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联商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联商务范文1
银联商务做为中国银联控股的第三方银行卡收单专业机构,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收单机构,不仅在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亚太地区全卡种收单交易笔数排名中也位居第一。目前市场网络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率为100%,服务特约商户470多万家,维护POS终端560多万台,庞大的线下商户资源和终端网络系统无人能及。
但是,随着移动消费时代到来,移动支付行业以高速发展之态势推动民生建设的智慧化蜕变,让传统银行卡措手不及,移动支付业务更是呈现出爆棚态势。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报告显示, 2014年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金额17万亿元,全年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53亿笔,金额达到8.24万亿元,而2015年上半年单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就已达34746亿。
移动支付带来的巨大市场,也吸引了互联网巨头甚至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布局。支付宝和微信凭借海量用户以NFC和二维码为武器先发制人,连续推出不同场景下的支付应用;各类银行钱包、电商钱包也紧紧跟随。然而商户接入钱包所需要的巨额系统改造成本、复杂的系统改造工程让商户望而却步;由于没有统一的接入标准,钱包接入后的统一清结算也成为了挡在商家面签的拦路虎,即使对于支付宝/微信这种钱包大佬来说,也是耗时费力,拓展缓慢。
而此次银联商务与北京购阿购公司携手打造的以悦单为基础的整体支付服务,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商户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商户管理系统”、“不改变现有商户收银流程”、“不改变现有商户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各类钱包/APP的接入,全方位支持各种银行卡、第三方钱包、储值卡进行统一清结算管理。
会上,吴宇晖先生就“悦单”服务的使用功能、应用场景及对机构商户的价值做了详尽展示。“悦单”服务由北京购阿购技术服务与银联商务联袂推出,其核心就是电子消费详单。凭借购阿购公司领先的技术,在保障商家收银系统不扰,有效延续商家收银系统使用寿命的情况下,能够为商家、银行、收单机构等提供服务消费者和经营消费者的基础,而且消费者更可以通过扫描获得电子消费详单,并通过详单完成支付、积分兑换、优惠券兑换、权益获取等;或者刷卡支付后获得电子消费详单,享受相应的权益。
做为行业内领先整体支付服务商的购阿购,凭借多年的研发和实践,推出以电子消费详单(悦单)为基础的整体支付服务,针对消费支付产业链各环节面临的困境,逐一击破。商业地产发展,已经由原有的固定收租模式,转变为经营模式,与商户的交易额紧密相关。购阿购整体支付服务能够帮助其实时了解区域内的商户交易情况,不会因为流失任何一笔商户交易造成损失;对钱包及APP而言,通过第三方收单机构的终端网络,解决了难以建立消费场景的核心问题;对商户来说,购阿购整体支付服务中推出的统一二维码则彻底帮他们实现各种钱包的统一接入,有效的拓展了消费群体;同时多维度的数据挖掘能够实现精准营销。
购阿购的整体支付服务,不仅仅是多种支付方式的融合汇总,用户在完成支付动作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应权益,享受各种便捷“快服务”,而商家在整体支付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品牌精准营销、O2O引流、金融服务等行为。电子消费详单模式与支付的完美结合成功地完成消费场景的设立,构建了支付消费服务生态圈。小小的电子消费详单有效连接了用户、商户、第三方收单机构、发卡行/电子钱包,是用户权益与责任的清单,也是实现整体支付的基础,其作用堪比冷兵器的“马镫”,在移动支付这场战役中,具有革命性意义。
银联商务范文2
关键词: 任务教学法 商务英语 联姻
商务英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而高职教育也打出了突出技能、强化应用的口号。高职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问题,要使学生一毕业马上就能上岗,学校必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作为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学者,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规律的掌握,是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首要前提和突破口。这一切都离不开对教学法的探究和运用。鉴于国内目前在实训课中对任务教学法探讨及利用的不足,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信心去展望商务英语教学和任务教学法联姻后的美好前景,同时也热切地企盼着商务英语实训教学能够凭借任务教学研究的成果,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它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强调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任务的定义与分类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课程理论等。对任务概念的阐释和界定也说法纷纭,如Prabhu(1987)认为“任务是一项活动,它要求学习者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借助一些思维过程而有所收获,它允许教师控制和管理这一过程”。Nunan(1989)给交际性任务的定义是:“交际性任务是指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Skehan & Swain(2001)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意义的表达。”Ellis(2003)给任务的定义更为简单,即“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而Wills为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指导。她把任务型语言教学严格地分成任务前、任务链和语言焦点三个阶段。
由于各研究者对任务的定义不同,他们对任务的类型的划分也种类各异,如Pica,Kanagy & Falodun(1993)按照互动的方式把任务分为五种类型:
(1)拼图式任务(jigsaw tasks)
(2)信息差型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
(3)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
(4)选择决定型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
(5)交换观点型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
Willis(1996)曾经把任务分为罗列、排序和分类、比较、解决问题、分享个人经历及创造性任务六种类型。
尽管研究视角和层次殊异,但为研究学者们普遍认同的任务类型大致如下:
1.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
从任务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有的学者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即任务就是现实生活中所做的各种事情;而有的学者则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任务定义,强调任务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关系,特别是任务对促进语言学习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Nunan(1988,1989,1999)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和学习型任务(Pedagogic tasks)两大类。
2.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
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并不仅仅是简单和复杂的问题,而是两种类型的任务。
简单任务的特征是:(1)一般只有1―2个步骤;(2)学习者获得的信息相对比较单一,要做的事情比较简单和具体;(3)运用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比较单一;(4)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复杂任务的特征是:(1)一般有多个步骤;(2)通常需要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完成,有时需要分工协作;(3)需要获得多种信息,而且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4)需要分步骤或分阶段完成若干件事情;(5)可能涉及多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6)一般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有的任务需要的时间更长。
但是,尽管20多年来对任务教学法的研究依然方兴未艾,然而真正致力于商务英语实训教学中任务教学的研究寥寥无几。如今,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一轮洪流掀起了社会向教学要高质量的能听会说且实际操练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找准商务英语教学的良方,其意义不言而喻。
二、目前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商务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的特点,也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独特性。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但各高校的教学计划、内容差别很大,没有统一的商务英语教学大纲,没有权威的教材,难以找到真实商务背景下的教材辅助材料,如一些公司的年度报表、会议记录、纪录片等。
其次,在师资上,绝大多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商务英语的学历背景,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也不很了解,在教学方法上仍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普通英语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过度倚重教学过程的客体,忽略乃至否定了教学的主体,即过于强调和依赖教师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我内化。因而,商务英语教学常常会落入模式的窠臼,在教学过程中方法运用失当,课堂设计也有欠风格的多样化和智能化,乃致陷入教学资源、教师精力的高投入和学生学习效果低产出的恶性循环。
再者,从应用的角度看,学生的书本学习与社会实习仍不能有效结合起来。对于实训的重视不够,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能力开设关于商务英语的实训课。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上依然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入手。有的高校即使开设了实训课,也只是做做样子,没能真正落到实处,找到最佳的实训课的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从中受益。
三、任务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的联姻
由于商务英语教学本身具有言语交际的特征,交际语言教学任务的应用能够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综合的过程,使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教学社会化。因而,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促进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形成了一个认知发展、社会交往和语言学习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以“意义”为中心利用一切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采用多种手段,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习得理论强调可理解性输入,而教学任务正好要求学生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从事自然的、有意义的交际。商务英语内容包括了商务专业知识、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等。商务专业知识是指与商务有关的国际货物,技术、服务贸易和国际合作等。商务英语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它是商务环境中所应用的英语,其语言教学的重心具体在商务环境。因此商务英语教学首先要对学习者的目标环境进行分析,让学习者置身于具体的商务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的商务场景为学生设置具体的与商务活动有关的任务,让他们亲身体验。本文作者拟把任务教学法与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结合起来,期待能探索出适合商务英语实训课教学的良方,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商务任务的设计和应用是商务英语任务教学的重点。这一部分在实践层面上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输入材料和活动的选择及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等方面介绍语言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应用,创造最佳的商务英语习得场所,贯彻任务教学的思路。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例,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步骤是询盘(inquiry)、报盘(offer)、还盘(counter-offer)、接受(acceptance),但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这四个步骤不是都会用到的,所以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材料设置不同的商务场合。如设置广州商品交易会或者是一个展厅的场景,让学生抽签分组讨论,根据要求进行角色划分和自编对话,然后完成这四个步骤中的一项或多项,并要求设计问题,来检查其演示效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的角色,能更主动地加入到讨论中,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加强;公开演示提高了学生勇气,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商务的背景让学习者更加注重专业表达方式的运用。在一个短短的情景中,学生的商务知识、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这些能力在以后的商务工作中不可或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模拟谈判场景、模拟支付场景、模拟办公场景(即商务文书、函电的撰写、商务单证的制作等)。
四、前景展望
作者拟依据任务教学法理论,探求借鉴国内外商务英语实训教学实践,力图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建构出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水平的商务英语教学任务、教学情景创定、教学模式调控、教学手段监测及学生自主环境设计等独立而又交叉影响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从各个方面融合商务与语言的学习,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到真正可以实际操作的语言与商务知识。
参考文献:
[1]Bygate,M,P.Skehan & M.Swain(eds).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and Testing[M].Harlow:Longman,2001.
[2]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Long,M.H.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K.Hyltenstam & M.Pienemann(eds.),Modeling and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5.
[4]Pica,T,Kanagy,K.& Falodun,R.Choosing and using communicative tasks for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and learning. In Crookes,G.& Gass,S.(eds.)Tasks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oretical perspectives[J].Clevedon,Av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3.
[5]Prabhu,N.S.Second Language Pedagog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银联商务范文3
1、SP2更多考虑了安全问题,IP设置为自动获取,其实是从DHCP服务器获取IP及相关参数,但是这个过程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完成.在 SP1时代,这种情况下,操作系统为了防止脱网(微软这么写的),自作主张为网卡设置169.x.x.x的保留IP,不作任何错误提示,如果有多台计算机没有获得正确的IP,那么他们通过保留地址还可以互相通讯。但是安装SP2后,操作系统依据“安全”至上的原则,不分配任何IP,切断网络连接,并报告错误“本地连接受限制或无连接”。
1、方法1是打开“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找到当前的本地连接,右击它,选“属性”,在“常规”选项卡中双击“Internet协议 (TCP/IP)”,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在“IP地址”中填写“192.168.0.1”,在“子网掩码”中填写 “255.255.255.0”,其他不用填写,然后点“确定”即可解决该问题。(如果当前计算机加入工作组或域,就要根据情况而设置)
2、也可以在“网络连接“的”本地连接“的设置里把”无连接时通知我“的选项去掉就行了。
(来源:文章屋网 )
银联商务范文4
关键词:联动营销;协同效应;金融理财
1.联动营销策略简述
联动营销也称交叉营销,是指通过把客户资源、时间、金钱、构想、活动或演示空间等资源整合,为金融企业,也包括家庭式小企业,大企业或特许经营提供一个低成本的渠道,去接触更多潜在客户。交叉营销已成为商业银行开展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甚至是并购得以发生的基础。交叉营销也并非仅适用于大型企业,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交叉营销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企业现金流的平衡;费用相同或减少的情况下,能更频繁地接触更多潜在客户。
早在1965年交叉营销就出现在国外银行业,在国外商业银行领域,交叉营销借助客户关系管理来发现现有客户的多种需求,并为满足客户需求而销售多种不同服务或产品,是一种新型营销模式。其营销的焦点不局限于拓展新客户,而是对原有客户基础的巩固和增量销售。伴随着金融行业竞争的加剧,对现有客户实施交叉营销已经取代市场外部的拓展,成为商业银行保持增长、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外商业银行将扩大交叉销售作为日常业务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
Nash和Deighton(1993)等人认为,交叉营销就是“鼓励一个已经购买了某公司A产品的客户购买其B产品。
Jarrar(2002)认为交叉营销是增加销售效率的新概念。是指借助CRM来发现现有客户的多种需求,并为满足客户需求而销售多种不同的一种新兴营销方式。
Kamakura(2003)认为,交叉营销是指努力增加客户使用同一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Nyas&Math(2006)说:“交叉营销包括销售服务以及向上销售,向上销售指向客户销售价格更高的服务”。
Ngobo(2004)认为,客户的交叉购买是指处已经购买的产品之外,客户从现有的服务供应商处够买附加产品或服务的行为。
Rajan(2008)认为成本的节约是导致交叉营销的原因,他强调对客户信用了解的加深是交叉营销的关键。
2.联动营销所需获取的协同效应
交叉营销还需要获取协同效应。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简单形容,就是“1+1>2”的效应。协同效应可分外部和内部两种情况,外部协同是指一个集群中的企业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资源,因而将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企业取得更高的赢利能力;内部协同则指企业产出、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
安德鲁・坎贝尔等(2000)在《战略协同》一书中说:“通俗地讲,协同就是‘搭便车’。当从公司一个部分中积累的资源可以被同时且无成本地应用于公司的其他部分的时候,协同效应就发生了”。他还从资源形态或资产特性的角度区别了协同效应与互补效应,即“互补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可见资源的使用来实现的,而协同效应则主要是通过对隐性资产的使用来实现的”。
商业银行通过交叉销售可以获得信息、管理、产品设计方面的协同效应。其协同效应是交叉营销能否带来盈利的关键。
诸多国外学者对联动营销的研究表明:联动营销是涉及市场管理、企业管理、金融学的一个综合性研究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交叉营销自身内涵来讲,已不仅仅局限为一种营销模式,而是上升为国外商业银行机构的战略问题,是今后商业银行发展的大势所趋。
3.国内商业银行公私联动营销现状
国内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公私联动营销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00年前后。面对中国不断增长的金融市场,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我国银行业利润中61.22%来自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占38.78%。这预示着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公私联动营销的前景非常广阔。
郭国庆(2003)指出,交叉营销是一种与企业与客户的现有关系为基础去销售另一个产品的营销战略。
学者陈明亮(2005)认为,交叉营销是指客户购买以前从未买多的产品类型来加强客户忠诚度和提高组织利润率。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通过拓展新市场、获取新客户来增加销售和利润的空间越来愈小,因而,提高现有客户忠诚度,从现有客户群深度挖掘销售潜力成为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
傅巧玲(2011)认为,在联动营销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利益协调、渠道整合等都需要结合商业银行时间的发展来开展针对性研究,尤其要将实际案例研究与联动营销实施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
傅巧玲(2012)指出,联动营销的结果取决于人与人的沟通协调、企业文化的培养、有效的激励等。联动营销的实施过程还伴随着银行的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以此来获取协同效应,并提高联动营销效率。
国内研究认为,协同效应是解释交叉营销的主要原因。所谓协同效应即“一种使公司的整体利益大于各组成部分综合的效应”,“是通过相互的合作导致的”。协同效应的取得既和企业管理有关,又和商业运作模式有关。通过联动营销获取协同效应来自于某些资源可以被企业内的子公司、部门、流程或产品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如共享信息平台,销售渠道,管理能力等。协同效应可以通过对组织内部资源的充分调动和利用来创造更高价值。
郭田勇(2005)认为,客户资源对于联动营销是第一要素,而优质、广泛、高效的营销渠道则是联动营销实施的最佳助推器。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实行非常明确地分条线管理,公司客户的主营业务像存贷款、票据服务、贸易融资、结算产品、企业年金、顾问咨询有对公客户经理负责营销维护。个人客户经理对个人存款、信用卡、理财、信托、基金、保险等业务向个人客户进行营销推介。个人客户经理和对公客户经理的客户资源泾渭分明。不利于优质客户的深入挖掘和维护,很多优质客户资源流失严重。同时也造成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成本浪费较为严重。
在当前的监管制度下,国内银行混业经营受到一定限制,客户信息管理落后,错误信息大量存在,CRM运用有限。商业银行管理落后,尤其客户数据管理落后。公司客户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替代银行间融资,给联动营销带来一定的困难。
4.我国商业银行公私联动营销的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联动营销的相关理论和深入系统地研究还比较少,研究内容不够具体,对于商业银行公私联动研究给我们留下了继续深入探讨的空间。
本文将在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公私联动营销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入探析商业银行公私联动营销工作深入推动的有效途径以及改进方法。从客户的交叉购买意向和银行的交叉销售情况两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下辖支行的公私联动营销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以弥补国内该领域实证研究的不足。从健全联动营销意识、建立客户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体制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现实指导意义,为商业银行提供更为国际化视角,对商业银行公私业务联动营销实现进一步发展扩大利润规模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5.我国商业银行公私联动营销的建议
联动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一定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目标来定位客户。联动营销最终目的是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利润。因为在商业银行公私联动营销理论上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学者在公私联动营销理论方面还只限于基础性研究。对于联动营销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框架性研究,对实施过程的细节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实现公私客户资源共享,以服务竞争获取客户、保持客户的可持续性,是联动营销策略的取胜之道。
参考文献:
银联商务范文5
一、物联网金融的概念
物联网金融的定义在业界众说纷纭,未有明晰的界定,从现今运用比较广泛的概念看,物联网金融就是在仓储、物流以及公共服务供应链的金融创新。但是,物联网金融显然不应该只包含以上几个方面,犹如互联网+的广域性,物联网金融在传统金融领域显然也是大有可为的,因此物联网金融应该是在移动互联网和实体金融的基础上,以物联网为纽带和载体的一种全新金融模式,是集现阶段通讯信息技术、交互技术于大成的一种金融创新。可以说,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延伸,物联网将更为开放,适用范围也更加广阔。
二、物联网金融的优势
1.解决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传导障碍。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在实体产业愈发艰难的今天,虚拟经济反倒繁荣起来,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经济关系。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两个市场的趋同应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现今两种经济的负相关关系会给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社会信用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两种经济之间的传导障碍。如互联网金融时代各种“宝宝”,P2P的异军突起,给传统金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从好的方面说,互联网金融开启了一种便利的投资和融资模式,人与人之间资本的融通更为快捷,对实体经济而言应该是提供了很好的资本补充。而从另一方面看,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和信用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P2P金融的发展乱象丛生,各种违约诈骗现象层出不穷,给投资人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也给行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现象有望在物联网金融时代得到改善,物联网的出现将构建起上下游供应链传导间新的合作体系,以物联网智慧金融技术重构商誉和信用体系,通过完善信用体系的方式减少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障碍。
2.解决了互联网金融的场景与网络匹配困难。O2O是互联网思维下双赢的产物,也是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产物。对于线下实体企业而言,O2O拓宽了服务渠道,而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发展线下网络也有助于提升客户体验。但是,企业做好O2O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像滴滴打车、美团、饿了么这些都属于较为成功的O2O模式,可是这样的成功模式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企业因为无法匹配场景与网络导致自家O2O闭环战略无法执行。如很多企业销售产品线上咨询的很多,可是一旦做展销会或者体验活动却发现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户的转化率较低。也有企业做了线上销售后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冲击,这些就是因为网络与场景不匹配所造成的。而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精细化人们的需求,锁定人们的需求场景,从而提供精准的服务,夯实了O2O的基础。
3.解决了传统乃至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不对称问题。万物互联是物联网时代的口号,物联网时代加强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运用物联网技术,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流转都将有迹可循,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都将是透明的,人们对产品的品质将有更有利的把控。对传统金融也是一样,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道德风险,而金融机构对实体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的掌握一直都不是很强,这在传统乃至互联网金融时代都将是无解的命题。只有在物联网时代,这样的情况才能发生根本的转变,对于传统金融的抵质押贷款来说,特别是大宗商品质押J款,物联网的出现相当于定海神针,抵押物的位置、保存状况都将通过网络发送给金融机构,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都将推送给金融机构,这样就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了过去一直停滞不前的大宗商品质押贷款的发展,从而解决一批实体企业贷款难的痛点,有效的将资本导入实体经济。
三、开拓物联网金融市场的措施
银行怎样在物联网金融的大潮中稳步向前呢?本人提出如下措施:
1.加强定制化产品的研发。银行作为金融产品的销售者,在现今金融高度发达的背景下,金融产品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了,但是无论从规模还是种类上来说,银行推出的定制化产品仍然不够丰富,这倒不是说银行闭门造车、不调研客户需求,客观上说这是因为工具的缺乏造成这种局面。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信息传递手段较少,调研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主要是通过对自有客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分析,还有就是监管导向的驱使。因此,当时的金融产品都是大众化且差异化较低,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而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透明度高且获得信息又便利,银行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启发,依葫芦画瓢,推出了各自的电子银行,推出了便捷的信用贷款,银行理财也推出了基于风险、基于人群的定制化产品,这是由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支撑,也就是工具的进步。而到了物联网金融时代,万物互联,搜集的用户行为和用户数据也将更多更为丰富,因此给银行进一步细分客户需求提供了基础,也更有利于银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定制化产品,力求为每一位客户都能提供最特殊最合适的金融产品。
2.动态把握客户需求,加强场景化营销。只要是用过淘宝、京东等APP购物的人群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浏览过某一类商品后,这些APP都将会把你的浏览记录保存下来,下次你再次购物的时候就会出现“你可能喜欢……”的选项,里面有你浏览过的商品也有相类似的产品推介,如果你开启了信息推送以后还会有相关的产品推送信息,这就是现阶段较常见的动态营销,根据大数据将客户不同阶段的需求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分析结果是按照客户实时需求动态变化的。商业银行在这一点上已经落后于这些互联网企业,但是在物联网时代,银行完全有可能抹平这种差距甚至弯道超车。因为物联网技术离不开传感技术的发展,包括位置、行为习惯甚至是身体健康状况都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测。这时通过各种数据的收集,银行完全可以精确的定位用户的场景,比如说人们在购物、或准备看电影、亦或是出行旅游时,银行就可以实时的把握客户的需求,向客户实时推送产品服务,比如说人们旅游时可以把信用卡的优惠活动进行推送,在大额消费时也可以推送我们的贷款产品等,这些通过现有的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渠道就可以实现了,营销成本较低,营销效果也比电话营销甚至是网点营销更出色,毕竟实时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需求,这和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道理是相通的。
3.完善支付手段建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以手机支付为核心的支付手段率先发展起来,比如基于二维码的扫码支付、基于NFC近场技术的闪付、包括Apple pay、华为 pay等手机厂商主导的手机支付。在实际生活中,手机支付在日常支付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不得不说移动支付的日渐强大已经开始和银行收单业务分庭抗礼。如果银行想要改变这样的被动状况也必须要拥抱移动支付,可喜的是大多数银行对此持开放态度,主动寻求合作,在移动支付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银行在物联网金融时代想要继续壮大,也要开始建设自主的移动支付体系,因为人们在消费支付时体现出来的是自己的消费喜好、消费习惯,这恰恰是物联网时代的核心数据。在这一点上,工行的“融e购”、中行的“缤纷生活”、招行的“掌上生活”便是行业的典范,通过自建电子商城,形成了支付闭环的模式,大大减少了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的依赖。
4.加强线上流量导入线下,完善属于银行的O2O。商业银行作为拥有很多营业网点的企业,是典型的线下企业。而银行又拥有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线上渠道,很多业务必须通过线上完成。因此,对于银行来说,打造自己的O2O模式是可行的,O2O的成功关键在于线上线下流量间的共享。从现实来看,银行通过线下推广的方式扩大了电子银行的规模,从而实现了线下向线上流量的导入,但是线上流量向线下的导入却是一个难题。一方面,银行线上推广的力度不够,活动不算丰富,另一方面则是当前人们碎片化的用网习惯使人看业务介绍时只看个大概,而银行业务大多又有很多的限制条件,这样造成客户线下咨询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误解,一旦有几次不满意的体验后就不再相信线上的营销。所以,银行在做客户资源从线上向线下用户导入时需要线上线下的相互配合。一方面线上营销不能只注重“眼球效应”,还要注重用语的准确和严谨,另一方面线下网点的服务水平也要进一步提升,争取服务好每一位从线上导入线下网点的客户,增强导入客户的黏性。
银联商务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58-02
引言
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与金融业的渗透与融合日益加深,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兴的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更加高效透明,在信息传递以及资源配置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及优势
互联网金融即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或商户提供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渠道(谢平、邹传伟,2012)。与传统金融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一)普惠大众,覆盖广泛
依据长尾理论,传统金融更多地集中关注部分核心客户,众多处于“尾部”的普通客户长期处于金融服务边缘(张华,2009)。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集聚效应使大量长尾人群的需求与金融要素充分结合,大大提高了客户覆盖率;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资金供求双方在海量信息中比对选择,自行完成交易活动。
(二)成本低,效率高
传统的经济活动和金融交易行为主要依赖于固定的营业场地,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金融通过打造虚拟的资金交易平台不仅降低了建设营业场所的原始投入,而且使独立的个体和分散的经济活动连接在一起,交易规模更大,交易成本更低。
(三)数据处理技术先进
互联网金融平台集中了用户海量的交易信息,利用云计算,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大幅度提高信息搜集效率。另外,大数据应用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分析客户消费信息、交易记录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强化了风险控制能力。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
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本文从上述三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出发,探讨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冲击
第三方支付是指以非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支付中介,为收付款人提供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以及中央银行规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它支付效率高,使用方便,满足客户随时的交易服务,有利于减少时间成本。
1.直接影响。支付清算和结算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功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导致原本由商业银行承担的这项功能转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承担。一方面,这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地监测到客户的资金流动信息,不利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不利于银行对客户负债业务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伴随着客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了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客户用于支付清算和结算额的活期存款资金相应减少。
2.间接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的代销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产生间接影响。以余额宝为例,通过代销天弘基金的货币基金产品,在提供“直接转账交易”便利之外,提供高于商业银行存款的预期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账户及支票存款账户的职能,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来源。
(二)P2P网络平台的冲击
P2P借贷即“人人贷”,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信贷模式,指有剩余资金并且寻求投资的人,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寻找到满足贷款人预期收益要求的借款人。一方面,P2P网络平台上项目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较高,极大地吸引了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向P2P网络投资转移,降低了银行存款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主动获取资金的一种间接方式,但与P2P的预期收益率相比,其收益率水平仍然较低,从而降低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
(三)众筹的冲击
现代众筹是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筹款项目,投资者为个人感兴趣或大众共同认可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实物众筹、股权众筹等多种形态。其中,股权众筹的主要特点在于投资者的回报为股权、资金等金融资产形式。众筹平台提升了全民参与感,发掘出了投资者感兴趣的产品,增加了投资品种,改变了投资者的资金配置结构,从而导致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从存款、股票向包括众筹融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转变。一方面,众筹项目品种众多,从新产品的研发,到艺术、影视、娱乐、房地产等项目,从而降低了这些领域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从整个银行体系看,减少了从贷款到存款的转化;另一方面,股权众筹以其高风险、高收益、高门槛的特点对商业银行的高净值客户展开了竞争,导致商业银行高净值客户的流失。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及转变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商业银行应转变理念,积极迎接挑战。
(一)简化操作流程,吸引资金流入
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业务流程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优化内部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在产品设计和销售时,商业银行应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深入研究客户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依托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创新产品设计,为客户提供便利、优质的负债方服务。
(二)加强同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仅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的可能。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优势,互联网企业可以学习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从而实现双赢。
(三)区分客户类型,开展市场营销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资金来源主体存在差异,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对负债类客户进行区分与细化,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营销定位,吸引高净值客户的资金流入,扩展主动性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