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雪的诗句有哪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雪的诗句有哪些范文1
1、《我的爱对你说》,这部剧主要讲了大学毕业生丁福乐与单亲富二代女孩尚九九以及海外留学归来的富二代樊伟三个青年人曲折的爱情故事。剧中刘雪华饰演谷一萍。
2、《芸娘》,这部剧主要讲了民国初年,宁城首富陆永年二太太韦一娴生下一名女婴,取名陆明珠,大太太沈容不能生育,已收养一子浩中两人之间的恩爱情仇。剧中刘雪华饰演沈容。
3、《再爱我一次》,这部剧主要讲了民国之间几个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剧中刘雪华饰演王惠萍,一位慈爱而又没什么主见的母亲。
4、《千山暮雪》,这部剧主要讲了商场精英莫绍谦和大学生童雪因世仇而彼此折磨又心生爱慕的感情纠葛的故事。剧中刘雪华饰演蒋云,莫绍谦母亲。这部剧很多人都看过!
(来源:文章屋网 )
雪的诗句有哪些范文2
[提问方式]这首诗的某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变式提问]这首诗(曲)运用了某某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方法指津1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方法,如果是判断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则要对照具体诗句反复斟酌;如果是回答修辞的表达效果,则要了解每一种修辞的作用。
[试题回放]
例一: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湖北卷)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萤①;泣寒,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萤:寒蝉。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解析:答题时既要说出修辞的作用,又要联系具体诗句说出运用这一修辞的妙处。开头几句主要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后面几句主要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例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2005年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飞流直下三干尺:_____
千古长女口白练飞:____
解析:答题时,首先要说明诗句运用什么修辞方法,然后再说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第一句运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答题误区]学生在答题时,往往能说出诗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也能说出运用这种修辞的一些好处,但不能联系具体的诗句说出好在哪里。
五、对诗歌中关键字词的考查
[提问方式]请你说出这首诗中某字有什么妙处?
[变式提问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某种版本把某个字写成另一个字,请问哪个字用得更好?
[方法指津]体会某个字的妙处,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从艺术方面,用了这个字使这一诗句达到怎样的意境,收到怎样的效果;二从思想方面,用了这个字对诗的主旨、对全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影响。
[试题回放]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解析:“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主题更加鲜明。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解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SIJ怨)的意境。
[答题误区]有的同学往往把答题的重点落在有这个字或词的某句上,对这一句进行鉴赏,而忽视这个字或词的作用,这就没有抓住重点。
六、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①事最奢。
万户千门咸野草,
只缘一曲花②。
[注]①结绮、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②花:乐曲名。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营造怎样的意境?“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惆怅东栏一株雪”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这首诗多处运用衬托手法,历来为诗评家所称道,你有没有同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
[解答要点]
1.(1)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雪的诗句有哪些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学习;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84-02
一首古诗的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本节课试图以:想象诗景—体会诗情—感悟诗意,为学生展现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诗。
1.想象诗景。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2.体会诗情。引导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方能体会作者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3.感悟诗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一、抄写古诗,读通诗句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江雪》这首诗,学生跟着老师把诗工整地抄写在本子上。《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初读古诗,读真确、流利。
3.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感。(同时课件出示划出的节奏)《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设计意图:看似简单,却很实用,学生在抄写中不仅接触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写字的训练,真正落实新课标关于“要在每天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的要求。
二、预设话题,想象画面
1.谁能告诉老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的内容类似?(课件同时出示《江雪》、《渔歌子》)对比读:一二组读《江雪》,三四组读《渔歌子》,边读边想想,从这两首诗词描写的内容上看它们之间有哪些异同点呢?
2.同学们,一首凝练的诗就是一幅精致的画,我们学过的《渔歌子》这首词描写的画面上都有哪些景?如果要把《江雪》这首诗也变成一幅画,你觉得该画些什么?又不能画些什么?为什么?(学生边议老师在黑板上边画)该画的内容:皑皑雪山、小路、江面、渔船、渔船上垂钓的老人。不该画的内容:鸟、行走的人及足迹。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对比学习,是本节课的特点,这一步不仅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走进本诗描写的意境。第二步让学生议“如果要把《江雪》这首诗也变成一幅画,你觉得该画些什么?又不能画些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覆盖了全诗,而且创设了阅读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兴趣。
三、创设话题,开启思维
1.这首诗和画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把诗横着读读,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如果老师把前两行的最后一个字“绝、灭”去掉那是怎样的景象?加上这两个字呢?(孤独、寂静、寒冷、空旷……)这是怎样的孤独呢?再竖着读读,(千万孤独)把这四个字变换顺序还可以怎样读?(万千孤独,孤独千万……)
3.张志和在桃花流水中钓鱼,他钓的是一份怎样的心情?同样是钓鱼,但柳宗元却是在冰天雪地中钓鱼,此时的他一个人在空旷冰冷的河水中钓鱼是多么的孤独。张志和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钓鱼是不须归,我们把这句诗改一改用到这首诗中你认为该怎样说?(__________不须归。)横线上可以填上哪些词语?(千里冰封、冰天雪地、白雪皑皑……)你认为他该不该归?
4.同学们,读到此时,在你的眼里,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垂钓的老翁是个怎样的人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通过诗的内容和画面感受冰雪给渔翁带来的寒冷和内心的孤独,特别是两次有创意的读:一是横着减字读,在对比中理解;一是竖着读、变序读“千万孤独”四个字独具匠心,让学生真正走进柳宗元孤独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巧用《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达到学诗用诗的目的。
四、借助资料,走进内心
1.诗人心中的寒冷、孤独仅仅是自然界的暴风雪给他带来的吗?还有其他原因让他感到那么寒冷和孤独吗?自由读读下面的资料。课件出示: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目睹了恶势力横行霸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31岁当上了皇帝身边的大官,但他觉得老百姓在层层官吏的欺压下过得太苦了。于是,柳宗元挺身而出,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百姓说话,替百姓伸冤,进行政治革新。这大大打击了那些当权者,革新只进行了半年时间便失败了。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当时的永州十分荒僻、人烟稀少。他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暂时寄主在寺庙中。由于生活艰苦,不到半年,他的老母便离开了人世,心爱的女儿也夭折了。他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杳无音讯。那些恨透了他的当权者们仍不肯放过他,千方百计地打击报复,造谣陷害,想彻底把他击垮。环境的恶劣、精神上的打击、当权者迫害,使他的健康每况愈下,百病缠身,竟到了走路膝盖直发抖的程度。尽管这样,他还是写下了《江雪》这首诗。
2.学生自由回答。
3.再次问学生:读了这段资料,你现在知道柳宗元为什么在这冰天雪地中不回去了吗?
4.在这样的暴风雪面前,柳宗元始终没有退缩,所以从那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依然独钓的蓑笠翁身上,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柳宗元?设计意图:要真正了解柳宗元,走近他孤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为什么“独钓寒江雪”,必须借助插入他的背景资料,这一资料可谓是运用得及时,恰到好处。
五、增设话题,链接读写
蓑笠翁无言的独钓,包含了柳宗元的千言万语。假如你就是柳宗元,你有话要对谁说?说些什么呢?请写在本子上。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个性化读写的设计。这个读写训练是一个多解性话题,不仅促使学生完成角色转换,而且给了学生尽情发挥的天地,引领学生以特定的视角去写出个性。
六、展示书法,增进了解
柳宗元不但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而且还是有名的书法家。老师给大家展示几种书法字体。如果柳宗元要把他自己写的这首诗题写在这幅画上,你认为他会用哪种字体书写?现在老师就用草书把他的这首诗题写在这幅画上。(老师现场用粉笔在简笔画的旁边用草书书写本诗,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丰富和魅力)。设计意图:古诗与书法总是联系在一起,在这里适当增加了让学生了解书法这一步,目的是适当延伸,拓展知识,增加审美情趣,并用教师的魅力来感染影响学生。
七、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古代诗人中一位钓鱼的名人,他们是古代诗人中最有名的两大钓鱼高手,一起再来读读他们的这两首诗词。
雪的诗句有哪些范文4
《江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柳宗元。古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绝”、“灭”,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设计理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该诗文也不生涩,因此课上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疏通诗句,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想象意境,感悟诗情上,以此来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猜一则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教师板书:雪)
2同学们知道关于雪的词语有哪些?
3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古诗呢?
4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江雪》。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重点理解字词:
(1)“径”,《山行》中学过,“远上寒山石径斜”,“径”指小路,这里的“万径”指许多条小路。“千山”、“万径”是“虚指”,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秋雪、万里船一样。
(2)诗中的“蓑笠翁”,请看大屏幕,(出示蓑和笠的图片)什么是蓑?什么是笠?整个词是什么意思?(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3)扫除了障碍,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全班齐读。)
4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诗句的意思?
三、想象意境
1诗与画是相通的,古人说:“诗中有画”。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展开想象,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交流。)
2教师播放音乐,描述画面: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飞鸟躲进了自己温暖的窝巢,山间的小路也因为厚厚的积雪而更加人迹罕至,这是多么寒冷啊!江面上,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地垂钓,他是多么的孤寂啊!
3学生再次交流“看”到的画面。这是怎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寂静)
4出示孤舟独钓图,看着画面再读全诗,读出对寒冷天气和寂静环境的感觉。
四、感悟诗情
1同学们,在这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的凄凉背景下,有一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地垂钓,你能体会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板书:孤独)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他的孤独。(自由读、指名读。)
2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稍停)读读每一句诗开始的第一个字,“千、万、孤、独”,体会一下,这是一般的孤独吗?这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谁来把全诗读一读,读出这种万千孤独,读出这环境的寂静、清冷和凄凉。(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
3这位渔翁独自一人在这寒冷的天气里钓鱼,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为什么渔翁独自一人在这冰天雪地里垂钓呢?”)
4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吧!(课件出示写作背景和柳宗元生平简介。)
5现在你明白了,柳宗元是借这个渔翁寒江独钓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决心。(板书:坚强 孤傲)
6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把你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7尽管环境是那样的冷寂,心情是那样的孤独,但是柳宗元的内心还是那样的坚强,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来朗读全诗。(配乐学生朗读。)
8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能不能背诵了呢?(学生背诵、默写。)
五、拓展学习
1像《江雪》这样写独钓的诗还有很多,如清代王士写的《题秋江独钓图》(课件出示)。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和作者王士的资料(课件出示)。边读边想: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情?
2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1)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垂钓。
(2)不同点:①时间不同: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②景色不同: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③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两首诗里都有“独钓”,都是指孤独吗?王士轻松闲适的心情还能从哪里看出来?
3小结:看来,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两首诗都写钓鱼,王士写来悠闲自得,柳宗元写来却孤独苦闷。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其中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雪的诗句有哪些范文5
《谈中国诗》原文较长,内容丰富,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1.推荐给学生的选段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2.引导学生关注的内容
(1)一个共识:中国诗“富于暗示”。
(2)一个公式:疑问语气做结束。
3.我引导学生说开去的内容――中国诗“富于暗示”的情况有哪些?
(1)以问结束的诗歌
(2)以景结情的诗歌
(3)精选意象的诗歌
(4)精心炼字的诗歌
4.我引导学生应试的内容――如何用“模板”赏析“富于暗示”的诗歌?
(1)以问结束的诗歌赏析举隅(例子略)。
(2)以景结情的诗歌赏析举隅
山 中
王 ?摇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本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请分析本诗最后一句的艺术效果。
结句以景结情,诗人用眼前漫山的黄叶飘飞这一深秋萧瑟景色,烘托(暗示)了自己飘零旅况、久客思归的悲寂心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赏析“以景结情”的大致模板:
指出手法(以景结情)+结合本诗分析景与情+说明审美效果(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结: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5.引导学生“科研”的内容――如何用“对比”赏析“富于暗示”的诗歌?
(1)精选意象的诗歌赏析举隅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1.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这三句诗都是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来比喻(烘托)人之衰老。
2.谢榛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为什么?
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韦诗直言人老,韵味不足。白诗写将老未老,悲愁不浓。司空之诗多了夜雨昏灯等意象,色彩感和空间感更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暗示性更强,读者对所暗示的悲愁感受更为真切;联想意义更多:天气不好,处境不妙,心境不佳,身体不康,朋友不多……为外第相访之喜蓄势良多。
(2)精心炼字的诗歌赏析举隅(例子略)。
二、我这样教《谈中国诗》的理据
教《谈中国诗》大体有三种处理方式:
(1)引导学生发现钱锺书的“了不起”: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四是通幽默。由此说开去,可以介绍钱锺书的伟大成就。
(2)引导学生读懂这篇文章:一是整体感知,梳理中国诗的几个特点;二是局部赏析,理解本文的几个有特色的句子。由此说开去,可以小结赏析现代文(尤其是论说文)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认识并赏析中国诗的一些奥妙。这是本人所选取的路径。
第一种做法可以使学生对钱锺书产生崇敬之情,但也可能使学生产生“距离感”,我们的“文化昆仑”太“高大上”了,只能仰望,难以企及!当然,若能引导学生去读关于钱锺书的传记,也是极好的;但这可能受限于很多条件而难于落实。
第二种做法非常实在,非常“接地气”,但目标是“读懂此文”,未免没有发挥此文的价值。何况读懂“此”文的一般方法,未必就适于用来读“此类”文章。因而“一般方法”可能被学生视为“谬论”而质疑老师,甚至不再“跟着老师走”。
雪的诗句有哪些范文6
一、激发学习兴趣,把语文教学“故事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语文教学别重要。低年级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想在课堂上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就要多创造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其中“故事”就是吸引他们的一大法宝。在学习拼音时,字母枯燥难记,孩子光靠死记硬背学习起来困难,因此我把拼音教学融入故事中去,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识记。在学习j q x和ü相拼要去掉两点的规则时,先讲小熊ü与朋友j q x相遇时先摘眼镜再握手的故事,再整理成儿歌:小熊ü ü有礼貌,路上碰见j q x,先摘墨镜再握手。这样把枯燥的规则融入有趣的故事中,孩子掌握得迅速又牢靠。
小学生是爱听故事的,教师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能把孩子吸引回到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来。教学中让孩子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鲁班和橹板》一课时,推荐孩子阅读课外拓展阅读书上关于鲁班发明锯子和雨伞的故事,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这样加深了孩子对课文的认识,还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
二、积极创设课堂情境,创造语文学习的乐趣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情境创设得有趣,自然能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的。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走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在想象与交流中,培养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孩子通过体验、参与、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学习语文。这是学习方式的一大改革,它不仅使学生学会如何在活动中参与合作,同时提高自身素质,体验合作的乐趣。以下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5》的生字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表示冬天天气特点的?
生:寒流、大雪、北风。
(老师出示生字“雪”,学生认读。)
师:“雪”字为什么是用雨做偏旁呢?
生:因为到了冬天,天气变冷,空中的雨点儿变成了雪花飘下来,所以“雪”字用“雨”作偏旁。
师:你的课外知识还真丰富,原来雪花还跟雨水有关系的啊?难怪用“雨”做偏旁。
雨字头做了偏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通过想象说出原因吗?
生1:夏天,整个天空都被乌云笼罩着,眼看着雨点儿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下来,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所以,“雨”的第二、第三笔写得大大的,把雨滴都包在里面了。到了冬天,北风“呼呼”地吹,雪花在空中飞舞,所以“雨”的第二、三笔变小了,再也包不住雪花了。
师:听了你的描述老师想到了诗句: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那么大的雪“冖”怎么能盖得住呢?
生2:我是这样认识“雪”字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大地上的一切都被大雪覆盖了,大山也被雪压扁了,成了“横山”。
师:是啊,大雪后的风光真是无限啊。一个“雪”字让大家产生好多美妙的想象,小朋友们还有哪些关于“雪”的词语吗?
生:大雪纷飞、鹅毛大雪、白雪茫茫。
师:这么多词语啊,要是你们能找到一些关于雪花的诗句就更好了。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大家说得真精彩!大家能把“雪”字在田字格中写得漂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