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语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易语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易语言

易语言范文1

一、系统的功能

设计的学生作业提交系统采用C/S结构,使用易语言完成,主要有由服务器和学生客户端两个部份组成,服务器主要是接收学生提交上来的作业,并且保存到指定的位置,以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作业提交情况;服务器还有日志管理的需要,能够显示学生提交作业的情况。客户端是主要是让学生提交作业,有服务器连接功能和上传文件等两个功能,服务器链接功能主要是连接到服务器的功能,只有正确连接到服务器后才能提交作业。

二、系统运行的环境

由于系统采用的是易语言编写,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都不是太高,此系统可以在局域网中使用,也可以在互联网中使用。易语言可以兼容多个系统,可以运行在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

(一)系统的设计实现

1、服务器的设计

建立一个服务器界面,在界面中添加一个服务器控件和“事件”编辑框,用于显示相关的信息,包括客户端登陆的IP相关信息,还有作业上传的信息。服务器启动时,就等待是否有客户登陆,如果有客户登陆就在事件中显示客户的信息。

定义两个函数:_服务器1_客户进入 和_服务器1_客户离开 来实现这两个功能。

_服务器1_客户进入的实现代码如下:

事件.加入文本 (“客户:” + 服务器1.取回客户 ( ) + “进入服务器”+#换行符+#换行符)_服务器1_客户离开 函数的实现代码如下:

事件.加入文本 (“客户:” + 服务器1.取回客户( )+“离开服务器”+#换行符+#换行符)当有文件上传时,就会启动“_服务器1_数据到达”函数接收数据,对“服务器1.取回数据( )”中的数据进行解析,包括上传文件名、文件大小、服务器保存目录。具体格式如:事件.(“有文件完成上传:” + “此文件由客户” + 上传队列 [次数]。

2、客户端的设计

建立一个客户端界面,在界面中添加一个客户控件,再放一个两个编辑框,分别命名为“服务器地址”和“端口”,再添加两个按钮,命名为“连接服务器”和“上传文件”。

客户端启动时,先输入“服务器地址”和“端口”,然后点击“连接服务器”,此时如果服务器如果打开,连接成功后在服务器那边显示客户端的登陆信息。连接服务器实现的代码如下:.如果 (客户.连接 (服务器地址.内容, 到整数 (端口.内容)) ≠ 真)信息框 (“连接失败了!请检查服务器是否开启,网线是否被拔出!”, 0, “连接失败!”) 连接成功 = 假.否则 连接.标题 = “连接成功!”

连接成功 = 真

连接服务器成功后,点击“上传文件”从弹出的文件框选择所要提交的文件就可上传了。上传成功后,在服务器上会有显示提示。点击“上传文件”代码如下:文件 = 浏览文件夹 (“选择一个需要上传的文件”, 真)

加入成员(上传队列, 文件)

上传队列 ( )

上传队列函数中就进行数据发送。具体代码如下:

.计次循环首(取数组成员数 (上传队列), 次数)

客户.发送数据(建立上传文件请求 (上传队列 [次数]))

.计次循环尾 ( )

建立上传文件请求的函数代码如下:

重定义数组 (数据组.参数, 假, 3)

数据组.参数 [1] = 到字节集 (“上传文件请求”) ' 1代表请求类型是上传类型

数据组.参数 [2] = 到字节集 (上传的文件) ' 上传文件名, 客户端的全路径

文件号 = 打开文件 (上传的文件, 3, 1)

关闭文件 (文件号)

返回 (数据封装 (数据组))

三、结论

易语言范文2

1、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巴尔扎克

2、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3、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斗争和牺牲中获得的,而美好的将来也要以同样的方法来获取。--车尔尼雪夫斯基

4、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都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会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6、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7、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8、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达尔文

9、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

10、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11、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罗曼罗兰

12、要使理想的宫殿变为现实的宫殿,必须通过埋头苦干,不声不响的劳动,一砖一瓦地去建造。--高尔基

13、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

14、“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100年也看不见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易语言范文3

[关键词]电影语言;对话;意义

“说话从来不能像声音一样变成你的一部分。就像海你最终不能听见它,因为它已成为你不断听到的话语。”影片中语言与意义的变奏不断交织演奏着,就连全知全能的导演也无法表述整个影片的意义所在。如同片名《Beyond The Clouds》,语言所指向的终极在超凡脱俗的世界之外,而这种目的性的指向恐怕就只可意会,却不可言传了。这也是《云上的日子》成为经久不衰的作品的重要原因。

一、语言的哲学思辨性

非日常生活化的语言突出了影片的哲学思辨性。影片中的角色对白抛弃了近似繁琐的日常生活化的言说,男女双方的台词如同充满感性认知的哲学思辨。“最近我在想我为什么会渴望听别人说话,没有人再愿意说话……”影片中的语言已经失去了它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能的表达权威,“沉默”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主旋律,在第二个故事片段中,语言甚至失去最初的“命名权”,由苏菲・玛索扮演的角色不仅思维紊乱,甚至连名字都无从得知。然而,正是在这些语言无法到达的地方,观众的思维被带到一个影像世界。“干燥的风”勾陈出两个相爱的人,经过3年时间再次相遇却仍无进展的焦虑;若有若无的雾象征着无法通过肉体缠绵而达到灵魂契合的思想鸿沟。与此同时,音乐也成为影片语言的另一种补充形式,它兀自地出现在某个场面,闲散又无孔不入,与影片主题“云上的日子”交相呼应,形成了另一条独特的叙事线索。

过多的语言会造成对影片意义的误读,而主人公的行动则正是诠释了无法表达的现实话语。镜头中导演对于电影语言的寻找,镜头之后另一个导演对于影片表现力的追求,形成了双重的表意行为,而作为角色的导演本可以置身于云之外来叙述,却又参与到了故事中去,使得他自身的话语也成为影片另一重意义的构成者。因此,整个影片的三套话语系统指向电影之外的一个多重涵义体系,四个故事并非是独立的,他们所具有的共同话语叙事体系构建了一个无限意义的空间。

二、“导演”与导演的对话构建意义空间

法国导演安东尼奥尼与文德斯在导演日记中记录到:“在电影里,我们变成无家可归的人,暴露在众人目光,疑窦和嘲讽下,不能向任何人述说自己的遭遇。”

“导演”的出场打破了影片主人公与镜头前角色的隔离,他将四个本来毫无关联的爱情故事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并透过自己的眼光折射出现实自我与灵魂紧紧纠缠。“导演”一直以拍摄的方式打量着现实,在镜头中的现实缓缓展开之时,观众常常将目光停滞在对故事的观赏上。然而在故事之外,影片导演作为剧情的操作者,正是通过摄像镜头所截取并展现的视像片段,让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观众反而又成了导演镜头中的那些潜在的演员,安东尼奥尼赋予了“导演’双重身份,让他既是旁观者,又是介入者;既是故事的制造者,也是故事的发现者和陈述者,在第二个故事中,“导演”对少女的追逐只为了她心中的“故事”,女孩终于架不住“导演”洞察一切的目光,说她杀死了她的父亲,刺了12刀。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与纠缠相比,对内心的质问更加让人惶恐。影片让我们跟随导演一起拷问着现代人的灵魂:在追逐肉体成为常态的当下,我们的心灵却无所皈依,虚无与迷茫成为现代人的代言词。正如美国社会学家Daniel Bell指出的:在后现代社会中由于外部世界迅速变化导致人在空间感和时间感方面出现错乱;另外的泯灭、天堂希望的失落以及关于人生有限、死后万事空的新观念构成了自我意识的危机。因此,人们就走到了一个缺乏生命意义的空白边缘地带。

观众在“导演”镜头的转换中追寻故事的开始与结局,又在影片导演的引导中组建四个故事之间的关联性。“导演”的镜头使我们不断的追问:这个故事是什么?而镜头外的导演向我们提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角色、导演与观众的对话架构了阐释与言说空间。

三、《云上的日子》当下性思考

《云上的日子》摈弃了传统叙事影片中常用的陈述手法,将首尾不清的四个故事串联起来意喻现代人无所归依的孤独灵魂。安东尼奥尼用这样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虚无的精神状态。

易语言范文4

【关 键 词】 言语能力;语感;文本;言意统一

巴赫金曾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的语文学科,时常争议不断,派别林立。是固守工具性至上的论调,还是推崇人文性为主导的观点?是强调文学,还是重视语言?是以教师讲授为核心,还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我想说,让我们回到语文教学的出发点。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即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贯穿其中的核心能力,就是感悟和驾驭言语的能力。潘新和教授曾指出,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特性。语文学习,微言大义,就应回归到语言文化和言语艺术的感悟和表现中,进而提升语文的素养。

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不能将学生拘囿于语言知识方面的学习,忽略对言语能力的训练。如果仅仅教会学生熟记字词句的意思,他们往往无法由言及意,感受文本的人文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怀,更难以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反,如果一味地架空文本,只看重文学感悟和主题探究,长此以往,学生虽得“意”却忘“言”,逐渐丧失了感悟和驾驭言语的能力。最终,我们身边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尽信书”的“书呆子”,或是“有口难言”的“闷葫芦”,教出一群“失语”的学生,语文教学将会迷失方向。

可见,言语能力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须贯彻“言意统一”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的使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由立言而立人,从而提升其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言语能力培养的关键是什么呢?答案尽在“语感”二字中。语感,是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语感,才能具备相应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将四种言语能力协调贯通。所以,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培养高品位的语感也是语文人文性最主要最鲜明的体现。语文知识教学一般不需要心灵的参与,它有标准答案;语感教学就不同了,一定要努力做到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的言语,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语文教学之所以是一门艺术,其奥秘也许就在于此。

那么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立足文本,言意互通,据言悟意,以意驭言。即在文本教学和语言训练时,找寻言意契合的点,在会意中养成语感,于表意中提升语言的驾驭能力。故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从言意统一的角度来探究语文教学中增强语感,提升言语能力的策略。

一、据言悟意,披文入情

汉语言文字是象形的、表意的,蕴藉情感和哲思,有诗性的品质,感性的色彩。《庄子・天道》中说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这表明了言语所承载的无限语意。若没有对它的感受和领悟的语感,怎么能走近文学的万象世界?怎么能收获生命的体悟?怎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呢?

托尔斯泰曾言: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的唯一需要的位置。言为心声,词的位置就是由它深藏的意所决定的。故教师应在文本分析中,通过文中的遣词造句,巧妙设问,适时提点,启发学生感悟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怀和思想,品味字里行间的深层意味,感受那言外之意,点燃学生的心灵,去领悟汉语表情达意之趣味。据言悟意,批文入情,方能形成语感,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正如文采出众、才思敏捷的文人墨客,是向来颇看重遣词造句的,可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不惊人死不休”。教师在语感教学中,也应当明确方向,拿出这样的认真态度和钻研精神。在文本分析中,着眼于词语的选用,关注一句一式,一个标点,一处停顿等,体察思想情感,玩味言语艺术。

首先,品味词语的选用,应展开对动词的推敲,形容词的琢磨,副词的取舍,名词的斟酌,语气词的揣摩,采用加减、调换、对比等方法,来感受言语间的耐人寻味。

如戴望舒的《雨巷》,首尾两节几乎完全相同,但有一处却做了改换,第一节的末句是“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末节却将“逢着”换为“飘过”,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调整呢?以“逢着”结尾不是更美好吗?该换词语的原因正是诗人的情感变化所致。从前几节可知,“逢着”是诗人的美好的幻觉,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一般的”“飘过”,消失了,不可能“逢着”了。因此,在末节,“飘过”更能表现诗人内心的幻灭感;而且“飘过”的梦幻感,并未削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之感,反而在情感上更强烈了。因此,末节的换词,渲染了感伤的氛围,加深了迷蒙的意境,强化了情感,恰到好处。这便是可让学生去感悟和习得的言语艺术。

其次,对于有特色的字眼更须用心赏析。叠词的回环反复之韵味,语气词的一唱三叹之语意,拟声词的摹声状物之趣味,还有双关、互文、反语等的字字珠玑之妙,都是理解文本意蕴和领悟作者情怀的着眼点,是我们及时、有效地进行语感训练的落脚点。

如诗圣杜甫的律诗,因其工于用词传情,而成抑扬顿挫的言语风格。其代表作《登高》运用叠词、拟声词和充满色彩的词语描摹秋形、秋声、秋色与秋态,写尽秋士的悲秋与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写秋风中树木的飘零衰飒,“滚滚”写江流的奔涌雄浑,两个叠词纵横、快慢相对,将生命有尽的时间感和宇宙无限的空间感融为一体,传达出新陈代谢、古今变化不可抗拒的人生体悟,渲染出悲壮之感,满怀深沉的家国情感蕴含其中。

我们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就需要多研读经典作品,寻觅字里行间的亮点,深味言之意蕴,“得意忘言”,语感便有了。只有这般批文入情,我们才能走进汉语言文学的洞中天地。

二、以意驭言,传情达意

通过文本语言的品读,学生语感能力提升后,方能得以更好地进行言语运用,完善其听说读写的能力。第一,教师必须立足文本创设情境,精心营造课堂氛围,为学生进行言语能力训练搭好平台;第二,我们要潜心会文,独具慧眼,挖掘“一处传神,效果皆出”的言语实践点和激活学生心灵的契合点,使得学生找到言语发抒的“麦克风”,从而引导学生在言语活动中完成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的转化,最终收获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文本中哪些地方可以成为言语表达的实践点呢?

首先,教师应善于抓住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好的作品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于行文间留有想象的空间,含而不露,意味深长。如果我们能找到文本中的这些无声处、无言处,投石探路,巧妙拓展,设计学生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品味和补白的兴趣,畅所欲言,那么促进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现便有了契机。

其次,关注文本中的精彩之处,设计迁移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是已有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语感的培养、言语的运用在言语由内向外的转化中,可以通过文本的迁移训练来实践。那我们该从何处找寻迁移点呢?文本中最突出的表达技巧、遣词造句等言语运用的精彩之处,均是语言迁移训练设计的切入点。

可见,教师在言语能力训练展开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活跃,情感和思想亦得以积蓄和沉淀,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又能促进我们言语的感悟和表达,如此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得以全面地发展了。

叶老说课文是“例子”和“凭借”。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凭借“典范语言”的例子,找准一个言、意的契合“亮点”,燃点教学激情,养成语感,让学生永远在语文的路上行走,让言语能力“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流淌在学生的血液里,随着岁月增长,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滋养心灵。

【参考文献】

[1] 岑运强. 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岑运强,刘安敏. 我们没有共同的语言吗?[J]. 语文建设,2008(3).

易语言范文5

人美不在貌,美在心意好。

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

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让路不是痴汉,躲路不是呆人。

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争着不够吃,让着吃不了。

行路能开口,天下随便走。

易语言范文6

People wear pants to cover the lower part of their bodies. We sometimes say that people who are restless or nervous have ants in their pants. They might also fly by the seat of their pants―they use their natural sense to do something instead of their learned knowledge. Sometimes, people may get caught with their pants down―they are found doing something they should not be doing. And, in every family, one person takes control. Sometimes a wife tells her husband what to do. Then we say “she wears the pants in the family.”

Pants usually have pockets to hold things. Money that is likely to be spent quickly can burn a hole in your pocket. Sometimes you need a belt to hold up your pants. If you have less money than usual, you may have to tighten your belt―you may have to live on less money and spend your money carefully. But once you have succeeded in budgeting your money, you will have that skill under your belt.

I always praise people who can save their money and not spend too much. I really take my hat off to them. Yet, when it comes to my own money, I spend it at the drop of a hat―immediately, without waiting. And sadly, you cannot pull money out of a hat―you cannot get money by inventing or imagining it.

Boots are a heavy or strong shoes. People who are too big for their boots think they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y really are. I dislike such people. I really do. You can bet your boots on that! Yet, truly important people are hard to replace. Rarely can you fill their shoes―or replace them with someone equally effective.

上一篇中秋节的意义

下一篇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