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上言长相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上言长相思范文1
加快技术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年,面对生产经营和改革的严峻形势,我们在事业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分析了车间生产形势和职工队伍状况。原创:确定了××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是:以安全供电为中心,强化职工服务意识;加快电力系统技术改造,以“学习创新与品牌效益”为载体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全面培育职工素质。一年来,车间干部作风和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项工作都打了翻身仗,圆满完成了三套聚丙烯装置的供电和维修任务。
一、坚持四项综合考核,以车间内部模拟待岗学习为竞争机制,强化职工为生产服务的思想意识。
近几年来,××公司不断深化改革,企业重组改制等措施的实施已初步形成竞争机制。而在改革前多年计划经济条件下,职工过安稳日子的惯性很大,竞争意识不强,面对新的改革举措准备不足,无法应对,个别职工甚至惊慌失措。这种情况严重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使车间的安全供电面临很大压力。同时,重大安全隐患。在月集团公司的安全检查中,电工在得到故障信息后分钟到达现场,获得了检查组的好评。
其次,为了发挥职工为生产服务的积极性。原创:我们在加紧思想教育、鼓动宣传的基础上,还加强了量化考核。车间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召集车间职工代表会议讨论,完善了车间从××年开始的对职工进行劳绩技勤四方面的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包括劳(劳动态度)、技(技术水平)、绩(工作业绩)、勤(出勤情况)四个方面,满分为分,其中劳动态度分、技术水平分、工作业绩分、出勤情况分。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由车间考核小组人定性打分,技术水平和出勤情况根据半年技术考试和平时考勤情况折算定量计分。职工的日常表现为打分的重要依据,每季将考核结果综合评定列出排名表下发班组与每名职工见面,并通知排名末尾的两名职工“车间内部待岗学习”。这种模拟末尾出局的方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排名在前的职工感受到了光荣受到了激励,而排名在后的职工受到了刺激。有一名职工过去表现不好,对什么事情都抱不在乎的态度。看到排名在末位以后震动很大,找到车间领导交流看法。车间领导明确指出他的不足和应该改正的地方。这名职工认真改进了工作态度,坚持学习,获得了班组同志们的好评。目前,车间职工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都发生了变化,各生产车间对电工有了更高的评价。
二、加快技术创新,以电力系统技术改造为契机,以“学习创新与品牌效益”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全面培育职工素质。
我们车间负责全事业部生产装置的供电和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化工生产对电力的要求是平稳、准确、迅速。故障停电一次,损失巨大。所以,我们把车间的品牌效益定位在“安全稳定供电、迅速准确维护”上。即安全稳定供电就是实现了最大的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重点抓了两项工作。第一、抓紧对电力控制系统的改造。近几年来,高科技产品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电表和控制器等新技术新设备进入电力控制系统。这些系统故障率低、动作迅速可靠、精确,能够全面提供电力系统的暂态和稳态物理量,实现系统分析由定性、抽象向定量、直观的转变。能够极大的提高供电质量。我们利用检修机会对事业部的配电系统进行了综合自动化改造。在去年底和今年年初的两次电网电压波动中,系统的灵敏、准确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证实。
先进的技术为我们做好供电工作提供了外部条件。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出能够掌握这套系统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技能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即解决职工对新技术新设备不了解不熟悉的现状,为了把职工的技能从继电接触器型提高到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水平上,车间加强了技术培训的力度。车间利用技术学习和生产任务不足的时间,开办技术讲座和学习班,由车间主任和技术员选定某一专题讲课。并利用车间现有的设备和资源建立了一个培训点,职工学到了理论知识后能够动手操作,并且摹拟事故和常发故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经过三个月的针对性训练,值班电工基本明确了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了数字电表和控制器的性能,各运行班组都经过了大量的反事故演习,对每一个问题举一反三的进行分析,重新制定了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车间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中,针对职工技术现状采取了专项培训、重点培训、普遍培训的方式,巩固强项、专攻弱项。并且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电工×××在改造中,放弃休息日配合施工,认真钻研新技术,手勤眼快。很快掌握了新的控制系统,成为生产骨干。车间安排他现身说法启发大家对新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职工没有了神秘感,学习积极性大增。在三个月的强化培训中,涌现出一批业务尖子,车间给他们分别以-元的奖励。在年底公司组织的技师资格考试中有三名职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在四个主要变电所中,掌握了新技术的职工已经实现人机结合,保证了安全供电。
上言长相思范文2
加快技术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年,面对生产经营和改革的严峻形势,我们在事业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分析了车间生产形势和职工队伍状况。原创:确定了××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是:以安全供电为中心,强化职工服务意识;加快电力系统技术改造,以“学习创新与品牌效益”为载体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全面培育职工素质。一年来,车间干部作风和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项工作都打了翻身仗,圆满完成了三套聚丙烯装置的供电和维修任务。
一、坚持四项综合考核,以车间内部模拟待岗学习为竞争机制,强化职工为生产服务的思想意识。
近几年来,××公司不断深化改革,企业重组改制等措施的实施已初步形成竞争机制。而在改革前多年计划经济条件下,职工过安稳日子的惯性很大,竞争意识不强,面对新的改革举措准备不足,无法应对,个别职工甚至惊慌失措。这种情况严重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使车间的安全供电面临很大压力。同时,多年大锅饭养成的陋习以及大而不当的“主人”意识、特别是对服务生产车间有些不理解:都是一个厂的职工,都是主人,怎么就得我“伺候”你等等想法使职工在供电维修中也有行动迟缓、态度不好、不求上进、不学技术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工作质量的提高。在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带领职工尽快转变观念,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首先,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反复向职工宣传减员增效的目的,提高竞争意识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公司内部改革措施和减员任务传达到每一名职工,使职工充分认识到竞争上岗是大势所趋。明确意识到不转变观念、不改善工作态度、不学技术就会被淘汰出局。这些形势与任务的教育使职工普遍感受到了压力。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有了学习的自觉性。
我们在车间每周的调度会上,对个班组和车间干部的工作进行讲评,特别对处理生产故障时迅速到位、准确可靠的好人好事提出表扬,并给予奖励。要求每名党员的责任区都要成为所在班组的标杆。由此,激发了职工一心为生产服务的热情,巡检的深度和力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年月,青年党员×××认真巡检,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使他发现了变电所二段母线故障,车间及时倒闸检修,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在月集团公司的安全检查中,电工在得到故障信息后分钟到达现场,获得了检查组的好评。
其次,为了发挥职工为生产服务的积极性。原创:我们在加紧思想教育、鼓动宣传的基础上,还加强了量化考核。车间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召集车间职工代表会议讨论,完善了车间从××年开始的对职工进行劳绩技勤四方面的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包括劳(劳动态度)、技(技术水平)、绩(工作业绩)、勤(出勤情况)四个方面,满分为分,其中劳动态度分、技术水平分、工作业绩分、出勤情况分。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由车间考核小组人定性打分,技术水平和出勤情况根据半年技术考试和平时考勤情况折算定量计分。职工的日常表现为打分的重要依据,每季将考核结果综合评定列出排名表下发班组与每名职工见面,并通知排名末尾的两名职工“车间内部待岗学习”。这种模拟末尾出局的方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排名在前的职工感受到了光荣受到了激励,而排名在后的职工受到了刺激。有一名职工过去表现不好,对什么事情都抱不在乎的态度。看到排名在末位以后震动很大,找到车间领导交流看法。车间领导明确指出他的不足和应该改正的地方。这名职工认真改进了工作态度,坚持学习,获得了班组同志们的好评。目前,车间职工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都发生了变化,各生产车间对电工有了更高的评价。
二、加快技术创新,以电力系统技术改造为契机,以“学习创新与品牌效益”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全面培育职工素质。
我们车间负责全事业部生产装置的供电和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化工生产对电力的要求是平稳、准确、迅速。故障停电一次,损失巨大。所以,我们把车间的品牌效益定位在“安全稳定供电、迅速准确维护”上。即安全稳定供电就是实现了最大的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重点抓了两项工作。第一、抓紧对电力控制系统的改造。近几年来,高科技产品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电表和控制器等新技术新设备进入电力控制系统。这些系统故障率低、动作迅速可靠、精确,能够全面提供电力系统的暂态和稳态物理量,实现系统分析由定性、抽象向定量、直观的转变。能够极大的提高供电质量。我们利用检修机会对事业部的配电系统进行了综合自动化改造。在去年底和今年年初的两次电网电压波动中,系统的灵敏、准确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证实。
先进的技术为我们做好供电工作提供了外部条件。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出能够掌握这套系统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技能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即解决职工对新技术新设备不了解不熟悉的现状,为了把职工的技能从继电接触器型提高到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水平上,车间加强了技术培训的力度。车间利用技术学习和生产任务不足的时间,开办技术讲座和学习班,由车间主任和技术员选定某一专题讲课。并利用车间现有的设备和资源建立了一个培训点,职工学到了理论知识后能够动手操作,并且摹拟事故和常发故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经过三个月的针对性训练,值班电工基本明确了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了数字电表和控制器的性能,各运行班组都经过了大量的反事故演习,对每一个问题举一反三的进行分析,重新制定了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车间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中,针对职工技术现状采取了专项培训、重点培训、普遍培训的方式,巩固强项、专攻弱项。并且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电工×××在改造中,放弃休息日配合施工,认真钻研新技术,手勤眼快。很快掌握了新的控制系统,成为生产骨干。车间安排他现身说法启发大家对新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职工没有了神秘感,学习积极性大增。在三个月的强化培训中,涌现出一批业务尖子,车间给他们分别以-元的奖励。在年底公司组织的技师资格考试中有三名职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在四个主要变电所中,掌握了新技术的职工已经实现人机结合,保证了安全供电。
上言长相思范文3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3、古诗十九首之三《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4、古诗十九首之四《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R轲长苦辛。
5、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6、古诗十九首之六《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7、古诗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8、古诗十九首之八《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9、古诗十九首之九《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0、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1、古诗十九首之十一《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12、古诗十九首之十二《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13、古诗十九首之十三《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14、古诗十九首之十四《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15、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16、古诗十九首之十六《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17、古诗十九首之十七《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18、古诗十九首之十八《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19、古诗十九首之十九《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上言长相思范文4
《贝壳之歌》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课的演唱内容。是一首优美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旨在让学生在愉快优美的情绪中,轻松、自然的参与二声部合唱,体验合作的快乐,为今后的合唱学习打好基础。但音乐课又不能单一的去表现,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二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所以在导入新课前我就让学生欣赏海边美丽的景色同时感受新课音乐。对于这堂课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以他们的体验为教学起点,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能力。
开始部分从他们熟悉的乐曲导入,通过复习《金铃铛》,加深 3/4拍拍号的印象,同时为歌曲学习作铺垫,开始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对于二年级学生的音乐教学来说,要从多方面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学生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课堂上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贝壳之歌是一首旋律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学生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但我们的学生从未接触过二声部的演唱,所以在学习新课前我把二声部旋律单独拿出来作为发声练习单独训练。结果,学生学的很轻松,效果也非常好。音乐课堂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感受音乐的美,陶冶孩子们的心灵,感受美好的事物。也要通过歌曲的学习来丰富孩子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这堂课,我还设计了丰富的打击乐器伴奏。课堂上学生对打击乐器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尽情的唱啊,敲啊,呈现出一片开心的画面。而且,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达到了我课前设计的效果。
上言长相思范文5
【关键词】实物传播 传播媒介 文化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诗词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也不乏典型的传播现象。而现在国内学者的研究领域也多局限于西方或现阶段国内的传播现象,把目光投向中国古代则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毕竟西方的传播学理论和模式无法涵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蕴藏的传播现象和观念。
一、“鱼传尺素”出典
秦观在《踏莎行》中写道: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这首词是秦观在北宋绍圣四年因被贬在郴州所做的,上句的意思是说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断收到亲友的寄赠,但这些寄赠却无法安慰自己,反倒勾起被贬谪的愤恨。[1]
用“鱼”来传递书信的典故,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一部叫《饮马长城窟行》的乐府诗集里,说的是秦始皇为了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造成了许多家庭的离散,而亲人之间的书信大多只能让他人代为传递。为了防止信件在途中被私拆,古人发明了在鱼腹中放置书信的方法。该乐府诗中的一首五言写道: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其实,诗里的“双鲤鱼”不是指真正的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木板拼成的木刻鲤鱼。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而这两块木板通常被人们有意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2]
二、“鱼传尺素”的传播学分析
就传播的本质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是社会信息流动的过程。如同物质的流动一样,社会信息的流动也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渠道才能完成,这些方式和渠道在传播中称为媒介。[3]根据媒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变革,传播学界通常将人类的传播活动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依次是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而我们上面所说的成语“鱼传尺素”,却很难在这四个传播时代中找到具体的位置,笔者更倾向于把“鱼传尺素”归入实物传播的范围中。实物传播最早是艺术领域的一种传播方式,艺术的实物传播,是以实物的形式把艺术信息直接呈现在受传者面前的艺术传播方式。[4]这里所说的“鱼传尺素”,指的就是文学作品里的实物传播。所以笔者为实物传播下的定义是:以一定的文化内涵为背景,用客观存在的物体或其符号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传播方式。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是古人选择鱼作为媒介的原因之一。在我国,自古以来鱼的地位都是非常特殊的,除了味道鲜美,是逢年过节每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外,鱼还代表吉祥的意思。鱼在中华民俗中的吉祥意义,可从上古历史文化背景着眼进行考察:初民的谋食方式及对司水鱼神的崇拜使鱼成了丰收富裕的象征,而由水生殖信仰演化来的鱼生殖信仰及鱼本身繁殖力强的特点,使鱼在传统文化中染上生殖色彩,成为婚姻、情爱的象征物或性及隐语。[5]
随着时代进步,媒介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文化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小小的“鱼传尺素”固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却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留下了些许足迹。像晏几道“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宋琬“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以及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这些诗词都借折成鱼形状的书信,表达了作者对恋人、朋友的思念。鱼的形象演化为了一种信息符号,承载讯息的同时自身就传递了其他的含义。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用“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解释这些诗歌呈现的传播现象,就会发现以鱼或类似其形状的物品传递信件,都可以让受者在不看书信内容的前提下,明白传者没有或难以用文字抒发的心意。而传者与受者的心意相通,不能不说是共同的文化经验前提下,实物传播的盛行所带来的。
如今,在实物传播的功效远比不上电子时代的大众传媒,但日常生活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残存的实物传播的影子,比如恋人之间的玫瑰花语。潘忠党老师认为,如果将我们的日常交往看作是文化活动的话,那么传播媒介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他提出了三种理论模式来阐释传播媒介与文化的关系,分别为:媒介是表述现实的工具;媒介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是社会交往仪式和文化的生存与再生的场所。[6]的确,“鱼传尺素”中以鱼为媒介不仅充当了表述社会现实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还起到了承接中国自古以来的鱼文化的作用。媒介的工具性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鱼传尺素”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传播媒介的另一层含义,作为一个分析概念,它是社会传播或交流的工具以及沉淀于这些工具并通过这些工具所表现的符号交往的形式和常规,这些交往发生于一个文化,同时也再生这个文化。[7]这样的媒介定义,更强调了文化和媒介间的互动,传播媒介是文化发生和传承的场所,我们不能离开信息的交流来谈论文化,也不能忽略文化来审视媒介的功能,因为特定的文化时代是实物传播出现的重要因素。
三、实物传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折柳送行
“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起初离别赠柳是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之后在文人墨客中,赠柳枝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可以看出这种社会时尚存在的普遍性。
为什么要选择柳作为委婉表达情感的媒介呢?这种风俗还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吗?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是不忍分别,二是永不忘怀。另,清朝褚人在《坚瓠广集》卷四中又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8]这样的解释确实要合理得多,柳树与其他树种相比,更加容易成活。“折柳送行”喻意亲人或朋友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一样随处可活,是一种对亲朋的美好祝福。并且,由于折柳的习俗出自《诗经》,作为五经之一,《诗经》对这一文化习俗的传承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案例二:红豆寄相思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每日以泪洗面。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恋人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又称红豆。[9]红豆和人类的相思联系起来,得归功于唐朝诗人王维的那首《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中国人从来都很注重感情,“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既是汉代李陵赠苏武的诗句,也是历代民间流传的谚语。[10]现在人们大多把红豆看成是恋人间寄托相思的媒介,其实最初相思也指朋友间的友情,王维的《相思》原题为《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宫廷乐师,也是诗人多年的好友。而之后红豆在古代诗词中多是代表爱情的象征物,如前蜀牛希济《生查子》云:“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唐末诗人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此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红豆还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溶入了诗人怀恋国家的情感,明末抗清志士屈大均《红豆曲》:“江南红豆树,一叶一相思。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
红豆成为一种相思的代言物,不仅因为其形状类似心脏,颜色鲜红,质地坚硬,永不褪色的物理特征,而且在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红豆代表了一种转喻,让文人们毫无顾虑地在作品中描绘真切的相思之情。红豆文化也经由诗人们的笔下流传着,演变为了民间的一种流行文化。而“红豆寄相思”的实物传播形式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今天的生活中仍然可以见到,红豆作为媒介一定意义上传递的是传者的情感,受者无须其他的信息,比如书信之类的,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传者想念自己的心意。随着这种传播形式的扩散,红豆这个媒介符号继而又促进了相思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上述两个案例,只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比较典型的两种实物传播形式,其他如鸿雁传书、驿寄梅花等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媒介寄情手法。与我们所熟知的传播形式相比,实物传播更多地强调传播的主体文化和传播媒介的互动关系,因为是文化赋予了传播媒介特定意义下的信息,才使像柳和红豆这样的媒介在历史发展中演化成一种即定的感情符号,继而通过人际交往,这些媒介从空间和时间上继承了自身特定的文化。美国传播学界文化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凯利宣称,传播的最高表现并不在于信息在自然空间内的传送,而是通过媒介符号的处理和创造,参与传播的人们构筑和维持有序的、有意义的、成为人的活动的制约和空间的文化世界。实物传播里的“鱼”、“柳”、“红豆”等媒介就在人们的传播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媒介与文化的互动继而促使这样的文化流传下来。
结语
诚然,现代社会中实物传播的方式似乎逐渐被人们遗忘,因为它不可能有大众传播那样令人惊叹的传播效果,也不可能在电子媒介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吸引住大众的眼球,对注重实际效果的现代人也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但这样的传播方式还是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至少实物传播对文化的重视和传承能启发我们研究人们的传播活动时,不要忽视传播媒介所存在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毕竟没有媒介符号的创造和交流,古老的文化就不可能在悠长的历史诗篇中持续存在和演化。■
注释
[1]陈祖美:《秦观〈踏莎行〉简析》,《文史知识》,1986年第11期。
[2]
[3]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第2页。
[4]宋瑶林:《论艺术传播方式的特征》,《理论与创作》,2005年第4期。
[5]潘莉:《中华民俗中的“鱼”文化》,《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第9期
[6][7][11]潘忠党:《传播媒介与文化: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的三个模式(下)》,《现代传播》,1996年第5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