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重阳节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重阳节诗范文1
重阳节是法定节假日吗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明确了节假日安排,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为法定节假日。对于部分妇女节、儿童节、建军节将部分公民放假。所以重阳不是法定节假日,没放假。
重阳节的习俗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喝什么酒?赏菊并饮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盛开,据传赏菊及饮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礼物一、重阳节送老人的实用礼物:足浴盆
众所周知,脚部是人体经络汇聚的地方之一,人体各器官均在脚部有特定的反射区,故足疗确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为长辈买一台足浴盆,让老人在家就能做足疗,既能消磨时间,又可以有助脚底健康,还可享受舒适按摩。当前市场上的足浴盆,款式、功能多样,据业内人士介绍,集磁疗、振动按摩、红紫外线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强度绝缘性和耐热性,外型美观大方的产品是家庭休闲足浴的首选。
二、重阳节送老人的实用礼物:茶具
老人晚年喜欢饮茶修身养性,可以送给这样的老人一套精美的茶具,正所谓投其所好长辈肯定会喜欢的。
三、重阳节送老人的实用礼物:保健枕
老人睡眠质量开始下降,不如送个保健枕舒缓神经,镇静安神,保护颈椎。使用石膏磨制而成的保健枕能以寒克热控制血压升高,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因此重阳节送老年人保健枕,十分贴心,价格也较为适中。
重阳节诗范文2
重阳节纪念的人物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习俗重阳节要登高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要吃花糕
重阳节要吃重阳糕,这是一种以米粉、豆粉为原料,外加栗子、杏仁等作为馅,制成的糕点。为增加美感,人们将重阳糕制作成各种颜色的糕点后,会在糕点上撒上桂花。因此重阳糕也有桂花糕之称。
重阳节要赏菊、饮酒
每年的重阳节恰逢是盛开的金秋,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诗酒出名。于是,后人效仿他并召集文人雅士赏菊、宴饮畅谈,故重阳赏菊、品酒的风俗由此而来。。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要插茱萸
古人认为,重阳节也是一个不吉之日,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或将茱萸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亦或插在头上,能够躲避凶邪、消除灾难。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重阳节诗范文3
重阳节不同地区的美食【上海市】: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省】:广丰县九月九日打糍粑,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中国开封花会始办于1983年,开封是以每年举行一次年会的唯一的城市。
由于古代文化上的交汇,日本和韩国也有过重阳节的习俗,那么日本和韩国的重阳节又是吃什么呢?
【韩国】: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
重阳节传统食物重阳要饮“酒”。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酒的这一说法。历史含义是:认为它是延寿,不老的美称。
吃羊肉面。“羊”与“阳”同音,要吃白面。羊肉性温,特别是冬季天冷时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吃花糕。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
重阳节养生水果1.石榴
重阳节吃石榴也正是时候,石榴形状如瘤,皮内有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食用,其口味大致有酸、甜两种。鲜艳夺目的石榴红如玛瑙、白似水晶,十分惹人喜爱,石榴鲜食味甜微酸,加工制成饮料也清凉可口。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E族的含量居高,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等含量也不低,其中维生素的含量要比苹果高出很多倍。
2.无花果
现代研究发现,无花果中含有补骨脂素、佛柑内酯等活性成分及芳香物质苯甲醛,可抑制癌细胞生成,可预防肝癌、胃癌的发生,延缓、抑制移植性肉瘤、自发性乳癌、淋巴肉瘤的发展或恶化,最终可致肿瘤坏死、退化。无花果含有的大量糖类、脂类、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橘子
橘子富含维生素C与柠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如果把橘子内侧的薄皮一起吃下去,除维生素C外,还可摄取膳食纤维eu——果胶,它可以促进通便,并且可以降低胆固醇。橘皮苷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韧性,降血压,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
4.山楂
山楂又名山里红、红果、胭脂果,是蔷薇科山楂属中的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和医疗价值。常吃山楂制品能增强食欲,改善睡眠,保持骨骼和血液中钙的恒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使人延年益寿,故山楂被人们视为“长寿食品”。
重阳节诗范文4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重阳时节,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此时茱萸的作用已被夸大,成为驱邪的神物。宋朝的时候,人们还给茱萸和起了两个雅称,称茱萸为“避邪翁”,叫为“延寿客”。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人们喜爱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值得称赞的还是刚强的气质。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下来。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盛开,据传赏菊及饮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荒诞,随着岁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渐淡薄,登高已不再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气爽、山青云淡的时节。此时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许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行登山会。
重阳节我国各地习俗活动
1、婺源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婺源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生产生活现象,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
2、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3、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重阳节诗范文5
央视重阳晚会观后感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到这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熟悉的诗歌又回荡在我的心田。
你知道这个有着千百年历史的重阳节是什么来历吗?嘿嘿,告诉你吧,传说古代的时候,河里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青年桓景看不下去了,就去找仙人拜师。待他学成后,驾着仙鹤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酒。妖魔受不了了,败下阵来,被少年一剑刺死了。后来,这天就被叫做重阳节,不少人家都有登山,赏菊等习俗。我今天也随了一把“潮流”——登山。
葱郁的树林间挂着一轮金光闪闪的太阳,下面是肥沃的土地,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这就是我。我在林间窜来窜去,恨不得把整座山都照下来,买下来,把它永远留在我的印象中。鸟儿还在枝头欢迎我的到来呢,他的歌声随着丝丝阳光从树与树的缝隙间传下来,那么清脆,那么响亮。让我也想与他高歌一曲,表示我此刻的欢愉。花儿与我一起跳舞,无论风雨多么残酷,无论阳光多么刺眼,我们都用笑脸迎接他们。
跑累了,跳够了,也该做正事了。我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山顶走去,山上的阳光越来越刺眼了,风越来越冷了,我只能咬紧双牙,默默忍受......
终于到了山顶!山顶上的植物都高兴的为我喝彩,我也乐得合不拢嘴,心中仿佛住着一万只“蜜蜂”,正为我酿出最甜蜜的“蜂蜜”。我兴奋地大喊:“我做到了!”全然不顾其他。心田里又回荡起那首歌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央视重阳晚会观后感2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盛开,据传赏菊及饮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_,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来相赠佩带的。
央视重阳晚会观后感3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记得上一次的重阳节,我们学校组织志愿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走在路上,人们统统将目光投向我们,好像在看“新新人类”似的,他们纷纷议论,“这群孩子是去秋游?”“他们怎么不上学啊!”“这光吃水果怎么够啊,一个中午能吃饱不,这些孩子家长也真是的,秋游都不知道带点好的上。”我的心里感到愤愤不平,难道没人知道是重阳节吗?这架势一看就是去看望老人的啊!唉,重阳节!人们都忘了吗?
《三字经》里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性格都是善良的,但渐渐地,后天的养成使人们差距越来越远。我们现在的好习惯都是由父母公婆养成的,但如今的社会,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这都是大家渐忘中华传统文化而造成的。
又一个九九重阳节来到,我去滨江路转悠了一圈,希望能看到和重阳节有关的事情,哪怕只有一点点,可是没有。我大失所望,难道重阳节真的已被人们忘却了?正准备失望而归,没想到,惊喜出现了,一个大约五十岁的叔叔搀扶着一位老奶奶向我走来,“小朋友,帮我和我妈妈拍个照吧,谢谢!”我拿起手机,仔细认真的调整好角度,手机的方框里,一位叔叔和一位奶奶,扬起灿烂的笑容。我欣慰不已。
重阳节,是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铭记在心,不该淡忘!
央视重阳晚会观后感4
每当秋高气爽时,我就知道有一个节日要来了,那就是——农历的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有一首是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写思乡的,可今天要写的是尊老爱幼。
读小学时,到了重阳节,我么学校会组织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我去时会带一些水果给他们吃,还会和我的好朋友表演该节目给他们看。可现在读初中了,老师也不会带我们去敬老院,虽然不能去,但是我还是可以砸重阳节这天行动起来。我会帮爷爷奶奶做事,帮他们打洗脚水。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给小朋友或者是爷爷和奶奶。
今天我在街上走,突然下去了雨,幸好我带了伞,我把伞带来准备回家时,我无意中看到一位老奶奶没有带伞,我毫不犹豫的酒吧伞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说:“小朋友,你真善良,如果我把你的伞带走了,你怎么办呢?”我说没事儿,我家就在这附近。后来老奶奶走了,我淋着雨跑回了家。到家时我变成了一只落汤鸡。“你这是怎么搞的,一身湿湿的,快去洗个澡”,母亲说。洗完后,母亲问我为什么会是一身湿湿的。我回答“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应该尊老爱幼,我看一位老奶奶没有带伞,于是我就把伞给了她。”母亲听了后很高兴地说“我们家的孩子是越来越懂事了,但是要注意身体啊,谢天谢地,型号你没有感冒。”
晚上吃完饭后,我又出去玩了,我看见隔壁家的还在在哭,我就去问他:“你怎么了?”他说母亲不见了,我就对她说不要哭,姐姐带你回去好不好。他说好。于是,我把他送回了家,他为了感谢我就送了我一个大娃娃,我又准备出去玩的,可是天慢慢的变黑了,我只好回家了。
今天这个重阳节我完成了我的任务,我好高兴啊!砸床上回顾这今天发生的事情,不知不觉中我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央视重阳晚会观后感5
今天是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十月秋高气爽,应该是登山的好日子。可是,今年的重阳,一直飘着毛毛细雨,太阳公公非常小气,也不露个脸笑一下。
唐代大诗人王维写过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他独自一人重阳登高、思念远方家人的情感。听老师讲解这首诗的时候,我却暗暗想:我比他要幸运多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围在我身边,每个人都爱着我。
重阳节诗范文6
九九重阳节是一个正值金秋时节,天转凉,气主燥,人们的身体在日常生活的起居之中也要注意适应季节和时令交替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重阳节生活起居注意事项_重阳节是什么意思,欢迎参阅。
2021重阳节生活起居注意事项饮食:吃酸、润燥、清淡
重阳时节正值秋季,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同时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
老年人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除了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外,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柔润之品。
吃重阳糕有禁忌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孝顺的子女们总会在这一天给老人买上几块重阳糕。不过,由于越来越多的老年病缠上了我们的长辈,吃重阳糕也要有所顾忌。
重阳糕作为一种点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阳糕是一类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后,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泛酸,甚至烧心等情况出现,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诱使发病。
起居:避风而卧,保暖防寒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使得疾病上身。因此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
重阳时节正值秋季,此时应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适当早起,便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重阳节前后,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人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且不宜添得过多,自身感觉不冷就可以了。常言道:“出门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减少洗澡次数,少用碱性沐浴露
入秋以后,洗澡的次数可以减少了。金秋时节的气温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高,流汗也没有那么多了,所以不必要洗那么多次的澡,否则可能把身体表面上的一层油脂清除掉,从而破坏肌肤的油水平衡。
进补:避免盲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不过新老人提醒大家,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很多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心理:心情开朗
秋季花木凋零,老年人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诱发多种疾病。中老年朋友们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多和家人朋友交谈,切勿悲秋伤感。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_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习俗重阳登高
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赏菊并饮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盛开,相传赏菊及饮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插茱萸与簪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