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理竞赛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理竞赛试题范文1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都能成为声源。
例1 有四个实验现象: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C.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将纸在笔尖下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线;D.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____(填入序号)。
解析:实验中的水、笔、纸是为了显示物体的振动。而“用手按住锣面”是为了阻碍物体的振动,这都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为了改变发声体的长度,研究声音的音调。
答案:A、C、D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所以把固体、液体、气体称为传声的介质。声音传播依靠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例2 《梦溪笔谈》中有如下叙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原因是( )。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发声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睡在地上能感觉到地面在振动
解析:土地能传声,而且比空气传声要快。可以及时发现敌情。
答案:C
例3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____的一种现象。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时间差不到____,____声和____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就是这个缘故。
解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作回声现象。一般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在0.1 s以上入耳就可以分辨。如果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在0.1 s以下。入耳就分辨不清。这时人耳感到声音比较响。
答案:障碍物反射回来 0.1 s 0.1 s 回 原
三、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特征有响度、音调、音色,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描述声音的特征。其中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源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例4 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像有人在拉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所强调的声音的特征依次是____,____和____。
解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这三个物理量对于听者的感觉是不同的。是声音的三种特征。“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强调声音的强度大。人们根据音色的不同可以判断“远处有人拉琴”。“刺耳的尖叫”则强调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响度 音色 音调
例5 如图1所示的四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分别装有不同量的水,用细棒敲击杯口,能发出四个音阶。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换用嘴吹杯口,同样发出到四个音阶。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均填写序号)
解析:本题中,用细棒敲击杯口时,发声的物体是杯子和水柱。A、B、C、D中水量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有高有低。水柱越长音调越低,如D杯;水柱越短音调越高,如C杯。所以敲击杯口时发声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D、A、B、C。换用嘴吹,发声的是杯中的空气柱,发出的四个音阶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C、B、A、D。
答案:D、A、B、C C、B、A、D
点评:声音的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间有差异,分析响度时抓住声源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分析音调时,发声体越长音调越低,发声体越粗音调越低,发声体越松音调也越低:如果发声体的长度、粗细、松紧相同,但结构、材料不同引起发出的声音不同。那就是音色的差异。
四、声的利用与噪声危害的防止
声音是一种波,声波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具有能量:人们可以很好地利用乐音。也要有效地防止噪声。
例6 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建造得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解析: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凹凸不平的障碍物时。其反射类似于光学中的漫反射。能减弱声波的集中反射。有效抑制回声对听觉的干扰。
物理竞赛试题范文2
1 密度法
此法的根据是定义式ρ=m /V测密度。
例1 在物理实验课上,老师拿出一架天平,一个量筒,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些水和一些小玻璃球,让同学们利用这些东西测出小玻璃球的密度。细心的小红发现老师没给砝码,一问才知道是老师故意不给的。小红想了一会儿,又向老师要了一支滴管,就动手做起了实验,并很快做出了结果。请你说说小红是怎样测出小玻璃球密度的,她向老师要滴管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 要测小玻璃球的密度,必须测出它的质量和体积,体积可用量筒借助排水法测出,怎样测出玻璃球的质量呢?联系水、滴管和量筒,可以方便地测出与玻璃球等质量的水的体积,有m =ρ水V水即可得到玻璃球的质量。
解析 (1)调节天平平衡。
(2)将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在左盘的烧杯中放适量的小玻璃球,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并使用滴管滴水使天平再次平衡。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V水,则小玻璃球的质量为:
m球=m水=ρ水V水。
(4)用排水法测出小玻璃球的体积V玻,则玻璃球的密度为
ρ玻=ρ水V水/V玻。
2 U形管法
此法的根据是液体压强平衡原理测密度。
例2 现有透明塑料软管连接着的两根直玻璃管及铁架台、米尺、滴管和足够的水,用这些器材可以测出不溶于水的液体(例如食用油)的密度,写出你测量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分析 将透明塑料软管连接着的两根直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即为U形管,刻度尺可测液柱的高度,因此可用液体压强平衡原理求解。
解析 (1)测量步骤:
①将两根玻璃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在管中注入适量的水。
②用滴管向管中注入待测液体(如食用油)。
③从待测液体和水分界处的水平面向上分别测量两管中液体的高度,如图1所示。
(2)计算方法:
管中液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分界面等高处两管中压强相等:p左=p右。
分别以ρ水和ρ液代表水和待测液体的密度,以h1和h2代表水和待测液柱的高度,则:
ρ水g h1=ρ液g h2,ρ液=ρ水h1/ h2。
3 杠杆法
此法根据是杠杆平衡条件测密度。
例3 一个地质勘探小分队,在野外河边休息时发现了一种矿石,他们非常想尽快知道这种矿石的密度大约是多少,但是手中只有皮尺、直木棍和针线包中缝衣服用的针和细线,请你帮助他们利用现场可利用的物品,设计一个测定矿石密度的方案,并推导出计算矿石密度的表达式。
分析 要测矿石的密度,皮尺、直木棍、细线及现场(在野外河边)可利用的物品,可用杠杆原理来完成。
解答 (1)用细线悬挂直木棍作支点。
(2)用细线拴好矿石挂在支点的左侧,在支点的右侧挂一块石块,移动石块悬挂的位置直到木棍水平平衡。
(3)用皮尺分别量出悬挂矿石和石块的点
物理竞赛试题范文3
2012年2月11日,“华约”和“北约”高校自主选拔物理考试在同一天举行。针对这两套自主选拔物理试题,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备考指导。
知识板块
两大联盟物理试题知识点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
能力板块
自主选拔物理试题较多地考察整个初高中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高校要求的各种能力的各个方面,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应用能力、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模型转换能力等,重点通过物理思想方法的灵活应用来考察能力,全面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分析能力和自然科学素养等。共同选拔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
试题分析和评价
由知识板块及能力板块来看,2012年“华约”自主选拔物理试题分值是70%,占了总分的绝大部分,形式上和去年完全相同(7+1+3),而题目设计风格总体而言和去年没有太大变化。“华约”试题难度略高于高考,也可以说全面贴近高考,基本没有超纲的内容。部分题目给出不同于高考的模型,让学生从头开始分析,而非简单的回忆原题;更多的题目则是利用高考原题模型,进行旧题翻新来考察学生的能力,如19、20、21、22、26、30题等。
而2012年“北约”自主选拔物理试题,可以说难度高于高考低于竞赛,基本没有超纲的内容及竞赛专用的知识点,没有给学生制造知识。试题由2011年的七道大题改为三道选择题、三道填空题和四道解答题,十个题共100分,每道题都体现了出题人明确的考察目标,可以说都是仔细斟酌过的。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北约”试题难度系数高于“华约”,但表述比2011年更加贴近学生,便于理解,同时避免了复杂的计算。
两套试卷,都是重点通过对力、热、光、电、原五部分物理知识的理解、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典型物理模型的掌握等方面,来进行能力考察,全面考察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从2012年华约、北约等试题看,其实超纲题很少,主要考的是思想方法和能力,重点是通过知识的灵活应用及思想方法的迁移来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素养等。共同选拔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
自主选拔物理备考复习指导
当前,高校自主选拔物理试题只考十来个题,分数占70到100分,要在一小时内完成,且最后一道大题高达20分,平均每题10分,因此它以区分度高、难度大,倍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那么,考前如何寻找能力增长点和培养创新意识呢?我建议:
首先,高校自主选拔物理学科备考中,应掌握“四靠”――靠知识体系的构建,靠思想方法的提炼,靠良好的学习习惯,靠信心和士气,来构建学科体系、形成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增强学科能力、提高自然科学素养,才能达到标本兼治。
其次,遵循自主选拔物理命题趋势。自主选拔物理考试的特点是高于高考低于竞赛,重点考察力电的主干知识,如运动和力、受力分析,动量、能量、振动、波动及人造卫星运动,带电粒子运动、电路、电磁感应和热光原等。从近几年“华约”、“北约”等试题看,正如前面所说,超纲题很少,主要考思想方法和能力。因此要加强思维训练,练习解题思路,找准解题方向。
再次,努力寻找能力增长点,就要打破思维定势和定局论,树立自信,鼓舞士气,不轻易放弃,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物理竞赛试题范文4
2008年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即第十八届天原杯化学竞赛)在4月13日如期举行。纵观本届化学竞赛试题,其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试题的开放性,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具体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试题突出开放性
本届化学竞赛试题中能为考生提供较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试题被大量采用。此类试题为培养学生发散、收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学科创新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好题型。
例1.(2008全国赛题6)常温常压下,10mL某气态物质含有2.68×1020个分子,而这些分子里又含有8.04×1020个原子,则判断该物质是一种()
A.单质B.化合物
C.混合物 D.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题中数据告诉我们:该物质的每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通常所见的臭氧(O3)、CO2气体都符合条件;意大利科学家制造出的新型氧分子(O4)如果和氧气分子(O2)混合, 也满足条件,因此符合条件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混合物。
答案:(D)
例2. (2008全国赛题17)请按CH4、NH3、H2O、HF、HCl排列顺序,列出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的规律:_____、____;这五种物质中除_____(填化学式)外,各分子所含核外电子总数均为_____个。
解析:仔细分析给出的五种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看出:从组成上讲,这五种物质均由氢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除氢元素外,其他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从量的方面分析,五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从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五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减小,对于CH4、NH3、H2O、HF四种物质来说,其分子所含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0,而HCl为18。
答案: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减小,HCl,10。
启示:开放性试题也称为创新能力评价(培养)题、扇形题、发散题等,一般是指那些或是正确答案不唯一,或是思维过程不唯一的试题,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方式有三种:一是条件开放(给定多余的条件或者没有限制条件),二是过程开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三是结果开放(可以得到并列的多个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方位理解试题,处理信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从多角度分析,多层次思考,以探寻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一题多解或多题同解等。
2试题突出科学探究性
科学探究包括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反思评价等环节,对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进行考查,通常用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例3.(2008全国赛题25)A、B是实验室二种常见的玻璃仪器
(1)下表内已绘制其中2种仪器上部约1/4的局部特征,请你分别根据其用途补绘剩余部分。
(2)下列仪器可装配一套“随开随用、随着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填写所用仪器的序号:_______(夹持、固定的仪器不考虑)。能用该套装置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任填两种)
解析:(1)根据给出的仪器A和B的用途可知A为试管,B应为烧瓶;(2)给出的仪器能够装配成“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因此所选用的仪器应为②⑤⑥⑧,该装置用于常温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不需要加热,初中化学学过的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备)均能用该套装置制取。
答案:(1)试管(图略)、烧瓶(图略);(2)②⑤⑥⑧,氢气、二氧化碳。
例4.(2008全国赛题26)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①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②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请你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若不严谨,请作补充,_______
(2)请你对该实验装置予以评价,_________。
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同样也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同学的猜想不严谨;该同学的猜想②是木炭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是CO,CO有毒,进入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因此应将一氧化碳进行处理,如将其点燃或用气球收集起来。
答案:(1)不严谨,CO2中混有CO同样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该实验装置不够环保,因为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反应中产生的CO进入空气会污染环境。
启示:该类试题貌似复杂,有的知识还比较陌生,乍一看觉得很难下手,但事实上解答该类试题所需知识和解决方法,都是已学过的或题目暗示的。解题时只要静下心来读懂题意就可攻克,难度并不大。在进行探究时要注意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思维找到解决新问题的钥匙、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得出结论。
3 试题突出化学新信息新情境
信息给予题,又称化学新信息题、化学新情境题,一般由“新信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此类试题能考查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题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有利于选拔有潜能、有创造力的学生,符合竞赛命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素质型”转变的要求,成为近年化学竞赛命题的热点题型。
例5.(2008全国赛题18)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中取得的杰出成就。
不同物质接触面的过渡区称为界面,若其中一物质为气态时,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在其表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表面现象,而研究各种表面现象裨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
(1)界面的类型形式上可以根据物质的三态来划分,如液―固界面等。表面现象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界面上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
(2)下列哪些研究属于表面化学研究的范畴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钢铁的生锈
b.以金属为催化剂,用氮、氢合成氨
c.以铂、铑等为催化剂,将汽车尾气中的NOx、CO等转化为无污染物质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知道:表面现象是气体与固体、或气体与液体在其表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因此表面现象主要研究的是气―固界面、气―液界面上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2)a、b、c三个选项中均涉及气―液、气―固之间的反应,三个化学反应中均有气体参加,因此均属于表面化学研究的范畴。
答案:(1)气―固、气―液;(2)a、b、c
例6.(2008全国赛题16)用于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FTFE,它是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
①具有特有的表面抗粘着的性能;
②使用寿命至少为25~35年,是用于永久性多层可移动屋顶结构的理想材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③达到B1、DIN4102防火等级标准,且不会自燃;
④质量很轻,只有同等大小的玻璃质量的1%;
⑤韧性好、抗拉强度高、不易被撕裂,延展性大于400%;
⑥能有效地利用自然光,透光率可高达95%,同时起到保温隔热的性能,节省能源。
(1)②说明ETFE的化学性质在自然条件下较_______(填“稳定”或“活泼”)
(2)上述特点中,属于ETFE的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信息“FTFE的使用寿命至少为25~35年,是用于永久性多层可移动屋顶结构的理想材料”,可知其化学性质在自然条件下比较稳定;(2)物质的物理性包括物质的密度、延展性、强度、硬度、导电导热性等方面,因此④⑤⑥指的均是ETFE的物理性质。
答案:(1)稳定;(2)④⑤⑥
启示:从信息试题的解答要求来看,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题目新颖、要求很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往往是初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因此,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初中化学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新信息、新知识,在阅读、获取新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已掌握的化学基础和基本技能,参照题目要求进行解题。
4试题突出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试题突出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所考查的问题是学生需要或想知道怎样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会使得解题过程中不再是一种被动的、被评判的过程,而变成了一种主动解决实际问题、展现自己才能的过程。
例7.(2008全国赛题10)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解析:物质燃烧产生的灼热的二氧化碳的密度较小,因此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楼房着火会夹杂着很多烟尘,由于影响人的呼吸,因此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密度较小,因此应尽量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但不能打开窗户,这样会因进入了充足的空气,火势会越烧越旺。
答案:A、C
启示:该类试题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教师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关注科学,善于从书本、报刊、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取与化学有关的信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体验化学世界带来的无穷乐趣。
5试题突出归纳、总结与推理
归纳总结与推理型试题,是将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方面进行相互渗透、归纳总结而进行命题的一类题型,这类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考点深,成为近年来竞赛命题的热点。
例8.(2008全国赛题14)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Ba2+、Cl-、CO32-、SO42-。现取两份200mL溶液并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约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不存在Ba2+,可能存在NH+4
B.CO32-一定存在
C.Na+一定存在
D.一定不存在Cl-
解析:铵盐与NaOH溶液共热会产生NH3,因此题中的0.68g气体实际就是产生的NH3的质量,根据关系:NH4+―NH3可以计算出NH+4的质量为0.72g;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沉淀为BaCO3和BaSO4,且BaSO4的质量为2.33g,BaCO3的质量为:6.27g-2.33g=3.94g,据此很容易知道CO32-的质量为1.2g、SO42-的质量为0.96g,与CO32-结合所需NH+4的质量为0.72g,与SO42-结合所需NH+4的质量为0.36g,但题中NH4+的总质量只有0.72g,因此一定含有Na+。
答案:B、C
例9.(2008全国赛题20)下列有关的物质及其相互转化,都是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中A、B、M、E均为常见的单质,F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①一定量的A在B中点燃可生成C和D的混合物,且C、D均为无色气体,C是常见的还原剂,可与B进一步反应生成D
②M+BG(此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佳反应)
③D+LF+G
④C+KD+E
(1)写出D和F化学式:D________,F_______。
(2)转化④在金属冶炼中常用来炼________。
(3)A在B中燃烧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两个):______、______。
解析:氢能源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A在B中点燃”,说明B能支持燃烧,应为O2,反应:M+BG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佳反应,可知M为H2,G为H2O;A在B中燃烧的产物之一,C是常见的还原剂,可知它应为CO,则D为CO2。F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据③可知L为Ca(OH)2, F为CaCO3; CO能够与铁的氧化物反应,因此由(2)在冶金工业中通常用来冶炼钢铁。
答案:(1)CO2; CaCO3; (2)铁; (3)C+O2CO2, 2C+O2 2CO
启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积累、归纳和整理,如对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用途、物质之间的转化、制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形成知识块,准确迅速地解答问题。
6试题突出对化学素养的考查
化学竞赛命题从定性实验和定量分析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简便的计算。定量计算是从定性思维到定量分析的质的飞跃,是学生从定量视角去认识和应用化学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的化学计算主要涉及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及其相互渗透的综合计算。
例10.(2008全国赛题12)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拟选用下列物质中和后再排放:
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相同量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A.CaCO3B.Ca(OH)2C.NH3D.NaOH
解析:假设废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98k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与98kg H2SO4反应需要CaCO3的质量为100kg,价值为1.8元/kg×100kg=180元;与98kg H2SO4反应需要Ca(OH)2的质量为74kg,价值为:2.0元/kg×74kg=148元;与98kg H2SO4反应需要NH3的质量为34kg,价值为:6.5元/kg×34kg=221元;与98kg H2SO4反应需要NaOH的质量为80kg,价值为:115元/kg×80kg=920元;
答案:B
例11.(2008全国赛题13)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1g/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mL溶液,用每次20mL蒸馏水冲洗了2次,此时烧杯中残留的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先的()
A.1/81B.1/820C.1/1681 D.无法确定
解析:为方便计算,假设烧杯中所盛醋酸溶液的浓度为1,则第一次清洗后残留的浓度为:0.5mL×1g/cm3×1/(20mL×1g/cm3+0.5mL×1g/cm3)×100%=1/41,第二次清洗后残留液的浓度为:0.5mL×1g/cm3×(1/41)/(20mL×1g/cm3+0.5mL×1g/cm3)×100%=1/1681,即烧杯中残留的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先的1/1681。
答案:C
启示: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化学计算题已经走出偏、难、繁、旧的命题误区,一些与生产、生活息片面性相关的应用性、评价性、探究性的计算题脱颖而出,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化学竞赛命题方式的灵活性、命题内容的广泛性及问题考查的过程性,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考试氛围,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还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扬。
总之,本届化学竞赛更加注重命题的基础性、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突出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等新课程理念。同时,化学竞赛在问题情境设置上将更具人性化和时代性,对中学化学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夕林.中考化学的热点透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3):39-41.
物理竞赛试题范文5
3.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公切线--解决两圆相切问题的钥匙徐连升
4.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解竞赛题张景强
5.易混淆的两个字"或"与"且"许开成
6.常值换元法应用举例袁民华
7."最值求法"的常用方法和技巧郭际顺,王传亮
8.例谈用旋转解题陈振良
9.数学题中错误解法的隐蔽性姜国基
10.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求解析式夏立勋
11.变式课本作图题,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毕保洪
12.""--联系三个"二次"的纽带赵育红
13.巧用四边形性质妙解一类问题程景德
14.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和评价曾卫东
15.代数式"典型错例"剖析韩玉海
16.为什么零不能作除数刘凤桢
17.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常见错误郑冠彪
18.例析一元二次方程整数根问题的解法朱元生
19.补形法解题几例翁献忠
20.二力平衡解题分析杨东泉
21.对几例物理竞赛题错解的分析王小未
22.一道电学题的题解与归纳刘志标
23.开拓思路善思多解华兴恒,王维靓
24.弹簧秤问题种种于顺,刘玉海
25.漫话"摩擦"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戴金龙
26.欧姆定律的再理解杨元俊,曾繁珍
27.辨析两道开放题沈丽,吴俊
28.欧姆定律计算与论证新题型例析邢海根
29.中考物理改错题二则张伟
30.小灯泡亮暗的分析与比较郑加宏
31.万变不离其中的"惯性"郑燕
32."运动和力"典型问题分析杨军
33.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要"五抓"徐宜秋
34.分类探析"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考题王兆才
35."碳和碳的化合物"创新题型探究孙玉明
36.CO与CO2的比较及题型例析赵立新
37.与CO2有关的中考化学评价型试题类析何如涛
1.判定三角形形状初探十法彭玉瑞
2.怎样证明线段倍分题袁民华
3.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的若干思路李庆社
4.中考数学开放探索型试题简析刘顿
5.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找等量关系的四种方法曹术环,韩月芹
6.近年中考中反比例函数纵横观渠英
7.怎样解中考推理型问题杨通刚
8.例谈几何试题要注意讨论答案的不唯一性宋毓彬
9.梯形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剖析刘金江
10.一道课本习题的再思考张现立
11.中考表格题的常见类型唐跃月
12.谨防二次根式问题中的"陷阱"朱元生
13.例析机械能探究性实验试题程龙剑
14.磁浮列车是怎样运行的王雄
15.磁悬浮列车究竟是怎样浮起来的潘富海
16.滑轮使用中机械效率的求解金月升
17.功、功率、机械效率典型错解分析王恒HttP://
18.例谈几何知识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成际秋
19.杠杆平衡条件应用四例吴艳霞
20.解答电学综合题的几种方法杨元俊,曾新明
21.妙用"3"巧记物理知识李爱民
22.动滑轮的使用有四种类型张玉柱
23.用"连线填空法"解电学黑匣子题毛德林
24.关于杠杆的再平衡问题崔秀玲
25.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物理量及其单位的符号陈菊清
26.初中化学"十守恒"姚元芝
2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诠释及题型殷日红
28.学好"酸、碱、盐"把住题型关张水华
物理竞赛试题范文6
关键词:物理竞赛;辅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5(S)-0035-2
开展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相信科学,应用科学,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活跃学习气氛,培养全面发展又学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初中学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其认知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开展物理竞赛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培养,并通过物理竞赛辅导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1 了解学生,选拔苗子,组成竞赛团队
对于初中物理竞赛辅导,首先涉及到一个选苗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选苗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学生有无对物理知识较高的感悟能力;②看学生有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志向;③看学生有无志存高远,好强执着,不堪落后,严肃认真的特点;④看学生有无扎实的数学功底、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在竞赛团队结构上由于接受辅导学生的水平往往相差很大,我们可以根据他们表现出来的水平将实力相当(或相差不大)的三人分为一组,并要求他们结伴而行。由于三人的实力相当,他们的相互竞争也相当激烈。在整个集体中,也容易树立学习的榜样。
2 组织辅导教师队伍,制定物理小组活动
鉴于现实条件及各方面因素,笔者认为以本校物理教研组的教师为基础,在学校范围内组织辅导教师班子。在校内组织辅导教师队伍时,要选择对辅导学生参加竞赛有兴趣,有奉献精神,肯钻研的教师。物理小组活动可以包括参观各种科技展览,参观一些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单位的科技设施,参观工矿企业的一些先进设备。比如:笔者所处的地方正在修建的沿江大道(宜昌至万州段)号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复杂、最艰巨的工程,泸蓉西高速公路(上海至成都)以及川气东输工程(四川达州至上海)等重点工程,这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现实物理知识应用原理教学的有利条件;组织这些参观活动,并不要求学生理解或熟悉其中的物理原理,只要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引起兴趣,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好中学知识(包括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就是收获,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多年的辅导实践表明,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物理小组活动计划是顺利完成辅导工作,做好参加物理竞赛准备的基础。制定物理小组活动计划,从整体上看包括物理小组活动的时间(如确定活动次数,每次活动的日期及具体时间等),物理小组活动的内容(如确定每次活动的课题,确定是新知识的讲授,还是习题讨论或是实验,科技讲座或是参观,确定每次物理小组活动预期达到的目标等),物理小组活动的主要辅导教师(如确定每次活动的辅导教师或负责人)。我们在安排物理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应注意不要将物理小组活动变为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变相的新知识的灌输。
3 提高辅导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由于竞赛题的特点就是难,因此,辅导教师没有一定的学科素养和探索精神是很难做好的;教师自身也应该在平时钻研大量的物理竞赛习题,阅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和《物理教学探讨》等专业性很强的杂志,从中汲取一些学者们的学科研究成果。另外竞赛资料的一个特点就是错误及不足之处比较多,在辅导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要有怀疑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编写这方面的校本教材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如我校编写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培训金典》,不仅使师生在物理竞赛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