派喜气。这里便是举办贺生日的主“会场”。“树王”四周,环形摆放着九盆清水、六筐羊粪面、三篮飞松籽,称为“三宝”。“三宝”,摆满一坛坛水酒和无数把盛酒的葫芦瓢。红日冒出东山,参加活动的人们,舞着花束、树枝,唱着《迎春曲》陆续汇聚到“神林”。吉时一到,老歌手带领唢呐队,奏起粗犷的《生日歌》,载歌载舞,其他人众也随着乐队环“树王”歌舞,祝贺树木生日。
《生日歌》,是人们寻觅历史的叙述。与其说是对树木生长的赞颂,毋宁说是对人类自身的记忆。内容十分丰富,借咏树木来歌唱世间的万物;歌唱万物的起源;歌唱人类进化和发展……歌词记录了人们对世界之初的想象,也记录了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一句句唱词,都是对大地之始的追溯,一句接一句,往回一直追溯到天地的创造,人类的出生,万事万物的出现……可把它称作是一部创世纪。人们一边歌舞,一边用手中的花束,树枝蘸洒“三宝”中的清水,将水滴洒向树木,表示祝贺。
乐队转奏起《护林歌》的调子,在合唱声中,一群娃娃手挥着鞭子,把一群装扮得怪模怪样的“祸害”――害虫、害鸟的演员赶进场心。众人围住“祸害”,唱起诙谐、风趣的《罪歌》,揭发其一桩桩毁林的“罪行”。娃娃们边挥鞭“抽打”“祸害”,边表演与害虫拼斗的身段,“祸害”也即兴表演几个风趣动作,惹得众人捧腹。
贺树生日的尾声是植树歌舞。狂欢的人们唱着《播种歌》,把“树王”四周摆放的飞松籽,羊粪面混合用手抓撒,踏歌撒播。最后,人们环“树王”踏歌而乐。老歌手演唱《树王歌》,传授劳动生产技能,植树造林知识,唱颂树木造福人类的功绩……此时,人们边歌舞,边盛酒痛饮。酒助人兴,歌伴酒狂,好一派万物一体的气势。
活动结束,人们就地吃花宴聚餐。
所谓花宴,就是用可食的鲜花、山菜为主料制作的饮食。由花菜、花粥、花食、花饮四大系列组成。
花菜,为三大菜品,各由四道炒菜、凉盘和汤菜组成。各命谱名,色鲜味美,给人一种美好的遐想。
炒菜第一道是“白鹤含翠”,将白杜鹃花用沸水焯过,捞出用清水浸泡后洗净挤汁,与青蚕豆瓣、猪肉丝烩炒。色青白相间,味甘香相配。第二道为“乌龙闹海”,将鲜蕨菜焯后漂洗去汁,与青花椒尖、肉片同爆炒,如龙卷海藻得名。第三道是“蜂蝶相会”,木耳如蝶,香菇似蜂,烩炒蜂蛹,名副其实。第四道是“山青水秀”,山韭菜、水豆腐爆炒猪大肠。菜名、菜色既含诗情,又有画意,够馋人哩!这组菜五色分明,鲜嫩香甘,不仅可口,还有祛火解热的药效。
四个凉盘第一是“双凤朝阳”,糖煮木瓜片、佛手柑片配蜜渍枣子。第二道是“五花拜寿”,山兰花、蕨菜花、山韭菜花、金雀花、石花菜经焯去汁,配木瓜醋腌成的凉拌。第三道是“金针银线绣梅花”,黄豆芽、粉丝煮熟兑梅花瓣腌生。第四道是“狮子滚绣球”,糖煮乌梅、木瓜片、红萝卜丝蜜饯。这组菜酸甜辣咸俱备,开脾健胃,久食能明目保肝。
四道汤菜又别有风味,食后令人回味无穷。第一道是“一家团聚”,鸡汤氽黄豆芽、豆腐皮、水豆腐,菜料均为黄豆制品,故得其名。第二道是“春回大地”,煮山鸡肉配香椿,青蚕豆瓣、茴香、树头菜、豌豆尖氽汤;五种配菜含翠泛碧,象征长春而得名。第三道菜是“山溪归海”,鲤鱼汤煮蕨菜、海花菜和香茹。第四道菜是“鹤凤呈祥”,山鸡(比喻凤凰)煮百合(谐鹤)汤,味美意赅,别有情韵。
花粥。用糯米配以青蚕豆瓣、槐花、枣泥、核桃仁茸、火腿丁熬煮而成。食之解热降火,润肠祛湿,还有防治中暑之功能。
花食。是以包谷为主料,配以鲜花和其他辅料制成的主食。有新包谷饭、青包谷粑粑、焖夹心包谷饼三种品目。
新包谷饭。把留在地中秆上的半干包谷收下脱粒,用石磨磨成粗面,把炒黄的芝麻、花生擂成茸,与粗面混合拌匀,放进甑中上锅蒸至半熟。在面上撒上一层糖渍玫瑰花瓣和崖桂花蕊,再加盖继续蒸熟便可食之。味鲜甜清香,常食有美容,延年之功。
青包谷粑粑。将鲜包谷脱粒,配进适量青黄豆,混合磨成浆,再拌进少许玉兰花瓣,用洗净的嫩包谷壳当碗“盛浆”,上笼加盖用猛火蒸熟即成。光吃甘甜清香,蘸蜂蜜吃郁甜鲜爽,佐卤豆腐吃亦咸亦甜,风味别具。经实践发现常食此物,有降血压、治眩晕的药效。
焖夹心包谷饼。鲜包谷浆与荞面,松子面少许和土豆茸泥拌合揉成面团,做成内夹崖桂花瓣、核桃仁茸和红糖馅的夹心饼,“贴”在沸水的锅边上,用猛火“蒸炕”而成。色金黄、饼香酥,味香而甜,常食有疏肝气,明目之药功。
花饮,有花茶和花酒两种饮品。花茶,将炒糊米、槐花、腊猪油、麦芽与茶叶混合熬煮后,去渣滗汁而饮。味微苦而爽,有解热明目、消暑祛湿之功。花酒,多为梅花酒。每年腊八节这天,人们将梅花落英调拣洗净,装进贮有积雪的大坛内,再装进几个干梅果后密封坛口存放。一月后,取弃坛中的花瓣,按比例兑进适量的上好的水酒,即成梅花酒。甘爽可口,饮后花香久留舌尖,有解渴生津,提精补气之效。
关于贺树生日吃花宴的由来,民间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说人类刚刚出世之时,没有吃的东西,是“树王”将自已的身体分解,种在泥土之中,生长成各种植物,供人类裹腹,这才让人类繁衍至今。人们忘不了“树王”的恩德,便按时举办祭祀活动,沿袭成了贺树生日和吃花宴习俗。从花食文化的蕴含而论,食花,是一种人类文明的体现。花卉,不仅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艺术珍品,它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为人类创造美好舒适的生活条件;同时人们还通过赏花、闻花、食花来养生保健,防治疾病,让人健康长寿。鹤庆白族、彝族的吃花宴习俗,是先民在大自然中生存的智慧结晶,花宴中的食品成了鹤庆各族群众喜爱的美食。
火把节吃“菌全席”
火把节,是大理州独有的民族传统节日。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有缘起《火烧松明楼》的故事说;有《孔明孟获庆开镰》说;有《颂火神》祭祀说;还有《种“太阳”》遗风说……
《颂火神》故事中说,远古时马耳山乡中有一个活了九千九百年名叫寿姑的老奶奶,她为了让山乡白族人能用上火,便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马耳山乡人获得了火。为了让后人永铭寿姑的恩德,人们便尊奉她为火神;并把她带来火种的这天――农历六月廿四,定为火神节,届时举办祭祀活动,传颂寿姑的大功大德。
节日一大早,人们便在各自的村口,埋栽一棵大松树,象征寿姑的化身。树上挂满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松树上挂上与人口数相符的小火把。吉时一到,人们用各种菌类烹调成的“菌全席”祭供寿姑的化身。传说,菌子是寿姑去天宫盗火时,同时盗来给人类的长生不老灵物。在祭火神时吃“菌全席”,人类就会永生,故在这天,人们要吃“菌全席”。祭过火神,由村中年岁最长的一名老妇将化身点燃。参加活动者,各从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在化身上将其点燃,一齐舞着火把,环化身踏歌礼赞。随后,人们相约成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间放歌同乐……
“菌全席”,是以鲜食用菌为主菜制作出的风味饮食。烹调工艺包括炒、烧、煎、煮、瓤、腌、炸、烩多种门类。品目各异,菜式多样、花色纷呈、口味独特,堪称是集菌类烹调大成的民族美味珍馐。再加之冠以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菜名,更增添了美感。
传统的“菌全席”品目繁多。分为如下几道菜。
第一道菜为“一统天下”。选一个鲜嫩的小瓜洗净,去蒂后在蒂部位挖一个小洞,掏去瓤心,放进滚油锅中稍炸,捞出晾冷备用。把洗净的鲜菌丝、蕨菜配火腿丁、山鸡肉丝和姜片、蒜泥、食盐、酱油、淀粉芡一并混合拌匀,即成杂馅。将杂馅塞进备用的小瓜内,用菌柄塞填好瓜蒂口。再装进扣碗中上笼蒸熟,取出倒进盘内,泼以核桃、鸡枞油,便成皮嫩馅香,味美色鲜的瓤瓜。
第二道菜为“蚌抱乌龟”。刚冒土的鸡枞去柄留伞帽,形似乌龟。洗净后将剁细的瘦肉兑佐料,填入菌帽里褶内,用滚油稍炸。后用回软的乳扇包裹菌帽,外糊蛋清、淀粉混合的芡糊,放进滚沸的鸡肉汤中,煮熟而食。其味鲜香,色味双佳。因形如蚌抱乌龟得名。
第三道菜为“五福拜寿”。分别以色素呈红、黄、青、褐、黑色的胭脂菌、黄罗伞、见手青、鸡枞和一窝鸡菌菌帽作底料,其形如蝙蝠谐音福。洗净菌帽,用沸水稍煮,捞出晾干备用。腊猪蹄熬的汤与鸡肉丝、火腿丁同入砂锅中煮沸,放进备用的五色菌帽,共同煮熟,即成肉质鲜嫩、菌香味浓,色分五色的砂锅佳肴。
第四道菜为“群龙戏珠”。蕨菜有蟠龙别称,高脚鸡枞有腾龙之态,山韭菜根得潜龙美誉,嫩笋尖有玉龙之形。将以上四种菜洗净,兑猪肝胙爆炒。起锅时,放进经火灰焖烤过的蜂蛹,拌匀后食之。色彩分明,味道鲜美。
第五道菜为“龙凤呈祥”。将金竹嫩笋埋进柴火灰中焖熟,剥去外皮壳,用刀背将笋心拍打成笋丝。配进经炭火烤熟的松茸菌。用醋、鸡枞菌油、辣椒油、蒜泥、芫荽、食盐等佐料腌凉拌食。笋甘菌香,分外可口。因笋形如龙,菌态似凤而得名。
第六道菜为“凤穿牡丹”。鲜鸡枞菌洗净撕成细丝,拌以食盐、芝麻、核桃仁茸等佐料,用蛋清、淀粉糊拌匀,放进滚油锅中炸酥而成,因形如凤穿牡丹得名。
第七道菜为“吉祥如意”。野鸡(鸡谐音吉)褪毛洗净,从处开小口掏出内脏。将洗净的嫩松茸菌(形如如意)塞进鸡腹中,再将小口缝合。用树叶将鸡包裹,挖个地坑埋入,上烧柴火烤蒸一个时辰。取出“蒸鸡”,用酱油、麦醋、花椒油、辣椒油、食盐兑合的蘸水沾食。菌含鸡肉味,鸡肉凝菌香,香飘满屋。
第八道菜为“百福百寿”,又称杂烩汤。用腊品或风干羊肉熬汤,下进各种食用菌和蕨菜、笋丝、木耳、石花菜、百合、山青菜同煮而食,其色各异,口味鲜香,是一道风味独特的美食。
“菌全席”,为鹤庆山区白族人家过火把节时专吃的“节菜”。平时也选其间的几道美味而食。除“菌全席”外,人们还能用食用菌烹调出好多菌菜。
猪肝胙炖菌。猪肝胙,是鹤庆的一品风味美食,不管配与任何蔬菜烹调,味道都会更加鲜香。若配进菌类中或蒸、或炒、或烩、或炖,其味就会“香飘十里惹人馋”。若将菌子撕成绺,与适量猪肝胙同炖而食,则菌、胙同味,麻辣鲜香,妙不可言。
油炸香菇。将洗净、晾干水分的香菇放进油锅中炸黄,配进花椒嫩尖、姜丝、干辣椒、小茴香籽拌匀,连油一并盛到容器中贮存半月而食。鲜香麻辣均全,分外爽口。可单品食,也可作其他菜食的配料。
香菇凉拌。将洗净的香菇撕成绺,与竹叶菜、嫩蕨菜一同在沸水中稍煮。捞出晾冷后挤去水汁,配以酸醋、酱油、食盐、辣椒、姜丝、蒜泥、核桃仁茸、芝麻油等佐料拌凉拌食。味香而爽,又是一种滋味。
香菇汤。羊肉汤中煮进香菇,再装进山楂片、红枣、杨梅、青薄荷、姜丝、花椒、食盐,即成五味俱全的美食。
香菇胙。在油炸香菇中,拌进核桃仁茸、芝麻茸、崖桂花瓣,装进陶坛中,密封贮存半年即成香菇胙。可单味食,也可作其他菜食的佐料,奇香无比,回味久长。
火把节的由来范文3
2019幼儿园父亲节活动方案精选一
【设计思考】
“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有一双手的手心特别温暖,让我们一生无法忘怀……”有人说,父爱如山,大爱无言;有人说,父亲的爱是一颗不落的星星,温暖幸福的微笑永远荡漾在我们的心里。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的,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也是比较少的。为此父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开展“我爱你爸爸”的主题活动,提供孩子和爸爸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主题目标】
1.让幼儿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理解爸爸的辛苦和工作。
2.让幼儿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3.通过游戏活动增进幼儿与父亲间的感情,让爸爸明白自己在孩子们心目中的位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点时间陪伴孩子。
【活动方案】
1.各班在父亲节前一周可搜集幼儿和爸爸的合影或是只搜集幼儿爸爸的照片或是爸爸小时候的照片等,并举行“照片展”“比谁帅”。
2.鼓励幼儿回家帮助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水、拿报、洗脚等。
3.开展系列的教育活动:父亲节的由来、社会《爸爸的手》、歌曲《我的好爸爸》调查爸爸、采访爸爸、说一说爸爸、夸一夸爸爸、画一画爸爸。
4.年级组或班级可根据班级情况开展亲子活动:角色反串、《小脚踩大脚》、《骑大马》等。
5.为爸爸制作手工礼物,亲手送给爸爸;为爸爸演唱《感恩的心》,用舞蹈表达对爸爸的爱。
2019幼儿园父亲节活动方案精选二
【设计思路】
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甚少。为此,幼儿园开展了“快乐父亲节”活动,提供孩子和爸爸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活动目的】
1.使幼儿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知道爸爸的艰辛。
2.通过亲子游戏给父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袋鼠跳袋6个、皮球四个、 轮胎两个、 幼儿制作好的礼物——领带、场地,院子里。
【活动过程】
1.送给爸爸礼物
2.亲亲爸爸说说悄悄话
亲子游戏:
1.亲子接力赛
游戏方法:每个爸爸背着自己的宝贝,全班分成两组。跑到终点绕轮胎回来拍手继续跑,先完者为胜。
2.袋鼠跳
六个幼儿一组,爸爸在对面等待。跳到终点的幼儿爸爸背着跑回起点,点到者为胜。
3.顶球走
游戏方法:幼儿用头顶着皮球在爸爸的肚子部位。横着走向终点。
火把节的由来范文4
关键词:新形势 四川地区 彝族文化 发展探究
一、回归本土,突出区域性知识的挖掘与表达
面对民族传统文化消逝和异化程度不断扩大和加速,四川境内彝族作家、诗人更深切地体会到守护和记录本族人文历史和地域文化的紧迫性和责任感,进而从原始文献的资料库和民间艺人的记忆库中挖掘潜藏着的有价值的题材, 尽量给受众提供富有经验性或启示性的“厚重”的文本。这种努力, 我们可以从《厚墙裂痕》、《杉烧雪葬》、《高原上的土豆》、《五月的蓝》, 以及《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吉狄马加的诗》、《阿库乌雾诗歌选》、《马德清诗歌选》、《倮伍拉且诗选》、《阿苏越尔诗选》等文本中看出新的格局和动态, 它们为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地方性知识。马德清的长篇小说《厚墙裂痕》采用全知全能式的“ 实录”来演绎史实, 描写了神秘的奴隶制度社会形态和生活风貌, 叙述了奴隶制社会条件下族群的人生境遇和生命历程,再现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从盛到衰的过程,展示了浓郁的凉山彝族风土人情和文化要义。 《厚墙裂痕》中蕴涵着丰富的本土文化知识, 这是小说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如文本中涉及到的火把节、彝族年习俗, 彝族人的等级分化和隶属关系, 黑彝、白彝的由来, 民间音乐、民间法律,原始宗教, 各种传统规矩等, 都是一方特有的地域性知识, 颇具异质性。
二、注重人本,开创颇具文学与人类学的知识
在新世纪四川彝族文学中, 一些文本也站在文学人类学的高度, 开始关注文化身份和人文伦理, 正确识别文化差异性, 不断消化吸收外来文化, 探讨带有普遍性的人类命题,建构含纳民族特质和时代气息的文化传统。阿库乌雾的诗集《密西西比河的倾述》是阐释人类学与美学人类学的结合体, 一方面, 尝试着用跨国界视野来追寻美洲古昔文明的荣光, 另一方面, 自然地用比较诗学来猜想和解读印第安文化。贾瓦盘加的母语长篇小说《火魂》对现代生活的书写, 现代彝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 是及时的, 也是透彻的。因而, 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小说主要描写新时期一位像火把一样光明工作的彝人县委书记――主人公沙玛木呷。在他短短的几年任职中, 沙玛木呷书记不追逐名利, 始终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点点滴滴都从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做起。回家探亲他坐班车、车祸现场有他的身影、抓捕歹徒现场有他、勘察资源他带头、劳作群中他默默滴汗, 群众疾苦面前他泪流满面, 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火把书记。因为他像火把一样照亮别人外, 从未为自己的私利谋过一分利。彝人崇火, 因此彝汉群众都敬称他为火魂。他对贪污腐化行为横眉冷对,对群众的生活疾苦呕心沥血, 最后他双手血肉模糊地倒在了抢救将要被洪水冲毁的万亩良田的救灾现场。他被送往省城治病的夜途中群众打着火把自发来送行。车内昏迷不醒的沙玛木呷, 头枕着九岁儿子的小手, 泪不断地从他的脸庞上滚落。车渐渐地从山岭县群众的眼中消失时, 人们哭泣出了声,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火把书记再也回不来了, 他得的是胃癌。这是小说的结尾, 也是的起落。整篇小说闪现着人性的光芒和生命的原力,并把人放置在动态的社会中裸呈人的本真和敞亮人的灵魂, 具有普遍的人类学意义。
三、强化根性,多角度重建与反思
在表现根性文化题材时, 彝族作家的性别意识差异较为明显, 似乎女性作家对自我性别意识更加关注, 而男性作家却相对热衷于异性的依恋和幻想, 主动参与到根性文化的反思与建构的行列之中, 呈现了外部眼光的另一面。女诗人鲁娟的女性题材作品包含了她对母性文化的理性反思与深度建构, 还有对新的诗美风格的追求和倡导。女作家阿蕾一直倾力乡土题材, 关注女性的喜怒哀乐和人生命运, 从女性视角的镜像去发现根性文化的优劣, 探索异质性文化的建构。她从故乡获得的不仅是独特的生活内容, 故乡,塑造了她最初的人格和对自然的感受力, 乃至于后来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与生养她的土地有关。《放猪娃的伊甸国》、《我的山村小学》、《外婆》、《干亲家》等散文篇什, 逼真地保留童年生活的原生形态原初感受,并努力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审视与观照逝水流年, 读来朴实、自然、真纯, 真善美的情愫流溢在抒写彝乡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中。就母性题材而言, 男性作家的文本要大气、豪放和厚重一些。时长日黑的母语散文集《荞花魂》和俄尼・牧莎斯加的诗集《女妖》便是例证。《荞花魂》不仅开创了彝族母语散文的先河, 而且在沉思彝族传统美德的同时, 也对根性文化的原型意象、抒情主题进行了展演与重构。作家以饱满的激情, 朴实的语言,多元的形式, 描写了彝乡浓郁的风土人情, 倾诉了对故乡和族群的深情怀念, 包含了丰瞻的人生意蕴和审美内涵。《女妖》则是从人类学的视野, 洞察、思考彝族根性文化的溯源、变异、重构和发展, 潜藏着深邃的意象和睿智的思想光芒。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眼界, 从内心世界进行自我解剖, 重新发现禁锢着人们思维定式的传统观念的症结。在文化变迁中, 彝族文化不能融入到主流文化之中, 始终处于边缘化, 甚至受到强势文化的冲击, 面临更多的挑战。因而,“女妖”这一代表女性价值的独特的经典文化意象, 留给后人的不仅是“ 美丽的梦幻”,更是“美丽的忧伤”。这种前瞻性的先锋意识和现代审美视角, 对于重构彝族文化指明了方向, 从而使其文本更富有崭新意义上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火把节的由来范文5
一、引言
人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充满着求知欲,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去旅游、去那充满神话与传说的地方旅游。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想去探究,想去研究,之后产生旅游。原古的先民为了解释一些现象与还原历史,为了给自己解释不了的现象给予一个合理的说明,创造了神话与传说。富有神秘色彩的神话与传说总会打开人们的思绪,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人们心中产生无尽的遐想与回忆并且想要去一探究竟。把神话与传说作为吸引广大游客的招牌,甚至是一种品牌也可以说是一种手段。总会做到吸引大量游客们的到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可以传播文化,使中国的文化源源留长。在这方面做出卓越成就的有:有着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天外狐仙和刘海砍樵,杭州西湖河畔的白娘子、宋城千古情。
神话与传说经常被人们放在一起谈论。有的人说传说是神话的传说,而什么是神话,谁又是传说。而现实之中传说是属于传统的、轶事性的或属于某一特殊专题的知识,是有关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相对于传说,神话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观点看,刘魁立先生在为《中国百科全书》所书的《神话级传说》的词条中,认为“神话就实质和总体而言是生活在原始的公社时期的人们通过他们的原始思想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与原始信仰相关联的一种特殊的幻想神奇的语言艺术创作”。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过,神话是已经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袁珂认为广义的神话,是非科学却联系着科学的幻想的虚构,本身具有多科学的性质,它通过幻想的三棱镜反映现实并对现实采取革命的态度。这便是神话与传说。
上至云南的风景名胜、民生习俗,下至民间的风味食品都流传着让人们记忆颇深又细细回味的动人传说。流传着的拥有悠久历史的传说与神话构成了云南的文化与民俗,将云南的历史、古迹与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便构成了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云南的各个的旅游景点都充斥着神话与传说,这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云南民俗与文化的传承,这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神话与传说参杂在旅游景点当中,使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更加充实,也使旅游景点更富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同时它也能够提高景点的品味使其摆脱低俗。用中华民族深远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未知的好奇以及对古文化的热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景点迸发出特点与特色。以神话与传说为基础,吸引游客、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云南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云南民俗中的神话与传说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众多民族的聚居。注定云南有着丰富的文化与民俗,以及独具特色的历史,独特的气候也奠定了云南独特的自然风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吸引着人们。富有春城的云南景观,多民族文化也使其产生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其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众多吸引众人、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神话与传说。这些构成了云南旅游民俗的重要部分。比如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傣族的《变札责帕》。白族的洪水神话《小黄龙》。与魔怪斗争的神话,如纳西族的《杀猛妖》和《都支格空》,傣族的《泼水节故事》,时代稍后的还有白族的《杜朝选》、《岛枝杀鹰》。崩龙族的《祖先的来历》《葫芦神话》。瑶族有日月成婚的神话。傣族、景颇族有关于太阳神的神话。佤族、哈尼族基诺族有解释月食由来的神话。《龙女拜观音》、《沪沽湖传说》、纳西族《不怕死女人》的传说。关于泼水节的传说,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有关玉龙雪山旁象山和狮山的传说、虎跳峡来历的传说、描绘美丽的格姆山的传说。这些是他的文化与历史。云南拥有众多民族,注定拥有别具特色的神话与传说吸引着人民的眼球。不仅仅如此,在云南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土特产不仅内容丰富,更富传奇色彩。傣族竹编、撒尼挂包、多彩扎染围巾,粗麻民族绣花外套、大理草编。鹤庆银铜工艺品、酥油茶和蜡染、东巴挂毯 、木雕。乌铜走银、路南挑花、撒尼刺绣品、青云工艺、卜农玲、太极豆腐,云南白药,云南过桥米线等都具特色,可谓丰富多彩,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流传后世的传说。如今,去云南旅游的游客都会去云南寻找这些物品,有的人会把这些东西买下了作为纪念品亦或是到博物馆里参观来了解云南的历史与风情。游客们是不会放过这有美丽风景、丰富的文化、土特产多样的旅游目的地。
三、神话传说在云南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一)神话传说提升云南民俗旅游的品位
旅游景观的构成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比则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将文化融合到旅游之中,让二者协调和谐发展,以文化为基,去构建旅游业的高楼。用文化去创造一个更广、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意境的旅游。是当代旅游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拥有地神话传说也众多。气候特异,也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神话传说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也促使其形成了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神话与传说作为一种无形的旅游资源,可以充分地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探索心。游客为此被吸引,去享受、去消费、去旅游、更多地是去欣赏与神话相关的旅游景点,去感受云南的民俗与历史,传承云南文化,扩大了云南地区的旅游资源。玉龙雪山也因他的传说而闻名,还有与其一起而闻名的无头的哈巴雪山,由十三把宝剑化身而成的十三座雪峰。有关云南过桥米线的传说也让云南闻名与中国,更让云南米线被中国人民所熟知,关于云南米线的故事被人民所熟知。云南的神话不仅能够丰富当地民俗的内涵,也能够更多地是给游客带去了更多新奇的东西,让游客增长知识与文化。使云南可以成为名享中国的旅游品牌,提高云南民俗旅游的文化品位与质量。
(二)神话传说为云南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素材
民俗旅游的吸引人之处就在于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强。而创造这种差异性便是开发项目的关键。云南的多民族、多神话为云南开展别具一格的旅游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空有一身摆设而没有精神文化填空的旅游项目是很难满足游客需求的。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众多使云南地区的神话资源丰富,用它来包装云南的旅游项目再适合不过,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及特色,使其与其它的旅游产品能够非常容易的区分开来。云南众多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故事甚至其本身都可以用来开发。如民歌,工艺品、族谱以及地方特色小吃等,都是云南人民开发项目的素材,都可以用来开发旅游项目。比如云南的《云南印象》大型实景演绎,它的创造源头便来自云南的神话传说,这就是对云南的神话传说加以利用以及美好的诠释。以高科技手段再现这种文化,再现那种场景,《云南印象》主要包括《第一场:太阳,月亮》,《第二场:大地》、《第三场:家园》等近十个场次。将云南地区的缤纷文化展现尽致。《云南印象》也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它是旅游,文化、科技结合的典范。
(三)神话传说对游客具有吸引力
人们都是好奇的,而神话传说的存在却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好奇心、这种求知欲。云南的创世神话、洪水神话以及云南独有的《云南印象》以及《印象丽江》大型实景演出都对人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许有些人前往不是为了它美丽的景色,而是为了它神秘的传说与神话。几年前一段描述云南纳西族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在中央八套上映,这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云南,了解到云南的文化,了解到云南的民俗,了解到云南的木府。更为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游客们为此前往了云南。去了解那里的文化与风俗,去那里旅游。独具特色的母系氏族摩梭族生活在云南。作为罕见的母系氏族,他们与众不同的走婚习俗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把更多的游客带去云南。因为不真实,无法去验证才更加具有吸引力。显然神话传说符合这一点。它对游客产生了吸引力的作用。
四、神话传说在云南民俗旅游中的应用
(一)在互动项目中的应用
神话传说描述了美丽的故事,凝聚了各民族人民的智慧。表达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与期望。也为旅游互动项目的开发提供了灵感与创作基础。与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的活动也大大增加了游客们的参与热情。如在云南地区由泼水节衍生的泼水项目,人们乐于参与其中,通过泼水宣泄了心中的烦恼而得到了快乐,宣泄掉都市神话的不开心和烦恼,活跃人民的身心。以及由此衍生的泼花活动,身处花的海洋之中,吸闻百花之香。傈僳族的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打火滚、拉火链,洗火脸等旅游互动活动,也是明代的传说故事。彝族火把节的载歌载舞,篝火晚会也是源于人们用火把帮地神战胜天神的传说。景颇族的盛大节日目脑纵族是源于古老的祭祀宗教活动。白族的观音寺每年都会有20万的外地游客前来观看。哈尼族的扎勒特都是参与互动积极的旅游项目。以上的活动都与当地的神话传说有着紧密的关系。
(二)在旅游纪念品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人们出去旅游,无论去哪里总会买一下纪念品的。纪念品的收入是旅游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扩大它的销售量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而将神话以多彩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则恰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神话为题材的纪念品无疑对游客会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经济收入。比如人们可以在蜡染或扎染中融入神话传说故事。也可以将神话中的人物制成面塑,泥塑、陶塑,木雕等形象各异的工艺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带动经济还可以满足游客需求,也宣传了云南。
(三)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
这种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体现在各个方面,人们的居所,生活服饰以及各种工艺品。歌舞都与神话有着剪不断的关系。但人们更应该把这种形式扩大化。将它体现在景区大门,门票。旅游商品包装等多个方面。要想更好地吸引游客,就要把神话传说融入到装饰艺术的设计中。这样不仅可以传承文化。更加发展好云南的旅游事业。
(四)现代民俗演艺中的应用
云南现代民俗演艺的开发已经很不错了。《云南印象》大型实景演艺将旅游,文化、科技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神话予生命。成为云南民俗演艺中的品牌。可云南的民俗演艺不仅如此。极具丽江风情的大型民俗服饰、民族舞蹈诗画《丽水金沙》。在西双版纳开展的夜间旅游活动。篝火晚会都与古老的传说相关联,以及即将推出的《印象丽江》大型实景也会在次震撼游客的。各民族节日的重大节庆演出也多与神话传说有关。神话传说的存在促进其演艺事业的发展,更促进了云南旅游的发展。
五、结语
火把节的由来范文6
关键词:六月六;旅游开发;价值
Abstract: Epistemic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lso known as "eating festival", "June 6,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ts inhe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gradually highlight.Key words: June 6; tourism development; value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乌丙安说,“节日是一年当中由种种传承线路形成的固定的或者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5311]。民俗节日一般可以分为新兴的民俗节日以及传统的民俗节日。六月六尝新节是荔浦县宋家村传统节日之一,内容丰富,是当地比较特别的节日,有着非常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一、宋家村六月六尝新节的由来
荔浦县宋家村地处马岭河畔。由于马岭河的冲积作用,使宋家厂的附近形成了宽广肥沃的冲积平地。再加上这里气候炎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因此非常适合种植各种蔬菜和瓜果。宋家村先祖非常看重这一块宝地,自乾隆三十一年从广东肇庆府罗定州迁居于此的两百多年间就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勤劳耕耘。在种植的各种果蔬中,以黄花梨最为出名。农历“六月六”前后,是梨子和水稻收获的时候,很多嫁出去的女儿便会回到娘家,一方面为了帮助父母收割水稻,另一方面便是为了能够品尝新鲜的梨子。这里的老人常说,有“分离(梨)才会有团圆” “六月六,吃新梨”成了这一村寨独一无二的习俗。
二、六月六尝新节的旅游开发价值
(一)六月六民俗旅游产品可以开发成高层次的旅游产品
相对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而言,民俗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文化事象和民俗活动力为资源,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社会经济事象,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具有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魄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温锦华.文化民俗旅游开发的灵魂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J] 1997(3): 45
]近年来,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界的热门话题,各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以及民间娱乐活动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民俗旅游就像一支兴奋剂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六月六民俗节日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形成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劳作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节日本身吸纳蕴含了各种各样的民俗事象,具有多元文化的综合性。因此,要抓住六月六节日民俗的精华部分进行有效的开发,使它成为文化内涵丰富的高层次旅游产品。
(二)六月六节日的开发将为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供有利条件
民俗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古老而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体验淳朴的民俗风情一直是广大游客的向往。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地方对外展示的窗口,旅游者可以通过民俗文化去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的发展现状、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意识形态,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同时,民俗文化也可以随着旅游的发展而得以广泛传播。当今社会,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性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据统计,美国的文化影视作品占到全球文化影视作品的60%以上,这正说明了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它的文化渗透已经遍及全球。因此,在这个文化交融的时代,我们要借助旅游这个契机,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民俗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生动展示,所以它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美食就是其中之一。例如只有在端午节才吃的粽子,现在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同样地,蕴含在节日里的看不见的思想意识也在被人们无形的吸收、内化。六月六民俗蕴含有丰富的价值观念,主要的就是社会道德观。六月六节日文化中强调家庭和睦共处,互相帮助,尊老爱幼,这种观念当以节日的具体内容形成以后,在漫长的历史时间里都会给人们作道德规范和思想指引。
总之,“我国的民俗节日文化是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的结晶,传接着民族的情感和记忆,我们从历史上传下来的节日习俗节庆礼仪已经形成日常生活的一些方式,六月六节日(吃新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基本标识。”[.高天星.中国民俗节日与节日文化,中州专家学者访谈录[J] 2004(3):8-11]利用旅游传承和弘扬民族民俗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六月六节日开发有着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卫生的作用
通过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保护性的措施来保护我们各地区的文化遗产,同时还可以借助民俗旅游,因地制宜,美化环境。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破坏原有的民俗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追求其原真性,从而使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六月六节日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使经济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搞好各自以及村寨的环境卫生成了必须要做好的事情。而节日本身就包含有大扫除、晒衣曝物、洗发等清洁的民俗事象。民俗文化已经和环境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美化环境,改善卫生条件,非常符合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政策。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宣传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使村民形成保护民俗旅游资源以及环境的自觉性。在以村民为开发主体的过程中,要向村民解释民俗旅游开发对文化保护的意义,而不应过分强调开发商的经济利益,避免开发对环境形成恶劣影响。同时,也要向游客宣传民俗旅游的精髓和文化内涵,使他们了解民俗文化,自觉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和环境。2.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减少开发过程中对环境卫生的破坏。在开发的时候,一定要对所建设的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限度开发,尽量保持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原生性。3.制定环境卫生保护法规,使旅游有序开展。村民可以成立专门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以村长任组长、村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的管理委员就由民众组成,定期的对村寨的旅游环境卫生进行监督。
(四)六月六节日民俗旅游产品可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
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节奏也越来越快,出门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减压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很难为游客提供放松的机会,反而紧凑的游程安排常常使游客疲惫不堪。民俗旅游则可以满足游客在求知、求新、求愉悦感的需求,六月六尝新节民俗内容丰富,极富地方特色。节日里的游艺民俗可以让游客过一把登台唱戏的瘾的同时又可以领略到地方戏的内涵;节日里的饮食民俗,可以让游客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各种糕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了解劳动的乐趣,体会人民的劳苦。游客可以享受农家乐,品果园里的新梨和可口解暑的梨汤。总之,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可以让游客乐此不疲,满意而归。
(五)六月六民俗旅游的开发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经济活动,游客支出一定的费用,去购买一次旅游的经历。通过这种购买行为,游客从游览开始到旅游结束,最终完成交易。在当今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把民俗文化与发展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促进民俗文化和地区经济的双向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可以为地区经济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例如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古占村利用民俗资源发展旅游在九五年人均收入就达到三千多元,摆脱了贫困。”[.李大庆.开发民族传统文化 为发展民族经济服务 经济与社会发展[J] 2005.2 (2):11页]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民俗旅游为经济贸易的交流开拓市场,例如当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歌圩,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以及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节日举行的时候,正是进行各种商贸洽谈的好机会,这很符合现在一个很流行 “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观念。荔浦宋家村的黄花梨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当地政府可以引导组织大规模的种植,然后利用举办“六月六”节日的机会进行宣传,将这个产品推向市场,形成自己的品牌,届时,六月六节日就可以与旅游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巴兆祥. 中国民俗旅游[M].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 刘锡成.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J].民间文化论坛1995(4):40-43
[3] 高占祥.论节日文化[J]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5):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