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查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查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查档

工商查档范文1

一、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工作情况和通过学习调研形成的思想共识

工商局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肩负着各类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等重任。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局党组团结和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国家工商总局的决策部署,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是强化市场监管,维护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市场秩序。紧紧围绕制约全省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坚持整顿与规范同步、治标与治本并重,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的机制和办法,努力推进工商职能到位。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装备建设,提高了工商执法效能。“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集中全省工商系统力量,依法履行职责,采取强力措施,发扬过硬作风,合力攻坚克难,按照省政府要求,对流通环节问题乳制品进行认真清查、下架、封存,并牵头组织销毁工作,严厉杜绝问题乳制品再次流入消费者手中,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积累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可贵经验。

二是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制定并实施了关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全民创业、商标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性措施,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我省产业政策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目标要求,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职能优势,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省内外民营企业到我省贫困地区投资办企业,走出了一条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夯实科学发展的基础。一是根据市场变化和形势发展,调整机构设置。在不增加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前提下,省、市两级实施了注册登记和企业监管分设,省、市、县三级分别成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和经济检查总队、支队、大队,进一步增强了工商执法、消保维权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基层建设。在科学整合、撤并的基础上,强化软硬件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使全省基层工商所全部改设为工商分局,基层行政执法能力显著增强。三是积极稳妥地解决突出问题。报经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顺利完成了系统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连续3年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近800名,系统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落实了体制垂管以来干部等人员的定岗定位。

四是狠抓班子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狠抓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积极实施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干部监督考核等办法,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素质结构明显改善;二是狠抓教育培训。积极采取全员培训、上岗培训、任职培训、挂职培训、巡回培训等措施,广大工商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工商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针对系统实际,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实了“一岗双责”,省局被省委、省政府列为2006年、2007年行风评议免评单位。回顾十六大以来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深切感受到坚持科学发展,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是工商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特别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党组一班人认真学习、解放思想、深入调研,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形成了以下思想共识: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其内涵和本质。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关键在于认清这一理论体系是新的价值形态、知识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有机统一。只有系统、科学地分析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四种形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注重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成果,努力在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推动工商事业科学发展的实践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不断把科学发展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突出解放思想这个主导。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是打开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就会大有作为。

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依靠群众这个主体。坚持走群众路线,带领群众一起学习、依靠群众一起查摆、发动群众一起实践,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用科学发展观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形成广大工商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党组和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着力研究新机制、探索新路径、采取新措施、打造新平台、建立市场监管新模式,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便于掌握、易于操作的具体抓手和有效方法,使工商事业科学发展真正见到实效。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原因

省工商局党组针对学习调研和“四个征集”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反思思想和工作,认为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领导水平、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不到位的问题。经过认真研究,聚焦提炼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解放思想的深度不够,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站位存在一定的局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简单按照规定办、习惯办的思维以及“就工作论工作、就业务研究业务”的倾向;对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研究得不够深透,从全局、战略、长远发展的高度,整合、拓展、提升工商职能,服务、促进、保障科学发展还有差距。

(二)学习理解、运用把握宏观经济政策有所局限,服务发展的举措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支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措施;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支持全民创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商标战略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在落实支持发展的有关政策上还有“中梗阻”现象。

(三)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力度和成效与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及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思,我们还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够、实践探索不够、组织全系统改进和创新监管工作不够等问题。一是监管执法的理念、方式还不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对一些高智能、隐蔽性、复杂化的违法行为,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对一些新的领域,如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新兴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监管,还涉及不深、研究不够、措施不到位。三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仍有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着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装备落后等问题;四是对农村集贸市场、大型批发市场、小规模大群体的区域特色食品集散地等源头治理,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有效的办法;五是无照经营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实施综合治理。

(四)保护消费者权益和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还有薄弱环节。12315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己充分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但解决消费纠纷的效率与质量还不高,消费维权事前防范机制尚不健全,

12315网络和“一会两站”建设需要在提升质量、延伸触角、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消费维权普法、消费知识推广、执法理念宣传仍需大力加强。

(五)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还比较滞后,执法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有些软件系统的信息还不兼容、匹配,需要进一步整合,搭建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统一协调的信息化平台;电子政务、自动化办公在系统化、规范化、统一化方面还有差距。

(六)面向社会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行政提示、行政告诫等工商行政指导工作还不完善;向社会公众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主体信息等,还不够及时、快捷、准确;充分运用市场主体信息资源,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综合分析水平还应进一步增强;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监管信息在曝光违法违规、倡导诚信经营、提高违法成本、降低交易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尚没有完全显现。

(七)对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管理体制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尽相符。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出台后,全省工商系统设置合理、科学高效、权责明确、运转顺畅的层级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两费”停征后,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实现工商工作转型,研究不够;系统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重复检查等问题;垂直管理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一些执法资源还未得到有效整合;全省工商系统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八)队伍素质和作风还不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执法队伍的廉政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有些工商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理念、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与肩负的职能还不相匹配;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还没有彻底根治;在建立体现工商特色,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员、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风险管理的措施还需研究深化。

对照存在的突出问题,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省局党组认真查找不足,深挖思想根源,深刻解剖分析,认为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省局党组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意义重大、常学常新。对照科学发展观反思,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致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执法监管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熟练全面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武器谋划工作、指导实践,不能自觉自如地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对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缺乏充分科学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监管市场主体的复杂性;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营销网络的形成,增加了市场监管的范围和难度;高科技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运用和现代经营方式的出现,与市场监管手段科技含量不高产生了新的矛盾;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加大了市场监管执法的难度。主观上我们对新领域、新知识的学习不够,知识面不宽,面对一些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方面,有时感到知识储备、知识更新不足。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等特征日益凸显,只有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和前沿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全省工商系统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三是在体制机制建设上缺乏及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针对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费维权、经济社会发展等新任务,研究长效性创新举措不够;对基层实践创造出的新鲜经验,发现、总结、提炼并上升为政策措施不够及时;没有很好地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是全省工商系统面临的重点课题。

四是在调查研究和“寻策问计”上缺乏深度和广度。省局党组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能够做到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深入调研,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我们深深感到:深入基层调研较少,“寻策问计”范围不广,客观上班子成员少、事务性工作多,主观上党组一班人没有抽时间、挤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推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

省局党组十分重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问题,围绕如何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为目标,谋划推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和十项具体措施。

(一)发展理念

一是坚持“秩序为重”的理念,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的能力。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摆上突出位置,切实关注民生,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是坚持“发展为要”的理念,积极整合运用工商职能,努力提高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能力。把服从和服务于科学发展、促进和引领科学发展贯穿于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履行工商职能的全过程,不断整合职能、充分运用职能,扎扎实实搞服务,一心一意促发展。

三是坚持“效能为先”的理念,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努力提高精确监管、科学监管的能力。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不断理顺体制机制,调整整合现有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整体效能。

四是坚持“素质为本”的理念,全面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为促进全省工商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是坚持“和谐为魂”的理念,积极行政,努力提高为民、便民、利民的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推行工商行政指导工作,实施和谐监管、柔性监管和人性化监管;

积极推进工商文化建设,营造内和外顺的浓厚氛围。

(二)总体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工商总局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力、有效、有序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针对工商系统垂直管理的实际,结合新的职能和任务,明确省、市、县工商局和基层分局的职责,建立有效的层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完善消费者维权体系、探索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创新监管执法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拓宽监管领域,努力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执法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执法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转变,监管执法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测评办法,给坚持科学发展的人以激励,给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以舞台,给不会科学发展的人以压力,给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以惩戒,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效能的提高。

(三)十项具体措施

推动科学发展,迫切需要新的体制机制作保证。我们针对部门实际,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拟建立以下十项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科学规范监管。结合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和全省工商系统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规范省、市、县(市、区)工商局及基层工商分局的工作,制定《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业务工作规范》。

2、建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应措施,促进河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积极运用工商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出台《河北省企业股权出资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拓宽企业融投资渠道;全面推进网上预审、网上受理、网上预年检,提高工作效能。综合运用工商职能为企业提供准入、退出、商标、广告、合同等优质、高效、全程服务。

3、建立和完善行政指导的各项措施,实现和谐执法、科学执法。积极拓宽系统行政指导的领域、主体,不断扩大行政指导项目,实现和谐执法、科学执法。制定《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全面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4、建立强化执法监管的科学机制,提升执法效能。制定《加强和提高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依法行政能力的意见》、《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推进执法办案联网应用工作意见》、《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规范办案机制与发挥整体合力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企业监管规范落实监管责任的意见》等,着眼于工商事业科学发展,强化素质培训和执法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

5、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新的经济形势下,“问题”商品已经成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头号敌人”,如何汲取“三鹿”奶粉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建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是工商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我们将切实关注民生,围绕“问题”商品和“地沟油”、“小饭桌”、“黑网吧”、“禁塑令”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在全省推行食品安全监管电子备案系统,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制定《关于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意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彻底根治无照经营难题;制定《河北省农村大集食品安全监管规范》,推行《河北省食品、农产品、农资市场驻场监管办法》,实施源头治理。

6、建立和创新服务“三农”的工作机制,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进一步深化红盾护农、合同帮农、经纪活农、商标富农、政策惠农、维修便农等服务“三农”新机制,完善农村家电、农机具维修服务网点,在全省开通维修服务“一线通”,制定《河北省维修服务“一线通”实施方案》,有效解决农民维修难、维修贵问题。

7、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支持举措,为外资企业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为规范外企监管,支持外企参与河北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外资企业属地管理,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8、建立实施商标战略的机制,不断提升我省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商品,严厉查处各类商标侵权案件,重点保护涉外商标、驰名著名商标、涉农商标等商标专用权。制定《河北省商标战略实施意见》,支持和帮助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提高我省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9、建立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举措,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在政策发展上积极扶持,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北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意见》。

10、建立队伍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机制,打造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工商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及加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若干规定;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凝心聚力促发展;加大对粗暴管理、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防范廉政风险、执法风险的新举措,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责任机制。

四、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省局领导班子是全省工商系统的中枢和“司令部”,是推动工商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我们将结合工商系统垂直管理的实际,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省局和市、县(市、区)局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指针,紧紧围绕省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河北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工商部门“创新发展理念和方式,认真履职尽责,提高执法能力,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任务开展工作,切实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在建设队伍、带好队伍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省局党组中心组和全系统理论学习制度,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作为重要内容,坚定信念,践行宗旨,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谋划发展的共识、领导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举措。

二是创新领导机制。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实践,敢于化解矛盾、善于破解难题,在实践历练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敢做善成、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不断创新领导机制,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协同机制、总结反思机制,形成领导科学发展的开拓创新能力。

工商查档范文2

一、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工作情况和通过学习调研形成的思想共识

省工商局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肩负着各类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等重任。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局党组团结和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国家工商总局的决策部署,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是强化市场监管,维护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市场秩序。紧紧围绕制约全省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坚持整顿与规范同步、治标与治本并重,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的机制和办法,努力推进工商职能到位。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装备建设,提高了工商执法效能。“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集中全省工商系统力量,依法履行职责,采取强力措施,发扬过硬作风,合力攻坚克难,按照省政府要求,对流通环节问题乳制品进行认真清查、下架、封存,并牵头组织销毁工作,严厉杜绝问题乳制品再次流入消费者手中,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积累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可贵经验。

二是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制定并实施了关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全民创业、商标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性措施,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我省产业政策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目标要求,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职能优势,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省内外民营企业到我省贫困地区投资办企业,走出了一条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夯实科学发展的基础。一是根据市场变化和形势发展,调整机构设置。在不增加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前提下,省、市两级实施了注册登记和企业监管分设,省、市、县三级分别成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和经济检查总队、支队、大队,进一步增强了工商执法、消保维权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基层建设。在科学整合、撤并的基础上,强化软硬件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使全省基层工商所全部改设为工商分局,基层行政执法能力显著增强。三是积极稳妥地解决突出问题。报经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顺利完成了系统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连续3年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近800名,系统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落实了体制垂管以来干部等人员的定岗定位。

四是狠抓班子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狠抓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积极实施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干部监督考核等办法,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素质结构明显改善;二是狠抓教育培训。积极采取全员培训、上岗培训、任职培训、挂职培训、巡回培训等措施,广大工商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工商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针对系统实际,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实了“一岗双责”,省局被省委、省政府列为20__年、20__年行风评议免评单位。回顾十六大以来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深切感受到坚持科学发展,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是工商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特别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党组一班人认真学习、解放思想、深入调研,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形成了以下思想共识: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其内涵和本质。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关键在于认清这一理论体系是新的价值形态、知识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有机统一。只有系统、科学地分析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四种形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注重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成果,努力在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推动工商事业科学发展的实践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不断把科学发展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突出解放思想这个主导。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是打开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就会大有作为。

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依靠群众这个主体。坚持走群众路线,带领群众一起学习、依靠群众一起查摆、发动群众一起实践,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用科学发展观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形成广大工商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党组和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着力研究新机制、探索新路径、采取新措施、打造新平台、建立市场监

管新模式,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便于掌握、易于操作的具体抓手和有效方法,使工商事业科学发展真正见到实效。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原因

省工商局党组针对学习调研和“四个征集”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反思思想和工作,认为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领导水平、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不到位的问题。经过认真研究,聚焦提炼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解放思想的深度不够,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站位存在一定的局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简单按照规定办、习惯办的思维以及“就工作论工作、就业务研究业务”的倾向;对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研究得不够深透,从全局、战略、长远发展的高度,整合、拓展、提升工商职能,服务、促进、保障科学发展还有差距。

(二)学习理解、运用把握宏观经济政策有所局限,服务发展的举措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支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措施;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支持全民创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商标战略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在落实支持发展的有关政策上还有“中梗阻”现象。

(三)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力度和成效与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及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思,我们还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够、实践探索不够、组织全系统改进和创新监管工作不够等问题。一是监管执法的理念、方式还不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对一些高智能、隐蔽性、复杂化的违法行为,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对一些新的领域,如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新兴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监管,还涉及不深、研究不够、措施不到位。三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仍有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着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装备落后等问题;四是对农村集贸市场、大型批发市场、小规模大群体的区域特色食品集散地等源头治理,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有效的办法;五是无照经营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实施综合治理。

(四)保护消费者权益和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还有薄弱环节。12315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己充分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但解决消费纠纷的效率与质量还不高,消费维权事前防范机制尚不健全, 12315网络和“一会两站”建设需要在提升质量、延伸触角、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消费维权普法、消费知识推广、执法理念宣传仍需大力加强。

(五)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还比较滞后,执法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有些软件系统的信息还不兼容、匹配,需要进一步整合,搭建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统一协调的信息化平台;电子政务、自动化办公在系统化、规范化、统一化方面还有差距。

(六)面向社会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行政提示、行政告诫等工商行政指导工作还不完善;向社会公众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主体信息等,还不够及时、快捷、准确;充分运用市场主体信息资源,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综合分析水平还应进一步增强;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监管信息在曝光违法违规、倡导诚信经营、提高违法成本、降低交易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尚没有完全显现。

(七)对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管理体制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尽相符。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出台后,全省工商系统设置合理、科学高效、权责明确、运转顺畅的层级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两费”停征后,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实现工商工作转型,研究不够;系统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重复检查等问题;垂直管理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一些执法资源还未得到有效整合;全省工商系统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八)队伍素质和作风还不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执法队伍的廉政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有些工商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理念、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与肩负的职能还不相匹配;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还没有彻底根治;在建立体现工商特色,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员、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风险管理的措施还需研究深化。

对照存在的突出问题,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省局党组认真查找不足,深挖思想根源,深刻解剖分析,认为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省局党组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意义重大、常学常新。对照科学发展观反思,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致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执法监管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熟练全面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武器谋划工作、指导实践,不能自觉自如地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对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缺乏充分科学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监管市场主体的复杂性;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营销网络的形成,增加了市场监管的范围和难度;高科技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运用和现代经营方式的出现,与市场监管手段科技含量不高产生了新的矛盾;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加大了市场监管执法的难度。主观上我们对新领域、新知识的学习不够,知识面不宽,面对一些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方面,有时感到知识储备、知识更新不足。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等特征日益凸显,只有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和前沿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全省工商系统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三是在体制机制建设上缺乏及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针对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费维权、经济社会发展等新任务,研究长效性创新举措不够;对基层实践创造出的新鲜经验,发现、总结、提炼并上升为政策措施不够及时;没有很好地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是全省工商系统面临的重点课题。

四是在调查研究和“寻策问计”上缺乏深度和广度。省局党组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能够做到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深入调研,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我们深深感到:深入基层调研较少,“寻策问计”范围不广,客观上班子成员少、事务性工作多,主观上党组一班人没有抽时间、挤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推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

省局党组十分重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问题,围绕如何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为目标,谋划推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和十项具体措施。

(一)发展理念

一是坚持“秩序为重”的理念,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的能力。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摆上突出位置,切

实关注民生,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是坚持“发展为要”的理念,积极整合运用工商职能,努力提高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能力。把服从和服务于科学发展、促进和引领科学发展贯穿于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履行工商职能的全过程,不断整合职能、充分运用职能,扎扎实实搞服务,一心一意促发展。

三是坚持“效能为先”的理念,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努力提高精确监管、科学监管的能力。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不断理顺体制机制,调整整合现有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整体效能。

四是坚持“素质为本”的理念,全面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为促进全省工商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是坚持“和谐为魂”的理念,积极行政,努力提高为民、便民、利民的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推行工商行政指导工作,实施和谐监管、柔性监管和人性化监管; 积极推进工商文化建设,营造内和外顺的浓厚氛围。

(二)总体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工商总局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力、有效、有序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针对工商系统垂直管理的实际,结合新的职能和任务,明确省、市、县工商局和基层分局的职责,建立有效的层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完善消费者维权体系、探索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创新监管执法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拓宽监管领域,努力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执法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执法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转变,监管执法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测评办法,给坚持科学发展的人以激励,给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以舞台,给不会科学发展的人以压力,给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以惩戒,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效能的提高。

(三)十项具体措施

推动科学发展,迫切需要新的体制机制作保证。我们针对部门实际,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拟建立以下十项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科学规范监管。结合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和全省工商系统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规范省、市、县(市、区)工商局及基层工商分局的工作,制定《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业务工作规范》。

2、建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应措施,促进河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积极运用工商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出台《河北省企业股权出资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拓宽企业融投资渠道;全面推进网上预审、网上受理、网上预年检,提高工作效能。综合运用工商职能为企业提供准入、退出、商标、广告、合同等优质、高效、全程服务。

3、建立和完善行政指导的各项措施,实现和谐执法、科学执法。积极拓宽系统行政指导的领域、主体,不断扩大行政指导项目,实现和谐执法、科学执法。制定《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全面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4、建立强化执法监管的科学机制,提升执法效能。制定《加强和提高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依法行政能力的意见》、《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推进执法办案联网应用工作意见》、《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规范办案机制与发挥整体合力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企业监管规范落实监管责任的意见》等,着眼于工商事业科学发展,强化素质培训和执法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

5、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新的经济形势下,“问题”商品已经成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头号敌人”,如何汲取“三鹿”奶粉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建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是工商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我们将切实关注民生,围绕“问题”商品和“地沟油”、“小饭桌”、“黑网吧”、“禁塑令”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在全省推行食品安全监管电子备案系统,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制定《关于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意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彻底根治无照经营难题;制定《河北省农村大集食品安全监管规范》,推行《河北省食品、农产品、农资市场驻场监管办法》,实施源头治理。

6、建立和创新服务“三农”的工作机制,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进一步深化红盾护农、合同帮农、经纪活农、商标富农、政策惠农、维修便农等服务“三农”新机制,完善农村家电、农机具维修服务网点,在全省开通维修服务“一线通”,制定《河北省维修服务“一线通”实施方案》,有效解决农民维修难、维修贵问题。

7、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支持举措,为外资企业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为规范外企监管,支持外企参与河北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拓宽融资>文秘站:

8、建立实施商标战略的机制,不断提升我省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商品,严厉查处各类商标侵权案件,重点保护涉外商标、驰名著名商标、涉农商标等商标专用权。制定《河北省商标战略实施意见》,支持和帮助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提高我省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9、建立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举措,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在政策发展上积极扶持,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北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意见》。

10、建立队伍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机制,打造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工商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及加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若干规定;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凝心聚力促发展;加大对粗暴管理、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防范廉政风险、执法风险的新举措,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责任机制。

四、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省局领导班子是全省工商系统的中枢和“司令部”,是推动工商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我们将结合工商系统垂直管理的实际,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省局和市、县(市、区)局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指针,紧紧围绕省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河北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工商部门“创新发展理念和方式,认真履职尽责,提高执法能力,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任务开展工作,切实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在建设队伍、带好队伍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

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省局党组中心组和全系统理论学习制度,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作为重要内容,坚定信念,践行宗旨,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谋划发展的共识、领导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举措。

二是创新领导机制。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实践,敢于化解矛盾、善于破解难题,在实践历练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敢做善成、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不断创新领导机制,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协同机制、总结反思机制,形成领导科学发展的开拓创新能力。

工商查档范文3

一、制定三个规范,实现基层窗口“登记制度”精细化

近年来,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权先后下放到工商所,不断提升登记注册效率的同时,也使基层工商所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出现了部分单位审查材料不严、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整体登记监管工作质量。针对以上问题,该局结合基层实际,全面整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个体工商户登记申请材料及登记文书填写规范》、《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及登记文书填写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申请材料及登记文书填写规范》三个登记注册行为规范。

“三个规范”分别从名称核准登记、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换照登记、许可证有效期限到期的登记、《营业执照》丢失补领登记、登记数据录入、登记档案管理9个方面,对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的过程进行了具体规定。重点突出了“六个统一”:统一登记材料提交标准,统一登记要求,统一登记管辖,统一文书填写规定,统一数据录入规定,统一档案管理规定。其中,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材料较多的实际,对因合并新设立、续存以及因分立新设立、续存的登记类型专门进行了细化规定,进一步细化到每张表格、每个栏目应怎样填写、登记注册流程的每一步应如何处理、应注意哪些问题等。“三个规范”的制定与应用,为基层工商所登记注册员提供了实用的“工具书”。

二、搭建三个平台,实现登记岗位“人才培养”精细化

紧紧围绕“学习型工商建设年”主题活动,积极搭建“三个平台”,努力建立专业的登记注册人才队伍,实现了登记岗位“人才培养”的精细化。

(一)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借助红盾信息网,进一步建立了“登记注册之窗”专栏,定期登载、更新登记注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网上登记注册“业务练兵”活动,通过评比知识竞赛标兵的方式提升基层登记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同时,通过红盾信息论坛建立起业务交流互动平台,定期登记注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点”,警示基层工商所规范操作行为。针对基层登记注册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及时反映,由市局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及时研究解决,达到了基层单位之间横向互相促进,市局与基层之间沟通指导的良好目的。

(二)搭建实地指导平台。定期开展基层单位调研活动,由市局组织注册骨干到各工商所进行业务指导,面对面地谈、手把手地教,现场解疑答难、剖析典型案卷,现场抽查已经形成的登记档案。今年9月份,通过开展基层登记注册工作调研活动,市局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人员深入52个工商所,检查登记注册档案419卷,纠正不规范登记数据76个,纠正数据录入不全面、不准确案件48起。同时,针对《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及登记文书填写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申请材料及登记文书填写规范》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征求基层人员的意见和建议389条。

(三)搭建集中培训平台。坚持把“三个规范”作为基础教材,先后组织全系统登记注册员进行了16次集中培训,每项培训课程结束后都进行严格的考试,成绩低于90分者视为不合格,调离登记注册岗位。通过培训,使每名登记注册员都能熟练掌握登记业务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达到了100%符合岗位技能的目标要求,为顺利开展登记注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健全三项机制,实现基层登记“监督管理”精细化

精确的登记管理流程是保证基层登记注册工作质量的前提。为此,该局立足实际积极建立健全三项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基层登记“流程管控”精细化。

(一)建立流程跟踪机制。设计制作了《登记注册流程表》,由责任人员记录登记注册事项的操作流程,从咨询服务到受理申请、从审查核准到归档发照,每个环节均由具体办事人员签字,并填写办结时间,详细反映登记事项的办理进度和具体负责人员,为登记注册问题建立了责任追溯体系。《登记注册流程表》由工商所长负责管理,定期对登记注册业务进行审查,避免登记注册员业务知识不全面、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导致工作疏漏等问题。同时,督导登记注册员把登记注册的有关信息录入登记管理系统,防范数据录入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保证机读数据与书式档案数据相一致。

工商查档范文4

2007 年 12 月 29 日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积极投身于档案服务民生的工作实践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档案已经成为化解社会矛盾,调整民间纠纷,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在新形势下,档案服务民生工作如何实现与时俱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民生档案的范畴

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新华社记者专访中提到,民生档案,是党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是维护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原始凭证,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权益。十二五期间国家档案局先后公布两批100种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明确婚姻登记档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病例档案、拆迁档案等14种为民生类档案。从全国范围来看,基层民生档案工作的对象并不仅限于国家档案局公布的14种,在基层档案馆中,还有知青档案、房产档案、公证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林权档案等也被划入了民生档案的范畴。

民生档案利用背景

民生档案资源分布分散。

****档案局(馆)曾于2014年做过一次全区民生档案情况调查,调查范围依据省档案局公布的17家涉民单位展开,范围涵盖35类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档案,对全区民生档案情况 基本掌握。根据信息更新,我区实际情况是:

档案馆目前馆库现实状况局限,民生档案实体分布分散,主要以各综合档案室保管为主。区档案馆目前馆藏档案170个全宗11.3万卷8.2万件,涉及民生档案的占馆藏全宗的85%,主要内容为房地产、户籍、婚姻、土地承包合同、移民及学生档案等。民众利用率高的公证档案、医疗档案、住房档案、工商档案等仍保存在公证处、医院、国土局、市场监管局等各档案形成单位综合档案室,各涉民单位每年档案增量非常大,统计看出,2015年,国土局形成土管档案1.3万卷,公积金形成公积金存提贷业务档案0.2万卷,市立医院形成医疗档案5.6万卷,市场监管局形成涉民业务档案0.13万卷、0.8万件;至2015年底,国土局涉民业务档案总量达28万卷,公积金达1.1万卷,市立医院达62万卷,市场监管局达10万卷、100万件。由此可见,民生档案信息分散,信息资源部门分割,实体整合难度大。

民生档案利用需求日益增加。

区档案馆2015年利用4449人次,6466卷(件),2016年利用5638人次,6174卷(件),传真362张,复印9641张;其中民生档案利用人次4928,占全年利用人次的87.6%;民生档案利用卷(件)次4737,占全年利用卷次的76.7%;民生档案利用传真362张、复印6241张, 分别占全年总量的100%和64.73%。

民生档案利用矛盾凸显。

随着民生档案利用率的攀升,民众在需要利用民生档案时,往往会由于实体资源的分散性及服务方式单一性等问题,需要奔波于办事部门和档案馆之间。而且,时常面临档案资料不全、窗口办理手续烦琐、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因此,公众对民生档案的利用需求剧增与民生档案服务资源分散性及手段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民生档案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

民生档案利用改革做法

以“最多跑一次”为抓手,全面推进民生档案利用服务高效化。结合群众需求,不断优化民生档案利用服务方式。

1.确立档案利用办法,规范档案利用制度。今年,区档案局印发《*****档案馆档案资料利用办法》,并在区法制办登记备案,规范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程序。对于未开放、涉密档案查询利用、档案资料外借服务等,确立申请审查制度,承诺两个工作日办结,避免敏感信息泄露。档案利用办法的确立进一步促进档案利用服务规范化、高效化、透明化。自今年4月份施行以来,共办理14件申请。

2.实行“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破除地域限制,全省档案数据联动查阅,在提供齐全证件的情况下,利用需求者在区档案馆内即可查阅异地档案信息,获得档案利用需求。如,**籍方先生到我馆提出查阅本人婚姻信息申请,而方先生的婚姻登记原始档案保管在温州乐清档案馆,我馆向温州乐清档案馆发起跨馆服务的申请,10分钟后,方先生即可获取乐清档案馆有关档案信息。开展省内“异地查档、跨馆服务”以来,查档效率进一步提升,民生档案利用增速显著。今年1-6月,我馆共受理200多人次跨馆查阅服务,其中邮寄送达5例,查阅区域除市内,还辐射至温州、杭州、富阳。同时,区档案馆从两方面着手,进一步树立高效、优质利用服务。对外,开通微信公众号实行查档预约,对年老或者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提供查档利用服务;对内,与区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联动,利用电话、微信等渠道互通有无,为利用者提供一次性到位的服务,减少查阅者两头跑的概率。

3.编制《**区第一批重要民生档案指南》。为进一步缓解实体分布分散与民生档案利用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今年3月份以来,区档案局在省、市档案局的统一部署下,根据列入《浙江省重要民生档案参考目录(第一批)》档案种类,摸排全区各部门,初步完成《**区第一批重要民生档案指南》,该《指南》涉及人力社保、民政、国土、公局、教育局及中小学校、经信、就业、房管、卫计及卫生机构等32家单位,详细载明47种105项重要民生档案的名称、主管部门、形成部门、保管部门、档案内容、查阅方法、查阅地点、咨询电话。民生档案指南的出台,明确档案归属,规范查档手续,档案利用指向性一目了然,真正意义上实现查档只跑一次。

4.优化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如何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尽快实现信息共享,是实现民生档案“一站式”服务的必经之路。区档案局以新馆建设为契机,突破暂时的条件约束,率先开展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通过省级规范化认定。作为全省民生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工程建设示范单位,扎实推进藏馆档案信息数据基础库建设,目前已建有文书、婚姻、民国等13类馆藏档案专题库。馆藏条目数据库已全覆盖,馆藏档案完全实现条目式计算机检索,机读目录达114万条,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累计完成460万页,局域网上全文可浏览数达88%以上。2012年,对馆内数字档案管理软、硬件进行全面升级,数据查询速度大幅度提升,为查阅者带去切实便利。

数字档案利用是目前档案馆档案利用的最重要手段,除保障馆内自身数字化水平外,同时在全区开展数字档案室及规范化档案室创建。目前我区已建成数字档案室59家,计划于2020年前机关单位数字档案室全覆盖。

5.加强指导,提升全区档案管理水平。

通过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的方式建立监管,加强对各级部

门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以提高基层档案管理能力构建全区档案工作格局,为民生档案资源共享利用奠定基础。

在基层村一级,开展行政村档案集中整理,联合街道每年开展一次,至今已连续开展4年。在部门一级,开展档案双随机执法检查,确认“档案安全监管”和“电子档案监管”采取“双随机”抽查机制,明确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重点建设项目列入抽查对象。每年继续推行街道和单位年检工作,将“最多跑一次”审批类事项归档范围的制定、数字档案室、规范化综合档案室创建等重点工作列入年检内容。

工商查档范文5

关键词:未开放档案 档案利用 法规制度建设

案情简介

2009年11月某日,某律师事务所一律师持律师执业证、原告人的授权委托书及某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书来到某档案馆,要求查阅其的经济纠纷案件中的被告当事人的婚姻登记档案。因涉及第三人隐私,未提供该法院开具的有明确调查内容的协助调查函或调查令,接待人员拒绝了其查档要求。该律师对相关解释不认同,坚持认为受理案件通知书就是《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四项规定的律师及其他诉讼人在诉讼过程中,持受理案件的法院出具的证明材料及本人有效证件可以查阅与诉讼有关的婚姻登记档案中所称的“证明材料”。次日,遂向区政府法制办提起行政复议,后由于其他原因该申请人以“民事诉讼案情发展需要为由”主动撤回申请,该案件因此而终止,是北京市首个提起档案行政复议的案件。

点评分析

该档案馆认为,该案件中档案馆未允许申请人查阅未开放档案依据充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八条规定,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第四款、《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以下简称《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中国公民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未开放的档案,须经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同意,必要时还须经有关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该案件中,申请人要求查阅其所的经济纠纷案件中对方当事人与第三方的婚姻登记档案,涉及公民个人隐私,依据《实施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项和《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第七条第十六项的规定,形成未满30年(便形成满30年),因涉及个人隐私,属于未开放档案。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第二项中,涉及个人隐私的材料,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规定,以及《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档案馆只向持单位介绍信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或持法院的协助调查函、调查令的委托人、诉讼人提供所要查阅的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因此,档案馆未允许申请人查阅婚姻登记档案依据充分。

该区政府法制办在该行政复议案件立案过程中认为:接待人员在办理查阅未开放档案的利用过程中,应留取或复印相关证件、证明等证据材料;对法规规章条款内涵不清楚的,不应以本机关的理解做出规定,应提请制发机关做出书面解释,在执行时依据更为充分。该档案馆已经就律师争议的“证明材料”的内涵,提请《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制发机关民政部做出解释。

案件启示与对策

该行政复议案件对档案部门今后如何依法行政、依法利用档案具有导向和警示作用。通过办理该案件,笔者认为应该用依法行政的要求来审视区县级档案馆未开放档案的利用工作。2006年以来,北京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法律为履行职责的依据,梳理、确认和公示了行政执法职权,在其他档案行政执法职权中确定了“利用档案馆未开放档案”的审批类项目。同时,“档案馆未开放档案的利用服务”作为档案馆服务项目,以受理、审查、审定、告知等为办理程序,同时公布。但档案馆在实际提供利用中,对利用未开放档案的,仅要求利用者填写查档登记表,询问要查阅的档案内容;对涉及个人隐私档案的,只要身份证件、证明材料符合要求的就准予查阅。对不符合要求的,口头答复予以拒绝,未按照程序办理。当今,我国处于黄金发展期,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量大面广。①档案馆馆藏档案在为弱势群体解决落实政策、经济纠纷、维护权益、遗产继承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来档案馆查档人员因档案当事人身体原因、外出(出境)、故亡等原因委托他人代查、继承人查阅的情况越来越多;面对查档人员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不同、人员素质差异大等情况,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还不完全适应;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断提高,制订和执行便民、高效的档案利用规章制度还相对滞后;未开放档案、特别是专门档案利用的某些条款规定原则性多、不详细,有的单位要求出具档案证明的内容多样,法院等单位开具的介绍信、证明格式内容不一。具体利用过程中对相关条款内涵理解不一、相关解释又不及时,导致执行不一等等。为确保档案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利用档案,正确作出未开放档案利用的审查批准决定,不致成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输家”,提出如下对策:

对策一:依法区分档案行政审批职能

近几年,北京市各区县档案馆利用人次逐年攀升,有的档案馆年接待利用者近万人次,其中90%以上是公众个人且几乎都是利用未开放档案。如果全部履行审批手续,工作繁琐且不利于利用。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应该对 “利用档案馆未开放档案”审批项目、档案馆服务项目“档案馆未开放档案的利用服务”中的未开放档案的内容以及利用者身份条件等加以区分,确定哪些实行行政审批固定程序审查同意准予利用;哪些由档案馆实行简易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准予利用。如可考虑对公众查阅涉及证明本人学籍学历、工龄、婚姻状况、财产(和本人继承财产)等类未开放档案的利用,实行简化利用程序:填写相关登记表格,接待人员审核,科长(或带班人)批准。而对档案当事人身份为外籍华人的、且查阅利用又涉及个人财产的;查阅《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的控制使用范围以外的特定范围的未开放档案信息的,严格履行申请受理、审查、合法性审查、审核、审定和告知的审批程序。上述程序可以在经办和审批环节的分工上加以区分。如利用接待部门接待人员经办,科长(在人员编制许可的情况下由法规部门)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建立网上和实体的“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填表说明、示范文本”使利用者一目了然,对低学历、年龄大、残障人员等实行“全程”、“一站式”服务,方便利用者。

对策二:加强利用环节法规制度建设

依法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其结果是要靠过程来保证的。应当由国家或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利用者身份审查工作规则、出具档案证明规则、无档证明办理规则,作为法规规章或行业规则予以贯彻执行。由档案馆或同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订查阅未开放档案的规定、查档接待人员行为规范、应对查档利用突况应急预案等。将上述制度的制订依据、办理程序和结果对外公布。上述法规制度都应与上位法的规定一致,条款细致,内容详尽,操作性强,确保档案利用始终依法规范运行。具体如下:

1.利用者身份审查工作规则。参照中国公证协会制订《审查自然人身份的指导意见》的做法,制订档案行业《利用者身份审查规则》②。规定利用者提交的证件种类,证件必须是有接待人员可视读的照片、且由户籍管理公安机关或全国性行业核发的居民身份证、工作证、护照、律师证等;建立审查证件的程序,核查利用者提交的身份证件是否真实、有效,与其提交的身份证件是否同一;建立审查证件的工作记录,如接谈笔录,复印或留存的相关证据材料等;无法提交居民身份证时的替代证件种类,如派出所证明、户籍簿,证明格式;委托他人代查代办的委托书规定格式、内容,是否需要留存原件等,特殊情况下的救济措施等。

2.出具档案证明规则。《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和《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第二十七条都规定,档案缩微品和其他复制形式的档案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某档案馆就曾有过一单位在司法诉讼过程中提出要档案馆在其提交法院的材料上盖档案馆证明专用章当证据的荒唐事,后被拒绝。这就要求对档案证明作出行业规范,避免证明被滥用。要规定对涉及工龄、婚姻、房产、学历学籍等身份的各类证明的格式,证明经办人、批准人等人员的权限;证明结果登记内容和方法;档案复制件上应标注的内容:如档号、使用范围,出具证明的时间,档案证明专用章加盖位置,页数,效力等等。

3.无档证明办理规则。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在办理婚姻、工龄确认等身份证明事项过程中,要求档案馆为无档者出具婚姻档案无档证明、或某人已查某某类档案证明的情况不断增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制定档案行业无档证明的办理规则,就哪类档案经档案保管单位查找后确无档案内容记载的,可以出具无档案的证明,并对该证明的格式、效力等做出规定。

4.利用未开放档案的规定。制定档案馆利用未开放档案的规定,可结合馆藏档案内容的实际情况由档案馆制订。应包括如下内容:未开放档案的定义、档案所属内容,利用者适应对象、档案的范围,查阅利用档案所持证件的种类,查阅特定档案的批准人和批准权限,对被委托人的证明要求,准许查阅内容,摘抄、复印等复制的批准与对外公布的限制,外借对象与范围;对专业专门档案的利用规定;对婚姻、房地产、会计、工商登记、人口普查等档案的管理规定,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等专业档案法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搜集执行中遇到的规定不细致、理解执行易产生歧义等有关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加以解释,以便于档案利用部门操作。

5.查档接待人员行为规范。档案利用接待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曾有一利用者与律师携录音笔前来档案馆查阅档案,接待过程中接待人员噤若寒蝉,不敢多说一句话,生怕会给单位带来不良后果。接待利用人员仅靠政治素质高、业务熟练、熟悉馆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未开放档案利用接待工作要求。应制定查档接待人员行为规范,对文明用语、服务忌语做出规定。制订接待回答用语规范,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修订,提高接待人员应答技巧;接待人员必须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公众交往能力、随机应变能力、适宜的心理素质。档案馆宜挑选开放型、稳重型、兴奋型性格的人员从事接待工作。

6.应对查档利用突况应急预案。近几年,醉酒查档闹事后拨打110报警者有之、因不合查档要求被拒绝后吵闹者有之,为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制订应对查档利用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就应急处置流程、应急工作原则、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指挥机构及职责、现场处置、培训与演练、应急抢救组织纪律和奖惩、事后的总结与评估等内容做出规定。

对策三:梳理特殊档案查阅限制规定

《档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据此,档案馆在办理单位和个人移交、捐赠、寄存档案时,应要求其出具书面限制利用意见,形成《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单位和个人限制利用意见汇集》,并将上述意见汇集在利用场所公示,供利用接待人员掌握,利用者周知,切实维护档案移交、捐赠、寄存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对策四:强化查档身份审查追溯管理

档案馆在办理档案证明时,它不仅涉及利用者人身财产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利用者身份审查过错责任的认定问题,更面临对身份确认有误可能引发的诉讼,以及相关的财产经济损失赔偿等风险,且风险系数越来越大。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造假花样翻新、真假难辨的情况下,肉眼识别、“表面审查”已经过时。③在档案接待利用的实践中,应通过制度设计、科技手段保障等措施,提高利用接待人员对利用者身份的识假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规范的服务。一是定期对接待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培训。对档案利用接待人员就居民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特点,机读视读防伪标识的内容、方法等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接待人员核查居民身份证和护照等证件的方法和技能。二是采取技术手段进行身份识别。如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安装识别身份证专业仪器,登陆相关网站核实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律师、记者等人员证件,提高识别身份准确性。三是建立利用者查档追溯档案。目前银行、通讯等单位在办理有关业务时,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件原件并留存复印件,已经十分常见。档案馆在利用过程中应在审查身份证件的基础上,留存复印件,与利用登记档案一起归档短期保存,以作为审查证据。应要求当事人在复印件上签注“本身份证件仅限于×年×月×日查档之用”,防止复印件被别有用心之人滥用,引出新的麻烦。只要档案馆依法定程序,采取合理的方式、审慎地履行审查义务且无过失,才有可能在诉讼中免除或减轻档案馆的相应责任。

注释:

①蔡达峰常委代表民进中央:“矛盾凸显期”呼唤通畅的诉求渠道.中国政协,2009(6):13.

工商查档范文6

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政府加大了惩治力度,不断对食品安全法进行完善,明确不同监管部门所承担的管理责任,将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进行落实,对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行协调,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最大化的保证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的食品。而真实高效的档案记录管理工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一、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食品安全管理法不够完善

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法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法中还存在很多漏洞,无法发挥出法律效应,不能对食品加工商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作用,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责任不够明确,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反而互相推卸责任,经常出现“踢皮球”的现象,造成群众投诉无门。部门之间的工作缺乏统一协调,食品监管环节存在较多的漏洞,对违规生产的食品商打击、惩处力度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威慑作用,各种不正规的小作坊还比较常见[1]。

2.食品生产商缺乏职业道德

食品的生产是由食品加工商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食品加工商决定了食品的质量,很多商家缺乏自律能力,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逾越了职业道德底线,生产加工食品的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商家缺乏应有的诚信道德,消费者在花费了一定的金钱之后,没有购买到同等价值的食品,且商家对生产的食品不负责,当食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没有做出合理的处理措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食品质量检测不到位

在当前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检查、突击检查以及专项抽查三种,检测面覆盖不够全面,存在很多漏洞,检测力度有待提高,检测方法有待完善和改进;检测部门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待上级安排的工作比较敷衍,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懈怠、放松现象,导致检测工作趋于形式化;食品质量的检测标准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的标准,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食品安全需求。

4.食品安全宣教引导亟需加强

食品安全的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对食品安全常识及相关法律不够了解,在选用食品的时候,缺乏自我分辨能力,容易出现误买、误食现象;没有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及科普作用,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只是对事件的具体经过进行了报道,并没有利用舆论作用对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人们无法清楚的知道引发食品安全的根本原因,还容易发生类似的情况;政府与媒体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只能被动的应对舆论压力,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相关信息缺乏透明化和公开化[2]。

二、我国食品安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是一项极具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等的工作,必须要让各个监管部门意识到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在其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监管效能的最大发挥。

1.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档案管理意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很大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写、保管等事务性工作,和别的工作相比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或者说不能给单位创造直接性的经济效益。因而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始终认为无关紧要,只要做到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随时查档就可以了。虽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几乎都有配置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但是他们往往都没有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单位工作的重点,也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很难形成。

2.档案室硬件环境设施比较差

整齐、统一和规范的档案保管室是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要求。但是很多没有设立专用的档案管理室,甚至还有部分单位的档案保管室如同杂物室一般,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可言,而杂乱的环境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查档是不知从何入手,存档也不知存往何处。食品安全部门也没有重视对档案保管室的设施配备工作,认为档案管理无需太多设备设施,有人来看时有个地方找就可以,所以对于老化的设备和设施也不进行及时更换。对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也比较差,档案保管室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加之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设防意识,更没有明确严格的管理机制,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部分档案文件在管理过程中受损,并给单位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3.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人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三、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及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

结合食品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完善其中的不足之处,对不同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确保食品质量检测的可靠性;做好风险预警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将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进行落实,全面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关停不合格食品加工厂。

2.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

食品的安全需要社会进行监督,只有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与政府部门形成有效配合,才能最大化的保证食品安全。建立举报有奖机制,调动消费者监督的积极性,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开展相关的排查工作;利用媒体舆论力量,将不良商贩进行曝光,同时做好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工作,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3.食品安全档案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成果及技术的应用,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目前,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的部门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