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表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怎样发表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怎样发表教育论文

怎样发表教育论文范文1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关于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实践层面的思考( 一) 就业指导教育应以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 突出师范特色, 着力于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在教育岗位的竞争中, 有些师范生赢不了非师范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师范生的师范特色不强。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育 以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

【本页关键词】会计期刊征稿 教育论文 职称论文

【正文】

关于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实践层面的思考( 一) 就业指导教育应以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 突出师范特色, 着力于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在教育岗位的竞争中, 有些师范生赢不了非师范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师范生的师范特色不强。1. 加强“三字一话”技能训练。近来许多师范院校都放松了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字如其人, 如果一个未来的教师连字都写得乱七八糟, 谈何为人师表? 用人单位又怎么会要这样的毕业生呢? 另外, 也不应忽视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训练, 虽然现在的师范生都要通过国家的普通话等级考试, 但是, 纯粹只为考试过关而不为自身素质提高者也不在少数。由于现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多流向中小学, 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在就业竞争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学校应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同时还应提供普通话朗读技巧等相关培训。2. 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师范生对于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也就相应地被列入用人单位的要求中, 师范院校不仅要开设多媒体技术的课程, 更应在平时让学生多使用多实践。但是, 也应让学生不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 以免离开了课件就不能上课。教学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一块还在于,训练学生自主备课、走向讲台并且大方自如讲课的能力。另外, 学校还可以创造条件, 提供学生教态、教师礼仪等方面的指导。3. 加强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修养。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师范生毕业后走向讲台, 并且很快适应岗位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所必需的。所有的师范生都被要求修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 但很多时候, 学生们抱着的却是拿了这两门课的学分就行的心态, 因此,学校要从心态和教学上同时抓好学生这两门课程的学习。( 二) 专业课程中应渗透就业指导教育。师范生毕业后走向教育岗位, 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学校的专业课程大多与以后的教育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因此, 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应渗透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即就业教育的内容。如院系可以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去见习, 看看常态的课堂是怎样的, 与一线的老师进行交流, 访谈中小学生。另外, 专业课的教师应把中小学的动态以及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及时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现在的中小学是怎样的情况, 以便为日后的就业作好准备。( 三) 就业指导教育应充分利用好学长制。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中心、院系领导、专业老师虽然可以给学生提供全面权威的就业指导, 但是, 作为学生的同龄人的学兄学姐更容易也更多地与学生接触, 他们在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在许多学校都实行了学长制。应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 学兄学姐尚未毕业时, 可以给学生在择业观等方面进行指导,毕业后更可以提供就业信息等等。( 四) 就业指导教育还应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可谓学生大学毕业前的最后真枪实弹的练兵,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 先给学生实习指导, 然后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实践, 积累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不应只有阳春白雪, 更要有柴米油盐,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就业指导教育, 让师范生们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胜。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3.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怎样发表教育论文范文2

那么,创新教育到底做得如何呢?冷眼观察,我们并不乐观。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与创新教育

高考是分水岭,这是中国的教育的基本特点。虽然近年来,大学迅速扩招。上大学已不再是难事,一考定终生的就业体系也已不复存在,但是,高考仍然是中国教育的指挥棒,仍然发挥着巨大的魔力。现在,高考仍然是分水岭,只是它分流的不再是“干部”和“群众”,而是“一本”和“二本”,是“名牌”和“普通”。

要上名牌大学,就得上名牌高中,要上名牌高中就得上名牌初中,依此类推,瞄准高考的教育已提前到了娘胎,人生的马拉松从孕期就开始了冲刺。

由于高考题量越来越大,知识面越来越宽,考生答卷时根本来不及思考,中学教育为了应对这个指挥棒,不得不走题海战术,通过增时补课的方式,三年的课程用两年时间完成,接下来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和模拟考试。高考前训练的目标是机械反应和死记硬背,学生要练到一看题目就知道答案的水平,不能思考,更不能推演,因为高考不允许学生有这样的时间。由于高考题中的超纲题目,导致了高考前的教学中必须补充大量的超纲内容。这样,教学内容增加,而教学时间却被压缩,双重的挤压,除了囫囵吞枣,学生别无选择,这使大量学生的课业做成了“夹生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没完没了的疲劳战。长期严重的睡眠不足。这就是高中学生的常态,

高中生为了高考而战,初中和小学的学生们状态又如何呢?初中生要为考个好高中而奋斗,小学生要为考个好初中而奋斗。孩子们除了在校的学习,还必须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为了全面的“素质”,为了在高考中能加个“特长”分,更要参加各种课外班。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就是中国孩子的基本状态。玩,对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说已成为奢望;累,已成为中国孩子们的常态。

事实上,在整个教育环境唯笔试成绩论的大势下。教师个体搞创新教育,是很难的。靠个别有真知灼见的老师搞创新教育,也难以有实在的成效。因为创新教育首先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需要教育的创新,所以说,只要应试教育的现状得不到真正的革命,中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与创新教育

中小学教育为了高考分数而战,那么,没有了统考压力的大学,创新教育又搞得怎样呢?

纵观我国大学教育,对于知识和技术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当时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等等对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教材中没有,教师也不讲。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对这些重要内容也不了解。学生学到的仅仅是死知识,没有了解到这些知识和技术所体现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那些鲜活的人物所产生的闪光的思想,更没有领会到科学伟人们身上所体现的强烈的创新意识,

由于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很多大学老师,特别是基础课老师,几十年教授同一门课程,多年使用同一部教材。大学里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各门课程考试的题目稳定性极高。每年的试卷只是在前一年基础上稍作改动。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大学老师也习惯于“教书匠”的工作和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创新的能力与动力都严重缺乏,创新教育也就不可能在大学常规教学中体现出来。

近年来,有些大学设置了《创新学》类的选修课,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置了“创新”学分,也有几部关于创新的书如《创新学》、《创新学教程》等教材出版,但大学中的创新教育并未真正“热”起来,大部分学生拿创新学分是被动的,就像高考中的物理“实验”题目仍用笔答一样,大学中的创新学分往往也是用笔回答问题来完成的。就像很多教师只是在面临职称或考核问题时才制造论文一样,大部分学生拿创新学分也是制造出来的。这样的“创新”,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三、对创新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浏览创新教育方面的论文,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完成的创新教育论文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数量不同,中小学教师写的论文远多于大学教师。其次,论文角度不同,中小学老师写的创新教育论文,基本上都把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相结合,而大学教师中只有少数人把创新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这些人成为创新学专家,而其余大部分人却与创新教育无关。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是体制――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国,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论文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都具有超重的地位。中小学教师的论文,以教学研究为主体,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都可以成为论文的内容,在考核制度特别是职称的压力下,中小学教师很自然地会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这样的口号引入自己的教学,形成这样的论文也就成为自然。而我国大学考核评价体系中,对教学研究的关注度远远低于中小学,大学要求的论文要有“大学的水平”,偏重于“学术”,要“科研”成果,大学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的人不多,写教学论文的更少,要研究创新教育,也必须把它当作学科来研究和建设成果要么叫“创新学”要么叫“创新论”,似乎只有达到“学”和“论”的水平,才算达到了“大学的水平”。

任何能形成一定普遍性的社会现象,都有两种力量在起作用,就是前引力和后推力。前引力的基本特征是“引领”,就像羊群需要领头羊一样,人群也需要领头人。通常,前引力作用下的做事欲望是主动的。后推力的基本特征是“推压”,主要来源于制度和行政推力,在这样的推力下,不论是否愿意,都得去做某些事。后推力作用下的做事欲望是被动的。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中,不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创新教育都缺乏前引力,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职称的压力,中小学教师的论文会大幅度减少。事实上中小学老师搞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尝试,大部分没有合作团队。也没有“科研”立项,更无经费支持,自己在教学中试了,能够写成论文,如果能发表或评个什么奖,最终为职称评定创造了“条件”,就算“圆满”了。而大学教师要搞创新教育,则一无前引力,二无后推力,因为大学的评价体系中,目前很普遍的是重科研而轻教学,科研工作与培养学生分离,文章与教学分离。没有几个教师对创新教育真正有兴趣。在高校搞创新教育,按现在的体制,合适的做法就是把创新教育当作学科来研究和建设,要立项,要经费,最后完成一两部专著,才算有始有终。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创新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最初级的起步阶段,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对创新教育的探索道路完全不同,体制上严重缺乏创新教育的前引力和后推力,师资队伍本身目前还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创新教育的理念,也缺乏创新教育的动力和能力。

四、对推动创新教育的构想

创新教育应该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终生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育,是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是全社会的责任。

首先,必须为创新和创新教育提供足够的前引力。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前引力具有更大的作用,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必须让创新者能够得到创新带来的实在利益,如果老百姓能看到大量创新创富的故事,榜样的力量就会激发出无尽的创新动力。如果人们认识到创新能够创富,创新意识就会深入人心,创新教育的理念也就自然在民众中形成。但要真正解决创新前引力的问题,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制度体系的支持,必须很好地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不但要完善,而且要有很好的执行力度,新闻媒体的宣传、社会力量的促进,都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校搞创新教育,也要解决前引力的问题,在目前没有太多创新教育成功经验可起引领作用的情况下,要出相应的政策,鼓励广大教师大兴创新教育之风,要把创新教育的成就作为重要的成果予以认可,将创新教育的成果予以大力的宣扬和推广,树立榜样,形成引力。

其次,必须为创新教育提供足够的后推力。就是用制度和行政的力量去推动、督促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尝试,在制度上鼓励和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把创新教育作为对教师的一种考核指标。笔者认为,在目前教师队伍普通缺乏创新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情况下,后推力是必不可少的。在目前状态下,要真正让创新教育热起来,这种后推力是主要的动力。

如果创新教育有了前引力和后推力,那形成创新教育的大好局面就为时不远了。

五、对大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构想

在大学搞创新教育,可以使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进行推行,一是组织力量专门从事创新研究和创新教育,开设创新学课程。二是把目前中小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方式引入到大学教学中,即把创新教育融合到大学其他课程之中。经过一定的发展,如果形成既有专门的创新学教育,又有所有课程都蕴含创新教育的局面,创新教育就真正蔚然成风了。

目前创新学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体系尚不成熟,譬如对产生创新思考、创新过程、创新规律的研究,还没形成较系统的、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已出版的教材和专著较少,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教学训练的方法步骤等,值得研究的内容还很多。笔者构想,创新学课程应该以大量的案例为基础,通过解读案例,使学生得到启示与启发;创新学的规律应该不是死板的,而应该是多样的;创新学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有“标准”答案的;创新学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而不是“填鸭”的。创新学的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创新意识,激励创新欲望,总结创新规律,启发创新灵感,寻求创新方法。

怎样发表教育论文范文3

起点

行者,是理想主义的实践者,是行走田野的思想者。几年前,我写作《做新教育的行者》,想以富有个人色彩的和所处地域特征的行动诠释新教育的精神世界,想以不断跋涉的脚步涅为新教育的一道风景。在这行进的道路上,新教育研究会是一道对我和研究会团队而言别样的风景。

2007年2月2日,江苏省新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下简称“新教育研究会”)经省教育学会和省民政厅正式批准。

在角色定位上,新教育研究会是江苏省教育学会领导下的二级学会,同时,由于新教育实验是全国性的研究活动,所以,研究会将与新教育研究院密切合作,发挥其“孵化器”功能,及时推广研究院对新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邀请研究院的研究员深度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形成研究合力,共同推进新教育发展。新教育研究会的各种活动、研究进展、取得的成果也及时通过“教育在线”和新教育杂志与新教育同仁分享。

受朱永新教授的委托,由我负责筹建新教育研究会理事会,并把秘书处设在海门教育局。为此,我们成立的筹备组,于2007年6月到7月,向省内各新教育实验区与新教育实验学校发出了发展会员和推荐理事会成员的通知。之后,陆续收到回执。经过与新教育实验部分核心团队成员的多次磋商,初步确定了新教育研究会的理事会成员。与此同时,筹备组向省内各新教育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发出了优课评比和论文评比的通知,秘书处也陆续收到各地报来的录像课和优秀论文。

2007年11月16日,第一次研究会成立预备会在我的工作室召开了,我、储昌楼、李宜华、吴勇等围桌而坐,研究会的工作就这样以完全务实的姿态拉开。我们详细讨论了新教育研究会成立会的议程、论文评比的规则、数量和评委成员,优课评比的规则、得奖数及评委等。那段记忆,紧张而忙碌。秘书处成员每天加班,编印了研究会会员手册、论文集、会务指南等,落实了会议中的优课评比安排,新教育论坛等重要工作,制作了理事聘书、论文、优课获奖证书等,海门新教育团队还为大家编印了《2007'海门新教育拾粹》,拍摄了海门新教育专题片,各实验区为论文和录像课的选送也做了大量工作。

2007年11月23日晚七时,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预备会召开。我记得在第二天的成立大会上朱永新教授脱口成章,将多年来对新教育精神的思考第一次作了较为全面完整的阐述。

在这次大会上,也明确了新成立的研究会的主要工作内容:

1 组织理事会议。定期召开理事长会议、常务理事会议和理事会议,研究新教育研究会的具体工作和行动策略等。及时总结全省各新教育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实验的最新成果。不断壮大新教育研究会的力量,秘书处将继续接受会员申请,以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加入到新教育实验的队伍中来。

2 组织论文评比。组织每年一度的论文评比,以选送最优秀的论文参加省教育学会的论文评比。2007年论文评比的主题是“理想课堂”,2008年新教育研究会的论文评比主题是“每月一事”。

3 组织优课展示。每年组织优课展示或评比活动,把“理想课堂”的研究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方案上,要从价值观和教育思想的层面研究课堂教学,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使理想课堂的建设始终处于动态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4 组织主题论坛。主题论坛将作为新教育研究会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根据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进展和“十大理想”构建,不断形成研讨的主题,并通过论坛,分享思想、经验、设想等,通过对话,碰撞智慧,生成智慧,不断加快新教育前进的步伐。

5 组织成果分享。组织各种形成的成果分享活动,建立成果年度报告制度,要求参加新教育研究会的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于每年的12月31日前,向新教育研究会秘书处,以电子文档的方式,报送一年的新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并附一年的各种活动剪影和图片。研究会秘书处将编写简报,发送全省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交流。另外,将根据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研究进展的程度,确定一些专题性展示研讨活动,组织相关的学校一起参与交流、展示、研讨。

6 组织项目联盟。理事会将通过项目联盟的方式,推动新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之间建立起相互协作的共同体,科学进行项目攻坚。比如,新教育儿童理想生活方式;新教育理想德育、新教育学校文化、新教育理想课堂、新教育书香校园等,以后根据研究进展,不断丰富项目内容。凡是对其中一个或几个项目,有志于进行深度研究的实验学校,通过填写项目联盟申请,确定项目联络人,采取轮值主席制的方式,推动项目联盟的活动,以及研究活动的深入展开。每次项目联盟活动情况,以及形成的共识和成果,研究会秘书处将及时通过“教育在线”及简报的方式发送至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分享学习。

在路上

(一)

对于我和我的团队而言,一块巨大的试验田正在眼前铺开。

教育科研是一切教育改革和实验活动的灵魂,而开展课题研究又是其中最富挑战性,最具操作性,最有推广性的实践活动。从2008年开始,研究会正式负责管理、研究、实施和推广朱永新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的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当年5月,课题管理中心申报了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1月份《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行动策略的研究》正式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该课题的系列成果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该课题的后续性研究《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成长的行动研究》又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并顺利开题。我们迎来送往着各种开题和结题的大会,这些来自田野实践的结晶,正在汇聚成新教育宝贵的财富。

我知道,我们的团队承担着怎样的工作量,每年数百份论文会汇聚到他们的桌前,由特级教师、各实验区负责人和名教师,组成评审组分学科对论文进行评审,从中选出优秀的上报省教育学会参评。我们说,新教育人有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新教育实验者是一群不做官人和学人,而是做农人,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土里的人,而这个在幕后忙碌的团队,就是一群“颗粒归仓”的“农人”。

也让研究会忙得不亦乐乎的,是举办多层面多学科的现场展示、论坛研讨。全国小学数学研讨会、江苏省初中教育论坛、新教育学校文化展示活动等等。让我们心潮澎湃的,绝不是四周的彩旗猎猎,而是那些来自生命的精彩展示,源自灵魂的智慧碰撞。

研究会的另一个发力点,就是促进“专业成长”,让每位教师体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

教育研究会成立之初,决策者们就将其定位为一个研习共同体、一个研修共同体、一个研发共同体。研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专业阅读书目与地图,让老师们在反思自己阅读史的基础上绘制适合自己发展的阅读地图;研修共同体,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提供了展示、磨砺、修炼、合作、互动的专业成长平台;研发共同体为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做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者,地方和校本课程甚至班级课程的研发者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的项目平台。从研习到研修再到研发,形成了新教育人专业发展独特路径,在这一路行走的过程中,各种形态的新教育共同体,以及“教育在线”网站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和成长舞台。

此外,我们还利用“教育在线”建立了实验学校课题管理信息平台,要求各个实验区都要建立课题信息专题贴,以及时交流各个实验区和实验校的课题实验进展情况。到目前为止,已经整理了20个专题贴在信息平台上交流。课题管理中心还利用这一平台,为各个实验区提供了挂牌校的样牌和协议样本。并且通过这一平台,及时收集各个实验区和实验校的新教育实验年度和总结计划等。

行走,是新教育的生态。2008年,山东威海、浙江嘉兴、平湖;2009年,河南焦作、山东临淄、诸城;2010年,河北石家庄、云南楚雄、重庆长寿;2011年,四川北川、安徽霍邱、山东日照……在与全国各地实验区和实验校的互动中,研究会成为一个经验流通的有效管道。

(二)

当然,江苏及至海门,是我们直接践行新教育的田野。

忘不了那些在教室里的静悄悄革命。朱永新教授说,“教室”就是一付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真正地在教室中开出一朵花来。记忆最深的,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俞玉萍,她和她的“百合班”以10余年一贯的坚守成为缔造“完美教室”的领军人物,2010年俞玉萍成为海门市完美教室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领衔人,率领团队为全市班主任义务培训近十场,达2000余人次,并赴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新教育实验区作培训,2011年该工作室升格为南通市级名师工作室,并在11月份举行的全国新教育海门开放周活动中以教室开放、活动展示、工作坊研讨等活动与来自全国的400余名新教育同仁分享研究和实践成果。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而开展“每月一事”项目是实现这个理念的重要方法。江苏海门实验区的“每月一事”在全国各新教育实验区(校)中最为显著。2008年3月举行的新教育行动“每月一事”项目现场推进会,提出了“每月一事”项目的基本操作流程,即“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反思”。实验区所有学校每月围绕一个重点习惯,从面上发动,到具体行动,以及评价反思,都尽力做到位,形成了初步的实施模式。“海门新教育在线”,设置了“每月一事”方案交流区、案例交流区、反思交流区,定期举行了网上优秀案例评比和年度“习惯养成示范班级”和“优秀小公民”的评选活动。“每月一事”项目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从小处、从身边和孩子的实际出发确定培养学生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等形式开展活动,将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2月,让我们不问红灯;3月,让我们一起去种树;4月,让我们踏青去;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6月,让我们学唱一首歌;7月,让我们玩球去;8月,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9月,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10月,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11月,让我们做一回演讲者;12月,让我们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导引的故事和设计的活动亲切动人,绝无面目可憎之虞,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在更高的层面随即生成、不断完善。据此而集的成果《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操作手册》于2009年7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为全国各实验区推动“每月一事”项目的重要蓝本。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这就是新教育人行动哲学的高度概括。阅读,在海门2005年9月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后,一直坚持。2007年,海门的“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已经延伸至初中。全市范围的“书香学生”、“书香教师”、“书香班级”评比如火如荼地展开。读书活动还辐射到了家庭、社区,家长被孩子读书的热情感染了,“亲子阅读”成了海门一条独特的风景线;社区阅读成了居民业余生活的首选。从2007年开始,海门将每年元月的第一个周末,确定为海门的“家庭教育日”,这在全国属首创。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在全市积极营造和谐的亲子共读氛围;开展“亲子共读”专题讲座,指导亲子科学阅读……由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海门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息,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油墨芳香。甚至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学校从地方课程中每周拿出一节作为校本阅读课,并确保每天1小时让学生自由读书。

此外,启动“儿童写作课程”。2010年9月,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高子阳,海门市“童化作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吴勇以及新教育研究会核心团队成员齐聚,进行了激烈而富有成效的碰撞,决定正式启动新教育儿童写作课程项目,建立项目专题帖。专题帖的总定位是找到新教育儿童写作课程的制高点,弥补结构化、系列化教材作文课程的不足,填补新教育实验在这方面的空白。会议决定充分整合管建刚、高子阳、吴勇等3个工作室的力量,在“教育在线”论坛上建立9个主题帖:“我的作命”、让儿童百分之百地喜欢写作、童化作文、中外写作著作的阅读、儿童写作的三大系统、课外写作课程创新设计、儿童写作课程点评、儿童整本书写作、写作教育故事。由吴勇撰著的《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已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高子阳、管建刚、吴勇共同打造的《写作教学“铿锵三人行”》发表在《教育研究与评论》。目前,新教育儿童写作课程的系统建构正在进行中,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

怎样发表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本研究;构想

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存在理论脱离实际问题。要改变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职业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应积极探索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改革方法,以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笔者对职业学校开展校本研究提出一些想法。

职业学校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情况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作为教育者首先就要了解被教育者的情况。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是经过中考筛选后进入职业学校的,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素质较差,这给职业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那么他们差在哪里呢?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价值观如何?认知能力如何?目前的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着哪些不足之处?怎样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以后,才能制定针对他们的教育和教学措施。

教师的情况现在我国职业学校的师资水平普遍薄弱,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双师型”教师奇缺。那么他们差在哪里?他们哪些方面亟需提高?怎样提高?怎样合理有效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只有了解自己学校的师资情况,才能有目的、有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素质。

专业开设和课程设置情况职业学校的专业较多,课程多而复杂。那么这些专业和课程的内容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专业建设和课程内容是否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课时安排是否恰当?职业学校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但这种调整又不能随意,必须符合市场的发展变化,与学生成长需求相一致,与职业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

教学情况职业学校的课程种类较多,各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怎样找到各门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如何?实习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有效?以及怎样改进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问题相当复杂,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就要研究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研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日常性的、持续性的、没有终点的研究工作,是开展校本研究的根本目的。

教学管理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方法是否恰当,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成长性。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有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教学工作量、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这些方面有些是硬指标,有些是软指标。这些指标的尺度是否合理,特别是软指标的尺度如何,必须认真研究。二是招生和就业方面。因为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大部分来自招生,招生的多少直接与职业学校的经济利益相关。而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就业情况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生源的数量、质量和毕业生的质量好比是工厂的“原材料”和“产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保证有良好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当然要研究市场,以制定正确的招生与就业策略。三是职业学校的日常管理,包括学校的教学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否合理有效、提高这些管理制度的效率的途径等都要研究。

产学研训情况职业学校与产业、培训、科研部门结合,共同培养人才的合作教育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职业学校怎样与产业、培训、科研部门结合?怎样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怎样适应企业对多类型、多规格人才的需求?怎样与企业密切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些问题都要研究。

开展校本研究的构想

学校领导重视领导是组织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角色。“管理学中的领导和领导工作概念,就是领导者对组织中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指导和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都能自觉而有信心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①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领导有类似于“领头羊”的作用,即对组织的成员行为进行方向上的引导;二是领导有类似于“教练员”的作用,即对组织的成员行为进行技术上和方法上的指导。所以,一个组织的兴衰往往取决于领导价值观的趋向和领导活动的成败。而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组织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为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开展的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教研活动,又是一种培训机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如果校本研究没有学校领导的引导、组织和参与,那么校本研究将是零散的、无序的活动。有些职业学校领导认为自己的学校师资力量不强,能够应付教学就算不错了,哪有力量再去搞研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首先,任何一所职业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中,总有一些相对比较优秀的人,他们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先驱,只要给他们机会和加以引导,他们就会成长起来,成为行家。其次,校本研究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这是任何职业学校所希望的。因此,职业学校领导重视校本研究是开展这项活动的首要条件。职业学校领导应把校本研究纳入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常规工作来抓,这样才能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不断地、有序地向前发展。

建立校本研究机构职业学校应组建专门的校本研究机构,它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研究机构、培训机构,又是学校领导的参谋机构或智囊团。其人员应是来自学校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精英,他们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作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的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收集校内外各种教育教学的信息;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就学校目前的学生情况、教师情况、专业开设和课程设置情况、教育教学情况、教学管理情况、产学研训等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与管理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日常性反思,并制定研究课题,与他们一起进行研究;审核校本研究的成果、论文等。作为校本培训机构,重点应放在教师的培训上。运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对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培训方法可以是专家讲座和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论著或论文,加强理论素养,更新教学观念;举行教学案例观摩研讨,培养教师注重实际的作风;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借助集体的智慧,实现教师深度反思教学过程,克服个人惰性和片面性。作为学校领导的参谋机构或智囊团,其主要任务是搜集学校在管理方面的各种信息,寻找学校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管理人员一起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供学校领导决策参考。

建立校本研究协作、交流与评价机制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这种关系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具体做法可建立教师校本研究协作群体,这些群体可以是以研究课题建立的,也可以是以研究兴趣建立的。这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对于研究成果,不论大小,都应在学校交流和推广,这是校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这种交流要求教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教学惯例保持一种批判反省的态度,不断澄清、质疑自身教学行为背后的预设、信念、思维模式,开启新的视野,倾听内在的心声,激发对教学生活意义的追寻与感悟,重建新的自我。这种交流使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要逐渐进入到日常的层面,指向天天进行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藉以产生持续变化的累积效应,而不是某一两次点缀式的耀眼活动。教师的研究是形成性的、可持续性的、生活性的、没有终点的。这种交流“究其本质,就是期盼教师以思考者、追问者、探究者与反思者的角色来看待教育教学中的一切现象或事实;就是希冀教师把那些不言而喻、心照不宣的个人信念、预先假设推到个人理性的‘审判台’;就是期待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2]这种交流的形式可以是论文交流会,也可以是课题座谈会。这种交流应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避免因个人的思想和观点所产生片面之见。这种交流应该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定时举行。评价既是一种导向,又是鼓励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一种手段。其导向作用在于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来引导教师研究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使校本研究具有目的性。对校本研究的成果进行鉴定,并纳入教师考核和晋升职称的依据,这就是评价的激励作用。为了使评价客观、透明、公正,应以校本研究机构的人员为骨干,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并形成一种制度,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二通道。

建立学校与学生的互动机制学生既是学校的教育对象,又是学校的研究对象。开展校本研究,就是要研究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人生价值观、认知能力及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映。因此校本研究离不开学生,学生的态度与配合程度对校本研究的影响很大,必须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民主思想,并贯彻在校本研究活动中,这样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大胆地反映给学校,学校才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其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把学校每期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通报给学生,并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取得学生的配合。建立学生意见反馈通道,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再次,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尝试与学生共同研究某个课题,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导向对他们自身思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研究中来。可利用学生会调查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最困难的是什么问题。与学生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共同研究课题,这样效果可能更好。这样既可推动职业学校的校本研究,又可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办好校刊校刊是职业学校各方面信息的汇总,它反映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校本研究活动的平台之一,是学校形象工程的重要方面,也是对外交流的窗口。校刊应由校本研究机构负责编写,可定期出版,也可不定期出版。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的校本研究论文首先在校刊上发表,优秀的可由校本研究机构推荐到正规刊物发表,以避免教师因投稿而花费精力。校刊的内容应该注意提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敏感问题,如校风、学风、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等,刊登对这些问题不同观点的文章,以引起广泛的争论和探讨,这样既能增加学术气氛,又能使校本研究深入扎实,而不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校本研究,不应当局限于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而应当把对学生的研究、教师的研究、学校管理研究、产学研训研究等都纳入校本研究的范围,这样才是完整的。当然提倡校本研究并不排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综合研究,但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校本研究应更重视自身实际存在情况的研究,这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应该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怎样发表教育论文范文5

一.因为热爱,所以幸福

自小我就喜欢语文,尤其酷爱写作。从十二岁开始发表第一首诗起,我就一直坚持着写作的习惯。后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真可谓正中下怀。因此,爱语文也爱工作,凭着这种热爱,我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再上台阶。我认为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一定会朝着以下两下个理想进军:

(一)争做语文教师中的“专家”

庄子曾经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同样,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这充分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尤其是语文教师,由于受语文学科特点的影响,更应具备精湛的语文专业知识。因为,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交际工具,更是一门文化艺术性极强的人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学问。我们语文教师只有争做语文“专家”,名篇才能在教学天地里游刃有余。

要想做语文教师中的“专家”,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为中外文学,都带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如果身为教师都不能体会和欣赏到作品中蕴含的文学语言艺术魅力,试想又怎能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中的美?加上新课改后的高考语文试题一般分为基础、阅读、应用、写作四个方面,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的写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其考核开始从水平考试向能力考试过渡,这说明平时的语文学习也应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过渡,这也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文学修养,以便更好地去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提高读写能力及语文素养。

同时,要想做语文教师中的“专家”,教师还需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比如在教学上,语文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善于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等。在每一堂课前应积极策划安排,寻求最佳的授课方式;在课后要及时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做到优质、高效。同样,良好的教研能力也是专家型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比如学会运用科学理论、教育理论发现和解决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究语文教学改革试验,以及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或经验撰写成教育论文等。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成长。

(二)争做名副其实的“杂家”

语文教学需要名副其实的“杂家”。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接受和喜爱,就必须在夯实专业基础做“专家”的同时与时俱进,争做“杂家”,以真正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身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求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因为语文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非常丰富,并且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还容纳了现代先进的科技信息,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渊博的知识来带领学生理解并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师应博览群书,力求让自己达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样才不会在教学时捉襟见肘,面露窘态。

幸福的语文教师一定会争做“杂家”。比如在课堂上,我可以成为学生心中的作家,也可以是他们心目中的朗诵家,甚至还可以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或艺术家等。在作文课上,我可以和学生一起同台竞技,再让学生评读我的下水作文。在背诵高考必背篇目时,我可以配乐诵读,一展“朗诵家”风范。在课堂教学中,我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情感态度等去引导他们赏析不同的文学形象,再适时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好感,对语文心生热爱,并引领他们从中去发现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人类心灵之美,乃至艺术之美,这样我就又成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乃至艺术家了。相信怀着“杂家”理想的语文教师,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向师效应”,也一定会是幸福的,若又做好了语文教师中的“专家”,那我相信距离教育领域的“名家”也一定不远了。

二.因为被爱,所以幸福

身为教师,没有什么比被学生爱戴更幸福的了。如果一位学生多年以后仍然对自己的语文老师印象深刻,那这无疑是对老师最好的肯定和记念。而我的幸福正与被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爱戴有关。那么,怎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而享受到身为语文教师的幸福呢?

(一)既求成才,更重成人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侧重于单纯地传授知识,只重视学生的成才一面,片面地强调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成人的一面,即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把学生看作是应试机器的教学思想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毕竟语文课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其有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功能,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健康的情感,并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并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首先就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用心去爱学生,用心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培养学生做德才兼备的新世纪栋梁之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人”的培养,切记不能把有灵气又活泼的学生物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尤其应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以人为本,应注意活用教材,重视语文的人文性。比如在学习《老人与海》时,可以要求学生学习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而在学习外国小说《桥边的老人》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人的形象来感受人性的光辉,以及非正义的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相信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就一定可以让学生从中陶冶情操、感悟真理、净化心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他们学会崇尚真,热爱美,多行善。这样教师才不愧为人师,也才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创新教学,彰显个性

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思想落后的老师。正如某西方教育家所说:“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有积极的求异思维。”而语文教育作为一门融民族性、工具性、知识性、技能性、人本性、文学性于一炉的学科,更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应敢于破旧,勇于创新,应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善于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在教学中学会尝试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在快乐中高效学习。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重课内而轻课外的现象,比如过分重视课堂上的文本知识,而轻视课外的延伸,看中课内的集中学习而轻视平时的积累过程,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时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因此在读写能力上很难得到提升。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应打破以教授、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与生活,同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多种场合学习语文,在实践过程中去增长语文知识,并丰富他们的语文视野。比如我在教授作文课之前,会有意安排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亲近自然,亲历社会,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每一点变化,并收集周围的语文信息,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听说读写欲望,以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及语文素养的目的。

怎样发表教育论文范文6

  优秀骨干教师工作总结1

  张家口市沽源县丰元店寄宿制小学:郭秀荣自我1990年参建工作以来,已有20多个年头了。从走上三尺讲台那天起,我就以“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现就自己思想、工作等诸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师德为先,献身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康进步的思想。教师的道德是立身之本,是作为教师最起码的条件。我在师德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还学习了德育专家孙学策老师的思想:德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地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近五年我的师德考核两优三良。

  二、理论引领,提升素养

  今天的世界是知识和科技的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我清楚地认识到: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这个社会。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必须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敢于抓机遇,不断地追求自我的超越。多年来我坚持读书、学习,还虚心地向各位老师请教,认真地钻研教材和教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并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适合我们学校学生的一套教学方法。还积极参加学校、市级、省级的各种学习培训。20xx年11月7号到26号,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我不仅聆听了专家赵锦瑞的精彩课堂《我的语文教学探索》、柴东升的《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方法》的讲座、姚颖的绘本故事从《好饿的毛毛虫说起》的讲解?而且零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学艺术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的自身素养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主动将这次培训的成果带回单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积极示范,大胆引领,带领全校的语文教师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使学校语文组成为了全校活动最丰富,效果最显著的组别,促进了大家的专业素质的成长。

  三、点滴成绩,收获充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劳和汗水,而我收获的却是一份份充实。几年来,我多次参加校、县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和比赛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1、1994年9月,因所任学科成绩突出,分别受到乡政府和总校的表彰;

  2、20xx年9月,荣获沽源县“优秀教师”称号;

  3、20xx年6月,在沽源县教育局举办的小学新课标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

  4、20xx年6月,我撰写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全国教师教育论文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5、20xx年9月,荣获张家口市“优秀教师”称号;

  6、20xx年5月,我指导程锦前同学的《我的家乡》作文,荣获县小学作文竞赛三等奖,我也受到学校的表彰;

  7、20xx年5月,我的论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荣获教研成果一等奖,在小作家选刊上发表;

  8、20xx年9月,荣获沽源县“优秀班主任”称号;

  9、20xx年6月,我指导曹艳婷同学的书法作品在县少年活动中心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

  10、20xx年11月,我参与的张家口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顺利结题

  11、20xx年1月,我参加的“国培计划”(20xx)——河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语文培训,成绩合格。

  因为我的努力,20xx年、20xx年年度考核为“优秀”。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

  总之,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更重要的是怎样把握好明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更加认真学习研究,扎实工作,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让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更加鲜艳的花朵。

  优秀骨干教师工作总结2

  自从和贺丽萍老师结对成师徒以来,我一直以教学相长,互相学习的心态和她交流。经过一个学期的相处,现将有关工作小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和指导备课

  在理论学习方面,除了每周认真进行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之外,我们还注重学习有关语文教学理论。推荐给贺老师看有语文教学方面的杂志,共同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为贺老师修改语文教案,对其制作的语文课件提出修改意见。

  二、随堂听课和课后评议

  严格执行期初制定的师徒培养计划,每四周去听贺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并邀请她们同年级组的老师一同听课。每次均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写好评议。听课后及时与贺老师作相关交流,互相探讨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中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邀请贺老师也来听我的课,如果时间上有冲突,我们都能调节好课务,尽量做到每月听课一次。

  三、撰写论文和辅导学生

  除了推荐贺老师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之外,我还鼓励她能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多写论文,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我还提醒她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工作,辅优转差,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优秀骨干教师工作总结3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一年的骨干教师生涯已悄然而过。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能够被聘为骨干教师,这既是一种荣 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长、学生对我的厚望。回顾一年的工作,我觉得既忙碌,又充实。现在 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快成长。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积极要求上进,既能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尽职尽责,又有奉献精神。我知道“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我认真参加市、县、乡、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 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学期我还认真制定了自我发展三年规划,给自己定下了前进的方向。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 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觉得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认真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中的先进教育经验。我订阅了包括《江苏教育》、《连云港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设计》等各级各类教育类报刊杂志,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认真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与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学校同事与名师的教学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织梦好,好织梦

  4、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三、打造全优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我积极推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备好课。我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听课,听讲座,领会课改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撰写课后反思。回到学校,我把学到的知识应 用在教学上。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改,虚心向名师及同事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做教具,集 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更快掌握教材内容。

  (2)上课。我听了许多名师的课,发觉他们上课有激情,有很深的教学艺术,也深深懂得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课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力求抓 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做练习巡视时,我注意对后进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争取让他们更快地进步。

  (3)做好课后辅导,对后进生做到从友善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能及时倾听学生意见,想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虚心向名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每天我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和时间,坚持独立地思考,即时做好教学后记,反思自己这堂课上得怎样,学生掌握了吗?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是哪个问题没有讲透,怎样讲会更好。

  四、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好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我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同时,发挥自身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多种渠道锻炼,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学校培养新的教学能手。

  五、反思工作,不断进取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我任教的毕业班在20**年小升初考试中取的优异成绩,有多名学生考入实中与灌中。我写的论文《敢问作文教学的路在何方》获市三等奖,《构建优质课堂,让学生享受生活》、《作文的快乐教学之我见》等多篇论文获得县二等奖,另外我制作的课件《千克的认识》也在县优秀教育资源评比中获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