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字经朗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字经朗读范文1
二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部分。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三字经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三字经教学反思范文一今天,我们学习了“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设计思路及本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课上,我先让学习根据拼音自读这部分内容,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自学、自读课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做到对所学内容初步感知,知道自己哪个地方不会读。学生读完后,我再指几名学生读,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声调,老师进行指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读准音,读准声调。接下来,我开始解释各别字的意思及每句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意思及包含的大道理。在理解地基础上让学生读熟并背诵,然后,我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朗诵与背诵比赛,朗读与背诵得好的一组或个人可以得到小红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一节课结束后能熟练地背诵出来本堂课内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课,当轮到他读时,不知道应该读哪 ,影响了全班的纪律。今后,老师要在进行活动前对学生进行一次提醒,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后再进行。另外,对一部分在幼儿园学过的学生,因为自己会背,所以上课时不认真,我发现这部分学生会背诵但他们不认识字,所以,教会这部分学生识字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字经教学反思范文二镇优质课我教学的是二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部分。之所以选择这几句经文是因为它对孩子而言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基础上,受到教育,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
教学以展示学生喜欢的《三字经》小故事开始。这是对前面学过知识的复习,也是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新课的导入。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设计教学以读为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同桌互相读等多种新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不断阅读中领悟经文所要传达的一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生理解出现歧义时出示了动画视频,既可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能够通过更直观的影响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经文的意思。
学生在多读多思考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孙敬,苏秦,车胤,孙康四位古人所共有的精神,并能够说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勤学小故事,可以看出学生确实准备充分。对于没有自主学习的同学,我又设计了推荐书目,让学生的自学有所可依。推荐作业也二选一,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这节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数是因为我自身而言。比如灵活性差,一旦学生的思路脱离预设,作为教师没能尽快的设计应对办法。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提高,部分学生还不能得到背诵的水平。
三字经教学反思范文三《三字经》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课前我积极准备,查阅了一些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力争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突破;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从什么是《三字经》引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启发学生:每个父母为了儿女能够成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
第三,在课堂上使用配乐朗读不仅活跃了气氛,更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化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松的背下所学内容,得到教育。
此外,查找资料是中年级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欢的关于学习的内容为依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起,使学生的新知识有了扩展,还使学生对旧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字经朗读范文2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留守儿童,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上,只知索取,不懂谦让,集体主义观念削弱 。家长关注的是智力与成绩,而德育方面的培养相对比较薄弱。如果让孩子懂得《三字经》中的一些优秀事例,对他们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助于他们人格的培养。我校自2010年春就开始《读古典经文 净心灵热土 提高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的课题实验。而我所任教的三年级读的就是《三字经》。我在教学时因材施教,适时针对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如下教育:
一、利用三字经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兄弟友爱的教育。
“尊敬”“友爱”“谦让”这些都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三字经里蕴含“尊敬”“友爱”“谦让”的语句很多,教学时抓住这些语句,相机进行教育。
1.借“香九龄,能温席。”教育学生孝顺父母。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有“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美誉。现在的孩子什么都要求家长照顾自己,却不懂得作为子女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同学们听了“能温席,小黄香”的故事后,回家主动给妈妈洗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为爸爸妈妈端水倒茶;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回家主动给父母端水、扫地、洗碗等 。
2.借“融四岁,能让梨。”教育学生要谦让。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它的教育意义在于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现在的孩子只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想要就必须要到。不懂得应该谦让和友爱。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不能自私。经过这样一教育,班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摩擦、口角之争减少了。
3.借“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教育学生友爱、尊敬。
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把“友爱”和“尊敬”提升到一定的境界。通过这一句的学习后,与家长沟通中得知,学生在家中变得乖巧了,除了尊敬父母外,和兄弟姐妹相处的很好。
二、利用三字经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
1.借“教之道,贵以专”教育学生学习要专心。
教之道,贵以专。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以专心一志为最重要。古时教育学生朗读时不仅要出声,还讲究心里要不断思考,即口而诵,心而为。现代也一样,读讲究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这五到,就是全神贯注。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都有所提高。
2.借三字经中发奋成才的经典故事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
为了激发那些学习上出现疲软现象的学生,我给他们讲晋朝孙敬头悬梁,车胤如囊萤,孙康如映雪和战国苏秦锥刺股的故事,使他们知道学习知识要刻苦认真,求知毫无捷径可走。部分后进同学,自知基础差,有泄气情绪,我适时启迪、诱导,用宋朝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梁灏82岁中状元,这些大器晚成的事例,使他们觉得读书前途有望,于是重新轻装上阵,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为了给女同学增强学习的信心,给她们讲谢道蕴的故事,借来《文姬归汉》的戏剧光碟让她们欣赏,了解这位东汉才女和民族英雄的胸怀与气概。这些人物和故事对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很有启发作用。学生了解发奋成才的人物后,全班开展了互帮互学的热潮,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尉然成风。
三、利用三字经的内容强调家庭教育与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三字经》根据儿童的特点,用形象的、直观的文字同样阐述了环境对儿童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1.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教育学生不交损友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不仅说明了孟母重视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在于赞扬孟母教子有方。我适时教育学生回家后不要伴着电视做作业 ,交朋友要交学习上的朋友,不要交损友。本学期来孩子们在家的不良行为习惯明显改观,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了。
2.借“养不教,父之过。”向学生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光生养,而不进行教育是父母的过错。通过对这句话浅显明白的讲解,加上窦燕山教子故事的解读。孩子们在家里不但时不时地诵念“三字经”,有时还会用里面的句子向家长的不良行为提出抗议或劝告。
总之,《三字经》以“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开篇,以“乘长风冲天起振中华齐努力”结束全文。其中几十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传递的人生哲理和道德箴言。在教师的讲解中,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 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积淀了精神粮食,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思想行为上都有明显的变化。除了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尉然成风之外,同学之间还团结友爱,亲如兄妹。那些丑话、脏话荡然无存。一个个小才子、小淑女、小明星,应运而生。这些可爱学生的思想品质呈现了质的转变,量的飞跃,涌现了一大批“学习标兵”、 “道德明星”。
参考文献:
三字经朗读范文3
一、小处着手,“悦读”导学
在钱爱萍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所喜爱的听或讲故事学《三字经》、聊故事理解《三字经》的场景。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在导入时,钱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中的四个有趣的故事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在直观的画面中,对“股”的意思,对苏秦为什么要用“锥子”刺大腿,孙康怎么读书等有了自己的理解。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解读时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此时,钱老师告诉大家《三字经》中有句子讲的就是这四个故事时,课堂上出现了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翻阅课文的现象。
呈现故事,轻松悟读。在整体朗读的基础上,针对孩子们不解的“仲尼拜师”,钱老师给大家送上了生动直观的动画故事《孔子相师》。这把孩子们都乐坏了,原来这一段《三字经》的内容就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钱老师为孩子提供了其他故事的画面和诸如“路温舒蒲编抄书”“公孙弘削简读书”这样的一句话说明,让原本的理解难题迎刃而解。孩子们凭借着直观的故事画面,想象着《三字经》文字背后的有趣故事,读起来就更加带劲了。
二、经验看眼,“素读”助学
“素读”最早是对我国古代私塾教学方式的定义: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其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因为小学生古汉语知识缺乏,理解能力不强,而他们的记忆正处于黄金时期,所以诵读国学经典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由此,我们认为“素读”是要摒弃繁琐的分析理解,进行有滋有味地反复诵读。在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国学经典教学的定位:国学经典,重在诵读,辅之以导,旨在积累。
联系知识经验,轻轻松松诵读。国学蒙学经典中涉及的有些字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生字,如果花一定时间去教,一方面会加重学生负担,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与语文教学重复的现象,但不教可能又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阅读。这一问题,在钱老师的课堂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解决方式,即借助育灵童电子教学资源中的“听读”“跟读”功能,这样,学生不需要去单独学习这些生字,也能轻松自如地越过这些学习障碍。课堂上当爽朗清脆的童声范读响起时,每个孩子都不自觉地摇晃着脑袋跟着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几遍下来,就熟记于心了。
联系生活经验,简简单单理解。经典文本往往在时代背景和文化心理方面与学生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诵读的质量。在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不到逐字逐句去解读的现象,相反,老师很巧妙地引导关注一个话题,学生的理解就到位了。这个话题是:“这么多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这都是讲学习的,有的说他们不仅在学习而且都很勤奋,诸如此类,许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老师随机圈出了文中“勤”“学”“苦”三个字,打通了文本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升了感悟。
三、学以致用,适可而止
每一份经典著作,都是智慧的凝聚,让孩子们触摸这些经典背后的精髓是教育者的最终愿望。但我们往往会看到,有些目标是学生难以企及的,有的任务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在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始终学得轻松而扎实,让我们放大其中一些教学细节,不难发现钱老师的独具匠心。
关注积累,形式丰富。小学生诵读经典,是趁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最好的时候,让其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在心灵深处镌刻下影响他们一生的经典。“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就是积累,帮助学生达到厚积薄发的作用。在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们在丰富的朗读活动中体验着:跟着电脑童声读、开火车读、打着节奏读、同桌合作读等等。每一次尝试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有趣的体验,而记忆也在这样的体验中逐步加深,临近下课时,学生已经熟读成诵了。
三字经朗读范文4
近年来,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和古诗词等经典作品已成为许多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备受各方好评。那么,中职学校又该如何开展“读经典,唱红歌”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呢?作为技工学校的一名教师,我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古典作品,尝试用经典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礼仪习惯,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班级组建不久,我注意到我班的特点是女生多,男生少,而且举止斯文的不少,于是我抓住了他们的这些特点开展读《弟子规》和《三字经》活动。目的是通过经典中的规范道理,教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爱学习的人,从而使班风逐步走上正轨。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让班长每天早读开始时写两句《弟子规》或《三字经》在黑板上,学生则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再由班长把同学们不认识的字注音,然后我领着学生们反复朗读,同时按照“去粗取精,取伪存真,古为今用”的原则,讲解句子的大意。学生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诵读形式,认为这会使班级很有文化味。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开学初,组织学习《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规范与诵读《弟子规》等古典作品联系起来,用古典名句诠释文明规范的内涵,增强了规范的趣味性和说服力。如讲“团结协作”这一准则,我先带领学生诵读“泛爱众,而亲仁”等语句,再讲述相关的历史典故,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行为规范中“团结协作”、“友爱乐群”准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指导诵读“出则告,反必面”、“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古典名句时,我有意识地穿插中外名人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细节上感受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道理。这样古今结合诵读经典作品,学生容易读懂经义,明白做人的真谛。
读思结合,注意心得。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作品,我要求学生背诵具体名句时要反复思考名句的含义,及时记录下点滴体会与感悟,把阅读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学会与圣贤对话,获得更真切的心灵感悟。我让学生把每天学习经典语句的心得写在周记上,无论工作多忙,我都坚持批改学生的周记。还把其中写得较为深刻的学生心得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或贴到墙报上,开辟墙报经典专栏,营造浓厚的诵读经典的氛围,启发学生思考,领悟名言所蕴含的哲理,进而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滋养人生。同时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然后教师点评。2009年3月,我班举行了“弘扬传统文化,争做世纪新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演讲从多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了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身边事、身边人的观察和感悟,表达对做人处事的认识和思考。演讲活动使学生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思想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反复诵读古典名句,既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获得了心灵智慧的启迪,可以说读思结合让他们享受了诵读中华经典的成长乐趣。
学教结合,知行求一。在晨课和班会课上,我常常示范背诵一段名句,以声传情指导学生诵读。课堂上、生活中都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按古典名言去做,力求知行如一。我让学生每周做几件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尊敬师长的事,让他们把经典的思想化为行动。经过几周的坚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行为习惯逐渐好转,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我班还成立了“爱心志愿者”小组,小组多次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学生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慰问品,帮助老人们梳头洗脸、洗衣缝补、打扫卫生,讲故事、演节目,展现人间真情。一年多来,我班学生中累计好人好事达百余人次,拾金不昧,关爱他人,爱护校园整洁,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诵读经典,关键是带领学生学习圣贤所倡导的崇高的伦理道德、礼仪风格,给予人文关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教导我们成信为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言,切戒之”,告诫我们文明做人。在与学生谈心时,我注意运用经典名言,指导学生言行,让他们知道古人尚且告诫我们这么做,身为现代人更应该比古人做得更好。德育考评时,让学生对照《弟子规》、《三字经》等进行自评。通过诵读经典作品,传统经典已成为师生行为的指南,班风也因此变得纯朴起来。
三字经朗读范文5
关键词:识字教学;因字施教;加强整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了“汉字教育”这个概念,如何理解与贯彻小学低年级的“汉字教育”?
我认为:识字教学目标不应仅仅是识记生字以尽快实现读写,“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识字教学也应该致力于汉语文化的传承与浸润,体现母语教育的民族性、人文性;它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系统,不依附于阅读和习作教学。从理念上,识字教学要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特点,具体则落实到语文课堂上的三维目标,以期改善“有知识没文化”的困窘。有人主张将“识字教学”改称为“汉字教学”,理由大概缘于此吧。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我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节识字课。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想:“因字施教,加强整合”。
一、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见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42、43页,分析略)
二、分析本单元生字教学内容
“我会写”的字(四会字)共44个:按造字原理分析,9个象形,17个会意,18个形声。其中9个是课标基本字表的字。本单元生字(包括三会、四会字)按字形、字义粗略归类如下:(市)、(台)、坛、城,与土石、土地、建筑、城市有关;(旁)、图,有范围、疆域、邦国之义;隔、陆、岛、峡,与土山、山峰有关;祖、神,与祭祀、祖先、鬼神有关;族、旗、帜,与族群、旗子、标志有关;(川)、(州)、洁、泪、洋,与水、河海有关;(候)、民、亿、拥、抱、扬、打、指、接,与王侯、人民、人的动作有关;等等。显而易见,字义范畴主要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本单元“伟大的祖国”“爱祖国”的内容主题。
三、确定本课识字教学策略
基于对本单元、本课生字词的分析,结合本校本班学情考虑,从字理入手,因字施教,因形索义,将识字写字、内容理解、文化熏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整合。通过字理的渠道将“爱祖国”的情感萌芽延伸到爱祖国的文字。
四、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属性,分类别、有重点地处理本课生字
如“台”“民”是新课标基本字表里的字。“台”是之前要求写的字,字音与字形不必讲,字义考虑到它是生活中一个高频字必须掌握,特别是让学生掌握它作量词的用法,通过“开火车扩词”引导学生在组词中理解运用,再总结规律,“台”作为量词一般指称机器设备。又如“与”,古今异义,联系课文,读句子“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回答:谁与谁是一家?“与”是什么意思?PPT出示图片:双手捧物赠与他人双手和“与”字的小篆字体,非常直观形象,学生能领悟到“与”的本义是“给予,赠送”。
本课要求认的字共11个,其中“川”“州”“与”“民”“族”既认又写,重点学习。尤其“川”,本单元第10课将会学习成语“川流不息”;“川”与“州”,“民”与“族”是有联系的生字,可以放到一起学习。只认不写的字还有:神、涌、岛、峡、隔、陆,全是形声字,利用形声字形旁表意的方法去学习,“隔”“陆”“峡”等比较陌生,采用在语境中重现多读的模糊记忆法去学习。
本课要求写的字8个,按造字法看象形字3个,会意字5个。从书写看,5个独体字,注意写端正,找准主笔是关键;3个合体字,“族”,注意左窄右宽,结构匀称,相同的部件写出变化。老师一边范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书写规律,动笔各写一次之后随机在投影仪下展示几位学生的书写,比对例字,审美鉴赏,要求再写一个,争取比前一个更漂亮。
课堂实录片段:
“看看古人怎么写的”
师:大家看“川”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读音的?
生:穿衣服的穿和山川的川是一对同音字。
师:(板书“穿”在黑板所贴大字卡“川”的旁边)好的,你的方法是利用同音字记住它的读音。
师:读读带有川字的句子。
生:山川美,可入画。
师:同学们,山,我们知道,就是山峰、山岭,比如第二行“珠峰耸”,说的就是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它是世界第一高峰,回忆一下咱们刚才看过的课文情境动画,那里终年积雪,十分壮美!那川是什么意思呢?
生:山川指的是一座大山,山里面有几个川。
师:山川是指一座大山吗?别急,咱们来看图,(PPT出示)这是古人写的“川”字,你看出什么来了?
生:(学生在一年级认过象形字“水”的古字,部分学生眼尖,马上就喊出来了)是水。
师:聪明,中间是水的象形,那两边像什么?
(学生说不出来。)
师:两边是岸,中间有水,会是什么呢?
生:河流。
师:对了。古人把某东西的形状轮廓画出来代表这样东西的字,让人一看字形就能猜出它的意思,古人这种造字方法叫什么?一年级时候老师说过,你一定还记得。
生:象形字。
(PPT出示)
师:课文中写到的川都有哪些?请最快找到的同学读出来。
许多学生抢着答: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
生:长城不是川,是古代人建造的城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预习的时候查资料知道的。
师:你学习真有办法!古代人建造的城墙遗留下来,很多人都去参观,把它称为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这个成语在本单元后面第10课将要学到。)
师:谁能把“山川美,可入画”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生:山峰、河流都美,美得像一幅画。
师:(PPT出示:州)哟,川的兄弟也来了,你们看,它们长得――
生:长得很像,多了三点。
师:大家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吧。
生:州,和周围的周同音。
师:我们已经知道川,一撇两竖,是河流的象形,可现在你猜猜看,州字这三点代表什么呢?
生:是水。
师:又是水吗?究竟是不是水,谁有办法知道?
生:看看古人怎么写的?
师:你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一样,来,咱们仔细看看,好好想想(PPT出示)。
(由于图片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看不出、答不出。)
师:(PPT:指引学生看)这是河流,大河中间一块陆地,古人画圆圈表示,后来的人写着写着就写成三点了。两个象形符号组合成一个会意字,这就是州。珠江附近这块陆地就是我们的家乡――
生:广州。
(PPT出示)
师:好极了。齐读课文中带有“州”字的句子。
(PPT出示)
生:我神州,称华夏。
师:“神州”指什么地方?注意看图,也许能帮助到你。
生:指中国。
师:我们中国叫神州,又称为华夏,还叫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名字呢?想知道的小朋友们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回家查资料去。
师:(PPT分步出示)请看这幅图,你想到哪个字?
生:民。
师:确定是民?这不是靠山搭建的只有一面斜顶的茅草房吗?跟“民”有什么联系?
生:因为农民住草房子。
师:说得很好。在很早以前,不光是农民,还有渔民、牧民、平民、市民、人民、良民、山民、灾民等普通百姓的住房都差不多这样简陋。
师:(PPT分步,先出示)又冒出了一幅图,你想到哪个字?
(生答不上来。)
师:(再出示:楷书“族”)
生齐读:族。
师:看,这个字用红色画出来的部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
生:方字旁,和一撇一横,它代表旗子。
师:红色以外的部件读“shǐ”,代表什么?
生:是弓箭,一支弓箭射向旗子。
师:好极了。两个部落之间的战斗已经开始了,同一家族,同一民族的人组织起来,打着旗帜用武器去迎击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
师:想知道古人这个会意的族字怎样变成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书族字吗?看好,老师要变魔术了。(演示族字的金文、小篆、隶书不同的写法)
生:我还有别的方法来记“族”字,用形近字的方法,红旗的旗,右下方的其换成矢,就是民族的族,族代表一个族群。(这位学生聪明好学,在平时的课堂上常常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PPT出示)
师:好的。我们在品德课上知道了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你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民族吗?
生:汉族。
生:老师,×××(本班学生)是壮族。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民族?
生:(抢着说出许多民族名称,非常积极、热情,PPT配合出示相关穿着民族服饰的人物图片)……
师:你知道的真多!认识了那么多的民族,现在我们来写一写“民族”这个词语。别急,我们先一起研究怎么把这两个字写正确、写漂亮。
课堂朗读:
“读书像唱歌那样美”
“读书像唱歌那样美”,是我在课堂上的一句口头禅。这不是要求孩子们用唱的腔调来朗读,而是暗示孩子们用唱歌的心态来对待朗读,朗读像音乐是一门艺术,表达情感、体验情感,享受艺术美,目的在于引领学生爱上朗读。
汉语本身讲究形式美,合辙押韵的三言句、四言句、五言句等,5岁到10岁左右的儿童尤其感兴趣。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三字一句,韵律感强,适合学生诵读。本班学生在校本课程《国学》课堂上诵读过《三字经》(“人之初”),对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比较熟悉。本课的三字经(“我神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除了识字写字,还要进一步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强化语言的韵律感,培养语感。
执教“识字3”时,从诵读蒙学《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几句导入新课。在课堂上无论老师的范读,还是学生的开火车读、小组合作读、齐读、演读,都借助响板这一教具,配上动作带上感情,自然就具有一种音乐、歌谣、快板的意味,师生共同沉醉在这种精神抖擞、轻松自在、快乐诵读的情境之中。连读生字新词也有节奏,如,拼读生字,sh―én―shén,神州的神;又如,扩词,争―争光,争―争先,争―争吵,争―争取……让学生感觉有意思、好玩,参与积极性就高。
内容理解方面,由于年龄与阅历的局限,社会生活经验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比较相对缺乏,低年级学生对“祖国”“民族”等比较抽象词语的理解有困难,比如课文后两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这节课通过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祖国山川风光,感知祖国版图和民族大团结,感受祖国的伟大;开展多样化的诵读方式,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化解难点,不追求讲透讲深。否则只会让学生越发糊涂,不知所云,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经过几个轮回的读,等到全班读得比较流利的时候,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读,想想怎样读得更好听,听老师范读,猜猜为什么这样读,以此检测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启发学生使用洪亮、自豪、奋发的声音诵读本课。
课堂最后巩固生字环节,把生字放入另一个语境里认读。语言材料来自人教配套教师教学用书49页的一则小韵文。内容还是紧扣本课,语言形式从三字句变成四字句,学生注意力又回来了,热情高涨,跟着老师的拍子响亮地诵读,掀起了课堂学习的最后一个。教师顺势小结课堂:
“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神奇的汉字,有许多别称;有美得可入画的山川和名胜古迹;有宝岛台湾;有56个民族,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祖国,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大声读出这句话:(PPT出示)“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以上是我在“识字3”这课教学中展示个人对识字教学新思考的一次尝试。根据听课评议和教后反思,这节课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选择得当,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环节推进张弛有度,重点突出。目标达成度比较高,对教师、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有益、有效的尝试。曾有一名听课者提出不同的意见:“川”“州”结合生活识字,比如“四川省”“广州市”,这样不是更简单吗?事实上,要认记“川”“州”,结合生活识字的方法更能轻松解决。换一个教法,如本节课使用字理法,让学生不断发现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联,激发追溯汉字根源的兴趣,了解“川”“州”的本义,学生能轻松地理解下一课中“川流不息”的意思,参悟到地名带有“州”字如“广州”“苏州”“扬州”等地方的地理特点。这是我理解的落实识字教学人文性以达到汉字教育的途径。当然,整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相对于游戏中识字、情境识字,本节课字理识字趣味性相对少些。
王宁教授说:“讲解字理是小学识字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又说:“现代汉字经过隶变、楷变和现代简化的过程,出现了一批音黏合、省简、变形、错讹而部分或全部丧失了理据,这些字必须上溯它的形源,才能讲得清楚。不主张在基础教育阶段讲古文字,所以,字理教学能够适应的仅仅是一部分字,不是每个汉字都要讲解字理,字理教学只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需要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字理识字法如何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老师如何提高对字理的认识,避免讲歪了,如何优化字理识字法等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宁.科学地选择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初期积累字:谈小学识字教学的科学性之一.江苏教育,2010(4).
[2]陈建武.汉字歌.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05.
三字经朗读范文6
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就教我看拼音识字、背读《三字经》。识字多了以后,我不但能独立阅读,还能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读《三字经》时,父母鼓励我录下磁带,为将来上学后的朗读打基础。现在,我已经小学三年级了,是一个“超级书迷”。学习之余,我就捧起一卷卷、一本本“精神食粮”,如痴如醉地读着,尽情地畅游书海。这学期,我还在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中荣获“书香少年“称号。这时,我明白,父母的真爱是一种“远见”,让我从小就和好书交上朋友,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妈妈是剧团的演员,经常参加演出。幼小的我看见妈妈在台上载歌载舞,也哭着嚷着要学舞蹈。父母答应了我的要求,同时也提醒我说:“学舞蹈是非常艰苦的。”果然,进入了舞蹈班,我才知道练舞有多苦、有多累。好几次,我都想要放弃,但爸爸说:“凡事贵在坚持。既然你已经决心学舞蹈,就不能半途而废。”我想:爸爸坏!不想学了还硬要我学,真讨厌!在父母的督促和鼓励下,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这段经历为我现在进入学校舞蹈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我已经是学校舞蹈队的“顶梁柱”,再高难度的动作、再长时间的训练,我都能咬牙坚持下来。这时,我明白,父母的真爱教会了我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恒心。
蹒跚学步的时候,爸爸从不扶我,总是让我自己站起来。一开始我很不理解:爸爸怎么这么狠心,摔倒了也不扶我!爸爸就对我说:“摔倒了必须自己起来,就像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改正,没有人能够代替。”如今,每当我做错了什么,就会想起爸爸的话。父母的真爱,给了我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教会了我怎样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