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师的语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老师的语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老师的语句

描写老师的语句范文1

2、把精魂给了我,把柔情给了我,把母亲般的一腔爱给了我……老师,您只知道给予而从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3、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4、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5、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6、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7、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8、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9、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10、您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洒湍流中的踏脚石,是雾海中的航标灯。老师啊,您言传身教,育人有方,甘为人梯,令人难忘!

11、您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您的规劝、要求,甚至命令,一经提出,便要我们一定做到,然而又总使我们心悦诚服,自觉行动。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12、真空、坚定、谦逊、朴素,这是您教给我唱的歌,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13、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我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精心培育。

14、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

15、老师,这个光彩夺目的名称,将像一颗灿烂的明星,永远高悬在我们的胸中。

16、往曰,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今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结出的硕果。老师,这是您的丰收!

17、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18、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还要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

19、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20、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师您。

21、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22、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23、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24、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

25、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老师,您像红烛,受人爱戴,令人敬仰!

26、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27、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才有着像大海一样丰富、蓝天一样深湛的内涵!

28、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29、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30、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31、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严厉的父亲,又是最慈祥的妈妈;您是无名英雄,又是教坛名师。

描写老师的语句范文2

下面是一个在语法上并无毛病但却不注意句式选择的句子: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名城无锡,我是在北方长大的,多少年来我的梦想就是能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判断句,雷同而缺少变化的句式使整个语句显得平板乏味。如果把它改为:

在北方长大的我,常在心里惦记着江南的名城无锡,因为那里是我的老家。不知哪一天才能回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样一改,意思还是原来的意思,但由于句式的灵活多变,就把思念老家的感情表达得深沉动人。

作文中锤炼句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表达要清楚,语句要连贯

表达清楚、语句连贯,这是作文对句子的最基本要求。可是很多同学在平常的作文中这一点做得不够好,他们往往是东敲一棒,西打一枪,看了叫人摸不着头脑。如下面的句子:

今年二月,我来到香港①。第一次领略到了蔚蓝色大海的美景②。大海的各种不同美景才真正地让我折服③。

这一组句子就犯了表达不清楚、语句不连贯的毛病,可作如下修改:

①“我”后面加上“随爸爸、妈妈”;圈去“来”字,你人已经不在香港了,怎么能用“来到”呢?在“香港”后填上“旅游”一词。②将“领略”改成“看”;将“的”放到“大海”前面;删去“的美景”,再补充“啊,大海一望无际,波涛汹涌澎湃”。③将“不同美景才”换成“奇异景色令我赞叹”。

这样一来,原句就变为:

今年二月,我随爸爸妈妈到香港旅游。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啊,大海无边无际,波涛汹涌澎湃。大海的奇异景色令我赞叹,让我折服。

经过这样一改,表达就很清楚,语句也很连贯了。

二、排比句式在整齐中要有变化

有很多同学在作文中往往爱用排比句,这对于增强语言的气势很有作用。虽排比句是一种整齐的句式,但整齐中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同学却忽视了这一点),在整齐中求变化,语句才有更醇厚的情味。如有这么一句话:

猴山上有许多猴子,有的追逐,有的观望,有的静坐,有的攀援,有的觅食,有的捉虱。

若把它改为:

猴山上有许多猴子,有的追逐嬉闹,有的翘首观望,有的静坐以享悠闲,有的攀援以试身手,有的向游客“伸手”乞食,有的则互相搔痒捉虱。

由于排比的部分由原来的词变成了形式各异的词组,语句也就在整饰之中有一种参差之美,读来抑扬顿挫,让人不觉陶醉其中。

三、要克服句子雷同,寻求变化

克服句子雷同,选择适当的句式,可以使语言摇曳多姿,显示灵气,而句子内部成分的次序变化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同学们在学习古汉语时对于倒装句比较熟悉,而在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就把它抛诸脑后了。鲁迅先生是使用倒装句的一位高手,我们从中是可以获得不少启发的。比如:

1 “雷锋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2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两个句子中,第一句是主谓(我认为)后置,强调了前面的见解是鲁迅先生所独有的。第二句是定语(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后置,突出了新生活“新的”“前所未有的”性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时作文中旬式的排列不必都那么规范,不是非按通常的顺序不可,有时可变换颠倒一下。这样造句可以使语言富于波澜,有一种隽永的意味。

四、运用技巧,使表达形式灵活多样

要想使语言更富韵味和情调,还必须适当运用一些表达技巧,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往往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此外,注意变换角度和手法,使表达形式灵活多样,也能产生立体效果,使语言具有感染力。例如:

下课了,刘老师把我和王伟、张朋、刘秀秀叫到了办公室。刘老师问我:“丁明,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我说:“早晨起来肚子疼。”刘老师又问王伟:“王伟,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王伟说:“妈妈看错了时间。”刘老师接着问张朋:“张朋,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张朋说:“奶奶没及时准备好早餐。”刘老师最后问刘秀秀:“刘秀秀,你为什么迟到了?要说老实话,你们四个人怎么会不早不晚一起迟到呢?”刘秀秀说:“我们一起去公园了。”

描写老师的语句范文3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渗透作文指导,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课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见,我们在语文课中不能忽略这一环节,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学生在写作文,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如我把的《谈骨气》、的《崇高的理想》等课文中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 ,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革命气节 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笔者认为,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二、善导学生积累词汇

作文就如同一座“屋子”,而“屋子”中的“砖石”就是词语。教材中的许多名篇,作者通过语言,勾画出社会、人物、自然风景。它们的语言有的清新淡雅,美丽如画,有的如叙家常,娓娓而谈,有的感情勃发,高亢激越。讲授课文时就要指导学生品味和学习语言优美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做到心领神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一些优美的语段摘录下来,多读,多背,日积月累,使自己的作文也能妙笔生花,写出有魅力、有内涵的文章来。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其中文章中对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细致描写,在引导分析品味课文之后,我指导学生马上对目前所处的初春季节进行描绘。由于季节相同,景物相似,有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这样的语句“轻风微微的吹拂着,个小的花朵迎风飘扬,跳着轻盈的舞蹈,散发出一阵阵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连忘返”,在这里,学生将刚学过的优美生动的语句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创新,读来使人耳目一新。我还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优美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认真领会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绘的,又是怎样根据景物特点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写景的文章,学生习作中又有了这样的语句“春天来了,大地焕然一新,四野里到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连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儿偷偷的从土里钻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看看春天这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场春雨过后,大自然中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这两段文字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创新,达到了将别人的好的东西学到自己的头脑里,并巧妙地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岂不妙哉?

三、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描写老师的语句范文4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茨威格的介绍,结识了大名鼎鼎的雕刻艺术大师罗丹,了解了成功的秘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这四位大作家都是谁呢?

生: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

师:(出示有关几位作家简介的投影片)几位作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谁呀?

生:(齐声回答)都德。

师:为什么?

生:我们曾学过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师:好!现在哪位同学给大家简介一下这四位大作家呢?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18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师:(指点投影片,简介莫泊桑)莫泊桑(1850-1893),法国文学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生:(齐答)形散而神不散。

师: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写星期天在福楼拜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没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是四位大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的。我们这节课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师: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几位作家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甲:(朗读1~4自然段)

生乙:(朗读5~6自然段)

生丙:(朗读7~8自然段)

师:(范读9~10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看主人——福楼拜(板书:福楼拜)“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一直都有客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可见福楼拜朋友特别多,与他的交往都很密切。

生:这也可以看出他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很高。

师:大家考虑一个题,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呢?

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下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生:肖像描写是“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生:语言描写有“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

生:还有“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师:从对福楼拜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博学善辩。

师:非常准确。(板书:博学善辩)接着找有关福楼拜动作描写的语句。

生:“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方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生:“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师:福楼拜朋友这么多,可他是“分别送”、“单独和每个人讲”、“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些短语说明什么呢?

生:可见福楼拜是一个热情好客、开朗豪放的人。

师:好!(板书:热情豪放)大家把最后一段齐读一下,把关键词语通过重读表现出来。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第一位客人是谁呢?

生:屠格涅夫。(板书:屠格涅夫)

师:“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可见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关系怎么样?

生:不一般。

师:那么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呢?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

生: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和共同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师:一系列的相同点,是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这样写“一箭双雕”,同时表现了两个人的性格特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对屠格涅夫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

生:肖像描写的是“白的脸”。

生:语言描写是“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那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还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生:动作描写是“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师:谁能用短语概括一下屠格涅夫的思想性格特征呢?

生:博学多识。

生:老年持重。

师:不错。(板书:博学多识老年持重)按照客人到来的先后顺序,依次来的是都德和左拉。(板书:都德左拉)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同桌讨论一下,找出对这两位作家进行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地方,在书上画出来,并用短语概括一下二人的思想可行性特征。

生:(同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讨论得很认真。刚才我看到大家把关于都德、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都在书上勾画出来了,通过这些描写你们看这是两位具有什么思想性格特征的大作家呢?

生:都德活泼开朗,而且很幽默。

生:左拉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但是坚毅聪慧。

师:好!(板书:幽默健淡活泼开朗沉默寡言坚毅聪慧)我有一个疑问,在对左拉的肖像描写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随便看一个人,能不能通过他的头看出他是聪慧还是愚蠢、坚强还是软弱?

生:不能。

师:这都不是一眼就能直接看出来的,因此作者的这种肖像描写已不是纯粹的客观描写,而是用议论来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了,并把自己对左拉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纯客观的自然描写就只能是“肥胖的脸,近视眼”,而在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对我们同学作文也很有启发。另外,为什么我们在读完课文之后就能说出四位作家不同的性格特征呢?

生:因为作者莫泊桑抓住了四位作家的不同特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师:很好!由于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了这四位作家的不同性格特征,人物在哪一方面最富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谁能具体地说一说呢?

生:福楼拜是主人,性格热情豪放,重点写他的动作;屠格涅夫博学多识,主要写他的语言;都德生性健谈,因此描写时是肖像、语言并重;左拉沉默寡言,重在描写他的肖像和动作。

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出示莫泊桑肖像投影片):大家试着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作一下肖像描写。

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呢?

生:莫泊桑高高的个子……

师:我们通过看莫泊桑面部的画像,能看出高高的个子来吗?

生:(笑)莫泊桑一副严肃而又慈祥的面庞,一对浓黑的眉毛微锁着,像是在思索着什么问题,又像是对现实充满了不满,一对大而有神的眼睛发出尖锐的目光,厚厚的嘴唇上两撇浓浓的八字胡微微向上翘着,他的脸总是沉着,看起来严肃认真而又和蔼可亲。

师:不错。我们再做一个小练习:四位作家的思想性格特征我们现在都已经掌握了,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福楼拜打开门,一看是莫泊桑,他一下子抱住了莫泊桑,“啊,莫泊桑!真没想到是你呀!”然后,拉着莫泊桑向里屋跑去,边跑边叫着:“大家快看呀,我们的莫泊桑来了!”刚刚爬完六层楼还在气喘吁吁的莫泊桑还没等站稳,就被福楼拜拉着做了一次小跑练习。莫泊桑面对着热情的们,十分高兴,像个小弟弟似的跟在福楼拜的身后。

生: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柔的声调慢慢地讲着:“莫泊桑,好久不见了,你还记得以前我们在你家谈论文学史方面的事吗?最近又有什么新作品了?可不可以让我们一饱眼福呀?”莫泊桑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些日子我确实很忙,我今天来正是想让大家对我新写的这部小说提意见,还希望您对我多加指导!”屠格涅夫喜爱地看着莫泊桑笑了。

生:刚才在对这几位作家介绍时,我们已经知道福楼拜比莫泊桑大29岁,而且莫泊桑在创造上受福楼拜的影响很大,因此可以说,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我先做一个假设,假设这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莫泊桑的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这时门铃响了,都德说:“中国有句古话‘说曹操,曹操就到!’你们看,准保是莫泊桑来了!”门开了,果真是莫泊桑,他拥抱着福楼拜,不住地叫着“老师”。都德回过头来对大家说:“想不到福楼拜竟有这么优秀的弟子,你看他浓眉大眼,气质非凡,像不像当年的我呀!”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生:左拉歪坐在沙发上,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腕。莫泊桑走到他的跟前:“最近过得好吗?”“好,谢谢!”说完左拉又恢复了刚才的动作,观察着每一个人。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都抓住了四位大作家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描写,今后我们在作文中,一定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另外,平时我们还要注意留心观察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表现来展开描写。这样,你笔下的人物肯定会栩栩如生。今天的作业是写一段文字,通过肖像、语言、行动描写表现班级里一位同学的思想性格特征。下节课找同学来读,让大家来猜你写的是谁,如果一下子就猜对了,那说明你写得很成功!下课。

【简要说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本文以简短的篇幅刻画了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性格特征。写人物怎样抓住肖像特点,如何做到声态并作,从表情写到内心,如何在叙述、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本文都是典范之作。因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讨论、分析、揣摩,通过比较作者对几个人物的不同写法,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注重对学生进行独立分析、思辩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本文学习重点的理解运用。在引导学生分析有关四位大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运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进行肖像描写;让学生发挥想像假如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恰巧就在此时,莫泊桑来了,根据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当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已经逐步理解并掌握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专家评点】

刘秋红老师讲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我只听过两遍,但其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的印象却十分深刻。这个细节是:在老师领学生将课文主体分析完后,给学生出了这样两个小练习:(1)出示莫泊桑头像的投影后,让学生试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作一下肖像描写。(2)假如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正谈话时,莫泊桑来了,这时这四位大作家会有怎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这两个小练习(尤其是后一个),每次都能激活课堂气氛,引出学生虽略带稚气但却充满智慧的发言。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这是刘老师所讲课水到渠成后的画龙点睛之处。

描写老师的语句范文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遇。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在下面。

(1)---------------------------------

(2)---------------------------------

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说的是什么?

选自200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第1小题重在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意和概括文意的能力。题干中虽没有明确限定答题字数,但从题干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和所给答题空的提示中,考生应能明白本题答案应从简,一两句话即可。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要首先考虑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因要求概括的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所以,不求这“六要素”面面俱到,只要能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即可。本文主要人物是女教师和偷书的小女孩,主要事件是教师为小女孩解困。然后围绕这些内容组织语言即可。参考答案: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第2小题从表面看是考查词语的指代意义,实际是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从考查“词语指代意义”角度思考,应遵循“就近”找答案的原则,可以找出“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的答案;从理解文意角度思考,注意找到相关的提示语句。第③段中“肯定是”和第④段中“隐约设想出”均有提示作用。参考答案: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或: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或: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遇。)

第3小题既考查考生对细节描写的领悟能力,又考查考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要求考生能在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人物的情感活动。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1)准确把握人物特定身份;(2)把握当时的具体情境;(3)把握全文的整体内容。体验女教师两次笑的不同原因,首先需要感受女教师的善良、善解人意和责任心,然后在具体情境中联系上下文作答。第一次笑是在“看到小女孩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和“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之间出现的。小女孩的窘迫和她为小女孩清理,表现了她的善良,“什么都没有问”充分表现了她的善解人意和对小女孩的尊重。第二次笑是在听了女孩的一番话,“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后出现的。注意品味“老师的心猛地一颤”和“也”这些关键语句。参考答案: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意思对即可。)

描写老师的语句范文6

一、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练习设计

学法要点:①人物;②事件;③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问题策略:①文中写了哪些人?以谁为主? ②文中写了有关他的什么事?③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例谈——课文《海伦·凯勒》节选,五年级(下)第9课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认真读一读文中的这个语段,思考并完成以下练习。

关于对海伦的思考练习。

① 你觉得海伦是一个 的孩子。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用“ ”画出来,并用“”标出她动作表现的词语。抓住这些词语,你会用 的感情来朗读。练练看!

②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从“干燥的海绵”你体会到:A. ;B. 。“甘霖”指 ,你又体会到:A. ;B. 。“不分昼夜”一词说明:A. ;B. 。

关于对沙利文的思考练习。

用“ ”画出描写沙利文的有关语句,读读,从中你体会出沙利文是一位 的老师。并用“”标出她动作表现的词语。抓住这些词语,你会用 的感情来朗读。练练看!

关于读后的感想、启发,写一写吧!

读了这段话,对你有启发吗?

A. ;

B. 。

二、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练习设计

学法要点:①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尤其要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②找重点词、句,体会其含义,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表现(指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心理方面);③思考事情所反映的思想意义。

问题策略:①文中记叙了什么事?(把握好叙事的六要素。)②文中有哪些人物?各有哪些表现?你从中体会出什么?③记叙的事有什么意义?(尤其可以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体会。)

例谈——课文《黄鹤楼送别》节选,五年级(上)第25课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流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读读这段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 这段课文写了一个 的场景。请用“ ”画出描写李白的语句,从这里你感受到 ;再用“■” 画出描写孟浩然的语句,从这里你又感受到 。请带着你的这种体会读读,进一步感受感受,并想想,我应抓住 等词语诵读好。

② 情景再现。请在感受文中两位人物的动作、语言的基础上,用你的感悟和理解,进行同桌演示。

③ 再读读课文中的景色描写,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描写的作用是: 。这又使我们想起四年级的《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中的环境描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文中的这处环境描写,让你体会到:A. ;B. 。

三、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的练习设计

学法要点:①观察的事物及特点;②观察的方法(一般指看、听、闻、摸、品等)及联想;③作者是如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的;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问题策略:①课文记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②课文是怎样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③课文运用了怎样的观察方法?展开了哪些想象或联想?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谈——课文《早》节选,五年级(下)第4课

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开。是什么香呢?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认真读一读文中描写腊梅花的两个语段,思考并完成以下练习。

A. 三味书屋后园里的腊梅花,作者吴伯箫写了它品性的四个特点:

①是清香,作者展开了想象和联想,请你用 “ ”画出作者具体描写的语句,并且找出其中描写“清香”特点的一个词: 。

②是 ,从“ ”这句里的 、 、 三个字词体会出来。

③是色美,文中“ ”句就是具体的描写,并且把腊梅花比作 和 ,让我们体会得更加生动形象。

④是 ,用“ ” 画出作者叙述这一特点的语句。

B. 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这样认真具体地描写三味书屋里腊梅花的品性,他的用意是 。由此你还想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四君子”的四种花卉是梅、 、 、 ,用来赞美人的品质。

这是从特点到字词句的思路,也可选择与上述相反的思路设计,即从字词句到特点的思路。

四、 说明文的练习设计

学法要点:①事物或事理的要点,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或了解某个事物;②文章的条理,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进行分析、综合的;③语言的确切,把认识事物或事理跟学习语言文字结合起来。

问题策略:①课文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事理?②课文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哪些方面?(或特征、要点)③课文是怎样说明的?(说明的顺序、方法以及体会说明过程中语言的特点。)

例谈——课文《神奇的克隆》,五年级(下)第8 课

克隆也叫 ,就是指 。课文主要是从 , , ,

, 等方面来介绍的。在介绍植物克隆的时候,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介绍说明 的时候也是用的这种方法。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 ;能够‘制造’出 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 ‘装配’”,这里的“制造”意思是 ,“配件”的引号表示 意思,“装配”是指 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 。

也可以这样设计。

请你说说这句话里运用“制造”“配件”“装配”词语进行表达的好处: 。

五、 议论文的练习设计

学法要点:①要弄清论点和论据,即弄清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作者是用哪些材料来论述这个道理的;②要弄清论述的过程,即弄清段与段、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至于论证的方法,一般不要求小学生去掌握;③要弄清一些修辞方式(如比喻、设问、反问、排比等)的特点及作用;④要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问题策略:①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观点)?②课文运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述这个道理(观点)?③课文分几段写的?每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有时还要考虑有关段还分几层意思来讲。)④文中一些重要句子有什么特点及作用?(一般指修辞句。)⑤联系实际,反思理解。

例谈——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五年级(上)第22 课

A. 课文运用了三个事例:① ,② ,③ 。 想告诉我们一个 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B. 滴水能穿石。滴水,它与雨水相比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 。文中的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与“滴水”多么相似。你看,李时珍因为 ,终能编成《本草纲目》;再看,爱迪生由于 ,终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再看齐白石,本着 地创作实践,终使他的技艺 。课文第三小节运用这样三个事例,就是要告诉我们: 。

C. 用“”试着给第三小节划分层次,并写出每一层的意思。

D. 文中的:①“不教一日闲过。”它的意思是 。②“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指 。③“‘滴穿’一块块‘顽石’”中 “滴穿”的意思是 ,“顽石”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