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1
【关键词】古诗词 想象力 情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7-01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人教版的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今的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存在如下几方面障碍:一、古诗的语言属古汉语范畴,与现代汉语相比,有它特殊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句子形式,小学生初步接触古诗,理解较为困难。二、小学生阅历浅,直接表象不足,间接表象的积累也不足,难以想象诗的意境,形成意象。三、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由于时代的变迁,让小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困难。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一、展开联想,培养想象力。
在教学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中《所见》作者是袁牧,内容为:“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想象的翅膀首先要带我们到茂密的森林了,可以让学生骑在桌子上,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小牧童,手里拿着短笛在吹,忽然耳边传来一阵“知了,知了”的声音,抬头望去,看见知了在枝头高唱。于是马上停止笛声,跳下“牛”背,轻轻地走到“大树”下。可以想象墙壁上有只蝉在鸣叫,所以停止笛声。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小牧童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古诗教学中,要利用想象进入角色,才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促进学生学得深,学得亲,学得活,学得实。
二创设意境,渲染氛围。
精心设计,优化情境,首先要看古诗显示的基调是什么,是高昂的,还是低沉的;是欢快的,还是悲哀的;是宁静的,还是喧闹的。然后选择合适的手段:如欢快的,喧闹的就可以运用表演,体会情境;而那种高昂的、激奋的、或者低沉的,悲伤的,都不宜通过学生自己表演去创设,因为这些情感的基调都比较严肃,庄重,是儿童生活的经验中没有经历过的,情感没有体验过的。因此表现这些情感的古诗宜用音乐、图画,而不宜用剪贴画、简笔画。比如,在学习《春晓》这一课时,可以请同学做诗人上台表演,然后描述:在美丽的春天(指图),你(诗人)可见到那许多美丽的花儿,当夜晚来临诗人累了,就伏案而睡(此时同学作伏案而睡状),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注意听,头稍抬起)外面刮风了,呼呼的,一会儿春雨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不知外面什么时候了,你听到小鸟的叫声,放录音机(鸟鸣),(坐起)睁开眼睛一看,呵,天亮了,天晴了,小鸟欢快地叫起来了,你这位诗人心里高兴啦,哼出了两句诗:(学生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时,从昨夜的风雨声,又看到一场风雨后,花儿被打落的另一番景象。诗人又想到什么?又说出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一个一个连续的情诗,使学生情感活动参与认识活动,有效地提高古诗教学效率,全面完成古诗教学任务。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夏天的“连雨不知春去,一觉方觉夏深。”;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或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这样,便将对于小学生来说略显枯燥的古诗词生动化,引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2
少年听雨阁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并没有同竹山有过相同的经历,只有听到雨声,就会莫名地想起许多。不知几千年前,蒋捷是否也会临窗长叹,慨叹生命中过去些的什么,他是否会凝视自己镜中的丝丝白发,眸中又多了一些哀愁
朋友说我和小白兔是“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竟然对雨和秋天有一种特别的喜欢。雨是一种使人清醒的东西,不像融融的春光,使得心底一阵温暖,满眼全是美好。面对暮雨潇潇,甚至觉得凄凉. 有人说雨天气压低,不喜欢雨天,有人说看到雨天阴天,心情就不好。买菜的阿姨说:雨天买菜很麻烦,浑身湿漉漉。
书中描写雨的诗词有多种,易安的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算是写秋雨的吧!易安总喜欢把秋雨当做凄凉的意象来写。或者是与家破国亡是分不开的。历代诗词中,秋天也是一个使人哀怨的东西。只有刘禹锡的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与众不同,点评曰:“一反往昔悲秋的感慨”。只是我读这首诗时,只爱“寂寥”二字,秋天注定没有春天的朝气蓬勃,又何必反弹琵琶呢!
每一个季节就像每一种性格,为什么一定要辨其优劣。说春天生机勃勃,说冬天肃杀冷冽。《鸟啼》一直将冬天作为反面教材来写,试想如果没有冬风冬雪的冰冻侵骨,又怎能体现鸟啼的清脆。如果没有死的恐惧,没有死的必然性,生命又何来充实丰富。“春回大地,福满人间。”为什么一定是春天才会福满人间?人们总对春天有一种偏爱,感觉世界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像许多人都喜欢艳阳高照,而不喜欢雨。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3
关键词:古典诗词;激趣;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诵读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背诵优秀诗文80篇。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古典诗歌,又如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受艺术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因此教好古典诗词,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式多样,以“说”激趣
1.“说”在课前,体验乐趣
古诗名句其语言有节奏感,语短意长,直接抒情,有易于记诵的特点,有些名句还使人百读不厌。初一新生刚入学,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赠古诗活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把自己喜爱的一句或一首古诗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其喜爱的理由。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便积累了一百多首名诗名句,且上台赠古诗的同学,既要把自己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又会体验到创造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同学们乐此不疲。
2.“说”在课中,寓教于乐
结合现代文阅读教学,本人把古诗词教学融入其中。针对初中学生对直观教学形式更感兴趣、喜爱参与各种活动的特点,我把教学古诗词的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完成,以“趣”当头,寓教于乐。如教学课文朱自清的《春》,时值春季,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围绕“春”,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诗名句。
活动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进行,不一会儿学生便想出了许多含“春”的古诗名句,写满了整个黑板。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还能从中借鉴到古代诗人观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3.“说”在课外,丰富积累
学习古诗词,需要常记常忆,反复诵读。为此我利用教室的空白墙面,把古诗名句以填空题的形式用毛笔抄写后贴在墙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给学生阅读古诗带来便捷。课间,时常会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竞猜填空题的答案和古人古诗。有的同学课下不仅说古诗,还唱古诗。如李清照的《月满西楼》、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同学们喜欢传唱的曲目,有个别同学还用现代曲目与古诗“联姻”,如把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曲配杜牧的《泊秦淮》的词,唱起来还真是饶有趣味。
二、精彩纷呈,以“读”激趣
“读”古诗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培养审美品味,对教学古诗词十分重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欣赏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更深地感受作品文学形象,从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能力。
三、妙笔生花,以“写”激趣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我想,初中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够借鉴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发展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这样的做法——运用排比、创设比喻、增添文采。下面以“美”为例,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美”
“……美是飘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朵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悬挂在长河上空的一轮落日;美是回荡在密林深处的声声鸟鸣。”或“美是春天的花色满园,美是夏天的风调雨顺,美是秋天的累累硕果,美是冬天的银装素裹。”
其实具有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中,可巧妙引用和化用的内容有很多,如一位同学的习作《故乡的秋天真美》中,这样描绘:“……故乡的秋天真美,‘芙蓉映水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鸳鸯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描写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吗?那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在告别树干的最后时刻,还依依不舍地倾诉着自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衷情,我不由得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你是摄影师,一定会用镜头锁住这金黄的秋景……”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名人、名言、名德、名事等内容灵活选择应用,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学生的作文将更有文采,更有韵味。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4
谁还需要礁石,谁还会
在急流中苦苦挣扎
寻找遥远的彼岸
当这样几行字出现在眼前时,也许你只是匆匆一瞥,可如果我要告诉你这是出自一个两年来语文考试从来没及格过的学生之手时,也许你的心里会有过一丝讶异;而我要告诉你,这一段文字的创作,出现在我们的九年级上册现代诗歌教学的课堂中,和它一起出现的,还要很多很多。当它们一起出现时,仿如夜空中一颗又一颗的星子,眨着稚嫩的眼,在向我微笑。
在他们的微笑中,我有一种想法━━初中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其实可以热热闹闹而且行之有效地教一教。
(一)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它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历年中考,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品析能力,分值至少在6分以上。对语言的品析,是阅读文学作品的重头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如此。著名的鲁迅研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富仁教授说:“诗词是一种更纯粹的语言艺术,它没有小说的虚构的故事情节;没有散文的具体事件和人物,更没有戏剧的舞台演出,我们在诗词中接触的几乎只有词言,我们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主要是对诗词语言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在诗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语言几乎是唯一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我注重对诗歌语言进行品味锤炼,引导学生深入地体味到诗歌的内涵,揣摩其中的意蕴和情味。如《雨说》一诗中,在品读“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这一小节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笑弯”“笑出”“笑斜”这几个词语,经过反复的揣摩,学生体味到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出柳、石狮子、燕在雨中欢笑的情状,生动地表现了春雨带给大地的生机和快乐,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的情趣。如《蝈蝈和蛐蛐》一诗中,在品读“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这一小节时,我设置思考题:为什么用“弹起”?可以换成“响起”吗?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体味到“弹起”这个词用得妙,有跳跃感,形象地写出了在宁静而寂寞的冬日里蛐蛐声音的活力和欢快,更好地揭示了本诗中作者所着力赞颂的“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一主旨。
诗歌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提高了,其文学鉴赏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中考试题中,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语言品味的题型必不可少,这对于学生来说,自然一举多得。
(二)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感悟诗意,与诗人达到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人是借助一系列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中这一系列的意象就构成了诗歌的意境。我们学习现代诗歌,同样必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感情。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意象、意境这些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怎样的方法更乐于为他们接受?那就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走近诗中的画面,去与诗人交流。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任何文学作品的欣赏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现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许多老师常常在诗歌的朗诵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而我不止于此,更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去描写出这样的画面。如学习《沁园春雪》一词,我让学生试着用笔描绘出诗人想象中的“晴日,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景象。脑中的想象是虚的,而笔下的文字是真实的,学生想象出了怎样的画面,描写出了怎样的画面,不仅表明他对这首诗的解读有多深,同时也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景物描写能力。
(三)进行仿写训练,培养诗意,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仿句训练,是中考常考的语言运用题之一。现代诗歌节奏明朗,常常借助排比、反复、对偶等修辞表情达意,语言整齐有致、朗朗上口,极富有音乐美。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伴以仿句训练,既能使学生充分感悟新诗语言的奥妙,又能提高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与诗情感相碰撞,充分理解教材。
如《星星变奏曲》一诗的学习中,在拓展部分,我当堂进行仿句训练,要求学生用“如果――谁不愿意――谁还会――”进行仿写,表达出内心的企盼。学生在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很快地完成了仿句训练。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5
一、从古诗词中培养学生审美
古代诗歌描写自然景物或即景抒情的成份较多,此类诗词具有深蕴的意境,引导学生透过景物的美而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如“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的雅趣,“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清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的清丽,“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少女情怀等,一旦纳入了诗人的诗句中,无不闪烁着耀眼的光彩,透过文学的鉴赏,有助于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审美者内心深处极其敏感的一根弦,拨动它就能很自然的激发起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
二、从现代散文中培养学生审美
许多现代散文,大多即景而发,笔调流畅,景物鲜活生动,美丽怡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朱自清的散文中较多地方表露出自己对美学问题的见解,如他在《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秦淮河水的描写就富于变化之美。天未断黑时,“秦淮河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等到灯火明时,阴沉沉的变为深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在灯月交辉的情形下,秦淮河水又“绿如陈酒”,同时秦淮河由于天黑,灯光、月色不同,水面显现出异彩,真是“一眨眼一个样,层出不穷。”在教学散文中,多引导学生分析此类活泼多变,而无板滞之感的文章,其美感而得以体现出来。
老舍《济南的冬天》里,群山环绕之形象美,无不透露出作者诗人般的笔触。而王蒙、张爱玲等的作品里,更体现出作家们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情怀。所以,通过对现代名篇散文教学,引导学生领会大自然的美景,从而培养学生观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现代诗歌培养学生审美
许多诗歌,通过描绘景物,表现出作者对生活、人生的观察和体会。行行诗歌,除了具体的景物对象,更多的是作者们思想感情深沉的流露。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云彩”“晚霞”“康桥”“河水”等无不寄托诗人深深的惜别之情,一行行诗里,无论从节奏美、音乐美,还是描绘的情景美,都展现给读者一幅美丽而遥远的映像,同时那一份忧郁的情绪给全诗罩上一层浓浓的感彩。除开名篇现代诗,更多的小诗中还描绘出许多清新秀丽的意象,给人以明丽空灵的境界。
四、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审美
大自然可说是一部永远看不完的美丽画册,学生的观察、掌握知识的角度等方面的能力毕竟有限, 需要我们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体会、观察、欣赏自然的美景。当然在教室里凭着自己的想象,远远没有亲自走到山间、田野、溪流、河畔观察而得的生动形象。在教学中,大胆的鼓励学生对照书本中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会提高;在作文时鼓励学生大胆描绘,久之,则能培养学生自由的个性,以及对美的观察和热爱,从而与日俱增地去创造美。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6
关键词 网络资源;营造氛围;多维朗读;创新背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有不少诗人写下了不朽诗篇。我国古典诗文是文化瑰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料,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文明古国的子孙,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读诗,多背诗,在诗中去寄托情感,涤荡心灵,从诗中去感悟民族的精华和智慧,激发学生与经典为友,与诗书相伴,走向美好人生。诵读古诗词可以让人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时代背景,感受人生真谛,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释放内心的情感。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古诗词有效教学方面谈一点浅薄的见解。
一、利用网络和课外阅读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
古诗的撰写是具有时代背景、历史背景、人文背景的,现代的孩子对古代知之甚少,加上时代差异、环境差异,使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内涵上、情感上、意境上有了一条深深的鸿沟。要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在课前就要布置学生去上网了解相关诗人背景、写作背景、诗中经典故事等信息。如:《乞巧》一课,我们应该先布置学生回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学生可以选择:和爸妈一起上网查找《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听家人讲故事、一起上新华书店阅读这个故事,让学生对古诗表达的意境有粗浅的认识,对古诗的教学作好铺垫。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人教数字校园资源,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时,我们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欣赏西湖在雨天、晴天状态下的美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用视觉唤醒自己的形象思维,对西湖的美景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为学习此诗作了情感铺垫。教者再用人教数字化校园库里的作者背景资料,捕捉到作者当时写作的情景和情感。再打开人教数字化校园网中课文范读播放器,让学生体验用普通话示范读和配图动画形式,让学生边欣赏美景边走进文本。随后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仿佛看见了什么?再个别回答,在师生补充互动活动中,古诗所描写的情景逐渐清晰。
二、营造古诗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
在班级中营造一个个浓厚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氛围,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首先,在教室布置方面,张贴许多古代著名诗人的诗词字画;板报每期后有古诗词吟诵推荐;成立的班级图书角里,陈列的是古典诗词的和介绍诗人的书籍;班级读书心得交流里,张贴的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心得体会和由古诗词产生联想后的学生美术字画作品。同样,学校要在节日大型活动中,组织学生创编古诗词的经典故事展演和古诗接龙的技能大赛,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一个个孩子积极参与其中,享受自己学习的乐趣。
三、融合诗人情感多维朗读,促进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紧握着“读”这一生命线。古诗词更需要依托学生的读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在教学古诗时,就采取了多种形式地读,如:跟人教数字化校园网视频范读、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教师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声情并茂地读,并通过作者的情感基调来边读边点评,悟出读的语气及语速。如《游子吟》。学生在领悟完诗意后,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赛读,让学生及时点评,评出朗读的技巧,再配乐朗读,让他们反复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这样,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才能入心入境,根深蒂固。
四、创新背诵形式,让孩子们融入古诗文意境中
语文学习离不开背诵,特别是作为经典的古诗文更是离不开背诵。背诵的过程中孩子们容易融入到古诗文描绘的意境中,容易由此培养起语感。但背诵也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如何让孩子们更喜欢背诵,更乐意背诵呢?我认为创新背诵的形式不适为一种好的尝试。
表演背。如指导四年级学生背诵《四时田园杂兴》一诗,让学生边背边把诗意表演出来:请高大些的孩子扮演农民,小些的孩子扮演村中顽皮小孩,农民摘完蚕桑又插秧,一群孩子模仿大人样子在桑树下学着种瓜。就这样边读边演,加上适当的动作,学生兴致勃勃,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背得快,记得牢。
据时背。许多古诗文都会反映一定的时节,教师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背诵。依照春夏秋冬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找出相应的诗句,理一条线索,让学生赛背,从背诵中体会时令的变化,感受诗句中不同季节的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例如三年级学生古诗文背诵汇报时,我就采用了据时背诵的形式。春暖花开时,让学生背诵《早春》、《春江花月夜》;夏日炎炎时,让学生背诵《夏日》、《小池》;秋风习习时,让学生背诵《过故人庄》、《山居秋暝》,冬雪皑皑时,让学生背诵《冬景》、《江雪》,让学生感受浪漫的春天、缤纷的夏天、金色的秋天、绚丽的冬天,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创设情景背。在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校园网络资源、生活资源、影像资源、音乐课件等各种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背诵接龙、你背我猜、背诵PK等形式多样化,给孩子们带来了背诵的乐趣,避免了大量背诵的枯燥性。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学生收获很大,储存了丰厚的语言材料,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当然,古诗既能培养学生的情操,又能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们要将这古典文学精华代代传诵。上好小学古诗课,将是教师不断创新、研究的新课题。如何渗透有益的人文精神,如何让学生产生对阅读古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吟诵与感悟诗词的过程洞察人生,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的情操,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基础,使自己终生受益,将是我们在有效教学工作中一个不断探究的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试验稿),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