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1

(一) 劳动纪律方面

1.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睡岗。

2.参加开会、培训等集体活动,要关闭手机或将铃声调为震动,做到聚精会神,专注听讲。

3.尊重领导,听从安排,服从指挥,做好本职工作。

(二) 履职尽责方面

1.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严格执行煤矿“三大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作业措施等要求,按章作业。

3.熟悉掌握岗位标准,干标准活,实现岗位达标。

4.爱护公物、设备、器具等,并做好相关保养工作。

(三) 团结协作方面

尊重同事,友爱职工,团结协作,保持良性互动、默契合作,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工作氛围。

(一) 环境整洁方面

1.爱护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自觉保持所在区域环境整洁。

2.搞好文明生产,工具、设备、物料、个人用品摆放整齐有序。

3.爱护公共设施,过风门必须用手推拉开闭,不得随便摘除或破坏各种警示标牌。

4.保持巷道干净卫生,不得乱扔杂物,饮料瓶、塑料袋等杂物必须放入矿车内或带出井口,不得随意乱扔乱甩。

(五) 个人仪表方面

1.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子,勤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清洁。   

2.发型美观大方,不留染怪异发型,不留小胡子、大鬓角、大包头。女职工不得浓妆艳抹,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3.服装整洁得体,落落大方,工作场所不穿拖鞋(特别规定的除外)。

4.入井必须佩带安全帽、自救器、矿灯等,不穿化纤衣服入井。

(六) 文明用语方面

1.同事见别用语:“您好”、“早上好”、“下午好”、“再见”、“明天见”等。

2.工作联系用语:“请问”、“请教”、“请讲”、“麻烦您”、“打扰您”、“拜托”、“谢谢”等。

3.接听工作电话用语:“您好”、“谢谢”、“再见”、“这里是.....,请问您找谁”等。

4.工作检查用语:“您好!欢迎指导工作”、“谢谢指导,欢迎下次再来”等。

岗位执行规范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和评分方法(试行)》相关要求,进一步抓好岗位执行管理,制定本规范。

上岗规范

1.必须熟记本岗位遵守的管理制度、岗位标准及安全操作规程。

2.上岗前要按规定穿戴整齐,带齐工具和防护用品。

3.上岗中按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

(二) 指令规范

1.班组长需使用标准术语下达任务指令。

2.杜绝违章指挥和具有不确定性的弹性指令。

3.班组长下达指令时,须明确提出每一岗、每件事、每一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程度(数量)。

(三) 操作规范

1.岗位工种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等规定进行操作,杜绝违章作业。

2.岗位工种必须熟知操作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2

亚里斯多德说:“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造就我们。”习惯蕴含着文化。让“忠诚、务实、简单”的员工核心价值观真正在大庆石化落地,就需要关注行为规范养成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影响力,引导员工以“主动积极”的心理意志,来突破旧习惯的侵扰,用真正有益的思想与行为来取代不良的旧习惯。这是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职场行为最集中也是最基本的期盼。

一、实现文化理念的落地,必须促进员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近日,根据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司企业文化处历时一个多月,组织编写了《员工核心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旨在引导和规范员工的价值观念、职业操守和日常行为。笔者认为,这不仅可以培育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尽责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员工核心价值观的落地。

第一,设定标准――要量化。设计好员工行为规范的制度蓝本和量化标准是基础。公司即将出台的《员工核心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从职业道德、职业行为、文明礼仪等方面设定了标准,同时,又重点阐述了“忠诚、务实、简单”的理念以及三者的联系。既有内涵,又突出了标准,量化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员工行为。

第二,执行制度――要固化。笔者认为,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和败之别,要么成,要么败。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没有习惯养成也是有缺陷的。在执行制度中,只有通过激励反复刺激,通过故事广泛传播,把共同遵守的行为固化下来,才能形成企业共有的习惯。才能从员工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道德习惯养成中,实现其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愿景。

第三,培养习惯――要赏罚。要构建和实行企业文化建设日常奖励机制,增强良好行为意识,力求按规则使自己文明待人处事,形成良好习惯和素养。核心价值理念不仅发挥规范员工思想和行为的作用,而且也像家教,一个人一看就像有“家教”,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有规范,它是培育习惯非常关键的一环。

二、员工行为规范的养成,要在认同中推行并实施

一名员工加入企业,对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这就是:认知,即了解和知道企业的文化;认可,即同意这个文化;信任,即相信企业所倡导的文化;认同,即行为习惯与企业的要求一致,企业文化是习惯不是制度,从“约束”到“信仰”,对于员工尤其如此。

第一,助燃员工激情。现在的员工在工作中普遍不会甘心被冷落,都在设法让你重视他。由于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通常都要更加进取。所以,企业要构建更为舒适、轻松的生产生活环境,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助燃员工心中的激情,在履行岗责中体现价值,在认真工作中积累成功。

第二,提倡“阳光管理”。事实上,在这个注重交流和追求相对民主和管理文化的时代,员工更希望平等、双赢、共享。所以,只有贯彻人本思想,让员工在认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避免滋长坐享其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性和“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颓废思想。

第三,倡导“个性化管理”。目前,针对员工需求多元、思想活跃的实际,我们要正视“个人主义”,实施不同的多样化的相应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精神。

三、让养育好的性格,成为员工行为规范的定盘针

爱因斯坦指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第一,好性格养育的入手点,首先是训练和养成员工的责任心。心理学中,责任心是一种自觉地将份内事情做好的重要人格特质,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所以,要实现好员工核心价值观的落地,必须从养育员工良好性格入手,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积极性。

第二,引导员工重新审视、主宰自己心态及工作态度的性质。不断校正人心和人的行为偏差,实现人与事的最佳匹配。先学会做人,才能会做事、做成事。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3

一、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落地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一是对企业文化理念从认知到践行有距离。回顾近年来多家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历程,可以说经过不懈努力,公司的文化理念已经被员工较好的认同,特别是在集团下属的基层单位,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本单位文化建设的目标,成为推动发展的思想保障和动力源泉。但分析部分企业近几年对文化理念的践行情况,我们会发现,从认同到践行,中间还有不小的距离。首先,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种做法,往往会使企业文化理念成为摆设。其次,从基层单位来说,个别员工认为,这些文化理念是对公司整体而言的,作为基层单位的员工很难完全践行。三是在践行过程中就理念谈理念、就落实谈落实的现象仍然存在,与自身承担的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二是行为规范从外化于形到内化于心有距离。从去年开始,多家中央企业对员工行为规范的大力推广,广大员工的从业行为规范化的水平得到提升。从效果来看,外化于形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但从持续提升的角度看,行?楣娣洞油饣?于形到内化于心有距离。其一,只把对作业行为的规范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措施,只要简单照做就行。其二,就规范说规范,存在着应付心理。其三,虽然从思想上有了初步的认知,但距离真正把行为变成习惯还有不小的差距。虽然这些问题虽是个别现象,但对我们的行为规范践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是基层单位文化建设制度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要想真正落地,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来保证。从各企业的主体层面来看,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制度对文化的保障作用,文化建设对制度的促进作用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基层单位文化落地的过程中,相应的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文化落地和主要工作的契合度不够。

二、对破解上述难题的思考

作为基层单位,这三方面的问题的确给企业文化落地带来较大的考验。从系统看,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落地,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离开员工的自发与自觉,很难实现这一目标。从过程看,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的落地过程,是与制度紧密结合的过程,只有发挥好制度与文化的相辅相成作用,才会加速实现文化落地。从措施看,要实现文化落地,必须运用好差异化这一有效工具,因为基层单位情况千差万别,差异化推进是文化落地和文化体系建设的有效利器。许多企业从企业文化建设推行肇始,就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强化来破解遇到的难题。

(一)注重文化理念的分解与结合

企业文化理念既涵盖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又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集团层面来说,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作为集团的一员,基层企业认同这一理念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作为基层单位,如果在理念践行过程中不因地制宜,就可能显得空洞或者是纸上谈兵。因此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不能单纯拘泥于形式或条文,既需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理解,又应该与本单位实际紧密结合,确定理念践行在本单位可以通过哪些内容或者哪些形式来实现,从而把抽象的东西分解成具体的目标。于是企业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都通过分解和“化繁为简”,有利于大家立足本单位和自己的岗位来践行理念。

同时,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践行文化理念,其目的就是要使单位中的每一位员工为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目标去努力。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理念的践行,需要随时体现在行动上,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团队的带头身体力行至关重要。一是作出表率,二是通过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行为引导,以自身作表率,让大家行为一致,从而形成合力。三是注重行为规范从外化于形到内化于心。华为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被称为狼性文化,既取决于其文化的企业属性,也取决于员工在文化践行中从外化于行到内化于心,说的通俗一点,着重从强化员工在践行行为规范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入手。从企业文化本身来说,员工是其发挥作用的对象。但从企业文化实施推行来说,员工更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主体。践行行为规范,把要我做变为我主动去做,迫切需要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华为的重要做法之一是既重点抓好行为规范执行的同一性,又按照员工的不同岗位、不同素质和不同作业条件做好个性化管理,使员工在规范从业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通过增强对行为规范的认同,把这种践行变为自己的作业习惯,从而实现认识与行动的有效契合,进而通过员工的自动自发行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践行员工行为规范,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企业现有流程的一种再思考和再优化。哪些是同步的,哪些是起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员工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就会给企业规范流程、规避风险增加有效支撑,而这些,也是我们按照中国南车要求,规范自身从业行为的目的之一。举一个例子,在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华为在发展之初对通过标准化作业对员工的作业行为进行了规范,而在践行员工行为规范的过程中,企业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思考对作业行为进行了再完善。

(二)注重文化建?O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和建设

在基层单位,要实现企业文化落地,更多的是在行动中强调两者的互补和协同。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两方面。对企业整体而言,可以把企业文化看作灵魂,是企业的思想,决策与制度应该以此为指导来进行。当制度涵被员工遵守时,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文化。同样,新的文化又会促进新制度的形成。但对基层单位来说,文化落地地具体措施,很多是在公司的规章制度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制度又是文化建设的有效支撑。要把对企业文化的践行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制度无疑又是最好的载体。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文化在基层单位的落地,都应使两者紧密结合发挥好协同作用。

一是要依托企业制度体系,确定文化落地活动的各项措施。比如说在关键岗位员工行为规范的实施中,应把公司制度体系中的相关规定与企业对员工行为的要求结合起来,确定了本单位的具体做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则可以着手尝试将具体措施制度化。二是将在文化落地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理念作为制定本单位新的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同时将之并贯穿于制度执行的过程。三是要对企业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适应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其中非常重要一点,应本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和重在执行的原则,把对制度的执行本身也作为了部门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加速了制度与文化在本单位的融合。

三、注重抓好员工文化培训

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等体系来塑造与企业发展目标与要求相契合的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企业文化的落地与员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素质紧密相关。因此,在企业文化推进实施的过程中,对员工的文化培训要高度重视。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4

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高新纺织工业园建设、投资、运营主体,以棉纺织项目、印染项目为核心企业,以其它建设项目为依托,通过引进一流的设备、整合优势资源。对纺织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都市纺织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公司党委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充分发挥党委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了天纺投资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

二、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企业应不失时机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步骤,虚心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努力开拓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三、把握先进文化的内涵,建设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

天纺投资公司是具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纺织企业,是以集信息、研发、制造、营销、物流为一体的集聚化优势成为重要纺织服装制造基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此相适应,在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企业文化中,公司党委始终把握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

1、致力于抓观念的转变

公司党委紧紧围绕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纺织企业的重大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唱响“四气”(勇争第一的霸气,藐视困难的豪气,敢打必胜的志气,凝聚职工的人气)精神,按照“四量一新”(洞悉市场的眼量,魄力非凡的胆量,驾驭大局的能量,海纳百川的容量)的标准,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树立与现代都市纺织企业相适应思想意识和文化理念。

2、致力于抓文化的整合

天纺投资公司是由原天一有限公司、第二棉纺织厂、第四棉纺织厂、天旭布业有限公司等优良资产、人员重组而成。公司党委将不同企业的文化整合为公司共同的文化,使其成为凝聚全体员工的灵魂。由于重组原企业文化各不相同,公司在企业文化在吸纳各企业文化精华,提炼精髓,结合园区项目的实际,赋予新的理念和内容,塑造公司独特企业文化。

3、致力于抓文化理念的研讨总结

公司党委以“装备一流、技术领先、管理现代、机制全新、产品高挡、品牌支撑、基本出口、效益显著”32字方针为目标,以“四量一新”为素质标准,以“四气”为企业精神,经过深入研讨总结,制定了公司理念和员工行为规范等,形成了公司企业文化体系。

四、把握企业发展的要求,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

天纺投资公司是纺织新企业,公司党委结合纺织行业的特点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培育充满朝气和活力,体现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将创新、诚信、守法精神贯穿于公司理念和员工行为规范之中,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1、注重培育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变主题就是创新。创新是所有企业保持竟争能力的不竭动力,是铸造企业核心竟争能力的根本途径。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未来的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惟一的办法就是创新求变,将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塑造自己的创新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司党委注重培育企业创新文化,使领导者和员工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氛围,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创新精神贯穿于公司理念和员工行为规范中,如在公司训导词中有“创新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在公司素质标准中有“开拓创新的能力”的要求、对领导干部有“求实创新”行为规范的要求等等。培育创新文化,意在将创新成为公司上下干部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比如: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储备、新设备的使用、新技术的应用、品种结构的调整等,无不体现了创新的成果。

2、注重培育诚信文化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外在体现,没有优秀企业文化就不会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保证企业信誉度、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无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它需要诚信作保证。公司党委注重培育企业诚信文化,把诚实守信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对外,做到向用户承诺了的生产合同、产品就要千方百计保证周期、质量、安全和服务,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对内,在员工间、部门间、工序间、系统间要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公司“诚信为本、经营人才、创造价值、服务顾客、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价值观等公司理念,都体现了诚信文化的内涵。

3、注重塑造企业价值观,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评价事物与行为的共同标准,是引领企业健康发展的理念统帅,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企业的价值观成为每个职工的价值观以后,就会融汇成企业精神,外化为企业道德,这里积蓄着取之不尽的原动力,释放着不尽的创造力。

4、注重培育的守法文化

遵章守纪,令行禁止,是现代企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必须要求。公司党委结合纺织业的特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培育企业的守法文化。“敬业、钻研、求精、高效”的公司职业道德观、员工行为规范的全部内容都体现了守法的内容。守法文化的培育,使员工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比如,员工自觉遵守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执行质量标准,服从组织调动,做到有人检查和无人检查一个样、领导在与领导不在一个样、日班与夜班一个样,工作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5、注重构建科学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规范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管理制度,是一种隐形的深层次管理制度,有着自己的特殊结构和运行规律。通过构建科学的企业文化制度,将企业文化的管理以文字的形式约定下来,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用文化力打造企业竞争力

1、重在将文化力转化为学习力

21世纪是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的生命和源泉,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只有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进取的企业,企业文化才会繁荣发展,企业才会蒸蒸日上。公司党委针对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对新员工采取通读宣讲的方式。但随着新员工工作时间的增加,在他们加盟公司2―3个月时进行一次更深刻、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公司为什么执行目前的理念,对自己的工作会有哪些好处。针对在公司工作时间较长的员工,主要是对照公司的文化理念、标准、规范,结合实际,进行培训、研讨、交流,对符合公司文化的进行表扬,反之进行批评指正,如举行了领导干部、班组长、高级工等不同对象不同各层次的培训、交流工作。办了公司报、内部信息刊物,建立了公司信息网络平台。公司在各工厂、车间、办公活动场所等,根据所在环境在显眼的地方选择相应的公司理念进行展示,经过持续不断地培训训导活动,使公司文化理念在员工头脑中扎根,将文化力转化为学习力,营造一种浓厚学习氛围。

2、重在将文化力转化为执行力

公司党委在制定了公司理念的同时,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将公司价值观细化为可操作的员工行为准则。具体内容包括:员工义务、员工仪表仪容、工作纪律规范、员工人际关系规范、社会公德规范、员工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员工自我管理等等。用公司价值观统一员工思想,用具体的行为标准规范员工的行为,两者密切结合,将公司文化理念由内到外、由外到内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开展了一流员工塑形达标、高级工评聘和表彰先进党员,评选了公司一流员工,从多方面、不同侧面做到学有典型、做有标准、赶有目标,提高执行力。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5

【关键词】企业文化;绿色文化;绿色形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6)06―0027―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经济席卷全球,并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思想与生产方式。企业绿色文化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新理念和新领域。企业绿色文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从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以绿色理念为文化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以绿色消费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绿色制度和策略,满足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绿色需求,来实现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整体目标的统一。

企业绿色文化的管理体系包括三个层面:精神层、行为层、形象层。精神层包括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价值理念,在整个企业绿色文化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部位;行为层包括企业制度及员工行为等一系列内容,在整个企业绿色文化管理体系中处于中介部位,它在精神层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形象层包括企业家、员工、环境、标志、产品广告及包装等一系列形象设计,在整个企业绿色文化管理体系中处于表层部位。

一、确立企业绿色精神文化

企业绿色精神文化在企业绿色文化管理系统中处于灵魂和核心的位置。从企业文化管理实践看来,在企业绿色精神文化建设这一子系统中,确立企业绿色价值观、企业绿色精神、企业绿色目标、企业绿色经营哲学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1.企业绿色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是企业人格化的产物。企业绿色价值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确立企业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进化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无论是从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绿色企业发展规律来看,生态自然观都是企业在绿色文明时代到来时必然选择的一种优秀的价值观。同时,可持续发展观是企业与人类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科学的价值观。(2)确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契合的生态科技观。生态科技观主张科技的运用不仅要从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完善和健康出发,注重人的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要求科技运用与生态环境相容。对在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既要进行科学和技术上的分析与理解,又要进行价值和意义上的判断和评价,尤其要重视科学技术自身包含的人文意蕴和科学技术合理运用的道德价值。(3)确立生存境界的自我完善与对环境的现实关切紧密结合的生态实践观。生态实践观主张积极参与变革人类生产技术方式和生产工艺的实践,努力改变不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主动投身于保护物种、保护环境的各种绿色运动,切实促进回归自然目标的逐步实现。

2.企业绿色精神

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它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表达,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精神的形成,依赖于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认同、认识认同和动作协同。在一个企业里,建立一种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并将其深植于每个员工的头脑中,使之成为每个员工的共识,成为每个员工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这是企业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前提条件和实践基础。企业绿色精神应该突出企业绿色环保精神、绿色健康精神、绿色发展精神。

3.企业绿色目标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企业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一般性生产目标、经营目标、利润目标等单项多层次目标,而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企业最高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是全体员工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只有确立了最高目标,才能够确立整个的目标体系。企业绿色目标应该有:生产安全、健康的绿色消费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攻克技术障碍,使企业绿色产品达到国际绿色行业标准;不断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绿色品牌,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绿色浪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

4.企业绿色经营宗旨

企业绿色经营管理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企业管理方式。因而,企业绿色经营宗旨应该集中体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同时,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从而产生绿色效益。

5.企业绿色管理理念

所谓管理理念,就是指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所应具有的价值理念。在企业绿色管理中,必须突出和体现绿色营销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品牌理念以及全球化理念等绿色管理理念的鲜明特征。

二、完善企业绿色行为文化

企业绿色行为文化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对内行为规范和对外行为规范。对内的行为规范,使企业所遵从的“绿色”、“健康”、“环保”等价值理念得到员工的认同,以创造一个和谐的有凝聚力的内部经营环境;对外的行为规范,通过一系列对外的绿色策划宣传、绿色营销行为,使企业的形象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以创造一个理想的对外经营环境。根据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企业绿色行为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绿色企业道德规范

企业的道德规范,除了包括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善恶标准的道德原则外,主要指企业应该遵从的社会道德准则。绿色企业道德规范主要强调绿色发展道德观,就是无公害无污染地进行生产、发展经济,使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这是以“世界整体”为单元的发展理念,是以整体性为根本原则的人类一体思想。企业要走绿色发展路线,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道德观,用这种道德观去规范企业行为,做到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去关注整个社会,创造绿色效益。

2.行业绿色制度规范

当前,绿色生产将愈来愈体现全球化的特征和趋势,因此,遵从行业制度,规范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成为绿色企业保持其长久生命力的有力武器,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环境管理标准技术委员(S10/TC207),将环境管理工作纳入国际标准化轨道,颁布了IS014000系列环保认证标准。这一由国际公认的权威组织建立起来的统一评价标准,成为全球绿色生产企业努力争取想要达到的重要行业制度规范。另外,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审计制度成为绿色行业又一制度规范。

3.绿色企业员工行为规范

员工行为规范也称员工行为准则,指在同一个企业之中,所有员工具有的一些共同的行为特

点和工作生活习惯。它包括仪容仪表、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环境卫生、安全维护、素质修养等。绿色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应该突出绿色行业特征,无论是员工着装,还是工作流程都要做到环保、卫生、整洁。

4.企业绿色服务行为规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在企业营销中作用的日渐增强,建立企业绿色服务行为规范成为绿色企业实现其绿色营销终极价值必不可少的途径。企业绿色服务行为规范包括建立绿色服务渠道,售前、售后绿色营销服务,废旧产品回收再处理,等等。

5.企业绿色教育培训规范

企业绿色教育培训突出教育培训的内容在于绿色理念、绿色生产知识、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方面的知识,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员工的绿色意识和能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三、塑造企业绿色形象文化

绿色是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色调,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新的选择,绿色企业形象是新经济时代的最佳企业形象。塑造企业绿色形象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绿色产品形象

一个企业形象如何,归根结底要看这个企业的产品。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建立良好企业形象的核心内容。绿色产品形象的塑造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绿色产品内层形象塑造,即产品的使用价值如何。它要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造过程的确定,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各个环节,要综合考虑环保、无污染、安全等因素。同时,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应该是“一种清洁生产”,以确保产品真正的绿色化,让消费者放心地使用。其次是绿色产品中层形象塑造,即产品的外观标识形象,包括产品的外观设计、包装、商品标识等各方面。产品标识、名称设计要符合绿色标志的要求,包装选择易分解、无毒害的绿色包装。最后是绿色产品营销服务形象,主要指售后服务状况。

2.企业绿色营销形象

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者利益结合起来,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绿色形象的塑造要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一要注重绿色消费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二要注重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符合绿色标志的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三要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销售渠道,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四要开展绿色产品的分销与促销活动,有效地实施绿色营销策略;五要通过试用样品、知识竞赛、赠送礼品、产品保证等形式来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以提升企业绿色形象。

3.企业绿色环境形象

企业环境形象是指公众对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的情感体验,即总体印象和评价。企业绿色环境形象是企业绿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定侧面反映了企业绿色文明程度。企业绿色环境形象的目标是:注重全方位美化,塑造一种优美高雅、整齐有序、个性鲜明的企业环境。其中包括:一是院落或厂区的美化和绿化;二是办公室或生产车间内部的整洁有序;三是企业建筑群落的艺术风格和特征设计精美;四是庭院里各种装饰或雕塑具有创意和特色;五是企业区域内废水、废气、废渣治理有成效,等等。

4.企业绿色媒介形象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6

关键词:水泥企业;重组;管理制度整合

企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战略规划实现的基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受限于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和战略规划的适应性,因为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各种生产要素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成功的管理制度的整合可以用最少的代价发挥重组的协同效应,大大提高整合的效率和成功率。因此,中国建材在中外市场看好、企业发展持续稳定之际,中国建材依然将“管理整合”放在重要位置。

一、管理制度整合的内涵

企业管理制度是维系企业正常运作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章程序和标准办法等的总和,借以约束全体员工的行为管理制度的整合是指双方在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方面的协调规范,减少因双方制度差异造成的信息沟通障碍与信息处理成本,提高重组后公司内部管理与经营效率,由此带来管理协同效应[1]。

企业组织整合的基本内容包括:简化组织流程,提高效率;设计集权或者分权的组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使不同的组织形态相互融合,提高运作效率;实行组织的并行结构,强调组织的协同性,以同时并行运作来实现组织结构的设计;建立信息同步传递的组织结构,使并购后的企业双方的业务、行政各个部门在第一时间内能够相互交换与实施监控企业各种信息。

二、管理制度整合的作用

并不是每次联合重组都能做到1+1>2,得到协同效应。原本分散的企业,通过重组后,联合在一起,无论是出于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还是增加企业效益,实施统一的管理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推动云南地区水泥行业价值的回归。

1.重组成本的节约。重组双方通过组织与制度的整合,降低了组织结构混乱和管理制度不合理所带来的各种成本。组织结果和管理制度整合的失败会带来企业的动荡,企业对员工的约束力较差,造成企业人浮于事,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营绩效低下。这些都会让企业产生额外的成本。

2.提高企业重组的效率。组织制度整合的任务之一便是要形成明确合理的岗位说明书、组织结构图和各种规章制度。这一行为可以解决重组企业员工迷茫的心理状态,明确知道自己在重组后企业中的岗位、工作责任和任务,有了个人发展的动力和目标,稳定了员工的心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新建立的规章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重组进程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了重组的顺利进行[2]。

3.保障了重组后的企业快速步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组织和制度的整合可以保证重组后企业在最快的时间内,按照最新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开始高效率展开工作,从而加速了企业步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

三、管理制度整合的手段

(一)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并扩散

重组联合不是简单的把企业相加,要把原来各自为政的水泥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靠的是管理整合。例如中国联合水泥在管理整合上,就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从绩效管理到“五化”+KPI再到“三五”管理,使得管理整合有序顺利推行。

中国建材联合重组的成员企业越来越多,由于各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历史、经营文化、产品品牌,管理理念各不相同;专业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参差不齐;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融资能力、创造现金的能力偏低;企业绩效整体偏差,有些企业运转率低,产能发挥不充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出现亏损。

为此,中国建材积极推进其“五化”(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加KPI(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是以绩效为目标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其中以KPI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了管理中心和所属企业两个层面,是又互为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总体KPI指导下的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和自下而上的保证体系,建立KPI实现要求配置资源的机制。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能力评估制度,加大绩效激励约束力度,进一步完善控股、参股企业经营责任管理制度,扩大绩效评估结果的适用范围,建立按企业绩效等级排序、经营者诫勉、经营者任免等挂钩机制。这套体系是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提炼出的,它与有效提升企业绩效水平密切相关[3]。

(二)确立重组后企业新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重组后企业管理制度的权威性是指企业所制定制度的刚性,也就是“法治”的程度。制度的刚性决定了制度所能发挥的作用,如果管理制度缺乏权威性,那么所制定的制度也就流于形式,其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将会受限,制度所应具有的作用也得不到保证。而受国情所限,企业制度的权威性在很大程度受到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企业文化、员工的价值观以及忠诚度等非正式制度将对员工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的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非正式制度将可以引导员工的行为,弥补管理制度整合过程中由于制度移植所造成的冲突,相应的过于分散的非正式制度将会削弱正式制度的权威性,形成情大于法的局面。

因此考虑到正式制度的两面性,在水泥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正式角度出发,研究和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通过正式制度解决企业重组过程中的矛盾;另一方面要按习俗、文化、情感等培育非正式制度,减少重组双方的冲突[4]。

(三)整合企业各项制度,统一行动规范

水泥企业在管理制度整合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规范制度三个方面内容的整合:

1.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具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和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了财产的所有权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是涉及企业所有层次、决定企业组织的根本制度。在重组企业对管理制度进行重组整合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的就是企业的基本制度,根据重组的目的、性质以及发展境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最终找到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