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1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效果。作为规定教学活动中方向的重要指标体系,他对教学活动发挥着导向、激励、检测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确立合适、良好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具体、明确,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教师用最精炼的语言,用最恰当的行为动词来恰当地描述教学目标,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笔者拟定了下面几个教学目标:①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②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③能利用大气压强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这三个目标紧密相连,后一个目标是前一个目标的深入,前一个目标是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前提;实践证明,这三个目标是精炼地,学生完成了这三个目标,也就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
2 课堂导入策略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针对物理课的特点,常见的导入课堂的方法有演示导入法、实验导入法、设置情景法和故事导入法等,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依据教材特点,依据教学目标,并且演示的内容和设置的情景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如笔者在讲授《压强的基本概念》和《大气压强》时分别使用了演示法和设置情境法,在讲授《压强的基本概念时》,笔者让学生用两个手指夹住铅笔的两端,逐渐用力,体会两手指的感觉,然后提出,在两手指所受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两手指的感觉不一样。这种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为顺利地学好本节知识打下了基础。在讲授《大气压强》时,笔者是从理论上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到大气压强,笔者先让学生估算了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是400kg,笔者又告诉学生整个大气层的质量大约是5.2×10的13次方kg,首先学生对大气层的质量如此之大感到惊讶,但他们是确信的,因为,他们事先计算了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然后笔者开始引导:大气层的质量如此之大,它们受到的重力也是很大的,那么它们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进而对物体表面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强,于是,本节课的课题浮出水面,通过这种方法的引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也初步理解了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在讲授《电磁波》一节时我采用的是故事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我首先介绍了古代有一种传递信息的方法——飞鸽传书,人们把书信绑在飞鸽的腿上,放飞,飞鸽飞到目的的,人们再把书信拆下来——完成了一次信息的传递。接着我让学生分析讨论了飞鸽传书有哪些缺陷,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传播距离不是很远、传播速度不是很快、传播的信息量不是很大,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飞鸽传书保密性不高,半路有可能被截获,针对这些缺陷,我适时地提出了问题:用什么办法能把一个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世界上任意一个角落?这个办法就是电磁波。通过故事导入,学生可以在轻松当中渐入佳境。
3 提炼课堂教学内容的策略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同时,教学内容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要进行科学有效地教学内容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很多,其中,既有教育学的要求,如科学性、思想性、基本性、时代性、开放性等,也有心理学的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遵循适切性。即所选教学内容应与教学目标、学心者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提炼教学内容必须遵循的原则。首先,教学内容应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凡是与教学目标不相干或者关系不大的内容,都要放弃和删除。这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保证教学内容精干、有效,保证教学活动省时、高效的基本条件,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我们在某次特定的学习活动中,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一标准决定的,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笔者果断地舍弃了课本上的“冷水浇铁皮罐”实验,这个实验不便于操作,实验效果也不好,笔者代之的是“冷水浇塑料瓶”实验,实验器材易得,实验效果明显。
其次,教学内容的难度应适当,既要有可接受性,又要有发展性。可接受性是指教学内容要与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水平相吻合,要难易适中,发展性是指教学内容必须蕴含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成份与价值,要保持适当的难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不是着眼于学习者实际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而是要凭借他的现有发展水平,创造出新的心智发展的基础。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2
一、物理实验器材利用的现状
1.新教材上增加的实验,原有的实验器材很多都不适合使用,致使一些实验难以开设,变成讲实验。
2.原有器材陈旧,实验效果差,误差很大。
3.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争取高分,教师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实验教学。
二、开发实验资源的作用
1.能较好地解决实验器材的不足。利用生活用品开发实验资源是解决实验器材不足的最好途径,可以把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也可以减少学校在实验器材方面的开支
。
2.培养师生多方面的能力。师生共同参与制作教具和学具,从选材到加工乃至试用的整个过程中,师生的操作技能、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培养科技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发实验资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人的科技意识会起到强化作用。
4.灵活性强。用生活用品开发实验资源方法多样,取材方便,没有严格的要求。
三、开发实验资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发性。开发实验资源并不是把原有的仪器设备废除,关键是利用生活用品开发一些新的实验器材,使物理更贴近生活。
2.实用性。开发的实验资源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追求形式。
3.简易性。开发的实验资源要简单明了,容易操作。
4.科学性。资源要符合科学性,不违背物理规律。
5.直观性。资源要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在利用生活用品制作实验器材时,要尽可能考虑实验器材的实用性、美观性、科学性、直观性、简易性、安全性等。下面,结合自己几年来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经验,谈一谈生活用品在开发实验资源中的做法。
我们要尽可能选择随手可得的材料制作成实验器材,并尽可能“一材多用”。
1.用一支铅笔就可以做以下多个实验:①用牙齿咬住铅笔,轻轻敲打;然后张开嘴巴,让铅笔脱离牙齿,再用同样的力轻轻敲打,对比两次听到的声音大小,说明骨能传声。②把一支铅笔插入到装有水的透明杯子中,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引入光的折射。③把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数出圈数,用刻度尺可以测出铜丝的直径。④把铅笔垫在木块下,可用来研究滚动摩擦力的大小。⑤两手挤压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可以验证压强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2.玻璃制品类。生活中玻璃制品很多,又难以处理。随处丢弃,会污染环境,甚至危害人身安全。但这些材料在实验器材开发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如将玻璃瓶、医用注射器等,经过消毒处理后,配合其他材料可制成以下实验器材:①大气压强演示器。在双孔瓶塞中插入两根玻璃管,一根的一端插入气球中并在开口处严密捆绑牢固,把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在瓶塞处密封,在没有接气球的玻璃管外密封连接注射器,当把瓶中的空气抽出时,可观察到气球变大。②粗测大气压的装置。将针筒先抽水,再将水压出,然后用橡皮帽将针口处封住,把针筒水平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活塞,直到活塞刚能拉动时为止,根据测力计的示数和针筒的横截面积可粗测大气压强。③简易密度计。往瓶中装入适量的沙子,在带孔瓶塞上插上标有刻度的玻璃管并密封,就可以用来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3.塑料、橡胶制品类。如塑料瓶、饮料管、输液管、圆珠笔芯、气球等,可以制作:①压力与压强演示器。把木块放到气球上,通过观察气球的形变,比较不同压力(或不同受力面积)作用在气球上产生的效果,得出压强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②简易连通器。用一根输液管,取大小相同的一段,充满带颜色的液体,把两端提起,观察液面位置。
五、存在的问题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3
关键词: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的使用能减少教学精力、时间的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教学过程训练和学生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体现;理论实践化是最终的教学理想,这些都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方式。
一、教学设计是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有可能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游戏法、调查法、类比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式学习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某些知识重点,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学习关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识时,可以在讲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组,给他们提供实验器材,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讨论,得出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展示,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方案。此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地分析学生设计方案,为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法应,这不仅能让学生在相同中发现不同,也能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还可以加入一些游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对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做平面镜成像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体验知识要点,形象生动的展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这比通过做练习题,口述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课堂上即充满了活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为物理教师,只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就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活化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初中物理中涉及大量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概念学习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水平的高低。要想很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知识,完整、正确地解答计算题,学生需要具备系统的、严密的思维能力。有一些学生在面对习题时无从下手,就是因为在思维上有所欠缺。而思维能力又体现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一题多解的能力。所谓的一题多解指的就是能从多个角度和方位采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例如在讲解电压、电流和功率有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一题多解。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只有死记,无法进入创造思维情境。教学时,设置有趣的小实验和诱导性问题,如果将抽象的概念活化,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如,人们时刻跟大气打交道,从来未感觉到大气压强。在讲大气压强前增加一个小实验: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断进入大试管时,会惊讶地发出疑问:"为什么小试管不掉下来?"为鼓励学生猜想,教师提出:"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小试管推进去了?"当学生发现是空气压力"作怪"时,一种成功的喜悦顿时由心底溢于言表。但学生还会怀疑水的粘性,为此,演示在杯里水中加两个彩色玻璃珠并在杯底钻一小孔,用手指堵住小孔演示覆杯实验,让学生看见水和珠子不会掉下来,当手指移开小孔,水和水珠立即掉下来,这就排除了水的粘性起作用,大气压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扎根。
三、生活走进课堂,使教学相长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4
关键词:物理七步教学法 两化 学案导学
G633.7
新泰一中“物理七步教学法” 坚持以下观点:
1、教学过程即是师生的主动建构过程
教与学是统一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的过程。成功有效地教不仅是教学方式或教学程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精心设计、实施教学和不断自我反思的结果,是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2、“三讲”、“三不讲”
这是在充分备学情的基础上的讲课要求。讲重点、难点,即讲易混点、易错点,讲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主动学会的不讲,教师讲后学生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达成教学目标。
3、学案导学,精心设计物理问题情境
学案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方向盘”,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路线图”,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即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自学、交流、展示和总结反思等学习过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物理学案设计要精心,特别是要精心设计问题,要体现探索性、问题性、渐进性,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并留足思考时间;凭借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和深层次的学习活动。学案要提前下发,作为学生预习的指导纲要。这是物理七步教学法实施的关键。
4、有效互动,及时反馈矫正
课堂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还包括学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矫正学习行为。反馈和矫正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清晰、准确、及时,且有针对性。当堂反馈矫正,把知识落实在课堂,不留后遗症。在互动和反馈过程中要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生互动的宝贵人力资源。
基于以上的观点和原则,我们把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分为以下七步:
1.课堂导入
良好的课堂的导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或激趣、或设疑、或议论、或导情等多种方式方法,创设物理教学情景,链接新旧知识,促进知识的顺利迁移,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情绪情感迅速转移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中,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问题引领
本环节是将“教”的目标转化成学的目标,把知识点问题化,明确出示给学生。物理问题的设计必须明确思路,实现“两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把知识点一项项地分解开,实现知识问题化,新的、较难的知识点,分解要细一点,有利于学生思考,相对较容易的知识点,分解得可以粗一点;问题的呈现顺序要分出梯次来,让学生能按图索骥那样,顺藤摸瓜,渐进提高思考的层次和深度,实现问题的层次化。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和认知规律,要注意设计开放型问题或有认知冲突的问题,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杜绝无效设问。
3.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的问题设计或导学提纲在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浏览教科书,思考并解决学案的问题。并记录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准备和同学合作交流。如果觉得自己自主学习结束,可自觉转入合作交流环节,教师通过巡视全面理解学生的进程和困难,及时启发和点拨,调控学习进程。 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后,就物理学案预设的问题或自己的问题,与同学或小组交流、讨论,交换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并将本小组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要到学生中去发现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为下环节评价讲评做好准备。本环节学生的互动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5.评价讲评
教师通过批阅学案、课堂巡视或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的程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出适当的启发、引导、讲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公式、原理及其联系,适当扩展形成规律。本环节的课堂反馈要围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自我矫正,提高学习效能。
6.检测达标
学案中的习题有如下要求:(1)题要精选,量要适中;(2)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要给学生有选择性,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准备两个层次练习题,第一组题紧扣内容,平行巩固,属于基础题,不能超过十个题目,这部分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当堂达标;第二组题是提高题,适当提高要求,学生通能自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一般设置一个,绝对不能超过两个,不要出高考题或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这部分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由于本节课重点是实验探究,所以在学习《气体的等温变化》一节时,对学生的检测可以是这样的:
5.应用:
(1)解释现象
(2)求解气体的压强或体积
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船上人员共459人,截止到4月22日,遇难者人数为104人,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当中。据韩国海洋造船学教授朴成浩说,“岁月”号船体较大,隔室(密闭空间)较多,船体内部可能会有充满空气的地方――气穴,凭借气穴人们也能继续生存。若“岁月”号在沉没前海面处的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p0,其中的一个密闭空间的容积为V,当它沉没到30米深处时密闭空间灌入一部分海水,则这部分气穴的压强为 ,此时气穴的体积为 (每10 m高水柱所产生的压强相当于1个标准大气压p0,设海水温度不变。)
7、及时反思
教师和学生都及时反思。教师要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时发现成功之处或存在的问题,查找根源,及时弥补,并经常撰写教学叙事,使日常教学理性化。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同样需要反思和内省,学生要将学到知识、技能、方法和思想,及时系统的归纳梳理和总结,使知识知识系统化、概括化,方法规律化。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哪些知识、规律和方法?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诊断;策略
物理学科具有理论性、逻辑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不再枯燥、单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解决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仍是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参考教学目标进行诊断
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开始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即从明确知识、教学方法、价值观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速度知识内容时,教师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可能会是: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理解速度概念,能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和单位换算,明确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区别。在教学方法方面是利用游戏刺激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通过动手实验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在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精神。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分组,并进行兔子跳比赛,选出最后的获胜者。在比赛开始前,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学生兔子跳的快慢”,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解决方案。在游戏结束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解决方案判断哪一组学生跳得最快。认真分析会发现,该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不足之处就是教师应该在游戏开始前,就引入速度概念。该游戏的顺利开展必须依托在相同路程的基础上,这样就忽略了不同路程下的速度计算,并不能让学生掌握综合的速度计算方法。由此可见,参考教学目标进行诊断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教学诊断策略。
二、参考教学设计进行诊断
学生的思维是不断变化的,教学课堂不可能会按照教学设计有序地进行下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对教学课堂中发生的问题能够提前判断,并进行及时解决。
如在进行惯性实验教学时,教师可能会设置两个实验引出物体惯性这个概念。第一个实验是将薄木板放置在装满水的烧杯之上,然后用木棒敲击放置在薄木板上的生鸡蛋,会出现什么现象。第二个实验是用直尺敲打摞好的象棋棋子的最底层,让学生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进行实验,并总结出惯性定律之后,就会详细讲解惯性现象,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受力物体的分析。然后列举出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并在课堂的最后设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学过的惯性知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个教学设计是很成熟的,在课堂的开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在课堂的最后还能巩固学生记忆。在实际实践之后,发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在设计该教学时,教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课堂导入阶段的两个实验是有关固体的惯性试验,而惯性是存在任何物体之中的。这样会使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气体和液体的惯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总的来说,实验设置的不全面是该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可见,参考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诊断也是一种直观的判断方法。
三、参考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
课堂教学问题发生的主要表现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堂上学生的真实反应做出诊断。若教学课堂学习气氛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讲授大气压知识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进行气体压强的实验。有的教师可能会进行覆杯实验,即先倒置用不吸水硬纸板盖住充满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倒置用不吸水硬纸板盖住充满大杯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最后在保证硬纸板与玻璃杯中的水之间没有缝隙的情况下,再倒置玻璃杯,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三个实验,学生会发现在第一个实验和第二个实验中,硬纸板会掉落,水也会洒出。而在第三个实验中,硬纸板并不会掉落,水也不会洒出。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大气压的概念。实践证明,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但是在该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学生看完了实验仍不理解大气压产生的条件。这主要还是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只停留在了实验结果上,并没有关注其他现象。由此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从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入手,诊断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这不仅是新课改深入推行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6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农村;物理教学;初探
在农村初中,由于教学设施落后,学生基础差、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对物理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甚至不愿意学习物理课,导致物理科成绩差。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不高是目前农村各学校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有效上课堂教学的今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树立信心,正确对待,付出耐心和爱心,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成绩。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到生活和社会工作中,教师应观察和发现生活情境中的真实物理现象,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感悟与发现物理的现实作用与意义,学会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和解读周围的世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探究科学的愿望。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联系社会生活情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进而使学生深切的认识和理解物理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与价值,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思维方式,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和科学素养的教学意义。
授课时关注现实生活,通过探讨、观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解“大气压强”时,展示大气压的应用实例:高压锅、打气筒。通过这些学生熟识的设备来深入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吸盘”有关的事例:(1)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2)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光滑墙面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会掉下来。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专业术语,提出喜闻乐见的问题,使物理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二、用疑问创设生活化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有疑问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把生活体验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学习了热学知识后,提出这样的问题:(1)烧开水的茶壶壶底有凹凸不平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2)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炸裂并把热油溅起;而反过来,在沸水中滴入油滴却不会发生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3)为什么冬天人们会呼出很多“白气”?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冻矿泉水瓶过一会表面会有“水珠”形成……思考这些物理现象的成因和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为这些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这种亲切熟悉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实验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的确定,都要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加深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广泛地联系社会实践,从实用的角度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利用学生能亲身观察的自然现象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如学习“压强”时,首先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实验,用手指压住圆珠笔的两端,体验两手指的感觉。接着让学生演示钉钉子,一个是尖钉,一个是钝钉,分别用锤子钉入木头里,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由此生活情境提出物理问题:为什么和圆珠笔两端接触的手指,尖的一端痛而平的一端不痛?尖钉容易钉进木头而钝钉却不容易钉进木头里,为什么?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清楚却有一定困难,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出教学内容,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学习物理不再感到乏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开展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
组织开展带上物理知识到生活中去的活动,例如:(1)如何收拾散落在地上的钉子?(2)如何使用启子开瓶盖会更省力?(3)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中让学生亲自用实际的秤,用两个不同的秤砣去称同一个物体的大质量,结果是秤砣小的称出的质量大。生活中的小贩就是用这种方法来牟取黑心钱的。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会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物理的实际价值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而且这样的应用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在物理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力求体现现实性和个体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一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在练习题和作业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学生作业是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求知欲望和进行迁移方面意义重大。学生学习物理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学生的作业不应脱离生活经验,而应具有个性化和生活化,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学生如果了解一定的用电知识和设备基本的运作原理,培养了解故障、排除故障的能力,便能为家庭生活提供便利。
如:目前新建楼房的供电系统已不再使用保险丝,而是使用自动控制的安全电路,当用电负荷过大或发生短路时,电路会自动切断;如果站在地上的人碰到火线而火线与大地经人体构成通路,电路也会自然切断,以保证人身安全。例如,小刚家新搬到新房住,用一插板插入一个电源三孔插座,接通电视机,室内全部断电,电路“掉闸”了,是用电量大吗?把总开关合上,换用小功率电灯后开灯,电路仍然“掉闸”。但是,把插板插到墙上另外的插座,一切正常。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怎样解决?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物理知识,更锻炼了学生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