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的记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汶川地震的记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汶川地震的记忆

汶川地震的记忆范文1

回忆一年前,志愿者们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积极参与灾区抢救护理伤员、心理抚慰调适、排查灾害隐患、维护灾区稳定、后方后勤服务等工作。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在救援行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令国人惊叹,成为公民精神的印证。而现在进行中的重建工程里,更多的是政府决策、行政执行,民间力量和志愿行动已越来越少。

但民间力量和志愿行动对于灾后重建实际上更具价值和意义。因为政府的力量注定偏重宏观,工作中疏漏难免。政府又处于抵御金融海啸的关键时期,其财源、能力十分有限。灾后重建因为负载着曾瞬间失去的痛苦,却更需要民间志愿扶贫专业、持久,扎实、细致的行动。需要民间力量和志愿行动用超越物质条件的贡献,完善官方已经建立的救助体系,发挥政府所不能起的作用,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此刻,那些曾战斗在救灾一线的你们,那些曾付出力量的我们,一年间,虽没有办法全心投入,但至少可以拒绝“功未成而身先退”。

即便在救灾当时,由于情况不熟和经验不足,民间组织的志愿行动在赈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在大灾面前显出了自己的稚嫩。我国公益性民间服务组织无论从个体规模和整体数量上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其反应能力、专业性、资源载有均有缺陷。民间组织确是在事件中成熟,但更是在点滴中成长积累,雪灾和震灾不可能成为它的练兵场。此刻,民间团体、志愿组织更应积极加强专业训练、摆脱浮华虚化,用活泼开放的形式扩大队伍,以世界眼光关注扶贫事业。并持续支持灾后重建工程,不断输送力量。

汶川地震的记忆范文2

【关键词】 地震;精神卫生;心理社会;能力;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5.67,R19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1)002-0102-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2.006

Post-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capacity of health

facilities in some areas in Sichuan: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 with grassroots health professionals

LIU Jin1,GUAN Li-Li1,XIANG Hu2,WU Xia-Min1,MA Ning1,

LIANG Xiao-Qiong2,WU Bao-Ming1,MA Hong1

1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1912Sichuan Mental Health Centre,Mianyang 621000,Sichuan Province,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MA Hong,mahong@bjm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post-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capacity by psychiatric hospitals,and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and village clinics in some extremely hit and severely hit areas in Sichuan.Methods:Referring to definition and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defined by 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 of UN,a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basic information and current services of health facilities,MHPSS trai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past two years,and willingness and feasibility to provide MHPSS was developed,and 30 doctors from 1 county-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1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5 township health centers,and 5 village clinics were surveyed.Ten of them were interviewed to explore their occupational experiences,the earthquake influence on the health facilities,the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of learning and providing MHPSS.Result:There were 0.68 psychiatrist/100,000 population and 0.83 psychiatrist/100,000 population in county level and town level respectively.There had been no pre-quake training on MHPSS,11 doctors got(1~7)days(median=2 days)of post-quake training,but unleveled,with insufficient teaching materials or reference books.Only 19 doctors could have time to provide MHPSS,and possible hours would be(6.9±2.5)hours/week.The county-level and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s had to manage the pre-quake inpatients,and admitted post-quake new cases.The county-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 conducted some patterns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education.Only 2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provided 20 persons/month outpati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sychiatrists had not been trained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and had not had experience to deal with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before the earthquake.Non-psychiatric physicians felt that their capacity of providing proper MHPSS was quite limited.The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only had valium as the basic psychotropics.Buildings in health facilities were damaged by the earthquake,which was especially reflected by collapse of a whole ward building in the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Conclusion:Post-earthquake MHPSS capacity by health facilities in county and lower levels is extremely limited in Sichuan.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future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s be trained in more practical and specific ways in different levels,the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and village clinics be authorized to use basic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and disaster-resistant level be strengthened while building new or altering old psychiatric hospitals.

【Key words】 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psychosocial; capacity; cross-sectional studies

(Chin Ment Health J,2011,25(2):102-106.)

人为或自然灾难后的救援是复杂的工程。联合国机构间常委会(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IASC)于2007年制定出《紧急情况下的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指南》[1-2](以下简称《指南》),为救援人员和社区计划、建立并协调最基本的多部门救灾工作提供指导。《指南》将灾后的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定义为旨在保护或促进心理社会安宁和/或预防或治疗精神疾病的所有当地或外部支持。列出的服务范围包括四个层次,即①基本服务和安全(如食品、帐篷和防疫措施);②社区和家庭支持(如寻人和帮助家庭团聚、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活动);③有针对性的非专科服务(如由初级保健人员提供的心理急救、基本精神卫生服务);④专科服务(如治疗严重精神疾病)。灾后救援是多部门合作、分层次的服务,其中③和④层次的服务需要卫生部门人员参与[1]。在《指南》中,建议对于卫生部门MHPSS能力的评估需包括初级保健和精神病院的能力和基本精神科药物。为了解四川5.12地震后部分极重及重灾区医疗机构提供MHPSS的能力,2009年2月本项目组调查了安县、什邡市和三台县、绵阳市的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 以极重灾区(绵阳安县、德阳什邡市)和重灾区(绵阳三台县、绵阳市游仙区)的医生为目标人群。共分级调查来自县级精神病院1所、乡镇级精神病院1所、乡镇卫生院5所和村卫生室5所的医生。并对其中愿意并有时间交谈的医生进行深入访谈。

1.2 工具

参照联合国机构间常委会对MHPSS的定义和分级自编问卷,内容包括卫生机构基本信息及目前提供服务的情况,近2年接受MHPSS培训及教材和参考书的情况,提供MHPSS的意愿及可行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访谈提纲内容包括个人从业经历、地震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学习和提供MHPSS的经历及感受等。

1.3 实施过程

在临时板房医院内,研究者去医生的办公室或诊室,经过医生的口头同意后请他们填写自编的问卷。

深入访谈是由同一访谈者完成所有访谈。每次访谈持续约1小时。如果办公室或诊室里不方便访谈,则在院子里访谈。研究者在访谈中做笔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应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应用中位数(M)描述,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针对计数资料应用具体例数进行描述,因总例数<40,采用费歇尔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针对定性访谈,将笔记中的每句话进行编码,归入从业经历、地震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学习MHPSS的经历和感受、提供MHPSS的经历和感受等类别。然后按照研究目的,着重分析医疗机构所受地震的影响,以及提供MHPSS的能力,包括所受培训的数量和内容、人力资源、基本药物、服务需求、工作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对能力提供的影响。

2 结 果

2.1一般情况

共计30名医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23名,平均年龄(39.4±13.3)岁,从业年限1~42年(中位数(M)为12年)。极重灾区组和重灾区组的医生在所有变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共对10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包括县级精神病院的院长1名(男性,从事精神卫生专业25年),乡镇级精神病院院长1名(男性,从事精神卫生专业6年,原为外科医生,近6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乡镇卫生院医生8名(其中男性7名,从事精神卫生相关工作,即灾后心理咨询共1年)。

2.2医疗机构提供MHPSS的能力

2.2.1精神科医师在辖区内的人口比例

县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为0.68/10万人,乡镇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为0.83/10万人(表2)。

2.2.2已接受的培训

在地震前,所有人员均未接受过任何与灾后心理变化及处理相关的培训。截至2009年1月,共有11人接受过1~7天(中位数2天)省、市或区级的培训,培训内容为灾后心理干预、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干预、如何应对有遇难家属的人或放松技巧等。全部11人均有兴趣看培训教材。有4人列出记得住的教材或参考书名称,并评价其适用性:《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指导要点》(大部分适用或完全适用)、《灾后儿童心理救援》(完全适用)、《精神卫生核心信息和培训手册》(完全适用)和《医学心理学》(少数内容适用)。

2.2.3提供灾后MHPSS的主观意愿

有27名医生表示在条件允许时愿意为受灾群众提供灾后服务。

2.2.4提供灾后MHPSS的现状

个人可投入的时间:有19人表示有时间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其中有7人列出每周可提供服务的小时数,平均为(6.9±2.5)小时/周。

医疗机构提供灾后服务的情况:县级和乡镇级精神病院除继续管理地震前的住院患者,还收治震后的新发病例,包括应激相关障碍患者。县精神病院通过心理卫生知识讲座、义诊、发放宣传资料、新闻报道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只有2所乡镇卫生院提供灾后心理服务,目前门诊量约为20人/月,方式为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发放宣传资料。

2.3 深入访谈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2.3.1医疗机构也受到地震的影响

地震对医疗机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极重灾区的乡镇级精神病院受到极大破坏,除门诊外,整个医院的其他建筑全部倒塌。医务人员顾不上自己的家庭,先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后在板房中继续治疗原住院病人95人,同时还不断收治与地震有关的新发病例。由于临时住所及周边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木棍、铁丝、绳索等物品,造成冲动攻击和自杀自伤的危险性加大,加上临时板房不够高,病人很容易上到房顶后外走,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2.3.2服务能力有限

县级精神病院有精神科医师10名,基本没有受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没有治疗PTSD的经验。乡镇级精神病院的精神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4名精神科医师面对100多名患者的诊疗及值班任务,感到压力过大。地震后曾有1名来自外院的大学毕业两年的住院医师每周来一次作为外援,但并不能起到实际作用。由于床位有限,不得不对某些需要住院的新发病例仅进行门诊处理。乡镇卫生院的精神科药品单一,除地西泮外无其他精神科药品,肌注氯丙嗪仅用于麻醉前用药,不作为精神科处理用药。基层医生虽然看到有大量的受灾群众需要MHPSS,从医务人员的天职出发也愿意帮助他们,但是由于学历普遍偏低,在地震前没有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缺乏灾后危机干预的教材和参考书等诸多因素,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无法给受灾群众提供到位的服务,甚至害怕由于自己的理解错误或处置不当,反而给受灾群众造成二次伤害。另外,由于基层医生承担医疗网底的工作,工作内容多,工作量大,在客观上难有较多的时间用于提供MHPSS。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的县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0.68/10万人)和乡镇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0.83/10万人)均低于2008年全国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1.35/10万人)[3]。在没有灾难时,按这样的人口比例提供常规精神卫生服务尚且人力资源不足。在地震后,如果按照震后3个月PTSD患病率为7.2%[4]推算,县级和乡镇级精神病院需要分别诊治PTSD患者10.6万和3.5万。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患者,14个精神科医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MHPSS是分级服务,各级所涉及的人员和服务内容不同,需要的培训也不同。为了提供优质服务,最好在灾前做好人员的技术准备,即需要充分的备灾[1]。本研究发现医疗机构人员在灾前未接受过任何相关的培训,在灾后仅有11人接受过培训,但培训时间短,且未按照内容进行分级培训,属于无计划的培训。另外,教材和参考书严重不足,基层人员不得不将针对性不强的《医学心理学》作为参考书。

按照MHPSS的服务分级,本研究中的对象应该承担的是有针对性的非专科服务(如由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村医提供的心理急救和基本精神卫生服务)和专科服务(如精神科医师对严重精神疾病的诊治)。但是因为培训严重不足,非精神科医生并不具备提供心理急救和基本精神卫生服务的能力,县级精神病院的精神科医师也缺乏诊治PTSD的技能。少数乡镇卫生院只提供20人次/月心理咨询,这种工作量也反映出基层供方的服务有限。

医院作为治病救人的场所必须具有高度的抗灾能力,包括硬件条件,以及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和应急程序等软件条件。面对全球日益增多的自然和人为灾难,世界卫生组织(WHO)号召各成员国建设可以抵抗地震及其他灾难的医疗机构,并将200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挽救生命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5]。本研究中也见到精神病院病房全部倒塌、造成住院护理工作压力极大的情况。WHO西太区办公室已发行了相关手册《医院应该免受灾难侵害:降低风险,保护医疗设施,挽救生命》,对各项建筑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 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仅调查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情况,未涉及其他供方的服务能力现状、不同部门间的合作现状,亦未涉及医务人员自己作为受灾群众的因素,已发现人员数量不足、培训严重不足、提供的服务有限及医疗机构的抗灾能力差等问题,说明地震后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的能力极为有限。建议今后对县级及以下精神卫生机构人员、基层卫生工作者和社区服务人员开展实用的和有针对性的分级培训;采取措施改变基层卫生机构缺乏基本精神科药品的现状;在新建或改造精神病院时,加强硬件的抗灾强度。

参考文献

[1]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IASC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in Emergency Settings[OL]. Geneva: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2007:1-19(2007-12)[2009-09-03].http:∥省略/iasc/pageloader.aspx?page=content-products-products&sel=22.

[2]Wessells M,van Ommeren M.Developing inter-agency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in emergency settings[J]. Intervention,2008,6(3/4):199-2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M].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4-27.

[4]汪向东,赵丞智,新福尚隆,等.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30.

汶川地震的记忆范文3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了令人痛心的7.8级地震,虽然,我们不曾亲身感受那份恐惧,但同为华夏儿女的我们,一样深受折磨,因为我们体内都留着龙的血,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血泪是相连的。

悲伤的情绪或许是短暂的,但那份沉痛的记忆却是难以磨灭的,今天是5.12-----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诚然,逝者已经离我们远去,呼唤已显得苍白。但我们却依然不得不缅怀那些逝去的可爱孩子、那些挚爱的亲人以及那不曾相识的朋友。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以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那段悲伤的历史吧。

·······

看了这么一段视频,我不知道大家的心情会是怎样,但这些真实的场景不得不让我们对那段恐惧的时光感到后怕!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组照片看一下,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汶川。以此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汶川人们的那份坚毅和刚强。

···········

汶川地震是一次空前的灾难,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份伤痛,更是一段永生难忘的记忆。

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恩赐的,假如当我们还不曾报答父母的那份养育恩情时,我们就悄然逝去,我们的父母又该如何了?

哭泣是难免的,但这份伤痛未免太过沉重,接下来我们就以这首小诗《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来感受一下吧!

·········

天灾是不可预期的,即使是现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但是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在面对地震灾害时,我们又该如何窗户里咧!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地震中的各种处理方法。

······

好了,今天的PPT放映结束了,下面,我们将进行三分钟的默哀仪式,请大家起立!!!

·······

手语!!!感恩的心!!!!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无法让世人忘记的日子。0·8级的地震,顷刻间,上崩地裂,房屋倒塌,一片废墟,惨不忍睹,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如落叶似地被席卷而去,···“512”,这个凝得紫黑的血涂染的日子,早已铭刻在人们心中。

在那些日日夜夜里,也发生了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事情,让人们感动。

其中,有一位母亲用生命保护孩子的动人故事传遍中国,传遍世界,令所有人为之动容,无瑕同样被感动着。

我的老同学齐燕滨也被感动着,曾含泪写下一首诗《石母》,而且燕滨同学还提议:为这位母亲立个雕像,她的名字叫《石母》。

石母—齐燕滨诗

一分钟前

她同千千万万的母亲

一样微笑着 怀抱婴儿

站在无限广阔的世界上

安静 慈爱 目光中充满

圣母般的柔情

黑暗袭击

噩运霎时降临

一切 猝不及防

她双膝跪地

双臂支撑

拼死抵住

塌陷的天空

接下来 她长长地

舒了一口气

渐渐地 渐渐地

她的骨骼

化成了坚硬的石头

在她的身下

是一个正在熟睡的生命

那个滑落在地上的手机屏幕上

映出了一行字:

宝贝 如果你活着

一定要记住 妈妈爱你

《石母》感思无瑕文

汶川地震搅世昏,

城破人亡痛吾心。

汶川地震的记忆范文4

————题记

在2008年里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回忆,从冰雪灾难到汶川大地震,再到奥运的来到,最后到神舟7号的发射成功,都让我们难以忘记,而2009年则让我们充满希望......

当我们甩掉了那段痛苦的记忆,让我们好好想想还剩下了什么,除了那一本充满了色彩的日记什么也没有......一张张脸透露出幸福的笑,春天的脚步正潇洒的逼近......

在2008年里,我们曾经并肩努力过,曾一起感动过,曾一起欢笑过,曾.....

翻着2008年的日历,太多的感慨不禁涌上了心头!2008,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也承受了太多。但是2008毕竟是过去的了,也终将会成为我们心中的记忆......

2008年里,无论是忧伤,还是喜悦;无论是精彩,还是无奈,也终将会成为过去,毕竟地球依旧欢快的转动!

汶川地震的记忆范文5

民之痛,国之殇。忍声看来,至5月19日14时28分,亦即汶川“头七”之日,“国哀”首日,“5·12”地震死亡人数已达34073人,受伤人数达245108人。我们默默流泪,草木同悲,正是对生命的敬重,对坚韧的表达。

当巨大的灾难袭来,悲怆与痛彻以具体而微、无坚不摧的形式,直抵每个有感知的心灵,令五内俱裂,悲伤难解,并在恐惧、无助与重复记忆中,使生命意识陷入对灾难的记忆中无所逃遁。即使废墟瓦砾收尽,大地疮痍抚平,人们的心理可能依然会停留于灾难的现场,或夜夜梦回,或不经意出现,都悱恻不去,抑郁难遣。

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灵,使苦难更长时间地延续。美国“9·11”之后,心理学报告指出,恐怖袭击严重影响了美国人的心理健康,成千上万纽约青少年罹患心理疾病,这些伤痕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对震后近2000名幸存者的心理调查显示,他们中心理健康者仅占14.67%,严重者甚至一直有自杀倾向。

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般性的心理应急障碍更为普遍。此次“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尽管还没有具体数据表明灾后心理疾患者是一个多大的群体,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存在着,劫后余生,沉默不语,但内心的伤口无时无刻不在扯动着对灾难的惊悚记忆。

灾后破碎的家园需要重建,但更需要重建灾区人民的心灵家园。正是因此,灾后心理干预又被称为心灵重建。我们看到,汶川震后,心理干预工作随即启动。国家卫生部组派的危机干预小组,相关精神疾病医疗部门及心理卫生中心等机构组成的“灾后心理救援志愿队”,均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此外,一批NGO组织也广泛招募灾后心理干预志愿者。香港特区政府以及多个省份派往灾区的医疗支援队中,都出现了心理医生的身影。就在昨天,作为中国第一支心理救援队伍,“新京报中国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也已经启程前往灾区。

汶川地震的记忆范文6

雨水把我的回忆带到了九十年前。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距离今年,已经整整九十年了。那段日子却在我们的荧屏上一幕幕展现。

就在一九一九年的五月。本应该在学校读书的学子们却走在大街上高呼“废除二十一条”、“夺回中国在山东的”的口号。他们不是不想好好读书。他们是为了我们的祖国!

为了我们祖国的!最终,他们胜利了。

五四,不仅仅是一个日子,那更是一种精神!

什么是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即是升华了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是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是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的成长。

汶川地震,深刻地诠释了五四精神“以国家为重”的思想。

回想起去年的五月。

那是一段悲伤的日子。汶川地震。我想,谁都不想听到这几个字。它毁坏了我们多少和睦的家庭,它让我们多少炎黄子孙与亲人天地相隔。

汶川地震,一段悲伤的经历。但是我们能够在这段悲伤中看到我们同胞的坚强,看到我们同胞的努力,看到我们同胞之间的帮助,看到我们同胞血肉相连的亲情。

汶川地震时,我们每个人都养成了一种习惯,回家打开电视,时时关注灾区。每救起一个人,我们都会在电视前欢呼。每一个战友倒下,我们都会想要去帮助他们。每每听到那些感人的事迹,我们都会在电视机前默默地擦眼泪。

我承认,我是一个不爱哭的人,尤其是看电视的时候。但我在这时候我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灾区。我不希望任何一个炎黄子孙生命的蜡烛熄灭,我更不希望有任何一个家庭支离破碎。

在这场灾难里,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志愿者。

我记得那句“让我再救一个人!”我记得那条“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我记得战士们写的“如果我留在那里,别哭!”

我们都记得。

还记得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么?还记得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和他的钉子精神么?还记得李向群立志从军,用生命书写的五四精神么?他们,出生于不同的时代,受到不同的教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在“五四”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五四”精神的全部。

忆往昔,按卷沉思,难忘那燕园的红墙,那十月的潮思,那“还我青岛,还我中华”的竞相奔走和击博耳鼓的阵阵呼声;难忘那羊城的小院,那五月的花海,那“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的豪言壮语和唤起觉醒的代代青年。那一刻,风云为之含悲,草木为之变色,泰山为之震动,中国看到了未来。

上一篇岗位描述

下一篇网站策划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