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理想的诗句

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1

【关键词】综合体;项目施工;管理优化

一、城市综合体施工概述和重点

(一)城市综合体施工概况

现代都市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对于效率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城市综合体作为一个方便、快捷、经济且集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空间格局,可以满足区域内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种需求。

一个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这个地区的区域规划,即为城市的综合体项目施工。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可以使城市的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于单一的物业投资回报相比较,开发综合性的房地产建筑项目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更加长远的经济效益回报。我国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应该积极立项,展开合理的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完善的综合体项目系统。

(二)城市综合体施工重点

在开展城市综合体项目施工管理优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先制定合理的项目规划方案,为建筑施工的前期工程作出良好的铺垫。城市综合体项目施工管理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强化项目的目标管理方案建设,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在规定的交接时间之前完成施工作业的竣工和验收活动。对于项目的组织工作,应该进行清晰的确认,施工质量监察组的工作人员应该切实保证项目经理负责人制度得到高效的实施。对于综合体项目工程的项目材料应该进行统一采购,并且,在采购人员完成各种建筑物料的采集和分配时,应该遵循“谁安排谁签字”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贪污和挪用公款的现象,对建筑材料的滥用情况进行有效遏制。

二、综合体项目施工管理优化的要点

(一)展开重综合体施工细节化监督

在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的领导层人员一定要安排专人下到建筑生产一线,进行细节化的监督和指导,从而最大程度保证生产质量的安全。对于文件管理方面,在进行综合体项目施工管理活动时,应该根据实际施工进度配置相应的图纸和表格等施工数据,为工程的建筑活动提供必要的原始数据支持。在项目材料建设和成本设计管理时,一定要针对综合体项目建筑施工管理展开细节操作,实施制度优化,确立标准化的合同管理体系。

(二)做好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

其中,城市综合体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项目成本动态控制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始终,是优化综合体施工的重要指标,决定了建筑企业的竞争力的高低。控制成本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率的必要措施、加强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工程建筑企业在城市综合体项目施工管理,必须要参与市场竞争,可是,目前施工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历的成本控制意识普遍较弱。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工程的成本预算工作做得不够好,不少企业不重视施工前期的成本设计,有的建筑企业甚至不做施工成本设计,导致了施工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建筑材料财产浪费。因此,在进行综合体项目施工管理工程中,一定要重视监理工作,强化总包管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合作,促进施工操作过程中的步调一致,建立一个有权威、反应快和处理危机效率高的协调管理机构。

(三)做好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

项目经理在综合项目施工过程中不能过度关注施工作业的利润,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建设计划来展开建筑作业活动。偷工减料现象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作业的工作效率,如果一些必要的建筑材料被项目经理替换成价格便宜的同类产品,以次充好,就会造成一定的质量缺陷。但是有些项目经理在施工活动中罔顾公司的声誉和长期发展,自行主张偷工减料,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某些重要的施工环节缺乏必要的成本动态控制环节,展开科学的建筑环节施工,比如,在建筑工程的初期必须要使用高强度的钢筋和水泥来做地基,然后要选取几个标准型式的客房、公共走道和电梯间以及标准层幕墙,重新组合设计样板房的施工图,通过减少设计变更、减少设计缺陷和研判确定精装修的方案。

(四)重视样板房建设工作

工程主体施工前必须就择场地展开样板房的建设。样板房的施工主要是针对综合体项目中的核心施工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选取几个标准行使的商业用房、公共走道、电梯间和标准层承重墙等等,展开设计样板房的重新组合。在综合性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以规划设计为重点,追求更优的项目定位和设计品质,整个综合项目施工管理队伍必须要贯彻自上而下的品质管控和成本压缩理念,许多的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往往在建筑作业的尾期进行简单的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动态控制缺乏时效性,并没有起到成本动态控制的应有作用。

(五)重视项目的质量规划设计

必须要重视建筑方案的成本规划设计。以规划为重点,追求项目更优的项目定位,一提高整体施工管理团队的素质建设,强化质量管理。采用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测量,保证综合体施工的协调,对不符合配套效果的偏差工序进行跟踪,及时采取措施。

有些建筑活动中的固有重要环节,必须要进行一定的质量抽检干预,此时的质量监督必须要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各个重要阶段,将监督意识融入到建筑企业的整个设计团队之中。通过具有预见性的质量干预,在“打地基”、“承重墙”和“吊顶”等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保证工程的质量水平。建立各项工作管理流程,搭建科学的施工程序,理顺建筑系统的上下级关系,从而提高综合体项目施工管理中建筑工作的效率。

结束语:

城市综合体的合理开发和空间的高效利用可以改变区域商块经济的发展走向,通过将公交系统、地铁系统和各个配套的服务商区有机整合,使得整个城市地带的区位因素得到优化和改善。在综合体项目施工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建立“自上而下”的一套严密、高效的管理制度,形成实时管理的程序化、制度化和精细化操作,体现制度设计的优势,从而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和相对稳定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实现工作管理流程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苏培红.钢结构深化设计与BIM技术的有机结合在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4,36(5)

[2] 陈闰节.室外管线综合的设计与施工探讨[J].建设科技,2014,(24):105-105,106.

[3] 邬效超.浅谈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优化与实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4,(2):144-144,145.

[4] 袁常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浅析[J].河南建材,2012,(1):52-53.

[5] 李永年.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优化研究[J].管理观察,2012,(14):59.

[6] 张建平,王洪钧.建筑施工4D++模型与4D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3):70-78.

[7] 张红.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4):816-816.

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2

第一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未经市、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自行建设的各类房屋,在1995年及其以前已经市、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检查处理交暂时保留使用的,均属本规定所称“临时房屋”。临时房屋如发生有向外地来京人员租赁行为的,均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城市街巷、道路、城市广场、公共绿地以及在风景游览区、文物保护区等重要地区进行建设的各类违法房屋;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公用设施、市政管线、文物古迹、传统文化街区、公园、城市绿化、市容观瞻、城市环境、河湖管理、城市交通、消防安全、测量标志和群众正常生活的违法房屋,一律予以拆除,不准出租、转让、买卖。

第三条  凡在1996年及其以后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进行建设的违法房屋,一律依法从严处理,坚决拆除,不准出租、转让、买卖。

第四条  1995年及其以前已经市、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检查处理并暂时保留的“临时房屋”,在使用期内,需要临时向外地来京人员出租的,须经房管部门对该临时房屋进行勘查、核定出租房屋的面积、用途和结构安全与准租人数等。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可由房管部门办理《临时房屋租赁许可证》手续,租赁期限为一年。

第五条  凡1995年及以前未经市、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处理的违法建设,一律不准向外地来京人员办理租赁手续。如需出租的,则必须先经市、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和部门对该违法建设进行检查处理,在对其作出暂时保留使用的处理决定后,方可按上述第四条规定办理临时房屋租赁手续。

第六条  凡临时出租的“临时房屋”,均须按临时建筑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收取临时建筑费和临时占地费。

第七条  对擅自出租、转让、买卖的违法建设房屋的单位、个人,一经发现即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从重处罚,除补交临时建筑费和临时占地费外,还要限期拆除。情节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公开曝光,没收非法所得,直至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八条  凡按上述规定要求准许租赁的临时房屋,不予办理房地权属登记,如遇国家建设或城市规划需要时,一律无条件自行拆除。

第九条  对准许出租的“临时房屋”的管理,按照《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管理规定》和《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条  本规定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有关房屋出租的由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有关违法建设的由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3

Key words: soft soil in the south city of Kunming;cohesion;physical parameter;correlativity

中图分类号:T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095-03

0 引言

土体的抗剪强度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指标[1],主要包括内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两项指标。当土体内的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会对土体及其构成的斜坡或建筑物地基等造成破坏,常常诱发地基沉降、滑坡或挡土墙倾倒破坏等[2]。因此,详细研究土体的抗剪性,找出与土体抗剪强度相关的物理指标对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斜坡稳定性相当重要。

软土泛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渗透性差,通常渗透系数k≤i×10-6cm/s,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压缩系数不大于0.5MPa的细粒土,主要为饱和软粘土,其压缩性高、易变形、灵敏度高、承载力小,软土地基因其承载力低,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抗剪强度较低,较易产生滑坡等,非常不利于建筑施工,使得在软土地区进行人类工程活动时,往往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1-4]。昆明盆地浅层软土分布较不稳定,主要分布在昆明南市区至滇池北部,是典型的内陆断陷盆地型软土,主要是晚更新世以来,由于滇池湖面缩小,以湖相沉积、沼泽相沉积、河滩沉积等形成的松软土体,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极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等特点而有别于上海、东南沿海等地区的软土,与我国目前采用的以沿海地区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软土评价国家标准差别很大[5-10]。本次研究在搜集昆明市规划区已有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回归等分析方法,探求内聚力与各物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对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昆明盆地南市区软土

1.1 数据选取

为了对比分析研究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与各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选取昆明盆地南市区27个建筑场地的实验数据,对软土的直剪试验数据选取液性指数IL、饱和度Sr、孔隙比e、含水率ω、液限ωL等物理参数和内聚力c值,采用正态分布、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1.2 内聚力数值分布特征

内聚力c值频数的统计分析(如图1),可以看出直剪试验c值的分布无明显对称规律。南市区软土内聚力c值有一定变化幅度,约有85.2%的数值分布在3~17区间,图2显示出假设理论分布的理论频数与统计数据区间内实际频数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情况,但从形态发育,正态分布适宜作为南市区浅层软土内聚力c值的概率形式分布。

2 内聚力c值与主要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

土体的物理指标反映了土体的工程性质特征,决定着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天然或人工斜坡坡体稳定性等,对地基基础设计以及斜坡稳定性防护设计和施工密切相关。土体的抗剪强度对于地基承载力和坡体稳定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土体抗剪强度与土体的物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于研究地基承载力等问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工程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聚力c值与各物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了对比分析内聚力c值与各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将内聚力c值与含水率ω、孔隙比e、液限ωL、液性指数IL、饱和度Sr等物理指标之间做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图3-图7所示回归曲线和回归方程。

从散点图看出,各图中的点均较为离散,内聚力c值与含水量ω、孔隙比e、液性指数IL、饱和度Sr、液限ωL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内聚力c值的决定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因素共同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内聚力c值与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多元相关关系,选取内聚力c值为因变量,选取含水量ω、孔隙比e、液限ωL、液性指数IL、饱和度Sr等指标为基本变量,通过SPSS软件对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回归结果统计如表1。

由表1得出:

模型1:f(c)=0.07×ω-6.443×e+0.065×ωL+0.415×IL-0.654×Sr+76.090(1)

模型2:f(c)=0.075×ω-6.430×e+0.059×ωL-0.651×Sr+76.308(2)

模型3:f(c)=-3.831×e+0.089×ωL-0.385×Sr+48.690

(3)

模型4:f(c)=-3.551×e+0.090×ωL+10.549

(4)

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内聚力与物理指标间的多元线性关系因回归系数过低,也不显著,以上结果预示着内聚力的大小可能因土体中有机质含量的不同而与不同的物理指标有关。

3 结论与建议

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决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38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2

正确的决策是企业公共竞争优势的源泉,一项良好的决策能帮助企业产生更优的组织绩效,其效果积累也会为企业造就更强的竞争优势。伴随云计算、移动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数据模式的高度复杂化和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标志着全球已进入网络化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最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基础,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更高效、更及时的管理决策,从而尽快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契机,转变企业以往僵硬的商业模式。当前我国对大数据方面的研究多基于或限定于技术层面,鲜有从管理学角度、大数据角度来分析企业管理决策的研究。管理决策和大数据应如何定义?大数据是如何发挥影响企业管理决策效应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尚需要系统研究。

1 大数据的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所作出的定义是:难以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常规软件工具来对其内容进行采集、管理、处理等工作的数据集合。此外,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就笔者而言,以上均是基于大数据特征方面来对其进行定义的。国内很多学者也对大数据的定义作出了探索。以李国杰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们将大数据定义为:不能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传统软硬件工具和IT技术对其进行获取、管理等的数据集合。而以冯芷艳为代表的学者们则认为大数据与大规模数据以及海量数据的概念相似,但相异之处是大数据在数据复杂性、产生速度等方面远超现有的技能处理能力,且产生了巨大的产业创新契机。而以刘玉枫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超过现有主流软件和工具的承载能力,通过合理时间内采集、管理、整理等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为积极的一种资讯。

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绝不是只来自于数据本身,其更多源于企业采集、存储、使用大数据的能力。如果对学者们的观念进行整理归纳可以发现,这些基于大数据特征的定义多数强调大数据规模巨大到现有技术手段的处理能力难以承载。而那些基于其价值的定义也更多是对其价值实现的关注。当然,目前也有学者认为大数据的价值并不局限在数据本身,其只有上升到能力高度,其价值才能充分挖掘出来。

2 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产生的影响

决策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决策过程可分为情报收集、计划选定等阶段。企业的管理决策应涵盖战略决策以及在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决策,此类决策注重对组织未来和组织环境的预测,也注重组织内部资源配置和协调的实现。作为一项高度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管理行为,决策面对着信息收集、筛选、模糊性及各类冲突。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数据的飞跃式碰撞,这些都对当前企业的管理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这方面的影响既涵盖了决策主体和思维模式,也涵盖了决策文化和组织模式等方面。

2.1 大数据对管理决策主体方面的影响

一项有效的决策需具备相应的决策程序、文化、组织等,但究其核心还是决策的制定者,即决策主体。企业决策主体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企业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的职位权限能让其在重大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基层员工或一般管理者。对一般管理者和基层员工来说,他们创造的产品、服务和价值等更贴近社会大众的需求,这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了便利。在此过程中,普通员工可以主动引导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环节中去,并依据用户的反馈,对产品、服务等加以改进,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可见,普通员工也是企业获取决策信息的重要来源。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不同产业间的界限性越发模糊,而社会化决策也应用而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决策主体发生了转变,从决策权归属来看,一些表现出色的员工开始参与决策,决策主体并不再局限于管理层;从企业决策信息来源分析,因信息技术快速爆炸和普及,普通民众也可以成为大数据时代中的主角,均能通过数据利用参与或作出决策,这也意味着决策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正从企业精英向普通民众扩展,决策者之间的特征也越发复杂化。

2.2 大数据对管理决策权配置方面的影响

大数据除影响决策主体外,也对企业管理决策权的配置方面产生着影响。笔者认为决策权配置主要包涵3个层面:①组织之间的决策权配置;②组织和外部环境间的决策权配置;③组织内部人员和部门、团队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此外,决策权配置分权程度也决定企业的决策权配置模式究竟是集中式还是分散式。集中式决策权主要指在组织系统中,决策权被较高程度地予以集中,其意味着企业较高、甚至最高的管理层掌握着企业组织的大多数决策。而分散式决策主要指决策权在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让各部门的管理者具备一定程度的自。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所能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决策组织也开始扁平化发展。信息技术能让中低层管理者基于全局视野制定更好的决策,以金字塔型为标志的传统组织结构逐渐被具备企业管理网络化等特征的扁平式组织结构所取代。企业决策权的配置也应遵循此变化,分散式决策注定要成为大数据背景下主流决策模式,普通员工也将拥有决策权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决策需更多人参与其中,因此,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的优势更为明显。

2.3 大数据对管理决策思维方面的影响

作为决策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决策主体思维的不同表现也决定在制定决策时,所依据的信息、方式等必然不同,且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也会予以表现。决策思维分为理性和感性,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尽量系统、全面、准确地收集信息,并通过数学方法来对其进行建模分析,从而挖掘出背后关系。传统管理决策模式对管理者经验和直觉判断非常依赖,而新的管理决策模式将会改变此种现象,即由“依靠直觉进行的决策思维模式”,向“依靠数据进行的理性决策模式”转变。

2.4 大数据对管理决策文化方面的影响

在不同文化作用下,企业管理决策的选择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决策主体在目标确定、方案设计和决策完成的过程中,其文化价值观均在这些方面发挥着作用。传统管理决策多数取决于管理者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评估,主观性显著,企业更多关注管理者的思维情感,且管理者制定决策的决策文化也充斥着各种潜在的决策风险和事务。大数据时代来临后,也为规避这些风险和失误提供了契机。日渐成熟的分析技术及爆炸式的数据增长,都为企业更精准的预判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企业数据资源的获取渠道越丰富,决策者作出正确决策的概率性就越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要提升预判准确性须确立通过真实数据来确定企业决策的文化机制。有学者指出,管理者应注重相关关系,而非对因果关系分外关注,意思是企业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现有数据来发挥最大价值上,而不是只关注企业管理者脑中思考什么。

3 大数据和企业管理决策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为企业带来了大量商业机遇和契机,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管理数据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笔者对影响大数据和管理决策关系因素予以充分关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展开分析,对大数据中的数据政策、行业结构、政府支持、技术发展及人才配置等进行探究。

3.1 数据政策

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其也成为新型商业模式和经济投入的基础因素。伴随着数据规模扩展及数据价值被日益注重,大数据时代数据趋于跨组织便捷化和数字化,因此,在宏观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政策是影响管理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此种数据决策一般包涵数据安全和责任、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数据本身存在可复制、可反复利用、泄密性高等特性,企业因此在为作决策而收集数据时经常要面对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制定正确决策,获取充分数据,企业必须攻克数据获取障碍的难题。

3.2 行业结构

麦肯锡研究报告指出,大数据价值获取难度很多时候会取决于行业结构和行业差异性。基于数据存储角度,行业总体的大数据增长趋势都很明显,各个行业在数据存储量上存在差异,产生和存储的类型也各有不同。企业的数据强度高,进行决策时则更为有利。

3.3 政府支持

大数据不仅能为企业发挥卓越功效,在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为此,大数据也被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政府扮演着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角色。大数据可从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和信息机制共享的建设等方面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

3.4 技术发展

相当比例的数据价值不是直接呈现给使用者的,其需要使用者对其进行创新性释放分析。大数据技术是作为基础对大数据和管理决策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容量大和速率较快的大数据工具也是大数据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决策来说,大数据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应保持其技术和技能方面的不断创新,从而有效应对数据洪流暴涨对其产生的新挑战。

3.5 人才配置

随着数据越来越廉价,数据处理和提取能力的价值便越发凸显,而这期间,数据科学家和其他相关的信息专业处理人员地位尤为重要。数据分析和挖掘方面的人才匮乏,会严重制约企业数据分析挖掘能力的提升,也必然会对企业管理决策的质量和速率产生影响。为此,人才方面也是大数据影响管理决策的因素之一。

4 结 语

大数据引发了企业管理决策多方面的变化,也为管理决策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思考方向。此外,大数据支持下的科学管理决策对企业商业模式和服务等的创新都极有裨益,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提高决策速率和决策准确性,企业的效益才能实现长久、良性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5

【关键词】 费用预算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大数据; 云会计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2-0128-04

一、引言

大数据、云会计等信息新技术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得到了大型集团企业的普遍认可和积极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基于大数据、云会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财务业务的流程再造实现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和人员工作量饱和化的分布式管理模式,以达成降低财务核算成本、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的。目前在建成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中有83%的企业将费用报销系统作为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内容,可见费用报销系统是财务共享中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得企业的费用预算管理显得愈发重要。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费用预算管理可以借助大数据、云会计等技术实现流程再造,并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运用使其管理更加精细、评价更加准确、调整更加可靠。

闫瑞忠(2012)[ 1 ]以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在阐述企业费用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高度集中、动态考核、培养员工预算管理理念等启示与建议。在费用预算管理的实施与控制方面,王峰等(2010)[ 2 ]以用友NC和WPS软件为例,通过建立预算跟踪表、数据导出与导入、设置费用跟踪表函数、设置预警、对已设置公式和格式的工作簿进行保护以及后续工作等详细阐述了费用预算的跟踪控制。邓明然等(2007)[ 3 ]在评价量力而行法、随行就市法和市场机会分析法等传统营销费用预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营销费用预算编制的思路,并对具体的费用预算编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余爱华(2012)[ 4 ]以中小型寿险公司为例,从ERP实施的角度对费用预算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费用预算项目化管理的准备工作、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纵观上述文献研究,目前费用预算管理的相关文献大多是基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费用预算管理的框架体系、编制方法和应用实施进行研究,很少涉及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费用预算管理研究。实际上,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费用预算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的费用预算管理有较大区别,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费用预算管理能够实现集团企业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和运用。有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费用预算管理框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具体业务管理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二、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的费用预算管理框架模型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和业务量的增加,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所产生和需要采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庞大,形成了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产生和传输速度快以及数据价值密度低4V特点的集团企业大数据。集团企业大数据包括下属各分子公司的历史生产经营数据、历史预算数据、供应商数据以及同行业对标数据等企业内外部数据,在进行下一年度费用预算编制时,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能够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参考,并为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预算、平衡预算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构建了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费用预算管理框架模型,包含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六个层次,如图1所示。

其中,基础设施层包括智能终端、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和环境,为集团大数据的产生、传递和存储创造条件;业务层由分子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所有业务信息化系统组成,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能够通过业务层形成可以支持费用预算决策的数据;数据层通过业务同步复制数据库(ODS)从业务层获取数据后,再由Hadoop等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仓库,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层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对大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另一部分是对用户、访问权限等进行管理以确保数据安全;应用层是对集团大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向费用预算决策提供决策支持的技术层面;用户层则包含了在费用预算管理过程中将会涉及的集团财务部预算组、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以及分子公司业务部等,即集团大数据所服务的对象。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费用预算管理流程

非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费用预算管理在集团公司与下属分子公司之间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预算编制周期长且精细程度低,费用预算实施过程缺乏监督与管理,费用预算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费用预算管理可以采用滚动预算方法,形成一个集团费用预算管理委员会、集团财务部预算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分子公司业务部门充分参与且包含目标预算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评价四个主要流程的闭环系统,该闭环系统的运转都将基于大数据的产生、传递、处理和运用,如图2所示。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费用预算管理能够实现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集团预算部门、各分子公司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四方主体的信息沟通与交互,有效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费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费用预算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一)制定预算目标

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费用预算目标时需要对集团下属各个子公司上一年度产生的费用有所了解,并参照上一年度的费用预算评价结果、本年度业务规模变化程度进行费用预算的编制。将同行业对标数据、相关行业数据以及政策信息、供应方市场等外部数据与企业内部数据的大数据融合分析,这是企业制定总体费用预算目标的重要基础工作,以便让费用预算目标服务于集团战略目标。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所有分子公司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等内部数据都汇集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企业的外部数据可以运用爬虫技术进行采集,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融合,这样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可以充分利用集团各分子公司上一年度产生的费用、费用预算执行评价结果数据,以及同行业预算对标数据、供应商报价等集团外部数据。

通过大数据分析,再结合集团的战略目标就可以通过财务共享云平台制定并下达下一年度的费用预算目标,包括间接材料费预算、直接人工费预算等制造费用预算目标、技术转让费预算等管理费用预算目标以及广告费预算、包装费预算等销售费用预算目标,并确定预算编制政策。

(二)预算编制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如果采用滚动预算方法,集团预算部门在编制费用预算时,不仅需要符合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费用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政策,而且需要随时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查询集团下属所有分子公司上一年度同期的费用数据、上一月份的费用数据以及费用预算评价结果,并且能够通过大数据爬虫技术采集市场波动等外部数据,还需要结合“以销定产”原则、企业当月的生产目标等按月进行预算编制,使得编制的费用预算在满足集团战略目标的同时更加符合集团下属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同行业竞争现状,能够显著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和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的预算编制相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统一的预算编制能够更好地利用集团大数据,例如通过K-means等聚类算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集团所有低值消耗品的种类、消耗量,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最优的供应商,以集团统一采购的方式进行事前预算控制,为集团创造价值。

(三)预算执行

1.预算审批

预算在执行前需要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进行审批,确认编制的下一年度预算符合集团战略目标和总体费用预算目标。预算审批通过后交由相应分子公司业务部门执行,开始生产经营活动。

2.预算控制

分子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在执行预算时,即费用报销时通过传递原始凭证的电子件将相关数据由移动互联网等通道传输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然后采用一些人工智能方法比对预算指标和实际业务数据的差异、设置报警阈值以实现预算管理的事中控制。例如,可以将预算金额的90%设定为报警阈值,当业务实际报价达到预算金额的90%时触发报警,费用预算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实时向费用报销的审批领导和财务共享中心稽核组分别示警,审批领导根据该业务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批准该项费用报销申请,财务共享中心稽核组则通过双屏稽核的方式对原始凭证扫描件和费用报销申请单进行再次稽核,只有当审批与稽核均通过后才能通过银企互联系统进行资金结算。

需要注意的是,费用预算的事中控制并不是对所有细节进行监管,而是对风险较高且预算目标不容易达成的关键风险点进行控制,例如费用报销中的审批权限等。在预算控制过程中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历史数据以设置有效的报警阈值,同时采用的人工智能方法往往也需要学习由历史数据形成的预算知识库以更加胜任该工作。

3.预算调整与分析

预算调整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通常采用的滚动预算需要按月调整,二是费用报销超预算时需要进行合理调整。滚动预算由集团预算部门根据市场波动情况按月进行调整,而不合理预算指标则需要其按照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并通过差异分析和反馈模块对该项业务的实际报价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预算部门还可以根据差异节点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追踪,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提供依据,优化费用预算编制质量。

(四)预算考核评价

预算执行之后,分子公司相关业务部门能够得到财务共享中心资金结算组拨付的相应资金。集团预算部门编制的预算表和财务共享中心资金结算组生成的支付凭证数据最后都要归档,交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存储以形成历史数据,然后根据该年度的预算相关数据对费用预算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也将反馈到共享中心建立的费用预算管理知识库,为下一年度费用预算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形成费用预算管理闭环。

费用预算管理考核与评价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比如平衡计分法或绩效棱柱模型等[ 5 ],该评价体系应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完成并以此为依据对该年度费用预算管理的全流程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委员会不仅需要对集团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预算管理实施情况进行纵向对比,还需要运用大数据爬虫技术从外部采集销售费用率、综合成本费用率、库存周转率等外部数据对同行业大型集团企业的费用预算管理实施成果进行分析,并与本集团企业的费用预算管理进行横向对比,查漏补缺,优化集团企业费用预算管理流程。费用预算管理的考核与评价结果应当与员工绩效挂钩,对员工实施激励制度,有利于让大多数员工参与费用预算控制,降低业务相关费用。

四、结束语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能够运用大数据使其在进行费用预算管理时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本文基于大数据构建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费用预算管理框架,并从大数据的产生、传递和运用角度对其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集团企业进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费用预算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闫瑞忠.费用预算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中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186.

[2] 王峰,王亚东,朱同明.用友NC携手WPS表格实现费用预算跟踪控制[J].会计之友,2010(5):49-51.

[3] 邓明然,戴胜利.谈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编制的改进[J].财会月刊,2007(8):13-15.

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6

内容摘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治理问题是事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其核心问题在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本文通过对职业体育俱乐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和利益诉求分析,归纳了其四个基本利益诉求和影响路径,分析了其基本利益诉求对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外部利益相关者 职业体育俱乐部 利益诉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竞技体育职业化运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在企业性质和管理体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开始依据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与经营。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以高水平运动项目训练、体育竞赛及附属产品为经营内容,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特殊体育企业,具有引入现代公司治理的组织基础。实践证明:随着企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内部治理往往缺乏效率,甚至会产生一些学者称为“权术游戏”的高层主管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因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公司治理主要指外部治理,而公司外部治理中最不容忽视的力量就是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有鉴于此,探讨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影响、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体育俱乐部外部利益相关者界定

根据弗里曼的经典理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被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人或群体。据此,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能够对俱乐部的运作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个人和团体,主要包括体育协会、赛事运作机构、其他俱乐部、企业家、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经纪人、转播机构、赞助商、广告商、观众和地方政府等。二者之间形成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实践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体育协会:获得政治利益。如中国足协、中国篮协等,作为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主要监管机构,肩负着管理和发展各职业俱乐部、提高整体竞争水平、发展体育事业等重要的政治使命,因而其对各职业俱乐部具有强烈的政治诉求。

赛事组织机构:获得利润回报。由于职业体育俱乐部是各大职业体育赛事的主要参与者,其竞技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收益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而赛事组织机构必然通过规范准入标准等方式,提高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参与水平,以保证赛事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以及较高的利润回报率。

运动员:实现个人价值。职业运动员在进入职业俱乐部前较重视通过物质利益实现个人价值,表现为对加盟费、职业年薪和各种福利的诉求;加入职业俱乐部后,更加注重借助职业赛事的平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例如,借助职业俱乐部的名声以及参加各种水平赛事的机会,以出色的表现赢得广告商的青睐。

裁判员:实现个人价值。裁判员能够执法高级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赛事,依靠对丰富裁判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同各参赛职业俱乐部的相互配合中公正、合理执法,将有利于获得各大职业俱乐部和赛事组织机构对其个人专业资质的认同,从而推动个人专业水平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赞助商、广告商和转播机构:提升企业形象。他们对职业体育俱乐部进行赞助的一个最基本利益诉求就是产生或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或企业名称的认知水平。同时,通过对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赞助和相关赛事的转播,用体育精神展现企业形象,可以使消费者将运动员或运动队的形象与赞助、转播企业联系在一起,以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将需要传递的商业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观众:获得精神享受。不同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对观众拥有一定的号召力,而且越是顶尖的俱乐部越是拥有许多固定“观众”。因而,观众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基本利益诉求就在于直接或间接观看比赛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与满足感。

政府部门:获得政治利益。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经济主体,其往往对城市的相关产业,如旅游业、传媒业、广告业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能够间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名声也是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经纪人:发展个人事业。作为运动员同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桥梁,通过与职业俱乐部相互合作,共同挖掘和培养潜在运动员,进而帮助运动员打出知名度、树立市场形象,从而获得巨额佣金以及个人名声的提升,从而获得个人事业的发展。

外部利益相关者影响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职业体育俱乐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通过上文分析,表明:不同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俱乐部若想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重视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因而,为了进一步论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对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影响,本文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诉求:

经济诉求。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职业体育俱乐部在物质利益方面的诉求,如运动员对俱乐部索取高昂的转会费或者高额的薪水获得物资收益;经纪人通过为俱乐部挖掘球星等获得高额回报和丰厚佣金。

政治诉求。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职业体育俱乐部在政治行为的诉求,即政府部门和相关体育协会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公共支出对职业体育俱乐部进行规制和监管,或在政治方面施加压力,以获得振兴地方体育事业等政治收益。

形象诉求。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职业体育俱乐部在企业形象和知名度方面的诉求,如赞助商、广告商和转播机构等利用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动形象进行宣传,从而提升企业知名度、传达商业信息;赛事组织机构等利用职业体育俱乐部名声等,扩大赛事知名度。

情感诉求。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职业体育俱乐部在精神满足方面的诉求,如观众等在观看比赛过程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和满足感,以及裁判员执法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赛事时的自豪感等。

(二)职业体育俱乐部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机理

明确了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基本诉求,接下来探讨其具体的作用途径。根据弗里曼的经典理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作原理,即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和企业相会合作来实现他们的诉求,两者之间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第二,持续创造原理,即企业在价值的激励下和利益相关者相互合作,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第三,复杂性原理,即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有时是自私的,有时又会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行动。因而,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影响途径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直接路径。和俱乐部相互合作,共同创造新价值。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和目标职业体育俱乐部在资金、宣传、竞技、贸易等方面共同合作,在共同创造和分享更多新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

间接路径。为俱乐部提供政策支持、社会支持和发展方向,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外部利益相关者预期到对自身和社会发展有利的俱乐部发展方向时,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俱乐部提供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促使其按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

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影响

(一)政治诉求对产权关系的影响

由于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是由企业投入资金作为资本,地方体委以训练产地、训练设备和运动队为资产组建而成,使得其产权具有半市场、半计划的特征。且在重组之初,地方体委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大都没有经过准确评估,产权界定不清,使得整个俱乐部经营关系混乱、复杂,主要表现为:在经营状况良好时,企业、体委都有权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责、权、利无法分清,管理混乱;经营状况不好时,企业便提前退出俱乐部,导致俱乐部解体。因而,为了实现职业体育俱乐部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政府和地方体协振兴地方体育事业的政治诉求,就必须理清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产权关系,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通过间接路径,即提供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的方式引导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健康、良性发展,具体包括:通过立法明确体委或国有资产在股份俱乐部中所占股份比例,至少不低于三分之一,防止俱乐部的企业股东不顾俱乐部的长期发展计划,为短期效应,无度操纵俱乐部甚至中途退出俱乐部,从而实现国有体育资产的优化配置,保证俱乐部存在的连续性;通过制定各种宏观政策、行政法规和发展规划,以及必要的行业指导和监管等方式,对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行为、竞技行为等进行间接管理,从优化经营环境入手,实现其良性、健康发展。

(二)经济诉求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如运动员、经纪人等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济诉求,是促进职业体育俱乐部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表现在:若运动员、教练员、经纪人等的薪酬或佣金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就容易因为相互间的不信任而出现“罢练”、“罢训”等各种危及俱乐部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事故,最终形成俱乐部不出钱、教练不训练、运动员出工不出力的恶性循环,酿成“”、“假球”、“降级”等损害俱乐部竞赛水平的重大问题,使得俱乐部原本就不乐观的财政状况更加雪上加霜,因为俱乐部竞赛水平不仅与其经营收入相连,还与俱乐部社会影响相连,与俱乐部的经济收入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每个职业俱乐部经营者都必须将俱乐部运动员的稳定性和训练的稳定性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充分满足运动员、教练员、经纪人等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激励他们通力协作、努力训练,提升俱乐部的竞赛水平,使得俱乐部的知名度得到提升,无形资产得到升值,反过来拓展俱乐部的经营领域,最终在经济上形成良性循环。

(三)形象诉求对无形资产开发的影响

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职业俱乐部的形象诉求主要是借助其良好的市场形象和知名度,以达到开拓新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目的。因而,其对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最大影响就在于:促使其不断提高俱乐部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程度,即加强对俱乐部的社会形象、声誉和品牌的管理,包括俱乐部冠名、电视转播、场地、队服、球星的广告开发、俱乐部标志物的使用、社会责任的履行等,通过与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树立俱乐部品牌形象,构建球迷对俱乐部的归属感。俱乐部社会形象越好,社会知名度越高,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也越高,就越能吸引战略投资商、赞助商的加盟和顶级赛事组织机构的邀请。实践中,外部利益相关者,如赞助商、转播商、广告商等主要通过合作、协议等方式,直接投资于职业体育俱乐部,并通过对俱乐部提供正面评价帮助俱乐部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促使俱乐部拥有更多的资金和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及高水平的运动员加盟,在不断提升自身市场形象和体育形象的同时,从而进一步挖掘其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

(四)情感诉求对经营理念的影响

球迷市场是职业体育俱乐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市场,只有巩固和发展稳定的球迷,注意和维系与球迷之间的深厚感情,才能在提高俱乐部的门票经营收入的同时,拓展俱乐部球迷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因而,球迷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最大影响就在于促使其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满足球迷的情感诉求,即不论是从竞赛产品的设计、生产,还是对竞赛产品的包装,都充分体现了以球迷或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彻于俱乐部营销过程的始终。实践中,球迷等消费者主要通过提供社会支持的间接渠道影响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理念,例如有选择性的现场观看体育赛事,购买带有所喜爱俱乐部标志等实物产品,以及消费各类球迷俱乐部、主题餐厅以及训练观摩等服务性产品,通过情感偏好的充分表达,刺激俱乐部经营者努力提高赛事技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以提高上座率;围绕赛事开发各式各样的相关产品,以充分满足球迷的情感寄托。

参考文献:

1.刘苹,陈存志.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看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欠薪问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