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施农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施农业范文1
调查区域:三亚市为重点区域,调研海南省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实地调研,开展座谈会和查阅相关数据文献。
2结论
2.1海南省设施农业发展状况
海南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润,一直以来存在着海南没有必要发展设施农业的偏见。2000年后,这种偏见得以改变,设施农业产业起步,从2003年开始,设施农业的高品质、高效益逐渐为人们所认同,此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07年冬季,中国南方雪灾寒害严重,海南农产品在农业设施的保护下未受到严重打击,不仅保护住了农民生产者的利益,也为当年冬季的农产品供应做出了贡献。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海南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1.19万hm2,栽培主要作物为西瓜、甜瓜和花卉。海南省西瓜设施栽培主要品种为早佳(8424),栽培设施以小拱棚为主。沙地平顶网棚栽培刚刚起步,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其中设施西瓜目前主要分布在定安、文昌、海口、琼海、万宁等地,各地具体栽培面积。海南省设施甜瓜栽培品种主要为厚皮甜瓜,如金蜜6号、金海蜜、常香玉等。有土栽培是设施甜瓜主要模式,无土栽培面积不大,且主要集中在临海滩涂地块,以椰糠和细沙作为栽培基质。设施甜瓜从当年的9月份一直到次年的3月份均可播种,大多数生产者种植两茬(两造):9月份种植,春节收获;春节后种植,5月前收获。设施甜瓜种植主要分布在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
2.2海南省设施农业组织模式
海南省以设施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的思路,加快海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和生产资金上均有较大扶持力度。以三亚市为例,2006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扶持农民专业发展设施农业,2007年安排资金5500万元,2008年,三亚市投入设施农业的资金达1.43亿,主要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3]。政府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农业局对建设瓜菜大棚选址进行审核,对大棚建设质量进行验收,对农民进行大棚栽培技术培训,并进行新品种推广,拓宽市场销售渠道,督促大棚建设进度等。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大棚,大棚所有权归镇政府,大棚使用权归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大棚使用寿命10年计算,由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管理和组织生产。并负责大棚的维修和经营,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对设施大棚进行考核,对经营不善的,不兑现承诺的,政府有权收回大棚的使用权。农民出租土地给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向农户支付土地租金和土地效益回报金。在10年内,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保障农户有稳定的双重土地收入,同时优先安排出租土地农户在本基地打工,并有义务传授技术[4]。在具体的组织模式上,各地政府主要采取“龙头企业+农户+标准化”模式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标准化”模式。部分地区将两种模式的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三亚海源公司、三亚南果实业公司、海棠湾红礼哈密瓜合作社、三亚香顺哈密瓜合作社、三亚求全哈密瓜合作社正是采取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他们发动农民群众种植哈密瓜,向群众提供统一的种子种苗,提供化肥和农药,使农民群众做到了统一用肥和用药,带到农民瓜菜上市后才从中扣除成本。这种生产模式有效带动和促进农民发展设施农业。
2.3海南省农业设施主要类型
海南省农业设施的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根据自己的气候和生产实践情况,结合引进农业设施技术进行自行建造,因此设施形式多样,材料也不尽相同,差别很大。现将海南农业主要设施进行简要介绍。
2.3.1平顶网棚
平顶网棚是用木材做立柱,设置横杆,用防虫网从顶部直扣到底,立柱之间用竹竿或铁丝固定。平顶网棚一般顶高2.0~2.5m,跨度3.0~5.8m,开间2.0~3.0m。
2.3.2竹木结构连栋大棚
竹木结构连栋大棚的跨度为4.0~5.0m,顶高为2.6~2.8m,肩高1.9~2.0m,开间1.5~2.0m。用竹片作拱,竹竿、木棍作立柱,棚间用地桩相连。采用薄膜覆盖,四周防虫网维护。
2.3.3水泥立柱镀锌钢管大棚
水泥立柱镀锌钢管大棚采用水泥作立柱,镀锌钢管作拱,镀锌钢管作水泥立柱纵向拉杆,镀锌钢管作横梁。大棚跨度4.5~5.0m,肩高2.0m,开间2.0m,顶高3.0~3.5m。
2.3.4普通钢架大棚
普通钢架大棚以镀锌钢管作骨架,钢管采用电镀锌。普通钢架大棚跨度4.0m,顶高3.2m,肩高2.0m,开间2.0m,棚间距0.8m。内部采用点式基础。
2.3.5镀锌钢管装配式结构大棚
镀锌钢管装配式结构大棚主要由基础、主体结构、自然通风系统和门、覆盖材料等组成。内部为点式基础,大棚骨架采用热镀锌钢管跨度4.0~7.0m,顶高3.2m,肩高2.0m。
2.3.6连栋温室
连栋温室主要由基础,主体钢结构、自然通风系统、雨水排放系统、门和覆盖材料组成。基础由独立基础及圈梁组成,圈梁四周设散水坡。跨度6.0m,顶高4.5m,肩高3.0m,棚间距4.0m。
3讨论
通过调查和进一步分析,作者总结出海南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农民尚未“设施化”
海南的传统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设施农业是近几年在市场的推动和经济效益的吸引下发展起来的,起步晚,时间短,农民尚没有掌握相应的生产技术,不能很好的发挥设施应有的作用,很难做到标准化生产,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量差距较大。
3.1.2技术尚未本土化
海南设施农业基本是引进内陆原有生产技术,部分生产技术人员来自于设施农业发达地区(例如山东寿光),这些生产技术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海南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海南设施类型也是直接引进内陆甚至国外的原有类型,Venlo型温室源于荷兰,适宜在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中应用,直接引进海南后很难满足当地生产的要求。海南本地自发性建设的农业设施结构简易,实用性强,但在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中略显落后,不能满足要求。
3.1.3生产尚未规模化
目前,海南设施农业发展时间尚短,市场和设施生产的服务都没有跟上,农民进行设施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这造成海南设施农业的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民仍然以单家独户模式进行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效益。
3.2海南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3.2.1加强对生产者培训
提高设施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是海南设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既是生产企业和农民的事情,也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举办培训班,对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同时,要总结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研究,制定设施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使设施生产有“法”可依。对于生产者来说,则应积累经验,加强学习,以降低技术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2.2开展设施结构和生产技术研究
在海南,农业设施结构类型多样,出现了全国各地的甚至是世界各地的类型,但大多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展开适于海南气候特征,针对本土主栽作物的设施类型研究是海南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海南本地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研究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设施生产企业积极参与,共同研发,以突破这一瓶颈。另外,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本土化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应该一方面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炼技术,一方面通过攻关课题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关键问题。通过这两种手段使技术逐步成熟、规范,与本地气候条件相适应。
3.2.3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
设施农业脱胎于传统农业,与工业相结合,技术含量高,初期投入成本大,是劳动密集型的现代农业。海南设施农业起步晚,应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高起点,走产业化的道路,培育有实力,懂技术的重点企业,成规模上效益。发展设施农业产业的同时也要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条,提高整体抗击风险的能力,使设施农业产业成熟、稳定。
设施农业范文2
关键词:冬季;设施农业;管理措施;新疆吉木萨尔
吉木萨尔县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以东150km,北靠准噶尔盆地,南依天山北麓。地貌总轮廓由南向北分为南部山区、中部绿洲平原、北部沙漠三大部分。吉木萨尔县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寒暑变化悬殊,属于典型温带中纬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常处于高压控制下,气候稳定,低温严寒。根据近年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显示,县域南部山区有明显的逆温带存在,对发展设施农业极为有利。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吉木萨尔县开始向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转变的目标进发。2009年,县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温室蔬菜大棚由年初的300座迅猛发展到入冬前的近2 000座,为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已进入全面运行时期,为使每座大棚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笔者根据当地冬季气象条件,针对温室大棚的管理提出建议,以便于在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中作为参考依据。
1科学建设温室大棚
设施农业是通过人工建造温室大棚利用冬季有限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经济。设施农业可以达到“冬增温、春提早、秋延晚”的效果,进行反季节农业生产的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设施农业在建设中,尤其在地域选择、走向、坡度等方面都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搭配合理、科学修建。如果建造不合理,进入冬季光照弱、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易影响温室效益,造成温室蔬菜多种生理性病害和落花落果现象[1]。
一般在气候学上修建温棚应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水平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少的决定因素,太阳高度角越大,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反则就越少[2]。太阳高度角(h)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ψ)、太阳赤纬(δ)以及时刻(ω)有关,太阳高度角的求算公式为:
sinh=sinψ·sinδ·cosψ+cosδ·cosω
吉木萨尔县存在逆温效应的地区海拔高度在1 100~1 500m的前山区,一般纬度约为43°55′的区域。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该地区修建温棚的坡度应设计在55~60°比较合适,走向应该为正南偏东5~10°为佳,这样既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又利于通风透气。
2合理调节温度
温度调节是冬季蔬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进入11月以后,吉木萨尔县基本进入冬季,蔬菜生产管理也进入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温度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一般晚上温度将下降到-5℃以下,日照时间缩短,且温度变化较大,生产管理上要格外注意天气变化。如有降温天气过程,温室内温度偏低应及时加火升温,并及时加盖草帘等覆盖物,棚膜最好选用新膜;白天棚内温度较高时,可打开上部通风口,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晚则应在棚膜上加盖草帘进行保温,使温度保持在15~18℃。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温室多层覆盖,可在温室薄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反搭1层薄膜,这样2层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室内温度[3]。此外,入冬前秋延晚果菜已进入生长后期,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前提下,要尽量延长结果时间,以增加温室生产的效益[4]。
3强化光照管理
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一方面要注意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无滴膜,并注意经常清扫膜面,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另一方面在保持室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室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如遇连阴天,只要不下雪,就应拉起草帘增加光照;若遇下雪天,应及时清扫积雪,以免压损大棚,并维持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
4合理浇水
冬季由于蒸发量小,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因此蔬菜定植后可将包括走道在内的所有温室地面一律用地膜覆盖起来,以尽量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土壤墒情、蔬菜长势来确定浇水时间,做到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于地膜下沟内浇暗水,不在沟里浇明水;不大水漫灌。根据不同的蔬菜长势特点结合浇水进行氮肥、磷钾肥配合追肥。
5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管理
遇到寒冷、连
阴、下雪天气时,要在保持室内温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帘,决不能因天气寒冷、连阴天,怕蔬菜受冻而整天不揭草帘。白天下雪时不必盖草帘,雪停后立即扫去棚上积雪,下午提前盖帘,再在草帘上盖1层薄膜以加强保温。遇连阴天后突然转晴,切不可猛然全部揭开草帘,应陆续间隔揭开,遇强光时再将帘子放下,光照弱时再揭开,使蔬菜慢慢适应阳光的照射,否则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甚至死亡。在遇到连续低温、连阴天、下雪天气,室温持续下降的情况,为避免蔬菜冻害发生,可进行人工加温。管理中要时刻注意室温的变化,当室温已降至10℃时,如果还继续下降,且根据天气预报第2天也不转晴时,可采取人工辅助加温的方法,提高室内温度。
6病虫害防治
由于温室温度大、通气性差,蔬菜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它们不仅能直接危害蔬菜的生长,而且能够传播各种病毒,管理中要注意及时做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即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来诱杀害虫;也可采用蚜虱一熏净进行熏烟防治。防治中要以烟熏剂和粉尘剂为主,尽量少喷雾,减轻棚室内湿度,以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病害防治主要采取通风降湿并及时摘除病、残、老叶及增加通风透光性,可通过叶面喷肥,补充植株生长需求。叶面喷醋可防病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不仅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叶肉含糖量,提高抗寒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7推广应用嫁接栽培技术
嫁接栽培技术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防止根病发生、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黄瓜、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砧木品种抗病能力强,可同时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4种土传病害,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嫁接苗对土壤传播的病害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具有耐低温、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等特点,长势强、结果早、产量高。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产量可比自根苗提高20%以上。
8参考文献
[1] 马宏武,玉素甫·阿布都拉.影响和田冬季设施农业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46-48.
[2] 孙智辉,尹盟毅.延安冬季太阳辐射特征及对设施农业的影响[j].陕西气象,2007(1):34-36.
[3] 宋克明.冬季大棚几种覆盖方式保温效果试验[j].安徽农业,2004(12):19.
设施农业范文3
设施农业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因此,环境控制是设施农业的关键技术,设施农业环境监控在作物生产的经济效果、品质优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环境监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移动无线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农业信息远程监控搭建了良好平台,也为可控环境农业的精准化、自动化监控提供了新的途径。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而作物的生长状态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速度。目前,天津市设施农业环境监控手段相对滞后,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基本依靠人工凭经验操作,实时监控技术虽然在极少的无公害蔬菜设施农业中应用,但无农业专家决策系统支持,远不能满足天津市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设施农业远程监控系统结构及原理
2.1结构
设施农业远程监控系统是实现设施农业环境监控的软硬件平台,是一个集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
2.2原理
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RS-485总线将数字传感器与现场采集器连接,组成现场实时监控系统。现场监控系统通过GPRS模块与移动GPRS网络连接,将现场采集数据实时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并存储到数据库中。在应用程序服务器端通过信息软件,可以查询数据库服务器上SQL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在网络上。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一起构成了一个分布式的远程无线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在客户端只要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实时数据,并浏览和下载所需要的历史数据。应用该系统,可在远离观测现场的异地对温室设施环境要素进行远程监控,并可以变更数据采集系统的一些工作参数。
3设施农业远程监控系统特点
3.1远程监控系统
实现设施农业24h数据采集及图像监控,为用户及农业专家提供决策依据。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适宜与否,往往可以通过幼苗、植株、果实的长势反映出来,不良的环境条件可能引起植株生长异常。设施农业环境条件与作物生长状况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变化及关联关系,远程监控系统可以24h进行采集作物各个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土壤水份等数据及进行图像监控,为用户及农业专家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保证设施农业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保证作物优质、高产。
3.2远程监控指导农业生产
专家决策系统通过对设施农业内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因子进行定量化的监控、数据分析掌握监测效果,以网络方式对农作物生产情况、环境控制等给予指导建议,方便农户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3.3远程监控与专家决策结合
目前,天津市设施农业环境监控手段相对滞后,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基本依靠人工凭经验操作,实时监控技术虽然在极少的无公害蔬菜设施农业中应用,但缺少农业专家决策系统支持,远不能满足天津市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设施农业远程监控技术将远程监控与农业专家决策有机结合,专家能够通过数据监控,指导农户灌溉、增温、加湿等,给予指导建议,保证农作物有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
设施农业范文4
设施农业,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85-02
一、设施农业的简介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设施农业是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的核心设施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菇房。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
二、台安县发展特色设施农业的措施
(一)方式:规模化生产,园区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行。
(二)模式:推广“两委+专业合作社+农户(经纪人)”的管理模式、“服务中心+站所+专业大户”的服务模式。
(三)具体措施
1.加大财政投资:2008-2010年,对于新建标准设施种植业小区(占地面积50亩),每个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助10万元,其中省政府补助4万元,市政府补助3万元,县级配套3万元:对于达到省级验收标准的牧业养殖小区,省、市政府补助20万元。
2.技术支持:政府积极组织科技人员,结合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投资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提高设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
3.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设施农业,即“一村一品”:高屯村600栋无核葡萄生产基地、镇南村广源肉鸭养殖产业区、四道村食用菌冷式大棚、二道村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杨树村西瓜生产基地等多个设施农业专业村。已建成高力乔坨网纹瓜示范园区、桓洞三岔紫长茄示范园区、西佛才文拱棚西瓜基地等30多个种植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其中“台绿牌”乔坨网纹瓜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品:“台安绿茄”畅销东北、华北等地。
4.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合作社闯市场,实行棚菜、棚果生产全程服务,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5.设施农业保险补贴:设施农业投入高,在面对风灾、雪灾等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时更容易受到损伤。台安县17个镇场区和县示范场均为全县农业保险施行区域,施行区域内凡从事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生产的农户均可列为农业政策保险支持对象,纳入各级财政农业保险补贴范围。2009年台安共有48个村、3000多栋大棚参加了设施农业保险,赔付资金40余万元.
6.对设施农业提供贷款扶持:主要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贷款标准为每栋百米温室大棚贷款1.5―2万元。
7.地方政府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财政投入。
三、取得的成就
1.全县设施农业面积2010年达到31万亩,其中种植业小区面积24万亩,标准化牧业小区面积2万亩,温室大棚7.1万栋,年产各类反季蔬菜100万吨,年创产值20亿元。
2. 2010年12月24日,台安经过4年建设,这个传统农业县农民人均收入“万元村”数量已达到100个,占全县153个行政村的65.4%。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020元,较前一年增长19.1%,全县整体迈入农民人均收入“万元县”行列。
3. 2010年农业部下发通知,认定全国50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台安县榜上有名。
4.台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超过130家,台安已成为沈阳、鞍山、盘锦、营口等周边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
5.台安县国税局税收收入增幅居全市国税系统首位,目前累计入库各税收入25815万元,同比增长59.89%,增幅位居全市国税系统征收单位首位。2010年全年预计可实现税收27000万元,是1994年成立当年税收收入的10倍[1]。
四、存在的问题
1.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各地虽然都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但是扶持资金的投入仍显不足。
2.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3.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广大农户规模小,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
五、借鉴以及政策建议
1.各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时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来发展特色经济,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入。
2.加大科研投入,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配套设施,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做好市场营销,打造品牌战略和特色农产品战略,在引导设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来开发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工业化水平
4.完善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国家――省――县”三级设施农业信息网络,加强设施农业产销信息的研究和利用。政府利用信息优势,有计划地为农民发展农业提供指导意见。
[1]信息来源:台安县政府,时间:2010年12月08日.
设施农业范文5
1.1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从当前情况来看,该地区的病虫害情况非常严重,主要病虫害有黄萎病、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导致农作物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蚜虫、蜘蛛、斑潜蝇、白粉虱。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远远低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历四月十五后,降雨量增多,大棚里的空气湿度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出现大面积的农业病虫害。
1.2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现象,当地相关部门制定关于设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政策,该项政策主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具体方式有:物理、生物、化学等。在对农作物进行洒药作业时,应用先进的烟雾机,并利用有效方式,降低大棚内温度和湿度,为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2.1黄萎病的防治…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在浓度为1∶15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h后,再利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h,然后才可以实施播种。在定植前,同样利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植物的根部,等农作物缓苗后,利用相同浓度的药剂量对其进行灌根处理。每…9…d灌1次,视情况可以适当调节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松脂酸铜进行防治。
1.2.2白粉病的防治…对于发生白粉病的农作物,利用2…000倍水配合浓度为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另外,也可使用敌力康2…7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1.2.3叶霉病与灰霉病的防治…在对农作物进行药物喷洒之前,首先要利用对农作物伤害性小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再对农作物喷洒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玛琳等。3.2.4蚜虫、斑潜蝇的防治…对于成虫,主要采用黄板诱杀。做符合规格的黄色板,涂上黄油,挂在棚中。每…667…m2挂35块板以上,每周涂抹1次黄油。如果使用药物消灭虫害,则要利用毒性相对较低的农药,如艾美乐70%水分散粒剂等。
2强化设施农业病虫害的培训与学习工作
相关部门要为当地农民组织形式各样的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培训工作,将基层防治人员和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水平提升一个档次。在组织培训学习时,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例如报纸、网络、广播等。在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强化相关技术服务。在农业病虫害高发期,相关部门要下派人员到基层去,将农业部最新推广的病虫害防治资料下发到农民手中。该项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从根本上指导农民做好设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积极探索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模式,以提高防治效果。
3切实做好农业安全用药,实施绿色防治
当地部门在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的同时,还要在真正意义上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生态农业,认真切实做好绿色食品的供应和加工工作。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气候特征,全面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从根本上扩充反季节蔬菜播种的规模,强化绿色蔬菜的生产工作。要想使上述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各地方农技部门要向农民推广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介绍正确的使用方法,告知农民传统农药的危害,从根本上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当地农民的素质和修养,利用有效方式把农药的残留量降到最低。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在当地推广绿色蔬菜监测点,保证蔬菜的安全性,对于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当地农技部门应该加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据相关文献表明,利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将病虫害的发生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同时,利用该种方式还能够为当地农民节约成本,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朋友单纯依赖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观念。有关部门在对当地农民宣讲上述优点之后,农民们可以自觉地利用该种方式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控。
4加强农产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协同工作
设施农业范文6
[关键词]农业气象;信息技术;设施农业;应用
1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主要应用
为了让农业气象信息技术能为设施农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把坚持为农业提供服务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地进行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的完善,以提供更加准确的农气预报。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主要应用包括:
1.1提供最新的农业情报和预报信息
农业的发展与天气情况息息相关,而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可以为农民提供天气预报的相关信息,让农民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动态,尤其极端天气的情况以应对天气可能引发的各种农业问题,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1.2防灾减灾,提供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情报服务
洪涝灾害和干旱等会严重地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而且这些损失往往无法进行补救,还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农业相关部门会根据天气预报以及对降水的预测,如有暴雨暴雪等情况发生,会将这些信息及时发送给农民,让农民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使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各地区出现干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辽西地区更为突出,气象部门通过相应的农业气象技术,提前预测干旱情况的发生,帮助农民做好应对干旱的防范工作。农业气象信息技术为农业在防洪抗旱等灾害性天气气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保障了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1.3增强农民的防灾意识
农业气象工作需要通过对各种灾害的预测预告,让农民了解到了灾害对农业发展影响的严重性,(从而提高农事工作者的警觉性)。同时,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将气象知识按照不同的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进行划分,有利于农民对气象知识进行正确的了解和掌握,对天气、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环境、农业气象法规等进行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还会通过多种途径,比如网络宣传、广告牌宣传、知识讲座等加深农民的防灾意识。
1.4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业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利用农业气象技术建立了局域性质农业气象观测站、检测站,以保证所提供农业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保证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到准确的农业气象信息,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当气象观测站、检测站检测到暴雨、暴雪等灾害将会发生时,享受农业气象服务的农事人员就可以接收到该气象信息并做好防护工作,有效地避免温室、大棚等保护地中果蔬生产遭受到暴雨、暴雪极端天气条件的损害。
2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不足之处
尽管农业气象信息技术为农民等保护地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利益,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无法满足设施农业实际应用的需要,主要包括:
2.1不能及时获取有效的天气预告信息
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中主要就是以预报农事天气状况为主,农事工作者更需要提前知道天气变化情况,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农业气象天气预报没有及时把有效天气信息传达给农民,那么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就没有意义。如果遇到暴风、暴雨、暴雪等严峻的气象状况出现时,如果天气预报不及时,农民准备的时间不足,应对措施不到位,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及时将有害的气象状况传达给农民,他们就会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应对严峻的突变情况,将损失降到最小,保证农事的持续发展。
2.2农业气象预报信息有误
人们现在所知道的农事气象指导信息,是需要借助计算机等通过计算和模拟来得到的信息。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而且模拟大气运动也不能完全真实地推测出大气运动状况。在预测的过程中,往往受工作人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影响以及不可避免的误差等因素影响,无法百分之百地推测出真实的、需要的气象资料,所以播报的气象信息也是有误差的。农民了解到有错误的农事气象信息,一方面可能会做一些无用功,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农事气象信息的不准确性而产生很大的损失。
2.3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有限
农业气象信息技术是为农民提供基本的气象信息,让农民了解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很多方面,这些气象信息技术是满足不了农民个别需求的。由于种植不同的果蔬,涉及的保护设施等因素所需的天气情况也不相同,所以农事气象信息服务并不能为种植每一种果蔬的农民都提供专有的农事气象信息服务。如此之外,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覆盖面有限。气象信息技术虽然是为农民服务的,但并不是不计成本的服务。有一些农民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不能够享受高技术的气象信息技术服务,致使他们无法得到最新、最准确的气象信息。
2.4气象信息技术没有充分发挥服务作用
由于天气预报对农事气象的预测有一些偏差,所以有一部分农民不再相信气象信息技术提供的气象信息。气象信息技术想要为农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致使气象信息技术失去原有的服务功能。
2.5针对性较差
中国的天气预报都是统一时间、统一预报,虽然一天进行多次的天气预报,但都是在重复进行。其实一天中的天气情况是变化莫测的,只对一个时段的天气进行预测对农业生产来说作用很小。农业生产需要不同时段的天气信息,才能够保证果蔬的高产。另一方面,农业气象技术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信息服务,而现阶段的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方面针对性较差,就导致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失去了原来的价值。
3如何完善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3.1完善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制度
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对农业的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应该完善气象信息技术的服务制度,制定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信息技术服务,也就保证充分发挥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作用。另外,要做到分工明确,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进程,努力实现气象信息技术全面覆盖。
3.2研发高新技术的气象服务产品
现在的天气预报中存在着很多数据的缺陷和预报的不准确性,气象部门应该着力研发新的服务产品,提高农业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减少数据的缺陷。农业气象工作者也要着力研究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产品,使农业气象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农事气象信息服务。
3.3培养为农民服务的技术性人才
农业气象信息技术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应引进一批具有现代信息农气专业技术型的人才,进行服务产品的研发。该人才还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应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有责任感,把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当作自己的使命。农业气象服务的工作人员和播报人员还应该加强自我学习,了解各种各样的气象信息和设施农业生产的各种需求,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可以信赖的、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提高服务的质量。
3.4建立全面的服务系统,争取做到“一条龙”服务
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可取代,所以气象部门应该完善对农业气象的预测和实验,建立全面的农业生产气象服务系统,保障气象部门的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合理指导建议,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报功能,为农民提供可靠的气象灾害信息和防护策略,以保证农民能够及时应对自然灾害的侵袭。
3.5加强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宣传