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题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题教学范文1
教研片段回放:
……
教研最近目标:怎样制定观课量表。
载体:《淡竹》与《沁园春・雪》。(课型:九年级语文复习阶段阅读指导课;地点:区教师培训中心微格教室)
参与者:武汉市江夏区教师培训中心特聘培训教师团队。
活动目的:针对教师间如何进行合作发展,进一步推动“教学三大铁律的创新”,决定开展怎样进行看课的专题研究;而本次教研是这一专题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任务就是“学习怎样制定课堂观察量表”。
活动过程:
①为了将本次教研打造成学校教研的示范样板,特从不同学校抽调了张甲、黄乙、程丙、任丁、何戊等一共12位优秀教师,确立任丁与何戊分别上一节九年级的语文课,用做教研载体,全部教师在微格教室进行现场看课,并结合实际试制课堂观察量表。上传课堂录像。
②3月20日下午前,各成员在网上分别提交课案、授课反思和观察报告,上交各自制定的“课堂观察量表”。
③3月27日下午3点,全组教研人员在网上集合,隔空对话,依次审读课案、反思,并对不同的“课堂观察量表”进行逐条分析,整合并制定出“课堂观察量表”的原则性意见。
④在江夏区教师培训网站上公示“关于制定课堂观察量表的指导性意见”,接受专家和不同学校教师们的敲打与建议。
……
问题
上述教研依靠网络实现了不同时空的教研,并持续了14天,而且该教研中涉及到两个概念:即“问题”与“专题”。
什么是问题?所谓问题就是认识障碍或者事态出现的意外。而一个有教研价值的“问题”,则为一种教学情境,即一种没有直接的、明显的方法及框架可以遵循的情境。有教研价值的“问题”,它还是一个能提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兵与兵”产生解决欲望,挑起“兵与兵”认识上的反差,形成“认知冲突”的导航条。往往就是这个“条”的导航,使处于“问题情境”中的“兵与兵”产生强烈探索欲望,并通过分工合作的过程,实现自主学习,积累知识、迸发智慧、提升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具有教研价值。窃以为,有价值的教研问题首先应是教师们刚刚开始关注的,其次是教师在处理时不能得心应手的,最后是教育教学所急需的。
目前,“怎样自制观课量表”就是能满足上述三个要求的问题,而且容易集成诸议,形成教研专题,并再度从不同角度划分成“什么叫观课量表”、“观课量表的组成元件”、“观课量表的功能”等不同子专题,以便在不同层面上驱动所有教师参与探索。
显然,从许多“小问题A”经过集成,形成“专题B”,再从不同角度重新划分,形成新的“问题C”(小专题),已经完成了一个从“问题”到“专题”的华丽转身,而且使其真正具有了教研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A”的集成并不容易。首先,我们必须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进行观察,才能发现什么问题具有“教本性”(教师需要性);其次,需要在一定高度进行俯瞰,才能看清楚什么问题具有“时效性”;再次,还要量体裁衣,衡量我们有没有能力来处理这个问题,并展开卓有成效的校本教研。
“问题A”变成“专题C”,不仅需要发展意识来遴选,也需要教育智慧来发酵。而目前许多教研常常是五味杂陈,不仅有荒谬、有遗憾,也有无奈,真正的有效教研并不多。为什么?就因为很多教研是被动的。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是教研问题的属主。但是,一些教研组长看不到这一点,常常心血来潮,随手抓住一个“问题(其实是问题A)”以为它就是“专题B”来发动教研,并提出“问题就是课题,科研就是教研”的口号。且不说这种做法能不能有效驱动教研,单就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它也是说不过去的,因为“问题A≠专题B≠专题C≠课题”。对于有发展意愿的教师来说,他们在教研中真正需要的是“专题B”,而他们个人有能力解决的是“专题C”;只有通过多人合作,在解决多个“专题C”后,才能完成“专题B”,促进自己的发展。
很明显,教师从“问题A”中发酵出自己需要的“专题C”,也许比解决“问题A”更重要,因为它恰恰是驱动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策划
“专题B”变成“专题C”,以及完成对许多“专题C”的探索是一个科学过程,必须进行认真的专题策划。策划是一种对未来采取的行为做决定的准备过程,是一种构思或理性的预设程序。
①时间(When)预设。许多学校都规定了教研时间,而固定的时间安排已经不能适应教研向虚拟空间拓展的现实。因此,学校在硬性规定参研的时间之外,必须规定相关资讯上传至教研网的最后时限,也必须规定反馈的时间上限。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参与者提前进入思考,促进师本生成性资源的形成,并突出教研中心内容,交流与整合师本性成果。
②地点(Where)安排。新常态下的教研,必须公布虚拟平台,方便固定成员之间的互动,也要接受随机访问者(包括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育专家)的咨询。
③内容(What)确立。内容确立主要是系列专题C,以及与不同专题C相关的各种资讯的确立。显然,这是基于对问题A的提炼、专题B的分解而确立的,是教研的核心。
④缘由(Why)解读。缘由解读是指必须陈述清本次教研的目的,也必须说清楚本次策划的意图。
⑤参与者(Who)。校园网和QQ群为教研提供了极为方便的虚拟时空,也丰富了教研对象,教师在平台上不仅能与同侪互动,也能接触学生、家长,还能得到教育专家的“面对面”指导,从而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有效对接。
⑥方法(How)。即通过方法解读来预设校验过程,让每位参与者明白这次教研要做些什么,怎样做。
毫无疑问,这样的教研策划需要教研组长投入极大的精力。也正因如此,提高教研组长的综合素质,提高教研组长的学术地位,并适度释放教研组长非本职工作的压力是教研新常态所面临的新课题。
教研策划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和谐发展。“合”是方式,“和”是氛围;“合”是途径,“和”是目的,“合和”是教研新常态需要的互助文化。但是,教研不仅要通过“合”来追求“和”,也还要通过“合”来追求“不同”,因为教学本就是个性化的理性劳动。求“和”与求“异”并不矛盾,只有丰富的差异,才能构成丰富的和谐。同时,教研策划的整体行动都要依靠虚(拟)与(现)实紧密结合,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研究只能是雾里看花。
整合
专题教学范文2
【关键词】专题教学法;开放教育;远程教育
一、课程概况总揽
开放教育主要教授对象为成人在职学员,因此学员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相对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来说,都是比较特殊的;并且,我们的面授课时间宝贵,面授中不可能对所有知识点都进行讲解,只能讲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钻研创新教学方法,迎合学员的特殊情况,力争知识传授量达到最大化。
《民法学》基本内容主要由七大部分组成,即民法总论部分、物权部分,债权部分,人身权部分,知识产权部分,财产继承权部分,民事责任部分。本课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定为学年课,两学期总学时为162学时。
二、创新之处
我所设计的创新理念是进行专题教学,将民法学的各个重点内容类化为若干专题,每次面授课有针对性的讲述1-3个专题。专题教学法的好处是只对重点内容进行面授辅导,其余非重点内容全部由学员课后自学了解。对于在自学中有困难的学员,可以通过每学期两次的网上答疑时间统一向责任教师提问,也可以随时发送E-MAIL到责任教师指定邮箱询问。
三、民法学(1)(2)教学设计
1.面授辅导设计
《民法学》(1)(2)的计划学时均为81学时,学时分配情况相同,教学时间均为27学时;余下三分之二为学员自主学习时间。
①关键的第一学时。民法学(1)(2)专题均为26学时,预留1学时作为首次面授课向学生说明情况、布置教学任务之用。详细介绍本学期的教学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②专题教学的具体应用。民法学(1)基本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民法总论部分、物权部分。所划分的专题有14个:民法基础理论;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公民(自然人)与法人;合伙、个体、联营;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物;民事法律行为与时效;有权与表见;物权概论;财产所有权;善意取得与财产共有;相邻关系与其他物权。
民法学(2)的主要内容是债权部分、人身权部分、知识产权部分、财产继承权部分、民事责任部分。所划分的专题也有14个:债权;不当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债。债的其他理论;合同分论;人格权;身份权;法定继承、代位继承;遗嘱与继承;违约责任;侵权责任。
③期末复习课。在进行完全的专题教学之后,还要安排期末复习,教师将本学期全部考核范围进行梳理,学员可以理顺知识结构,把所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将知识点变成知识面。
2.多媒体教学设计
①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教材,分为主教材和辅导教材。主教材为《民法学》(王利明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是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依据,是音像教材的基础。辅导教材为《民法学学习参考资料》(出处同上),配合主教材,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主教材的内容,重点是现行民事法规、案例分析。
②CAI小课件。针对各个专题都制作了相应的课件。课件的形式和内容丰富,效果直观,应用于课程教学也更符合远程教育的教学理念。
③三维案例。案例教学乃法学专业教学之根本,在知识点的讲解上,绝对不可无案例。否则便是枯燥的脱离实际的,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因此,我在小课件中尽量加入一些生动的、能引起学生共鸣、并适合讨论的视频案例,使教学效果大大改观。
④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和BBS论坛。网上教学和答疑安排在教学过程的中前期和中后期,不早不晚,恰到好处。在专题讲座之外的知识点,为学员自学范围,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网上答疑向责任教师提出;当然,面授过程中有没理解,没消化的问题,也可以在网上提问;网上答疑,可以使平时不方便参加面授课的学员得到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一些平日比较腼腆的学员因网络的平等性也可以放开手脚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
⑤实时解惑E-MAIL信箱。针对平日的小问题,学员可以通过主讲教师公布的指定网络信箱来进行提问。相对于网上答疑来说,E-MAIL信箱具有灵活性,及时性的特点。
⑥更新网上资源。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定期教学相关信息及辅助资料。例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最新法律咨询;与课程相关法律法规;教学活动信息;网上作业;网上自测习题及参考答案等。
专题教学范文3
专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开展专题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借助专题性教学可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为条理分明的梳理.学生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对象和参与其中的关键性主体人物.所以,为了更好地推进高中物理专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施,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其中的程度,从而让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分别推进高中物理专题性教学的实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是教师要注意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这样必将有效地推进高中物理的专题性教学实施,也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例如,在讲“原子物理”时,教师可以选出一些具有讨论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开展这一专题的教学活动.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玻尔模型中需要注意的两大问题:第一是玻尔的三条假设是什么?第二是在玻尔模型中能级的跃迁该如何来理解?
(2)三种放射线的性质既有相似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差异,请你选择一种方式来展现这种差异和三种放射线的不同特点.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能够从理解教学内容的角度对玻尔模型中的“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等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在第二个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对三种放射线的特点和特征进行概括总结,而学生也许会选择表格的形式来呈现,也有可能学生会选择用文字表述的方式来进行呈现:质量: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速度: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电离能力: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不论是这两种方式的哪一种,都将有效地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推进高中物理专题教学.
二、开展专题复习教学
专题教学范文4
一、我校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教材的选用。我校多年以来一直选用的是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该版教材是“十二五”规划教材,也是各大高校首选教材,但是为了我校2017年合格评估对教材的使用,我校教材统一换成了(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写的教材,这版教材的结构分明和合理,但是许多知识提出并没有细讲,对于我校的三本学生学习起来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教师的构成。我校并没有专业的经济教研室,我校的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等均有教授宏观经济学的老师。教师的分散不利于经济类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的相互沟通,教研室活动也不方便开展。对科研的申报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再次,课时的安排。我校的宏观经济学的课时数是48个课时,并且是周三的课时,这样对于宏观经济学整本书的通透讲解在时间上存在着限制,不易于老师详细讲解。
最后,对我校宏观经济学期末闭卷摸底考察结果的分析。在随机抽取的115名14级财务管理专业闭卷考察摸底中学生的成绩如下图显示,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集中在50-59这一分数段,可以看出我校现阶段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校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适应我校现阶段宏观经济学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
(一)宏观经济学内容体系分解
宏观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校宏观经济学开课的时间是大二的上半学期,课时量是48个课时,主要学习的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经济理论。学习宏观经济学,首先必须在总体上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学科框架,然后将框架内的内容分七个专题讲解,七个专题中核心是 IS-LM模型。
第一个专题是宏观经济学的总体概述。在这个专题中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发展历史以及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进行讲解;第二个专题是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说明,并引出第三个专题凯恩斯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第四个专题IS-LM模型,分别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并通过该模型教会学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采用,理解历史上我国以及国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原因,并会分析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学问题。第五个专题是AD-AS模型。有许多同学在学习过IS-LM模型以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IS-LM模型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宏观经济问题,那么为什么要引入AD-AS模型。因此,在讲解AD-AS模型时,一定要指出IS-LM模型的一个缺陷,即没有考虑价格的变动问题,而今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价格的变动,因此,IS-LM模型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通货膨胀问题,AD-AS模型的学习可以帮助理解通货膨胀问题。第六个专题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由于这个部分一般排在教材的较后章节,老师们在讲课过程中普遍反映这一部分的内容多,且不好理解,在讲的过程中除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基本理论的讲解外,建议经济增长部分只讲解两个代表性的经济增长模型,一个是凯恩斯主义经典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一个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最后,可以用两个课时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二)成立专业的经济教研室
针对上述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我认为应由16个教师来教授我校各二级学院的宏观经济学,建立专业的经济教研室。一个老师上课,多个老师随堂听课,寻找问题,并让各个老师各学期轮流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各个专题。这样,不但可以加强老师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整体把握,还可以对各个专题有所研究。每学期,给老师预留了充足的时间来备课。
三、结束语
宏观经济学专题教学的方法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我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我校学生的特点所提出的一些设想。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的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仍需要老师们的不断摸索。
专题教学范文5
一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得到学生认可
为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北京联合大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原教材基础上,设置了十二个问题导入式专题:(1)如何适应大学生活?(2)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理想信念?(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4)如何让你的人生走向辉煌?(5)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6)大学生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7)大学生如何培育职业精神?(8)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9)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10)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宪法?(11)大学生在民商事活动中应遵守哪些规则?(1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刑法?经过两年的尝试教学效果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经对授课班级学生的调查反馈如下:
(1)这门课帮助新生很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使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所提高。(2)课堂教学比较贴近实际,例子广泛,材料丰富,比较容易接受,开设这门课是必要的。(3)收获了考察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大学生该具备的道德情操和法律素养。(4)课堂气氛活跃,课程教学不死板,采用导入式专题教学的方式更易接受,同时注重实践。(5)这门课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与法制观。(6)在看一些短片中收获不少,寓教于乐。(7)这门课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心态,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懂得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8)这门课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刚上大学茫然的日子里,它教给我对事物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一次次的心灵撞击之感。(9)任课教师亲切和蔼,让刚入校的新生没有陌生感,很容易进入大学状态。(10)这门课中的法律知识很有用,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用得到。老师总是用生动的案例来导入教学内容,很喜欢。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1)这门课的内容与中学有雷同;(2)教材中实例不多;(3)讨论可以多一些,提高我们自觉探索书本的能力,提高求知欲;(4)多一点互动,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5)建议课件内容增加时代感、时尚性;(6)闭卷考试不适合这门课等。
二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开展专题教学的前提
为在新生中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导入式的专题教学,人文社科教研室的教师在暑假期间多次进行研讨,为及时推进专题课教学,认真开好专题课打好基础。
开学后,课程组每周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我们根据联合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协作组下发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采取了由任课教师“专题备课与系统讲授”相结合的原则。针对课程容量大、重点、热点和跨学科等问题,我们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在深刻领会联合大学关于开展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精神的同时,由教师任选自己擅长的章节准备教案、编制课件,并模拟教学环节进行专题式的精讲。其他教师围绕教材和主讲教师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讨、补充和完善,达成普遍共识。在此基础上,每个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精神,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再创造,形成个性化教案,以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为教师系统地有效地展开新课程教学作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
三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讲授艺术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基础课”成功的关键。目前在我校大学生中对“基础课”不重视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曾经在新生第一节上课时作过调查,许多高职学生认为,自己将来文凭不高,学到一门技能就行,管它什么思想课,只不过有考试压力不得不学罢了,功利思想明显。要使本门课引起学生重视,除教师认真备课、讲授外,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讲授艺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至关重要。这是“基础课”教学成败的标准。教师只有改变讲授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听课中接受思想教育,获得真善美的启迪,才是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授课教师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等交叉学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打破原有思维模式或者思维定势。要从众多资料中选择出适合自己讲授方法、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又能吸引同学注意力的资料。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本、专科生无论是在接受能力上还是兴趣点、关注点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于是任课教师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任何一个教育过程,都必须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即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自觉性。本科生入学成绩较好,接受能力强,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讲授有一顶理论深度的问题。相反专科学生基础差,对理论性强的内容不感兴趣,所以教师要事先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况,引导学生们提出他们的疑难问题,及时地组织课堂讨论,开阔学生思维,
提高认识水平。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睁眼”看世界。
(二)加强社会实践,强调体验式教学
由于本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很强,我们在教学过程努力拓展实践的方式,做到使实践成为“基础课”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在开展社会实践方面,要让学生深入到广泛的社会现实中去,让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的设定更接近社会现实。
1在学生作业中突出实践要素
我们给学生布置了社会观察报告的任务,五个题目由学生任选其一:(1)大学生活的第一道风景线―――军训;(2)我的大学游记;(3)我身边的道德模范;(4)幸福感调查报告;(5)大学生活费用调查报告。要求所有学生自由组织小组(一般为5~7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为确保调查质量和学术水平,首先要确定调查小组的负责人、严格填写调查记录等等。其次,详细制定调查计划。第三,对社会观察报告制作优良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用PPT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表扬,并对平时成绩加分。总之,活动要有始有终,切忌虎头蛇尾。
2适当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体验式社会实践参观考察
2011年11月,我们组织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去河北乐亭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参观考察。在选取考察成员时,既要依据教师对各班学生平时上课情况的考察,也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权利。学生参观后有很大收获,都认为这种亲身实践的形式非常好。
(三)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适时适当地让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深度的、新的影像资料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第一个专题“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时,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我校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职来职往”节目的视频,学生们反响十分强烈。因为,视频中的人和事都十分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到很亲切。视频中的人物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正是他们的困惑和急于解决的问题。
四提高考试测评手段的科学性
自2011年起,“基础”课在联合大学首次定为考试课。考试采取了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期末闭卷考试的初步探索。平时成绩中的组成:(1)三次课堂测验,每次20分,共60分;(2)社会观察报告30分;(3)平时考勤、课堂发言、课堂纪律等10分。期末为闭卷考试,试卷分A、B卷,由考试中心随机抽取,考试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分析题六种题型。
总之,通过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基础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将系统高深的理论与生动活泼的事例相结合,教师准确把握了大学生的脉搏,贴近他们的实际,使得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何云庵.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时效性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8.
[2]孙权.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论[M].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7.
[3]邝丽湛,王卫平.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专题教学范文6
1、教材内容有交叉。目前职业高中在政治课中使用的教材有《职业指导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创业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人与社会》(高一册、高二册),里面有不少内容有交叉重复的地方,这是教学内容可以整合进行专题教学法的前提。
2、结合学情整合过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职高的教育目标决定了职高教学是必须最贴近社会实际的,但任何教科书都落后于现实。在专题教学法中,利用课程生成的过程,能灵活引入鲜活的教学专题,能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的设计,使政治课体现校本教学的色彩。
3、在一个专题的教学中,教学顺序由浅入深符合中职生的认知规律。何谓认知?结合我国启发式教学经验,取当代建构主义心理学对认知学习的解释:认知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关于新知识的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职高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大,一刀切式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专题教学法能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所学内容,故而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专题教学法的操作策略
1、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整个学期的教学按计划执行,不得任意更改。这是为了杜绝授课的随意性,便于教研组的检查和管理,同时也使教师的授课更加有条理和逻辑性。制订计划的根据是《大纲》、学校行事历、市政治大组工作计划、任教班级学生情况、教师本人的特长和优势。
2、确定教学专题,打散并整合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政治课教学的专题,具体内容有:
(1)职业教育专题――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劳动法;合同法;创业教育。涉及的教材有《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创业教育》、《人与社会》、《法律基础知识》。教学时间:高一上学期,安排30课时。
(2)公民教育――宪法;环境教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涉及的教材有《法律基础知识》、《人与社会》、《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学时间:高一下学期,安排24课时。
(3)健康教育专题――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远离、珍爱生命教育。涉及的教材有《人与社会》。教学时间:高二上学期,安排20课时。
(4)财富教育――商品与商品经济;个人理财;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货币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廉洁教育;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涉及的教材有《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人与社会》、《创业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教学时间:高二下学期,安排30课时。
(5)形势任务和时政专题――重要纪念日和国内外重大时政。每学期二到四课时。
教材打散整合过后,做成活页形式,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时间段选择最佳授课时机。如每年的九月份是“弘扬民族精神月”,这时良好的社会氛围、充裕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进行公民教育中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课程也就具有了时代性和针对性,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教师课堂组织者的作用,把教师的自身特长、社会阅历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在专题教学法实施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专题教学法的设计者,不同备课组、不同教师设计的专题都应有所不同,因为生成的课程其实是教师在充分了解自我、了解学生、了解职教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已有教材筛选增删编排的一个劳动成果,因此带有教师鲜明的个性色彩。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根据某位教师的特点,每学期拿出一至二课时,安排其专门进行某个专题的授课,同一备课组的教师交叉进行。这样就打破了以班级定教师的规矩,使得教师有动力深入研究某个专题,成为这方面的业务尖子,也使得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4、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认知规律。一方面,在专题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体现层次,兼顾全体和个别;另一方面,政治课要贴近学生,莫过于让学生参与政治课的生成过程,在既定范围内,其余的诸如资料收集、课件制作甚至一些课的课堂教学都可以由学生来挑大头,教师要做的事是把关和指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不止是一次平常的政治课学习,还有一种对责任的体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实践教育,体现了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教学形式必须多样化。同一个专题的授课有时长达数周甚至数月,单调的教学形式势必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使得教学效果下降,况且职高学生本来就不是以书本学习见长。因此在专题教学法中一定不能只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课堂上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说教都是不能长久的。在专题教育法的实施中,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发展学生听、说、写、画、空间想象、动手制作等多元智力,使得课堂保持新鲜感和活力。课外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和竞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增长才干、完善自我的目的。
三、专题教育法实施的效果
我们已进行了两年的职高政治课专题教育法,从实践中看,专题教育法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精简了教学内容,节约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原来高二的《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人与社会》两本教材根本上不完,为了赶进度,只好蜻蜓点水般地浅尝辄止,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学完以后的效果还不好。实行专题教学法以后,不仅能完成教学计划,还能有两课时的机动,上最受学生喜爱的时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