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范文1
从2008年到现在,袁存武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调查员,多次在区、镇组织的城镇住户调查座谈会上介绍经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袁”,除居民住户调查工作外,老袁还“出彩”地组织了多次专项调查工作。要说老袁是天才,那可有点夸张。但作为统计所长,笔者深知居民保护隐私意识、抵触“家庭记账”态度给住户调查工作带来的难度。可就是这份难度非常大的工作,让老袁干得得心应手,有滋有味。
那天,笔者跟他“深谈”了一次,让他说说有啥“诀窍”。对此,“城镇住户”调查员袁存武说――
一分准确一分勤
每次接到调查,我一定要吃透调查内容和技术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到位地指导居民规范填报和提供信息。如“家庭生活收支”这样繁琐又容易出错的调查,我自己会试记一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再一点一滴地告诉大家怎样记才会既清楚又规范。
“家庭生活账”记得合格不合格,我有一个标准:收入和支出是否合乎逻辑。如果家庭月收入过万,而支出却只有一两千元,就是明显的不合理,可能就会有“漏记”的内容。审看“账目”时,一定要细致地进行“查遗补漏”。
我特意制作了一张《记账户家庭基本情况表》,记录可供比对的相关信息。如谁家有汽车、谁家有房贷、谁家有多部手机、谁家有人要在单位或学校用餐、谁家孩子上学或上幼儿园、谁家有党员或团员等。每月收账本时,我都把重点项目检查一下:如谁家有汽车却没有汽油消费,谁家有房贷却没有还贷记录,谁家有多部手机却没有移动话费支出,谁家有人在单位或学校用餐却没有“在外就餐”支出,谁家有孩子上学或上幼儿园却没有相应的文具费、托儿费、玩具费以及补习班和兴趣班费用,谁家有党员或团员却没有党团费用支出等等。通过表格很容易发现谁家漏记了哪些内容,立即电话回访进行补记,保证家庭收支信息的准确性。
针对日常生活中很少发生的支出项目,我还专门做了一张《备忘录》,这对审验记账质量很有帮助。如一户居民在账本中“重复缴纳”了的物业费,正是这张《备忘录》使我及时发现了“情况”,经查询得知是上年物业费延期到下一年度所致。
针对“电子记账”,我提醒记账户随时上网审查记录,没按时记的要赶紧补记,记错的要及时纠正,绝不能等月底“提交”时再慢慢“忆记”。有了这些提醒,记账户养成了习惯,信息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一寸诚心一缕情
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我每月坚持上门指导,协助居民记账填表,用自己的“诚心和辛苦”换来居民的理解。如果我只坐在办公室或家里,到了收账时间打电话催一催,让“记账户”跑来跑去地交资料,那肯定得不到人家发自内心的配合。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范文2
[关键词]尼尔森收视率调查关注度第四屏幕[中图分类号]G229
在美国收视率调查业,尼尔森公司(Nielsencompany)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几十年来,广告商和电视公司是基于尼尔森的收视率来谈判价格。尼尔森收视率指导着美国电视市场数百亿美元广告的流向,通常一个点的收视率变化意味着一个30秒广告的价格上下2万美元的浮动;一个电视季收视率10%的变化对电视网意味着3000万美元的增减。尼尔森收视率不仅指导广告资金的流向,还帮助电视台决定哪些节目应该取消,哪些节目要继续。换言之,尼尔森收视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生死。
无线电视台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广告,而广告收入取决于观众的规模和质量。既然没有其他的客观标准来测量节目对广告主的价值,尼尔森收视率就成为商业电视的“货币”。货币是度量商品价值的标准,作为一种标准,尼尔森收视率必须在准确度上经得起推敲。然而,由于抽样、样本、调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误差不可避免,由此引发的争议不断。为了平息各种争端,尼尔森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调查的水准:扩大人员测量仪的使用范围;对网络电视和手机等新媒体进行监测;加强对少数种族的测量等,并且引入节目关注度的测量。
一、从“日记法”到人员测量仪
尼尔森提供两种服务,一是尼尔森电视网指数(Nielsen Television Index简称NTI)。约1万个家庭装有人员测量仪,被用于测量电视网的观众;二是尼尔森电视台指数(Nielsen Station Index简称NSI)。用米表或“日记法”来估算地方电视台的观众。调查数据的精度与调查方法直接相关,而尼尔森所采用的日记法、米表法和人员测量仪三种技术手段则各有优劣。
“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由于“日记法”成本低廉,因而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地区。但是相对其他两种技术,其精确度稍差。原因一是观众换台频繁,用手记的方式,不可能追踪到他们的收视状况;二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日记法”又比较繁琐,有时会出现样本户看后补记的情况。一般而言,日记测量法有利于知名度高的节目。因为观众更易记起受欢迎的节目,记录的可靠性大。当从“日记法”转向人员测量仪后,知名度节目的收视率会大幅下降。
“日记法”较之“米表法”的优势是能够收集观众的人口统计特征的数据,如性别、年龄等,这对追求特定目标观众的广告商而言非常重要。为了收集这些信息,美国地方电视台不得不依赖尼尔森用“日记法”收集的数据。由于“日记法”收集数据不太方便,尼尔森只在当年11月以及第二年的2月、5月和7月这4个月这种带有人口统计特征的数据(在美国,从上一年的11月到本年的7月是尼尔森收视率的一个统计年度。如2009-2010年的数据指2009年11月到2010年7月这个期间)。通常在“清查”(SWEEP)月的3周后,电视台和广告客户才能收到尼尔森厚达250页的收视数据。问题是如果仅“清查月”的收视数据,地方电视频道会竭尽所能把最精彩的节目放在这4个月,对其他月份的节目相对轻视。可见,收视率统计方法也会对节目的排期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米表(set meters)法”是将测量仪安装在样本家庭的电视机上,它可以24小时记录电视机的开关机状态,收看时间及频道方面的信息。这种方法只记录电视机本身的收视情况,至于观众是否在观看,则无从得知。用“米表法”测出的收视数据显示出估计有多少家庭转向这个频道,而不是谁正在观看这个频道。它“无法确定家庭中每个成员的收视行为,而每个家庭成员的背景资料对其收视行为的影响,又是电视台进行节目编排,广告公司或广告主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所需要了解和关注的信息。因此,受众测量仪(即本文所说的米表)逐步被其后出现的人员测量仪取代。”
“人员测量仪法”是目前最新的,精度高、成本也高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台电视上安有人员测量仪,每个家庭成员在测量仪上都有相对应的按钮,当他们打开电视时,立即按下自己的按钮,测量仪开始记录他们正在收看的节目。停止收看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同时,它还配有客人按钮,记录客人的收视行为。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每天凌晨3点,数据自动发送到尼尔森的总部。
人口测量仪的优势在于:快捷和数据的完备性。电视台能在早上获知昨晚带有人口统计特征的收视数据;样本数量更大,更好地代表了不同种族的社区。人员测量仪的样本通常大于“日记法”,比如在匹兹堡,人员测量仪的样本是1340个,而日记法是877个,样本家庭增加了21%。即便如此,电视台还是抱怨人员测量仪的样本太少。作为回应,尼尔森把纽约和洛杉矶的样本增加了25%;人口测量仪不再依赖样本观众对所看节目的记忆,测量期由一年4个月扩大到365天。
与“日记法”相比,人员测量仪更有利于小众节目和专业频道。在升级到人员测量仪后,高收视率的节目会下降,低收视率的节目有所回升。由“日记法”转换为人员测量仪还引发了一场官司。2009年4月,在南佛罗里达,WSVN电视台尼尔森滥用垄断权力。因为在转向人员测量仪后,一夜之间,WSVN电视台的收视率早中晚全部下降。例如,《美国偶像》是美国最流行的节目,使用人员测量仪,WSVN电视台转播《美国偶像》的收视率下降了50%。WSVN电视台指控说,两种测量方法数据相差很大,要么以前的“日记法”是错的,要么现在的人员测量仪是错的。尼尔森的回答是两个都对,这显然不合逻辑。WSVN电视台在书中提到,由于收视率下降一半,WSVN电视台的广告价值锐减1亿美元。传媒收视(听)率协会(The Media Raungs Council)是由政府设立的专门监督类似尼尔森的公司,由于尼尔森达不到最低的标准,该协会拒绝授信给南佛罗里达的收视率调查系统。
即便如此,尼尔森推广人员测量仪的决心不会动摇。究其原因,一是人员测量仪显然提高了调查的精度;二是转向人员测量仪,小众节目和专业频道收视率有所提高,这有利于尼尔森拓展有线电视的市场。2009年,美国200多个区域市场中,排名在前的21个采用了人员测量仪;目前,已经推广到前25个市场。
二、从收视率到关注率
2010年秋冬,广告商和电视业的谈判更 多围绕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关注度,而不是尼尔森的收视率。这种新方法测量观众对节目的关注程度,而不只是测量有多少电视被打开,什么节目在播放,至于有无观众收看,不得而知。关注度测量的方法很简单,公司从250万样本框中抽取上万名观众,调查每晚他们能记得的节目和广告细节。全部答对10个问题是极度关注,如果被调查者只答对3个问题说明关注度低。
随着近两年经济衰退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广告主压缩开支,削减广告预算。为了使广告费花得更有效率,广告主只重视“关注度”的测量。据估计,美国前100家广告主中有一半把广告价格与观众的关注度挂钩。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更多的观众在看电视时玩电脑和手机,并且跳过广告。广告主对此颇为沮丧,但也对广告圈里流行的“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这句话有了更好的理解。
广告主要求关注度的数据,也迫使电视网和有线频道购买类似的节目研究报告。电视网为他们的节目测量付费,广告主为广告测量付费,最大的受益者是主导这一调查领域的IAG公司。该公司2007年由尼尔森购并,现在已有30多家电视网和有线电视台客户。
关注度而不是传统的尼尔森收视率已经获得广告主的信任,因为IAG公司为电视网节目和广告主提供的关注率来自同一消费者的样本框,广告主能够迅速将高关注度的广告和同样高的节目相匹配。福特汽车是新近加入的坚持以关注度为标准确定广告价格的公司之一,福特广告预算总额约10亿美元,其中一半投放到电视网和有线电视。几年来,福特一直采用IAG公司对节目关注度的测量来选择电视节目。比如发现频道(DiscoveryChannel)的《脏活))(Dirty Jobs)系列剧,收视率微不足道,但是观众的关注度特别高,这正是福特卡车的目标观众,福特为此在这个节目上投放了广告。事实证明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而依靠尼尔森的收视率却无法做出这种决策。
三、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通过新兴的科技渠道,比如通过掌上视频播放器(iPod等)、手机、网络下载、TiVo(电视节目定时录制机顶盒)以及交互点播等方式收看电视。尼尔森改变传统收视率统计方式,增设更多详细分类以显示美国国内更为客观的收视率状况。它把电视节目收视率分为实时收看用户、TiVo用户和掌上视频播放器收看用户三大类,并分析节目播出后的收视率随时间变化表。此外,尼尔森通过对互联网和移动装置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进行统计,并与在电视机上安装监测装置所获得的传统收视率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建立跨越多种收视平台的收视率统计手段。
2010年,尼尔森对家庭外的场所如零售店、饭店的电视网络进行收视率调查,这被称为在电视、电脑和手机之后的“第四屏幕”。调查首次使用标准的尼尔森方法详细报告在“第四屏幕”上观看广告的人群的人口统计特征。
尼尔森最早的“第四屏幕网络观众调查报告”研究10个主要的家庭外网络的成人广告曝光率,调查时间为2009年的后4个月,地点在电影院、酒吧和餐馆、健身俱乐部、加油站和旅馆。调查表明,这10个网络每月有2.37亿的广告曝光,其中54%是男性,女性46%,将近有一半是18~34岁这个年龄段。“第四屏幕”的调查是一项新业务,同时也是一桩大生意。美国两家最大的电影院广告公司平均每月6100万次广告,尼尔森指出这相当于20个电视黄金时段的广告。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范文3
关键词:城乡居民;口粮消费差距;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4-0050-07
引言
一般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人均口粮消费会趋于下降。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城乡人均口粮消费的差距可以从一个侧面衡量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对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的估算对于从非收入差距角度来判断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具有参考价值。
然而利用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估算口粮消费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该数据与实际有很大的出入。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并没有将居民在外就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包括进来,也没有考虑同一类食物下不同种食物不能直接加总和不同特征人群之间食物消费也不能直接加总的问题。当居民在外就餐中直接消费的粮食数量随着在外就餐消费支出份额的增加而越来越多时,及口粮加工制品在居民口粮消费中占有比重提高时,以及在一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及居民职业都发生变化时,对这些问题的忽视都会影响到对居民口粮消费量的准确估算。另外,在利用统计年鉴数据研究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差距及其结构差异时还存在着城乡指标不一致及统计年鉴公布的口粮种类过于粗放等问题。
鉴于统计年鉴数据存在的问题,有学者通过实地调新估算了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还有学者专门估算了城镇居民在外就餐中的粮食消费,但是他们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同一类食物下不同种食物不能直接加总和不同特征人群之间食物消费不能直接加总的问题。其实,张培刚在其早期的有关粮食消费的著作中就指出在估算粮食消费量时需注意居民在城乡、性别、年龄与职业上的差异,在估算粮食生产量或消费量时也要注意不同种类粮食所提供的热量和营养差异很大,因而不能将它们简单地以重量单位进行加总计算;同时他也指出由于数据等原因,这些问题在当时都很难解决。
对这些问题的疏忽就有可能导致对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差距及其结构差异做出错误的判断。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多年的数据,并结合食物成分表及中国人口统计数据重新估算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及其差距。使用这些数据并按本文下面所介绍的方法处理,在估算时就能基本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对城乡居民口粮消费差距及其结构差异的判断就会更准确些。
一、数据说明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系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合作进行的项目,它始于1989年,之后每隔几年进行一次,目前已有1989年、1991年、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和2009年的数据。本文使用的是1997年和它之后年份调查的数据,所涉及的省份有黑龙江、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贵州(1997年没有辽宁)。从调查样本的年份和省份来看,它基本上能代表整个中国从20世纪末到现在的情况。
该调查中的家庭成员膳食调查数据记录了家庭成员(所有在家的成员,长年在外的家庭成员没有接受调查)在连续三日内的各种食物消费量,它采用的是个人膳食回顾法。利用该数据估算城乡居民口粮消费及其差距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1)它详细记录了家庭成员在外就餐的食物种类、就餐量及就餐地点。(2)它所记录的食物消费数据是按食物成分表中的编码记录的,这样既能对口粮种类做详细的划分,也能利用下文所介绍的能量折算法解决不同种食物之间加总的问题。(3)该调查详细记录了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比如个人的年龄、性别及城乡所在地等信息,并且对于接受膳食调查的家庭成员还有他们的体力活动水平(与职业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并利用下文所介绍的标准人法就能解决不同特征人群之间食物消费加总的问题,再结合人口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就能更准确地估算出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量。(4)由于该调查对城乡居民使用的是同一指标,并且它具有连续性(尽管是隔几年调查一次),所以利用它估算出的数据对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结构变迁及其差距进行研究就容易些。
在具体介绍估算方法之前,本文先将所利用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样本的情况介绍如下,表1中的样本人数是经处理后的在估算中实际使用的样本数,其中城镇是指调查样本中的城市和县城,农村是指调查样本中的郊区村和农村。
二、估算方法
(一)同一类食物下不同种食物之间的加总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范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提高本公司招聘效率,优化人力配置,降低用工风险,促进公司依法经营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关联企业对应聘人员个人信息及简历内容的调查审核。
第三条 职责权限
(一)公司各部门结合本部门部门设置,经公司总经理批准扩备各部门人员。
(二)人资部经依照公司总经理指示,招聘信息,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办理入职手续前依本制度完成拟入职人员背景调查工作。
(三)应聘人员的使用部门及法务部负责监督、协助本制度切实施行,对入职人员背景调查结果进行抽查并提出意见。
第二章 内容、形式及流程
第四条 调查内容
人资部需对通过初试的应聘者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及简历所涉内容进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单位、就职部门及时间、职位、离职原因。
第五条 调查形式
(一)将应聘者填写的《入职申请表》与其投递或提供的个人简历进行对比,以核实应聘者在学历、工作经历、担任职务方面是否存在虚假信息,对出入内容进行更详实的提问。
(二)通过应聘者提供的历任单位电话对应聘者经历进行核实。
(三)根据应聘者提供的各类证明材料及原件进行核实。
第六条 调查流程
(一)应聘人员填写本公司《入职申请表》时,人资部应要求其同时签署《授权书》(详见附件一),以保证本公司背景调查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二)对通过初试的应聘人员,依照本制度第五条所列:
1.需对相关应聘人员上门家访的,人资部应记录人员家庭住址,同应聘人员的使用部门进行上门家访工作。
2.需对工作简历真实性调查的,人资部应要求应聘人员提供简历所涉人员的有效联系方式及经社保局盖章的社保缴纳记录。
3.需对财产及负债真实性调查的,人资部应要求应聘人员提供相关银行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
4.需对学历、资格及职称等信息真实性调查的,人资部应要求应聘人员提供学籍学历信息表,出示相关证书原件并留存复印件及扫描件。
5.人资部就已完成的背景调查工作填写《背景调查表》(详见附件二)。
(三)经背景调查的拟进入复试的人员,法务部及人员使用部门应对其背景调查报告进行抽查或核实后依照公司流程报公司领导,进行下一步工作。
(四)进行背景调查报告的各部对其所调查内容实行个人负责制。
第三章 调查要求
第八条 人资部针对不同部门的应聘人员,根据附件三内容对其进行背景调查。人资部根据公司人员设置要求,对可省略上门家访中应聘中高层岗位的人员,经公司领导批示应实行上门家访,以实现背景调查内容真实详实。
第四章 处理结果与考核
第九条 本公司决定录用的人员,人资部应将上述资料共同归档至员工个人档案。
第十条 本公司决定不予录用的人员资料及背景调查报告应予以销毁,防止个人信息外泄。
第十一条 经背景调查报告经录用的人员在职期间发现其实际情况与报告所示内容不符的,公司有权对部门调查人员进行考核。
第五章 其它
第十二条 本制度由公司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制度经公司审批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
授 权 书
本人于 年 月 日应聘 公司
一职。
为证明本人所示个人信息及简历内容真实性,现授权该公司就本人提供的个人信息及填写的《入职申请表》所涉内容进行调查核实。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范文5
【关键词】 心理卫生;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行为
Effec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tervention in Class of JuniorMiddle School Students on Problem Behaviors. Zhou Bo,Kunming Normal College, Kunming 650031,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tervention in class of junior middleschool students, and the affect to problem behaviors with theintervention. Methods Intervening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in experiment class, using social-relationship scaleand Conners children problem behavior scale assesses and record theproblem behaviors before/after experiment and three month later.Resul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experimentclass have great changed(t1=4.78,t2=14.43, 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Problem and behavior
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 是障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儿童智能发展,或 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是各 种心理行为问题的易发期,其问题行为可能是违背社会规范、家庭约束、道德 甚至法律的,有的问题行为还有可能延续到成人期。国内的调查研究显示,儿 童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在某些地区达到15%~19%[1] 。问题行为是儿童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因素和同伴群体 关系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本研究探讨通过班级人际关系的干预改善班 级中同伴群体关系,从而对问题行为的改变产生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昆明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人际 关系(社会距离量表)的基本测查后,选取结果相近的2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 照班。各班男女生比例均接近1 ∶1,平均年龄分别为14.3岁和14.6岁。
1.2 工具
1.2.1 《儿童社会距离量表》 该量表根据社会距离尺度法编制[2] ,被广泛应用于人际关系的量化测量,采用5点记分,对应于5种人际关系等级 描述。计算平均分,分数越高表明总体人际关系越差。
1.2.2 《Conners 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卷) 是筛查家庭环境中儿童行为 问题应用较广泛的量表[3],采用4点记分,包含48个项目,6个因子:品行问题, 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多动指数主要应用于临 床医学研究,本研究中不作考察)。
1.2.3 学生问题行为观察记录表(自编) 该记录表在访谈任课老师和学 生基础上编制,共整理成20个条目,以次/周为记录单位记录学校环境中常见问题行为发 生频次。
1.3 方法
1.3.1 使用儿童社会距离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卷) 进行班级 人际关系和家庭中问题行为的实验干预前、后测和随访测量(3个月后);学 生问题行为观察记录表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干预过程中每周填写一次,共记 录7次和随访记录1次。
1.3.2 干预活动 由研究者主持,在实验班每周开展1次,每次活动时间 60~75分钟,共进行6次活动。对照班不作任何干预。活动一:破冰活动。“找呀找呀找朋友”。将学生重新编排座位,与新同桌互 动后发表“朋友”感言,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和对友谊的理解。活动二: 增进交往。“中的一条船”,各小组努力使每位成员站在越折越小的报纸 上,以最终完成任务时报纸面积最小者为胜。“最佳人缘儿大比拼”,各小组 推荐最佳人缘同学参加班级最佳人缘特征比拼,帮助同学认识增强人际吸引力 的特征。活动三:双向沟通技能训练。“此鸟非彼鸟吗?”,各小组推选一名 学生描述一种鸟,其他同学根据描述将这种鸟画出来,以画得最接近者胜。“ 我是信息导航员”,小组各同学轮流当信息导航员,指导其他同学完成盲人过 障碍任务,认识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应用。活动四:非言语信息沟通技能 训练。“我演你说”,各小组学生表演人际交往情节哑剧,由其他小组进行解 说,以解说正确者获胜。“青蛙搬家”,各组学生两两相对,使用非言语信息 相互帮助越过障碍完成任务,学习鉴别和应用非语言信息。活动五:反省人际 交往。“我来给你挑挑刺”,学生匿名写出最让人讨厌的几种行为和最不愿意 交往的同学类型,归纳整理后写于黑板上进行讨论,让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以 促进自我完善。“守护天使”,每个学生抽取一位同学作为帮扶对象,在对方 不知晓的情况帮助对方改正不良行为,增进同学间的关爱与友谊。活动六:告 别活动。“人椅接龙”,每个小组以人椅方式围圈而坐,以坚持时间长者为胜 ,增进团队合作意识。计算各同学在各次活动后的总分,按等级给予奖励。主 持者总结整个活动过程,表达祝福与期望,与学生告别,结束干预活动。
1.3.3 统计方法 t检验、协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
2 结 果
2.1 各班同伴关系实验前后差异分析和协方差分析 见表1、表2。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人际关系的变化情况。结果显 示,实验班的社会距离得分在前、后测和随访测量结果比较中都表现出了明显 的差异,且随访测量的差异大于干预后测量的差异,表明实验班的同伴关系在 干预后即时表现出人际关系的改善,这种改善在后期效果更为明显。对照班的 社会距离得分在前、后测、随访测量中都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为前测与后测间 的配对样本t检验,t2为前测与随访测量间的配对样本t检验,t3为后测与 随访测量间的配对样本t检验
为考察各班同伴关系的变化是否是由于班级自身的原因引起,将社会距离前测 得分作为协变量对其增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前、后测差异包含 了各班原有人际关系的因素,而在随访测量中,差异主要是由班级间接受了不 同干预引起的,说明实验对同伴关系的改变主要是表现在后期的影响中。
2.2 学生问题行为干预前、后、随访测量结果的比较
2.2.1 家庭情境中学生问题行为分析 见表3。在每个班中筛选出存在问题行为学生(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因子总分≥5)的 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两个相关样本的威尔科克逊非参数检验进行实验前、后测 以及随访测量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各个问题行为因子在实验前 、后测均有显著差异,在随访测量中,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冲动―多动因子、 焦虑因子仍有显著差异。对照班学生的品行问题因子在前、后测和随访测量中 有显著差异。
2.2.2 学校环境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分析 访谈结果显示,在学校情境中初中生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有迟到、在课堂是制 造噪音扰乱课堂纪律、注意力不集中或在课堂上表现为坐立不安、易激怒等, 其次为同学间打架吵架、说谎、欺侮同学、同学间不合作、孤立以及排挤其他 同学。
根据观察记录结果,将问题行为总每周发生频次整理标绘于图1。结果显示, 随着实验的进行,实验班诸多问题行为发生情况逐渐下降,而对照班没有明显 变化。对照各条目记录,实验班问题行为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制造噪 音扰乱课堂纪律、破坏公物和动作粗鲁对人不礼貌都有所改善,同学间的排挤 现象以及相互不合作现象有所下降,易激怒和同学间打架、吵架现象也大为减 少。
3 讨 论
早在上个世纪,心理学家们就已经认识到同伴群体对个人的社会化所起的重 要作用。学者们普遍认为同伴关系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是满足社交需 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关系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 的发展。消极的同伴关系不仅与学校适应不良、高危行为及行为障碍有关,而 且可能导致社会焦虑、社会抑郁和社会恐怖症状及孤独症等情绪问题[4 ]。学校中同学关系的困扰影响心理健康,其程度随年级的增长而增强[5]。童年期同伴交往经验可以预测以后的成就动机、学业成绩或留级、 逃学和辍学等学业困难,并且可以预测外化(攻击、活动过度和行为) 和内化(孤独、抑郁和消极的自我评价)的行为问题[6],采用社交 技能训练、人际认知问题解决和归因训练等干预技术提高其与人相处的能力, 可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7,8]。本研究借鉴了团体辅导的方法与技术,结合技能训练等方法进行班级人际关系 的干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人际关系在干预后有了一定的改善,在随访 测量中表现出了显著的改善。这说明干预对于促进班级中同伴关系是客观有效 的。问题行为前后差异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家庭中的品行问题、心身障碍在干 预后表现出即时的改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焦虑等问题表现出即时和长 期的改善效果。对照班学生仅表现出品行问题因子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干预能 促进学生的情绪控制,减少相应的问题行为;②学校中问题行为的发生频次伴 随干预逐渐下降,遵守社会规范类的问题行为有较大改变,如在课堂上制造噪 音扰乱课堂纪律、破坏公物和动作粗鲁对人不礼貌等行为减少。此外,与情绪 控制和人际交往行为有关的问题行为如同学间的排挤现象以及相互不合作、易 激怒和同学间打架、吵架行为也有较好改善。笔者认为,同伴关系的干预活动提高了学生对自我不良情绪控制的能力,减少 了冲动行为,改善了校内人际冲突现象;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适当的 交往行为,进而减少了相应问题行为的发生;也使学生更加注意自我公众形象 ,从而减少了违规范的行为。在活动中采取随机分组、组间竞争和个人 计分法,这样的设计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互动与协作,学会接纳 他人,是促进人际交往、培养包容心与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而缺乏包容心与 合作精神恰恰是当前独生子女学生的一大缺点,也是造成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 内在因素。本研究表明,通过团体辅导、技能训练以及讲座等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来改善 班级人际关系是可行并有效的,且这种改善作用更多地表现于后期效果中。与 此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和学校的问题行为有所改善,且其即时改善效果更为明 显。笔者建议,在班级中可考虑有针对性地、阶段性地长期进行行为塑造的教 育,以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任传波,李晓非,姜季妍,等.大连市1200名儿童行为问题的调 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3):218-219
[2]时蓉华,著.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325-326
[3]徐韬国.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卷).见:汪向东,王希 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 刊):52-54
[4]陈少华,周宗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湖南师范 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张文新,2007,6(4):76-78
[5]王希华,张哲.学校人际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58-260
[6]赵冬梅,周宗奎.童年期同伴关系与后期适应的研究述评.内蒙 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32(3):01-104
[7]魏晓娟,岳慧兰.儿童攻击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矫正.内 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15(4):52-55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地方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动手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34
一、《地方课程》在新课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1. 学校所处地域及生源特点
我校位于城郊结合部,与温州“中国鞋都”工业园区相邻,辖区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15倍。学校现有20个班级,700多名学生,其中有一半学生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新温州人子女难以融入温州的大环境,在学校中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团队意识薄弱,合作能力欠缺,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地方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笔者对全校三个年级段的687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表一),发现学生学习《地方课程》的兴趣随年级段的增高而逐步降低。地方课程的教学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大。
表一:三个年级段学生学习《地方课程》的兴趣抽样调查结果表
3. 《地方课程》教师教学模式难以体现新课程育人目标
目前大部分《地方课程》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传授”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随着课程内容的变化,学生学习《地方课程》兴趣逐渐减弱,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地方课程的教学中体现较弱。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以改变“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力为目的,以九年级的《地方课程》中“探寻学校发展历史”为例,进行《地方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探索,通过学生对学校的历史文化了解、宣传、传承、创新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归宿感和荣誉感,从中感受学习《地方课程》的乐趣,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以期达到如下目标:我以学校为荣,学校因我骄傲。
二、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探索
“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探索采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结合,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活动主题内容的理解能力、校内外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学会科学的分析、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热爱学校的思想感情和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1. 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
(1)明确活动主题
“探寻学校的发展历史”(可以是曾经就读的学校,也可以是现在就读的学校)。
(2)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
将居住地相对近邻,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为6人一小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不同层次包括:成绩、能力、性格、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3)明确组内人员分工
选1人为小组长负责小组全面工作,1人为记录员,其余4人负责小组交流发言。
(4)分发采访表格
利用表格(表二、表三、表四)收集、记录学校发展史的相关信息。
表二:学校发展史的相关信息记录
表三:学校基本情况调查表
表四:学校优秀人物采访记录
(5)采访前期准备
布置各小组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 “走街串巷”向长辈、教师、同学调查访问,强调小组外出采访时必须是6人一个小团体,不能分散。采访的学校可以是小组内任何一位同学的母校或现在就读的学校。
(6)采访注意事项
①采访地点及范围:原则上要就近就便,要求学生在学校周边、家庭所在地周边开展活动,特别要远离交通安全隐患路段或区域。
②现场采访:与被采访者之间交流时要礼貌、真诚。提问时要有针对性,紧扣学校发展历史的主题。
③相关资料要进行拍照存档。
2. 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交流展示
学生在课外完成采访任务,带回相关资料后,回到课堂。
教师用一分钟时间布置本节课的任务,告知学生活动程序(表五)并要求按计划时间完成。教师同时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期待、参与态度等。
表五:合作学习程序一览表
3.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价值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感情更深厚了
采访调查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发出了许多感慨:
“学校的发展和辉煌离不开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无私付出”;“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无数的教师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学校”;“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做为学生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就体现在了学生的许多“感慨”中!
(2)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
同学们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通力合作、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采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课堂中通过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记录评价表(表六)的评价,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
表六:《探寻学校的发展历史》活动过程记录评价表
(3)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搭建了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