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说话的魅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说话的魅力范文1
以下即是我开展的活动《美丽的花》的说课情况:
一、 说教材
“爱慕之心,人皆有之”的确,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事物,幼儿也不例外。本周的主题是花,正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他们熟悉花,又不缺乏对花的喜爱之情。他们认为花正是美的象征。“美丽的花”是以花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是幼儿能接受和理解的,这是前提与基础。另外,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我让幼儿自带一盆花到幼儿园,让其照顾自己的花卉进行观察和记录,从实施情况来看,幼儿对花的爱护及养护有佳,所以,这也是选择以“美丽的花”为内容的原因之一。
二、 说目标
幼儿对于花都很熟悉,也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这个平常的问题基础上,我又重新调整了目标,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多方面能力为目的,把目标定为:
1、了解花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感受各种各样的花的美,产生喜爱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3、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花的美。
其中,目标1是知识方面的,目标2是情感方面的,而目标3则是在情感目标的基础上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表现。
三、 说教法
考虑到本班幼儿是一个较为活跃的集体这个实际情况,特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谈话法
以平等地进行交谈的方式开展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拉近教师与哟额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便可以形成一种宽松的语言氛围。我认为,谈话法是一种比较直接且能有效把握幼儿心理的方法。
(二)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喜欢的形式,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材料充分表现出来,既可以活动,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四、 说学法
(一)语言表达法
语言表达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学习方法,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语言表达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他们也会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偶尔还会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所以,语言表达是幼儿
进行活动最乐于接受的。
(二)尝试活动法
要让幼儿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尝试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幼儿极为感兴趣的形式。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自我意愿的实现,也是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平台。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以蝴蝶找朋友引题,首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了解蝴蝶喜欢花是因为花很美丽,让幼儿也从中初步体会花的美丽,引出所授课的内容。
(二)谈话活动
这个部分是教师与幼儿进行平等对话的环节。
通过提问、欣赏、交流,让幼儿体会、感受花的美丽,简单了解各种各样的花,以及了解花的组成部分。
(三)幼儿活动
这是幼儿的尝试活动,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多种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方式,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与同伴合作完成。
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活动,教师可以检验幼儿对花的结构的掌握情况,同时,幼儿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并操作活动,是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地位的活动形式。
说话的魅力范文2
你看,他总是几棵小树、一个毛亭、远抹平坡、半枝风竹,这里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在这些极其普遍常见的简单景色中,通过精练的笔墨,却传达出闲适无奈、淡淡哀愁和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沉默。在这种“有意无意,若淡若疏”极为简练的笔墨趣味中,构成一种思想情感的美。
原来这些树,这些草,这一片惨白,皆有意,皆有情。那些在很多人看来并不起眼的自然对象,在云林笔下都成了表达主观情绪意兴的手段。看来要读懂、理解我老乡的画,还需要好好补补课呢。解读画是如此,解读其他艺术也是如此。
《美的历程》一书的开篇说:中国还很少有专门的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段史实并不熟悉,那么,做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而今与李先生写书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依照作者编后语所示,此书完成于1979年),博物馆各省市都有,更何况现在赶上了个好时光。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在免费开放。一般民众能看到一些艺术珍品已不是很难的事了。
问题是当我们步入博物馆,我们面对早已褪了色的彩陶,面对锈蚀的青铜,面对发黄的甚至残破的书画……你能“一唱三叹”、“流连忘返”吗?我想很难,因为我们几乎是空着脑袋进去的,我们没有任何解读它们的词汇,我们没有任何与它们对话的资本。
如没有任何准备地进入博物馆。我们将永远走不进“艺术”,而“艺术”依然安静地躺在玻璃柜子里,我们依然飘荡在浮华的尘世,我们仅仅是“艺术”匆匆的过客。因为这种“艺术”,这种“美”是不会轻易让我们去触摸的,因为她是一种深沉的美,是积淀了千年文化的美。所以,与这些“艺术”相触,我们没有一定的准备是不行的。
解读历史,打开中华五千年艺术的“宝藏”需要密码,而《美的历程》就是一组这样的密码。
当我们一旦拥有了这样的密码,你能看到:远古器皿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变得极富生命力。你会看到先民们在劳动之余,正在大树下小河边欢快地手拉手,集体跳着舞唱着歌呢!他们的舞姿是那么的鲜明、活跃,是那么的轻盈整齐,步调一致,生意盎然,虽稚气但率直坦诚。那是一个“龙飞凤舞”的时代。
当我们一旦拥有了这样的密码,本来离奇、怪异的马王堆帛画,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是一个“充满了幻想、神话、巫术观念,充满了奇禽异兽的神秘符号、象征的浪漫世界”;是一个想象混沌而丰富、情感热烈而粗豪的浪漫世界;是一个“神话一历史一现实”合而为一的真正五彩浪漫的艺术世界。
当我们一旦拥有了这样的密码,中国的山水画才能让我们“可游、可居”,而不是简单地满足于人们的“可望、可行”。因为中国的山水画并不采用西方的透视法来观察描摹事物,它不固定一个视角,它的视点是移动的,可以站在山脚来看景物,也可以站在山腰。同样可以站在山顶,甚至山背来看景物。这样,中国的山水画场面更宏大,景致更丰富。中国的山水画也不重视诸如光线、阴影色彩的变化,而是重视不变的稳定的本质特征。“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给人的不再是一时一景的片刻感受,而是一种比较长久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境地的真实场景,这场景把人生活的环境、理想的场所、心灵的寄所融为了一体。
这组密码,同样也可以帮我们打开五千年的文学宝藏。作者笔下的《离骚》更为动人心魄,更具浪漫情怀:美人香草,百亩芝兰,芰荷芙蓉,芳泽衣裳,望舒飞廉,巫咸夕降,流沙毒水,八龙婉婉……这是一个多么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美地融化成一个有机整体。屈原是如此,陶潜、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在作者笔下都有精彩的解读。
这组密码,也是解开几千年来影响中国的哲学思想的法宝。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对立与补充,儒道互补,是几千年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
《美的历程》,更为我们认识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提供了不同的密码。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有自己不同的美学特征,我们掌握了这些特征,就可轻松地理解这些作品。我一直以来不能理解原始器皿上广泛出现的鱼纹及“人脸蛇身”,后来《美的历程》告诉我,这是图腾,是原始人的精神偶像,这是一个时代特有的标志。青铜,那冷漠的绿光,让人不寒而栗。但作者认为:在这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压制、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正是这超人的历史力量构成了青铜艺术狞厉美的本质。汉代艺术基本的美学特征是“气势”与“古拙”,在这样的观照下,我们可以理解汉赋为何那样的“铺张”,那样的壮丽,“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宫殿的巍峨、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无不刻画得极其夸张。在这样的观照下,《说唱俑》、“霍去病墓的石雕”、石刻《荆轲刺秦王》变得更有价值、更具力量。
再如,中国建筑的“音乐美”与“流动美”;中国书法“线的艺术”;魏晋艺术“反理性的宗教迷狂”;北宋画家的浑厚、整体、全景的构图;南宋画家的精巧、诗意、特写式的构图;文人画的文学趣味及主观意兴等等,都是我们打开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钥匙。
《美的历程》,同样让你拥有的是认识这个世界的密码。
学历史的方法有很多,看历史的方法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会影响人们不同的知识结构及修养,甚至影响人们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态度。
“知识就是力量,但无知同样也是力量。”不同的力量对社会的影响决然不同。当我们都能用审美的眼光来认识世界,这个世界就会焕发出不同的光彩。我在对学生介绍了荷兰画家维米尔的作品后,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教室里的光影是如此的丰富及让人留恋!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美的历史。是不断追求美的历史。从这个维度来认识社会的变迁,你的眼中将充满欣喜及赞叹。你对社会的认识不再肤浅,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不同一般。
《美的历程》,文笔优美,用词信手拈来,铺张恣肆,令人赞叹。辞藻之华丽典雅,笔锋之圆润流畅、思维之敏捷深邃,读来让人酣畅淋漓。
要让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浩瀚壮阔的美的历程浓缩在350页的书卷中,是何等的困难,需要何等的智慧及勇气!但李泽厚做到了,《美的历程》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此书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是美学著作中的经典。许多读者对艺术史的掌握和对美学史的了解,都大大得益于此书。正如许多对此书一见钟情的网友所言:
美学长久以来给我的印象是抽象、艰涩的,一门纯粹为了理论而理论的学科。这或许是出自小时候家里的一本《西方美学史》留给我的全部印象。直到李泽厚的这本《美的历程》改变了一切。
又一网友写道:
一向不认为青涩、天真、幼稚是大毛病,甚至曾经在《做一个未完成的人》一文里说:“夏天到了,我们常常去挑选西瓜。最好的西瓜当然是刚刚成熟的瓜,又新鲜又甜美。但很多时候,我们不巧会挑选了生的西瓜或熟过了的西瓜。如果让我必须在生瓜和熟过了的西瓜中挑选一种,我宁肯选择生瓜。生瓜虽然生,却不失新鲜,如同一个未完成的人;熟过了的西瓜,却就让人讨厌了……”
这些话自然是我说说而已。我从没想过为自己这一看法找理论依据,但这次看《美的历程》,似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似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外。
一卷在手,可以神游五千年艺术美的历程。从这一点来讲,《美的历程》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
精彩片断:
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像、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高峰。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想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它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宽泛而不固定。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间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它的宁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美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匐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讲北魏的雕塑
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它上与魏晋时代人命如草的沉重哀歌,下与杜甫式的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都决然不同。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春花秋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切感受到的是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觉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
――讲初唐诗
那如走龙蛇,刚圆道劲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绎智遗形、连绵不断、忽轻忽重的结体、布局,那倏忽之间变化无常、疾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气势,盛唐的草书不正是这纸上的强烈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讲盛唐的书法
佳作链接:
《谈美书简》
朱光潜著。北京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82岁高龄时写的“暮年心血”之作。既是对自己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回顾和整理,也是对青年们有关美学方面问题的一个回复,全书由13封书信组成。书中就青年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
《西方艺术史》
说话的魅力范文3
2013年2月25日,高栏港码头。风轻,云淡。我们一行人到达目的地时正值晌午,海边屹立的孤独的办公大楼与近在咫尺的海湾诉说着秘而不宣的默契。海面平和安详、大气淡定,与巡查执法支队的办事作风如出一辙。正欲下车,停泊在岸边的一艘大船便映入眼帘,这就是传说中的海巡31。这个集万千宠爱与繁华,揽巨大使命与责任于一身的大船,此刻正宁静深远地守望着这片湛蓝美景。
进到楼中才发现,美景远不止于此。
说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毫不为过。在不到20平方米的门厅里,“看板管理”被用到了极致。墙面上的“共同愿景:海事先锋”,“核心价值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恪尽职守献身海事”赫然在目。下方摆放着的正是“海巡31”模型。除此之外,走廊里展示的历史画卷、人物介绍、舵盘装饰等都鲜明地诉说着巡查执法支队的群体性格和文化印痕。
笔者的新奇和惊异,在见到吴支队长时,被彻底发酵升级。整个采访过程,他始终保持着国际范儿的微笑,自信脱俗,言语大方,时不时蹦出的英文更显出这位国际视野的海事官员的不凡气度。
《珠江水运》:“您能跟我们谈谈什么是海盾文化,它是如何产生的么?有没有什么故事?”
广东海事局巡查执法支队吴建生(以下简称吴):海盾文化是与中国海事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自诞生之日就被赋予了强烈的执行色彩。海盾文化发源于“海”,着力于“盾”,保护、保卫、保障是我们的职责。说起海盾文化的产生,不可避免地说到巡查执法支队的成立。
广东海事局巡查执法支队成立于2006年8月8日。主要负责南海海区及广东沿海重点水域的巡航监管和应急反应,为海上运输的船舶、设施提供服务。同时负责广东海事局辖区的空中巡查,履行海洋大国的权益和义务,实施海上应急救援行动等。并对属下的“海巡31”船、海事直升机、高栏海巡基地以及广东沿海12个直升飞机起降点也都负有管理责任。在围绕中心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性格。例如,我们总结的支队的共同愿景,就是海事先锋。这也是植根于我们的职责,对工作职能的合理定位。作为巡查执法支队,是一线的执法者,也是海事对外的窗口。“海事先锋”既是指海事工作冲锋在前的性质,也是指工作中创先争优,争当优秀的魄力。
海盾文化的产生,是制度、管理、行为习惯的综合效应。我们在发展中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比如我们“海巡31”党支部致力打造“海上长城”品牌;海巡党支部致力打造“碧海卫士”品牌;空巡党支部致力打造“海事雄鹰”品牌;办公室党支部致力打造“规范高效”品牌。全都各自为阵,创建自身的品牌,效果很不明显,经历了两年的摸索,我们将这些整合成一个,无论是“海上长城”、“碧海卫士”,还是“海事雄鹰”,都在无形中组合成了一张“盾”牌,打造了一面立体的海事巡防保护网络,将其固化下来,就形成了现有的海盾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将整个巡查执法支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人心所向,也是管理必须,有效地弥补了制度和人情的缺憾,是我们巡查支队的精神食粮。
《珠》:我所理解的海盾文化,应该不是字面上的几个字,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应该是具备一整套的理论和实践支撑。除了宗旨和定位作为核心理念存在,另外关于执行理念也是必不可缺的。您是否认同这样一种划分,就是将我们的海盾文化分解成六个子文化:安全文化、执行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和廉洁文化?您是否觉得还有其他补充?如果分解来谈,您能具体谈谈每种文化的内涵么?
吴:这种划分是比较科学的,它囊括了我们支队几乎所有的工作内容。核心理念和执行理念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文化体系。如果说之前谈到的这些宗旨、战略、使命等是核心理念的话,那么各个子文化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具体工作的执行理念。
海盾文化是对中国海事文化的自然延续和忠实传承,海盾的要义就是海上安全屏障。我就先从安全文化说起吧。安全在英语里面有“safety”和“security”两种说法。我们是前者,这也是紧承交通运输部提倡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文化的落脚点就是履职,人的平安、生命的平安,为海上生产生活的人提供安全保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再谈服务文化和质量文化。我们开展的巡航值守、安全信息、海区情况、通航气象等,都是输送公共产品,作为政府的公务船,我们的服务就要体现社会效益。执行文化,用我们的半军事化管理来解释是最为贴切的。讲求执行效率,追求执行效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延伸。廉洁文化,就是廉洁勤政,管好设备,用好权力,在物资采购、审批、处罚等方面公开透明、依章办事。我们制作了《廉洁防控手册》,推行阳光政务,在重点环节和部位都有具体要求,将预防关口前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文化就是“精气神”
采访期间,本报记者给吴建生拍照。他倔强地表示,真的要拍么?那我得穿上制服。于是,就真的迅速穿上了制服,边接受采访,边端正地坐着。内化于心,方外化于行,眼前这位铮铮铁汉的严正端坐,将文化的影响诠释得淋漓尽致。
《珠》:目前,各个单位都在提倡文化,中央也提出了“文化大繁荣”的要求,那么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的海盾文化想要做出特色,做出别人所没有的东西就显得极为重要。想要超脱出来,您认为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吴:能做的还有很多。文化就是“精气神”,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人是需要精神的,单位亦是。目前,全国都在倡导文化,恰恰是因为缺位。传统文化的优良成分已经被经济社会挤压得面目难辨,这就更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重拾这些美好的东西。“美丽中国”,先得人美才行,美丽人民又怎能少得了品质呢?
至于海盾文化的特色,这个就得回到我们自身的工作了。海盾文化源于此,又高于此。巡查执法支队是行政部门,海盾文化要脱胎于机关文化,建设半军事化,不好的就要剔除。我们现在进行的海盾文化的探索,没有模板、没有参考,很多东西都是我们首创,这也是一种探路,我们只能凭着感觉走。支队本身也是新生事物,现在进行的半军事化管理就是与部队靠拢,这也是我们的特色所在。
《珠》:在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形成这样那样的习惯、模式、制度,最后经历磨合和一次次的改进,沉淀下来。这些沉淀下来的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换句话说,文化不是凭空产生,它有自己根植的土壤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那么我们的海盾文化,其基础和土壤又是什么呢?
吴:海盾文化的基础和土壤就是我们为之工作、奋斗的广东辖区3168公里海岸线和41.9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文化从来都不是做出来的,是实干出来的。目前形成的文化是我们平时工作经验的总结,也必将在日常工作中完善、融合和提高。另外,对中国海事文化的传承,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比如我们现在正在提倡的四型海事(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和五精海事处(精细管理、精湛业务、精干队伍、精美文化、精良装备)建设,就是紧扣中心工作,提炼总结,再从文化层面进行提升。抓住这一中心,以此为基点,就是守住了我们海盾文化的“魂”。
“开荒牛”的国际视野
吴支队长一直强调,“我们谈文化,不是坐井观天,需要将自身融进国家、国际环境中”。常年与大海为伍,他的视野被无限放大。作为开荒牛的他,这种情怀是如何修炼的呢?
《珠》:通过这两天与您的谈话和我的观察,我感觉咱们支队文化氛围浓厚。从墙面宣传到行为习惯,从您的优雅谈吐到流露出的军人气质,这些其实都是文化熏陶的作用。对于咱们海盾文化,对于未来,您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说您给我们描述一下,通过我们的文化建设,您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目前,文化对支队成员的影响作用,您认为达到预期了么?
吴:我个人感觉还是有差距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毫无止境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比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思想。如果真的要问我是否满意,我就想说,我永不满足。从2009年6月被调任支队长以来,我就很注重文明创建工作。这几年“海巡31”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交通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全国直属海事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行业十佳文明示范岗、全国海事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全国海洋科技先进集体、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荣誉30多项。对于文化培养,我认为首先得与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精华联系在一起,另外就是与国际接轨,“引进来、走出去”,为我们的海事文化留下点有用的精神遗产。
通常第一天见到大海的人,是震撼,是海阔天空和放飞心情的感觉;第二天,变平淡,为什么还有第三天、第四天,以至年复一年的守护呢?因为我们同样喜欢海的深沉,所以我们讲文化,其实也是一种精神修炼,面朝大海,我们修炼自身的胸怀。坚守、坚持、坚韧,是我们海事人必须具备的品格。天空湛蓝,夕阳很美,我们营造这份美,也守护这份美。这么多年我从广州局机关的船舶处到通航处,到基层一线的南沙海事处,再到广东局的巡查执法支队,每到一个地方对于文化的开拓几乎都这么坚持下来了。职位在变,不变的是对航运海事的感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海盾文化要紧跟时代,就要保持国际视野,并配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做强做优,做出特色,做出成效。
《珠》:对于海盾文化的未来走向和发展前景,您有什么想法?给我们描述一下吧。
说话的魅力范文4
我论文的题目是 "浅谈表演创作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的范围很广泛,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比如播音,相声,朗诵等等,本论文谈及的是表演中的语言,具体说是台词.
文章中心是:当语言能传递思想感情,表达人物形象时,表演才能实现艺术创造;当表演实现了艺术创造,那么那些能够传递思想感情,表达人物形象的语言,也才能上升为艺术的语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就是我的题目“表演创作中的语言艺术”的含义。
文章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语言魅力的描述”
我想既然我在我的论文中把语言称为是艺术的语言,既然我认为艺术的语言能够推动表演进行创作,那么这语言一定是吸引人的,一定是富有魅力的,所以我从魅力的角度来描述和展现语言。
有魅力的语言,是能够感染人的,不一定没有好音色的演员就没有语言魅力,重要的是语言中夹杂真情,能够传递人物思想感情,就好象有人说话别人爱听,有人说话别人不爱听,需要的是具有表现力的语言,能让人们去尽情欣赏,这才是魅力所在。
魅力可能来自一个人的天赋,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那么如何实现语言的魅力,来推动表演进行创作,就需要语言的表现技巧和提升内涵修养两方面相结合,这也是我论文接下来的两大论点。
那么我先提到“语言的情感交流”这部分
语言在表演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实现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所以我从“语言在表演中的重要性”来论述。包括声音的塑造啊,台词的诠释啊,具体到潜台词的挖掘啊,语言的性格化表现啊,语言动作性啊,方言的运用啊等等角度来谈。
表演要做到“语言肖似,宛如其人”.把话说活,也就是说得生动和富有感染力。我想同样的一句话,不一样的个性人物,在不同的规定情景,用不同的心态,讲出来的感觉也会不一样的,比如“出去”这两个字,你是愤怒的命令呢,还是无可奈何的态度呢,是用疑问句呢,还是用肯定句呢,是喝醉了含糊不清说呢,还是紧张了结结巴巴说呢……关键是演员要主动去理解去诠释这语言内在含义,去把握人物的内在感情。从语调,语气,节奏,逻辑重音等细微的角度去塑造人物语言。比如《骆驼祥子》中虎妞这个人物,是泼辣的,她一不高兴起来,说话会连哭带着喊;比如久经事故的商人,他说话可能会油腔滑调;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的性格是柔弱的,更多时候语气是愁苦哀怨的;而像徐静蕾演的电影〈我爱你〉里杜桔和的爱情,就是以斗嘴调侃的特殊方式来谈恋爱的。
我想说演员要设身处地去感受人物说话的内在感情,把握人物基调,语言要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活动,潜在的含义,人物的关系,情感的纠葛等。否则,即使是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说出的话也是苍白无感染力的,而好的演员,即使是面对剧本本身平淡无趣的文字,也能运用自身的台词功力来展现角色语言。
一个赋有生命力的声音,应该可以塑造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气质的角色,所谓“声音的化妆”。比如生病说话会语气虚弱些,小孩子说话童真,傻气一些。又比如太监说话,一定是个女里女气的男声。知识分子和农民工说话不同,幽默风趣的人说话和忧郁的人说话也不同,等等等等,还有比如方言的运用,特定的语言色彩能增加所扮演人物的可信度,提高角色创作的真实。比如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电影〈疯狂的石头〉,都很深入人心。又比如我在毕业大戏〈新黄土谣〉中扮演的娇娇,她是四川人,性格爽朗麻辣,剧中我用四川话来表演人物语言,就能更突出人物形象。但是我想说明一点,方言是带有局限性的,必须是建立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基础上,而中国语言种类广泛,并非都能普及;另外方言的发音,腔调和韵味,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模仿得准确的,需要有深入体验当地民俗语言的人才能从声音上很好的塑造。
总之,我从正面的阐述,事例,还有一些负面影响这两个角度来说明如何从表演的技巧,从表演创作中,来实现艺术的语言,让语言传递情感,最终完成人物形象。有一点要指出,就是我的这部分论述是混合了舞台语言和影视语言的,可能舞台语言相对夸张些,影视语言相对更生活化些,但是就如我论文中讲到的一句“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表演,话语都应该在演员心里,在对手心里,通过由衷的表达在观众心里激起各种各样的情感,欲望,思想等等感觉。”
说话的魅力范文5
第一个是北京方言区,最著名的作家是老舍。我们都读过《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完全用北京方言去写。后来,北京方言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王朔,一口新京片子。北京方言代表了北京的一种皇家文化。过去北京四九城说话是不一样的,东城和西城的人说话都比较提着;南城的说话都呜哩呜哩,有些连我也听不太懂。我们小时候,某个同学一张嘴就知道他是东城的还是宣武的。
第二个是四川方言区,像巴金、郭沫若都是。四川方言今天也可以读到,一些文艺作品喜欢用四川方言来表现。比如前些年姜文拍的《让子弹飞》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普通话版,一个就是四川话版。你会觉得四川话一下子变得非常有魅力。
第三个是湖南方言区。我们知道的大作家有沈从文、周立波。湖南方言极具魅力,尤其在写优美的景象时。我们读沈从文的《边城》就能感受到他语言的那种魅力。
第四个是陕西方言区。出了许多作家,比如柳青、路遥、实、杨争光等。
这四个方言区为什么会出那么多的好作家呢?因为他们的方言用文字表达的时候,既有特色又能看懂。有人会问:上海话有没有特色?太有特色了!上海人告诉我,他们有一份报纸全是用上海话写的,但是上海人自个儿都看不懂,必须找人用上海话念一遍才能明白。再比如说老婆这个词,北京话叫老婆,书面语是妻子,革命的书面语叫爱人,湖南话叫堂客,陕北话叫婆姨,一听基本上都能懂。可如果用温州话写你知道叫什么吗?叫“了鱼”。这就完全听不懂了。上海话叫“介子婆”,写成文字也保准你看不懂。
有人会说,鲁迅不属于这四大方言区,但也是大作家啊。对,鲁迅是浙江人。我小时候读他的小说总觉得不是那么通顺,像翻译过来的。他说话为什么总爱用倒装呢,为什么老是别别扭扭的呢?可能就是因为江浙语的优势用文字很难表现出来。所以说其他方言区不是不出大作家,依然可以出,但是他会写得很辛苦,他必须抛弃从小熟知的方言,用另外一种语言,即普通话来写作。因此,其他方言区的作家写出名的相对少一些。今天的作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从小都受普通话教育。今天四十岁以下的作家,基本都是用普通话写作,已经失去了方言的魅力。我们的方言有两种特性,一是语调,二是择词。比如北京人说“我钱包鼓鼓的”,上海人则说“我皮夹子鼓鼓的”。上海人不但不说钱包,也不说钱,他们把钱叫钞票。20世纪80年代我去上海出差,那时候编辑部的人总让我捎点吃的回去。带什么呢?带糖,水果糖、软糖、硬糖等。我去买糖,售货员问我:“要男糖还是女糖?”我一听就蒙了,什么男的女的!其实,她是在问我要硬糖还是软糖。
说话的魅力范文6
一、抱怨过度。
现在的女人不容易,既要抛头露面挣钱养家,又要生儿育女承担家务,有抱怨是正常现象,只要注意场合,抱怨有度并无伤大雅。如果女人的抱怨变成了唠叨,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怨妇印象。魅力女人一般不会在他人面前抱怨,即便抱怨也会适度,能让朋友知道一下自己的感受,让丈夫了解一下自己的辛苦就好。由于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女人多抱怨不如少抱怨,少抱怨不如不抱怨。
二、吹牛过头。
女人大都爱慕虚荣,听到赞扬会眉开眼笑,听到批评会晴转多云。女人之间三句话不离丈夫孩子,有的为表明自己嫁得好,会喋喋不休地夸赞丈夫如何能干,也有的为吹嘘教子有方,会对孩子的表现夸大其词。虽然女人聊某件事时都会有夸大的成分,但适度的夸张不会引起他人反感,如果吹牛过了头,就会给人留下不诚实的坏印象。因此,女人聊天可以海阔天空,最好不要把芝麻聊成西瓜。
三、抢话失礼。
语言是人类的沟通工具,人们的交往离不开语言,但用好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是女人的强项,说话的时机是否得当,话说的是否得体,都体现出女性的修养如何。有些女人不拘小节,喜欢在别人讲话时跟旁边人窃窃私语,人家不接话茬不礼貌,接话茬又担心遭别人嫌,实在令人讨厌。有些女人爱出风头,喜欢抢话插话,很不礼貌。由于抢话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因此,女人在场面上一定要多听少说。
四、酒后失态。在职场上混的女人应酬比较多,男人一般不会劝女性多饮酒。但遇有职场招待重要客人,上司为了活跃气氛,通常叫上女同事作陪。但有些客人酒过三巡后,会在酒精的作用下跟女陪叫板,女人不要掉入陷阱,因为拼酒的结果往往是醉酒失态。由于醉酒后的吐酒、发飙、体态不雅等,都会对女性形象造成严重损害,所以,职场女性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酒量,避免自己成为酒后失态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