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人才培养;案例教学;药事管理;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是以典型事例为核心的理论教学模式,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解读、讨论和拓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辩证、客观的认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本质上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继承型教育观念,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启迪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近年来,培养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经营工作需求,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药学技术人才已渐渐成为许多高等院校对于药学类专业的办学定位。在此背景下,不少医药院校开展了药事管理等课程的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但因缺乏经验、不注重联系学科特点等原因,大部分院校仍旧案例教学方法往往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为目标,论述了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深入分析在当前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选取、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入手,通过加强案例教学的主、客体资源建设来提高药事管理学教育质量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根据能否将知识进行清晰的表述和有效转移,教育心理学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显性知识也称编码知识,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传播、传授和学习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需要通过个人的实践经验和亲身体会来感受和得到的经验性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凭借其严格、系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在显性知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能够取得教学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隐形知识的教学中却无处施展,当前多数隐性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开展的,然而其对于客观教学条件的苛刻要求却使得应用范围大大受限。应用型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具备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满足从事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临床使用和监督管理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尤其需要注重隐性知识的学习,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增加实验课程、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在药学类核心课程中的比例势在必行。药事管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边缘学科,其目标是对药品在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过程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以合理的资源投入获得限制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由此可见,药事管理学十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包括药品注册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都要求学生一定的操作能力,并且对于还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药事管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全过程,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比较深入的了解医药相关领域,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当前药事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案例教学内涵的正确认识
在我国开设药学类专业的院校中,多数任课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内涵的正确认识,仅仅依靠个人的教学经验开展所谓的“案例教学”,如部分教师将案例(case)与示例(story)混淆,认为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用“实践”来验证课堂所授的“规律”或用理论对“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点评,这些示例不乏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的情节,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只能认为是借助案例进行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演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此外,大多数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仍习惯使用驾轻就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主导和控制着从案例背景介绍到提出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结论等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学生只能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被动地参与案例讨论。教师沿袭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案例教学,犹如旧瓶装新酒,这种重灌输轻启发、重智商轻情商、重管制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的所谓“案例教学”,有违案例教学的本质。部分院校在进行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过分强调案例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所占比重过大,挤占了基础理论讲授的学时。由于案例教学法的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案例难度不宜过大,涉及情况不宜过于复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给出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法,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药事管理学案例资源匮乏
充足的案例储备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我国的药事管理学优质案例非常贫乏,部分案例过分简化、缺乏深度,严重的限制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一些学校甚至采用来自《中国医药报》《医药经理人》《中国药店》等报刊、杂志甚至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这样编写的案例,通常偏重故事性和新闻性,然而由于缺乏基本理论支撑和科学性,容易受到文章作者的观点和视角的影响,并不适宜作为案例向学生介绍。此外,由于药事管理学建立发展至今仅有30年的时间,期间我国在医药卫生领域里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案例素材,然而,这些案例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要想收集到能够反映我国医药产业具有典型意义的药事管理学案例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我国药事管理学教学中使用的大量案例,多是各个学校教师自发收集整理,缺乏符合我国药事管理学教学特点、既有我国特色又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反映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现实问题的案例。
(三)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程度不高
在开展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时,实际制作演示文稿、汇报演讲,其他多数同学的参与程度不高,“搭便车”现象极为常见。或者指定的小组负责在课堂上演示一个案例的分析报告,其他各组的成员对该案例事先未做任何准备,使得在不同组之间的案例讨论难以展开,即便存在讨论也多为现场随机提问,大多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很难深入进行下去。对于药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药事管理学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本科二、三年级,进行案例分析的经验不够丰富,对案例学习方法理解不够深刻,且药事管理案例存在诸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抽象性。药事管理学涉及到诸多医药领域里的法律、法规,如《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抽象特点,这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二是主观性。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基础、思想观念、文化素养、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判断,分析也会有差别和歧见。因此,案例学习会因学习主体的不同而带有相当的主观性,对于习惯于用理性思维来分析问题的药学专业学生来说,案例讨论常常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使得他们对讨论内容的科学性存在质疑。三是实践性。药事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活动,部分案例要求学生对相关行业和工作有一定的和知识基础感性认识,而学生恰好缺乏实践经验,经常出现分析脱离实际的情况。
三、完善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对策与思考
(一)转变案例教学观念
在现行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中,任课教师则普遍倾向于“更好的讲故事”和“讲更好的故事”。然而,站在学生的视角上来看,真正的案例教学过程绝非被动地接受信息,一定要形成师生双向互动的沟通氛围,师生通过讨论形成共识。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完成对于新知识结构的拼接,并且反作用于教师,实现“教学相长”的反馈式教学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和管理实践能力等。改善案例教学实施的环境条件,也能有效促进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旨在建立系统的药事管理理论体系,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药事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案例分析。
(二)精选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成败。总体而言,适合用于管理学科教学的案例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主题一致。即要求所选择的案例能够覆盖当前需要讨论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对学生深化对相关药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有较大的帮助,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思考与共鸣。其次,事件典型。教学案例涉及的药事管理事件应具备典型性,能够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三,矛盾冲突。好的教学案例一定会面临着矛盾冲突、难以取舍的现实情境,这也是案例示例与最本质的区别。教学案例必须用中立客观的语言描绘出相对复杂的现实情境,避免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做出各种诱导性很强的主观评价,破坏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的基础。
(三)改革案例教学的考核机制
以往的药事管理考核体系中,案例教学的成绩权重通常只占到10%左右,学生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于开展案例教学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师应适当提高案例分析和讨论考核所占权重到30%左右。此外,考核过程也应适当优化,对评分项目赋予科学的权重,避免部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搭便车”。对学生的考核应细化到人,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的参与情况、所提交的案例演示文本及课堂案例演示的质量,包括问题把握是否准确、问题分析是否有深度、对策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表达是否清楚和明确等,给出相应的评分,并对所有的评分进行汇总。
作者:洪亮 刘丹丹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管理学案例范文2
《管理学》不仅仅是理论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科学。学生在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同时,不仅要从理论的角度去把握管理学的科学性与抽象性,更应该重视管理学极具广泛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要求学生在实践方面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不断尝试和总结,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尝试新的管理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是我院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刚结束高中的学习状态,学习知识的方法也是高中应付考试的所谓“死记硬背”。理解记忆,应用式记忆的学习方法尚未形成。而在管理学学习过程中,这种高中模式的学习方法无法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领悟管理学的精妙,更不要说应用与实践,当然这也与学校的教学环节设置有关,学校缺乏与企业的合作,使得学生对管理学理论如坠雾中,不得要领。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实践性教学欠缺
管理学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学科,是抽象、是概括、是经验的总结。于此同时,管理学不是单一的学科,自然、社会、技术等各学科的原理、理论和方法,被融入其中,多学科性是其与众不同。管理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能够培养管理方面的研究型人才,更能够培养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可是,在教学过程当中管理学的实践性往往被忽视,理论的记忆又被考试压迫的成为重中之重。学生停留在课本,停留在校园,没有机会接触管理学应用地:企业。丧失了实践的机会,学生自然没有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这不利于管理学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教学欠缺
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我院多采取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老师在讲台讲,学生看着书本听。缺乏视觉刺激,没有办法更形象的理解课本知识。这是由于授课过程中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认知的缺失。管理学的教学一定要结合现实中的案例,通过案例、通过实实在在的图表、甚至是通过辛辣的报道来理解所学的理论,但由于这种形象教学的刺激,导致课程枯燥乏味。老师口述学生不理解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所以,首先要提倡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多的将生动有趣的案例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有助于更好的学好管理学这门艺术性课程。
3.案例资源欠缺
提倡案例教学,除了配备适合案例教学的多媒体设备外,关于案例的资源与选择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案例来源单一,总是“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的管理案例又或几十年前的所谓“经典案例”;国外的案例较多而国内的案例较少;在介绍案例时,对案例背景解说不够,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等。这些都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倍功半。
4.教学环节设置
在管理学教材中不乏案例设置,但大多数教学环节的设置还是不够灵活,依然是老师作为主导,学生被动的吸取知识。因此,管理学教学环节设置要打破常规,利用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这点不容易做到,因为学生一直处于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改变还需要时间。所以,教学环节的设置要多考虑学生的主动性,老师要积极引导。
二、改进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改变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
管理学的教学重在其艺术性,也就是说,要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对于管理学来说“形成于实践,也终将应用于实践”对于管理学问题,没有最终的答案。因此在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也应当是灵活的,而非古板传统的。在理论知识的记忆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客观答案的一致性。
2.慎重选择案例,保证教学效果
为此需要注意三点:首先,紧扣教学目标,案例是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如果案例远离了教学目标,案例再引人入胜也是无用的。其次,是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典型、贴进教学目标。要完成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同时,案例最好是近几年发生的,不要总是找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前的案例。否则,案例再经典可过于老旧,学生会觉得乏味;又或者耳熟能详缺乏兴趣,也不能更好的利用所学知识去应用分析。三是要照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层次,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案例的选择最好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和知识为好,选择学生能够简单理解的案例内容。
3.个人分析与案例讨论
教师首先要做到熟悉案例,并给出案例的个人分析。此重要性不容忽视。否则教师不能理解案例,如何向学生传达信息,进而正确指导学生讨论。并且,在组织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扮演顾问与观众的角色。学生才是案例分析的主角,老师只能引导学生分析,不能主次颠倒。但仍然要能够控制全局。不然的话,课堂讨论不是一锅粥,就是冷场。教师应在讨论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穿针引线,引导学生挖掘深层的东西,要将案的不同角度、层次、不同假设下分析透彻,指引学生挖掘更多的可能性,找出合理方案,给出结论。分组讨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开课之初就应该给学生分好讨论组,引导他们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采取最合理方案。提前分组也可以方便他们提前阅读案例,了解案例相关背景,搜集资料;课后进行更深的探讨,合理分工,团结协作。
4.及时总结,评价效果
案例分析只是过程,结果也很重要。在每一次案例分析之后,老师都要带领同学们及时进行案例的总结以及评价。具体是要求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案例陈词,阐明本小组看法。在同学发言过程中不予点评,但可以加以提示引导发言始终围绕案例展开。最终评价各小组的结论,不一定要分出优劣,案例的解决也不宜只有一个答案。关键是拓展同学们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学目标。因此评价是很重要的。同时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使学生通过剖析和评价各式各样的管理问题,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改变成绩考核方式
管理学问题的答案没有同一的标准,因此管理学的考核也不应该是死板的百分制考卷式考核。应当结合平时案例分析能力,给予平时成绩。并且考题答案也不应追求同一,应该着重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步骤、分析方法、决策依据、逻辑性、思维创新能力等都应该列为成绩评定的重点。尤其要对创新思维予以肯定,如果能将理论与实际解决问题完美结合则在分数评判结构中占较大优势。
6.与企业联合,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学最终是要应用于实践的,因此学校应与企业结合,建立校企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资源共享,现场教学。使理论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学生,将来很大一部分是要直接踏入企业的,提前让他们接触企业能够为他们积攒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吸引高学历的人才打下基础。
7.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管理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02-02
大学生处于知识和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影响非常重要,而教师的影响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能力,无疑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今天,对教师的职业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完成从能教到会教的转变,不断适应现实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学知识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用知识并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好的管理者一定要有丰富的理论和较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讲授的内容涉及运筹学、统计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如何有效的利用36个学时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人本学期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做简单介绍。
在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章节时,采用案例教学,上课前先发问卷,内容涉及:市场调查的方法、谈个人的观点、理论的精髓所在,学生分组按同宿舍的为一组,随后引入如下案例: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
他忽然有了个主意。“布若先生,”总经理说:“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布若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布若,说:“请他进来。”爱若由于比布若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第二次上课,我利用20分钟点评,各组对汇总内容再进行讨论,许多平时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也主动发言,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有关理论,又懂得:
1.如何尽心的干好一件事, 人与人的能力差距往往体现在细节上,良好的素质需要日积月累逐渐养成。
2.要尽职尽责去工作,全面思考、随机应变,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行。
在企业文化一节,讲到好的企业,好的团队都是体现人性的向善、人性的向上;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企业最终会失去市场,其实关心别人,才是最好的关心自己。我及时引入案例: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懂得企业文化的精髓,深刻的感到:
1.不论干什么都要具备良好的品格和友爱的精神。
2.在现实社会上许多机会总是为优秀品德的人开放的,比如:网上的“抡车哥”,最美××等,他们平时注意优秀品德的培养,才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
3.现实社会人们都很现实:要柴米油盐,要房、车,要出人头地,但是,一事当前只考虑自己的人是不会有大发展的。
4.关心别人是最好的关心自己: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目前我国沿用的教育模式中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中小学阶段,明显的是应试教育,学生读书越多越好,考试分数越高越好,大学阶段,课堂教学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走上社会面对复杂工作,突出反映出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淡薄,一些毕业生头脑僵化,不能随机应变,做到学以致用。中国学生和欧美的学生比较,发现中国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倾向。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普遍感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越来越没有发展的空间,他们切身感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过时,“记忆的知识再多,不如点一下鼠标”,因为网络已无所不包,他们开始逐步重视提高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
大学生对案例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案例教学在西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一方面,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提高理解水平的同时,又丰富了理论,提高了能力。欧美的大学教育,课程门数很多,但每门课的学时数不多,一般没有固定的课本,教师给出的参考书目较多,课后作业不多,但课堂讨论很多,理论讲的不多,但案例很多,考试难题不多,但实例分析很多,对能力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方法和教育水平会不断提高,案例教学会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一定会有新跨越。
参考文献:
[1]顾红;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2]张国平;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技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05)
[3]周泉兴;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4]李亚萍,金佩华;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3(05)
[5]康涛,周国芳,刘和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01)
[6]曹垣,廖仁春;管理类课程实施案例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嘉兴学院学报;2005(02)
[7]闫月勤,周本宽,黄庆;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及其特色[J];江苏高教;2006(01)
[8]张新云,南国君;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9]曹玉梅;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J];教育探索;2007(10)
[10]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
管理学案例范文4
论文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学 案例 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因其独特的作用而受到教育实践界的广泛青睐,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反思案例教学法能在哈佛取得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哈佛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案例中心,良好的支持系统等。但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案例设计。正如亨利.艾伯斯指出的:“案例讨论可以弥补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案例教学法可以利用案例这样一个工具,连接起老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连接起理论与现实。因此,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适应性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必须要借鉴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另外,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办学历史不长。如果从1999年正式开始招生算起,到现在不过13年的办学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中,最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阶段。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相关的社会实践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因此,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的《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案例的选择与设计也就尤为关键。
一、《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案例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案例选择与设计应具备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应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进行精心编写。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同时也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二)时效性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加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书本中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可能产生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既要求教师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了解社会改革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的方向,选择相关的热点话题,帮助学生更改地了解我们的社会,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三)鲜活性原则
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时应采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案例,比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共同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案例相关的背景和情况解释清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激发学生深入探讨和分析案例的兴趣。
(四)启发性原则
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必须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或者和学生直接相关的,这样让学生在看过案例之后能够有所感悟。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五)难易适中原则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案例时,应该注意案例应该难易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要考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都能够有话可说,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二、《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案例选择与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外公共事业管理的先进案例;二是国内学者编写的案例教材;三是任课教师自己根据时事编写的课程案例。任课教师基于这三个渠道所选择与设计的案例,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国外引进
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学历史短,加之公共事业管理本来就是一个舶来品。因此国内公共事业管理教材基本上是介绍国外原理,并且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教材也非常少,主要是引进国外公共事业管理案例。这必然就导致一些问题:西方国家的国情和我国国情不一致,这些案例在应用时必然会遭遇“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因无法了解国外的国情,而导致不感兴趣,案例讨论无法进行。
(二)国内学者自己编写的教材
目前,我国一些知名高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都有专门的NPO研究所,致力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一些学者在开展研究工作过程中也编写出版了一些关于公共事业管理案例的教材。但是,传统的教材编写到最后出版成册,需要花费比较长的周期。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阶段,公共事业组织生存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实践中总会有许多新的动向、新的问题出现。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必须有敏锐的嗅觉,能够在课堂上提供热点性比较强的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践。显然,传统的纸质媒介——教材,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对教学案例的时效性要求。
(三)实例改写
实例改写,即从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摘录改写的实例。这种方法具有比较强的时效性及鲜活性。教师可以把新闻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进行综合整理,能够体现近期焦点和热点。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全方位展示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案例并激发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采用这种案例设计方法时,基本上是单枪匹马,往往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而且可能最后制作的案例质量并不高。
三、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案例选择与设计模式
目前,我国案例来源主要有国外引进、国内学者编写、实例改写,任课教师基于这三种案例,并不能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案例选择与设计,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案例选择与设计模式。
(一)以教研室为依托,形成以教学团队为主的案例选择与设计队伍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传统的依靠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与编写案例显然力量过于单薄,效果有限。我们可以以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为依托,形成以教研室任课老师共同参与的格局,发挥集体的力量,多渠道多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的收集整理与设计工作。这样保证编写的案例既有针对性、时效性,又具有比较高的质量。
(二)鼓励学生参与案例选择与设计工作,扩大案例来源渠道
过去我们的案例选择与设计基本以教师为主体完成,这样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案例可能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智慧,鼓励学生积极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案例给任课教师。比如,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许多学生假期都会到各个社区实习或进社区开展服务工作。他们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碰到的感兴趣的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提供给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的案例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也能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管理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行政管理学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一经问世,就成功地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作为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行政管理学要想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现实行政实践分析的有机结合,就必须要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一般而言,行政管理教学中對案例分析法运用有案例研究和案例分析两种基本模式。案例研究即简单案例,由芝加哥大学首先开发使用;案例分析即复杂案例,由哈佛大学首先开发使用。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案例研究,都可以满足行政管理专业与行政实践活动接轨的愿望。在行政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和老师双方都是受益者。对学生而言,案例教学可以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者;对老师而言,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行政管理学课程是对实践性、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案例教学法刚好给教师提供了积累素材,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
鉴于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本人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的实践经验,本文主要分析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及建议。
二、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中的应用原则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把学生和老师纳入到交流与合作的教学体系中,案例教学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行政学案例选取的针对性。首先,行政学案例选取的针对性意味着教师必须从本节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出发来选取案例。绝对不可脱离中心议题。其次,针对性要求案例的选取及分析过程必须兼顾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术水平。学生是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倘若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案例,无疑此次案例教学失效了。最后,有针对性的案例大都具备典型性,普通的行政学案例既不能激起学生讨论研究的兴趣,也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上。因此,在选取行政案例时,教师要利用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学术嗅觉,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方式选出最适合本节课的专业理论知识的部分。
2.行政学案例选取的时代性。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更要关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教师选取案例时要密切关注时代的发展,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入的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
3.行政学案例问题的预设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就将案例问题设置好并将问题的中心和答案控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计划之中。预设性是行政学案例教学必然要求,即便案例再恰切,若缺少预设的问题、引导及点评,都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并且,行政学案例的预设性还要求将所涉及的问题集中起来,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目的进行问题设置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点。
4.案例分析过程的互动性。行政学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学生和老师双向互动的过程,失去了哪一方,案例教学都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学生要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并积极发言,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后的反思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必要时可记录成案以便于接下来行政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发展。
三、行政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课程中实施的时间较短,在现实教学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1.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足。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降低,配合度低。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思维模式使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在学生看来,教学仅仅是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此外,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便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上课效率急速下降。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的考核与考试制度并未把案例教学纳入评分机制,大多数案例教学只是一种形式,并未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重视。
2.教师技能与经验的缺乏。由于我国高校案例教学的滞后性,导致很多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缺少讲授案例技能的专业培训,并且“重理论、轻应用”的传统思维给教师进行案例教学设置了思想障碍。从课前的案例选取、课堂上的讨论分析再到课后的反思与总结,需要教师对课堂要有很强的把控性。由于很多高校老师不具备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导致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或“过度混乱”的两个极端场面。
3.案例库的建设与更新滞后。大部分高校老师依然沿用20世纪80、90年代编写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案例,而这些案例已不能顺应当今社会的变化以及行政管理学科自身的进步发展,本土案例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着不足。如此种种原因,造成了大量贴近现实、适应社会发展、实用价值强的本土案例的严重缺乏。
四、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应对策略
1.巩固学生主体地位。高校老师有必要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第一,教师应积极构建轻松自由的学习交流氛围,消除学生面对案例教学时的消极心态。第二,教师应积极开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自由交流的有效渠道。第三,教师应积极给学生创造发言机会,鼓励学生并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最后,教师应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依托,积极转变授课方式,倡导合作交流型学习方式,培育学习主体意识。
2.正确选取有效案例。“案例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教学的成败。”因此,高校老师在选取案例时必须要依照针对性、时代性、预设性、互动性的原则,重视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流程设计。既要有负责人来全程负责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又要求成员参与评审。评审的成员可以是学生代表也可以是其他任课教师。
3.恰当进行教师角色定位。在行政学案例教学中,老师主要承担组织和协调的角色。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例如:在案例讨论前的准备阶段,教师要选好案例并预设有效的问题;在案例的分析讨论阶段,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后的总结阶段,教师要做好评议,最好形成案例报告。
4.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技能。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教师在做好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要通过参加一些培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必须要掌控好课堂案例讨论的走向,使分析讨论有序的进行下去。
5.教师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科中的运用,要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核心。行政管理学科很强的时政性也要求教师自身行政实践的素质。因此,教师在假期或业余时间创造条件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管理活动,对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6.36.6.
[2]赵宏斌,周伟.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74.
[3]李庆钧.崔金云.公共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 [ J ].扬州大学学报。2002:2.
[4]余成跃.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探索,2011(3).
管理学案例范文6
【摘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如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越来越被证明是一种教学效果突出而且实用的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使其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效果不能同步,本文在分析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教学思想、案例教学、管理学
管理学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也是非常贴近实践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正确的做事,而且要告诉人们如何做正确的事,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管理者在处理相应问题的时候,都是要运用一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际运用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差异,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想通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一、教学思想
教学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有效的沟通,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知道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是有学文科也有学理科的,所以他们对于知识接收的程度是有差别的,有些同学对课程学习有一定的畏惧感,所以针对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就是要打消他们的畏惧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使他们喜欢这门学科,并对其感兴趣才能学好这门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恰当的引导学生,活跃教学气氛,在课堂上努力为他们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想,主动学习。
二、重视案例教学法
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使得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专业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不同案例。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该方法最初是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并已逐渐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情景氛围,培养他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接近甚至融入整个案例中,使其体会到如何运用相关的知识点去做正确的事。但是当前管理学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是: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管理学这门课程来说,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实践经验,不能长期深人企业,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如果只是简单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会使得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人、全面,进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应有效果的现象。
其次,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管理学知识涉及太少,特别是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学生,尽管对案例教学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面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比如说某案例要求学生思考:“某某是不是一位有效的管理者,如果不是,你建议他如何改进?”有些学生却是从这位案例中管理者的现状来进行回答。做不到利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去研究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才能解决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问题呢?
1、拓展途径,壮大师资力量
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加强培训,不断更新观念,并掌握案例教学所需的各种技能与技巧。
在这方面我们学院做的比较好,定期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教学培训与学习;并培养双师型教师,使教师亲自参与相关企业的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他们的运作程序,能够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总是被动地听。首先,要提前把教学内容告知学生,并要求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具体案例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通过不同角度,扩张自己的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够以 “当事人” 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通过讨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巩固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做出总结,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下,学生要有所进步,就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收获,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电子教学与板书有力结合
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应该增大给学生的信息量,保证教学质量,课堂上最好采用电子教学(PPT)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将基本概念,原理及相应的案例表述于PPT中,让学生有一个规范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把学生给出的重要观点圈出,并给予一定的表扬;错误的观点在黑板上给予具体的解释与说明,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4、选好案例,增强案例的实效性
为了加强管理学案例的实效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到该课程所授的理论知识,使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尽量确保所用案例的真实性,这样案例才有研讨的价值,比如多选择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现实工作中能够常见到的、复杂的问题。
三、结语
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穿插案例分析与讨论,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老师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其核心就是关心、促进,做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课程的延伸,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做到由课内走到课外。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将科学与实际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郭秀英.经济类专业运筹学教学策略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科学社会版). 2012,3,第14卷,第2期
[2]严碧友.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六个度[J] .教书育人,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