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作品欣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作品欣赏范文1
关键词:西方美术作品 美术史 美术评论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34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一直是美术教学的难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没有一定西方文化语境下,学生很难理解风格迥异流派众多的西方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不是简单的自我评述判断,这需要建立在对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批评、美学的理论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美术创作是一种实践活动,是美术家创作的过程和技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美术家的创作:任何创作都处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学生自己的创作也不例外。美术史是以介绍美术的风格流派的特征及变迁、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为主。学习西方美术史可以帮助学生搞清美术风格和流派发展变化并加深对艺术活动的复杂性的认识。美术评论是一项专业的谈论和解释评论美术作品的方式。美术评论可以帮助学生不带有个人偏见正确的理解美术作品,有利于学生根据文化和时代做出正确的评判。本文所说美学是指审美经验与艺术评价的批判性反思。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的理解力和综合的审美欣赏水平。
1 美术作品的描述
描述是形象的叙述,是作品的认识和解释。
从美术评论角度:区分作品的门类,是绘画作品还是雕塑作品;区分作品的题材,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它的使用的材料是什么,是油画颜料还是金属材料等;鉴别美术作品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技术方面观察并给予评价,比如美术作品是运用了厚涂法还是薄涂法。
从美术史的角度:陈述美术作品的尺寸;找出形成美术作品的历史环境;美术作品的时空背景;美术家的个人传记;作品的符号隐喻等等。符号学可以告诉我们图像有特定的含义,比如在基督教中,蒲公英代表不幸。
以达芬奇《蒙娜丽莎》为例,请考虑以下问题:这幅画主题是什么?原作的尺寸有多大,现存何处?作者何时何地创作的?使用的是什么材料?作品的前景、中景,分别描绘了什么?人物的姿态和表情是怎样的?光源在哪里?所使用的颜色与自然本色相同吗?是否有空间感,是写实作品还是非写实作品等等?
2 美术作品的分析
分析就是把作品分解成部分,把复杂分解成简单的要素来研究一种思维方式。
从美术评论角度:分析是超过描述的,是更进一步来寻找作品形成的原因。具体指美术作品的要素和规则,它们包括色彩、线条、形、肌理、明暗关系和空间,以及均衡、比例、运动、节奏等。
从美术史角度:比较不同美术家的作品,找出区分不同流派的最重要的方法。
具体以梵高的《星空》为例,请考虑以下问题:这幅画是否完整?美术家是怎样运用颜色、形、线条、肌理?作品是否让人产生运动的幻觉?作品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是否夸大了生活的真实性?作品的焦点在哪?美术家怎样运用了明暗对比和色彩对比?这些旋涡形状的线条是否在引导我们的视觉视线?这些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是否还能找出使用同样方法的美术家等等?
3 美术作品的说明
说明是为了探讨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以及艺术家透过美术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思想。
从美术评论角度:美术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唤起了观者的心理状态的反应,这种心理状态回应往往是观者的回忆、情感、价值观在起作用。比如观者面对的同一幅作品会有不同的情感感受。另外,不同的题材也会对观者的情感产生影响,比如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会激发观者的爱国情感。美术作品的色彩、形、线条、肌理等元素也会引起观者的独特的感觉。
从美术史角度:根据美术家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来理解作品。例如,中国学生想要理解西班牙画家戈雅的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感染力,就需要了解戈雅所经历的社会和政治动荡社会背景对戈雅本人影响以及对艺术的影响。另外,美术家的传记、心理分析以及美术家在作品中所使用的形象符号在当时文化中的特殊意义等,也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以蒙克的《呐喊》为例,理解他的作品时要思考这些问题:画面传达了什么样气氛?画面中的人物的是什么样的情绪?画面的色彩是否有特定的意义?旋涡形的线条给人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光线的戏剧化的夸张是为了说明什么?人物的形象是否有象征的意义,象征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个人经历影响了此件作品的创作?艺术家在创作此作品时感情是否受到什么事件的影响?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人物的呐喊与宇宙人生有何关系?
4 美术作品的判断
判断就是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从美术批评角度:判断艺术家作品运用了什么风格,是具象派和写实主义、抽象派、表现主义或情感主义、超现实主义,还是几种风格并用?
从美术史角度:需要进一步探索美术的内容、历史背景、符号的含义和创作的原因等因素等。
具体评论美术作品时要考虑以下问题:美术作品的创作目的什么?采用了什么风格的?美术家兴趣是否在于表达情感?美术家是否侧重于线条、形状和颜色的排列的表现方法?这幅作品是怎样影响其他艺术家的?当时的环境和事件怎样影响这幅作品的?美术家的生活和个性又是怎样影响作品的?此画在媒介和技巧上有何贡献,又是受何种风格的影响?如果将美术作品的色调由冷色变成暖色,这幅画又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概念,感觉和理念是否象征了美术家的本身或当时的文化?
最后要说的是,美学更富有理论的色彩,一般为高中生阶段提供的课程。在初中阶段则要求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运用美学的辩证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哲理性的追问。
参考文献:
[1]多纳德・赫伯霍兹,芭芭拉・赫伯霍兹.美国初等教育美术教师培训教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美术作品欣赏范文2
【关键词】抽象 艺术作品 赏析 方法
在人类发展的数万年中,远古先民们通过结绳记事和在岩石上作画来记录自己的活动足迹,随着对于语言、文字和图像的使用越来越熟练,在人类历史上逐渐留下了难以统计的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抽象美术作品作为从20世纪才发展形成的美术类型,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
通过近百年的历史发展,抽象美术自诞生以来,逐渐表现为用新方式来表达自然,彰显个人内心的直观感受,以及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的表达,也就是说抽象艺术作品是人类本能的情感反应。抽象美术作品作为艺术作品中独特的一类,有其自身优秀的特点和性质,它从诞生伊始就能够打破美术作品模仿自然地惯例,一反传统的以人类视觉心理感受为创作的根基,呈现出其无与伦比的美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抽象美术作品作为艺术的高级形式,是美术作品鉴赏的一大难点,诸多的观众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往往不得要领,加之对于以往具象审美感知模式的固定思维,就更难欣赏到抽象作品的独特美感。西方现代抽象派艺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难懂的天书,高深莫测无法理解。
抽象美术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是一种通过美术基础语言的元素和方式来进行的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如同众多的艺术形式不能为人所理解,早期的抽象美术作品也被群众所排挤,不受关注。19世纪早期的艺术家通过自发的寻找新的思维角度和展示作品的方法来表达对于当时艺术家和文学理论家的不满,由此而逐渐凸显的美术创作方式发展成抽象派。抽象美术可以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两种,两派的代表人物分别为康定斯基与蒙德里安,他们在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抛弃了在画面中刻画具体情节与内容的惯例,着重运用点、线、面以及色块来刻画构图,以彰显画面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情绪,节奏等抽象的内容,深刻的研究了形式语言对人的知觉产生的影响。抽象美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纯粹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的纯粹和人类精神表达与沟通的自由。
抽象主义在德国哲学家沃林格的著作《抽象与情移》最早谈到:是由抽象绘画发展的,进而形成了美学领域的一种观念。抽象美术作品中不仅受到逃避现实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工业和科学技术推动的影响:建筑环境风格,需要精练的以及简化的艺术形式为之表现;现代机械的化的发展对视觉来说是很抽象的因素,这就需要艺术家来对抽象美进行创造,抽象美术作品的产生是写实艺术作品的补充而存在的。如果艺术的存在的目的形式就是为了形式而存在的,那么抽象则为了抽象而存在的,这是抽象艺术纯粹的目的和意义。
“抽象美”是指不反映具体物象的轮廓或不产生关于特定的物象联想的抽象形式给予人的美感。形、光、色和线等基础元素是抽象美术的基本形式,不需要表现自然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它与具象美术不同的是,它需要欣赏者能够将自己的感受创造性的与创作者所展现的形象相融合,以“视觉观察”去感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视觉观察”需要观赏者较高的艺术审美和艺术修养。众所周知,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艺术作品是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抽象美术作品的产生则来源于不同创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同理解。美术,不仅仅需要对“美”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会认知,是对现实社会的表现,但是在艺术作品中的表达的“真实”不能说是对现实社会的刻画,而是艺术家根据内心的感受创造出来的“真实”。虽然表面上看与自然差别巨大且抽象,但是从艺术方面来看它却是越来越具体了。
抽象美术作品作为现代艺术作品中的一种,是用“抽象”的手法来表现社会现象,组成美术作品的像点、线和面等是抽象美术作品的组成元素,都有其内在的价值。
在对抽象美术作品进行艺术欣赏时,第一要明确作品概念,区分作品分类。抽象美术作品有很多的艺术流派,每个艺术流派特点不同、风格不一,因此在对抽象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首先就是要分清各大派别,分清各类派别的风格和特点,对抽象美术作品进行分类。再者说,我们要对抽象美术作品宽容对待,抽象美术作品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也许并不被全部人所能接受,艺术作为主观性的创作产物,自身就带有创作者浓浓的个人情感所在,因为艺术具有宽容性,因此无论任何类型的抽象美术作品,我们应该带着宽容的心去欣赏;第三,在进行艺术欣赏时必须突破传统的欣赏观念,创新欣赏方法。第四点,在对抽象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不能以平常眼光来看待,而是以适当的“视觉”角度来挖掘抽象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世界。最后,让抽象美术作品进入我们日常的生活,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艺术作品早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落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抽象美术作品也不例外,尽管在大众审美眼光上存在差异,但是巧妙的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将抽象艺术作品展现出来,将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更有利于人们了解抽象美术作品、欣赏抽象美术作品,进而接受抽象美术作品。
抽象美术作品作为众多美术流派之一,具备独特的魅力和潜力,可以说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大众的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尚未达到一定高度,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抽象性”的接受和承受度不高,这是目前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但是,时代和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接受度的范围也在不断加大,在对抽象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就要我们转变传统的的欣赏观念,将审美和艺术素养上升高度,从而更好的释放我们的“视觉”,以“视觉”角度来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的生活化,不仅有利于抽象美术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美术创作流派的多元性和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曾超;谈对抽象绘画艺术的审美[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李月;论抽象美术作品欣赏[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3]桂小径;抽象绘画的美学价值和发现[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美术作品欣赏范文3
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近现代名画家的一些美术作品有:西方的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梦》,达・芬奇《蒙娜丽莎》、《人像》,凡・高《星夜》、《向日葵》;中国近现代的齐白石《虾》、《不倒翁图》、《花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徐悲鸿《巴人吸水图》、《奔马图》、《九方皋》、《田横五百士》,张大千《山水》、《仕女》、《黄山松》、《四屏大荷花》,吴冠中《北国风光》、《长江万里图》、《狮子林》,朱宣咸《夜》、《旭日红梅》、《迎风》、《今天是儿童节?!》,陈丹青《组画》,陈逸飞《黄河颂》、《古桥》、《踱步》、《大提琴手》,罗中立《父亲》、《荷花池》,等等。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上的洗礼,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
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即内容)。注意这里的“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的同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欣赏美术作品首先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审美心理准备。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不仅可以调动欣赏者已有的美术认识、文化修养和审美经验,而且是欣赏者艺术地、审美地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
2.调动积极的审美联想和想象。一方面,美术欣赏的形象思维的特点要求欣赏者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另一方面,美术作品是美术家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创造物,欣赏者要领悟其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的奥妙,也必须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审美能力。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将各视觉感受联结起来,以便完整地把握和领悟美术作品的美感和意蕴。
3.融入真实情感,把握审美体验。审美欣赏是饱含情感的体验活动,欣赏者只有融入真实的感情,才能获得审美感动和审美体验,欣赏者的情感一方面因作品的感染而发,另一方面也可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美术形象中,从而构成审美共鸣,达到强烈的审美体验。
美术作品欣赏范文4
关键词 新课程;绘画;艺术语言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欣赏中,如何解读中外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一、分析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艺术作品所表现意图及精神内涵的艺术语言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
在西洋画中,主要使用的是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西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文艺复兴时期,从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和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一样,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他们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他们也不再因抄袭传统的画法,则给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基本规律,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如《呐喊》中急促、焦躁、压抑的色彩,《舞蹈》中单纯、明快的色彩等。
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的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似的苍老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实际上,临池泼墨,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中国笔墨这种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林风眠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他对中国画有的墨线非常感兴趣,同时又痴迷于西洋油画凡高的如流淌式的狂热色彩表现,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之中国传统的戏剧、壁画、舞蹈等的造型特色绘画载体,创造了中西合壁的独一无二的绘画新风格,新语言;吴冠中的 “东寻西找”,使东方的绘画与西方的绘画联姻,从而形成其中国写意式的用笔,黑、白、灰的墨色对比。虚实处理,仍然是当代画家构成新的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要素,虚实的表现,就是画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中国画家历来认为画必须有笔墨,无笔墨就不能与画。并且笔墨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代代沿袭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赵无极抽象的语言中,让人可以放浪形骸之外,仰观宇宙之大,俯冲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所以极视听之娱,更有“齐彭殇为妄作,终期于尽”的个人哲思领悟。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德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以便使学生的经验内容变得更精确复杂。要做到这点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和仔细观察的机会和用于标示和改善监别力的必要词汇,并能用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指导他们画画是达不到目的的。”为此,在新课程高中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要掌握绘画作品的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既所谓的绘画主题的升华。
二、剖析艺术作品独特艺术语言的含义与创作情感体念
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和肌理等等。
美术作品欣赏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122―01
一、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1.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德育理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渗透,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感悟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2.能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理念灵活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中国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言:“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真正展现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把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灵魂,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感受美术欣赏学习的乐趣和美术作品的魅力。美术欣赏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名家美术作品,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形容和讲解,无法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篇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现《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和壮阔,并指导学生加强对《清明上河图》中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情感以及当时人民物阜民丰、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对美术欣赏作品的情感理解。
2.充分利用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国具有众多丰富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书法艺术等等,展现了人们优秀的创作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美术作品中情感和内涵的挖掘,为学生细致地讲解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升华。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英国画家郎雷的水彩画作品《母亲》这篇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学习的基础上,还有注重对学生“奶奶和妈妈的深情”与“家庭的温暖”等内容观察和理解,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指导,增加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更加爱护母亲,使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美术作品欣赏范文6
【关键字】大班 幼儿 美术欣赏 能力 培养
一、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注重绘画活动的培养,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育迅速,抽象逻辑思维有了萌芽,创造性想象有所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处于较低层次的直感状态,对作品的体验与认知,往往依赖于知觉运作和已有经验的直接推理,不能一下子理解那些抽象的形式美构成规律,对美的要素的各个层面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能力培养的初探
(一)对抽象化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
1.对抽象化作品欣赏的简单论述。将抽象化作品作为欣赏的第一阶段,是因为大班幼儿的知识经验欠缺,思维框框也少。当他们面对抽象化作品时,阻碍就会少,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
2.对幼儿抽象化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指导。对幼儿进行抽象化作品欣赏可分以下几步:第一、引导他们观察作品的线、形、色,展开丰富的想象。第二、指导孩子与作品进行对话,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第三、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与绘画技巧。第四、试着给作品起名字,加强对作品的理解。第五、试着学习画家独特的绘画方法,学习进行美术创作。
(二)对具象化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
1.对具象化作品欣赏的简单论述。对具象化作品的欣赏大多是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但适合幼儿欣赏的具象化作品又应该是幼儿在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把握的。对于具象化作品的欣赏不必过分要求他们一定要按照画家的原意来理解,因为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必然受到他们本身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第一阶段对抽象化作品进行欣赏,他们对绘画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抽象化绘画作品欣赏的基础就可以有效地迁移到对具象化绘画作品欣赏上来。
2.对幼儿具象化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指导。具象化作品欣赏指导方法:
(1)有意观察平时生活,将其纳入生活各环节之中。许多绘画作品来源于生活,如黄永玉的荷花图,任重的花鸟图,刘大伟的人物图等。这些作品都描绘了孩子较为熟悉的事物、情景。他们通过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多去观察这些事物和人物的神态及身体动作更能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为此我们经常带孩子外出散步、旅游,带他们出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看人们的劳动,看看季节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等。
(2)注意分析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感受作品的意韵。根据孩子对作品的观察,我们在每次活动中抽出5—8分钟时间让他们讨论这幅图画的色调、构图如何,作者有何独特作画技法,这张图画有什么特色?对于孩子的回答,此时可采用启发、感染的方法适当加以调整和总结使幼儿容易接受信息,产生一定的心理体验。这是对话法影响美术欣赏教学中比较合适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如对凡高的《向日葵》中成熟的向日葵和未成熟的向日葵的感受的表达,教师可以让儿童用“沉甸甸”“轻快”之类的形容词来描述;也可以让儿童用自己身体动作来表达。当然也可以让儿童用轻重对比的色彩的描绘来表达。
(三)对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
1.对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欣赏的简单论述。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的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线、形等方面有突出的特点,由于孩子在前两部分的欣赏中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将会影响这一部分的欣赏。
2.对孩子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指导。这一阶段欣赏要注意:
(1)充分感受绘画作品的情感,学习用丰富的言语进行对话。
(2)不知不觉中学习某些艺术语言。(3)画创作画,尝试新的创作方法。
如:让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星夜》后,由于幼儿经历了对作品的理解、讨论和解释阶段,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构思、模仿作品进行自己的《星夜》创作。可以学习名人的绘画技巧,但画面的动态与效果要自己想象,经过多次尝试创作练习后,他们的作品变得更有创造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