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早教课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早教课教案范文1
小叶,15岁,活泼好动,聪明漂亮,成绩良好,人见人爱,但上初二后,整个人都变了,除了上课无法专心听老师讲课外,还整天爱打扮,甚至天天跑别班,无心完成作业和功课,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面对这个小姑娘的变化,我很痛心,凭我的直觉,小姑娘早恋了,我该怎么帮她呢?
二、案例描述
半学期考试过后,质量分析课:找寻原因,寻找差距,并制定出转变方法。下课前,我说:“如果谁有什么困惑,并相信老师,欢迎在课后和老师谈谈。”
当天晚饭后,小姑娘来了。下面是小姑娘和我的一段对话:“谢谢你能相信老师,想和老师谈谈你的困惑吗?”“老师,我喜欢上了别班的一个男孩了。”“这说明你长大了,这是好事啊。”“可是,老师,我怕呀,我读书读不进去啊。”为了减轻她的心理负担,我说:“能和老师谈谈那个男孩有什么优点吗?”“他英俊高大,聪明,喜欢帮助别人。”“还有吗?”“还有,打球打得好。”“确实很好,怪不得你会喜欢他,老师也会喜欢这样的孩子。”“老师,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小姑娘笑了。“你喜欢那个优秀的男生,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喜欢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只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你认为是这样的吗?”“是的。”“老师相信那个男孩也是喜欢你聪明、可爱、读书好,对吗?”“是的!”“那如果你无法静下心来学习,退步了,你肯定那个男孩还会喜欢你吗?”“不知道。”“你希望保持你在那个男孩心中的好印象吗?”“希望。”“那接下来知道该怎么做吗?”“知道了,谢谢老师。”面对小姑娘的背影,我如释重负。
这使我想起了前不久某职业技术学校出台了这样一条规定:“不准男女同学独处、交流,连开班会也要在指定的地点,男女分开坐,如果被怀疑两人拍拖,校方会给予记过处分或警告。”校方在男女生之间设立这道无形的“隔离墙”真的能避免和堵截早恋吗?
三、案例分析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提前了,加上网络、影视和新闻媒体的影响,校园里的早恋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拿出起码的宽容来,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眼中钉”或“洪水猛兽”,而要看到这种感情的可贵和产生的某种必然性。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坦诚交流,并让家庭教育及时予以跟进配合,让青春期少男少女们明白爱的责任,引导他们以更为理性的态度看待男女间产生的纯真爱恋之情。这要比某些学校那种“严防死守”式的“隔离墙”政策有效得多。
1.外力的约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青春期的孩子自制力较差,应该有纪律的约束来引导帮助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自觉地加强自身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确立远大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拼搏。要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和后果,避免进入这一误区。一旦进入,就应当以坚强的意志力冲出来,越早越好。同时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能激起学生很强的求知欲,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2.适当的“内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意识
(1)异往不等于早恋。如果孩子和异往过于密切,影响了学习,首先不要慌,要和孩子及时沟通,但沟通的前提是支持孩子和异往,不能压制。告诉孩子那不过是青春期出现的情愫罢了,当前的任务是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做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人,应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学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2)早恋不是洪水猛兽。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少男少女之间发生早恋,的确有不利的影响。但是粗暴地干涉和棒喝,以及在男女生之间设立无形的“隔离墙”,只会让学生在内心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应付学校、老师和家长。
(3)大惊小怪不可取。青少年的求知欲是最强烈的,包括对异性的了解。不要把与异性的交流接触,都认为是不正当、不正常的,视为早恋而横加制止。我们都知道,“早恋”是不成熟的,往往不会有结果。要防止发生这类不利于学习的现象,我认为不能在少男少女之间人为设置“玻璃隔离墙”,而要做好引导,让少男少女们都能在阳光下进行正常地交流接触,不要像防贼似的防着他们的正常交流与接触,更不要把他们的交往都视为“早恋”而大惊小怪。
(4)做聪明的师长。当孩子主动告诉你他或她喜欢上一个人时,一定要沉住气,祝贺孩子长大了,然后提醒孩子,喜欢上一个人,应该是喜欢对方的优点,所以更应该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把对对方的好感化为学习的动力。比起简单地说教和干涉,有个教育家讲过一个故事――在农村上初中的儿子兴冲冲地向父亲宣布:“爸爸,我爱上了一个女生,我将来要娶她。”父亲说:“她也爱你吗?”儿子得意地回答:“是的。”父亲说:“祝贺你成为一个有魅力的男子汉。但我必须提醒你――你将来若想在县里发展,你应该到县里再考虑这个问题;你将来若想在市里发展,应该到市里再考虑这个问题;你将来若想到外地发展,应该到外地再考虑这个问题。否则,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儿子想了想,说:“那我还是等等再说吧。”这位聪明的父亲,算是为人父母者的一个好榜样。希望我们也能学一学那位父亲,给孩子们提供参考意见,也给他们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四、案例评价
早教课教案范文2
关键词:教育改革;干燥技术课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
干燥技术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四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及研究打下基础。课程涉及面广,理论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干燥工艺制定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与社会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实际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强。课程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工程操作和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工程实际案例引入教学,是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将实际典型成功案例作为教学素材,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一、案例教学的作用
以工程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将理论贯通于案例分析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选取典型的工程实际案例,从中提取、总结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要理论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使抽象的理论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实现教学和科研结合。将工程实际案例融入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原来内容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改变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是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和干燥原理缺少兴趣,听课积极性差[2]。为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理解,采用工程实际案例,通过具体干燥设备和熟悉物料的干燥工艺流程,增强直观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增强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典型、真实、具体、完整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讲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研究生产实践之中,能够体会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感受,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尽量将新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博学,达到教师乐于教学,学生乐于学习的目的。
二、案例选择
在选取实际案例过程中,着眼于生活实际、工程实际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收集整理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可行性的案例,分析、总结其内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价值,完善教学内容,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3-5]。工程案例可以从授课教师或相关教师科研项目、毕业设计课题和生产实习与之有关的内容中选择。将与课程内容理论密切相关、实践性强的课题作为案例素材,更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感知性,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会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发展的关系。工程案例还可以通过调研或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关系获得。将企业应用于实际的成熟和有价值的案例加以收集、整理、选择、分析,应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研成果,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
早教课教案范文3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安岳石刻 三教合一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71-02
一、三教合一思想
中国文明史上的“文化霸权”,是一个由“道”而“儒”、由“儒”而“玄”、“玄”“佛”互“释”,进而“道统”的过程。所谓儒、释、道三教合一实乃中、外 (西)文明对撞、融会贯通,最终“中体西用”。
“三教合一”是在中国思想领域所形成的以儒学为主、儒释道合流的思想文化现象。宋元时期的儒释道在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隋唐五代时期的两次大融合以后,完成了从外部形态到精神实质的相融相摄。
佛教一进入中国,便一方面和儒家思想混杂合流。从汉魏以来,逐渐幻化为“儒释道”,所谓“三教”。到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基本确立了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
儒家学说在中国占有统治地位,但在思辨理论方面却不及佛教,也没有佛教的轮回报应、解脱成佛等学说等可以满足人们尘世不能实现的愿望的一种机制,因此,他注重从佛教中汲取精华弥补不足。而道教的理论在佛教的影响下,隋唐时开始注重创立理论体系,完善戒条教规。在道教的体系中,开始出现了很多道释与佛教有关。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佛教不断得与儒道二教的融合史。
二、大足三教合一石刻
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到两宋时代,已经把中国本土的民族化、本土化和世俗化加以融合,达到了成熟的程度。南宋开凿的大足宝顶山石刻便是最集中的代表。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和进步的大节律相一致。到了宋代,佛教诸派开始全面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赵智凤在此大背景下,创造了新的佛教“经文”,将旧的传统题材加以改造,使得佛教石窟表现不仅仅在题材上有了丰富和创新,更加让佛教的传播融入时代背景之中。
大足石刻中的“儒教”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石山第6窟,主像为正襟危坐的文宣王孔子,俨然似一佛祖或道君;其左右肃立着十哲弟子,个个持笏拱手,俨然十大菩萨。造像记称“愿世世生生,聪明多智”。可见宋时“儒家宗教化”已远非昔日可比。
大足石刻中不但有佛、道、儒三教的独立造像,而且多有“三教”或“两教”合一的雕刻,精美且有趣。这一现象生动地反映出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长期以来既争斗又共存融合的状况。
例证之一,北山石窟。在北山佛湾延续了250多年的石雕长廊里,佛教净土宗、密宗、禅宗等都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龛窟石像。繁丽精工的“净土”,多头多臂的菩萨,形色各异的观音,可谓美轮美奂。而矗立在石窟中部、被称为“寰宇间仅此一刻”的《古文孝经》碑刻,其价值已不仅仅在于儒家经典在这里成为稀世孤本,更重要的还在于孝道思想在这座石窟寺里与佛教众神一道受到尊崇和礼拜。有意思的是,北山石窟中许多宋代新凿的牛王菩萨、解冤结菩萨等,并非出自佛典,而是世俗百姓的泛神信仰。
例证之二,宝顶山石窟。这是中国唯一一座整体构思、内容连贯的大型石窟,有人称之为“凡释典所载,无不备列”。其实,宝顶山石窟岂止是释典教理的演绎,儒家孝道思想也是这座佛教石窟宣扬的核心思想之一。《报父母恩重经变》生动刻画了父母含辛茹苦养儿育女的艰辛历程;《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史诗般的描绘了释迦牟尼前生今世一个又一个报孝父母恩德的故事;《观无量寿佛经变》则以“大藏佛说”的口吻明言行孝才是进入天国的门票。
三、四川安岳三教合一石刻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石刻艺术造像中,佛教内容的表现占绝大多数,儒释道三教造像共奉一堂的景观则非常少见。释道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在四川安岳石刻中却分布很广,数量上千尊。“大般若洞”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尤其最显突出。
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此洞状近乎正方形,高4.2米,宽4.2米,深4.8米,刻像159尊。大般若洞正壁凿高2.3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头临洞顶,结迦趺坐于仰莲座上,双手结禅定印,座下有供奉石台并接地。释迦牟尼佛的两侧有对称的刻像,共分三层,上层(洞正壁顶部)左右分别刻药师佛、阿弥陀佛、十大弟子像;中层左右龛中分别刻老子坐像和孔子坐像;下层左右分别刻佛、观音像。洞侧两壁刻像分三层,每层以祥云分隔。上层镌文殊、普贤趺坐于祥云,下层凿十八罗汉尊者像与阿难、韦陀像。洞右壁的罗汉尊者或打坐,或对弈,或作小憩状,神态颇为生动有趣。
洞中造像突出了佛教尊位,儒释道三教代表人物的造像有明显的等级。释迦牟尼像居中,高大,配置有佛、菩萨、弟子、罗汉诸像多尊;孔子、老子像位于释迦牟尼像两侧,矮小,无侍者和其他配置。如此的列位,说明至少当时三教之中佛教比较盛行,占主导地位。凿洞刻像的发起者,既有儒释道三教的文化、思想意识,又传达了佛教文化、思想意识在其主事的情况,耐人寻味。由此可见,大般若洞系以佛教为主体的三教合一造像窟。
儒、释、道三教并重出现于唐代,而融合至成熟则突出表现在宋代。这与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文化背景有关:一方面官僚阶层及学士的大力倡导,另一方面宗教内部也顺应发张的要求改革而倡导三教互融、平等。可以推断,在此条件下,安岳大般若洞的“三教合一”刻像便是在这种特定的文化大背景下所逐渐融合起来的。
四、结语
大足石刻和安岳石刻都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史上的丰碑。儒家、道家、佛家是我国文化史上三种重要的思想脉络。当佛教传入,必须与儒家、道家、礼教、道教融合,又必须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是其内涵得以充足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国儒、释、道的融合基本上是自然转化的状态,是宗教之间相互转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比具体的某一种宗教形态的造像更具有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其发展的必然与相互碰撞、对立、包容、整合的过程,丰富了中国思想文化史,具有普遍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管萍.浅论佛儒道三教之融合.学术探讨.2006.1
[2]林太.印度的智慧.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3]陈鼓应.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中国文化研究,1995.
[4]佛家名相通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5]张媛.史巍.浅析安岳石刻.科技信息,2008年第21期.
[6]杨军.宋元时期“三教合一”原因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1
[7]陈兵.晚唐以来的三教合一思潮及其现代意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4卷第4期,2007.7.
早教课教案范文4
关键词:课堂实效;课堂学习活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96-01
英语课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短板,高中学生面对自己薄弱的基础,学习动力不足,课堂缺乏生机。针对这种现状,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三体案”式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的“三体案”教学法是将学生的预习提案、课堂学案和课后的作业案结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一、预习提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带着问题进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受到学习基础和课业负担的影响,能够做到有效预习的学生就比较少了,许多学生上课时准备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化预习环节必不可少,预习提案是帮助学生做到有效预习的有力推手。
第一,在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及时将下一节课的预习提案发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预习提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提纲以及一些练习题,由学生自己设计,要求按时独立完成,做到预习规范。教师觉得学生完成有困难时,要适当指导学生找到突破问题的方法。当确实难以完成时,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者是请教老师来解决,绝不能将问题拖到课堂上,也不要出现不预习的现象。
第二,教师在编写预习提案时,要富有弹性,设计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不断向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迈进,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预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提案不是简单的提纲,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并且要有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能力。
第三,把检查预习提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查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及时微调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检查预习和复习的过程,或者以整体问答代替了个别提问,造就了个别学生“被滥竽充数”的现象,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
二、课堂学案,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学案的设计,是预习提案的推进和课堂教学的引领,既要有课时目标,又要有长远的教学规划。自主学习不是自由放任,只有制定课堂主线,教师牵着线,学生才能够像风筝一样自由翱翔,课堂教学才能高效。
第一,以教材为基础,回归英语语言学习的本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利用交际问答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利用背诵、范例临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积累词汇。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要培养学生了解构词法,扩大词汇量。在高考英语中,阅读和完型填空在试题中占很大的比重,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英语教学中十分关键的部分。
第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善于交流的能力。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倾听。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发展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真正将英语学以致用。
第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围绕课堂内容展开,并且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情境展示时,教师要转变观念,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第四,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文化意识的渗透。如果把英语教学单纯地理解为克服语言交流障碍,而忽视克服文化障碍的话,那么它的教学成果是很有限的。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把文化交流纳入进来,让学生把英语学习当作了解世界的窗口,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励志的一些名人逸事。高中英语教学,不要局限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上的理解,而是将孕育的文化背景渗透进来,将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编写英语手抄报,听英语广播、英语歌曲,集邮等,使学生受到英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感受到英语的语言美。同时,通过了解中西方的文化民俗、风土人情差异等,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体味了异域风情,弥补了我们课堂的不足。
三、课后作业案,查漏补缺,完善师生的教学行为
课后作业案,既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的依据,又是学生自我检测的凭据。它是上一节课的完善,又是下一节课的导向,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一,课后作业案的设计要避免重复,在预习案和课堂学案中出现的题目不宜重复出现。还要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题目的设计要由易到难,富有层次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满足感和挑战性。同时要留白,满足学生自选题目的要求,也可以是学生设疑同老师交流挑战的平台。
第二,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和探索性,能够贴近生活实际时要尽量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英语和实际生活的关联,产生快乐学习的感觉。
第三,强化写作训练,规范书写要求。高考英语的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一百字左右的短文,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化训练。在课后作业案中,要求学生选择准确的单词和短语,注意人称、时态等的正确运用,能够写成结构完整、意思明确的句子。
实施三体案式教学,各环节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并不是和部分教师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是将教案印刷给学生而已。我们在设计各环节时,要考虑到每一阶段的特点,既不可逾越,又要关注各阶段联系,层层推进,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收获。经过师生的不断完善,三体案整理后将成为高考复习备考的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早教课教案范文5
【关键词】安装工程预算;项目化教学;教学理念
从我国的人才结构上来看,现在社会需要的大量高技能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大部分出自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怎样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急需的技能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讲,进入高职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比较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这些学生在理论方面不尽人意,但大多数学生对于技能训练却有较大的兴趣。只要方法得当,经过合理的引导、适当的训练,完全可以在技能操作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长,使其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1 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集中表现为引入、讲解、提问、作业这一系列固定的程序,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理论实践分离,教学互动大多限于师生之间的问、答而已,缺少行为引导和能力训练。
1.2 评价教师的标准存在偏差。传统的评价教师的标准在于备课是否充分,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教学环节是否流畅,能否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是否齐全,课件、教具使用是否合理,忽略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
然而,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干活的职业人而非能考试的读书人” 。知识可以传授,但技能却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大量训练。
2 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在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预算这门核心专业课程中,我们以项目化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在本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据来选择或开发教学项目,而项目则根据工作过程来展开并完成,即通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来创设“学习情景”,使技能训练职业化;并构建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自主化。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达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在项目具体实施中,教师事先讲解该项目的有关难点和重点知识点,再根据项目的工作量、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6~7人为一组,每组按照“分析工程系统的组成―识读工程图纸―编制工程量计算书―去建材城询价,确定主要材料预算价―编制工程计价表―编制费用汇总表―完成工程预算书”的流程完成该项目。同时要求按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和标准格式来编制预算。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从旁指导并监控项目实施的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2.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重构教学内容,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远离职业工作任务和生产实际的弊端,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有机地融为一体。
2.2 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我们的项目化教学中采用的是开放式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协作精神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积累,并通过对项目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实现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和突破。
2.3 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项目化教学所凸显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使学生可以明确、概括性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自己在所从事的在建筑施工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从整体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从而确立对自己工作的信心,并培养对自己职业的热爱。
2.4 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来自生产岗位一线的教师的介入,使项目化教学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引入了编制预算的丰富实践经验,在更深层面上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3 教学理念的调整
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实施教学过程,通过分析岗位技能、知识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模块,配套考核方法监控教学目标的实施,加强过程性考核。
《安装工程预算》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专业课,前修课程为:建筑概论与识图、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与施工管理、建筑安装材料、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建设工程定额等,授课对象是工程造价专业二年级学生。根据职业活动的需求,明确了《安装工程预算》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素质目标。
3.1 能力目标:
3.1.1 能识读一般的给排水、采暖、煤气、电气照明等安装工程施工图。
3.1.2 能计算简单的给排水、采暖、煤气、电气照明等安装工程施工图工程量;
3.1.3 能正确选择套用预算定额;
3.1.4 能进行市场价格询价、分析和确定安装工程主要材料预算价;
3.1.5 能正确使用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3.1.6 能编写格式正确的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书。
3.2 知识目标:
3.2.1 了解建筑业常见的安装工程所涉及到的专业内容,了解安装工程的特点;了解安装工程预算的作用和意义;
3.2.2 熟悉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程序、编制依据;
3.2.3 熟悉人工、材料、机械台班预算单价的组成,掌握人工、材料、机械台班预算单价确定,了解价格分析方法;
3.2.4 熟悉《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2000版),掌握其中给排水、采暖、煤气、电气照明安装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3.2.5 熟悉2003《江苏省安装工程计价表》第二册、第八册、第十一册;了解《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3.2.6 熟悉2009《江苏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取费计算程序;了解《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文)。
3.2.7 了解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的格式要求。
3.3 素质目标
3.3.1 公平、公正、诚实信用
3.3.2 尊重事实,按章办事
3.3.3 深入研究、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标准,
3.3.4 坚持原则,敢于承担责任
3.3.5 耐心细致、认真可靠
3.3.6 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人为乐精神
4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具体的综合项目、教学模块设置如下。教学实施过程
4.1 教学内容及项目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
4.1.1 项目从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符合认知规律;
4.1.2 符合工程造价行业执业资格证书证书考试要求;
4.1.3 所使用的载体,便于开展教学。
基于以上原则,根据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本课程设置三个课内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项目一、编制某小区住宅燃气工程施工图预算书
项目二、编制某住宅给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书
项目三、编制某商住楼电气照明安装工程预算书
4.2 教学模块的确定:
教学模块根据项目确定,具体内容见下表:
序号 模块名称 学时
1 课程介绍 2
2 分析工程系统的组成 4
3 识读施工图图纸 8
4 安装工程施工图工程量计算,《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 22
5 市场价格询价、分析和确定材料预算价 6
6 2003《江苏省安装工程计价表》套定额、计算直接费、
《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内容及工、料、机单价的组成和确定 10
7 2009《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取费计算 4
8 按预算书的格式要求编制预算书 4
合计 60
4.3 项目课时汇总表
序号 单元标题 单元编号 学时 序号
项目1 编制某小区住宅燃气工程施工图预算书 1.1课程介绍 2 16
1.2分析工程系统的组成;识读施工图图纸 2
1.3编制工程量计算书 4
1.4上网询价,确定主要材料预算价 2
1.5编制工程计价表 2
1.6编制工程费用汇总表 2
1.7完成工程预算书 2
项目2 编制某住宅给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书 2.1分析工程系统的组成 2 20
2.2识读给排水工程施工图图纸 2
2.3编制工程量计算书 8
2.4去建材城询价,确定主要材料预算价 2
2.5编制工程计价表 4
2.6编制工程费用汇总表,完成工程预算书 2
项目3 编制某商住楼电气照明安装工程预算书 3.1分析工程系统的结构组成 2 24
3.2识读电气照明工程图纸 4
3.3编制工程量计算书 10
3.4去建材城询价,确定主要材料预算价 2
3.5编制工程计价表 4
3.6编制工程费用汇总表,完成工程预算书 2
课时
合计 60
课次
数 30
5 考核方法
在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检验教改效果,必须有相应的考核方式。为此我们加强了过程考核。考核方式由过去以期末笔试考核知识为主改变为以过程考核为主,强调技能操作,体现综合应用的能力。具体的成绩分配如下:
5.1 考核要求
总成绩=平时成绩+项目成绩+理论考试成绩
其中:项目成绩= 技能考核成绩(个人)+ 课程项目成绩(小组)
5.2 各种成绩所占权重
5.2.1 平时成绩 20%:
5.2.2 项目成绩 50%。
5.2.3 理论考试成绩 30%
5.3 考核评分表
成绩评分(一级) 成绩评分(二级) 总分值 分值细项
名称 分值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 15 出勤 10
课堂表现 5
项目成绩 技能考核成绩 (个人) 35 项目1 8
项目2 12
项目3 15
课程项目成绩(小组) 20 项目1 5
项目2 5
项目2 10
理论考试 30
合计 100 100
5.3.1 平时成绩(20%):认真做好出勤率、平时作业的纪录,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5.3.2 项目成绩(50%):根据各个项目不同单元完成的情况打分。作为项目成绩的依据。因为在做预算项目的编制工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把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参与的,因此,项目成绩分为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两部分。个人成绩总分值为35分,小组成绩总分值为20分。
5.3.3 理论考试(30%):基本理论储备,培养职业人的理论素质。项目或课题所用的知识就是上课需要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同样也是重点考核的知识。
6 实施效果
实践表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较好地掌握了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步骤,在三年级顶岗实习期间,能很快适应预算员的岗位要求,对编制预算不再陌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施工单位对他们的实际能力给与了较好的评价。这也是对我们教学成果的充分肯定。
早教课教案范文6
关键词:中澳合作 案例设计 制造工程 实践
中澳合作课程是我院为了发展国际合作而开设的一种教学模式,从中澳合作开设以来,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入学起点低,学生文化基础差别大,进校后,中澳合作学生同时承受语言和专业两方面的压力;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没有及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等方面没有及时跟进,都给中澳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而中澳合作《制造工程》课程作为中澳合作一门主要的专业课,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又根植于实践,如何发现中澳合作《制造工程》课程当前教学中的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适应该种教学形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样才能消化外国先进的理念,集中、澳双方的资源,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和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
一、 教学内容和目标
中澳合作《制造工程》是中澳合作数控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它以机械制造工艺原理为主线,对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从工艺实施的生产实际出发,将切削刀具、零件加工工艺和机床夹具设计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了机械加工工艺原理的实际应用,以适应培养生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设计教学法的特点及实施
1.设计教学法的特点
设计教学法是通过设计活动来进行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即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计划、执行解决问题。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括实际的思考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考,一面执行,既用脑也用手。由于我们以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正确地看待设计教学法,把过去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教材,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绕着教师转,因此,对它的研究和应用较少。
机械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但是传统切削刀具、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等课程教学内容很少变化,课程自成体系,相互之间衔接较少。而且几门课程内容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体系,一般在夹具设计课程中会涉及工艺设计问题,在机械加工工艺课程中也会涉及到机床刀具和夹具设计问题。利用设计教学法的制造工程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的界限,将这些课程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2.设计教学法的实施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动部件之一,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大、小头孔和两端面,较重要的加工表面为连杆体和盖的结合面及连杆螺栓孔定位面,次要加工表面为轴瓦锁口槽、油孔、大头两侧面及体和盖上的螺栓座面等。
连杆的机械加工路线是围绕着主要表面的加工来安排的。连杆的加工路线按连杆的分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之前的加工;第二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后的加工;第三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合装后的加工。第一阶段的加工主要是为其后续加工准备精基准(端面、小头孔和大头外侧面);第二阶段主要是加工除精基准以外的其它表面,包括大头孔的粗加工,为合装做准备的螺栓孔和结合面的粗加工,以及轴瓦锁口槽的加工等;第三阶段则主要是最终保证连杆各项技术要求的加工,包括连杆合装后大头孔的半精加工和端面的精加工及大、小头孔的精加工。
利用设计教学法,可将全班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要求完成一个子课题,即铣连杆大小头平面、粗磨大小头平面、加工小头孔、铣大头两侧面、扩大头孔、铣开连杆体和盖以及加工连杆体等工序的工装设计。由于每个小组要求完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和某工序的工装夹具设计,所以涉及了课程的每个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能正确选择机床和刀具工艺装备,还要求能分析工件定位以及夹紧等知识,知识量很大,设计面很广,通过一些辅助的教材,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