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06-02
一、中职学生及学情分析
在中职从事语文教学的几年时间里,我发现学生虽然大多是因为文化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成绩不理想而选择来到中职学校学习,但真正被称为“笨”的学生并没有几个。相反,他们大多在很多事情上的反应灵活,对一些新鲜、有趣的知识的吸收是积极主动的,他们的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参与积极性高,喜欢自己的专业,只是对课本上的内容习惯“偷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早期没有培养学生良好且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二是应试教育“优胜劣汰”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打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情境教学法的意义与价值
情境教学法是由江苏首批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核心,教师将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感受进行提炼、加工后影响学生,通过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方式,力图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转为具体形象的情境,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教材,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中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不难看出,它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十分契合的。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一是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二是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增强他们的实际感受;三是能更好地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
三、情境教学法的实践
下面我就以《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
1.分析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展示了贾府的主要人物,第一次正面描绘了贾府环境,主人公宝黛的感情也在此回初见端倪。故本课的内容较多,信息量也较大。考虑到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面对这么多的信息量,学生不易把握文本的重点,这种情况下更不要说完成教学目标了。所以将课文内容人为地划分为了三个部分,每个课时完成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解读,将每个课时的学习任务单一化。同时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第一,学生能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法掌握课文第一至六段的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把握作者塑造王熙凤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设定为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为我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第一至六段的内容。
2.结合学情,创设情境。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时,考虑到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为旅游服务与管理,我特别创设了参观游览贾府这样一个情境:以第一人称林黛玉的视角和口吻作为本堂课的导游,同时将课文的文本作为导游讲解词,提前将学生分为四个参观小组,然后以游客的身份跟随教师的讲解进入课文的学习中。相比于以前生硬的讲解,这种新颖的方式使得我能以更加自然的方式介绍有关《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的知识点以及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能在自然又充满新鲜感的情境设定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文本阅读;再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是在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同感,从而能将语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充分发挥了语文的工具性。
3.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是为了将学生吸引到文本中,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进行文本第一至六段的阅读时,我除了将需要正音、正义的字词在黑板上标注出来,还将小组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演示在大屏幕上,并告知学生只有共同完成了小组任务才能参与到最后一道奖励题的竞答中,进一步激励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并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能建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文化基础,我设定的问题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还要简单易懂,这样一来既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慢慢建立、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逐渐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状态。我给四个小组分配的任务和奖励题分别设定如下:
第一参观小组: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我”进贾府的心理状态。
第二参观小组:“我”眼中的贾府如何“与别家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第三参观小组:“我”在外祖母贾母院中见到了哪些人?“我”分别怎么称呼他们?
第四参观小组:其中哪个人物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我”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将人物的性格展现给读者的?
奖励题:结合文中语句和第四参观小组的题目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几个方面,对该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小结。
在分析王熙凤这个任务性格时,我先将学生分析出来的各个小点进行归纳,但不做更多的点评和讲解,而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转身提问学生是否对该人物充满好奇感,从而让王熙凤“登场”(播放影视作品中的片段),将书中文字塑造的抽象人物具象化,让学生不仅去感受经由文字描写所产生的对人物形象的想象,还能直观地去感受由演员表演出来的具体人物情态、动作,这时再由我对王熙凤这个人物进行总结,学生接受和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就变得更加容易了,也易于学生去学习和掌握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方法,甚至进一步地能实际运用到日常写作中,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也就在无形中达到了。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范文2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teacher's main guidance trait, teaching basic strategy trait and teaching means variety and combining the vivid teaching case, the paper tried to provide the feasible study plan for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teaching.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趣化教学;阅读教学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teaching;read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15-01
0 引言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情趣化靠的是教学的艺术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善于发现乐趣、创造乐趣并向学生传达乐趣,这是教的“极致”而教师以他们的灵性、悟性、创造性以及生机和活力去影响、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这便是学的最高“境界”,这也正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才能使情趣贯穿课堂教学中呢?
1 贯彻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其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使语文教学摆脱困境,充满情趣,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为学生的学而教,一切为学生服务。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开拓者。首先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没有老师的引导,就比较盲目,没有方向。怎样引导呢,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呢?我认为这既是一个方法技巧上的问题,也是一个知识上的问题。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肯定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使学生受到感染;也会有广博的知识和幽默的语言,在讲课中左右逢源,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还会有较强的节奏意识,张弛有度不断调节学生的情绪;更会有较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引领学生在文学艺术的海洋里翱翔。更重要的是能把握好情趣化的尺度,处理好教学的主次关系。
2 实践中的基本策略
2.1 参与体验得乐趣 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修养的重要渠道。要使阅读教学情趣化,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修养的过程中,充分享受阅读的快意,必须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因为文章之美,文章之趣存在于文章的整体之中,这种整体的感受,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去体味,不可能从教师的讲解和剖析中得到。强调把阅读的权力还给学生,就是要改变阅读教学中讲风太盛,肢解课文的现象。真正让学生体味到课文的整体和谐之美。真正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简单地读,而应该是有教师引导地读。即“导读”。情趣化阅读教学,就是要教师“导”得好,导出学生的兴趣,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
如教《林黛玉进贾府》以 “林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学分三步:第一步,作者眼中的林黛玉。引导学生扣紧文本阅读讨论,抓住关键词概括人物性格。第二步,学生眼中的林黛玉。引导学生拓展讨论,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第三步,导演、演员眼中的林黛玉。放电视连续剧街楼梦碘玉进贾府片段,让学生通过演员的表演比较、认识导演、演员对原作的理解,对人物的解读。整堂课学生从课文出发抓住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等关键点有滋有味品文章,兴趣盎然话人物,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多元思考,展开了多角度的对话。在热烈的讨论中,他们不仅了解了黛玉的有礼貌,懂谦让,含蓄、细心,理解了她的心态复杂,自卑、自尊,谨慎小心。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这一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多角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而进行的精心安排,以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使整堂课的教学形成一条内容上贯穿全文,教学上贯穿始终,各环节有机联系的动态发展主线。具备了牵引力、内聚力和凝聚力。并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有分量的收获,为学生的发展生成留有很大的空间。
2.2 品味涵泳获妙趣 阅读教学情趣化也是一个品味语言,开发语言内涵的过程。古人读书有“涵泳功夫兴味长”的名言。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的涵泳功夫,善于从那些看似平淡细小,不引人注意之处品出丰富的情味来,在惊喜中认识语言的无穷妙趣。《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初见黛玉时有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竞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老师先让学生自读玩味,学生基本上读出了这是恭维黛玉讨贾母欢心。由此老师进一步引导:“她为什么说黛玉不像是外孙女呢?请把这句话放到特定语境中再做思考。”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思考、讨论,最后领悟到这话有一箭三雕之妙:既赞美恭维了黛玉,又取悦了贾母,还讨好了三位姑娘和两位夫人。因为当时在场还有迎春、探春、惜春和邢、土二位夫人,说她“不像外孙女”,“竟是个嫡亲孙女”三姐妹听了高兴,二位夫人心里也舒服。
语言的魅力常表现在它的内蕴深刻上,这些地方学生往往是不经意的,经老师点拨便很容易品出其弦外之音,且会产生豁然开朗余味无穷的感觉,使课堂充满活跃气氛,让学生增添学习情趣。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范文3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把他的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集中指向所学的内容上,从而达到聚精会神地学习。”多媒体能够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将学习资源进行立体呈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得更持久和稳定。
例如,在讲解著名诗词《沁园春·长沙》时,笔者就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了教学。上课伊始,笔者就用课件声配乐地朗诵了这篇名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随着诗句的变换,和诗词相对应的图片也随之切换,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很快融入到诗词情境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授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恰如其分地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想象中的“情景图”会因人而异,当学生感觉到自己构思出的美妙“情景图”时,他们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美感,从而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此时他们欣赏到的美不是图形美,而是真正的语言文字艺术美。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时,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一种浓郁的诗意。那么,语文教师如何用多媒体来更好地展现《荷塘月色》这一诗情画意呢?对此,笔者并未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让学生欣赏荷塘、月色之美,而是采用了听录音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文入境,认真感知、品味作品语言的细腻、精妙之处,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大胆想象,试图走进作者内心深处,分析作者的双重性格(爱热闹也爱冷清)。作者明明说“这些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还能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等。
三、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教师能迅速地多角度地展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同时,在展示方式上一改过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使同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把林黛玉初进贾府拜见贾母、大舅父、二舅父的动态路线图展现出来,指导学生分别阅读相关的语段,分析贾府宏伟的建筑、复杂的结构、讲究的布局、豪华的摆设,让学生由此探究背后所显示的贾家不同凡响的地位。在学生阅读节选部分重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相关语段后,讨论探究作者的描法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而后在大屏幕上整体归纳显示,这样预计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两课时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了诱思探究教学的整体思路,又可以大大提高授课速度,提高课堂效率。
四、高中语文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1.使教学过程易于程序化。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过程,教师既需要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调控,也需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如果教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势必使教学过程趋于程序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思维只能被老师“牵”着走,从而使教学失去了“弹性空间”。因此,如何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71-0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离不开课堂教学。要体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首先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由于现行高考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维的弊端,导致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认识和习惯,课堂教学显得相对沉闷和单调。鉴于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领悟,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营造一个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由此构建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鸣,推动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高。
一、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程目标内涵的基础上,反复研读、感悟、领会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并根据任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制定出与新课程对应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对《小狗包弟》我们就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了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为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预设了方向,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示范性和针对性,有力地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关注课堂情感因素,活化师生双边交流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两条并行的主线,情感对流是知识对流的前提和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构成要素,是活化师生之间双边互动、交流、合作的重要保障。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关注课堂情感因素,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原则基础上,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动感而灵性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下的情感因素调动策略值得尝试:①认真分析学情,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做到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展开,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有针对性,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②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格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探讨制订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③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呈现语文知识的灵性和美感,触动学生的兴奋点。④选择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对课文内容实施精彩演绎。这种演绎过程不仅给语文学习凭添了新意和趣味,而且让学生通过“角色”领会作品内涵,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情感。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重要表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①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③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④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⑤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作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学习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水到渠成。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学习需要以及不同课型的性质和任务,从整体上谋划教学思路,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以由此所构建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梅.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学知报·教师版,2012,(13).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范文5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语文教研组进行了校本研修,制定了校本,经过实验,效果很好。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创设课堂情趣的载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如在教《我的母亲》一文时,我安排学生排演了课本剧《一个母亲的故事》,效果非常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情趣中学习语文知识。生活中有许多语文问题,它们都可以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语文文本。教师必须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在课堂的知识学习中当家做主,充分地让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追求知识的乐土。如教学巴金的散文《灯》时,教师的导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兴趣程度。如果是平淡无趣的导入,会让本来就讨厌语文的同学们更加地反感,但如果设立一个场景,让同学们回忆小时候一个人在黑夜独行时的感受,来引起同学们在黑暗的小路上害怕、恐惧、渴望灯光、渴望光明的共鸣,从而达到同学们对“灯”的直观感悟,并与老师一起探索巴金笔下“灯”的象征意义,这样一来,整个教学设计引人入胜,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好动可以说是职高生的特点,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上课时他们就喜欢做小动作、讲话等。这样,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窦娥冤》一文时,因为这篇课文是元代杂剧,不少学生看不懂课文内容。于是,我让学生自愿来分角色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看完表演后,他们对课文内容就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学生们特别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提出许多问题并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丰富、形象、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最爱。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手段的有机结合,能突破时空界限,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更容易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再如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通过对这一段戏的屏幕展示,无疑将会使每个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再联系课文选择接受信息,把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这些人物形象鲜明地印在自己的心中。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更容易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语文课堂教学实现了多样化,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语言思维及操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阅读,抓住重点
按备课时设计好的方案,上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 中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和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在本文的阅读提示中找出“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王小玉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正面描写,指对王小玉说唱所作的直接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说唱的声音之美,并无实体形象,全靠听觉鉴赏,直接描写很不容易,但作者却写得很成功。他选用可见到的形象、可经历的事情、可体验的感觉作喻体,使读者借助其他感官来体会声音的美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称为“通感”。阅读本文,应对文中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特别是“通感”的修辞手法细心体会。再后,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出全文九个自然段,一、二、三、四、五段是侧面描写,是铺垫、烘托;九段是用观众的赞扬作结,也是侧面描写;六、七、八三段是正面描写王小玉说书,六段写出场,七、八两段是写演唱过程,从开始到结束,正面描写了王小玉说书的技艺精湛,声音美妙,用了不少特殊的比喻。这两个自然段是重点阅读的。最后,师生一起把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特殊比喻的词语、句子找出来。
通过这样指导学生阅读,基本上理清了脉络,把握了重点,也明白了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特殊比喻。
三、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它所观照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关注的是他们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关心的是他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涵养的深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育者们应将语文学习契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在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安排多样的学生活动,活动均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并能够安排在一定的语境和情景中进行,突出了培养学生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体现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且活动量大,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能使教学效果良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与控制,在启发与示范后,能够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 讨论 能力培养 能动性 感悟性 针对性
所谓讨论环节就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一些开放性的内容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讨论环节它符合了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践行了新课改的核心思想。
著名的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令笔者深有感触。曾经有人用“一根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来形容我国过去的满堂灌的旧式语文教育模式,以前的语文教育方法是将教学内容“填鸭式”地填进学生的大脑,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放到了次要地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知识就像无源之水,没有新思想的产生,知识的获得是十分有限的。
(二)在语文课堂中加强讨论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是开放性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局限在老师给出的答案中而不再思考。讨论环节的增加则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问题的结果,从而锻炼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也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境遇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讨论环节还有助于与大学教育接轨。
中学教育使学生过分的依赖老师的作用,往往使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后产生严重的不适应。一方面,自我约束能力不够,猛然来到一个宽松的环境中不能很好的自觉学习;另一方面,学习能力不够,在大学中不能有效的获得知识。由于以上两点致使很多本来十分优秀的学生在大学中逐渐被淘汰,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十分严重的问题。如上文所说在课堂中对讨论环节进行加强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不适应现象的产生,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其中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日常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一)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深入讨论:(1)为什么林黛玉会如此谨慎?(2)如果你们到外婆家去是什么心理状态?会像林黛玉一样吗?(3)林黛玉如此谨慎说明了什么?对这几个问题,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由讨论中获得认知,枯燥的课文因此而变得富有生气。
(二)利用讨论可以得到学生们的及时反馈,提高老师在教学上的针对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增加了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和信息量,教师得以及时掌握学生认识中的偏差与疏漏,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修正自己的行为及其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强化。比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的讨论中,有同学认为结尾“双双殉情”的悲剧形式有些令人痛心,不如设置成一个“大团圆”的喜剧结果令人开心。就此我们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自己设计更多的结局方式并加以辨析。同学们提出的结尾有:焦刘私奔,焦母去世、焦刘得以白头偕老,兰芝嫁太守之子很幸福、焦仲卿抑郁而终等等。但通过综合全文的主旨讨论比较,同学逐渐认识到只有“双双殉情”的结局才能提升人物形象,才能使作品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如果没有由讨论而来的反馈,这一点可能就被忽略掉了。
(三)利用讨论的方式来维护学生们的心态健康,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
在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争论中互帮互学,修正自己,接受他人,探寻知识,发现真理,学会了客观对待错误和挫折,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和在集体中解决问题的习惯。特别是那些交往能力弱、成绩不理想、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促进了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协同发展和共同进步。可以说课堂讨论不只是学知识,也是学做人。
结语: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中加强讨论环节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科学地安排这一环节。提高教学品质提升学生的素质,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培云.高中语文教育【J】.科技教育.2010(09).
2.孙正君.浅谈语文教育的语感培养【J】,中国教育.2009(11).
3.陈娟.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改与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学问(下半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