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童话投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童话投稿范文1
[关键词]传统文化育人;高中数学教学;渗透
高中数学学科的综合性较强,且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所以学习数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利用一些隐形教材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育人理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习惯,而且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在教学时,教师要寻找高中数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让两者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一、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渗透传统文化的能力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数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科学素质,而且可以提高文化素质。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育人,因为数学学科是育人的载体之一。目前因为我国教育的特点,有的人认为学科的学习是在为高考而开展的,这样的发展与教育的初衷不符,也与教书育人的目的不符。因此,我国在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收获知识,而且是为了可以让学生具备数学精神与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学生思维与品质的锻炼,从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数学学科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而且要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将数学学科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数学知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并进行其应用价值的探索与研究。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1.收集与数学传统文化有关的资料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会逐渐发现,大多数学知识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函数“一词由清朝著名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在我国古代“函”与“含”的意思相同,都可代表“包含”。李善兰认为凡式中含有天,为天之函数,古人会用天、地、人、物这四个字来代表四种不一样的变化,而此定义代表了“只要公式里包含变量x,那么该式子就是x的函数”。因此函数也代表了公式中包含变量。对数学传统文化相关资料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效激起学生的探索欲。
2.从多学科中体现传统文化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解题思想已成为转化思想,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与汉代的公孙弘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汉武帝的问询和汲黯的责备时,公孙弘不但不辩解,还大力赞扬责备自己的人,此举让公孙弘得到“宰相肚中能撑船”的美名,这直接体现了数学思维中的转化思维。数学思维方法与中国古代军事书籍《孙子兵法》相关,部分数学公式或思想与《孙子兵法》中的内容理念一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数学知识与我国古诗词的原理相通,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相结合,在多门学科中融入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从多个环节入手从多个环节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数学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采用南宁三中黄河清老师提出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新课引入、概念形成、应用探究、思维育人、史料育人、审美育人、文化育人与目标育人等环节入手。新课引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然后引导学生形成对应的概念,这个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探究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育人可以在形成学生思维理念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史料育人是在教材中充分挖掘丰富的史料内容与育人价值,加强教学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审美育人则是加强学生对美的追求、欣赏与喜爱,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文化育人是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提高自身数学文化素养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目标育人则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求真思想为目标的,促使其自由探讨、发现规律、尊重事实。传统文化从多方面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以培养学生的求真思想与科学态度为最终目标,鼓励其自由探讨、发现规律、尊重事实,从而将其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地位
在教学数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学习目的性与理想性教育,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作用和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
学习数学必须严谨、真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猜想、实践、操作与求证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本质,培养求证意识。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表达想法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学生学会批判、追求严谨的良好素养。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数学家和科学家若是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咬住困难不放的决心,就无法成功。所以,科学家都有坚定不移的精神,他们在面对挫折的时候,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去攻克一切难题。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这项任务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日积月累的坚持。数学作为高中必修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更加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理念中,在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下,帮助学生得到发展,在激发学生探索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我,从而成为对国家有益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丙黄.传统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19(10):4-6.
童话投稿范文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现如今在高中校园内,大量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正在被一点点的侵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逐渐降低。在现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十分有限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十分不重视,这是我们教育思想落后的表现。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将传统文化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
1.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充实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艺术视野。从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目标分析,传统文化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渗透传统文化有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我国很多传统优秀的文章和诗篇中都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和真挚的友情,这些文章和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将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爱国思想和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存在哪些不足,然后自我进行改善,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思想品质。
3.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优秀的爱国主义文章和文化内容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良好的思想道德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国的民族文化发展历程,在学习中逐渐感悟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学生必将更加尊重和敬爱我们的国家,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对于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历史,充分感受中华文明的发展精髓,以及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分析
1.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文化内容与自己距离较远,总是高高在上,有不少难以理解的话语,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不强,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忽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是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例如,在苏洵的《六国论》中,他提出了“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以及借古讽今的“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的论断。再如欧阳修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论断,在《伶官传序》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论断。这些名言名句中的深刻内涵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再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网络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虽然学生的学习任务很繁重,但是依然不妨碍学生对电视节目以及影视剧的热爱,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积极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不断拓展教学途径。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听于丹讲解《论语》,针对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这方面内容,并将讲解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相结合,有的学生喜欢听相声和评书,教师不妨为学生寻求这方面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相声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显著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利用网络技术需要强调的是,在网络中由历史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很多,编剧剧本编写的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严格把关。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繁杂的信息中提炼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合理的使用网络。
童话投稿范文3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校艺术 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68-01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智能手持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以及网络技术成熟推广,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持设备随时随地的了解世界各地消息。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国外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他们很喜欢追求看似时尚革新的东西,盲目追求和向往国外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忽视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国外文化盲目追求并不能真正将其作为自身艺术修养提高的养分,最终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我们民族有着悠久文化历史,我们身处如此优秀的文化氛围中,我们要真正领会到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真谛,这样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分析
1.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高校艺术各个专业属于培养专门化人才的学科,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相对于其他普通本科学生来说,艺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这种录取方式对学生产生了不小的误导,他们认为只要专业过硬,文化课成绩并不重要,然而在很多艺术院校中常常发生不道德的事件,学生容易冲动,行为过激,这并不是艺术创作的需要,究其原因是艺术学生自身文化修养不过关。所以将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学中渗透对加强高校艺术生文化、思想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着现实意义。
2.促进高校艺术发展
在高校艺术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传统文化势在必行。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同时还能拓展艺术生的创作视野。任何艺术的抽象表达都需要深厚的文化根基作为后备支撑,这样才能在艺术作品中赋予作者个性化的表现。我国传统文化和高校艺术教学属于一个文化范畴的两个不同表现形式,两种形式相互交叠,相互融合,促进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1.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华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是我需要我们重点攻克的难题。传统文化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前提下,艺术生只有准确理解传统文化,才能准确把握艺术生的动态。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前讲解自己的对一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深刻的文化底蕴,这样保证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学中更好的渗透。
2.重视传统文化教学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不能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努力,需要学校重视传统文化知识教学,开设专门的课程用于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提高艺术生的文化素养,保证艺术生能准确理解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从而提高艺术生的艺术修养,在进行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也能更好的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底蕴。当然艺术教师也需要重视自身文化修养提高,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但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更好的吸取文化营养,充实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3.协调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艺术理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传统文化所造就的独特文化元素可能和现代艺术行为有着很大差异性,但是他们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都是本身所崇尚的事物成为主流。所以在高校艺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协调好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保证学生能更加懂得艺术的本质。文化和艺术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但又存在很大的联系,属于同一个文化范畴,如果艺术生的文化素养较低,这名学生也很难有艺术修养。艺术的创作不在于形态,而在于所体现的价值和精神寄托。中华民族文化独具一格,旗袍、太极、生肖、诗歌、水墨画、毛笔字、古玩、京剧、昆曲、儒家思想,如此众多的民族艺术近些年在国际艺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引领作用和文化竞争作用。通过采取一定手段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艺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艺术生艺术创造力,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让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世界上引领。
结语
总之,在进行高校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艺术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归属感,提高学生对高校艺术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促进高校艺术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I
[1]邵杰.通识教育在公共艺术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10)
童话投稿范文4
从教育层面上看,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课程。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应该具备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和生物技术的了解程度,实现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此,教师要立足高中生物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多方面的强化措施,使学生获得更加重要的生物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特性。在生物教学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思想,如果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且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严谨、客观、积极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使学生能够保持“以人为本、科学创新”的发展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表现
新课程改革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传统文化更加广泛,其内容十分丰富、实施措施更加完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探索生命规律通过丰富多彩的生物学科知识积累和实验探索,增强高中生物学生的德育范畴,在生物学中探索“植物细胞结构”、“生物进化规律”和“植物生长经验”,逐渐形成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加深学生对生物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从细胞的分裂、分化中领会到生命的神奇,从而更加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在对生物科学的探究中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生物知识,形成客观的思想和认识。(二)凝聚思想价值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不但要借助于生物实验,体验学习乐趣,更要在生物教师的带领下,感受学科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例如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关切之情、理解生物学中的“进化与适应”思想,使学生能够透过生物教育的现象看本质,养成珍惜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观念。除了要具备和谐的发展意识,还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感恩之情。此外,在基因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性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跳出生物教育的局限性,在思想上更加健康,养成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思维和能力。(三)端正生活心态“珍爱生命、远离烟酒、拒绝、关注健康”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生物科学知识的渗透,能够促使学生将“识毒、防毒”和“生命、健康”信息融入实际生产、生活中,自觉的运用生物技能,处理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生物科学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入,弱化高中学生承受的升学压力,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继承优秀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总体上呈现出了积极的发展态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积蓄的力量和知识直接体现出时代的精神特色,融合健康的道德观念,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生物教育的相互结合。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生物课堂是他们探索知识的重要空间,也是继承优秀文化的发展阵地。发展传统文化对高中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优势。除了让他们能够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还能将“礼、义、仁、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被学生继承下去,将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切实提高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遭遇的瓶颈
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的心理,难免会受到不良思想的诱导,从而在自身习惯、生活心态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受独生子女的影响,任性、自我的思想负面层次不断上升。(一)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中生承受着较为繁琐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生在处理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进一步适应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这些压力如果不经过正确的疏导,就会使高中学生出现潜在的心理隐患。在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上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亟待相关工作者通过训练、辅导等形式,促进生物教育中健康教育的发展成效。(二)生物教育和传统文化缺乏融合一直以来,生物教育被广大教育者认为是一项技术性、探究性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师需要在课程方法、评价措施、课堂内容等方面进行多方的探索。在生物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挖掘仍然存在着空缺。缺乏相关著作文献和技术探究。特别是发展领域的空白使生物教育和传统文化难以融合,学生无法获得更加高效思维形式,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无法得到统一。
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课程中存在的依据,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价值观。使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成效,具体分析如下:(一)认识生命,善待他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于生命他们有着很多的不解。在生物教学中,生命的起源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青少年生物教育来说,其中融合的传统文化是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和珍视。在《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有着这样的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就是说,身体是父母所给的,不能进行毁坏,这是传统孝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句话和高中生物教育中生命的教育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关联。当前社会中,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生物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对青年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引导。因此,教师应该结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体生理知识,使学生在生物课程中体会人体孕育、分娩、成长等过程,深深领悟到生命的珍贵。从而更好的理解父母、照顾自己、善待他人。(二)凝聚情感,深化思想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的提升。人是万物的灵长,为此教师需要在生物教学中,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融合,赋予学生良好的思想心态、生活习惯和学习目标。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内容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重视规划”的学习思想,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时间、习惯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如果能够和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实现更好的教育成效。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深化,还要立足生物发展优势,结合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内容,探究科学技术中存在的精神和理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结合传统文化,结合礼仪、忠孝、爱国、修身、齐家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提高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三)多措并举,德育为先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其发展核心是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成人、成才”。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发展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措施,引导学生修德做人。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上,教师可以一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于不同的课程,不能简单粗暴的逢课必用多媒体,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如何提高学习效果上来,老师们要积极探索二者的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合,而不是简单应用,喧宾夺主。(三)多媒体应用要适度、适时不能让多媒体信息满堂灌,过犹不及。尽管丰富多彩的画面,有声有色的资源有助于将学生带入情景设置,但另一方面教师更应配合这些图片、动画适时讲解,点拨。严格控制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讲授,更要注重吸收和消化,不能违背了小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作者:李影 单位:贵州省兴义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喜飞.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方式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129-131.
童话投稿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文教学 传统文化
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诗词本身就是古代作品中浓缩的精华,是优秀文学艺术的典范。但是,高中古诗文教学不能以本为本,教师要有传统文化渗透的意识,只要执教者能细心挖掘,手中教材所能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无处不在。
一、传统文化概念的界定
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这个概念内涵极为丰富,包括国学经典、诗词曲赋、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高中古诗文可以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面非常广泛,常见的例如:国学经典、“优秀文学艺术(手法)、优良传统美德、优秀个人品质、优秀民族精神、独特的思维和智慧”、、民俗礼仪、衣冠服饰、历法纪年、法律刑罚、官职升降等。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1.优秀文学艺术
《史记》选读篇目中《项羽本纪》就极好的体现了司马迁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手法――运用尖锐的冲突、生动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精彩的议论、烘托、对照、描写、夸张以及互见互补等等,把历史人物项羽刻画得丰满传神,史学见解、文学功底让人叹服!
2.优良传统美德
必修五中《陈情表》和初中篇目的《出师表》代表了我国古人最传统的两大情感――至忠和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密码,是优良美德。《离骚》中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成了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3.优秀个人品质(民族精神)
优秀的文学艺《史记》选读篇目中项羽一往无前、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拒绝苟且偷生的英雄骨气;《渔父》中屈原的不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治学勇气;《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太白的飘逸洒脱、铮铮傲骨;《唐诗宋词选读》中《从军行》里大唐书生毅然投笔从戎、渴望杀敌立功、扩大疆土的大唐民族气魄,这些都是蕴藏在作品里值得挖掘和传承的优秀个人品质、优秀民族精神!
4.独特的思维和智慧
必修四《季氏⒎ヲ臾》、《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更蕴含了我国古代圣贤孔孟独到的政治理念、思维和智慧。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坚定推行“礼”和“仁”;孟子则针对梁惠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论说。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表现了柳宗元“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追求,这也是我国古人独到思维、智慧的渗透。
5.等
必修一《赤壁赋》和《唐宋家散文选读》中《后赤壁赋》里以苏轼为代表,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在儒学世界里遭遇“入世”困惑而前往佛道两教寻求“出世”精神解脱,进而能够融合儒释道于一身的特殊现象,这也是我国古人的最好体现;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就涉及到古人重阳节登高作赋、插戴、喝酒的民俗习惯。《项羽本纪》中“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滑稽列传》里优孟用讽谏的方法建议楚庄王对他的爱马“请以人君礼葬之”。这些就是我国古代民俗礼仪的涉及。
二、实施文化渗透的途径
“渗透”不是“灌输”,不是“填鸭”,是合理巧妙地滋养进去。学生不是机器。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繁重,古诗文在教材中的比重也最大,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将弘扬传统文化落到实处,这是每一个执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渗透”法是可行的路径。
古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执教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进行有效“渗透”呢?具体途径有哪些?颜昌容在其硕士论文里也谈到具体途径有:营造文化氛围、品读语言、引用古诗文、查阅资料、阅读名篇名著、借助影视媒体、开展专题学习等。该论文还探讨了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多向性,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横向渗透”和课前、课中、课后组成的“纵向渗透”。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的“渗透”可以分为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两大类。
例如,《赤壁赋》里由“壬戌之秋”来介绍我国古代历法纪年――天干地支就属于“直接关联”,这种渗透是最容易把握的。
“间接关联”主要是指运用发散思维,使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这能够有效激发师生联想。以《唐诗宋词选读》中《青玉案・元夕》的传统文化渗透为例:
正月十五在古代又称作什么节日?当天晚上人们有哪些习俗?与之相关的名句、谚语、有趣的故事又有哪些?
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落实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当涉及到“间接渗透”,需要发散思维的时候,思维导图在任何一个环节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它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而已。
此外,归纳演绎、对比式的比较阅读、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等都是“渗透”的可行途径。
童话投稿范文6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05-01
现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逐渐加快使得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在逐步地扩大化。大量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而言,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传统文化淡化问题出现。为了更好的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在高中语文中加强此类文化内容的渗透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1、对于古文查询工具书依赖性较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文言文、唐诗宋词等,学生依赖最多的并非是语文书本,而是“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宝典”、“诗词精解”等类型的辅导工具书。因此,在语文学习中,一旦遇到无法理解的字词,学生便会立即翻开工具书进行查找,而不是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来对文章进行品位。如此一来,蕴含传统文化内涵教学课文的学习价值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2、关注知识积累,忽略精神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并非仅仅是指指导学生阅读、背诵一些名人语句、唐诗宋词而已。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真正所指的是:在对我国传统充分理解、掌握的基础之上,对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精神、思想上产生一种共鸣感,对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予以吸纳,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高中语文教学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看,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是将教学重点放置于文言文内容的字词翻译及相关技巧的传授之上。整个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思想陶冶、熏陶,学生无法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价值充分理解、掌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汉语思维方式的渗透
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我国民族思维方式的主要体现[1]。如在古典修辞手法中所提到的前后照应,就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民族思维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突出此点。如在《六国论》古文的学习中,在整篇文章的首尾处均充分表明了“六国”的核心内容,首尾呼应的思维方式充分展现出来。又如在《蜀道难》中,首尾都曾提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充分展现出了汉语的前后呼应思维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便应注意对此点的着重说明。又如在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对偶,对仗工整,则充分展现出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对称、均衡思想内涵,在相关课文的讲解中,教师也应注意指导学生对此类思维特色予以充分感悟。
2、传统文化氛围在课堂中的创设
在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极为主要的一部分。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创设、构造出较为优良且和谐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语文文学作品中便包含了许多绘景叹物的内容,这些作品大多具有构思新颖、绘图精致的特点。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由于古人对“月亮”、“月光”等物的描写较多,因此便可指导学生对文章中所提到的“月亮”、“月光”与其它相关的传统文化作品中的描写相对比,积极采用古乐、美景欣赏的方式创设出一种浓厚的美景氛围,促使学生在此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
3、充分展示传统文化强大的资源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做到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积极吸纳其中包含的精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古诗词、戏曲、小说等传统作品,在其中也均包含了极为丰富化的文化知识。这些传承至今的文化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在《陈情表》中充分表现出了古人的孝道;在《离骚》中则在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严厉斥责的基础上,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的高尚爱国情怀;又如《鸿门宴》中充分表达了独特审美情感及民族文化精神;《阿房宫赋》中充分表现出了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均是值得高中学生去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便可积极对这些与传统文化内涵、高尚品质精神相关的课文内容着重注意说明,以此帮助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及掌握。同时还可指导学生对其它课文中所表达的一些高尚品德、精神进行查找说明,以此帮助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完美融入传统文化。
4、加强传统文化与实践生活的结合
在传统文化渗透教育中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精华[2]。在接触各类文化时,学生还是应以一个现代化的科学角度去看待问题。积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论语》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这些文化思想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那么对于社会及其自身的良好发展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如在《师说》的学习中,便能够帮助增强师生双方对于教学的理解,促使教学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性极强,在其继承发展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在国际化趋势日益突显、外来文化侵袭问题越发突出的背景状况之下,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更应注意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在帮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及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感悟,进一步帮助提升其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在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