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资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资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外资企业;财务管理;发展

财务管理在任何企业的管理中都占据了首要的位置,每个企业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使信息化普及了世界每个角落,外资企业更是高度信息化的企业,外资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外资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应用。由于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相对较晚,我国的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局限了外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就我国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浅析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1.我国外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1 我国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情况

外资企业是带动我国出口规模的重要国策之一,因此外资企业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根据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企业资产进行重组、行业进行联合,以及跨行业兼并等行为的实现,各企业集团的不断出现、扩大,因此形成的规模化大生产及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这些都需要大量准确的相关信息和基础数据作为基础,现行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把这些复杂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及工作流及时而且准确地收集起来,帮助外资企业很好的控制并利用企业资金,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1.2 我国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局限性

1.2.1 信息化系统财务管理无法保障安全性及重复建设。财务系统效率较低,资源和资金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业务创新的能力较差,信息分散化,提高服务水平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传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公司在资金平衡、投资管理、成本计划及成本预先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2.2 资金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大多数外资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一个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调控制度,信息平台不统一,信息化传递渠道没有建立完善,财务数据、投融资管理、资金结算等情况不详细,导致外资企业不能全面掌握公司财务相关信息,不能及时地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调配、监督和控制,致使管理措施的不及时,以至于影响整个企业的良性循环。

1.2.3 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滞后,降低管理效率。由于我国整个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信息化技术人才也相对较少,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技术相对薄弱,许多外资企业虽然一直在引进新的信息化技术,但许多老员工并不能完全掌握这些技术,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给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带来了障碍。

1.2.4 财务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影响公司财务管理发展。由于老思想的影响,碍于面子等问题,财务管理在执行监督制度时,出现了各种奖罚不明确、领导个人占用公司资金、资产报废处理不明确等等各种问题,大大阻碍了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迫使财务人员私改真实信息,造成了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核算不准确、账物不符等现象出现,增加了外资企业的经营风险。

2.我国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未来发展趋势

2.1 外资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一套集中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财务部门整合好公司的资源,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外资企业要想站稳脚跟,进行信息化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各项财务数据的集成及应用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可以很好的降低外资企业的成本核算及监督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更有助于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创建。外资企业在业务数据统一集中的基础上,建设各项数据仓库,避免资金浪费,便于财务管理的进行,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2.2 加强公司资金合理化管理机制

要想实现公司的价值最大化,提高公司在社会上的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及获利能力,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可以使财务管理部门的价值最大化,也可以提高公司资金的利用率,增加现金的净流量,持续稳定的创造利润。

2.2.1 保障好外资企业的资金流通、安全及经济效益。财务部门时刻谨记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的主要命脉,货币为王,公司所有生产和经营的活动都是建立在货币资金这一物资基础之上的。借鉴其他大公司倒闭的经验,运用信息平台合理调配公司的内部资金,在投资方面不要占用过多的自有资金。保持好资金的流入、流出比例,防止出现资金出多与入的现象发生,避免公司往来款项及银行借贷不能按时归还,从而影响公司的信誉、效益及运营效率,为以后的借款创造出更多的便利条件,提高公司的声誉、影响力。

具体措施有三点:

①集合所有财务信息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部门根据本公司资金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编制年度资金预算时要细化到每月、每天,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对待大额资金的支出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坚持好联签制度,避免出现和失误的现象。

②公司内部资金持续监控。财务管理部门对公司内部资金流动情况实时监察,特别是对大额资金的动向监控。

③科学筹集资金及使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货币资金的利用率。财务管理部门是最清楚公司资金基础的一个部门,应该根据公司实际经济情况,积极提出统筹和灵活利用资金的方案措施,努力为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献计献策。根据本公司特点及市场经济的特点,选择适合本公司的资金筹集方式,合理的利用公司内部的闲置资金,在安全、合理、合法、有效及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使企业资金的价值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做到资金的有效监查及控制。

2.2.2 建立科学的资金风险监管及评价体制。对于外资企业来讲,净资产是在排除了公司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及变现损失的基础上,对外资企业净资产风险监管的综合性指标,可以衡量外资企业的资本充足性。准确地把握公司的风险,监管更加有针对性及时效性,对各类风险指标化、数量化,做好风险评估。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科学的风险监管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外资企业经营失败引起的市场系统性风险,而且可以作为我国外资企业市场持续监管及准入的主要依据之一。

2.2.3 应收债务的财务管理方案。三鹿奶粉导致三鹿集团破产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三鹿集团的破产不仅给他们的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许多供货商及经销商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供货商被拖欠的货款数目达到750万之多,给其公司带来了资金紧张的情况,资金周转不开,无法执行已签合同,出现违约,损失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我们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把所有应收债务,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罗列清楚,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信誉进行评价评级,缩短应收账款周转的天数及占用的资金成本。实时监控欠款的流动情况,提高资金的追回率及使用效率。

2.3 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运行在更加开放、灵活的环境中。在这个大的环境下,对每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财务人员必须加强网络技术的学习,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第一,加强业务信息知识的学习及运用到实践中。积极搜索财务信息、利用好信息手段在工作中。经济信息是商品,会计信息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商品,有着其巨大的价值。首先,财务管理者要做出企业投资、筹资方案,必须对一些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分析、整合。拿企业筹资来说,先分析企业的资金情况,决定采取什么形式进行筹资,通过分析市场上可能获得的资金来源,找好筹资对象。这些都要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价值就在于使企业资金风险降低,减少成本投入,使企业资金的价值最大化。其次,财务管理人员为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分析提供参考,提出具体的整改方案,协助决策者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为增加企业的价值贡献着一份力量。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财务人员必须树立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关注一切影响企业发展的相关财务信息,运用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来协助领导者做出正确地发展决议。

第二,财务管理人员强化长远发展的观念。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是外资企业所追求的,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讲,也要和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充分考虑理财行为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处理资金的工作中,避免出现企业财务决策的短期效应出现,本着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合理的处理每一笔资金的去向,使财务结构合理化,企业发展长期化。

第三,重视外资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的服务理念强记于心,强化服务意识,注重品牌建设。其次,跟着公司文化的导向前进,在公司的思想平台上发展财务工作。

2.4 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增加公司的创新力

整个外资企业从高管到员工都要意识到要想企业良好发展,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创新一定要放在公司发展的首位,财务管理也要通过实现创新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竞争力。

2.5 建立进出口业务审核及发货审核制度

2.5.1 进出口业务详细计划审核制度。相关业务部门应该及时的把外签业务合同及计划送审到财务部门,财务管理人员对具体的业务信息进行整合,准确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帮助措施,这项制度的完成对企业的贸易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5.2 进出口货物收发审核制度。收发货物时开具的各种单据,必须由财务部门进行详细地审核,对其数量、价格进行科学评估,确认无误签字后才能发货。在遇到汇款情况时更要慎重,各种执行方式必须明确,责任到人,每一步必须有相企业关负责人的签字后方可执行,这一制度的执行是需要严格落实的,不能因为事情紧急就节省程序,此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深刻的意义。

2.5.3 需要做好会计处理的几项内容:①在出现进出口业务销售情况时,需做相应的会计处理;②产品因某种原因出现退货现象时,也需做相应的会计处理;③在支付银行借贷费用或销售费用时;④进出口货物出现“免、抵”税务现象时;⑤进出口业务货款到账时等等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情需要规范的会计处理。

3.总论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外资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而且还陆续出现了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情况,外资企业确实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优势的位置,但是经济危机的出现给每个企业都敲响了警钟,其中也包括外资企业,这就要求外资企业也必须重视其自身的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工作是外资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要求财务管理者必须达到更高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完善的过程,相信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我国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晁江华.对提高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21.

[2]曲秀娟.外资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09,27.

[3]傅雁蕾,杨子平.外资并购中的企业所有权配置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0.

[4]李静.外资企业的转移定价行为分析[J].商业时代,2007,2.

外资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IT外包;SWOT

[作者简介]樊凡,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经济系电子商务硕士,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1-0118-04

一、IT外包之诱惑与风险

电子商务企业IT外包是企业将电子商务所应具备的网站开发、设计、维护、运行及对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外包给IT服务商,内容包括企业的IT规划、硬件和软件配置、网络系统建设和对系统网络的维护管理及升级。2005年IT外包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将竞争势头延至2006年,一个电子商务企业与IT服务商共赢格局正在形成。作为新经济成长的催化剂,电子商务中的IT外包是成本与效益、机会与风险相互关联的。

1.支持企业核心业务发展。企业IT外包,使企业能集中精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拓展企业电子商务策划,健全机构组织、市场上下游开发和顾客服务体系等核心业务,企业通过IT外包得到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盈利性。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为实施自身竞争战略,利用IT服务商强大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行IT外包,成为中国银行业的第一个全面IT外包服务银行。该行在技术服务质量与效率、保障性与保密性得以实现的基础上,集中有效资源进行企业核心业务创新,专注自身业务发展,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实现系统网络化管理,有效地利用IT外包提升了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力。

2.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IT外包环境之复杂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的形成,企业既要实现其商业目标,又要面临IT的挑战,对企业经营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IT外包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创新方案,服务商以其IT领域固有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形成了社会合理分工。服务商管理外包系统,减少了企业部门设置、人员招聘、技术再培训等一系列的工作,节约企业IT运行成本和用于IT基础服务的管理时间,使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系统规划与管理,保障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有效运行。同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可整合自身和服务商的资源,用先进技术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为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提供技术保障。服务商有一支各类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为企业提供有效、快捷、经济的技术服务。在电子商务IT系统的建设、维护、应用过程中,企业可借助服务商与现有的、未来的技术保持同步的优势,获得高水平的IT支持和接触新技术的机会,改善技术服务环境,减少系统维护和管理的风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商可及时掌握和解决企业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问题,通过管理策略及相应的系统设置,有效地防止数据的丢失、破坏和泄露。从企业战略上考虑,IT外包能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在IT应用及管理方面的差距,推动IT在企业中的发展。

4.降低企业电子商务总成本。企业把电子商务IT规划及意图表达给服务商,服务商根据企业现有资源和开展电子商务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的运作,消除企业对于开展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标准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审计重构信息系统预算,在管理、维护、运行、更新方面,避免“IT黑洞”现象发生。另一方面,IT外包对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缺乏的企业,也可以弥补其自身的欠缺。

5.风险与缺陷。IT外包给企业创造了效益和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的诱惑力是巨大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IT外包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一是外包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承接外包的服务商大多为中小企业,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相对固定和简单,其服务对象是中小型电子企业。对大型企业而言,这些服务商无法提供个性化、操作性强、适合企业战略发展的外包服务。实际上,绝大多数大型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是自行设计、开发和运作的。二是外包容易对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构成潜在威胁,这也是有些企业宁可自营系统也不愿意实行外包的重要原因。三是企业无法对服务商进行有效控制。虽然有外包合同,毕竟系统掌握在人家手中,工作容易造成被动。美国全球管理咨询公司调查显示,有66%的公司对他们的外包合同感到失望,只有39%的公司会延长与外包服务提供者的合同,有15%的公司会把合同重新带回国内,原因包括安全风险、文化差异和后勤保障。这是服务商的选择和管理问题,但也是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的关键。

二、IT外包――企业之艰难选择

尽管IT外包有其不足,但其已成为企业电子商务的一种运行模式且在发达国家中十分流行,是众多企业的主流选择,世界500强的公司中80%的公司全部或部分外包其信息管理功能。然而,企业在外包形式采用和服务商选择、服务与管理、投资与回报等方面面临种种艰难选择。

1.发展战略因素。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经营思想、策略和方式的集中表现,是战略全局性、发展长远性和利益根本性三者的结合。企业发展从传统经营模式向电子商务模式转变,不仅是机构或操作方式的重组,实质是发展战略的转变。由于受传统经营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企业一个重要的考虑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大而全、小而全占据着主导地位,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在变革之初十分突出,给企业IT外包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国内外成功和失败事例证明: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经济活动中,在社会分工与合作相互依存的条件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不可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

2.管理理念因素。企业的管理活动必须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进行,成功的企业在于扬长避短,发掘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在电子商务企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企业规模大小决定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实施,即中小型企业由于人、财、物的限制,其IT外包相对普遍;而规模较大的企业,IT业务倾向于自身开发和运作。这会产生两种结果:是中小型企业在整个电子商务中所占的比例不太,IT外包低层次,与高速成长的IT外包战略有较大距离;二是规模大的企业管理模式多元化导致企业管理活动的复杂化,能否做到综合协调,有的放矢,保证企业IT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往往造成操作方案、改革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对IT领域规范管理和整体规划能力不足,执行能力不强,市场服务质量下降。

3.人力资源因素。企业IT外包并不意味着企

业对服务商的工作放任自流,企业必须有IT工程师与其进行工作沟通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企业拥有工程师数量和级别难以确定,工程师和技术骨干的配备及其能否适应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关系到企业人员的需求分析及招募、投入与产出和服务与质量问题,企业IT人才缺乏会给企业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一旦IT外包后,企业又担心服务商因专业人员水平不够而造成企业业务发展不稳定。

4.投入与回报因素。IT外包最终是为了解决企业投资成本与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投资与回报是企业在制定是否需要外包和如何实行外包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一是满足现状或被动式的投入资金以免在竞争中被淘汰;二是讲究长期效益,投入大量资金以保持IT外包的领先。但现在企业普遍担心的是IT外包能否降低成本,减少自身管理的压力,满足市场需求,或是企业投入与服务商信誉和服务质量。在电子商务中,投资回报率对IT外包的功能成本和动态成本难以预测分析,对自营成本与外包后潜在成本比较后再确定IT服务系统自建还是外包,在这双向选择过程中如何用成本来衡量。

5.技术因素。企业IT外包前应了解服务商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服务质量等。从技术角度分析,企业必须从可获得性即服务商是否能够提供企业所需要的IT技术服务、实效性即服务商是否能及时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可靠性即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否可靠足以满足企业所期望的服务目标等三个层面去权衡和选择服务商。许多企业如著名的IBM、HP、EDS、CSC等专业服务公司寻求IT服务支持,而众多IT服务商倍受冷待。目前国内服务商一般都是50~100人之间,所能承接的外包业务大都是低端的软件开发和维护,中高端业务无法涉及,全年业务达到1000万美元的更是屈指可数。与印度动辄三五万人、一个订单一个亿的大企业相比,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在规模、资金因素导致企业技术研究上的不足显而易见,突出表现在技术革新和投资回报上。

三、IT外包――一个双赢的结局

2004年我国IT服务市场的市场容量达到43亿美元,预计2009年将突破110亿美元;IT外包服务的比例将由2004年的10.2%增长到2009年的19.5%。企业如何借助外力增强企业完成战略目标的能力、IT服务商如何让IT服务为企业创造持续价值已成为行业的焦点。

1.选择服务商原则

(1)效率与质量。面对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和网络经济热潮的挑战,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信息技术与策划、维护与管理等问题。除价格、服务范围外,个性化、质量与效率是双方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服务商的任何差错或遗漏将会导致企业电子商务的失败。

(2)需求与优势互补。从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分析,企业需求和IT外包服务需求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对IT自营企业而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使其电子商务业务与IT发展自成一体,但其占的比例有限。企业IT外包发展战略则不同,其集中有限的资源于电子商务市场的开发和核心业务,尽管目前IT外包服务总量供过于求,但双方需求的趋势没有变化。一旦企业对IT外包的内外部环境考虑成熟并实施外包,双方的优势互补即能体现,双方在成本和技术方面都能寻找一个切入点,发挥二者最大能量。

(3)信任与合作。IT外包合作关键在于信任关系和共同目标的建立,包括共同赢利、共担风险、目标资源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双方的思路需要沟通,彼此交换信息和问题。信任来自于长期合作,有健全机制和审计手段,目的在于消除猜疑和误会。企业IT外包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合作双方应从简单的服务供求关系转变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有效运营机制。

2.合作方式。IBM全球服务部中国区战略外包副总经理郭世勋先生指出,为确保战略IT外包合作成功:一是必须作出规划以与服务提供商协作,而非对其进行控制;二是基于持久、独具特色的因素而非表面因素来确定合作伙伴选择标准。他分析了合作失败的三种原因:最初的外包方法处于战术而非战略层面;工作范围没有明确定义或定义得很糟糕;合同管理是按照敌对而非合作方式开展。IT外包追求的是双方利益最大化,目的在于提高行业竞争优势和利用IT创新机会,最终实现依靠服务商不断创新来帮助企业达到其目标的能力。IT外包的关键是创建适应变化的合作机制,根据双方的不同需求,合作方式可呈多样化。如惠普公司外包服务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客户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把一部分非主流业务外包出去;二是策略联盟即客户与外包商缔结联盟,包括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等深层次合作。从双方合作的行为和关系分析,IT外包合作方式可分为三种,不论企业采用哪种外包形式,IT外包在企业电子商务中都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1)委托开发即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之初,将网站设计、开发委托给外包服务商,并由其负责维护和运营。服务商向企业提供全过程的外包服务,目前这种外包是主流形式。中国最大的中间件专业研究机构之一广州中间件研究中心按照IS0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以及CMM3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流程标准,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系统建模、编码、测试等委托开发业务以及系统集成、管理、扩展、维护等服务外包业务,并为客户快速开发复杂信息系统,提供全面的管理、维护等技术支持,降低系统的构建风险和总成本。

(2)合作开发即企业将整个网站系统的部分项目外包给服务商进行设计、开发、维护和运作以弥补企业资金和技术不足。《2005年中国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及IT应用趋势报告》中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在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与中科软合作开发CRM系统的做法,认为合作开发是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规模、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

(3)委托管理即企业自行设计和开发网站系统并实施和运行系统直至其稳定后,再将系统的维护运营委托给服务商管理,服务商向企业提供主机托管服务。委托管理优势在于成本较低、可靠性高、高速接入、灵活性好。服务商以机位出租、机架出租、VIP机房出租等不同方式为企业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器托管网络平台。

良好的合作是IT外包的基础,双方应把合作视为各自的战略目标,各尽其职,相互理解信任,建立同盟。服务商无论是提供IT资源整体外包、部分IT技术外包和维护外包,其首要任务是着眼于企业。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淮松在总结外包体会时强调“采用什么技术和产品并不是最关键的,发现企业现在和潜在需求,将现有的系统很好整合起来,为用户持续创造价值才是最关键的”。

3.IT外包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一种风险分析的管理评估理念,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用来确定企业本身

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使企业的战略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机会和威胁是由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所赋予的,优势和劣势则是针对于企业内部资源所言的。电子商务企业和IT服务商必须清楚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设定IT领域,就电子商务企业和IT外包服务商(企业)而言,对IT外包作SWOT分析。

(1)企业优势包括有形资产优势、无形资产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组织体系优势、竞争能力优势等等,指的是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如技术技能优势中的生产技术实力,低成本生产方法,革新能力,质量控制体系。如电子商务企业优势强于服务商,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其可考虑IT自营。

(2)企业劣势指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的因素,包括知名度不高、缺乏竞争技术和资金、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人力和管理资源不足等。如电子商务企业劣势大于服务商,其可考虑IT外包。

(3)机会对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企业战略、资源配置和资金能力水平。若电子商务企业考虑自营IT比IT外包更能获得最佳机会,对企业发展利大于弊,其可考虑自营;反之,则外包。

(4)威胁是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构成威胁的因素。电子商务企业IT自营或外包都隐藏于威胁因素,如因为IT自营或外包后遭遇产品市场增长率下降和利润下滑,或服务商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来抵消或减轻威胁所产生的影响不当而造成市场份额的减少。

企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来自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长期的或短期的,有形的或无形的。IT外包的SWOT分析法能使电子商务企业和服务商清醒认识自身长处而避免自己短处,趋利避害,化劣势为优势,化挑战为机遇,知己知彼,降低公司的经营和投资风险,共同营造双赢环境。

外资发展趋势范文3

自1991年以来,我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持续增长。2000年全球国际投资达到最高点1.38万亿美元,此后经历了三年下降。2004年开始回升,2006年达到1.3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国际组织预计,2007年增速有所回落但全球跨国并购已达581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预计全年总流量将达1.4万亿美元。国际投资出现新特点:

(一)发达国家仍是引资的主力。国际投资流量很多,钱都流到了发达国家。以2006年为例,发达国家吸收的外资增长了40%,国际投资吸收美国是第一名,达1700亿,英国第二,第三名是法国,第四名是中国,全部资金流量的不到40%流入发展中国家。所以说,不是有钱的地方往没钱的地方流,是有钱的地方往有钱的地方流。发达国家既是外资的提供者,又是外资的吸收者,2006年发达国家提供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总流量的80%,且其中一半来自欧盟。过去人们总认为钱多的地方往钱少的地方流,而实际上往往是跨国公司多的国家互相流动,流出的多也吸收的多。

(二)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上升较快。近20年来,全球跨国公司投资更多面向服务业,其比重在不断上升。到21世纪初,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已从50%上升到60%,特别是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跨国公司和跨国转移,成为服务业跨国投资的重要形式。服务业外包市场容量不断扩大,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这些领域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可贸易产品,这一行业也就成为可贸易的行业。因此,这一行业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引起了跨国公司的关注。服务外包的来源地主要是欧、美、日,美国占最大的比重是2/3,承接最多的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上世纪90年代我国接受的是制造业的外包业务,特别是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大量发展都是因为接受了制造业的转移和制造业外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是服务外包,承接最多的虽然是亚洲,但并不是中国,而是印度、菲律宾等国。在未来十年,我国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也就是在服务业外包中能不能赢得像上世纪90年代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成就,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三)跨国并购是国际投资的重要形式。国际投资主要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实现,还可通过绿地投资,也就是新建一个企业,但这一比重越来越低。收购、兼并的两种形式作为直接投资的形式越来越多,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并购投资占全球国际投资流量的份额一直保持在50%以上,凡是国际流量上升的阶段就是并购比重上升的阶段,凡是投资流量下降的阶段,就是并购投资份额下降时期。换句话,凡是国际投资流量上升就意味着跨国并购活动很活跃。现在正处在国际投资流量上升的阶段,达到13000亿-14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国际跨国并购活动非常活跃。并购的双方有可能实现资源共享,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帮助现有企业脱困,减轻失业压力;通过收购兼并,原来的生产能力得到稳定,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企业也避免了下岗失业的风险。并购投资需要的基础条件,一是东道国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二是东道国产权交易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存在支持并购活动的法律框架。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不是在搞扶贫,不是解决弱势企业的下岗问题,而是看到企业有某种优势,甚至有的是好企业。跨国并购有可能是强强联合,不一定是强兼并弱,有的是强兼并强。这种经济现象必须这样来理解,否则容易产生误解。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

2006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630亿美元(不包含金融类),在全球已降到第四位,过去是第二,美国第一。2007年上半年吸收外资额达230亿,11月是616亿,2007年可能会略微超过2006年。资金来源地结构没有什么变化,外资的来源地结构亚洲的比重很大,第一是香港,然后是台湾,还有日本、新加坡、东盟国家,接下来的就是美国、欧洲,美国有四五十亿,欧洲也是四五十亿,来源地结构一直很稳定。这两年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自由港来的外资比较多,如维尔京群岛、开曼等地。这些资金来源地较复杂,还有一些是大陆自己流出去,在自由港注册又返回来,但这种情况很少。近两年也引进一些资金与技术密集型项目,如,韩国的起亚汽车公司发动机生产线及欧洲空客总装线在天津滨海新区落户,英特尔、微软、百事高公司在广州投资,这些公司都是资金密集度较高的项目。

制造业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六个行业,主要是通讯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2006年,这些部门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总额的5l%。上世纪90年代外资主要集中在轻纺、轻工业、消费品、纺织工业领域,现在明显集中在资金和技术比较密集的行业。

我国利用外资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利用外资占全球外资中的比重下降。1994年,吸收外资337亿美元,占全球比重是13.5%。后来比重一直在下降,到2000年我国只占到了3.2%。2001年后国际投资流量在下降,但我国的比重在上升。到2005、2006年比重又在下降,2006年的比重已降到5%,在全球国际投资中的流量只占到了5.1%,2007年还会下降。2007年利用外资600多亿,全球资金流量达1000亿,利用外资比重要降到5%以下。近几年,我国利用外资成绩很大,但在全球投资金额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较低。近年来,国际投资主要流向服务业,但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每年都只能在23%左右,服务业吸收外资这几年都没有突破。这两年的金融业、房地产业比较活跃。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比重仍占最大。2006年制造业吸引外资的比重达400亿,服务贸易领域仅是160亿,金融业是64亿,这都是几家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吸收的国外银行战略投资,还有一些地方性的商业银行,通过股改吸收的外资,总共不超过10家,所以主要还是制造业的投资。

三、认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国际产业转移,一些发展中经济体,包括我国,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加快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从21世纪初开始,国际产业转移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为:第一,日益向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转移。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重心。同时,发达国家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及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酒店业、交通业和通讯业等服务业成为多国服务业发展的主流。第二,国际产业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延伸。根据工序分工理论,可将价值链增值环节划分为技术环节、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国际产品工序调整和转移表现为:在全球的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转移;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在生产环节中由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现在的分工越来越细,产业转移具有产品类分工的性质,要求更加专业化、集群化。原来条件好的地方更容易吸引外资;原来条件不具备,分工不发达的地方,更不容易吸引外资。第三,资本流动方向也更具水平性。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投资,成为资本流动的两大主要方向。2005年,发达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总投资的59%,且其中90%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也在相互流动,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钢铁和石油化工等制造业。第四,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的整合升级和转移。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加速了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和扩散,使多国的相对技术优势发生变化,强化了国际产业的集聚效应,并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高度和虚拟化程度。跨国公司通过控制一项品牌的营销渠道,然后把其他的生产制造研发环节转移到别的国家,并促使原有产业在结构升级中整合转移。第五,跨国证券投资和并购日益活跃。现在的跨国投资越来越多的是利用兼并、收购,兼并收购很大部分是收购股权。收购股权就离不开证券市场,因此,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间的界限在模糊,或者说活动发生了很大的衔接性。如,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吸收外资,外资进来相当于收购了股权,中行、建行20%的股权卖给人家,卖完之后马上在境内境外上市,上市之后又吸收外资。第一步是直接投资,收购股权,收购资产,其目的也是希望该公司上市,上市后其资金就可置换出来,置换出来后又可投资。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是比比皆是,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特点,吸收外资的工作就无法做。

外资发展趋势范文4

其中,来自挚金资本的创始人杨溢站在行业的高度上,解析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投融资格局以及发展趋势。这对广大从事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人士可谓十分受用。在这里,极智网将为您呈现杨溢对这一行业的独到见解。

杨溢的分享分为两个部分: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概况+未来的发展趋势、创业的趋势与投资的策略

首先她分析全球关于人工智能的投融资概况。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相比在座的各位比我了解的更清楚,其实不是最近这两年才起来的。虽然最近这两年特别特别火,其实它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积淀。从投资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观察到在2013年资本进入了一个新的。这个原因是在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在一些感知智能领域进入到比较前沿的时代,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功,所以在2013年到2014年的跨度阶段,我们投资的比例增加了188%,而且在一早投资交易次数来说有一个比较大的飞跃。在2015年进一步提升,2016年第一季度交易的次数已经达到了140起,交易金额达到了非常高的状况。这个数据是全球人工智能投资的规模。在中国很多机构投资的方向在2015年之前都是投TMT、互联网+或者是智能硬件,但是在2015年之后大家提的更多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这个领域。

在投资阶段来看,2011年到2015年多数的投资案例是处在早期。投资金额是在500万美金以下,在国内是处于天使阶段,从2015年开始陆陆续续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开始显露出来,开始进入到A轮、B轮的阶段。

从投资金额来看,2015年集中在B轮和D轮这样一个阶段。国内的情况比欧美要晚一点,所以在国内从2014、2015年开始投天使早期创业的公司机构会更多一些。从投资阶段来看,其实在这个领域处于这个行业的初创期,我们这个行业还是非常新兴的行业,还是比较初创的阶段。

从智能分布来看,以欧美占大多数,但国内也在迎头赶上。50%以上还是在美国,第二是在英国,英国的数量只有几十家,还不到一百家,从去年开始国内在这块的投入会越来越多。投资总的金额来说美国在人工智能这块总的金额超过40亿美元,但这个只是包括了人工智能,没有包括机器人。一般来说像中国的投资会晚于美国三到五年,但是这个速度越来越接近,距离越来越缩短。

从投资的细分领域来看,机器人在应用层的投资是最大的,然后是自然语音处理、计算机视觉。国内对基础技术的投资相对比较保守,国内的投资基本处于应用层,右边这个图统计的是国内在应用层的投资占72%,所以国内的投资相对来说还是会比较偏人工智能再加商业化的领域,跟各行各业相结合的这个领域,从技术领域看机器视觉这个领域的公司也占了一半。

再看国内外巨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大家在各大媒体上也会关注到国外及国内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和研究,包括像谷歌、Facebook、苹果、微软,他们基本上在深度学习这一块都有去研究。一个是数据层,还有应用层,可能在大的公司都有布局。国内像百度、阿里、腾讯都有在深度学习和应用层意义大数据挖据这三个层级,都分别有布局。所以也可以看出这几个领域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创业的趋势与投资的策略。

“在发展趋势这一块,各个国家都把机器人人工智能这一块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和产业作为支撑,特别是在日本。因为我在日本待了八年,日本在去年以及今年都了关于机器人新战略的国策,而且日本很多大的公司也是在布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这一块。我们也关注到在2015年日本的养老机器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去年日本养老机器人的发展是百分之五百,他们在养老机器人各种细分的场景上都有非常重大的突破。

在国内我们也观察到很多创业公司其实更多的是在服务层会做的更多。比如说我们在2015年、2014年的时候更多看到的项目是儿童机器人、玩具机器人或扫地机器人这些,对于技术这块的核心技术比国外还有一定的滞后。但是在发展趋势这一块我们观察到,从基础的支撑层和大数据的支撑、和中间集成以及技术的应用这几个领域,现在都开始形成了比较良性的循环。不过,在投资圈有一个趋势,就是我们会跟国外的很多机构合作,我们会去看一些国外的技术或者是有些机构去投资一些硅谷的技术项目,然后跟他们合作在国内开合资公司,然后把国外的技术就带到国内,缩短技术的开发周期。另外,在Gartner技术曲线有这样一个趋势,现在计算能力日趋成熟,但是在一些高性能芯片的发展还有待升级。所以在AI芯片领域我们认为可能还有一些投资的机会,在数据层,马云几年前就说大数据,2014年我们也投了一个大数据的公司,现在也发展的非常好,所以技术条件基本已经具备,但是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收集这些数据的处理。现在在数据的收集和计算这块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这块还是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再就是应用化的技术这一块,技术跟应用场景的结合以及跨界的结合,这个领域可能还有五到十年的成熟期,但是在感知层的技术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投资机会。所以我们的投资策略也是技术跟应用相结合的投资策略。我们会关注长期的技术研究和基础资源的积累,我们认为这些公司有它的核心的价值。

在短期的机会上面,我们认为在应用开发这块还是有很多投资的机会,特别是一些基于代替简单的重复劳动的应用或者是机器人,会有一些更快更好的商业化的机会。比如前段时间我们看了一个项目是做智能厨具的,通过菜谱的算法结合成芯片,在厨具的锅里可以控制温度、时间,解决的痛点就是菜不会烧焦,不会有很大的油烟产生,对于白领或者厨艺不佳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产品。我们也发现在人工智能这块有三个赛道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是机器学习、一个是图像识别,还有智能机器人,他们的投资回报率相对来说都会较高。

外资发展趋势范文5

    本文采用财务会计指标对我国高技术上市企业外资长期效应进行研究,讨论高技术上市企业各财务指标的长期变动。

    1选取指标和样本。本文选取的财务指标有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利润率。其中,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是最常用的两个赢利指标,每股收益是投资者最常关注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股东权益之比,是紧跟每股收益重要的财务指标。总资产利润率是税后净利润和总资产之比,该指标是企业财务业绩的综合反映。本文选取外资组和非外资组作为样本。对于外资组,选取原则,第一外资股份在高技术上市企业中的股权占比在15%,且是前十大股东之一。第二在研究过程中外资股份稳定保持前十大股东地位,不能有剧烈波动。第三该外资股份是相对独立的,消除某些外资股份盲目追随行为。根据以上原则,本文选取10支股票。对于非外资组,选取原则,第一上市企业为高技术企业,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外资股份参与前十大股东,都是A股。第二在研究过程中,企业持续经营无巨大变革行为,股票无剧烈异常波动。根据以上原则,本文选取10支股票。本文研究时间为2007年6月(第三季度)到2011年9月(第四季度),共18个季度。

    2外资组和非外资组每股收益比较。每股收益即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和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和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能综合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该比率反映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比率越高,显示创造利润越多。比较外资组和非外资组每股收益(图1~图3)看出:第一,两者发展趋势一致,都是波动式上升,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周期为两个季度,波峰波谷之间的周期大概是一年。第二,在选取样本中,外资组最高每股收益超过非外资组,最低每股收益高于非外资组。从每股收益看,外资组优于非外资组。第三,从样本平均值看,外资组和非外资组波动趋势相同,但在每一个时间点外资组都高于非外资组。显然,从长期看,外资股份在促进上市企业获利能力上起一定积极作用,但这一作用并不显着,企业每股收益变动趋势仍以大盘变动为主导,外资股份起催化剂的作用。当每股收益上升时,是正催化作用,下降时是负催化作用。

    3外资组和非外资组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净资产收益率又称净值报酬率或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例。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显示投资带来收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能衡量企业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比较外资组和非外资组净资产收益率(图4~图6)看出:第一,两者在发展趋势上一致,都是波动式前进,波峰波谷之间的周期大概是一年。第二,在选取样本中,外资组最高每股收益超过非外资组,最低每股收益也高于非外资组,但这种优势不显着,只属于个别现象,缺乏普遍意义。第三,从选择样本平均值看,外资组和非外资组波动趋势相同,两者在最高值处各有千秋,外资组缺少优势。在最小值处,外资组显示显着优势,每一个波谷处外资组都高于非外资组。显然,从长期看,作为投资者,投资外资股份或非外资股份投资收益相差不大,外资股份不一定是获得高收益的优质股份,它的优势仅在于比较保险,当市场低靡时,它的最低收益仍高于其他类型的股票,这显示外资股份比较灵活,对股票市场具有调节剂的作用,对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也有一定调节作用。

外资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外资并购地域特点 软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08-059-02

引言

2005年度大连市外商投资投资企业《外汇收支情况表》汇总表显示,主要反映外商投资企业外方股东收购中方股东股权的“资本对价转移”项目余额为10942万美元,较2004年度的4712万美元增长了132.20%,外资并购发生的数量由2004年的7起增加到2005年的18起,2005年以外资并购方式流入大连市的外资占大连市当年引资额的6.23%。上述统计数据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5年外资外汇登记数据显示的全国以外资并购方式流入的外资为49.11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63.32%的统计数据成相一致。这说明大连市的外资并购发展趋势同全国趋同,同时表明外商对大连市的投资方式在主要以“绿地投资”为主的情况下,外资并购也已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式。

中国作为世界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国之一,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世界范围内的外资并购浪潮势必波及到国内企业。大连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支持下,外资在大连的并购活动正呈现日益活跃的态势。因此,分析外资在大连乃至全国的外资并购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利害,趋利避害地构建外资并购的软环境,对于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盘活国有老企业的资产,推动产业机构升级,规范和引导外资并购活动遵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 外资并购及其成因分析

按照我国2003年颁布的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外资并购分为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股权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资产并购系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营运该资产。股权并购是现今我国外资并购的主要方式,我国2001年至2005年外资在华10大并购案中并购方式均采用了股权并购方式。

一些长期研究企业并购的专家认为,选择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并购案,可以促使企业获得更先进的技术优势、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并通过规模经济在采购、研发和营销方面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些观点已经被外资在华并购的普遍现实所证实,符合外商在华的商业诉求。

2004年以来,大连市外资并购活动急剧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资并购自身特点和大连市招商引资的内在环境决定的。外资并购相对于“绿地投资”避开了建设周期长、投资进度缓慢、灵活性差等不利因素,外资选择的目标企业一般符合外资的发展战略并且不确定因素少、投资风险小。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用以吸引外资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以有限的土地资源为要素的“绿地投资”方式来吸引外资变得越来越困难。对此,大连市相关部门注重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拓宽引资渠道,把以外资并购方式引资作为一条重要的渠道加以关注。

二、 外资并购在大连呈现出的地域特点和发展趋势

尽管外资并购发展迅猛,但是据商务部门的统计,即便是以并购方式吸引外资较多的2003年为例,全国外资并购额仅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的7.14%,大连市2005年外资并购额也未超过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的10%。但是,外资并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无可置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国家鼓励外资并购政策强调今后引进外资的重点之一是利用国际新一轮兼并浪潮引发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促进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推动国有企业产业升级。

从2001年至2005年期间外资在华10大并购案来看,国内被并购企业以预期效益较好的银行和简单制造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为主;并购的行业分布涉及金融服务业、消费品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电子制造和通讯服务,被并购股权形式多样,并购外资主要来自香港、美国、日本和欧洲。

相对全国外资并购的情况,发生在大连市的外资并购有其自身的特点,从2005年大连市发生的外资并购案来看,交易的宗数较2004年增加较多,但是交易额都不大,最大的一宗也不过726.98万美元,涉及机械、物流、房地产、电子和服装和食品等行业,交易均采用股权并购方式,并购外资主要来自香港和日本,被并购股权有国有、私有和外资等。发生在大连市的外资并购呈现出地域特点,外资并购的投资战略鲜明,主要指向大连享有传统优势的机械行业、港口物流业、电子制造业和软件开发行业,被并购股权中国有股权占相当比重,如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出让大连九州饭店股权、大显股份出让大连太平洋线路板股权、大连冰山集团出让武汉制冷工业股份股权等。根据大连市外资并购的现实状况、外资并购战略指向和大连市建设东北航运中心的政策导向,预计今后大连市外资并购的发展趋势仍将是围绕大连市的优势产业,如机械、电子、化工、软件开发等行业进行,随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港口物流行业的并购将进入,外资并购额将随之增加,外资来源会更加广泛,涉及出让的股权性质将会更加多元化。

三、 构建引导外资并购活动健康发展的软环境

(一)转变引资观念,认清外资并购的利弊

外资并购投资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处理不好有可能导致资产流失,丧失企业经营管理权直至形成行业垄断、市场垄断,危及经济安全。但是,外资并购对国内企业市场的开拓、技术进步、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提高竞争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盘活国有资产、改组国有企业和促进企业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因此,企业在出让股权时,不能只注重引进资金,应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引,通盘权衡利弊,规避恶意并购。

(二)构建规范和引导外资并购健康发展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我国从1998年起陆续出台了与外资并购相关的政策,减少了对外资并购的限制,规范和引导外资并购活动沿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轨道运行,在政策上限制了可能形成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垄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情况的出现,需要修改和完善现有政策,并在条件成熟时设立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外资并购法》或者《外资并购条例》,维护各方的利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三)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支持外资并购的合力

目前,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大体需要通过商务部门的反垄断审核、工商部门的外资企业变更登记、外汇管理部门的外汇结汇核准和外资外汇登记和国资委的国有股份转让审核,涉及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还需要证监会审核信息披露,行政许可手续繁琐、政出多门,各主管部门各行其职、缺乏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制约了外资并购活动的开展。为此,需要政府综合主管部门协调各职能部门,公布外资并购操作路径指引,引导外资并购活动高效运作。

(四)培育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为外资并购服务

外资并购一般需要标的企业所在地投资银行帮助选择战略目标企业,需要社会资产评估机构对标的企业资产进行评估,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标的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和预期收益进行审核,需要人力资源机构对标的企业的人才资源进行评估重组,需要信托机构对被并购企业资产进行重组、整合。现有的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机构尚不能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培育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发挥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为外资并购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中介服务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